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演算法產品經理

演算法產品經理

發布時間: 2022-05-14 12:45:14

① 產品經理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一、產品經理的需求來源

產品經理一切工作的本源是:需求。所以我們從需求來源開始講起產品經理完整的工作流程。互聯網需求來源一般有:

1、產品需求:產品經理通過數據分析、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等方法驗證通過的需求

2、運營等業務部門提交的需求:比如以京東為例,服飾業務部/生鮮業務部/家電事業部的運營、采銷等人員出於提升業務指標的角度會提出各種需求

3、老闆的需求:領導從外部合作的角度或者產品戰略的角度也會給手下的產品經理提一些需求,比如我還接到過大Boss和老闆娘的需求

4、Bug修復等:在工作中修復BUG是一件比較常見的事情,影響面大的BUG會走緊急修復流程,不太嚴重的BUG會走迭代排期。

二、需求池的管理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收集到的需求會統一放到需求池中。需求池大家可以理解為所有需求的集合(包含待確認、設計中、帶排期、開發中、已上線等所有狀態)。

一般來說,使用execl表格管理需求池即可,按照各種需求狀態進行分類展示。

三、需求優先順序

我們需求池的需求會非常多,但是每個迭代的時間是有限的/研發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導致我們只能從需求池中挑選出少量需求進行開發,從而誕生了需求優先順序的概念。

一個迭代中肯定有限做優先順序高的需求!

那如何排定需求優先順序呢?

一般來說有兩個場景:

1、從0到1設計一款產品

這種場景下的需求來源基本上都是產品需求。建議大家去了解一下KANO模型,這個場景下的需求優先順序一般來說是: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2、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優化

這種場景的需求來源會非常廣泛,可能之前講到的4中來源都是涉及,那如何排定需求優先順序呢?一般按照產品價值和實現成本兩個維度。

產品價值可以分為兩類:業務價值和用戶價值。

價值定義:

  • 業務價值:對應商業類產品,稱為商業價值,體現在能給業務帶來多少收益。

  • 用戶價值:對於使用者來說,能給他帶來的價值,比如說能減少操作步驟。

  • 在這種方法下,優先順序的排序邏輯是:產品價值大實現成本低>產品價值大實現成本高>產品價值小實現成本低>產品價值小實現成本高。

    四、需求確認

    當梳理完需求優先順序之後,我們就按照開發工作量挑選優先順序高的功能組成新版本/新迭代周期的需求列表。

    梳理完需求列表之後一般要跟直屬領導當面溝通一版,這叫需求確認。在這個階段要做好挨批、被懟的准備。領導會從各個維度「挑戰」你需求的合理性。所以大家在需求評審前一定要多思考幾遍,盡量多用客觀數據去說服領導。

    如果需求確認通過,會進入到產品設計階段。

    五、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階段會包含如下幾個小階段:

    1、使用產品腦圖梳理產品/功能結構框架,特別是對一些邏輯復雜的新產品/新功能。

    2、使用產品流程圖梳理產品/功能核心業務邏輯。流程圖的梳理盡量詳細,各種異常場景的判斷一定要在流程圖中有所體現。對於涉及多個參與方業務,可能還要梳理泳道圖。

    3、使用墨刀/axure等原型工具輸出產品原型。原型是產品邏輯的可視化表現,也是產品經理最最基本的基本功。

    4、撰寫產品說明文檔(PRD)。PRD是產品詳細邏輯的最終呈現,也是內部溝通的標准文檔。PRD撰寫完成之後就可以進入到需求評審階段

    六、需求評審

    需求評審是指產品經理要向UI、交互、研發、測試等內部人員講解產品邏輯,保證產品邏輯在內部傳輸過程中不失真。

    需求評審的過程中,有4點需要注意:

    1、評審的時候,先講需求背景。即這一版本為什麼要做這需求?做完以後預計會達到什麼效果?讓相關參與方從心理上認同做這件事的價值。

    2、在講具體需求的時候,按照對應的責任人進行拆解。比如在講解功能A的實現邏輯時,我一般會說客戶端需要完成的內容是1、2、3;服務端需要完成的工作是1、2、3;演算法側的工作是1、2、3等等。

    3、存在爭議的地方先記錄下來,評審結束後再細化。

    4、就是評審結束以後要追排期。即作為產品經理你要盯著研發Leader,設計Leader,測試Leader讓他們出需求排期,以此保證項目按時上線。

    七、項目管理

    需求評審完成之後,項目經理(大部分公司由產品經理擔任)會輸出詳細的項目排期表,然後項目所有相關人員會按照項目排期表有條不紊的協作。項目管理的詳細流程如下:

八、數據分析

產品上線之後,產品經理要做好產品分析工作,以驗證產品/功能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特別是產品上線7天後,產品經理需要想全體組員發送產品上線數據報告。

如果數據不達預期,就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內在原因是什麼,然後數據分析的結論很可能是下一迭代的需求來源,從而開始一個新的迭代周期

② 停下來思考,最適合你的產品經理方向是什麼

互聯網每天影響著大家的生活的細枝末節,我們發現越來越離不開了,科技改變生活的時候,也充斥著燥熱和虛假繁榮的情緒。

北京五月的天氣,燥熱來的早了一些,早高峰的計程車,公車,地鐵里,據說10個人裡面就有1個是干產品經理的。

我前段時間分享了一篇長篇原創文章:《現在還是不是做產品經理最好的時代?》,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和正反饋。

文章裡面首次公開了我的自創產品經理五段成長理論。站在時間維度,去談產品經理。

今天想和大家從另一個角度談。我們站在空間維度,談談產品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方向和產品形態。


一、 迷惘不是你的錯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互聯網企業聚集的地標區域,後廠村路這條影響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交通要道就在北京西二旗區域,周邊有無數座大大小小的寫字樓,創業孵化器,科技園和數不清的互聯網及IT公司。

每個公司都有這樣一個神奇的職位:產品經理。

據說產品經理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角色,也有很多的書和人在講如何變成和修煉這個角色。

有趣的是,當你把他們聚在一起聊天時,發現每個人對產品經理四個字的理解,每天的工作內容,產出物,甚至是掛在嘴邊的槽點都不一樣,差異大的讓你懷疑人生。

我加入了無數個產品經理QQ群,微信群,也參加了很多次的產品人線下聚會,主講過多場針對不同層級聽眾和不同主題的產品經理培訓課程,雖然人群、形式和場地都是五花八門。

但是沉澱下來,你會發現有很多共性的問題,每一個階段的人都有大量雷同的問題和困惑。找到和總結出這些問題並給出清晰的路徑,在我看來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對自己的歷練和沉澱。

我的微信裡面加了很多的產品人和准備入行的潛力股,下面的問題多的應接不暇,讓我有必要一次性給個了斷。

老師,你覺得我做什麼類型的產品好? 金融產品我能幹麼?

老師,在么?我們公司是傳統企業,網站剛開始做,你覺得我能幹多久?

