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九章演算法
① 南宋時期數學最高成就
從公元11世紀到14世紀的宋、元時期,是以籌算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古代數學的鼎盛時期,其表現是這一時期涌現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中國古代數學以宋、元數學為最高境界。在世界范圍內宋、元數學也幾乎是與阿拉伯數學一道居於領先集團的。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1247年,他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
李冶於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尤其難得的是,在此書的序言中,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
公元1261年,南宋楊輝(生卒年代不詳)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列出了三次差的內插公式。郭守敬還運用幾何方法求出相當於現在球面三角的兩個公式。
② 賈憲在數學上的成就有哪些
賈憲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和《演算法斆古集》均已失傳。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
賈憲在數學知識的普及和教育過程中,注重數學教育的系統化、綱領化、抽象化及思維的多樣化。從這里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數學教育思想的閃光之處。
現在知道其成就的賈憲是宋元時期第一位著名數學家。據《宋史》記載,賈憲師從北宋前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楚衍學習天文、歷算。對於《九章算術》、《綴術》、《海島算經》諸算經的學習尤得其妙。
根據記載,賈憲著有《黃帝九章算經細草》9卷、《演算法斅古集》2卷及《釋鎖》,可惜均已失傳。南宋時期著名數學家楊輝著《詳解九章演算法》中曾引用賈憲的「開方作法本源」圖和「增乘開方法」。
此外,賈憲給出的「立成釋鎖開方法」,完善的「勾股生變十三圖」,以及創立的「增乘方求廉法」,都表明他對演算法抽象化、程序化、機械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雖然有關賈憲的資料保存下來的並不完整,但從楊輝緝錄的《黃帝九章算經細草》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他的一些獨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有抽象分析法和程序化方法。
賈憲
③ 試述中國古代數學的特點
3 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特點
(1). (實用性)《九章算術》收集的每個問題都是與生產實踐有聯系的應用題,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從《九章算術》開始,中國古典數學著作的內容,幾乎都與當時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不僅表現在中國的算學經典基本上都遵從問題集解的體例編纂而成,而且它所涉及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實際情況和需要,以致史學家們常常把古代數學典籍作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生活、典章制度(特別是度量衡制度),以及工程技術(例如土木建築、地圖測繪)等方面的珍貴史料.而明代中期以後興起的珠算著作,所論則更是直接應用於商業等方面的計算技術.中國古代數學典籍具有濃厚的應用數學色彩,在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漫長歷史中,應用始終是數學的主題,而且中國古代數學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著名的十大算經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表明「實用性」又是中國古代數學合理性的衡量標准.這與古代希臘數學追求純粹「理性」形成強烈的對照.其實,中國古代數學一開始就同天文歷法結下了不解之緣.中算史上許多具有世界意義的傑出成就就是來自歷法推算的.例如,舉世聞名的「大衍求一術」(一次同餘式組解法)產於歷法上元積年的推算,由於推算日、月、五星行度的需要中算家創立了「招差術」(高次內插法);而由於調整歷法數據的要求,歷算家發展了分數近似法.所以,實用性是中國傳統數學的特點之一.
(2).(演算法程序化)中國傳統數學的實用性,決定了他以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計算技術為其主要目標.不管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是具體的演算法,中國數學都具有程序性的特點.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是算籌,籌算是以算籌為計算工具來記數,列式和進行各種演算的方法.有人曾經將中國傳統數學與今天的計算技術對比,認為算籌相應於電子計算機可以看作「硬體」,那麼中國古代的「算術」可以比做電子計算機計算的程序設計,是一種軟體的思想.這種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中國的籌算不用運算符號,無須保留運算的中間過程,只要求通過籌式的逐步變換而最終獲得問題的解答.因此,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中的「術」,都是用一套一套的「程序語言」所描寫的程序化演算法.各種不同的籌法都有其基本的變換法則和固定的演算程序.中算家善於運用演算的對稱性、循環性等特點,將演算程序設計得十分簡捷而巧妙.如果說古希臘的數學家以發現數學的定理為目標,那麼中算家則以創造精緻的演算法為已任.這種設計等式、演算法之風氣在中算史上長盛不衰,清代李銳所設計的「調日法術」和「求強弱術」等都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傳統的遺風. 古代數學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長於邏輯推理,一種是發展計算方法.這也大致代表了西方數學和東方數學的不同特色.雖然以算為主的某些特點也為東方的古代印度數學和中世紀的阿拉伯數學所具有,但是,中國傳統數學在這方面更具有典型性.中算對於算具的依賴性和形成一整套程序化的特點尤為突出.例如,印度和阿拉伯在歷史上雖然也使用過土盤等算具,但都是輔助性的,主要還是使用筆算,與中國長期使用的算籌和珠算的情形大不相同,自然也沒有形成像中國這樣一貫的與「硬體」相對應的整套「軟體」.
