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大小演算法
A. 請描述下排序演算法
我知道的有插入,冒泡,希爾,快速.還有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一般是用冒泡,但是如果數據很多,冒泡就會變的很慢,這是冒泡最大的缺點,應為數據要經過2次比較,速度會降低.....還有就是JAVA的JDK裡面的LIST有自帶compareTo的排序方法,只要重寫下方法就可以了,所以一般也不要去寫什麼排序演算法,具體的
B. 聊聊幾個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冒泡排序(BubbleSort)
兩個相鄰的數比較大小,較大的數下沉,較小的冒起來。
過程為:
比較相鄰的兩個數據,如果第二個數小,就交換位置;
從前往後兩兩比較,一直到比較最後面兩個數據。最終最大的數被交換到末尾位置,這樣第一個最大數的位置就排好了;
繼續重復上述過程,依次將第2、3…n-1個最大的數排好位置。
當然也可以反著來,從後面往前比較,先排好最小的數到數列到開頭的位置。
C. 排序演算法的比較,選擇5種排序演算法完成排序比較結果,包括運算時間等
排序演算法
<script>
Array.prototype.swap = function(i, j)
{
var temp = this[i];
this[i] = this[j];
this[j] = temp;
}
Array.prototype.bubbleSort = function()
{
for (var i = this.length - 1; i > 0; --i)
{
for (var j = 0; j < i; ++j)
{
if (this[j] > this[j + 1]) this.swap(j, j + 1);
}
}
}
Array.prototype.selectionSort = function()
{
for (var i = 0; i < this.length; ++i)
{
var index = i;
for (var j = i + 1; j < this.length; ++j)
{
if (this[j] < this[index]) index = j;
}
this.swap(i, index);
}
}
Array.prototype.insertionSort = function()
{
for (var i = 1; i < this.length; ++i)
{
var j = i, value = this[i];
while (j > 0 && this[j - 1] > value)
{
this[j] = this[j - 1];
--j;
}
this[j] = value;
}
}
Array.prototype.shellSort = function()
{
for (var step = this.length >> 1; step > 0; step >>= 1)
{
for (var i = 0; i < step; ++i)
{
for (var j = i + step; j < this.length; j += step)
{
var k = j, value = this[j];
while (k >= step && this[k - step] > value)
{
this[k] = this[k - step];
k -= step;
}
this[k] = value;
}
}
}
}
Array.prototype.quickSort = function(s, e)
{
if (s == null) s = 0;
if (e == null) e = this.length - 1;
if (s >= e) return;
this.swap((s + e) >> 1, e);
var index = s - 1;
for (var i = s; i <= e; ++i)
{
if (this[i] <= this[e]) this.swap(i, ++index);
}
this.quickSort(s, index - 1);
this.quickSort(index + 1, e);
}
Array.prototype.stackQuickSort = function()
{
var stack = [0, this.length - 1];
while (stack.length > 0)
{
var e = stack.pop(), s = stack.pop();
if (s >= e) continue;
this.swap((s + e) >> 1, e);
var index = s - 1;
for (var i = s; i <= e; ++i)
{
if (this[i] <= this[e]) this.swap(i, ++index);
}
stack.push(s, index - 1, index + 1, e);
}
}
Array.prototype.mergeSort = function(s, e, b)
{
if (s == null) s = 0;
if (e == null) e = this.length - 1;
if (b == null) b = new Array(this.length);
if (s >= e) return;
var m = (s + e) >> 1;
this.mergeSort(s, m, b);
this.mergeSort(m + 1, e, b);
for (var i = s, j = s, k = m + 1; i <= e; ++i)
{
b[i] = this[(k > e || j <= m && this[j] < this[k]) ? j++ : k++];
}
for (var i = s; i <= e; ++i) this[i] = b[i];
}
Array.prototype.heapSort = function()
{
for (var i = 1; i < this.length; ++i)