老師,我在上海上了一個培訓班,還是沒底,你能看看我性格適合干pm么?

老師,我特愁,聽說做後台產品經理特難,我一直做前台產品的話,問題大么?

老師,產品經理是不是項目經理啊?老闆讓我去談客戶,是不是pm的職責啊?

老師,我學個PMP,是不是對未來跳槽更有保障?

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人群和類似的問題,在各大產品網站和知識分享平台,充斥著各種產品經理的方法論和標題包含著思維、需求、原則、特點、分析、本質、坑的文章。降峰老師建議大家可以仔細研究下,數數這些內容的佔比。


仔細看看網上的文章,會發現幾個問題和現狀:

1、分享文章的人目前的經歷和工作年限比較雜

很多都是在專注在某個領域或者是藏在大公司的光環下去談成功論。還有的文章作者是一個實習生和產品新人。這幾類人可能都寫了一篇 如何把握核心需求,做一份完美的競品分析的文章。閱讀的人會發現章法和套路完全不一樣,但是文章的結論都是順利找到了需求,競品分析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讓大家覺得都是今日好文而評論和收藏起來。當你自己寫的時候發現東牆西補的在用,套路混亂。

分享1個案例:我之前培養了一個大四的學生,跟著我學了10天的產品,為了求職,我輔導他寫了一個抽獎活動的流程圖和原型,為了應聘需要,寫完後發在了知名的產品網站並被收錄,這個方案其實並不完美,還有很多的分支邏輯都沒有提到,可謂只是一個作業練習。可是沒有預料到的是,下面的評論很少有人提到裡面的問題,大部分人都留言:好文收藏啦,還有人寫出了 大神求帶的語調,我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也許只是特例,好的文章和思考總結還是很多的。文章閱讀量的差異也可以看出文章的含金量和受眾面。

2、談思維和單一案例的比較多

我認識一個新人,在一個創業公司入職2年,自認為對產品的理解很透徹,因為看了很多書,也做了2個企業網站的產品,每天的工作時間一大半都在閱讀各種論壇和網站的文章,在文章里梳理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論,看到BAT的案例分享特別興奮。比如三步設計完美後台、一次感人的需求評審過程、MRD就要這么寫、產品經理必備10大思維等等。看上去各類內容都很豐富,工作一旦遇到類似問題的話,我們只要網路一下就能找到辦法。

可是你們是否有這樣的感覺,老闆安排一個新的任務時,我們第一時間還是想去問人而不是搜索。

比如我最近想學習信貸風控策略,催收後台系統架構,網上搜了一圈發現每個人都只說了自己懂的那部分,至於對不對也不好分辨,停下來思考了10分鍾,自己是否可以獨立產出一套催收的泳道圖,發現還是好難。

後來,我加了一個專業的金融討論群,裡面的感覺則完全不一樣,一問一答,問的針對,回答的具體。沒有大篇幅的知識體系,只有具體怎麼去做。這樣的微信群和形式,就是目前知識付費的價值,可惜很多人還是覺得分享人應該免費,你是義務的。

知識的碎片我有時候覺得是鴉片,但是我們還很享受這樣的免費大餐。因為免費。

免費到付費的路還很長,如果你遇到了貴人,那是你的人脈,如果沒有遇到,適當的給些回饋,大神會更有動力在你身上消耗本該去娛樂和休息的時間。


二、 不要讓廣度變成散亂

我們學習的越多,越迷惘,其實不是你的錯。但是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路徑,一個盡快發現自己方向的未來的路徑。

因為產品經理這個學科沒有教科書,你給自己一個工作年限的劃分和定位後,更重要的是其實是自己對一個方向的判斷和抉擇。堅持就要堅持一段日子才會看到希望。

好比繁華的花花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多巴胺的走了一遭,停下來回到酒店的房間,一定要整理拍攝的圖片和旅程的碎片,變成一個記憶的游記。否則只是過眼雲煙。

很多人都分析過產品經理的分類模型,有按業務分的,有按端和場景分的,有按公司類型分的。

分的越多,看的人其實更混亂。降峰老師認為,這幫寫作的人已經在這個圈子裡了,所以你怎麼分都能寫出來1、2、3。可是你會發先你的分類是交叉的,甚至是只限你自己公司的特定部門情況而產生的形態。

我第一部分寫了很多學生提給我的問題,他們其實更關心的是,我目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情況下,適合去什麼方向的公司,是傾向做端產品還是後台產品,僅此而已。你和他談SDK,談數值分析,談CRM,其實都會衍生出更多的困擾。

產品的分類很雜,廣度之大,需要我們懂的很多,但是一定不要看雜了,迷失自己。先找一個坑進去,學習的過程你會明白和頓悟,再加上一個好的導師,會加快你的頓悟速度。


我用最淺顯的方式,給產品經理的方向做一個劃分,任何的劃分方式和見解都有局限性,歡迎大家指正。

整體的觀點按照 「端分類+業務喜好=你的方向」的自創分析法來闡述。

降峰老師希望你看完這個篇章後,可以對你的選擇和抉擇有更清晰的幫襯。

1、前端PM–感性的洞察者

一句話特點:前端pm負責的產品類型偏用戶側,比如APP客戶端,PC站,H5站。泛指所有用戶看到和使用的界面。

(1)需要具備的能力

談前端,一定會想到前端開發,作為前端產品經理,我們更接近用戶,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和核心痛點的滿足是我們的基本功也是不斷努力的方向。同時對用戶體驗,交互設計,前端開發基本規范知識也要主動深耕。

他們更善於做用戶需求和用戶交互行為分析,對業務環境變化敏感,喜歡研究,性格開朗逗逼,有競品分析能力,降峰老師認為,更多時候的績效考評指標偏向於對用戶拉新活躍留存,用戶體驗以及漏斗轉化率負責。

(2)日常工作內容和產出

這類型的產品經理每天的工作分兩大塊,溝通和需求產出。因為是前端產品,你的日常產出物會包含競品分析,需求調研,原型設計,交互邏輯,PRD前端文檔。

(3)可能的進階路線

同理心,洞察力,判斷力等思維模型從某類角度看,都是在談前端pm如何成為一個產品專家的必備思維。我遇到過很多的PM,同樣2個工作了3年的pm,設計的axure原型的美觀度,層次感和細節度還是差異很大。所以我對大家的原型作品的要求一致很高。那是你的門面。我的要求其實不難,黑白灰。有機會單獨和大家談原型設計的自我追求論。

(4)根據業務屬性細分的崗位

都是做前端pm,但是不同業務也有所不同,但是看JD和領導的期望都可以看的出來,就是讓你負責一款APP,一個話費充值的功能,一個音樂播放列表和播放器模塊。

(5)坑和躁動

目前前端產品受限於公司節奏和自身精力,大部分都願意在調研、體驗、交互表達上下功夫,對於後端業務知識體系缺乏敬畏和總結,經常會出現在構築一個功能模塊時,沒有考慮後端的業務邏輯和實現角度,想當然的認為後端可以或者很容易支持,結果導致後端架構支持和後期前後端配合和擴展性的失衡。

