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薛氏演算法

薛氏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5-15 02:14:07

『壹』 薛氏通道怎麼變成正常K線

薛氏通道怎麼變成正常K線
在右下角輸入股票代碼的地方,輸入ma就好了,樓上的不懂都在說啥呢,一大堆
原理:薛氏通道是判斷股價運行區間及相應的壓力、支撐的趨勢性指標。
用法:
1、當股價運行到短周期通道的下軌時是短線買入機會,當股價運行到短線周期的上軌時是短線賣出時機。
2、當股價運行到長周期通道的下軌時是中長線買入時機,而當股價運行到長周期的上軌時是中長線賣出時機。
3、當短周期運行到長周期的下軌時,從下向上突破長周期的下軌時是買入時機,而當短周期運行到長周期的上軌時,從上向下突破長周期的上軌時為賣出時機。

薛斯建立於薛斯的循環理論的基礎上,屬於短線指標。在薛斯通道中,股價實際上是被短期小通道包容著在長期大通道中上下運行,基本買賣策略是當短期小通道接近長期大通道時,預示著趨勢的近期反轉。在上沿接近時趨勢向下反轉,可撲捉短期賣點。在下沿接近時趨勢向上反轉,可捕捉短期買點。研究這個方法可以在每一波行情中成功地逃頂捉底,尋求最大限度的贏利。

薛斯通道的研判法則:

1.長期大通道是反映該股票的長期趨勢狀態,趨勢有一 定慣性,延伸時間較長,反映股票大周期,可以反握 股票整體趨勢,適於中長線投資;

2.短期小通道反映該股票的短期走勢狀態,包容股票的 漲跌起伏,有效地濾除股票走勢中的頻繁振動,但保 留了股票價格在大通道內的上下波動,反映股票小周 期,適於中短線炒作;

3.長期大通道向上,即大趨勢總體向上 ,此時短期小通道觸及(或接近長期大通道底部時,即買壓增大,有反 彈的可能。而短期小通道觸及長期大通道頂部,既賣壓增大,形態出現回調或盤整,有向長期大通道靠近的趨 勢。如果K線走勢與短期小通道走勢亦吻合得很好,那 么更為有效;

4.長期大通道向上,而短期小通道觸及長期大通道頂部, 此時該股為強力拉長階段,可適當觀望,待短期轉平或 轉頭向下時,為較好出貨點,但穿透區為風險區應密切 注意反轉信號,隨時出貨;

5.長期大通道向下,即大趨勢向下,此時短期小通道或股價觸頂賣壓增加,有再次下跌趨勢。而觸底形態即買壓增大,有緩跌調整或止跌要求,同時價格運動將趨向靠近長期大通道上沿。回調宜慎重對待,待確認反轉信號 後方可買入;

6.長期大通道向下,而短期小通道向下穿透長期大通道底線,此時多為暴跌過程,有反彈要求,但下跌過程會持 續,不宜立即建倉,應慎重,待長期大通道走平且有向 上趨勢,短期小通道回頭向上穿回時,是較好的低位建倉機會;

7.當長期大通道長期橫向走平時,為盤整行情,價格沿通 道上下震盪,此時為調整、建倉、洗盤階段,預示著下 一輪行情的出現,短線炒家可逢高拋出,逢低買入。若 以短期小通道強力上穿長期大通道,且長期大通道向上 轉向,表明強勁上漲行情開始。若以短期小通道向下穿 透長期大通道,且長期大通道向下轉向,表明下跌將繼 續。

『貳』 薛姓輩分表全部

安徽鳳陽小溪河薛氏字輩:天開登廣,崇德興邦,恭維謹守,國文傳長。

『叄』 薛姓氏的起源

薛姓的起源由來如下:
1、薛姓起源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
2、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
3、薛姓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中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約六百七十二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42%。
4、據薛氏家譜記載,薛姓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族人已廣布中國,主要集中於江蘇、陝西、河南三省,其次分布於山西、河北、山東、安徽。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全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
5、薛姓有三個來源: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他姓或他族改姓。

『肆』 薛姓的輩分怎麼的

在截圖找到的,還加了《冇》字將可能有問題的字詞隔開——

江冇蘇冇宿冇遷、上冇海薛氏字輩:「宗禮培成金冇玉保邦」。

————

薛氏後冇世冇子冇孫須知,各地薛姓字輩排冇序匯冇總。薛姓始冇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冇祖為黃冇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冇孫奚仲,後冇人有以國名為氏。部分後冇裔為虞舜後冇裔孟嘗君之後。

