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資料庫
1. 我要2個雷鋒小故事!!!
★雷鋒事跡1: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撫順。"老人感動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孩子"這個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事跡2: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青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雷鋒事跡3: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事跡4: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雷鋒事跡5:犧牲的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右太陽穴上,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的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 , 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雷鋒名言格言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
反觀那段歷史,被關注的往往不是雷鋒本人的生平事跡,而是學雷鋒「運動」的沿革。例如,那之後40多年來,每年定期的學雷鋒,從來是選在毛主席題詞發表日,而非雷鋒的誕辰或忌辰。又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鑒》里,「學習雷鋒運動」是被當作「重大政治事件」載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國學習解放軍、加強政治工作」;緊隨其後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過火批判」。順便提一句,2000年年底,我上國家圖書館網站檢索,發現所提供的有關雷鋒的書目,共有311種——這個數字,和郭沫若相當,大約是胡適、蔣介石的1倍半,梁啟超、周作人的2倍多,錢鍾書、李鴻章的4倍,嚴復的8倍,陳寅恪的10多倍、蔣方震的20多倍、李儀祉的100倍……(一年多後再去檢索,雷鋒書目已大大減少)
海外史家關注的,也是學雷鋒的政治含義。有關著作提到的關聯事件,還有廬山會議後「林彪地位的上升」、「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合二而一」等等。邁斯納指出,60年代初,解放軍「首次出現在中國政治舞台上。軍隊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於宣傳方式。第一個被作為標準的毛澤東主義道德典範,並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揚的軍人英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雷鋒」。費正清分析了跟學雷鋒相關的若干政治事件,進而認為此項運動的效果有六:「對毛的迷信崇拜」、「效法軍隊」、「體力勞動」、「全民教育」、「重新喚起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產階級文化」。費正清接著指出,正是這些,「規定了日後成為文化大革命基本內容的目標和方法」。
但無論如何,雷鋒本人在世之時,畢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實,在絕大多數國人心目中,學雷鋒始終是一項提倡助人為樂的公益活動。不論其緣起如何,經過四十年磨礪,如今已被簡化為「再單純不過的符號」——可以「極凝練地概括為三個字:『做好事!』。這顯然比用「政治掛帥」或「無私奉獻」概括「雷鋒精神」,來的更貼切、更平實、更少非議。至於近年仍有人願意探討「雷鋒精神」是屬於「共產主義精神」、「時代精神」還是「民族精神」;「雷鋒精神」與今日市場經濟、消費社會,是「對立」的、「互補」的,還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讓他們繼續探討下去好了。
過去大半個世紀里,以平凡而偉大見諸各類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勝枚舉。張思德、孟泰、時傳祥、朱伯儒、李素麗、孔繁森……
命名大會召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要媒體均對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全軍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緊接著,幾家大報刊又把雷鋒事跡寫成報告文學,並同時配發評論和雷鋒日記摘抄,文藝界的作家和詩人也都通過撰文和寫詩熱情地頌揚雷鋒精神。總之,舉國上下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一個自覺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各條戰線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應《中國青年》雜志社的懇請,毛澤東主席1963年2月22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歷史上首先發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三天後,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跡。從這一天起,一個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范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之後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報發表毛主席題詞的第二天,《解放軍報》獨家發表了在京的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的題詞手跡。
劉少奇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周恩來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朱德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鄧小平的題詞是:「誰願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應《中國青年》雜志社的懇請,
毛澤東主席1963年2月22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2. 小故事的讀後感200字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3. 有關於家庭禮儀的小故事有不400字左右!急!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4. 求幾個簡短的小故事,要和銷售有關,並非常有寓意的,謝謝
梳子賣給和尚或許在廣告人眼裡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今天的故事可是最新版本的!也是最經典的!
N個人去參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實踐題目:把梳子賣給和尚。眾多應聘者認為這是開玩笑,最後只剩下甲、乙、丙三個人。主持人交代:以10日為限,向我報告銷售情況。
十天一到。主試者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麼賣的?」
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游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 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主試者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麼賣的?」
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 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主試者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
主試者驚問:「怎麼賣的?」
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
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 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 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一挑戰者——丁,找到主持人說,賣給和尚1000把梳子算什麼?我可以讓和尚源源不斷地買我的梳子,至少也得上千萬吧。以一年為限。許多人都認為開玩笑。
成本分析
他還是找到了那個主持,問他:您這邊每天大概能贈出多少把梳子呢?
主持回答:差不多50把。
他繼續問:您覺得這與您所獲得的香火錢相比是不是也是成本呢?
主持回答:是的,雖然是贈,但是也是錢啊。佛門本來就沒有什麼錢。
他又問:你有沒有想過收費呢?
主持回答:怎麼收費?