原型畫的比較多,可能會迷失。PM不是畫原型的,這個切記。

你需要試著去做架構圖、流程圖、泳道圖、項目規劃圖等。全面發展。這些東西接觸了,你會打通前後台的邏輯。前端的界面做的才更順手和有自信。很多界面裡面的彈框、圖片和文案背後都是資料庫裡面的各種欄位做支撐。用API實現的傳遞。

2、後端PM–邏輯的激進者

一句話特點:一後端pm負責的更多是管理系統,後端能力架構,內容管理,觸發策略,演算法優化,交易流處理,數據抽取。人物性格偏理智,嚴謹,學術派,對數字敏感並喜愛分析產出背後的公式模型。

(1)需要具備的能力

後端pm更偏重於流程和規則的制訂,把業務流程化自動化,提升效率。比如常見的crm系統、卡券包營銷系統、APP千人千面用戶分析系統、AI智能客服系統,都是偏後端pm的設計范疇,作為後端產品經理必須要深入了解每個部分的業務流程是怎麼樣的,邏輯性要很強,經常和RD QA打交道。

相比前端pm,他們需要更好的技術背景、邏輯分析能力、協調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有些業務是強技術主導的,比如AI人工智慧、風控,有時候RD懂的比PM還全面一些。

(2)日常工作內容和產出

除了溝通外,其實也是原型和文檔。但是裡面的內容會完全不一樣。還有就是你要喜歡用Excel,喜歡分析數據報表,還有抽象設計很多的VISIO架構圖。

我們知道後端產品形態偏PC端的多一些。一個APP的後台系統一定是一套PC端頁面,當然現在也有部分功能遷移演進出一個移動版本,最核心的管理系統還是PC端,因為pC屏幕足夠大,方便操作和管理。目前的管理系統多是B/S架構。前幾年是C/S架構。

(3)可能的進階路線

比如金融平台的後端系統十分繁雜,pm也是一大堆。風控,對賬結算,通道路由,都有自己的系統。降峰老師認為,用戶對這些無感知的時候,證明你的產品足夠強壯,體驗優秀。一旦出了問題,一定都是大問題。 所以這些系統有一個kpi是打擾率。打擾率越低越好。我在金融產品經理必備能力的課程里有具體提到類似觀點和案例。

後端產品經理成功的標志有一個觀點,當你的用戶和領導不知道你的存在時,你就成功了。

(4)根據業務屬性細分的崗位

後端產品和系統分很多,細分的話比較多,大家看到這些詞就可以歸到偏後端這類里。

比如:策略演算法產品經理,CRM系統產品經理,分發變現產品經理,數據分析產品經理,POI產品經理等。

(5)坑和躁動

周圍很多的後端pm感覺寂寞久了,想出來透透氣。所以後端產品轉前端不是那麼難。但是前端產品轉後端是挺難的。所以掌握一個完整的後端架構和邏輯內涵是很重要的。別人很難搶走。比如交易訂單系統,銀行通道及清結算,庫存管理系統,這些都是極搶手的人才。不過也有前端轉後端,用戶端轉企業端的pm。目前還在糾結中。

後面我們談談找到自己的羅馬帝國。


三、 找到自己的羅馬帝國

前面提到過「端分類+業務喜好=你的方向」的自創分析法。

其實除了自己選擇做偏用戶端,還是偏後端,還要看看你對這個業務是否喜歡或者偏理性還是感性的問題。

一個產品的完整體系包含 構,鑄,察。 每個人的不同職業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態度和想法。

有時候實際工作中,一個pm又要做前端界面又要出後台系統,其實都有交叉,所以只能是說偏某個多些,而不是完全的絕對。

後面會單獨針對不同的業務給大家做針對性的知識拆解。比如風控系統中前後端產品經理的能力差異,金融產品經理的分類和前後端的分工及知識結構差異。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每一段經歷要大於1年才能看透一些事情。因為你也在長大,也會發現自己的潛力和真愛是什麼。保持一份適當的好奇心去探求自己的一個未來。


至此,前一篇文章《現在還是不是做產品經理最好的時代?》是從時間角度去談產品進階的路程,這篇是空間維度談產品的方向抉擇。

現在,還是不是產品經理最好的時代? 我覺得是。我也覺得現在是知識分享和傳承的好時代。因為我見過了太多的大學生和新人期待的眼光。我相信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又來了。但是要遇上好導師。

總結和碼字是很痛的過程,希望看到大家的掌聲和鼓勵。

作者:降峰,十年產品人。網路金融資深產品經理,目前從事互聯網金融及支付方向產品設計和產品架構工作。

③ 軟體行業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職責

1、市場調研

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進行市場調研:

  • 與用戶和潛在用戶交流

  • 與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線同事(如銷售、客服、技術支持等)交流

  • 研究市場分析報告及文章

  • 試用競爭產品

  • 仔細觀察用戶行為等

2、產品定義及設計:

  • 產品的願景

  • 目標市場

  • 競爭分析

  • 產品功能的詳細描述

  • 產品功能的優先順序

  • 產品用例(Use Case)

  • 系統需求

  • 性能需求

  • 銷售及支持需求等

產品設計

是指確定產品的外觀,包括用戶界面設計(UI,User Interface)和用戶交互設計(User
Interaction),包含所有的用戶體驗部分。

3、項目管理

  • 確保資源投入

  • 制定項目計劃

  • 根據計劃跟蹤項目進展

  • 辨別關鍵路徑

  • 必要時爭取追加投入

  • 向主管領導報告項目進展狀況等

4、產品宣介

主要包括和內部同事如老闆、銷售、市場、客服等溝通產品的優點、功能和目標市場,也可能包括向外界如媒體、行業分析師及用戶宣介產品。

5、產品市場

主要是對外的信息傳播——告訴外界有關產品的信息。通常包括製作產品數據表、手冊、網站、Flash演示、媒體專題以及展會演示等。

6、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主要包括的工作有:

  • 產品定位

  • 產品定價及促銷

  • 產品線管理

  • 競爭策略

  • 建立或收購合作夥伴

  • 識別並建立合作關系等

產品經理和產品市場、BD及市場溝通同事一起完成這些工作。

④ 想做產品經理,怎樣入行

1、了解產品經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崗位類型、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和職業發展形勢。

工作內容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麼?

整體來說,包括產品梳理、產品設計、產品落地、產品運營、產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開又有若干個具體的工作項。


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如何能勝任產品經理工作?

如果只會畫原型、寫文檔,我勸你想都不要想。

產品經理崗位可以分為硬性能力和軟性能力兩種。

硬性能力是從事產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於寫原型、寫文檔、業務建模、數據分析、工作匯報等。

軟性能力是開展產品工作的底層能力,如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執行力,這些都是必備的。

往往軟性能力更能體現產品經理崗位的核心競爭力。

了解產品經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網站,看看產品經理崗位負責什麼工作、有哪些具體要求。

職業發展形勢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這個職業有多大前途?市場需求量多不多?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是否存在足夠的上升空間?