山冇東冇河冇東冇堂薛氏字輩:「仁冇義智信善文冇章道冇德長公忠和孝友永冇世發榮冇昌」。註:該支為薛禮後冇裔。

山冇東冇臨冇沂薛氏一支字輩:「會彥希俊余」。

山冇東冇臨冇沂薛氏一支字輩:「萬世啟永運大冇清兆紅吉學成培厚吉元冇慶啟龍光」。

山冇東冇臨冇沂薛氏一支字輩:「景汝肇(兆)吉(繼)允(雲)克念善恩樹」。

山冇東冇蒙冇陰薛氏字輩:「仲永洪(尚)應庶雷國美以振繼懋錫(西)慶其毓(玉)汝克家吉忠孝冇信冇廣冇東冇愛善文冇德冇興玉樹良鳳熙美元亨利貞。」

山冇東冇泰冇安薛氏字輩:「訓(兆)文其玉福提家」。

山冇東冇巨冇野薛氏字輩:「傳巨乃垂現廣見成懷本首之念體正」。

山冇東冇青冇島薛氏字輩:「青冇林忠雲茅長星廣冇勝風福冇壽吉安泰」。

山冇東冇東冇明薛氏字輩:「鳳永連廣冇慶」。

山冇東冇鄒冇城薛氏字輩:「文言雲福典光冇德繼續常勇走冇光冇明冇路永冇遠到大冇昌」。

山冇東冇兗冇州薛氏字輩:「德大有餘慶」。

山冇東冇乳冇山薛氏字輩:「啟君文兆先維思丕興全祥和忠余慶冇昌冇都廣冇世宣」。

山冇東冇莒冇縣薛氏字輩:「秀市會彥喜(傳)俊玉(蘭)福增成科校」。

山冇東冇沂冇水薛氏字輩:「秀世會彥喜俊」。

山冇東冇平冇邑薛氏字輩:「支紹克秀發廷邦瑞慶善廣夫紀得星忠冇義傳世」。

江冇蘇冇徐冇州薛氏一支字輩:「文廣宏井道淮本自天生宜仁長方明增厚傳家遠」。

江冇蘇冇徐冇州薛氏一支字輩:「繼世(興)公(明)守(幫)文傳(子)書清雲美

江冇蘇冇連冇雲冇港薛氏字輩:「久玉開堂德鳳運宏文冇章治冇國景冇盛冇興傳冇家聚冇寶宜太冇平光冇宗耀冇祖顯朝上萬代安冇邦永長冇春」。

江冇蘇冇東冇海薛氏字輩:

平冇明冇派冇序:「萬寒林冇愛冇金冇玉開堂冇德鳳運宏景元冇慶秀同」;

浦冇南冇派冇序:「萬寒林愛金玉貴滿堂」;

平冇明冇山冇派冇序:「久玉開堂冇德鳳運宏文冇章治冇國景冇盛興傳冇家聚冇寶宜太冇平光冇宗耀冇祖顯朝上萬代安冇邦永長冇春」;