他說:到您這來的人有達官貴人,也有平民百姓。總之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吧。您可以在梳子上下點工夫,讓您的梳子在價格上有了價值的區別?賣給不同的人。您在准備幾把梳子,取名為「開光梳」,千金不賣,只贈送有緣人。然後把您的梳子在命名為「智慧梳」「姻緣梳」「流年梳」「功名梳」。 一方面您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您的寺廟的檔次也就體現出來了。
這個主持一聽,覺得有點道理的,於是就說好,這事就交給你來辦吧。
市場活動
丁很快就請了幾個記者來宣傳了一下這家寺院。然後造了一批梳子。舉行了一個盛大的「開光梳」儀式。當地的政府要人、各界明星都來了。當天就賣出了10000把梳子。寺院的名氣一下自上去了。
丁又請人給這個寺院杜撰了一些歷史故事。很快,這個寺院成了當地的歷史文物。來的香客越來越多。梳子的銷量越來越好。人們也不在乎掏錢買把梳子。丁又出了一個策略:有的梳子掏錢也不賣。有的梳子必須掏錢才賣。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寺院掙了不少錢。主持很佩服丁。這個時候,丁找到主持說:你有沒有發現前來的香客您都沒有記錄。據我觀察,有的香客都來了好幾次了。您是不是應該對經常來的香客提供一些紀念性的梳子呢?
主持一聽,覺得也是,於是很快就讓小和尚開始記錄前來拜佛的香客。很快,小和尚發現,前來的人太多了,毛筆根本記不住。主持又找到丁,問他有什麼辦法?
丁說,我可以給你解決這個我問題,但是從今以後你必須聽我的。我保證你的主持能夠當的比現在還風光,寺院的香客更多。主持想了一想,還是相信了他。
引入CRM
丁,購買了一些電腦,在寺院內很隱蔽地架構了一個區域網,連接到外部的INTERNET。並安裝了一套CRM系統。又設置了硬體設備。在梳子裡面植入了FIRD晶元。只要香客一進入寺院,關於這個香客的詳細記錄就全部在CRM系統裡面展現出來。
挖掘客戶價值,資料庫營銷
主持看到這么個東西大吃一驚。丁開始用CRM來分析來寺院香客的詳細資料。經常有香客剛來到寺院,就被突然告之今天是他生日。香客們非常的感動。香火錢更多了。
從那以後,香客們逢年過節的時候總能收到寺院寄的小禮品。梳子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神聖的神物。只要去那家寺院的至少要為自己和家人帶幾把梳子,給遠方的親人、朋友帶幾把梳子。一旦梳子用壞了,就自然想到了那家寺院。
分析發現競爭對手——反擊
過了段時間。丁通過CRM發現,有些香客來得少了。一打聽,原來不遠處也有一家寺院採取了同樣的贈送梳的方式。相當的一部分香客去了那家寺院。主持開始著急。恰逢國外一重要人物來到本地。於是丁通過各種渠道請這個重要人物來到了這家寺院。其中有一把製作精美的開光梳送給了這個國外友人。國內外N多記者記錄了這一時刻。寺院的知名度再次提升。丁製作了N把類似送國外友人的開光梳,不過是微型的。出售給前來的香客。讓這些人掛在脖子上,鑰匙扣上做紀念。這個寺院隨著國外的重要人物一下子名聲大震。旁邊的那家小寺院一下子就沒有了香客。
銷售過程遠程式控制制
寺院擴建了一些,香客太多了。主持又招了一些小和尚。主持告訴了這些和尚怎麼樣接待香客,什麼樣的人香客該出售或贈送什麼樣的梳子。剛好這個時候,國外請這個主持去講學,主持不放心寺院里新來的小和尚。想讓丁來幫他教小和尚。丁給了主持一台筆記本電腦說:每天抽時間上網就可以指點你的小和尚了。
於是,主持雖然在國外,但是通過CRM系統依然能知道寺院的運營情況。及時地指點小和尚。
客戶分類專人管理
當地的香客80%都到這家寺院來了。主持發現,雖然對香客進行信息分類管理,但是由於接待香客的和尚素質不一樣,經常出現出售錯了梳子。主持找到了丁。
丁根據CRM里的跟進記錄以及每個和尚接待香客的數量、次數、被香客投訴的次數將現在的和尚進行了分類,不同的和尚接待不同的香客。香客發現這些和尚們更能了解他們的心思了,滿意度大大提高了。
績效考核
主持一直就是有個心病,就是寺院中有很多的和尚偷賴,但又趕不走。又向丁求救。
丁對所有的和尚說:每個人必須要把自己所做的什麼記錄在CRM里,否則就請離開寺院。和尚們很聽話地照做了。丁通過統計分析很快就發現了偷賴的和尚。主持把那些和尚趕下山去了,寺院運營緊湊。
銷售預測
寺院運營真的很不錯。丁每個月都能通過CRM的漏斗來預測下一階段能賣出多少梳子。寺院蒸蒸日上。
一年過去了,丁不知道賣出了多少把梳子。他已經成了寺院的股東之一。他所掙的錢已經很多了很多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中小企業突然發家很容易,但是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有戰略的眼光。對客戶的管理不可疏忽。CRM是放在第一位置考慮的。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
只要是企業都需要CRM,選擇CRM時不能只看技術因素,一定要選擇實用的CRM,廠商的咨詢能力要適合企業自身的需要。
故事還沒有結束。
一天丁找到寺院的主持說:你看,我們賣梳子掙了不少錢,你有沒有想過賣其他的東西呢?有沒有想過在其他地方開設分院呢?有沒有想過舉辦一個佛學院,培養後備人才?有沒有想過攫取更多的梳子的使用者,然後在梳子上做廣告,然後在NASDQ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國外上市的寺廟呢?……
5. 雷鋒感人的小故事
雷鋒事跡1: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雷鋒事跡2: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青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雷鋒事跡3: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事跡4: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 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雷鋒事跡5: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6. 有關資料庫的小故事
故事一、啤酒與尿布
世界零售連鎖企業巨頭沃爾瑪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據倉庫系統之一,裡面存放了各個門店的詳細交易信息。為了能夠准確了解顧客的購買習慣,沃爾瑪利對顧客的購物行為進行了購物籃分析,想知道顧客經常一起購買的商品有哪些,結果他們有了意外的發現:「跟尿布一起購買最多的商品竟是啤酒!」
這是數據挖掘技術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的結果,它符合現實情況嗎?是否是一個有用的知識?是否有利用價值?