{
for (var j = i, k = (j - 1) >> 1; k >= 0; j = k, k = (k - 1) >> 1)
{
if (this[k] >= this[j]) break;
this.swap(j, k);
}
}
for (var i = this.length - 1; i > 0; --i)
{
this.swap(0, i);
for (var j = 0, k = (j + 1) << 1; k <= i; j = k, k = (k + 1) << 1)
{
if (k == i || this[k] < this[k - 1]) --k;
if (this[k] <= this[j]) break;
this.swap(j, k);
}
}
}
function generate()
{
var max = parseInt(txtMax.value), count = parseInt(txtCount.value);
if (isNaN(max) || isNaN(count))
{
alert("個數和最大值必須是一個整數");
return;
}
var array = [];
for (var i = 0; i < count; ++i) array.push(Math.round(Math.random() * max));
txtInput.value = array.join("\n");
txtOutput.value = "";
}
function demo(type)
{
var array = txtInput.value == "" ? [] : txtInput.value.replace().split("\n");
for (var i = 0; i < array.length; ++i) array[i] = parseInt(array[i]);
var t1 = new Date();
eval("array." + type + "Sort()");
var t2 = new Date();
lblTime.innerText = t2.valueOf() - t1.valueOf();
txtOutput.value = array.join("\n");
}
</script>
<body onload=generate()>
<table style="width:100%;height:100%;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體">
<tr>
<td align=right>
<textarea id=txtInput readonly style="width:100px;height:100%"></textarea>
</td>
<td width=150 align=center>
隨機數個數<input id=txtCount value=500 style="width:50px"><br><br>
最大隨機數<input id=txtMax value=1000 style="width:50px"><br><br>
<button onclick=generate()>重新生成</button><br><br><br><br>
耗時(毫秒):<label id=lblTime></label><br><br><br><br>
<button onclick=demo("bubble")>冒泡排序</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selection")>選擇排序</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insertion")>插入排序</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shell")>謝爾排序</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quick")>快速排序(遞歸)</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stackQuick")>快速排序(堆棧)</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merge")>歸並排序</button><br><br>
<button onclick=demo("heap")>堆排序</button><br><br>
</td>
<td align=left>
<textarea id=txtOutput readonly style="width:100px;height:100%"></textarea>
</td>
</tr>
</table>
</body>
D. 幾種常用的排序演算法比較
排序,從小大,0坐標的在下面,即排序後小的在下面,大的在上面。
1,冒泡Bubble:從第0個開始,一直往上,與相鄰的元素比較,如果下面的大,則交換。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 int iNum)
2,插入Insertion:與打撲克牌時整理牌很想像,假定第一張牌是有序的,從第二張牌開始,拿出這張牌來,往下比較,如果有比這張牌大的,則把它撥到上一個位置,直到找到比手上的這張更小的(或到頂了),
則把手上的這張牌插入到這張更小的牌的後面。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void InsertionSort(int *list, int length)
{
int i, j, temp;
for (i = 1; i < length; i++)
{
temp = list[i];
j = i - 1;
while ((j >= 0) && (list[j] > temp))
{
list[j+1] = list[j];
j--;
}
list[j+1] = temp;
}
}