(3).(模型化)「數學模型」是針對或參照某種事物系統的特徵或數量關系,採用形式話數學語言,概括的近似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古代的數學模型當然沒有這樣嚴格,但如果不要求「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對「數學結構」也作簡單化的解釋,則仍然可以應用這個定義.按此定義,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的事物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與之有關的現實事物叫做現實原形,是為解釋原型的問題才建立應用數學模型的.《九章算術》中大多數問題都具有一般性解法,是一類問題的模型,同類問題可以按同種方法解出.其實,以問題為中心、以演算法為基礎,主要依靠歸納思維建立數學模型,強調基本法則及其推廣,是中國傳統數學思想的精髓之一.中國傳統數學的實用性,要求數學研究的結果能對各種實際問題進行分類,對每類問題給出統一的解法;以歸納為主的思維方式和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式,傾向於建立基本問題的結構與解題模式,一般問題則被化歸、分解為基本問題解決.由於中國傳統數學未能建立起一套抽象的數學符號系統,對一般原理、法則的敘述一方面是藉助文辭,一方面是通過具體問題的解題過程加以演示,使具體問題成為相應的數學模型.這種模型雖然和現代的數學模型有一定的區別,但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4).(寓理於算)由於中國傳統數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因中國人綜合、歸納思維的決定,所以中國傳統數學不關心數學理論的形式化,但這並不意味中國傳統僅停留在經驗層次上而無理論建樹.其實中國數學的演算法中蘊涵著建立這些演算法的理論基礎,中國數學家習慣把數學概念與方法建立在少數幾個不證自明、形象直觀的數學原理之上,如代數中的「率」的理論,平面幾何中的「出入相補」原理,立體幾何中的「陽馬術」、曲面體理論中的「截面原理」(或稱劉祖原理,即卡瓦列利原理)等等.
中國古代數學的特點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其自身的發展,但正是因為這其中的某些特點,中國古代數學走向了低谷.
4 中國古代數學由興轉衰的原因分析
(1).獨尊儒術,蔑視邏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當時注重形式邏輯的墨子思想未能得到繼承和發展.儒家思想講究簡約,而忽視了邏輯思維的過程.這一點從中國古代的典籍中能找到最准確的說明.《周髀算經》中雖然給出了勾股定理,但卻沒給出證明.《九章算術》同樣只在給出題目的同時,給出一個結果和計算的程式,對其中的邏輯思維卻沒有去說明.中國古代數學這種只注重計算形式(即古代數學家所謂的「術」)與過程,不注重邏輯思維的做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禁錮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這種情況的出現當然也有其原因,中國古代傳統數學主要是在算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來發展到以算盤為工具的計算時代,但是這些工具的使用在另一方面為中國人提供了一種程式化的求解方法,從而忽視了其中的邏輯思維過程.此外,中國傳統數學講究「寓理於算」.即使高度發達的宋元數學也是如此.數學書是由一系列的數學問題組成的.你也可以稱它們為「習題解集」.數學理論以『術」的形式出現.早期的「術」只有一個過程,後人就紛紛為它們作注,而這些注釋也很簡約.實際上就是舉例「說明」,至於說明了什麼,條件變一下怎麼辦,就要讀者自已去總結了,從來不會給你一套系統的理論.這是一種相對原始的做法.但隨著數學的發展,這種做法的局限性就表現出來了,它極不利於知識的總結.如果只有很少一點數學知識,那麼,問題還不嚴重,但隨著數學知識的增長,每個知識點都用一個題目來包裝,而不把它們總結出來就難以從整體上去把握這些知識.這無論對學習數學還是研究,發展數學都是不利的.