於是,沃爾瑪派出市場調查人員和分析師對這一挖掘結果進行調查分析。經過大量實際調查和分析,揭示了一個隱藏在「尿布與啤酒」背後的美國人的一種行為模式:一些年輕的父親下班後經常要到超市去買嬰兒尿布,而他們中有30%~40%的人同時也為自己買一些啤酒。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美國的太太們常叮囑她們的丈夫下班後為小孩買尿布,而丈夫們在買尿布後又隨手帶回了他們喜歡的啤酒。
既然尿布與啤酒一起被購買的機會很多,於是沃爾瑪就將尿布與啤酒並排擺放在一起,結果是尿布與啤酒的銷售量雙雙增長。
按常規思維,尿布與啤酒風馬牛不相及,若不是藉助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交易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沃爾瑪是不可能發現數據內在這一有價值的規律的。
故事二、犯罪的根源
格洛斯特郡是英格蘭西部的一個郡,大約有五十多萬人口。在有一段時間內,發生了多起搶劫案,民眾不再感覺到安全,對郡警察局的輿論壓力也陡然增加了,強烈要求及時破獲這些案件,並避免案件的進一步發生。警方一方面在加快破案的同時,也在努力思考怎麼樣才可以降低發案率。
按照傳統的做法,一般會採取這樣的措施:鎖定搶劫案的多發地區,加派警力進行巡邏,對行為異常的人員加強盤查等等。然而,格洛斯特郡警察局發現,這些措施的收效甚微,發案率依然居高不下,因為搶劫案的發案地點並不集中,分散在多個不同的街區,這讓巡邏警力的安排顯得捉襟見肘,難以全面顧及。
此時,來自警察局內部的分析系統卻有了新的發現。系統中保存了多年的案件和案犯的卷宗信息,通過利用數據挖掘等分析技術,揭示出最近這段時間的搶劫犯具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徵:他們大多是沒有固定住所,無家可歸,而且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另外,在很多搶劫案發生前,這些罪犯都吸食了毒品。正是在毒品的刺激作用下,他們失去了自控能力,臨時見財起意,對單身女性或情侶實施搶劫。
新的發現給警察局帶來了新的思路,警方當機立斷,對原來的增加警力加強巡邏的做法進行了調整,改為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強對無業人員和有吸毒前科人員的管理,並通過社會福利機構對他們實施救助;然後,加強了對毒品交易易發場所的嚴打和治理,從源頭上掐斷毒品的供應。
治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搶劫案的發案率迅速降低,格洛斯特郡的人們又重新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故事三、電郵加新聞
Yahoo是第一家招募了首席數據官的公司,以驗證對公司而言,數據的確是一筆真實而有戰略意義的財富。目標是通過提供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平台和洞察力服務,激勵用戶積極參與,對營銷方案進行創新,從而為消費者和賣家帶來價值。Usama Fayyad博士是Yahoo的首席數據官,他在和KDnuggets的Gregory的訪談中介紹了一些Yahoo在數據挖掘方面的成功案例。
「產品整合:一個例子就是你今天在Yahoo電子郵箱上看到的,數據挖掘的可視結果。通過對用戶使用行為的意外模式分析,我們發現在每次會話中,人們閱讀郵件和閱讀新聞的行為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關系。我們把這個發現傳達給Yahoo電子郵箱產品小組,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驗證這種關系的影響:在一組測試用戶的郵箱首頁上顯示一個新聞模塊,其中的新聞標題被醒目顯示。」
「對於象電子郵箱這種產品,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取新的『輕量級用戶』,並推動他們的用量,使之變成『重量級用戶』。如果你做到了,那麼流失率就會顯著下降。實際上,在我們的試驗中,最顯著的一組流失率下降了40%。於是Yahoo立刻開發並完善了新聞模塊,並嵌入Yahoo電子郵箱的首頁,到現在,上億的消費者都可以看到並使用這種產品。我喜歡提及這個故事,因為它很好地說明了我們產品團隊的及時反應能力,也證明了在用戶使用行為數據中蘊含著很多很多極具價值的潛在模式。」
「即時通信:我們對雅虎通(Instant Messenger)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以了解激勵用量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結果發現,最重要的因素是讓用戶擴大他們的『好友列表』,至少增加5個新的好友。據此Yahoo精心設計了相應的營銷活動,鼓勵用戶增加好友列表中的好友數,從而顯著激勵了雅虎通的用量。」
「Yahoo首頁的搜索框: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發現,在Yahoo的首頁上,把搜索框放在居中的位置(而不是以前的左側)將提高用戶的用量。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用戶的積極使用,對Yahoo來說也沒有成本支出。這個結果的發現過程也很有趣,我們首先發現Netscape瀏覽器的用戶比IE的用戶更多地使用了搜索功能,進一步探查發現兩個瀏覽器在視覺上的唯一區別就是:二者中的搜索框位置不同!搜索框在Netscape瀏覽器中是居中放置,而在IE中則是靠近左側。很不明顯的差別,但卻很重要。一般誰會想到呢?」
7. 求幾個簡單的數學小故事或幾個簡單的關於數學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小明在市場賣大蒜,5毛一斤。他大聲吆喝。不一會兒便有人過來買了,來人是個老太太,她說:孩子 我只要蒜頭。小明面露難色,暗自想「我的蒜苗怎麼辦?」。突然來了個老頭,對小明說:「孩子,你的蒜苗賣嗎?我只要蒜苗哦。」小明大喜,說: 「賣啊 這樣吧 蒜頭3毛錢一斤賣給這位老太太,蒜苗2毛錢一斤賣給你老人家,好不好。」兩位老人連連叫好,誇小明聰明。然後付過錢,拿上物品哈哈大笑揚長而去,大笑:「當今孩子真是聰明啊,不過,好像我們兩更聰明哦 哈哈哈哈哈哈和」 你知道為什麼嗎 讀者 第二個故事: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所以事在人為 古之為學又難易乎?為之 則難者亦易矣
8. 現代傳遞信息方式小故事
古代、近代、現代、當代傳遞信息的方式
一、我國古代的郵驛與烽火台通信
我國最早關於通信的記載,是來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稱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清光緒年間,在此掘得龜甲獸骨,上刻文字,後稱甲骨文。甲骨文中記載著殷商盤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邊戌向天子報告軍情的記述,有「來鼓」二宇。經考證,「來鼓」即類似今天的偵察通信兵。在古書《待經》中,也有「簡書」的記載,『簡書」就是用獸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傳遞的官府緊急文書。「簡書」出於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紀一11世紀),這也就是郵驛的前身。
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都源於奴隸制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通信的需要。據歷史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時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關於烽火通信有個叫「千金一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周幽王有個愛妃褒姒,她雖長得很美,但輕易不肯一笑。為此,周幽王使出了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於娘娘而乾的荒唐事兒,各諾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襲姐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結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殺了周幽王,從此滅了四周。這個歷史故事不僅生動的描繪了當時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況,同時也告戒後人,不企是什麼人和什麼時候,都不能拿通信當兒戲。