3,選擇Selection:從所有元素中找到最小的放在0號位置,從其它元素(除了0號元素)中再找到最小的,放到1號位置,......。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void SelectionSort(int data[], int count)
{
int i, j, min, temp;
for (i = 0; i < count - 1; i++)
{
/* find the minimum */
min = i;
for (j = i+1; j < count; j++)
{
if (data[j] < data[min])
{
min = j;
}
}
/* swap data[i] and data[min] */
temp = data[i];
data[i] = data[min];
data[min] = temp;
}
}
4,快速Quick:先拿出中間的元素來(值保存到temp里),設置兩個索引(index or pointer),一個從0號位置開始往最大位置尋找比temp大的元素;一個從最大號位置開始往最小位置尋找比temp小的元素,找到了或到頂了,則將兩個索引所指向的元素
互換,如此一直尋找交換下去,直到兩個索引交叉了位置,這個時候,從0號位置到第二個索引的所有元素就都比temp小,從第一個索引到最大位置的所有元素就都比temp大,這樣就把所有元素分為了兩塊,然後採用前面的辦法分別排序這兩個部分。總的來
說,就是隨機找一個元素(通常是中間的元素),然後把小的放在它的左邊,大的放右邊,對左右兩邊的數據繼續採用同樣的辦法。只是為了節省空間,上面採用了左右交換的方法來達到目的。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void QuickSort(int *p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i, j;
int middle, iTemp;
i = left;
j = right;
middle = pData[(left + right) / 2]; //求中間值
do
{
while ((pData[i] < middle) && (i < right)) //從左掃描大於中值的數
i++;
while ((pData[j] > middle) && (j > left)) //從右掃描小於中值的數
j--;
if (i <= j) //找到了一對值
{
//交換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 while (i <= j); //如果兩邊掃描的下標交錯,就停止(完成一次)
//當左邊部分有值(left<j),遞歸左半邊
if(left < j)
QuickSort(pData, left, j);
//當右邊部分有值(right>i),遞歸右半邊
if(right > i)
QuickSort(pData, i, right);
}
5,希爾Shell:是對Insertion Sort的一種改進,在Insertion Sort中,從第2個位置開始取出數據,每次都是與前一個(step/gap==1)進行比較。Shell Sort修改為,在開始時採用較大的步長step,
從第step位置開始取數據,每次都與它的前step個位置上的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有8個數據,初始step==4,那麼pos(4)與pos(0)比較,pos(0)與pos(-4),pos(5)與pos(1),pos(1)與pos(-3),
...... pos(7)與pos(3),pos(3)與pos(-1)),然後逐漸地減小step,直到step==1。step==1時,排序過程與Insertion Sort一樣,但因為有前面的排序,這次排序將減少比較和交換的次數。
Shell Sort的時間復雜度與步長step的選擇有很大的關系。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QuickSort,MergeSort,HeapSort慢很多。但是它相對比較簡單,它適合
於數據量在5000以下並且速度並不是特別重要的場合。它對於數據量較小的數列重復排序是非常好的。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template<typename RandomIter, typename Compare>
void ShellSort(RandomIter begin, RandomIter end, Compare cmp)
{
typedef typename std::iterator_traits<RandomIter>::value_type value_type;
typedef typename std::iterator_traits<RandomIter>::difference_type diff_t;
diff_t size = std::distance(begin, end);
diff_t step = size / 2;
while (step >= 1)
{
for (diff_t i = step; i < size; ++i)
{
value_type key = *(begin+i);
diff_t ins = i; // current position
while (ins >= step && cmp(key, *(begin+ins-step)))
{
*(begin+ins) = *(begin+ins-step);
ins -= step;
}
*(begin+ins) = key;
}
if(step == 2)
step = 1;
else
step = static_cast<diff_t>(step / 2.2);
}
}
template<typename RandomIter>
void ShellSort(RandomIter begin, RandomIter end)
{
typedef typename std::iterator_traits<RandomIter>::value_type value_type;