(2). 崇尚玄學,迷信數術,歪曲數學思想.魏晉時期,儒學雖然受到一定的沖擊,但其統治地位並未受到動搖.老莊學說和儒家學說相反相成便形成了玄學.玄學原本探究的是有關人生的哲學,但後來與數學混在了一起.古人曾就常常以玄術來解釋數學問題,使得數學概念和方法遭到歪曲.張衡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當時他雖然已經知道圓周率「周一徑三」不準確,但由於他始終相信「周一徑三」來源於「參天兩地」的說法,一直沒深入探究,因而未能將圓周率推算到更精確的地步,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當玄術和數術充塞數學時,數學已經明顯存有落後的隱患.
(3). 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拒絕數學符號.中國古代數學是以漢語描述的,歷來不重視漢字以外的數學符號,給邏輯思維帶來很大的困難,使我國長期不能形成演繹推理的傳統,嚴重影響了我國數學的發展.從明朝開始,中國就走上了閉關鎖國的道路.這種行為與小農思想相適應,早在秦代就已經出現端倪,建一條長城將自己圍起來,對外面的東西不聞不問.相比之下,西方在度過了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後,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擴張、航海技術開闊了西方人的眼界,同時也大大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在18世紀的改革和動盪中,新出現的資產階級推翻了英、法的君主政治.封建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思想被經典的自由主義哲學所取代,這種哲學促進了19世紀的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成了西方數學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近代的數學在西方被建立起來,而曾是數學大國之一的中國,在其中卻無所作為.
(4). 此外,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遲遲未能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也是導致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停頓的直接原因.從整體上看,數學是與所處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封閉的小農經濟環境,生產力低下,不僅沒有工業,商業也不發達.整個社會對數學沒有太高的要求, 自然研究數學的人也就少了. 恩格斯說,天文學和力學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而在當時的中國這種動力已趨近枯竭.
④ 中國古代教育經歷了哪四次數學高峰
中國數學發展的高峰
唐朝亡後,五代十國仍是軍閥混戰的繼續,直到北宋王朝統一了中國,農業、手工業、商業迅速繁榮,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公元十一世紀到十四世紀﹝宋、元兩代﹞,籌算數學達到極盛,是中國古代數學空前繁榮,碩果累累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列舉如下: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11世紀中葉﹞,劉益的《議古根源》﹝12世紀中葉﹞,秦九韶的《數書九章》﹝1247﹞,李冶的《測圓海鏡》﹝1248﹞和《益古演段》﹝1259﹞,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日用演算法》﹝1262﹞和《楊輝演算法》﹝1274-1275﹞,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等等.宋元數學在很多領域都達到了中國古代數學,也是當時世界數學的巔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
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賈憲(生卒年代不詳)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創造了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公元1819年英國人霍納(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樣的方法.賈憲還列出了二項式定理系數表,歐洲到十七世紀才出現類似的「巴斯加三角」.(《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已佚)
公元1088—1095年間,北宋沈括從「酒家積罌」數與「層壇」體積等生產實踐問題提出了「隙積術」,開始對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進行研究,並創立了正確的求和公式.沈括還提出「會圓術」,得出了我國古代數學史上第一個求弧長的近似公式.他還運用運籌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後勤供糧與運兵進退的關系等問題.
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數書九章》中推廣了增乘開方法,敘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他列舉了二十多個來自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歐洲到十六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還系統地研究了一次同餘式理論.
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測圓海鏡》是第一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這在數學史上是一項傑出的成果.在《測圓海鏡?序》中,李冶批判了輕視科學實踐,以數學為「九九賤技」、「玩物喪志」等謬論.
公元1261年,南宋楊輝(生卒年代不詳)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列出了三次差的內插公式.郭守敬還運用幾何方法求出相當於現在球面三角的兩個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傑(生卒年代不詳)著《四元玉鑒》,他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四元高次聯立方程),並提出消元的解法,歐洲到公元1775年法國人別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朱世傑還對各有限項級數求和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內插公式,歐洲到公元1670年英國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間牛頓(issac newton)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
公元十四世紀我國人民已使用珠算盤.在現代計算機出現之前,珠算盤是世界上簡便而有效的計算工具.
中國數學的特點與局限
(1)以演算法為中心,屬於應用數學.中國數學不脫離社會生活與生產的實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數學研究是圍繞建立演算法與提高計算技術而展開的.