利用烽火台傳遞信息,雖然較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很難滿足掌握敵情,指揮作戰的需要。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從殷商時代的「來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加嚴密的郵驛制度,並與烽火台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全國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以國都咸陽為中心的繹站網,制訂了郵驛律令,如竹簡怎樣捆紮、加封印泥蓋印以保密;如何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郵驛怎樣接待過往官員、役夫等,形成了我國最早的郵驛法。
漢代郵驛繼承秦朝制度,並統一名稱叫「驛」。規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驛。郵驛還隨著「絲綢之路」的形成而通達印度、緬甸、波斯等國。到了唐代,郵驛大大發展,全國共有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郵驛1600多處,行程也有具體規定,並訂有考績和視察制度,驛使執行任務時,隨身攜帶「驛卷」或「信牌」等身份證件。
宋代由於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將由民夫充任的驛卒改由士兵擔任,增設「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金牌一晝夜行五百里,銀牌四百里,銅脾三百里。實行每到一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到了元代,由於軍事范圍和疆域擴大,僅在國內就有驛站1496處,並將郵驛改稱為驛站。
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漸發達,隨著部和七下西洋,還開辟了海上郵驛。清初有官辦驛站1600餘處,驛卒七萬余名,驛馬四萬多匹,歸兵部主管。19世紀中葉以後,驛站經費多被官吏貪污中飽,驛政廢馳。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郵政逐步興起,驛站的作用日漸消失,於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銷驛站。
郵驛制度起源於奴隸制度的國家,盛行於封建社會,並隨著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終結。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雖系歷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有組織的進行通信工作的開始。它不僅在我國郵政通信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我國古代民間的通信組織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然而輾轉傳遞,緩不濟急,且易延誤遺失。我國古書中記載著不少有關「鴻雁捎書」一類的故事,可見古代人民通信多麼艱難。而今天人們依舊把鴻雁作為郵政通信的象徵,又可見人民群眾對郵政通信所寄於的厚望。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始於唐朝。當時主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商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陽之間,有了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入各地方政府駐長安的辦事機構,然後再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這也就是今天匯兌業務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鄉約」探親帶信的出現。相傳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農民,由於思念家鄉,相約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時帶些土產和信件,而後逐漸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開始出現於交通方便、貿易發達的沿海城市,以後逐漸發展到內地。民信局由私人經營,以謀利為目的。他們一方面是哪裡有利就在那裡辦,偏僻地區無人管;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招攬生意,相競為主顧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門收取信件、匯款,收費也可以記帳,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發展。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已達數千家之多。有的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民信局之間互相聯營,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自宋、元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貧苦人民,有的為了謀生,被拐騙國外做苦工,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要與祖國親友通信,或將物品和匯款寄回祖國,「僑批局」便應時而生。「僑批局」 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 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損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自從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封建統治階級任憑侵略者侵奪我國郵權,並夥同洋人利用亦官亦洋的特殊權利,採取強令民信局登記,接受海關郵政領導,限制民信局向輪船發運郵件,並採用資本主義的競爭手段,將大部分民信局置於無法經營的境地。到1935年,民信局已被國民黨強迫停辦,而僑批局一直到解放前夕尚有100多家。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郵政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止,在長達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歲月中,我國郵權同遭喪失,形成了郵驛、民信局、僑批局、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相繼並存的混亂局面,
(一)「客郵」
