android与服务器数据交互
Ⅰ 如何实现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端数据同步
android客户端不能直接与服务器数据库连接,拿sqlserver来说,安装之后有几个G那么大,android程序是跑在手机上的,想让程序直接访问sqlserver,那手机需要非常大的内存。但是可以通过webservice这样一个桥梁来间接访问SQLServer。
即在服务器运行一个服务端程序,该服务端程序通过接收来自android客户端的指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客户端与服务端直接的数据传输主要通过http协议发送和接收json数据或者xml数据,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json数据之后,进行json解析,再按一定的逻辑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客户端的http请求可以通过 HttpClient类实现,在anddroid 4.0之后,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已经不被允许在主线程中运行,所以题主还需注意另开启一个子线程进行网络请求。
Ⅱ android 中频繁大数据交互用什么通信
对于目前的状况来说,移动终端的网络状况没有PC网络状况那么理想。在一个Android应用中,如果需要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大容量数据,那么就不得不考虑客户的流量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一个项目实战经验出发,解决大容量数据的交互问题,解决数据大小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切换问题(服务器动态选择是否要压缩数据,客户端动态解析数据是否是被压缩的),还有数据交互的编码问题。
解决数据过大的问题,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压缩数据。服务器将需要传递的数据先进行压缩,再发送给Android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接收到压缩的数据,对其解压,得到压缩前的数据。
如果规定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数据必须是经过某种压缩算法后的数据,那么这种“规定”失去了视具体情况而定的灵活性。笔者拟将Http协议进行封装,将动态的选择传输的数据是否要经过压缩,客户端也能动态的识别,整理并获得服务器想要发送的数据。Android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某个方面的数据,这个数据也许是经过压缩后传递比较合适,又也许是将原生数据传递比较合适。也就是说,笔者想要设计一种协议,这种协议适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会动态的切换,也许它会是一个小数据,也许它又会是一个数据量庞大的大数据(大数据需要经过压缩)。
可能说的比较抽象,那么我用实际情况解释一下。
我项目中的一个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这个项目是做一个Android基金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某一个基金的历史走势信息,由于我的Android客户端实现了本地缓存,这让传递数据的大小浮动非常大。如果本地缓存的历史走势信息的最新日期是5月5日,服务器的历史走势信息的最新日期是5月7日,那么服务器就像发送5月6日和5月7日这两天的走势信息,这个数据很小,不需要压缩(我使用的压缩算法,对于数据量过小的数据压缩并不理想,数据量过小的数据压缩后的数据会比压缩前的数据大)。然而,Android客户端也可能对于某个基金没有任何的缓存信息,那么服务器将发送的数据将是过去三四年间的历史走势信息,这个数据会有点大,就需要进行压缩后传递。那么客户端对于同一个请求得到的数据,如何判断它是压缩后的数据还是未曾压缩的数据呢?
笔者使用的解决方案是把传递数据的第一个字节作为标识字节,将标识这个数据是否被压缩了。也能标识传递数据的编码问题。Android对于接收到的数据(字节数组),先判断第一个字节的数据,就能根据它所代表的数据格式和编码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说了那么多,也许不如看实际的代码理解的快。首先是压缩算法,这里笔者用到的是jdk自带的zip压缩算法。
Ⅲ android平台的app 手机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怎么进行数据交互的
首先不要管安卓端还是苹果端,现在一般都是响应式的app,你放到安卓或者苹果或者pc或者平板都是没有问题的。一般采用的是http接口通讯,或者socket连接。具体你要去查资料找Demo了。而且现在主流是采用html5开发或者混合开发了。所以最好是服务器提供appAPI接口,通过http访问服务器,获取数据,数据一般是json,或者xml,拿到后解析数据就可以了,然后再用UI框架或者其他框架或者自定义的UI封装下格式很漂亮了,至于cookie和session等,看你的习惯,网络验证和签名那些也自己看习惯,如果涉及到大数据,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框架的,直接引入就可以了,不过推荐自己写,防止侵权。都是很通用的。
Ⅳ android中怎么利用protobuf协议进行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
1. 从http://maven.apache.org/download.cgi下载apache-maven-3.3.9-bin.zip,解压至D:\AndroidDevelop目录。
配置环境变量:
MAVEN_HOME:D:\AndroidDevelop\apache-maven-3.3.9;
Path=%MAVEN_HOME%bin;
2.从https://github.com/google/protobuf/releases下载protobuf-java-3.1.0.zip,protoc-3.1.0-win32.zip。
将protobuf-java-3.1.0.zip解压至D:\AndroidDevelop目录,将protoc-3.1.0-win32.zip中的protoc.exe解压至D:\AndroidDevelop\protobuf-3.1.0\src目录,并复制到D:\AndroidDevelop\protobuf-3.1.0\java目录,打开命令行cd到此目录,执行protoc --java_out=../src/java -I ../src/google/protobuf/descriptor.proto,
Ⅳ 安卓手机客户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PC服务器端通信
有如下的方法供选择:
1. 利用USB口和USB连接线:
电脑可以将手机客户端作为一个终端访问,此时需要一款第三方软件,比如金山手机、豌豆荚、360等等。
也可以将手机作为一个外部存储器直接访问手机的存储位置来传递文件。
2.利用手机和电脑的蓝牙,采用蓝牙进行通讯。蓝牙通讯的距离一般小于10米。蓝牙建立连接之后,一般蓝牙的协议之中带有终端访问功能,可以直接传输文件。
3.利用wifi,两者都连接本地或公共wifi【手机通常有wifi,如果电脑没有无线,用有线连接网络也可以】:
通过共享文件夹的方式,互相访问传输文件。
也可以安装第三方FTP服务端和客户端软件,实现FTP文件传输。
或者利用邮箱,自己发给自己,自己在另一个设备上接收下载完成文件传输。
4.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两者都安装微信,同时开通他们,在微信中传输文件,另一台机器上将文件下载下来就可以了。
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取决于你对这些机器的理解程度。因为他们实际上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Ⅵ android开发中,如何连接服务器,从服务器读取到数据
服务器端生成JSON:
使用HttpURLConnection连接,通过JSON格式传递对象数据
URLurl=newURL(urlpath);
HttpURLConnectionconn=(HttpURLConnection)url.openConnection();
InputStreaminStream=conn.getInputStream();
