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的系統架構
A. 什麼是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資料庫系統
的
體系結構
是指資料庫系統的整個
體系
的結構。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從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劃分方式。從
資料庫管理系統
的角度可分為三層,從外到內依次為
外模式
、模式和內模式。
模式是所有
資料庫用戶
的公共
數據視圖
,是資料庫中全部數據的
邏輯結構
和
特徵
的描述。模式(schema)又可細分為
概念模式
(conceptual
schema)和
邏輯
模式(109ical
schema)。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資料庫」的主要架構有幾種
「資料庫」主要有資料庫外部體系結構、內部體系結構兩種。
從資料庫最終用戶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單用戶結構、主從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客戶/伺服器、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這是資料庫外部體系結構。
物理存儲結構、邏輯存儲結構、內存結構和實例進程結構,這是內部體系結構。
C. 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關系資料庫系統在總的體系結構上,具有三級模式的結構特性
外模式,概念模式,內模式
D. 資料庫系統中的幾種架構及處理方式
主從式結構
是指一個主機帶多個終端的多用戶結構。在這種結構中,資料庫系統,包括:應用程序、DBMS、數據,都集中存放在主機上.所有處理任務都由主機來完成,各個用戶通過主機的終端並發地存取資料庫,共享數據資源.
主從式結構的優點是簡單,數據易於管理與維護。缺點是當終端用戶數目增加到一定程度後,主機的任務會過分繁重,形成瓶頸,從而使系統性能大幅度下降。另外當主機出現故障時,整個系統都不能使用,因此系統的可靠性不高。
集中式架構
是一種遠程桌面控制技術,使用此技術,遠程用戶能夠使用任何類型的終端系統,通過任何類型的網路連接,使用遠程伺服器上的應用程序。用戶甚至能夠使用同一個終端系統訪問甚至遠程多個不同平台、不同網路協議伺服器上的多個應用,這些應用被集成在一個訪問界面中,操作簡便。
C/S架構
(Client/Server或客戶/伺服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別處在相距很遠的兩台計算機上,Client程序的任務是將用戶的要求提交給Server程序,再將Server程序返回的結果以特定的形式顯示給用戶;Server程序的任務是接收客戶程序提出的服務請求,進行相應的處理,再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程序。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C/S結構的優點
C/S結構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客戶端PC的處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戶端處理後再提交給伺服器。對應的優點就是客戶端響應速度快。缺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只適用於區域網。而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移動辦公和分布式辦公越來越普及,這需要我們的系統具有擴展性。這種方式遠程訪問需要專門的技術,同時要對系統進行專門的設計來處理分布式的數據。
客戶端需要安裝專用的客戶端軟體。首先涉及到安裝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電腦出問題,如病毒、硬體損壞,都需要進行安裝或維護。特別是有很多分部或專賣店的情況,不是工作量的問題,而是路程的問題。還有,系統軟體升級時,每一台客戶機需要重新安裝,其維護和升級成本非常高。
對客戶端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會有限制。可能適應於Win98, 但不能用於wi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適用於微軟新的操作系統等等,更不用說Linux、Unix等。
E. 資料庫體系結構
Visual Basic中使用的資料庫是關系型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一個資料庫由一個或一組數據表組成。每個資料庫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碟上,即對應於一個物理文件。不同的資料庫,與物理文件對應的方式也不一樣。對於dBASE,FoxPro和Paradox格式的資料庫來說,一個數據表就是一個單獨的資料庫文件,而對於Microsoft Access、Btrieve格式的資料庫來說,一個資料庫文件可以含有多個數據表。
F. 資料庫體系結構分為三級:外部級、概念級和什麼
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分成三級:外部級、概念級和內部級。
1、外部級
外部級最接近用戶是單個用戶所能看到的數據特徵,單個用戶使用的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外模式」。
2、概念級