自1840年中國封建王朝閉關自守的大門被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後,中國便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首先是英國在中國領土上任意開辦英國郵局,接踵而來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國也在中國領土開辦起他們自己的郵局,而清政府把這些掠奪中國郵權的外國郵局美其名為「客郵」。這些所謂的「客郵」,從沿海到內地,直至邊遠地區的新疆、內蒙等地,幾乎遍布全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客郵」的目的,並非為了方便我國人民使用郵政,而是為了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侵略目的而服務的。有些國家還利用「客郵」大量販運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漏稅。「容郵」實際上是掠奪我國財富、毒害我國人民的場所。直到1921年在美國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和限制軍備會議上,才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但日本在東北和英國在西藏的「客郵」,都賴著不撤,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西藏的「容郵」,直到1954年4月1日才移交我國。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 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 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十分迅速了。關於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最近二三十年是有史以來科學技術發展最迅速的階段,各種高新技術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信息技術,而且已經成為當代新技術革命最活躍的領域。信息技術是一間由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等構成的一間綜合性高新技術,它是所有高新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它的發展是以電子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進步為前提的。信息技術對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起著先導作用,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信息技術更快地發展。一般地講,其他技術作用於能源和物質,而信息技術則改變人們對空間、時間和知識的理解。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將會充分挖掘人類的智力資源,而且對包括能源和物質資源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效能的發揮,將起到催化和倍增作用。
由於到目前為止信息還沒有一個統一而公認的定義,因此,對信息技術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統一而公認的定義。一般認為,所謂信息技術就是人類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所有手段的總和。
信息技術既包括有關信息的產生、收集、表示、檢測、處理和存儲等方面的技術,也包括有關信息的傳遞、變換、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由此可見,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其歷史幾乎和信息一樣久遠,因為只要有了信息就要使之發揮作用,不能發揮作用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而各種使信息發揮作用的技術不但現代有,古代有,就是遠古時代也有。就信息的傳遞來說,它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遠古時代,它是用手勢來進行的;在古代,它是用烽火台和驛站來進行的;而到了現代,它是用電話、電報、電視、傳真、微波和通信衛星來進行的。三個時代的功能和效率雖然不可以同日而語,但是它們的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盡可能准確和迅速地傳遞信息。信息的傳遞技術如此,信息技術的其他組成部分也莫不如此。信息技術雛形雖然早已存在,但是真正作為一間技術被人們所重視,並系統地加以研究、開發和利用還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和信息的發展狀況幾乎是一樣的。在60年代以前,計算機技術主要用於軍事方面。從60年代初期開始,計算機技術逐漸用於信息處理。70年代後,特別是進人90年代,計算機技術、資料庫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信息處理技術好像插上了強勁有力的翅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迅速發展階段。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信息技術發展史。
古代信息管理思想
萬里長城的修築,主要目的是防禦敵人的進犯,因而及時傳遞信息、掌握敵情是十分重要的,其信息傳播技術、方法都令人嘆服。長城上的烽火台就起著「信息源」的作用,白日以煙、夜晚以火作為傳遞信息的媒介。明代規定,來敵百人左右,一煙一炮示之;五百人二煙二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五煙五炮。這種信息傳遞,既定性(敵人來犯),又定量(來敵人數),煙炮配合,光聲並舉,相互核對,幾小時之內就能把軍情准確地傳遞至千里之外的指揮機關。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十分重視信息和情報的作用,《孫子兵法》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不僅在軍事上運用信息管理手段,在經濟管理上也運用信息手段。唐代劉晏建立全國信息網,以迅速掌握全國各地的經濟信息和物價狀態。他以朝庭用驛道快馬傳遞公文的辦法,設置知院官,收集各種莊稼好壞、市場價格的變動、四方物資的餘缺等情報交給招募來的「駛足」,由他們一站接一站傳遞。數日內可將全國各地的信息迅速傳遞到劉晏處,再由劉晏等人綜合各地信息,做出決策。由於信息靈活,渠道多,使市場長年保持穩定,國家掌握了足夠資金。雖經數十年戰亂,仍保證了唐代國富民安。可見,信息管理對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我國古代的郵驛與烽火台通信
我國最早關於通信的記載,是來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稱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清光緒年間,在此掘得龜甲獸骨,上刻文字,後稱甲骨文。甲骨文中記載著殷商盤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邊戌向天子報告軍情的記述,有「來鼓」二宇。經考證,「來鼓」即類似今天的偵察通信兵。在古書《待經》中,也有「簡書」的記載,『簡書」就是用獸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傳遞的官府緊急文書。「簡書」出於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紀一11世紀),這也就是郵驛的前身。