ShellSort(begin, end, std::less<value_type>());
}
6,歸並Merge:先將所有數據分割成單個的元素,這個時候單個元素都是有序的,然後前後相鄰的兩個兩兩有序地合並,合並後的這兩個數據再與後面的兩個合並後的數據再次合並,充分前面的過程直到所有的數據都合並到一塊。
通常在合並的時候需要分配新的內存。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void Merge(int array[], int low, int mid, int high)
{
int k;
int *temp = (int *) malloc((high-low+1) * sizeof(int)); //申請空間,使其大小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之和,該空間用來存放合並後的序列
int begin1 = low;
int end1 = mid;
int begin2 = mid + 1;
int end2 = high;
for (k = 0; begin1 <= end1 && begin2 <= end2; ++k) //比較兩個指針所指向的元素,選擇相對小的元素放入到合並空間,並移動指針到下一位置
{
if(array[begin1]<=array[begin2])
{
temp[k] = array[begin1++];
}
else
{
temp[k] = array[begin2++];
}
}
if(begin1 <= end1) //若第一個序列有剩餘,直接拷貝出來粘到合並序列尾
{
memcpy(temp+k, array+begin1, (end1-begin1+1)*sizeof(int));
}
if(begin2 <= end2) //若第二個序列有剩餘,直接拷貝出來粘到合並序列尾
{
memcpy(temp+k, array+begin2, (end2-begin2+1)*sizeof(int));
}
memcpy(array+low, temp, (high-low+1)*sizeof(int));//將排序好的序列拷貝回數組中
free(temp);
}
void MergeSort(int array[], unsigned int first, unsigned int last)
{
int mid = 0;
if (first < last)
{
mid = (first+last)/2;
MergeSort(array, first, mid);
MergeSort(array, mid+1,last);
Merge(array,first,mid,last);
}
}
E. 兩兩比較大小排序法是8種排序演算法的哪一種啊
是 冒泡排序法,復習一下:若記錄序列的初始狀態為"正序",則冒泡排序過程只需進行一趟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只需進行n-1次比較,且不移動記錄;反之,若記錄序列的初始狀態為"逆序",則需進行n(n-1)/2次比較和記錄移動。因此冒泡排序總的時間復雜度為O(n*n)。
F. 常用的排序演算法都有哪些
排序演算法 所謂排序,就是使一串記錄,按照其中的某個或某些關鍵字的大小,遞增或遞減的排列起來的操作。
分類
在計算機科學所使用的排序演算法通常被分類為:
計算的復雜度(最差、平均、和最好表現),依據串列(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表現是O。(n log n),且壞的行為是Ω(n2)。對於一個排序理想的表現是O(n)。僅使用一個抽象關鍵比較運算的排序演算法總平均上總是至少需要Ω(n log n)。
記憶體使用量(以及其他電腦資源的使用)
穩定度:穩定排序演算法會依照相等的關鍵(換言之就是值)維持紀錄的相對次序。也就是一個排序演算法是穩定的,就是當有兩個有相等關鍵的紀錄R和S,且在原本的串列中R出現在S之前,在排序過的串列中R也將會是在S之前。
一般的方法:插入、交換、選擇、合並等等。交換排序包含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sort)。選擇排序包含shaker排序和堆排序(heapsort)。
當相等的元素是無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數,穩定度並不是一個問題。然而,假設以下的數對將要以他們的第一個數字來排序。
(4, 1) (3, 1) (3, 7) (5, 6)
在這個狀況下,有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是依照相等的鍵值維持相對的次序,而另外一個則沒有:
(3, 1) (3, 7) (4, 1) (5, 6) (維持次序)
(3, 7) (3, 1) (4, 1) (5, 6) (次序被改變)
不穩定排序演算法可能會在相等的鍵值中改變紀錄的相對次序,但是穩定排序演算法從來不會如此。不穩定排序演算法可以被特別地時作為穩定。作這件事情的一個方式是人工擴充鍵值的比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鍵值的兩個物件間之比較,就會被決定使用在原先資料次序中的條目,當作一個同分決賽。然而,要記住這種次序通常牽涉到額外的空間負擔。
排列演算法列表
在這個表格中,n是要被排序的紀錄數量以及k是不同鍵值的數量。
穩定的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O(n2)
雞尾酒排序 (Cocktail sort, 雙向的冒泡排序) — O(n2)
插入排序 (insertion sort)— O(n2)
桶排序 (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額外 記憶體
計數排序 (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額外 記憶體