石冇良冇河、贛冇榆冇派冇序:「一廷連永長應殿希明揚泰冇建冇廣宇慶仁冇義言思良」。

白冇塔、浦冇南、牛冇山冇派冇序:「萬寒林冇愛冇金冇玉廷華智祖冇德才繼世冇昌」。

江冇蘇冇南冇京薛氏字輩:「興廣敬冇信和」。

江冇蘇冇建冇湖薛氏字輩:「文於其為……」

江冇蘇冇響冇水薛氏字輩:「梁堂應以國」。

江冇蘇冇邳冇州薛氏字輩:「廣家生以道冇傳良冇清冇文冇本」。

江冇蘇冇鹽冇城薛氏字輩:「仁冇正保冇德冇志」。

江冇蘇冇宿冇遷、上冇海薛氏字輩:「宗禮培成金冇玉保邦」。

江冇蘇冇沛冇縣、山冇東冇梁冇山、山冇東冇鄆冇城薛氏字輩:「東冇西冇傳亭廣兆憲慶凡祥令德維純佑欽紹念顯揚」。

河冇南冇新冇蔡薛氏字輩:「孝靈兆慶守冇善冇光冇宗恩培世冇蔭冇一冇道冇統風」。

河冇南冇項冇城薛氏字輩:「洪慶連重……」

河冇南冇商冇丘薛氏字輩:「萬運祥秀成」。

河冇南冇修冇武薛氏字輩:「勛猷垂萬載聲冇望耀三才」。

河冇南冇南冇陽、山西蒲州薛氏字輩:「子世冇清冇春友欽金章冇延冇州」。

河冇南冇滑冇縣薛氏字輩:「良廣玉天伍山有國景作青冇蓮修冇志仕文中冇元學得好乃明思金自存萬福登振繼永朝冇廷興」。

河冇南薛氏一支字輩:「正永欽清……」

安冇徽冇廬冇江薛氏字輩:「寒宏正廣國冇運冇朝昌」。

安冇徽冇蕭冇縣薛氏字輩:「文廣宏(鴻)景道(懷)本自天生宜仁長方(發)明忠(增)厚傳冇家遠冇首冇大冇殿經」。

安冇徽冇五冇河薛氏字輩:「宗金兆懷民安德博」。

安冇徽冇亳冇州薛氏字輩:「誠丙懷仰永鍾向」。

安冇徽冇霍冇邱薛氏字輩:「修金廣聖冇士傳冇家冇聚永寶」。

安冇徽冇廬冇江薛氏字輩:「寒宏正廣冇國冇定冇朝長冇修冇德冇世冇道萬事榮冇昌」。

四冇川冇雲冇陽薛氏字輩:「天勝冇德冇義光世澤冇道冇隆冇昌敦本傳冇家茂人冇文冇大冇啟長」。

四冇川冇邳冇縣薛氏字輩:「鴻堂家生以道良」。

四冇川冇簡冇陽薛氏字輩:「尚□超永玖定」。

四冇川冇北冇川薛氏字輩:「國正天興順關清冇明冇治冇安」。

四冇川冇薛氏一支字輩:「國冇政天心順家豐道學昌」。

遼冇寧冇錦冇縣薛氏字輩:「繼致順積美冇大冇中其允從」。

遼冇寧冇鞍冇山薛氏字輩:「文冇明進冇寶冇金」。

遼冇寧大冇連、北冇京薛氏字輩:「恩朝洪良雲玉天永冇寶冇壽長冇連」。

遼冇寧冇新冇民、法冇庫薛氏字輩:「天有芳添登文庭春萬慶景國冇金冇福冇德冇利義永成英」。

湖冇北冇棗冇陽薛氏字輩:「士薛公明從國正天心順家治冇祖冇德寬廣冇大承先才基本永世傳」。

湖冇北冇武冇當冇山薛氏字輩:「聖秉先天啟明培立發祥永遠大冇吉冇昌」。

湖冇北冇襄冇樊薛氏字輩:「啟成天冇道……國冇正天心順傳冇家有寶自冇力更生

廣冇東冇番冇禺薛氏字輩:「樹少沛方領矩步」。

廣冇東薛氏一支字輩:「松園茂盛榮千載朗冇日冇光輝照萬年」。

廣冇東薛氏一支字輩:「旭秀貽謀大」。

湖冇南冇宜冇章薛氏字輩:「英冇豪仰秀良宏功招海宇」。

湖冇南冇邵冇陽薛氏字輩:「國正天興順一宗多朝用世冇道永昌冇榮」。

湖冇南冇懷冇化薛氏字輩:「天正國生順官清朝興昌祖德祥開象宗功勝紀堂英賢綸繼述生財自茂良」。

天冇津薛氏河東堂字輩:「萬世春冇恩廣國冇泰保冇平冇安」。註:該支為薛禮後冇裔。

天冇津冇津冇南薛氏字輩:「萬世春冇恩廣國冇泰家平冇安」。

天冇津大冇港薛氏字輩:「仰維先冇代任初受冇封英賢蔚起彧知望名繼熙耀廣宗冇蔭冇思崇興冇家治冇國修學克明傳冇嗣延盛澤裕道冇隆」。

福冇建冇平冇潭薛氏字輩:「賢由來理冇學萬冇年冇青」。

福冇建冇建冇歐薛氏字輩:「金婢明旺……」

貴冇州薛氏一支字輩:「靖汝世維忠胡林然基如世德鍾聲遠冇清冇風啟畫圖中厚存先冇烈」。

貴冇州薛氏一支字輩:「春如士世興朝冇廷」。

黑冇龍冇江冇哈冇爾冇濱薛氏字輩:「安玉冇傳繼廣寶江照子紅」。

黑冇龍冇江薛氏一支字輩:「立啟冇運開文長冇春冇景冇德玉富明」。

山冇西冇蒲冇州薛氏字輩:「子世冇清冇春冇友欣金章延冇州」。

山冇西太冇谷薛氏字輩:「成冇方冇大必廣冇恆慶福永冇德冇恩冇清」。

河冇北薛氏河冇東冇堂字輩:「淑梓勛聲錫清標烈垂銘源本炯奎金添枝熙戴錚」。註:該支為薛禮後冇裔。

甘冇肅冇古冇浪薛氏字輩:「生山天春延萬年」。

浙冇江冇鎮冇海薛氏字輩:「宜尚孝冇義,紹承宗冇嗣,廣延福祉,恭秉貞良,敬敦循禮,貴顯文冇章,永冇淳洪記,元繩祖武,啟裕英永,忠冇誠輔冇國,偉政簡竹,禮功浦樹,恆煥榮名,有光寰宇,於萬斯年」。