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都源於奴隸制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通信的需要。據歷史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時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關於烽火通信有個叫「千金一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周幽王有個愛妃褒姒,她雖長得很美,但輕易不肯一笑。為此,周幽王使出了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於娘娘而乾的荒唐事兒,各諾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襲姐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結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殺了周幽王,從此滅了四周。這個歷史故事不僅生動的描繪了當時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況,同時也告戒後人,不企是什麼人和什麼時候,都不能拿通信當兒戲。
利用烽火台傳遞信息,雖然較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很難滿足掌握敵情,指揮作戰的需要。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從殷商時代的「來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加嚴密的郵驛制度,並與烽火台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全國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以國都咸陽為中心的繹站網,制訂了郵驛律令,如竹簡怎樣捆紮、加封印泥蓋印以保密;如何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郵驛怎樣接待過往官員、役夫等,形成了我國最早的郵驛法。
漢代郵驛繼承秦朝制度,並統一名稱叫「驛」。規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驛。郵驛還隨著「絲綢之路」的形成而通達印度、緬甸、波斯等國。到了唐代,郵驛大大發展,全國共有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郵驛1600多處,行程也有具體規定,並訂有考績和視察制度,驛使執行任務時,隨身攜帶「驛卷」或「信牌」等身份證件。
宋代由於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將由民夫充任的驛卒改由士兵擔任,增設「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金牌一晝夜行五百里,銀牌四百里,銅脾三百里。實行每到一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到了元代,由於軍事范圍和疆域擴大,僅在國內就有驛站1496處,並將郵驛改稱為驛站。
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漸發達,隨著部和七下西洋,還開辟了海上郵驛。清初有官辦驛站1600餘處,驛卒七萬余名,驛馬四萬多匹,歸兵部主管。19世紀中葉以後,驛站經費多被官吏貪污中飽,驛政廢馳。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郵政逐步興起,驛站的作用日漸消失,於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銷驛站。
郵驛制度起源於奴隸制度的國家,盛行於封建社會,並隨著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終結。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雖系歷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有組織的進行通信工作的開始。它不僅在我國郵政通信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我國古代民間的通信組織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然而輾轉傳遞,緩不濟急,且易延誤遺失。我國古書中記載著不少有關「鴻雁捎書」一類的故事,可見古代人民通信多麼艱難。而今天人們依舊把鴻雁作為郵政通信的象徵,又可見人民群眾對郵政通信所寄於的厚望。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始於唐朝。當時主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商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陽之間,有了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入各地方政府駐長安的辦事機構,然後再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這也就是今天匯兌業務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鄉約」探親帶信的出現。相傳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農民,由於思念家鄉,相約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時帶些土產和信件,而後逐漸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開始出現於交通方便、貿易發達的沿海城市,以後逐漸發展到內地。民信局由私人經營,以謀利為目的。他們一方面是哪裡有利就在那裡辦,偏僻地區無人管;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招攬生意,相競為主顧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門收取信件、匯款,收費也可以記帳,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發展。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已達數千家之多。有的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民信局之間互相聯營,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自宋、元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貧苦人民,有的為了謀生,被拐騙國外做苦工,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要與祖國親友通信,或將物品和匯款寄回祖國,「僑批局」便應時而生。「僑批局」 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 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損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自從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封建統治階級任憑侵略者侵奪我國郵權,並夥同洋人利用亦官亦洋的特殊權利,採取強令民信局登記,接受海關郵政領導,限制民信局向輪船發運郵件,並採用資本主義的競爭手段,將大部分民信局置於無法經營的境地。到1935年,民信局已被國民黨強迫停辦,而僑批局一直到解放前夕尚有100多家。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郵政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止,在長達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歲月中,我國郵權同遭喪失,形成了郵驛、民信局、僑批局、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相繼並存的混亂局面,
(一)「客郵」