歸並排序 (merge sort)— O(n log n); 需要 O(n) 額外記憶體
原地歸並排序 — O(n2)
二叉樹排序 (Binary tree sort) — O(n log n); 需要 O(n) 額外記憶體
鴿巢排序 (Pigeonhole sort) — O(n+k); 需要 O(k) 額外記憶體
基數排序 (radix sort)— O(n·k); 需要 O(n) 額外記憶體
Gnome sort — O(n2)
Library sort — O(n log n) with high probability, 需要 (1+ε)n 額外記憶體
不穩定
選擇排序 (selection sort)— O(n2)
希爾排序 (shell sort)— O(n log n) 如果使用最佳的現在版本
Comb sort — O(n log n)
堆排序 (heapsort)— O(n log n)
Smoothsort — O(n log n)
快速排序 (quicksort)— O(n log n) 期望時間, O(n2) 最壞情況; 對於大的、亂數串列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Introsort — O(n log n)
Patience sorting — O(n log n + k) 最外情況時間, 需要 額外的 O(n + k) 空間, 也需要找到最長的遞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不實用的排序演算法
Bogo排序 — O(n × n!) 期望時間, 無窮的最壞情況。
Stupid sort — O(n3); 遞回版本需要 O(n2) 額外記憶體
Bead sort — O(n) or O(√n), 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Pancake sorting — O(n), 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排序的演算法
排序的演算法有很多,對空間的要求及其時間效率也不盡相同。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見的排序演算法。這裡面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又被稱作簡單排序,他們對空間的要求不高,但是時間效率卻不穩定;而後面三種排序相對於簡單排序對空間的要求稍高一點,但時間效率卻能穩定在很高的水平。基數排序是針對關鍵字在一個較小范圍內的排序演算法。
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選擇排序
快速排序
堆排序
歸並排序
基數排序
希爾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這樣實現的:
首先新建一個空列表,用於保存已排序的有序數列(我們稱之為"有序列表")。
從原數列中取出一個數,將其插入"有序列表"中,使其仍舊保持有序狀態。
重復2號步驟,直至原數列為空。
插入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平方級的,效率不高,但是容易實現。它藉助了"逐步擴大成果"的思想,使有序列表的長度逐漸增加,直至其長度等於原列表的長度。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這樣實現的:
首先將所有待排序的數字放入工作列表中。
從列表的第一個數字到倒數第二個數字,逐個檢查:若某一位上的數字大於他的下一位,則將它與它的下一位交換。
重復2號步驟,直至再也不能交換。
冒泡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與插入排序相同,也是平方級的,但也是非常容易實現的演算法。
選擇排序
選擇排序是這樣實現的:
設數組內存放了n個待排數字,數組下標從1開始,到n結束。
i=1
從數組的第i個元素開始到第n個元素,尋找最小的元素。
將上一步找到的最小元素和第i位元素交換。
如果i=n-1演算法結束,否則回到第3步
選擇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也是O(n²)的。
快速排序
現在開始,我們要接觸高效排序演算法了。實踐證明,快速排序是所有排序演算法中最高效的一種。它採用了分治的思想:先保證列表的前半部分都小於後半部分,然後分別對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排序,這樣整個列表就有序了。這是一種先進的思想,也是它高效的原因。因為在排序演算法中,演算法的高效與否與列表中數字間的比較次數有直接的關系,而"保證列表的前半部分都小於後半部分"就使得前半部分的任何一個數從此以後都不再跟後半部分的數進行比較了,大大減少了數字間不必要的比較。但查找數據得另當別論了。
堆排序
堆排序與前面的演算法都不同,它是這樣的:
首先新建一個空列表,作用與插入排序中的"有序列表"相同。
找到數列中最大的數字,將其加在"有序列表"的末尾,並將其從原數列中刪除。
重復2號步驟,直至原數列為空。
堆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nlogn,效率高(因為有堆這種數據結構以及它奇妙的特徵,使得"找到數列中最大的數字"這樣的操作只需要O(1)的時間復雜度,維護需要logn的時間復雜度),但是實現相對復雜(可以說是這里7種演算法中比較難實現的)。
看起來似乎堆排序與插入排序有些相像,但他們其實是本質不同的演算法。至少,他們的時間復雜度差了一個數量級,一個是平方級的,一個是對數級的。
平均時間復雜度
插入排序 O(n2)
冒泡排序 O(n2)
選擇排序 O(n2)
快速排序 O(n log n)
堆排序 O(n log n)
歸並排序 O(n log n)
基數排序 O(n)
希爾排序 O(n1.25)
冒泡排序
654
比如說這個,我想讓它從小到大排序,怎麼做呢?