浙冇江冇寧冇海薛氏字輩:「賢冇能維國瑞英其(奇)家冇法啟闖冇王」。

廣冇西冇桂冇平薛氏字輩:「生才有大冇道冇積冇德繼世冇昌」。

陝冇西冇定冇邊薛氏字輩:「永維文冇大生興冇世」。

重冇慶冇雲冇陽薛氏字輩:「龍冇昌敦本傳佳冇寶」。

河冇北冇鹽冇山薛氏字輩:「宗冇蔭冇思崇興冇家冇志冇國」。

甘冇肅薛氏一支字輩:「安冇東冇延宗功冇德冇賢」。

吉冇林薛氏一支字輩:「秀世會彥喜俊」。

內冇蒙冇古、冇東冇北薛氏一支字輩:「振(震)立顯(憲)志廣」。

薛氏三冇鳳冇堂一支字輩:「永繼應紹宗正喬順冇慶麟羨鳳玉樹柏堂」。

薛氏三冇鳳冇堂一支字輩:「慶文連林炳玉」。

薛氏其他字輩:「訓文其玉福提」;「希東傳庭廣兆憲慶凡祥令德偉淳幼鑫鳴建顯漾」;「宗冇德冇培成金」;「顯守君相廷文明萬世傳心懷培得常」;「體承化進宏文庭立萬居光正道興」;「金應洪慶連重」;「慶衍傳廣遠福義鎮積冇昌好學孔冇子書玉正新家其」。

『伍』 薛姓的研究考證

據《吳錄》所載,戰國時孟嘗君封於薛,秦滅六國而失其祀,子孫遂為薛姓。
《北齊書》記載:「薛(王叔),字曇珍,河南人。其先代人,本姓叱干氏。」
目前保存最早的薛氏族譜為唐朝姓氏史學家林寶的《元和姓纂》,該書對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記載頗詳。其論得姓受氏,多源於史籍《世本》、《風俗通義》、《三輔決錄》及《姓苑》。這些書後世頗多失傳,賴《元和姓纂》之徵引,後世學者方得以了解姓氏梗概。北宋歐陽修等人在編撰《新唐書》時,參考了史籍《元和姓纂》,其《薛氏世系表》較為系統地記述了薛氏二大主支任姓薛氏、媯姓薛氏的源流始末。
薛氏圖騰圖解:薛字左下方又作自,以師耜,是炎帝族呂、莒族設立司天表而成為一方國酋長的支裔,所以由扶木、呂、天竿、黃河河道為復合圖騰。
宗族特徵1.薛姓的故事廣為流傳,使薛姓在老百姓心中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姓氏。諸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乃至薛家媳婦樊梨花移山倒海的神通等等。2.薛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遼寧錦縣薛姓一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又如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一道統風。」晚清安徽合肥一支為「家正廣賢良,文明道乃昌,克從先祖德,大其汝觀光」 。

『陸』 薛氏的起源

1、出自黃帝的任姓,奚仲之後裔。相傳黃帝共有25個兒子,分別得12個姓。其中有一子叫禺陽的,因被封在任

(今山東省濟寧市),得任姓,傳至12世孫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官名),傳為車的創造者,居於薛(今山東薛城)

,稱薛候。春秋時,奚仲後人薛公子登在楚國作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楚懷王賜以沛地為食邑,其

後以原國名"薛"為姓氏,稱薛氏。
2、出自虞舜的媯姓,為孟嘗君(即田文)之後裔。舜的後人有姓媯的,其後媯完出奔齊國,稱陳氏,傳至5世孫

陳桓子,因食於田,稱田和,其子孫便改姓田。其後裔田文被封於薛(今山東滕縣),稱薛公,號孟嘗君。秦滅六國

後,其後人於漢初徙竹邑,亦以薛地為氏,稱薛氏。
3、由他姓或他族改姓為薛的。一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復姓叱干氏改為單姓薛氏;二是出自周文

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後改姓為薛;三是遼西也有薛氏。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
4、據《吳錄》所載,孟嘗君受封於薛。秦滅六國而失祀,子孫逐以「薛」為氏,
5、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叱干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