=new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data=newbyte[1024];
intlen=0;
while((len=inStream.read(data))!=-1){
outStream.write(data,0,len);
System.out.println(len);
}
inStream.close();
byte[]rlt=outStream.toByteArray();
returnnewString(rlt);
Ⅶ 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怎么交互
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是基于IntentService的,具体如下:
后台使用简单的servlet,支持GET或POST。这个servlet最终返回给前台一个字符串flag,值是true或false,表示登录是否成功。
然后在安卓的ADT上创建一个安卓项目,建立两个Activity,分别作为登录界面和登录成功界面。
HTTP的访问公共类,用于处理GET和POST请求。
IntentService服务,用于在后台以队列方式处理耗时操作。
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注册IntentService。注意uses-permission节点,为程序开启访问网络的权限。
登陆界面处理,注意按钮监听事件中,使用Intent将要传递的值传给service。接收广播类中,同样使用Intent将要传递的值传给下一个Activity。在onCreate()中,动态注册接收广播类的实例receiver。在接收广播类中,不要使用完毕后忘记注销接收器,否则会报一个Are you missing a call to unregisterReceiver()? 的异常。
Ⅷ Android服务器通信的几种方式详解
大 学学习网络基础的时候老师讲过,网络由下往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通过初步的了解,我知道IP协议对应于网 络层,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三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可比性,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 上)。也可以说,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关于TCP/IP和 HTTP协议的关系,网络有一段比较容易理解的介绍: “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 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 HTTP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而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socket是什么呢,实际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 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实际上,Socket跟TCP/IP协议没有必然的联系。Socket编程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 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所以说,Socket的出现只是使得程序员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是对TCP/IP协议的抽象,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 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网络有一段关于 socket和TCP/IP协议关系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TCP/IP只是一个协议栈,就像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样,必须要具体实现,同时还要提供对外 的操作接口。这个就像操作系统会提供标准的编程接口,比如win32编程接口一样,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 Socket编程接口。”
关于TCP/IP协议的相关只是,用博大精深来讲我想也不为过,单单查一下网上关于此类只是的资料和书籍文献的数量就知道,这个我打算会买一些经典的书籍 (比如《TCP/IP详解:卷一、卷二、卷三》)进行学习,今天就先总结一些基于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和编程接口的知识,也就是刚才说了很多的 HTTP和Socket。
CSDN上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
实际上,传输层的TCP是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的,而应用层的HTTP协议又是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协议,就像上面所说,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针对TCP或者UDP编程的接口。
下面是一些经常在笔试或者面试中碰到的重要的概念,特在此做摘抄和总结。
一。什么是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 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 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二。利用Socket建立网络连接的步骤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1。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3。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 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三。HTTP链接的特点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着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四。TCP和UDP的区别(考得最多。。快被考烂了我觉得- -\\)
1。 TCP是面向链接的,虽然说网络的不安全不稳定特性决定了多少次握手都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但TCP的三次握手在最低限度上(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保证 了)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而UDP不是面向连接的,UDP传送数据前并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对接收到的数据也不发送确认信号,发送端不知道数据是否会正确接 收,当然也不用重发,所以说UDP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
2。也正由于1所说的特点,使得UDP的开销更小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因为不必进行收发数据的确认,所以UDP的实时性更好。
知 道了TCP和UDP的区别,就不难理解为何采用TCP传输协议的MSN比采用UDP的QQ传输文件慢了,但并不能说QQ的通信是不安全的,因为程序员可以 手动对UDP的数据收发进行验证,比如发送方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然后由接收方进行验证啊什么的,即使是这样,UDP因为在底层协议的封装上没有采用类似 TCP的“三次握手”而实现了TCP所无法达到的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