(2)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中國傳統數學文化中,數學被儒學家培養人的道德與技能的基本知識---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它的作用在於「通神明、順性命,經世務、類萬物」,所以中國傳統數學總是被打上中國哲學與古代學術思想的烙印,往往與術數交織在一起.同時,數學教育與研究往往被封建政府所控制,唐宋時代的數學教育與科舉制度、歷代數學家往往是政府的天文官員,這些事例充分反映了這一性質.
(3)寓理於算,理論高度概括.由於中國傳統數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因中國人綜合、歸納思維的決定,所以中國傳統數學不關心數學理論的形式化,但這並不意味中國傳統僅停留在經驗層次而無理論建樹.其實中國數學的演算法中蘊涵著建立這些演算法的理論基礎,中國數學家習慣把數學概念與方法建立在少數幾個不證自明、形象直觀的數學原理之上,如代數中的「率」的理論,平面幾何中的「出入相補」原理,立體幾何中的「陽馬術」、曲面體理論中的「截面原理」(或稱劉祖原理,即卡瓦列利原理)等等.
中國數學對世界的影響
數學活動有兩項基本工作----證明與計算,前者是由於接受了公理化(演繹化)數學文化傳統,後者是由於接受了機械化(演算法化)數學文化傳統.在世界數學文化傳統中,以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為代表的希臘數學,無疑是西方演繹數學傳統的基礎,而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中國數學無疑是東方演算法化數學傳統的基礎,它們東西輝映,共同促進了世界數學文化的發展.
中國數學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印度、阿拉伯地區,後來經阿拉伯人傳入西方.而且在漢字文化圈內,一直影響著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數學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趙爽(生卒年代不詳)和劉徽(生卒年代不詳)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三國吳人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在《勾股圓方圖注》中用幾何方法嚴格證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體現了割補原理的思想。趙爽還提出了用幾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國魏人劉徽注釋《九章算術》,在《九章算術注》中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與數學原理,而且在其論述中多有創造,在卷1《方田》中創立割圓術(即用圓內接正多邊形面積無限逼近圓面積的辦法),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演算法,他運用「割圓術」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為解決球體積公式的問題而構造了「牟合方蓋」的幾何模型,為祖暅獲得正確結果開辟了道路;為建立多面體體積理論,運用極限方法成功地證明了陽馬術;他還撰著《海島算經》,發揚了古代勾股測量術----重差術。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和分裂狀態,但數學的發展依然蓬勃。出現了《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約於公元四-五世紀成書的《孫子算經》給出「物不知數」問題並作了解答,導致求解一次同餘組問題在中國的濫暢;《張丘建算經》的「百雞問題」引出三個未知數的不定方程組問題。
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趙爽(生卒年代不詳)和劉徽(生卒年代不詳)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三國吳人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在《勾股圓方圖注》中用幾何方法嚴格證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體現了割補原理的思想。趙爽還提出了用幾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國魏人劉徽注釋《九章算術》,在《九章算術注》中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與數學原理,而且在其論述中多有創造,在卷1《方田》中創立割圓術(即用圓內接正多邊形面積無限逼近圓面積的辦法),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演算法,他運用「割圓術」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為解決球體積公式的問題而構造了「牟合方蓋」的幾何模型,為祖暅獲得正確結果開辟了道路;為建立多面體體積理論,運用極限方法成功地證明了陽馬術;他還撰著《海島算經》,發揚了古代勾股測量術----重差術。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和分裂狀態,但數學的發展依然蓬勃。出現了《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約於公元四-五世紀成書的《孫子算經》給出「物不知數」問題並作了解答,導致求解一次同餘組問題在中國的濫暢;《張丘建算經》的「百雞問題」引出三個未知數的不定方程組問題。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趙爽(生卒年代不詳)和劉徽(生卒年代不詳)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三國吳人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在《勾股圓方圖注》中用幾何方法嚴格證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體現了割補原理的思想。趙爽還提出了用幾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國魏人劉徽注釋《九章算術》,在《九章算術注》中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與數學原理,而且在其論述中多有創造,在卷1《方田》中創立割圓術(即用圓內接正多邊形面積無限逼近圓面積的辦法),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演算法,他運用「割圓術」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為解決球體積公式的問題而構造了「牟合方蓋」的幾何模型,為祖暅獲得正確結果開辟了道路;為建立多面體體積理論,運用極限方法成功地證明了陽馬術;他還撰著《海島算經》,發揚了古代勾股測量術----重差術。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和分裂狀態,但數學的發展依然蓬勃。出現了《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約於公元四-五世紀成書的《孫子算經》給出「物不知數」問題並作了解答,導致求解一次同餘組問題在中國的濫暢;《張丘建算經》的「百雞問題」引出三個未知數的不定方程組問題。