第一步:6跟5比,發現比它大,則交換。564
第二步:5跟4比,發現比它大,則交換。465
第三步:6跟5比,發現比它大,則交換。456
G. 排序演算法有多少種
排序(Sorting) 是計算機程序設計中的一種重要操作,它的功能是將一個數據元素(或記錄)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個關鍵字有序的序列。
排序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序在一起。一般來說有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2種排序,在演算法中有8中基本排序:
(1)冒泡排序;
(2)選擇排序;
(3)插入排序;
(4)希爾排序;
(5)歸並排序;
(6)快速排序;
(7)基數排序;
(8)堆排序;
(9)計數排序;
(10)桶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演算法是基於某序列已經有序排列的情況下,通過一次插入一個元素的方式按照原有排序方式增加元素。這種比較是從該有序序列的最末端開始執行,即要插入序列中的元素最先和有序序列中最大的元素比較,若其大於該最大元素,則可直接插入最大元素的後面即可,否則再向前一位比較查找直至找到應該插入的位置為止。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將1個待排序的記錄按其關鍵字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經排好序的子序列中,尋找最適當的位置,直至全部記錄插入完畢。執行過程中,若遇到和插入元素相等的位置,則將要插人的元素放在該相等元素的後面,因此插入該元素後並未改變原序列的前後順序。我們認為插入排序也是一種穩定的排序方法。插入排序分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爾排序3類。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演算法是把較小的元素往前調或者把較大的元素往後調。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對相鄰兩個元素進行大小的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和演算法規則對該二元素的位置進行交換,這樣逐個依次進行比較和交換,就能達到排序目的。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將第1個和第2個記錄的關鍵字比較大小,如果是逆序的,就將這兩個記錄進行交換,再對第2個和第3個記錄的關鍵字進行比較,依次類推,重復進行上述計算,直至完成第(n一1)個和第n個記錄的關鍵字之間的比較,此後,再按照上述過程進行第2次、第3次排序,直至整個序列有序為止。排序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當相鄰兩個元素大小一致時,這一步操作就不需要交換位置,因此也說明冒泡排序是一種嚴格的穩定排序演算法,它不改變序列中相同元素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選擇排序
選擇排序演算法的基本思路是為每一個位置選擇當前最小的元素。選擇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基於直接選擇排序和堆排序這兩種基本的簡單排序方法。首先從第1個位置開始對全部元素進行選擇,選出全部元素中最小的給該位置,再對第2個位置進行選擇,在剩餘元素中選擇最小的給該位置即可;以此類推,重復進行「最小元素」的選擇,直至完成第(n-1)個位置的元素選擇,則第n個位置就只剩唯一的最大元素,此時不需再進行選擇。使用這種排序時,要注意其中一個不同於冒泡法的細節。舉例說明:序列58539.我們知道第一遍選擇第1個元素「5」會和元素「3」交換,那麼原序列中的兩個相同元素「5」之間的前後相對順序就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說選擇排序不是穩定的排序演算法,它在計算過程中會破壞穩定性。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排序演算法把所需要排序的序列的元素分割成兩大塊,其中,一部分的元素都要小於或等於另外一部分的序列元素,然後仍根據該種方法對劃分後的這兩塊序列的元素分別再次實行快速排序演算法,排序實現的整個過程可以是遞歸的來進行調用,最終能夠實現將所需排序的無序序列元素變為一個有序的序列。
歸並排序
歸並排序演算法就是把序列遞歸劃分成為一個個短序列,以其中只有1個元素的直接序列或者只有2個元素的序列作為短序列的遞歸出口,再將全部有序的短序列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序為長序列。歸並排序融合了分治策略,即將含有n個記錄的初始序列中的每個記錄均視為長度為1的子序列,再將這n個子序列兩兩合並得到n/2個長度為2(當凡為奇數時會出現長度為l的情況)的有序子序列;將上述步驟重復操作,直至得到1個長度為n的有序長序列。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元素比較和交換時,若兩個元素大小相等則不必刻意交換位置,因此該演算法不會破壞序列的穩定性,即歸並排序也是穩定的排序演算法。
H. 幾種排序演算法的比較
一、八大排序演算法的總體比較
4.3、堆的插入:
每次插入都是將新數據放在數組最後。可以發現從這個新數據的父結點到根結點必然為一個有序的數列,然後將這個新數據插入到這個有序數據中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先將初始數組建成一個大根堆,此對為初始的無序區;
再將最大的元素和無序區的最後一個記錄交換,由此得到新的無序區和有序區,且滿足<=的值;
由於交換後新的根可能違反堆性質,故將當前無序區調整為堆。然後再次將其中最大的元素和該區間的最後一個記錄交換,由此得到新的無序區和有序區,且仍滿足關系的值<=的值,同樣要將其調整為堆;
..........