互聯網快速發展了十多年,市場競爭激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產品經理崗位是否飽和,這事兒你不得想想?


2、找到個人優勢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你需要仔細思考自己具備了哪些優勢。如果沒有,你將很難獲得機會,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個人優勢可以是行業經驗、專業技能或是某項獨特能力。

比如:

社交、電商、教育、醫療等行業經驗,熟悉行業趨勢、業務模式、產業鏈結構、掌握人脈資源,這些是優勢。

運營人員懂用戶、工程師懂技術、市場人員懂推廣,這些也是優勢。

有過創業、做生意、發明創造經歷,這些既是優勢,又是加分項。

優勢不僅決定了你的競爭力,也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


3、選擇適合的方向

產品崗位分得那麼細,哪個方向才適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門,肯定是選擇自己擅長、有優勢的,這樣成功率才高。

比如:設計師、用戶研究適合用戶產品;運營、市場推廣適合增長產品;工程師適合後台、演算法產品。

只有熟悉、擅長的領域才能讓你具有競爭力、獲得機會。如果非要挑戰全新的領域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難度很大、時間成本高,你自己評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據興趣選擇產品方向,興趣不代表適合;也不要盲目跟風,風口過後,很可能是一地雞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終決定入行產品經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備,先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讓你的入行過程更游刃有餘。

系統化學習

讀書是全面、系統地學習知識最好的方式,閱讀產品經理入門書籍,可以由淺入深地去理解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流程、以及每項工作的細節與要點。

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產品經理手冊》、《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都適合新人閱讀學習。

專業技能提升

在線網課、線下培訓班也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特點是信息呈現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有項目練手,適合產品新人的基礎技能提升。

課程將產品經理每個階段工作拆解成獨立技能模塊進行針對性講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文檔撰寫,讓新人具備可上手工作的基礎能力。

實踐項目演練

清楚了產品經理的工作後,接下來嘗試著設計一款產品找找感覺。可以是培訓班留的項目練習,也可以是自己參照市面已有的產品。

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將整個工作流程演練一遍,產出產品原型和文檔,這些也可以當成面試作品使用。

當然,實踐項目不僅限於畫原型、寫文檔,其它能代表你產品思維的方式也行,比如:運營一個公眾號/抖音號、開一家淘寶店。

准備個人簡歷

萬事俱備的你,只差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簡歷了。

運用上產品思維,把自己牛B閃閃的經歷和項目成果講給人聽,記住,產品經理寫簡歷遵循的原則是:簡潔、易理解、數據說話。


5、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產品經理

其實,有些人的能力短板與產品經理職業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運地進入了這個行業,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進,或者到此為止。

學習/理解能力差

產品經理工作需要接觸新領域、新問題,對接不同部門,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問題要有自己的角度與觀點。

學習和理解能力差影響進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擔起對應工作職責,跟不上工作節奏,也會影響對公司戰略的理解,甚至聽不懂領導、同事傳遞的信息。對於問題,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難看到問題本質。

缺少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用於分析市場需求、判斷問題輕重緩急、梳理復雜業務場景等工作場景。

缺少邏輯思維嚴重產品工作,比如:找不到問題頭緒、做事抓不住重點,導致工作過程雜亂無章。

特別是與技術同學溝通時,缺少邏輯思維,會影響產品方案的傳播效果,不容易獲得認可。

溝通協調能力差

產品經理是信息傳遞者、是潤滑劑,承擔各團隊間信息共享、問題協調的職責,保障團隊間緊密協作,工作有序。

如果產品經理在溝通、協調方面存在短板,輕則影響團隊協作效率、項目產出質量,重則可能把方向帶偏,讓團隊陷入混亂,最終演變成一場災難。

惰性思維

產品經理通常作為團隊大腦,不僅要擅於思考,也要勤於思考。在困局中尋找突破口,推動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確的事。

惰性思維則會嚴重影響對產品的思考、設計以及變革能力,讓產品失去原本的價值。

為什麼有些產品經理工作多年,卻沒積累多少有價值的經驗,最後競爭力下降,跟不上市場變化?

惰性思維就是主因。

行動力差

產品經理是思考者,更是實踐者。再好的想法,沒有付諸行動,都是空談。

行動力差,產品就只會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檔階段,無法繼續進行;行動力差,就總會出現各種問題阻礙產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當借口,產品經理的世界裡,沒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斷打磨完善產品,才是對這個職業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產品的人,需要有顆強大的內心。可以獨當一面、經得起質疑與挑戰、就算內心再崩潰也能笑對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壓下慌亂、面對挑戰時逆來順受、被打擊後失去信心、不但影響個人工作成果,還會影響團隊其它成員的士氣,這......怎麼行?


寫在最後

以上內容,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給想做產品經理朋友們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對產品經理以及轉行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存在誤解,認為入行門檻比較低。其實相反,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只會隨著市場發展變得越來越高。

⑤ 產品經理具體工作是什麼

你好,
【1】規劃型產品經理
規劃產品從0到1,規劃方向、目標人群、特性及產品價值。
【2】管理型產品經理

負責產品過程,以結果為導向。為最後產品實現盈利作保證。參與產品設計等。
【3】設計型產品經理
設計產品原型、協調產品PRD文檔,協調產品資源等,保證產品迭代節奏,每個版本產品能夠如期上線和如期交付
【4】全能型產品經理
能獨立完成產品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就好像紐帶一樣,鏈接每一個模塊
【5】技術型產品經理
現在很多產品都是技術決定的,比如數據演算法等軟體、還有大多數的復雜APP,都是技術和研發共同努力的結果
【6】運營型產品經理
民間流傳這么一句話,懂得運營的產品經理是非常「值錢」的、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能看出這兩句話的意思吧,產品運營是多麼重要,而懂得運營的產品經理又是多麼神一般的存在。
入門產品經理,可以從工具學起,推薦以下這些:

1.腦圖工具:網路腦圖

2.文檔共享:藍湖、Axure等軟體

3.項目管理:jira

可以在網上找每個工具的教程,一邊看一邊練習

⑥ 產品經理(AR))是什麼職位

1、了解產品經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崗位類型、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和職業發展形勢。

工作內容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麼?

整體來說,包括產品梳理、產品設計、產品落地、產品運營、產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開又有若干個具體的工作項。


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如何能勝任產品經理工作?

如果只會畫原型、寫文檔,我勸你想都不要想。

產品經理崗位可以分為硬性能力和軟性能力兩種。

硬性能力是從事產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於寫原型、寫文檔、業務建模、數據分析、工作匯報等。

軟性能力是開展產品工作的底層能力,如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執行力,這些都是必備的。

往往軟性能力更能體現產品經理崗位的核心競爭力。

了解產品經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網站,看看產品經理崗位負責什麼工作、有哪些具體要求。

職業發展形勢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這個職業有多大前途?市場需求量多不多?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是否存在足夠的上升空間?

