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从哪个版本改善了音质
‘壹’ 安卓系统为什么音质不好
Android 基于Linux,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inux的特点。Linux使用ALSA作为其音频架构,其全称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即高级Linux声音架构的意思,在2.6核心之后,ALSA成为了Linux系统默认的音频子架构。取代了之前的OSS[Open Sound System,开放式声音系统]。
ALSA并不太好理解,它首先是一个驱动库,包含了大量的声卡设备的开源驱动,并提供了核心层API与ALSA库通信,而ALSA库则是应用程序访问和操控音频硬件的中间层,这个中间层有标准接口,开发者可以无须考虑硬件差异性进行开发,它对提升开发效率是大有帮助的。ALSA可以向下兼容OSS,因为OSS已经被淘汰,其兼容的工作模式不再讨论。
这个体系被继承到了Android当中。在Android2.2[含2,2]之前,系统文件夹中能找到一个LibAudioALSA.so的文件,这就是ALSA库文件,其他应用程序调用它,与声卡设备进行指令和数据通信。Android音频架构与Linux的并无本质区别。
在桌面版本的Linux当中,为了兼容各类声卡,Linux也设置了一个SRC[Sample Rate Converter,采样频率转换]的环节,当当前采样率低于48kHz时强制SRC到48kHz输出。这个SRC环节位于ALSA的插件模块中的混音器部分。Android针对这个进行了改进。
什么是SRC?SRC即Sample Rate Converter,中文意思为采样频率转换。它被声卡爱好者所关注,大部分发烧友视SRC为音质杀手。
Android增加了一个AudioFinger,这个可以简单的理解为Android的ALSA音频子系统的标准化的插件模块,它包含了AudioMixer[混音器]、AudioResampler[重采样]等子模块,AudioResampler即我们理解的SRC,Android换了一个新名称而已。针对SRC,Android做了改进,但改进并不是以去除SRC为目的,而是修改了默认的输出频率,Android的SRC目标采样率为44.1kHz,非该值的采样率都将SRC处理。例如播放48kHz采样率的信号,输出的最终是44.1kHz,这对音质将产生负面影响。
ALSA是一个针对Linux 桌面版本设计的音频架构,它实际上是不适合智能终端设备的,起码里面大量的开源驱动代码是可以去除的,对与Android来说,这些都是废代码。从Android2.3起,启用了一个新的音频架构。它放弃了一直使用的ALSA架构,因此系统文件夹中,也不再有LibAudioALSA.so这个文件。
Android2.3起,架构已经做了修改,在针对内部代码进行了优化,去除了冗余代码,理论上让系统能变得更加高效,可以将新架构理解为一个精简的或者为智能终端设备定制的ALSA架构。遗憾的是,它同样存在SRC严重劣化的问题,通过测试可以证明。
Android 3.0专门为平板电脑设计,影音体验变得更加重要了,是不是新系统在音质方面会有新的的进步呢,测试结果依然是令人失望的。
Android系统将采样率同一为44.1kHz输出,这造成了诸多限制,它将无法实现96kHz、192kHz高清音频节目的良好回放,大量视频节目源自DVD或者蓝光盘,其采用率多为48kHz,Android设备在回放这些视频节目时,音质也将大打折扣。
理论上软件SRC可以通过更换算法来实现音质提升,但却不太现实,智能终端所采用的CPU多为ARM,ARM芯片的浮点运算力有限,而SRC需要大量的浮点运算的资源,即便有了高质量的SRC算法,其运算也是以牺牲设备性能和耗电量为代价的,实用性差。
从Android的音频架构及流程分析,可以认为,播放44.1kHz采样率的音乐节目时,不会引发SRC,音质因此可以获得保证,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它同样存在问题,不管是之前的ALSA架构还是Android2.3之后改良的架构,其驱动库都位于核心层,也就意味着音频设备厂商、用户无法象PC平台那样安装驱动来改善音质。实际测试也表明,Android设备音质普遍偏差,Soomal有大量测试可以证明。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iOS,iOS非常封闭,我们甚至无法获知其架构的具体构成,但iOS设备不存在硬件设备多样性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更好音质也会更加简单。iOS可以实现针对性的开发和改良,以实现更好的音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Android设备的音质可以媲美任意一款iOS设备,这种差距,我们认为不是来自硬件,而是操作系统。