概念級涉及到所有用戶的數據定義,也就是全局性的數據視圖,全局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概念模式」。
3、內部級
內部級最接近於物理存儲設備,涉及到物理數據存儲的結構。物理視圖的描述稱為「內模式」。
拓展資料:
資料庫的三級模式是資料庫在三個級別(層次)上的抽象,使用戶能夠邏輯地、抽象地處理數據而不必關心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儲。
實際上 ,對於一個資料庫系統而言一有物理級資料庫是客觀存在的,它是進行資料庫操作的基礎,概念級資料庫中不過是物理資料庫的一種邏輯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戶級資料庫則是用戶與資料庫的介面,它是概念級資料庫的一個子集(外模式)。
G. mysql資料庫管理系統基本系統架構擁有哪4大模塊
客戶端、連接層、服務層、引擎層
H. 什麼是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三級結構的組織形式稱為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或數據抽象的三個級別。這個結構是於1975年在美國ANSI/X3/SPARC(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的計算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中的標准計劃與需求委員會)資料庫小組的報告中提出的。
1.1.4.1三級數據視圖
數據抽象的三個級別又稱為三級數據視圖,是不同層次用戶(人員)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數據組織形式。
(1) 外部視圖 第一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應用的,是應用程序員開發應用程序時所使用的數據組織形式,是應用程序員所看到的數據的邏輯結構,是用戶數據視圖,稱為外部視圖。外部視圖可有多個。這一層的最大特點是以各類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構造滿足其需求的最佳邏輯結構。
(2) 全局視圖 第二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全局應用的,是全局數據的組織形式,是資料庫管理人員所看到的全體數據的邏輯組織形式,稱為全局視圖,全局視圖僅有一個。這一層的特點是對全局應用最佳的邏輯結構形式。
(3) 存儲視圖第三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存儲的,是按照物理存儲最優的策略所組織形式,是系統維護人員所看到的數據結構,稱為存儲視圖。存儲視圖只有一個。這一層的特點是物理存儲最佳的結構形式。
外部視圖是全局視圖的邏輯子集,全局視圖是外部視圖的邏輯匯總和綜合,存儲視圖是全局視圖的具體實現。三級視圖之間的聯系由二級映射實現。外部視圖和全局視圖之間的映射稱為邏輯映射,全局視圖和存儲視圖之間的映射稱為物理映射。
1.1.4.2 三級模式
三級視圖是用圖、表等形式描述的,具有簡單、直觀的優點。但是,這種形式目前還不能被計算機直接識別。為了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數據的三級組織形式,必須用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DBMS提供了這種數據描述語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 簡記為DDL)。我們稱用DDL精確定義數據視圖的程序為模式(Scheme)。與三級視圖對應的是三級模式。
(1) 子模式 定義外部視圖的模式稱外模式,也稱子模式。它由對用戶數據文件的邏輯結構描述以及和全局視圖中文件的對應關系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子模式DDL定義。一個子模式可以由多個用戶共享,而一個用戶只能使用一個子模式。
(2) 模式 定義全局視圖的模式稱邏輯模式,簡稱模式。它由對全局視圖中全體數據文件的邏輯結構描述以及和存儲視圖中文件的對應關系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模式DDL定義。邏輯結構的描述包括記錄的型(組成記錄的數據項名、類型、取值范圍等),還有記錄之間的聯系,數據的完整性、安全保密要求等。
(3) 內模式 定義存儲視圖的模式稱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它由對存儲視圖中全體數據文件的存儲結構的描述和對存儲介質參數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內模式DDL定義。存儲結構的描述包括記錄值的存儲方式(順序存儲、hash方法、B樹結構等),索引的組織方式等。
三級模式的結構如圖1.8所示。
三級模式所描述的僅僅是數據的組織框架,而不是數據本身。在內模式這個框架填上具體數據就構成物理資料庫,它是外部存儲器上真實存在的數據集合。模式框架下的數據集合是概念資料庫,它僅是物理資料庫的邏輯映像。子模式框架下的數據集合是用戶資料庫,它是概念資料庫的邏輯子集。
I. 資料庫的主要架構有幾種
從資料庫最終用戶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單用戶結構、主從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客戶/伺服器、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這是資料庫外部體系結構。
物理存儲結構、邏輯存儲結構、內存結構和實例進程結構。這是內部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