,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薛」氏。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

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

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

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

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

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柒』 薛姓的由來是什麼

薛姓的起源由來如下:

1、薛姓起源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

2、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

3、薛姓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中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約六百七十二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42%。

4、據薛氏家譜記載,薛姓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族人已廣布中國,主要集中於江蘇、陝西、河南三省,其次分布於山西、河北、山東、安徽。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全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

5、薛姓有三個來源: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他姓或他族改姓。

『捌』 薛姓的輩分怎麼排

下面就是全國各地薛氏的輩分排行,可以按照這個輩分字譜來進行排序。

1、江蘇徐州薛氏字輩:文廣宏井道、淮本自天生、宜仁長方明、增厚傳家遠。

2、江蘇連雲港薛氏字輩:久玉開堂德鳳運、宏文治國景盛興、傳家聚寶宜太平、光宗耀祖顯朝上、萬代安邦永長春。

3、山東蒙陰薛氏字輩:仲永洪尚應、庶雷國美以、振繼懋錫西、慶其毓玉汝、忠孝信廣東、愛善文德興、玉樹良鳳熙、美元亨利貞。

4、湖南懷化薛氏字輩:天正國生順、官清朝興昌、祖德祥開象、宗功勝紀堂、英賢綸繼述、生財自茂良。

5、安徽蕭縣薛氏字輩:文廣洪井道、懷本自天生、宜仁長方明、增厚傳家遠。

6、湖北棗陽薛氏字輩:士薛公明從、國正天心順、家治祖德寬、廣大承先才、基本永世傳。

7、重慶雲陽薛氏字輩:天勝德義光、世澤道隆昌、敦本傳家茂、人文大啟長。

8、廣東薛氏字輩:松園茂盛榮、千載朗日、光輝照萬年。

9、貴州薛氏字輩:靖汝世維忠、胡林然基如、世德鍾聲遠、清風啟畫圖、中厚存先烈。

10、雲南薛氏字輩:如丙中國正、開定應顯能、清言崇先治、禎祥萬載春、積德必興勝、文明百世隆、雄偉升雲進、昭陽福乾坤、安邦傳禮義、永遠富貴承、高仲榮華長、錦綉壯玉君、太平金銀有、厚道滿門尊、共書祖鴻志、利恭卓朝廷。

(8)薛氏演算法擴展閱讀:

薛姓,是中國一種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部分後裔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

薛姓發源地有山東省滕州市,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蘇、陝西、河北、福建、山東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中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薛氏人口增至為720餘萬,佔全國人口的0.53%,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姓氏起源

《起源一》

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

據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通志》等記載,黃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後皆以德行出眾,受封為十二個不同的姓族,散居於各地。其中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受封於任(今山東濟寧任城),而為任侯,禹陽之裔孫以邑為氏,形成任姓,其後任姓幾經發展壯大,人才興旺,支系龐雜。

禹陽的第十二世孫奚仲,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發明車輛有功,被大禹任命為車正(官名),專門管理天下車轅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視為車的創造者,受後人仰慕。

車輛的發明與使用大大加快了中華文明的步伐,大禹賜封奚仲以薛(今山東藤州)為邑,稱薛侯,奚仲家人聞訊都以此為榮,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為氏,表示紀念,是為薛氏之始。後來奚仲曾一度遷居於邳(今山東棗庄薛城官橋鎮,一說微山湖地區)。

到了戰國末期以後,薛氏的地位日漸下降,最後變為一個村落,而薛國族人輾轉遷徒,始終不忘先祖列宗,後以國名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稱薛氏。

《起源二》

源於媯姓,出自虞舜裔孫齊國丞相田嬰的封地薛,屬於以居邑為氏,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齊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齊國宰相的田嬰,他曾被齊威王田因齊封於薛(今山東滕縣),也就是故薛國之地,因此他也被稱作薛公,號靖郭君(一作靜郭君),田嬰逝世後,田文襲封,仍以薛地為食邑。

後田文病逝,無能的諸子們爭位,亂成一團,結果被齊、魏兩國聯手共滅之,至秦王嬴政滅六國後,薛國故地被秦國設置為薛郡,田文的後裔徹底失卻封地,子孫分散各地,漢朝以後,直至魏、晉時期均設為薛縣,最後到隋朝時期被廢黜,成為滕縣領屬之地,西漢初期,田文之孫田國、田陵遷徙到竹邑(今安徽宿縣)居住,並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為薛氏。

《起源三》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稱胡。戰國時匈奴開始與中原各政權接觸,其後長期影響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後期,匈奴之名逐漸消失。