互聯網快速發展了十多年,市場競爭激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產品經理崗位是否飽和,這事兒你不得想想?


2、找到個人優勢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你需要仔細思考自己具備了哪些優勢。如果沒有,你將很難獲得機會,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個人優勢可以是行業經驗、專業技能或是某項獨特能力。

比如:

社交、電商、教育、醫療等行業經驗,熟悉行業趨勢、業務模式、產業鏈結構、掌握人脈資源,這些是優勢。

運營人員懂用戶、工程師懂技術、市場人員懂推廣,這些也是優勢。

有過創業、做生意、發明創造經歷,這些既是優勢,又是加分項。

優勢不僅決定了你的競爭力,也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


3、選擇適合的方向

產品崗位分得那麼細,哪個方向才適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門,肯定是選擇自己擅長、有優勢的,這樣成功率才高。

比如:設計師、用戶研究適合用戶產品;運營、市場推廣適合增長產品;工程師適合後台、演算法產品。

只有熟悉、擅長的領域才能讓你具有競爭力、獲得機會。如果非要挑戰全新的領域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難度很大、時間成本高,你自己評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據興趣選擇產品方向,興趣不代表適合;也不要盲目跟風,風口過後,很可能是一地雞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終決定入行產品經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備,先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讓你的入行過程更游刃有餘。

系統化學習

讀書是全面、系統地學習知識最好的方式,閱讀產品經理入門書籍,可以由淺入深地去理解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流程、以及每項工作的細節與要點。

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產品經理手冊》、《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都適合新人閱讀學習。

專業技能提升

在線網課、線下培訓班也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特點是信息呈現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有項目練手,適合產品新人的基礎技能提升。

課程將產品經理每個階段工作拆解成獨立技能模塊進行針對性講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文檔撰寫,讓新人具備可上手工作的基礎能力。

實踐項目演練

清楚了產品經理的工作後,接下來嘗試著設計一款產品找找感覺。可以是培訓班留的項目練習,也可以是自己參照市面已有的產品。

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將整個工作流程演練一遍,產出產品原型和文檔,這些也可以當成面試作品使用。

當然,實踐項目不僅限於畫原型、寫文檔,其它能代表你產品思維的方式也行,比如:運營一個公眾號/抖音號、開一家淘寶店。

准備個人簡歷

萬事俱備的你,只差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簡歷了。

運用上產品思維,把自己牛B閃閃的經歷和項目成果講給人聽,記住,產品經理寫簡歷遵循的原則是:簡潔、易理解、數據說話。


5、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產品經理

其實,有些人的能力短板與產品經理職業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運地進入了這個行業,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進,或者到此為止。

學習/理解能力差

產品經理工作需要接觸新領域、新問題,對接不同部門,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問題要有自己的角度與觀點。

學習和理解能力差影響進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擔起對應工作職責,跟不上工作節奏,也會影響對公司戰略的理解,甚至聽不懂領導、同事傳遞的信息。對於問題,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難看到問題本質。

缺少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用於分析市場需求、判斷問題輕重緩急、梳理復雜業務場景等工作場景。

缺少邏輯思維嚴重產品工作,比如:找不到問題頭緒、做事抓不住重點,導致工作過程雜亂無章。

特別是與技術同學溝通時,缺少邏輯思維,會影響產品方案的傳播效果,不容易獲得認可。

溝通協調能力差

產品經理是信息傳遞者、是潤滑劑,承擔各團隊間信息共享、問題協調的職責,保障團隊間緊密協作,工作有序。

如果產品經理在溝通、協調方面存在短板,輕則影響團隊協作效率、項目產出質量,重則可能把方向帶偏,讓團隊陷入混亂,最終演變成一場災難。

惰性思維

產品經理通常作為團隊大腦,不僅要擅於思考,也要勤於思考。在困局中尋找突破口,推動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確的事。

惰性思維則會嚴重影響對產品的思考、設計以及變革能力,讓產品失去原本的價值。

為什麼有些產品經理工作多年,卻沒積累多少有價值的經驗,最後競爭力下降,跟不上市場變化?

惰性思維就是主因。

行動力差

產品經理是思考者,更是實踐者。再好的想法,沒有付諸行動,都是空談。

行動力差,產品就只會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檔階段,無法繼續進行;行動力差,就總會出現各種問題阻礙產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當借口,產品經理的世界裡,沒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斷打磨完善產品,才是對這個職業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產品的人,需要有顆強大的內心。可以獨當一面、經得起質疑與挑戰、就算內心再崩潰也能笑對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壓下慌亂、面對挑戰時逆來順受、被打擊後失去信心、不但影響個人工作成果,還會影響團隊其它成員的士氣,這......怎麼行?


寫在最後

以上內容,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給想做產品經理朋友們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對產品經理以及轉行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存在誤解,認為入行門檻比較低。其實相反,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只會隨著市場發展變得越來越高。

⑦ 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概念是什麼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1、了解產品經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崗位類型、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和職業發展形勢。

工作內容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麼?

整體來說,包括產品梳理、產品設計、產品落地、產品運營、產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開又有若干個具體的工作項。


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如何能勝任產品經理工作?

如果只會畫原型、寫文檔,我勸你想都不要想。

產品經理崗位可以分為硬性能力和軟性能力兩種。

硬性能力是從事產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於寫原型、寫文檔、業務建模、數據分析、工作匯報等。

軟性能力是開展產品工作的底層能力,如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執行力,這些都是必備的。

往往軟性能力更能體現產品經理崗位的核心競爭力。

了解產品經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網站,看看產品經理崗位負責什麼工作、有哪些具體要求。

職業發展形勢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這個職業有多大前途?市場需求量多不多?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是否存在足夠的上升空間?

互聯網快速發展了十多年,市場競爭激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產品經理崗位是否飽和,這事兒你不得想想?