自1840年中國封建王朝閉關自守的大門被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後,中國便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首先是英國在中國領土上任意開辦英國郵局,接踵而來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國也在中國領土開辦起他們自己的郵局,而清政府把這些掠奪中國郵權的外國郵局美其名為「客郵」。這些所謂的「客郵」,從沿海到內地,直至邊遠地區的新疆、內蒙等地,幾乎遍布全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客郵」的目的,並非為了方便我國人民使用郵政,而是為了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侵略目的而服務的。有些國家還利用「客郵」大量販運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漏稅。「容郵」實際上是掠奪我國財富、毒害我國人民的場所。直到1921年在美國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和限制軍備會議上,才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但日本在東北和英國在西藏的「客郵」,都賴著不撤,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西藏的「容郵」,直到1954年4月1日才移交我國。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 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 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十分迅速了。關於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最近二三十年是有史以來科學技術發展最迅速的階段,各種高新技術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信息技術,而且已經成為當代新技術革命最活躍的領域。信息技術是一間由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等構成的一間綜合性高新技術,它是所有高新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它的發展是以電子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進步為前提的。信息技術對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起著先導作用,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信息技術更快地發展。一般地講,其他技術作用於能源和物質,而信息技術則改變人們對空間、時間和知識的理解。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將會充分挖掘人類的智力資源,而且對包括能源和物質資源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效能的發揮,將起到催化和倍增作用。
由於到目前為止信息還沒有一個統一而公認的定義,因此,對信息技術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統一而公認的定義。一般認為,所謂信息技術就是人類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所有手段的總和。
信息技術既包括有關信息的產生、收集、表示、檢測、處理和存儲等方面的技術,也包括有關信息的傳遞、變換、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由此可見,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其歷史幾乎和信息一樣久遠,因為只要有了信息就要使之發揮作用,不能發揮作用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而各種使信息發揮作用的技術不但現代有,古代有,就是遠古時代也有。就信息的傳遞來說,它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遠古時代,它是用手勢來進行的;在古代,它是用烽火台和驛站來進行的;而到了現代,它是用電話、電報、電視、傳真、微波和通信衛星來進行的。三個時代的功能和效率雖然不可以同日而語,但是它們的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盡可能准確和迅速地傳遞信息。信息的傳遞技術如此,信息技術的其他組成部分也莫不如此。信息技術雛形雖然早已存在,但是真正作為一間技術被人們所重視,並系統地加以研究、開發和利用還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和信息的發展狀況幾乎是一樣的。在60年代以前,計算機技術主要用於軍事方面。從60年代初期開始,計算機技術逐漸用於信息處理。70年代後,特別是進人90年代,計算機技術、資料庫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信息處理技術好像插上了強勁有力的翅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迅速發展階段。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信息技術發展史。
9. 求最新的笑話資料庫,數量越多越好,最好是MySQL導出的,可以加分哦
請採納我的問題1、一個女生前一天晚上得到男朋友的訂婚戒指,但竟沒有一個同學注意到,令她忿忿不平。到下午大家坐著談天的時候,她突然站起來大聲說:「哎呀,這里真熱呀,我看我還是把戒指脫下來吧。」2、女主人把女傭叫到面前問她:「你是否懷孕了?」「是啊!」女傭回道。「虧你還說得出口,你還沒有結婚,難道不覺得害羞嗎?」女主人再次訓。「我為什麼要害羞,女主人你自己不也懷孕了嗎?」「可是我懷的是我丈夫的!」女主人生氣地反駁。「我也是啊!」女傭高興地附和。3、一個人騎摩托車喜歡反穿衣服,就是把口子在後面扣上,可以擋風。一天他酒後駕駛, 翻了,一頭栽在路旁。警察趕到:警察甲:好嚴重的車禍。警察乙:是啊,腦袋都撞到後面去了。警察甲:嗯,還有呼吸,我們幫他把頭轉回來吧。警察乙:好.....一、二使勁,轉回來了。警察甲:嗯,沒有呼吸了.......4、在一條七拐八拐的鄉村公路上,因為時常發生車禍,所以常常有一些鬼故事發生,有一天晚上,有一個計程車司機看見路邊有一個長發披肩,身著白衣的女人向他招手,因為這個司機沒有見過鬼,所以大膽的停下來讓她上車了,這一路上,司機雖然不信有鬼,心裡也毛毛的,所以時常從後視鏡看後面的女人,開著開著,突然司機發現那個女人不見了!司機嚇了一大跳,趕緊踩了一個剎車!只見那個女人滿臉是血,表情猙獰。司機嚇的牙直打顫。突然那女人開口了:「你會不會開車啊!我低頭系個鞋帶你突然一剎車我把鼻子都撞破了……」5、一個病人去看病,醫生檢查了他,皺著眉頭說:「您病得太嚴重了,恐怕不會活多久了。」 病人:「求您告訴我我還能活多久?」 醫生:「十……」 病人著急地問:「十什麼?十年??十個月???十天?????」 醫生:「十,九,八,七,六,五……」6、老師:「你能說一些18世紀科學家共同特點嗎?」學生:「能,他們都死了。」7、犀糞蜣和蚊子談戀愛,蜣問蚊子是做什麼工作的,蚊子說:「護士,打針的。」蜣一拍大腿:「緣分吶,我是中葯局搓葯丸的…」8、一非洲人住在某一賓館。夜半,起火,不明原因。非洲人見狀顧不了那麼許多,光著身子就跑出去了。消防員見狀驚呼:「我的媽呀!都燒的糊了吧區的了還能跑那麼快!」9、一個人想出國考察,但必須得到老總批准。於是他向老總請示,老總給了他一張字條,上面寫著:「Go ahead」。 那人想:「Go ahead=前進,老總是批准了。」於是他開始打點行李。 一個同事見到了他問:「你在做什啊??」他說:「我准備出國考察,老總批准了,給我寫了『Go ahead』。」 同事一見條就樂了:「咱們老總根本就沒批准!!咱老總的英語水平你還不知道,他這是在說去個頭!」10、牧師對買了他馬和馬車的農夫說:「這匹馬只能聽懂教會的語言,叫"感謝上帝"它就跑;叫"贊美上帝"它才停下。」