Android音频架构的局限性也使得其难以成为优质的影音平台,如果你希望设计一款基于Android的高清影音播放器,那么首先需要做的不是设计硬件,而是去修改现有架构的不足,或者干脆设计一个专用的架构来取代Android的通用架构。从源代码分析,Android和原生的Linux底层能支持各种采样率,开源也使得其具有改造基础,因此,在技术实力强劲的公司手里,Android也可以乌鸡变凤凰。
‘贰’ 红米note11。系统版本11,安卓。升级到安卓12之后。手机音质会不会变好
谷歌今年5月份更新Android12大版本,国产厂商陆续跟进Beta版本,经过三个多月稳定性测试开始规模推送。据多位网友爆料,小米11用户收到MIUI12.5 21.8.27内测版更新包,体积达到4.2GB大小,主要更新为升级Android12系统。
根据截图显示,此次内测版更新包提示为安卓跨版本升级,为降低升级风险,建议提前备份个人数据。本次更新启动加载时间相对较长,启动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微热、微卡、功耗问题,请耐心等待。部分第三方应用由于自身未进行版本适配,会影响正常使用,请谨慎升级。其他提示按照惯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流畅度”。
由于Android12处于测试阶段,确实可能出现不稳定现象,部分参与升级的网友透露可能出现无限重启问题,建议非极客用户或者主力机用户谨慎升级。不过,大多数小米用户期待升级Android12,希望能够扭转MIUI12崩盘的口碑,恢复往日国产定制UI第一梯队正常水平,毕竟MIUI口碑崩坏就是Android11版本开始显现。
2020年4月底,小米正式推出MIUI12版本并逐步推送,当升级之后用户普遍发现体验糟糕,不但没能出现发布会上介绍“媲美iOS”般的流畅动画,反而卡顿、发热、掉帧成家常便饭。如果中低端手机性能偏弱出现以上现象可以理解,然而小米10系列作为当年顶级旗舰,滑动桌面都会出现卡顿和掉帧,基本锁定MIUI系统出现异常。
2020年12月底,小米紧急推出MIUI12.5挽救口碑,直到2021年4月底才开始推送首批稳定版,米粉为此不断抱怨引发雷军亲自出面求情“大家不要再骂金凡(MIUI团队负责人),他们也蛮不容易的”。然而升级MIUI12.5系统仅仅略微改善体验,整体表现依旧拉垮,米粉再一次表达失望,MIUI另一位负责人乔忠良解释“MIUI系统不稳定的问题确实存在,原因是Android11本身不够稳定,MIUI团队已经做了大量的优化”。
小米团队看来,MIUI12系统本身不存在问题,出现Bug原因是Android11本身出现问题,MIUI团队为了改善用户体验进行大量适配、系统资源调度、动画效果升级、功能设计等。小米方面却无法解释同样以Android11作为底层,为什么友商系统没有出现大量崩坏的口碑呢?最终于今年8月份小米再次推出MIUI12.5增强版,改善续航和发热问题,实际提升效果非常有限,只能期待Android12能够帮助小米彻底逆转口碑吧。
话题:小伙伴们,你觉得MIUI12糟糕的体验原因应该怪Android11吗?Android12能够帮助小米逆风翻盘吗?先关注,再留言,开心发财每一年。
‘叁’ 安卓系统为什么音质不好
因为谷歌把安卓系统音质的输出限定了标准,也就是包括音乐,铃声等一切的声音,不管音乐文件本身的品质高低,都得按照谷歌对厅宏坦系统设定的默认音质来播放。
谷歌在一开始打造安卓系统的时候,忽略了绝携系统音质的体验,由扮桐于安卓系统的音频驱动的构架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大部分安卓都不能播放高品质的音乐。
音质,简单地来说是指声音质量的好坏,某一种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让你听了以后的感觉是不是很舒服,很好听。音质是无法改变的,一般软件都是通过优化音效来提高声音的质量。
‘肆’ 安卓手机用什么播放软件音质最好
音质的的好坏是由于手机的硬件解码芯片和扬声器决定的软件的作用不大,现在很多的音乐播放器都是提供无损音质的音乐文件的下载,现在比较主流的音乐播放器有网络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等。
所谓音质,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调频广播FM质量、调幅广播AM质量和电话的话音质量。在音响技术中音质包含了三方面: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