2、找到個人優勢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你需要仔細思考自己具備了哪些優勢。如果沒有,你將很難獲得機會,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個人優勢可以是行業經驗、專業技能或是某項獨特能力。

比如:

社交、電商、教育、醫療等行業經驗,熟悉行業趨勢、業務模式、產業鏈結構、掌握人脈資源,這些是優勢。

運營人員懂用戶、工程師懂技術、市場人員懂推廣,這些也是優勢。

有過創業、做生意、發明創造經歷,這些既是優勢,又是加分項。

優勢不僅決定了你的競爭力,也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


3、選擇適合的方向

產品崗位分得那麼細,哪個方向才適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門,肯定是選擇自己擅長、有優勢的,這樣成功率才高。

比如:設計師、用戶研究適合用戶產品;運營、市場推廣適合增長產品;工程師適合後台、演算法產品。

只有熟悉、擅長的領域才能讓你具有競爭力、獲得機會。如果非要挑戰全新的領域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難度很大、時間成本高,你自己評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據興趣選擇產品方向,興趣不代表適合;也不要盲目跟風,風口過後,很可能是一地雞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終決定入行產品經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備,先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讓你的入行過程更游刃有餘。

系統化學習

讀書是全面、系統地學習知識最好的方式,閱讀產品經理入門書籍,可以由淺入深地去理解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流程、以及每項工作的細節與要點。

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產品經理手冊》、《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都適合新人閱讀學習。

專業技能提升

在線網課、線下培訓班也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特點是信息呈現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有項目練手,適合產品新人的基礎技能提升。

課程將產品經理每個階段工作拆解成獨立技能模塊進行針對性講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文檔撰寫,讓新人具備可上手工作的基礎能力。

實踐項目演練

清楚了產品經理的工作後,接下來嘗試著設計一款產品找找感覺。可以是培訓班留的項目練習,也可以是自己參照市面已有的產品。

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將整個工作流程演練一遍,產出產品原型和文檔,這些也可以當成面試作品使用。

當然,實踐項目不僅限於畫原型、寫文檔,其它能代表你產品思維的方式也行,比如:運營一個公眾號/抖音號、開一家淘寶店。

准備個人簡歷

萬事俱備的你,只差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簡歷了。

運用上產品思維,把自己牛B閃閃的經歷和項目成果講給人聽,記住,產品經理寫簡歷遵循的原則是:簡潔、易理解、數據說話。


5、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產品經理

其實,有些人的能力短板與產品經理職業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運地進入了這個行業,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進,或者到此為止。

學習/理解能力差

產品經理工作需要接觸新領域、新問題,對接不同部門,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問題要有自己的角度與觀點。

學習和理解能力差影響進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擔起對應工作職責,跟不上工作節奏,也會影響對公司戰略的理解,甚至聽不懂領導、同事傳遞的信息。對於問題,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難看到問題本質。

缺少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用於分析市場需求、判斷問題輕重緩急、梳理復雜業務場景等工作場景。

缺少邏輯思維嚴重產品工作,比如:找不到問題頭緒、做事抓不住重點,導致工作過程雜亂無章。

特別是與技術同學溝通時,缺少邏輯思維,會影響產品方案的傳播效果,不容易獲得認可。

溝通協調能力差

產品經理是信息傳遞者、是潤滑劑,承擔各團隊間信息共享、問題協調的職責,保障團隊間緊密協作,工作有序。

如果產品經理在溝通、協調方面存在短板,輕則影響團隊協作效率、項目產出質量,重則可能把方向帶偏,讓團隊陷入混亂,最終演變成一場災難。

惰性思維

產品經理通常作為團隊大腦,不僅要擅於思考,也要勤於思考。在困局中尋找突破口,推動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確的事。

惰性思維則會嚴重影響對產品的思考、設計以及變革能力,讓產品失去原本的價值。

為什麼有些產品經理工作多年,卻沒積累多少有價值的經驗,最後競爭力下降,跟不上市場變化?

惰性思維就是主因。

行動力差

產品經理是思考者,更是實踐者。再好的想法,沒有付諸行動,都是空談。

行動力差,產品就只會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檔階段,無法繼續進行;行動力差,就總會出現各種問題阻礙產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當借口,產品經理的世界裡,沒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斷打磨完善產品,才是對這個職業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產品的人,需要有顆強大的內心。可以獨當一面、經得起質疑與挑戰、就算內心再崩潰也能笑對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壓下慌亂、面對挑戰時逆來順受、被打擊後失去信心、不但影響個人工作成果,還會影響團隊其它成員的士氣,這......怎麼行?


寫在最後

以上內容,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給想做產品經理朋友們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對產品經理以及轉行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存在誤解,認為入行門檻比較低。其實相反,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只會隨著市場發展變得越來越高。

⑧ 產品經理有哪些類型

以產品屬性分類

(1)工具屬性

其實就大多數互聯網或軟體產品來說,都包含最基本的工具屬性。因為其作為人造物的誕生,本身就承載了製造者的目的。製造者希望用戶使用其產品作為解決某種問題的工具。

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工具型產品往往有很強的目的性,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通常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或降低成本。所以需要產品經理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在解決問題層面上能以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直指核心。

(2)內容屬性

向用戶傳遞信息的產品具有內容屬性。此種屬性的產品建立起了人與信息的聯系,基本包含三部分:內容生產、內容篩選和內容展示。

對產品經理要求:產品經理要從這三方面入手,產品設計上激勵內容生產,數據演算法上精細化內容篩選,交互設計上合理分配流量,給用戶精準的內容分發。

(3)社交屬性

建立起人與人之間聯系的產品具有社交屬性。基本包含用戶關系鏈和用戶間的互動行為。

對產品經理要求:深入了解心理學,對用戶的行為和動機有更透徹的認識。著重關注用戶關系鏈的形成與維護,豐富並加強用戶間的互動行為。

(4)交易屬性

包含有交易行為的產品具有交易屬性。此種屬性建立起了人與商品/服務間的聯系。

對產品經理要求:需要極其清晰嚴謹的邏輯思維,善於將功能模塊化,能梳理復雜的交易流程。並且了解用戶的購物決策因素,能將理論反映在產品設計上。

按設備分類

(1)移動端

通常包含iOS端、Android端和H5網頁端,需要詳細了解iOS 人機交互指南和 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規范。

(2)PC端

通常包含Web網頁端、PC客戶端,交互方式區別於移動端。

按前後端分類

(1)前端

泛指所有用戶看到和使用的界面,此概念主要為了區別於後台。

(2)後台

通常指,和前端產品關聯的供工作人員使用的產品,需要產品經理有極其清晰的邏輯思維。

按用戶類型分類

(1)To B 產品

此類產品主要針對企業級用戶,大多屬於工具型產品。比如設計大型ERP、大型OA系統可能要涉及到十幾個崗位,幾十個模塊,上百條流程,需要產品經理有極強的抽象思維和模塊化思維。

(2)To C 產品

此類產品主要針對大眾級用戶。相較於To B產品,更加註重UI美觀程度,交互體驗順暢程度。需要產品經理更加了解用戶心理,關注任何微小的細節。

按工具維度分類

(1)視頻直播

(2)視頻

(3)實時音頻

(4)錄音

(5)圖片

(6)文字

目前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不外乎三種:聲波、文字、圖像,以上六個分類基本涵蓋了當前大多數內容產品的展現形式(VR還在起步階段,並未列入其中)。無論視頻、音頻還是圖片、文字,其都是為了更好地展現內容,每種方式都各有優劣。產品經理需理解各類工具的特性,才能更好結合業務進行產品設計。