農夫將信將疑,他試著喊了一聲感謝上帝,那匹馬立刻飛奔起來,越跑越快。一隻跑到懸崖邊上驚恐的農夫才想起讓它停下來的口令「贊美上帝」。果然,馬停下來了。死裡逃生的農夫長出一口氣:「感謝上帝………」我打了很久,請採納1 the night before, a girl get boyfriend engagement ring, but no one noticed the classmate, make her antics. You sit and chat in the afternoon, she suddenly stood up and shouted: \"oh, it's really hot in here, I think I'd better take off your ring.\" 2, the mistress called the maid to ask her: \"are you pregnant?\" \"Yes!\" The maid answered. Export \"kui you still say, you are not married, don't you feel shy?\" The hostess training again. \"Why should I be shy, you don't the hostess also pregnant?\" \"But I conceive is my husband!\" The hostess retorted angrily. \"Me too!\" The maid happy to echo. 3, a man riding a motorcycle like the dress, is to cut on the back, can the wind. Drunk driving one day, he turned over, a planted on the road. Police: police a: a good serious car accident. Policeman b: yes, his head hit the back. Po1: well, still breathing, let's help him turn his head back. Po2: good... One, two, turn back. Policeman a: well, not breathing... 4, turn in a curvy country road, because often in a car accident, so often have some ghost story, one night, there's a taxi driver saw the side of the road have a long hair shawls, dressed in a white woman waved to him, because the driver didn't see a ghost, so bold stopped to let her get on the bus, along the way, the driver doesn't believe in ghosts, the in the mind also maomao, so often the woman behind the rearview mirror to see, open open, the driver found the woman suddenly disappeared! The driver startled, hurriedly stepped on a brake! I saw the woman face is blood, grim expression. The driver frighten of teeth chatter. Suddenly the woman spoke: \"would you drive! I bow to fasten shoelaces are you smashed through a sudden brake my nose...\" 5, a patient to see a doctor, the doctor examined him, frowning said: \"you too serious ill, I'm afraid I won't live much longer.\" Patient: \"please tell me how long will I live?\" Doctor: \"ten...\" Patient anxiously asked: \"what? Ten years?? Ten months??? Ten days?????\" Doctor: \"ten, nine, eight, seven, six, five...\" 6, teacher: \"can you say some 18 th-century scientist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tudent: \"yes, they are all dead.\" 7, rhino poop Qiang and mosquito fall in love, Qiang asked a mosquito is to do what work, the mosquito said: \"nurse, give or take an injection.\" Qiang a clap a thigh: \"the fate, I am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reau rub pills...\" 8, the africans live in a hotel. In the midnight, a fire, unknown reason. Before rushing so many africans, naked and ran out. Firefighters said exclaimed: \"my mama ah! All paste the burned area can run so fast!\" 9, a person wants to go abroad, but it must be approved by boss. So he to the manager for instructions, the boss gave him a note, it read: \"Go ahead\". The man thought, \"Go ahead = progress, boss is approved.\" So he started to packing. A colleague to see he asked: \"what are you doing?\" He said: \"I'm ready to Go abroad investigation, boss approved, wrote me 'Go ahead'.\" Colleague of joy at the sight of article: \"let's boss haven't approved!!!!! Our boss English don't you know, he is said to head!\" 10, priests to buy his horse and carriage of the farmer said, \"this horse can on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the church, call\" thank god \"it ran; called\" praise god \"it didn't stop.\" Farmer track, he tried to thank god gave a cry, the horse gallop, immediately ran faster and faster. A run to the edge of the cliff frightened farmer remembered that let it stop password \"praise god\". Sure enough, the horse stopped. Close the farmer grows a sigh: \"thank god.........\"I played for a long time,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