通過戰爭、和親和關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關於匈奴薛氏來源,因史料不詳,今已無從查考。僅在史籍《魏書·裴慶孫傳》中記載,吐京,在今山西石樓西北部十五公里處,匈奴最先活動於今蒙古高原一帶,東漢時期因內訌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後來南下附漢,並幾經輾轉最後定居於今山西離石一帶。

由於長期與漢族人雜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漸放棄原來的游牧生活轉而農耕定居,出現漢化趨勢,至魏晉時,甚至紛紛改用漢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於這一時期,後逐漸漢化。

《起源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叱干氏源於鮮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稱薛干氏,鮮卑族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後期,拓跋鮮卑興起於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諸部落,建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

其首領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長期留居洛陽達十七年(公元261~277年),晉懷帝司馬熾執政時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受晉封為大單於、代公,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鮮卑的代國被苻堅所滅,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復國,並改國號為魏(北魏),這一時期,尤其是北魏統治的一個半世紀中,鮮卑族進一步吸收漢文化,漸與漢族人融合。

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進一步強化統治,鞏固政權,爭取中原漢族地主支持,增進胡漢融合,北魏孝文帝決定順應形勢,推行一系列的漢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

強令鮮卑族人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迅速漢化,並將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復姓改為單音漢姓,如皇族拓跋氏改為元姓,獨孤氏改為劉姓,「其餘所改,不可勝紀」,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幹部遂改為薛,成為薛氏成員之一。

《起源五》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薛延陀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薛延陀國,是隋、唐時期北方游牧民族鐵勒部的一支,由薛部與延陀部聯合組成,據傳,薛部先祖本是漢族人,後來流落到漠北一帶並在此蕃息發展不斷壯大起來,成為當地的一個游牧部落。

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們便以「薛」為部落名稱。以後薛部在與鄰近的延陀部戰爭中獲勝並其部而有其眾,兩部遂合二為一,稱薛延陀。薛延陀國滅亡後,部眾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並於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為氏」,而改姓了漢族的薛氏,分布於營州至平州一線(今遼寧朝陽至河北盧龍)。

在薛延陀部故居地(今蒙古國西北部杭愛山脈),至今仍有許多薛氏族人生息繁衍,他們都是古薛延陀部的突厥族人後裔。唐朝時期的營州、平州,均屬於漢、晉、北魏時期的古遼西郡,這就是南宋著名學者鄭樵在《通志》中所稱的「遼西薛氏」之源。

起源六

源於冒姓,出自唐朝武則天時期馮氏後裔馮小寶,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唐朝時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懷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自稱周文王後世子孫,鄠人(今陝西戶縣),闖盪江湖,在同官縣(今陝西銅川)販賣葯材,練就了健壯的身體,粗獷中不失數分英俊。馮小寶發跡後,其兄弟子侄乃至姻親裔孫紛紛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後沿襲不改。

《起源七》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1、元末明初,忽必烈的一些嫡系後裔子孫內附於明王朝,以元朝開國皇帝的蒙古稱號「大蒙古國薛禪汗」為漢姓,稱薛氏,世代相傳至今。

2、據史籍《明史》中的記載: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賜蒙古貴族托果齊姓薛名台,安置駐扎於平州新昌一帶,又賜瓦剌部首領托歡姓薛名斌,為原駐地甘肅土司,賜姓,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皇帝對臣屬的殊榮,故一人受賜,全族榮耀。內附的蒙古族瓦剌部族人因酋長獲帝王賜姓,有許多部族人等一時均隨之改漢姓為薛氏,世代相傳至今。

3、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蘇尼特氏,亦稱薛尼特氏、雪尼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薛尼特部,是成吉思汗第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兒帖該之第四子薛尼特所組建的氏族,世居巴顏鄂隆(今內蒙古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nit Hala,後多冠漢姓為薛氏、蘇氏等。

『玖』 薛姓的起源!