按工作內容分類

(1)交互產品經理

工作內容以交互設計為主的產品經理,其職能約等於交互設計師。

(2)需求產品經理

以分析需求為主要工作的產品經理,因為大型互聯網公司往往有交互設計師存在,所以其中的產品經理最主要的工作往往是需求分析。

(3)策略產品經理

不同的公司可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些可能承擔產品某部分業務層面的策略,也有可能進行產品全局規劃。同時,策略產品經理還有可能包含設計演算法的職責,需要將具象的需求轉換為抽象的演算法。此類職能相比於其他產品經理工作要具有更高的知識壁壘,需要懂得編程相關知識,理解程序實現原理。

(4)商業產品經理

此類產品經理以賺取更多利潤為目的,規劃和設計盈利功能,同時也要平衡用戶體驗,保證產品生態的良性循環。作為商業產品經理,需要掌握各種產品變現手段(以後的文章中會詳細介紹常用的變現手段以及如何靈活搭配不同方法進行變現)。

按等級分類

(1)產品專員/產品助理

通常指剛入門0-2年內的產品新人,無法獨當一面,工作權利較小,通常只能負責某些小的功能模塊。

(2)產品經理

這里特指狹義上的產品經理,屬於產品專員/助理的等級之上,高級產品經理的等級之下。通常此階段產品經理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可以單獨負責較大產品模塊或產品線。

(3)高級產品經理

大型互聯網公司常常會定義的等級,通常指工作年限長,技能高於普通產品經理的等級。但其實此定位及其模糊,並未有權威機構進行職稱認證。

(4)產品專家

同樣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定義的等級,比高級產品經理再上一級,技能高於高級產品經理。同時,此定位也極其模糊。

(5)產品總監

通常指產品總負責人,可以全局把控產品相關事情。

按行業分類

(1)電子商務

  • 常備屬性:工具+交易;

  • 崗位市場規模:極大;

  • 發展頂點:極高(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

  • 轉行壁壘:高。

  • 相關知識:物流、倉儲、供應鏈、商品體系、支付系統、訂單系統等。

  • 電商行業屬於產品經理較為不錯的選擇,工作崗位多,發展潛力大。同時電商行業如果想轉其他行業或其他行業轉電商行業還是難度比較高的。

    (2)社交

  • 常備屬性:工具+社交;

  • 崗位市場規模:中;

  • 發展頂點:極高(騰訊、陌陌、YY);

  • 轉行壁壘:高;

  • 相關知識:用戶關系鏈與用戶間互動。

  • 中國最頂尖的社交產品幾乎都在騰訊,所以社交產品經理的頂點還是非常高的,但是社交產品經理的上升路線卻並不向電商那樣平滑。小型社交產品和中型社交產品太少,想走到騰訊級別還是比較困難的。

    (3)金融

  • 常備屬性:工具+交易;

  • 崗位市場規模:大;

  • 發展頂點:極高(螞蟻金服、各大銀行、宜信);

  • 轉行壁壘:極高;

  • 行業知識:金融相關知識。

  • 一入金融深似海,從此社交是路人。金融產品幾乎是所有行業里壁壘最高的。需要懂得大量的金融知識,而且做得越深入,跳出來的難度也越大。同時,金融產品需要非常嚴謹的思維,一點點小錯誤,就可能引發上億資金的損失。當然,金融領域發展頂點也非常高,而且薪資普遍要比其他行業更豐厚。

    (4)教育

  • 常備屬性:工具+內容;

  • 崗位市場規模:大;

  • 發展頂點:高(新東方、騰訊課堂、網易課堂);

  • 轉行壁壘:中;

  • 行業知識:不同教育領域所需知識不同。

  • 目前教育領域分支較多,並沒有像社交和電商那樣形成巨頭壟斷的局面。其實電子科技對教育的沖擊才剛剛開始,未來教育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5)企業服務

  • 常備屬性:工具;

  • 崗位市場規模:極大;

  • 發展頂點:高(微軟、東軟、SAP);

  • 轉行壁壘:高;

  • 行業知識:不同的領域所需知識不同。

  • (6)醫療健康

  • 常備屬性:工具;

  • 崗位市場規模:中;

  • 發展頂點:中(阿里健康、丁香醫生、好大夫);

  • 轉行壁壘:中;

  • 行業知識:醫療領域相關知識。

  • 其實,醫療健康領域的互聯網化是處於滯後狀態的,可能是因為醫療領域還是以國營醫院為主,市場化程度低,很難撬動傳統習慣。但同時,醫療行業具有和教育行業相同的巨大的潛力。相信隨著時代發展,醫療健康領域一定會誕生出巨頭級產品。

    (7)文化娛樂

  • 常備屬性:工具+內容+社交;

  • 崗位市場規模:大;

  • 發展頂點:高(騰訊、YY、阿里文娛);

  • 轉行壁壘:低;

  • 行業知識:幾乎非常少。

  • 文化娛樂是非常巨大一個領域,甚至邊界都比較模糊,不好定義。體育、影視、音樂等等領域隨意拿出一個都是億級用戶產品。此類產品經理沒有很清晰的限定,行業壁壘並不是很深。建議可以選擇某個子領域深入研究,依然能獲得很高成就。

    (8)旅遊出行

  • 常備屬性:工具+交易;

  • 崗位市場規模:中;

  • 發展頂點:中(去哪兒、攜程、藝龍);

  • 轉行壁壘:中;

  • 行業知識:旅遊相關產業鏈知識,季節交替對旅遊出行影響的相關知識。

  • 旅遊出行整體市場規模是非常巨大的,而旅遊產品中的大多行為也都屬於交易行為。所以電商行業和旅遊行業互相跳槽門檻還是比較低的。

    (9)數據服務

  • 常備屬性:工具;

  • 崗位市場規模:大;

  • 發展頂點:高(阿里雲、騰訊雲、艾瑞);

  • 轉行壁壘:高;

  • 行業知識:需要了解資料庫,懂得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等相關知識。

  • 此行業前景非常不錯,隨著互聯網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更加重視數據分析。想在數據領域做到專家級別,相關技術知識是必須了解的。

    (10)媒體資訊

  • 常備屬性:工具+內容;

  • 崗位市場規模:中;

  • 發展頂點:高(今日頭條、知乎、騰訊新聞);

  • 轉行壁壘:低;

  • 行業知識:媒體領域相關知識。

  • 此行業屬於典型的內容類行業,行業壁壘比較低,需要的相關專業知識也比較少。

    其他行業持續整理中……

進入主頁了解更多詳情

⑨ 演算法sp職位什麼意思

作為SP行業的產品經理,一般負責產品的創意、研發、渠道、執行等環節。

工作內容

1、參與制定無線增值產品業務戰略計劃及發展目標,並負責組織實施。

2、負責公司無線增值產品的開發、設計、推廣與實施。

3、協助制定業務運營系統的結構、組成,編制需求方案、設計方案。

4、負責SP類產品創意的提案、產品文檔和業務流程、申報文檔、及執行策劃。

其他含義

SP指的是服務提供商,是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平台下通過提供短息、彩信等手機增值服務盈利的機構,負責根據用戶的需求開發和提供適合用戶使用的服務。