⑤ 寫出5個中國古代數學家的故事與貢獻
額,我這答的是貢獻:
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祖 暅
祖暅,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
楊輝
楊輝,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
趙 爽
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餘字,並附有雲幅插圖(已失傳),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並證明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差關系的二十多個命題,他的證明主要是依據幾何圖形面積的換算關系。
趙爽還在《勾股圓方圖注》中推導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
⑥ 我國古代數學有哪些成就
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
秦漢中國古代數學體系正是形成於這個時期,它的主要標志是算術已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以及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數學著作的出現。
魏、晉時期吳國趙爽注《周髀算經》,漢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術》注,魏末晉初劉徽撰《九章算術》注、《九章重差圖》都是出現在這個時期。趙爽與劉徽的工作為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祖沖之父子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與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唐初王孝通的《緝古算經》,主要討論土木工程中計算土方、工程分工、驗收以及倉庫和地窖的計算問題,反映了這個時期數學的情況。王孝通在不用數學符號的情況下,立出數字三次方程,不僅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為後來天元術的建立打下基礎。此外,對傳統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數字三次方程解決的。
656年李淳風等編纂注釋《算經十書》,作為算學館學生用的課本
從11~14世紀約300年期間,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如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劉益的《議古根源》,秦九韶的《數書九章》,李冶的《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日用演算法》和《楊輝演算法》,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四元玉鑒》
中國數學史等,很多領域都達到古代數學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當時世界數學的高峰。
⑦ 著名的十一部數學典籍是
如下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 (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公元紀元前後,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從先秦到西漢中期的數學成就.該書作者已無從查考,只知道西漢著名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人曾經對它進行過增訂刪補.全書分做九章,一共搜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按解題的方法和應用的范圍分為九大類,每一大類作為一章.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計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問世.
》、《海島算經》等10部數學著作.所以當時的數學教育制度對繼承古代數學經典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600年,隋代劉焯在制訂《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1247年,他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
李冶於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尤其難得的是,在此書的序言中,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
公元1261年,南宋楊輝(生卒年代不詳)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列出了三次差的內插公式.郭守敬還運用幾何方法求出相當於現在球面三角的兩個公式.
⑧ 數學在中國什麼時期的發展最快 在哪個朝代
宋元全盛時期
唐朝亡後,五代十國仍是軍閥混戰的繼續,直到北宋王朝統一了中國,農業、手工業、商業迅速繁榮,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公元十一世紀到十四世紀(宋、元兩代),籌算數學達到極盛,是中國古代數學空前繁榮,碩果累累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列舉如下: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11世紀中葉),劉益的《議古根源》(12世紀中葉),秦九韶的《數書九章》(1247),李冶的《測圓海鏡》(1248)和《益古演段》(1259),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日用演算法》(1262)和《楊輝演算法》(1274-1275,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等等.
宋元數學在很多領域都達到了中國古代數學,甚至是當時世界數學的巔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1)高次方程數值解法;(2)天元術與四元術,即高次方程的立法與解法,是中國數學史上首次引入符號,並用符號運算來解決建立高次方程的問題;(3)大衍求一術,即一次同餘式組的解法,現在稱為中國剩餘定理;(4)招差術和垛積術,即高次內插法和高階等差級數求和.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發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縱橫圖(幻方)的研究、小數(十進分數)具體的應用、珠算的出現等等.
這一時期民間數學教育也有一定的發展,以及中國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數學知識的交流也得到了發展.