薛國故城及薛姓起源

薛國故城址位於滕州市南四十里,處於官橋、張汪兩鎮轄區內。據文獻記載,古薛國始建於西周,繁榮於戰國,毀棄於魏晉,它作為侯王都邑和歷史名城,歷時約2000年。故城其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殘垣高出地面4—7米。1985年—1986年,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對薛故城進行了為期二年的全面勘探和發掘,發現古城有大小城門10處,城內有居住遺址9處,宮殿遺址、煉鐵、冶銅、制陶等各種作坊10餘處,大型建築台基兩處,春秋至戰國墓葬群4處;經考古發掘,出土各類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文物數以萬計。城內東北隅原有兩座高大的封土堆,為齊相田嬰、田文墓。大量資料證明,薛國故城的地上、地下文物遺存豐富,是一座完整的歷史博物館。1988年元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薛國也是薛姓發源地。
其一,據《元和姓纂》記載,薛姓出自妊姓,屬黃帝後裔,始祖為奚仲。黃帝二十五子中有妊姓,其後人在夏禹王時有奚仲因造車有功,官至「車正大夫」,封於薛地。商代初年,薛國奚仲後裔有仲虺(huǐ),任商王湯的左相。薛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共六十四世,後為楚國所滅。薛國公子登在楚國做官,楚懷王以沛地賜公子登為食邑,公子登遂率族人遷居於沛,以祖先原封地命姓,成為薛姓。
其二,據《吳錄》記載,戰國時相國田嬰受封於薛,其子田文號孟嘗君,繼封於薛。孟嘗君治薛期間,擴固薛城,發展商賈,深得民心,特別是招賢納士,養食客三千。門客中有馮諼為其「焚約市義」,贏得「三呼萬歲」;為其設計「狡兔三窟」,引起諸國爭聘;又有「雞鳴狗盜」之徒,幫其逃離虎狼之國——秦國。秦滅六國後,孟嘗君的封邑也隨之消亡,子孫以封邑命姓為薛氏。
此外,據史書記載薛姓有一支是後魏時中國西北部少數民族叱干氏改姓;還有一支為唐代薛懷義(原名馮小寶),其子孫沿襲薛姓。
古薛國在春秋戰國時曾作為古徐州的首府,後遷至下邳(即現在的邳州),三國時遷至彭城(即現在的徐州)。因此,以國為姓的薛氏,以徐州為中心,東至邳州,西至沛縣最為集中。官橋一帶原有一支薛姓是明抗代抗倭英雄戚紀光部下總兵薛士傑,在福建沿海抗擊倭寇中戰死疆場,被黃帝下令運回故里安葬,俗稱「御祭林」,墓址在薛故城北首車站村前,解放前毀於戰火。薛士傑事跡載入《清·滕縣志》。

「薛」源出 :
一 ; 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奚仲居於薛(山東滕縣),一度遷於邳(山東徽山縣)。春秋後期遷到下邳(江蘇邳縣),後成為齊國的屬地。戰國時為楚所滅。公子登仕楚。懷王賜沛邑,為大夫,逐以原國名「薛」為氏。
二:據《吳錄》所載,孟嘗君受封於薛。秦滅六國而失祀,子孫逐以「薛」為氏。
三: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叱乾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薛」氏。
家族名人
薛仁貴(612~681) 名禮,唐絛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二里)。少貧賤,以田為業。善騎射,貞觀年間隨太宗征遼東,所向披靡。高宗時屢破高麗、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卒,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後世據其功勛,編撰雜劇與演義。
薛濤(768~831)字洪度。唐長安人,知音律,工詩文,有才情,為一代名妓。晚年居浣花溪,能制松花紙與深紅小粉箋,裁書供吟,酬獻賢傑,時人稱為薛濤箋。著有詩集一卷。
地望分布:山西河東郡,河南河南郡,河南新蔡郡,安徽沛郡,山東高平劇。