SP通過運營商提供的增值介面為用戶提供服務,然後由運營商在用戶的手機費和寬頻費中扣除相關服務費,最後運營商和SP再按照比例分成。

⑩ 產品經理需要懂定價的演算法嗎

產品經理又稱品牌經理,所有相關的研發、調研、生產、編預算、廣告、促銷活動等等,都由產品經理掌控。其中包括產品定價。產品經理不需要精通產品定價演算法。但作為品牌經理,應該知道產品定價的基本原理。

產品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Cost-based pricing)
1、總成本定價法:成本加成,目標利潤 2、邊際成本定價法 1、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是企業定價首先需要考慮的方法。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際耗費,客觀上要求通過商品的銷售而得到補償,並且要獲得大於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現為企業利潤。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總成本加成定價法、 目標收益定價法、邊際成本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等幾種具體的定價方法。在這種定價方法下,把所有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耗費均計入成本的范圍,計算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合理分攤相應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標利潤率來決定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價格=單位產品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例如,某電視機廠生產2 000台彩色電視機,總固定成本600萬元,每台彩電的變動成本為1000元,確定目標利潤率為25%。則採用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價格的過程如下:
單位產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1 000元 單位產品總成本4 000元 單位產品價格4 000×(1+25%)=5 000元 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合理的成本利潤率是一個關鍵問題,而成本利潤率的確定,必須考慮市場環境、行業特點等多種因素。某一行業的某一產品在特定市場以相同的價格出售時 ,成本低的企業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率,並且在進行價格競爭時可以擁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計算價格時,對成本的確定是在假設銷售量達到某一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 。因此,若產品銷售出現困難,則預期利潤很難實現,甚至成本補償也變得不現實。但是, 這種方法也有一些優點:首先,這種方法簡化了定價工作,便於企業開展經濟核算。其次, 若某個行業的所有企業都使用這種定價方法,他們的價格就會趨於相似,因而價格競爭就會減到最少。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價格對買方和賣方來說都比較公平,賣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潤,買方也不會覺得受到了額外的剝削。成本加成定價法一般在租賃業、建築業、服務業、科研項目投資以及批發零售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即使不用這種方法定價 ,許多企業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價格作為參考價格。 目標收益定價法又稱投資收益率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的投資總額、預期銷量和投資回收期 等因素來確定價格。假設上面一例中建設電視機廠的總投資額為8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5年 ,則採用目標收益定價法確定價格的基本步驟為: (1)確定目標收益率? 目標收益率=1/投資回收期×100%=1/5×100%=20% (2)確定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 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總投資額×目標收益率÷預期銷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3)計算單位產品價格 單位產品價格=企業固定成本÷預期銷量+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與成本加成定價法相類似,目標收益定價法也是一種生產者導向的產物,很少考慮到市場競爭和需求的實際情況,只是從保證生產者的利益出發制定價格。另外,先確定產品銷量,再計算產品價格的作法完全顛倒了價格與銷量的因果關系,把銷量看成是價格的決定因素,在實際上很難行得通。尤其是對於那些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的產品,用這種方法制定出來的價格,無法保證銷量的必然實現,那麼,預期的投資回收期、目標收益等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不過,對於需求比較穩定的大型製造業、供不應求且價格彈性小的商品、市場佔有率高 、具有壟斷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業、勞務工程和服務項目等,在科學預測價格、銷量、成本和利潤四要素的基礎上,目標收益法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定價方法。 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或減少單位產品所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量。由於邊際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接近,而變動成本的計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價實務中多用變動成本代替邊際成本,而將邊際成本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Demand-based pricing)
1、需求價格彈性 2、供求關系 3、准確把握顧客心理 需求導向定價是指按照顧客對商品的認知和需求程度制定價格,而不是根據賣方的成本定價。這類定價方法的出發點是顧客需求,認為企業生產產品就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所以產品的價格應以顧客對商品價值的理解為依據來制定。若成本導向定價的邏輯關系 是:成本 + 稅金+ 利潤=價格,則需求導向定價的邏輯關系是:價格一稅金一利潤=成本。 需求導向定價的主要方法包括認知價值定價法、反向定價法和需求差異定價法三種,其中,需求差異定價法將專門論述。 1) 認知價值定價法 這是利用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也就是消費者心中對價值的理解程度來確定產品價格水平的一種方法。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定價上限,如果價格剛好定在這個限度內,那麼消費者既能順利購買,企業也將更加有利可圖。 如美國卡特匹勒公司用理解價值為其建築機械設備定價。該公司可能為其拖拉機定價 10 萬美元,盡管其競爭對手同類的拖拉機售價只有 9 萬美元,卡特匹勒公司的銷售量居然超過了競爭者。當一位潛在顧客問卡特匹勒公司的經銷商,買卡特匹勒的拖拉機為什麼要多付 1 萬美元時,經銷商回答說: 90000 美元是拖拉機的價格,與競爭者的拖拉機價格相同; +7 000 美元是最佳耐用性的價格加成; +6 000 美元是最佳可靠性的價格加成; +5 000 美元是最佳服務的價格加成; +2 000 美元是零件較長保用期的價格加成; 110000 美元是總價格; 一 10000 美元折扣; 最終價格為 100000 美元。 顧客驚奇地發現,盡管他購買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機需多付 1 萬美元,但實際上他卻得到了 l 萬美元的折扣。結果,他選擇了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機。實施這一方法的要點在於提高消費者對商品效用認知和價值的理解度。企業可以通過實施產品差異化和適當的市場定位,突出企業產品特色,再輔以整體的營銷組合策略,塑造企業和產品形象,使消費者感到購買這些產品能獲取更多的相對利益,從而提高他們可接受的產品價格上限。 2) 反向定價法 所謂反向定價法,是指企業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計算自己從事經營的成本和利潤後,逆向推算出產品的批發價和零售價。這種定價方法不以實際成本為主要依據,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定價出發點,力求使價格為消費者所接受。競爭導向定價法(Competition-based pricing)1、隨行就市定價法 2、密封投標定價法 3、主動競爭定價法
價值導向定價法(Value-based pricing)
根據客戶對公司產品的價值認知確定價格。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查詢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1-16 02:33:20 瀏覽:791
堅果pro錄音文件夾 發布:2025-01-16 02:31:46 瀏覽:938
支付寶的登錄密碼忘記了如何改 發布:2025-01-16 02:30:30 瀏覽:221
解壓作業泥 發布:2025-01-16 02:28:02 瀏覽:806
我的世界rpg伺服器空島 發布:2025-01-16 02:26:49 瀏覽:90
ps腳本函數 發布:2025-01-16 02:15:28 瀏覽:480
android顯示行數據 發布:2025-01-16 02:07:40 瀏覽:963
壓縮皇冠 發布:2025-01-16 01:51:27 瀏覽:274
全鍵盤編程鍵盤 發布:2025-01-16 01:38:59 瀏覽:422
尾貨棉服直播間腳本 發布:2025-01-16 01:21:45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