⑨ 古代數學著作《詳解九章演算法》作者是誰
南宋末年楊輝所撰
楊輝,字謙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平事跡、生卒年月則無可詳考。只能由一些有關著述推測其某些行蹤。楊輝《日用演算法》之陳幾先序稱:「錢塘楊輝以廉飭已,以儒飾吏,吐胸中之靈機,續前賢之奧旨。」依此可知,楊輝可能在南宋擔任過某些地方官吏,又由《田畝比類乘除捷法》卷上五次引用台州(今浙江臨海縣)量田圖來猜測.楊輝可能在台州工作過。再根據楊輝《續古摘奇演算法》卷上稱:「輝伏睹京城見用官斛號杭州百合,浙郡一體行用。」其卷下稱:「輝因到姑蘇,有人求三七差分,繼答之。」可見楊輝足跡曾遍歷蘇、杭。
楊輝生平事跡雖然知道甚少,但其著作流傳至今者卻較磊,共有五種二十一卷,即: 《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捷法》二卷,宋恭宗德祜元年(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宋恭宗德韋占元年(1275年)。其前兩種乃是楊輝早年著述,其後期所作三種一般稱之為《楊輝演算法》。
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序稱:「輝雖慕此書,未能貫理,妄以淺也。聊為編述,擇八十題以為矜式,自餘一百六十六問,無出前意,不敢廢先賢之文,刪留題次,習者可以聞一知十,……,凡題法解白不明者,別圖而驗之,編乘除諸術,以便入門,篡法問類次見之章末,總十有二卷」。可見現傳本已面目全非,除保留有「篡類」外,而「篡類」雖附合楊輝原意,但其「圖」及「乘除演算法」今已不存,且次序也非原貌。從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編排上看,首先,是解題,即是對《九章》原題作詳細解釋,有的則輔以評論和校勘;其次,即是細草,或叫圖草,先列演算法,後列算草,有圖附圖,有表附表,如楊輝說「以圖參法,取用可知」;最後,即是比類,一方面列出與原演算法相同的例題,一方面列出與原演算法可比擬的例題。例如在商功章給予六道比擬的垛積題,即
S=a×b+(a+1)(b+1)+(a+2)(b+2)+……+c×d.
=h/6E(2b+d)a+(2d+b)c]+h/6(c—a).
S=12+22+32+……+n2一n/3(n+1)(n+1/2).
S=a2+(a+1)2+(a+2)2+……+b2
=h/3{a2+b2十ab+(b—a)/2}.
S=1+3+6+10+……+n(n+1)/2.
=1/6n(n+1)(n+2).
等。雖然楊輝給出六道垛積題,但基本上都是沈括「隙積術」的特例。在楊輝其他算書中,也有垛積題即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問題,如清代顧觀光說:「堆垛之術詳於楊氏(楊輝)、朱氏(朱世傑)二書,而創始之功,斷推沈氏(沈括)。」
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篡類》序說:「向獲善本,……,以魏景元元年劉徽等……注釋,聖宋右班(殿)直賈憲撰草。」可知楊輝曾參考過劉徽及李淳風對《九章》的注文,也參考過賈憲的著作《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賈憲是北宋天算家楚衍之弟子,活動於北宋乾興、皇祐年間,著有《演算法敦古集》二卷和《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此二書均已失傳,幸喜楊輝在《詳解九章演算法》引錄賈憲之說,才使賈憲學說得以流傳。
⑩ 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書是什麼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始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一千年。
而《九章算術》大約出現在公元紀元前後,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從先秦到西漢中期的數學成就。該書作者已無從查考,只知道西漢著名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人曾經對它進行過增訂刪補。全書分作九章,一共搜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按解題的方法和應用的范圍分為九大類,每一大類作為一章。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相繼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海島算經》等10部數學著作問世。所以當時的數學教育制度對繼承古代數學經典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600年,隋代的劉焯在制定《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賈憲是北宋傑出的數學家,其老師楚衍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賈憲是否從事過數學教學工作,我們不得而知,但就其在宋代學術的活躍性以及數學地位而言,不能排除他傳授數學知識的可能性。我們知道,古代學者著書立說的目的之一就是教育世人,「憲運算亦妙,有書傳於世」當可佐證。賈憲的《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在宋元達到高潮的基礎。
14世紀中後葉明王朝建立以後,統治者開始奉行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在國家科舉考試中大幅度消減數學內容,自此中國古代數學便開始呈現全面衰退之勢。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皇極歷》也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給出完整的太陽運動不均勻改正數值表的歷法。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了《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神奇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