直到無序區只有一個元素為止;
4.4:應用
尋找M個數中的前K個最小的數並保持有序;
時間復雜度:O(K)[創建K個元素最大堆的時間復雜度] +(M-K)*log(K)[對剩餘M-K個數據進行比較並每次對最大堆進行從新最大堆化]
5.希爾排序
(1)基本思想
先將整個待排序元素序列分割成若乾子序列(由相隔某個「增量」的元素組成的)分別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後依次縮減增量再進行排序,待整個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夠小)時,再對全體元素進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因為直接插入排序在元素基本有序的情況下,效率很高);
(2)適用場景
比較在希爾排序中是最主要的操作,而不是交換。用已知最好的步長序列的希爾排序比直接插入排序要快,甚至在小數組中比快速排序和堆排序還快,但在涉及大量數據時希爾排序還是不如快排;
6.歸並排序
(1)基本思想
首先將初始序列的n個記錄看成是n個有序的子序列,每個子序列的長度為1,然後兩兩歸並,得到n/2個長度為2的有序子序列,在此基礎上,再對長度為2的有序子序列進行兩兩歸並,得到若干個長度為4的有序子序列,以此類推,直到得到一個長度為n的有序序列為止;
(2)適用場景
若n較大,並且要求排序穩定,則可以選擇歸並排序;
7.簡單選擇排序
(1)基本思想
第一趟:從第一個記錄開始,將後面n-1個記錄進行比較,找到其中最小的記錄和第一個記錄進行交換;
第二趟:從第二個記錄開始,將後面n-2個記錄進行比較,找到其中最小的記錄和第2個記錄進行交換;
...........
第i趟:從第i個記錄開始,將後面n-i個記錄進行比較,找到其中最小的記錄和第i個記錄進行交換;
以此類推,經過n-1趟比較,將n-1個記錄排到位,剩下一個最大記錄直接排在最後;
I. c語言關於輸入三個數,輸出排列大小的演算法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com(const void*a,const void*b)
{
return *(int*)b-*(int*)a;
}
int main()
{
int a[3],i;
for(i=0;i<3;i++)
scanf("%d",a+i);
qsort(a,3,sizeof(int),com);
for(i=0;i<3;i++)
printf("%d ",a+i);
printf("\n");
return 0;
}
J. c++數組的大小的比較,排序的演算法
首先對於兩個數組的比較應該不難想:
假設是a[]和b[]吧
順次比較a數組和b數組中的每一位,如果對於當前這一位a[i]>b[i]顯然a大,如果b[i]>a[i]顯然b大,如果a[i]==b[i]就要繼續比較下一位了。如果比較到最後一位還沒有結果,就是兩個數組相等
處理完兩個數組的比較,然後就可以處理多個了
可以當成一個集合來考慮,因為可以比較兩個元素(就是數組)的大小,就可以排出來了。相當於一個數組里有很多數要排序一樣。任意什麼排序演算法都可以了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