薛姓起源參考之二
「長泰山重」說薛家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長泰縣有個山重村,台灣回來的鄉親們,看到這村口熟悉的樟樹,還有祖先當年走過的這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它連著山那邊的廈門,又和海峽對面的台灣島,緊緊地連在一起,更加確認這里就是兩岸薛氏1300多年來祖居地。
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村長薛選民說:「我們(村)整個有50平方公里的面積,南面只隔一座山就到了廈門,我們全村總人口3810人,其中姓薛的有2600多人。」
有關薛氏的淵源,歷史上記載很多。《元和姓纂》雲:「黃帝二十五子,一為任姓,裔孫奚仲居薛,……遂以國為氏,望出河南、新蔡、沛國、高平。」可見,後世的漢族薛氏,最早來源於河南省新蔡縣,山西黃河流域以東,和今天安徽省宿縣一帶,後來有些遷移到福建和廣東,而後遷往台灣。
山重村薛氏於唐朝時由河南光州固始縣遷此定居。
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的薛壽椿說:「唐朝那個時候是在垂拱第二年,我們的祖先(薛)武惠公,看這個地方山水不錯,就定居下來。到台灣去,一個情況是到順治十一年,閩南這個地方天旱,叫甲午大旱,田間顆粒無收,但是朝廷的丁稅、關稅壓頂,再加上我們的(薛)玉進公,當時惹了官禍,朝廷要抓他,這個情況下,他不得不深夜逃到台灣。」
薛氏祖先去台灣的時候是1654年,比鄭成功去台灣還要早7年,隨後他又把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接了去,這就是長泰山重薛氏去台灣的祖先。
後來他事業比較有成就以後,才在台南高雄市茄萣那個地方安定下來,開始建他的家舍,後來在茄萣繁衍非常快,在此產生了上茄萣 ,還有一個下茄萣。
三百多年來,薛玉進公的後代,繁衍到了高雄、台南、台北、屏東、永安,人丁興旺,漸成望族。大家都很清楚,就連茄萣、山庭等地名,都是薛氏祖先赴台後,用家鄉地名的諧音命名的。在台灣,許多薛氏家族的門上都刻有「長泰山重」的字樣。
薛選民說:「薛家從台灣到大陸來尋親,薛清財先生他們不辭勞苦,飄洋過海,到大陸以後,千方百計,一直找到我們山裡來,很不容易啊,他們回來後看到這個祖廟、祖祠、還保存的這么完整,心裡很高興。」
從1988年以來,台灣島上的薛氏後人曾多次回到山重村,他們不僅捐資修繕祖祠,還捐資家鄉的地方建設和教育事業,又為村裡的父老鄉親蓋了一座茄萣公園。據說,歷史上山重村曾因大旱缺水,薛家和林家為爭水還發生過打鬥,這次薛氏後人從台灣回來又捐款為村裡修建了自來水工程,不論姓氏,全村每一家都用上了從山上引來的純凈的自來水。
在這山青水秀的山重村,人們過著幸福、安逸的生活。
記者采訪村民薛甲乙:「您今年高壽?」「92歲。」「您是不是村裡最長的長者?」「還有一個女的多我幾歲,她101歲。」
「長泰山重」已經深深地刻在兩岸薛氏後人的心裡。

薛姓起源參考之三
薛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八,在台灣排名第六十位。薛姓出自任姓,是黃帝的後代。據傳說,黃帝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得姓十二個,其中黃帝的小兒子禹陽,因為受封於任,因此得了任姓。禹陽的第十二代孫子奚仲,被封在薛,建立了薛國。奚仲的後代,曾任商朝宰相,周滅商以後,又封奚仲的後代在薛,並且被稱作薛侯。戰國時,薛國被齊國所滅,薛國的國人就有人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薛。薛姓還有其他一些來源。如,有一支薛姓出自田姓。戰國時期,田氏代齊,孟嘗君田文,因功被封於薛,建立薛國。後來,薛國被秦國滅掉,子孫從此也姓薛。此外,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洛陽,把鮮卑族的叱干氏改成了薛姓。薛姓早期主要在山東發展,戰國時已經擴展到了湖北,江蘇,湖南,河南,河北等地。三國時,薛姓跟隨劉備開始進入四川,並且在魏國已經發展到了甘肅。南朝時期,薛姓首次進入福建,南宋時,開始進入廣東。清朝康熙年間,薛姓開始有人遷入台灣。薛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高平,沛國,新蔡,河東,淮陽,汾陰,竹邑,天水,晉安,海陽,五華,興寧,梅州等。按周時封黃帝之後奚仲於薛,子孫以薛為氏。又齊封田嬰於薛,後亦以氏,見吳錄。

『拾』 薛氏的由來

薛姓是中國人的一個姓氏,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現今,薛氏族人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全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約六百七十二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42%。 由來一 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由來二 源於媯姓,出自虞舜裔孫齊國丞相田嬰的封地薛,屬於以居邑為氏。由來三 少數民族姓氏 例如鮮卑族 突厥族 蒙古族。由來四 源於冒姓,出自唐朝武則天時期馮氏後裔馮小寶,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

熱點內容
字母大小寫編程 發布:2024-10-10 17:25:40 瀏覽:630
安卓大陸用戶怎麼玩傳說對決 發布:2024-10-10 17:11:56 瀏覽:431
上傳照片登錄 發布:2024-10-10 17:00:27 瀏覽:828
用友nc伺服器的ip地址是什麼 發布:2024-10-10 17:00:27 瀏覽:292
雲伺服器雙線 發布:2024-10-10 16:52:18 瀏覽:163
python不重復隨機數 發布:2024-10-10 16:51:45 瀏覽:824
注塑機密碼多少 發布:2024-10-10 16:48:09 瀏覽:276
ptslinux 發布:2024-10-10 16:42:27 瀏覽:114
Csharp在線編譯 發布:2024-10-10 16:09:58 瀏覽:142
鍵值資料庫存儲圖片 發布:2024-10-10 16:01:22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