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dbscan演算法matlab

dbscan演算法matlab

發布時間: 2022-05-13 18:58:12

1. 有誰用matlab做過聚類演算法

熱心網友
聚類分析的概念主要是來自多元統計分析,例如,考慮二維坐標繫上有散落的許多點,這時,需要對散點進行合理的分類,就需要聚類方面的知識。模糊聚類分析方法主要針對的是這樣的問題:對於樣本空間P中的元素含有多個屬性,要求對其中的元素進行合理的分類。最終可以以聚類圖的形式加以呈現,而聚類圖可以以手式和自動生成兩種方式進行,這里採用自動生成方式,亦是本文的程序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這里所實現的基本的模糊聚類的主要過程是一些成文的方法,在此簡述如下:
對於待分類的一個樣本集U=,設其中的每個元素有m項指標,則可以用m維向量描述樣本,即:ui=(i=1,2,...,n)。則其相應的模糊聚類按下列步驟進行:1)
標准化處理,將數據壓縮至(0-1)區間上,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介紹略。(參[1])2)
建立模糊關系:這里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首先是根據「距離」或其它進行比較的觀點及方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陣,主要的「距離」有:Hamming
距離:
d(i,j)=sum(abs(x(i,k)-x(j,k)))
|
k
from
1
to
m
(|
k
from
1
to
m表示求和式中的系數k由1增至m,下同)Euclid
距離:
d(i,j)=sum((x(i,k)-x(j,k))^2)
|
k
from
1
to
m
非距離方法中,最經典的就是一個夾角餘弦法:
最終進

2. 如何使用 dbscan看到聚類效果 matlab 實驗過程

matlab 實現基於dbdcan的聚類演算法,幫你在matlab中簡易的實現了解- it helps you study cluster alogroim in the matlab

3. 幾種主要類聚方法的比較和試驗

引言 聚類分析是人類的區分標志之一,從孩提時代開始,一個人就下意識地學會區分動植物,並且不斷改進。這一原理在如今不少領域得到了相應的研究和應用,比如模式識別、數據分析、圖像處理、Web文檔分類等。 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成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過程被稱為聚類。由聚類所生成的簇是一組數據對象的集合,這些對象與同一個簇中的對象彼此相似,與其他簇中的對象相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存在著大量的分類問題。 聚類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對此有貢獻的研究領域包括數據挖掘、統計學、機器學習、空間資料庫技術、生物學以及市場營銷等。各種聚類方法也被不斷提出和改進,而不同的方法適合於不同類型的數據,因此對各種聚類方法、聚類效果的比較成為值得研究的課題。 1 聚類演算法的分類 現在有很多的聚類演算法,而在實際應用中,正確選擇聚類演算法的則取決於數據的類型、聚類的目的等因素。如果聚類分析被用作描述或探查的工具,可以對同樣的數據嘗試多種演算法,以發現數據可能揭示的結果。 已知的聚類演算法可以大致劃分為以下幾類:劃分方法、層次方法、基於密度的方法、基於網格的方法和基於模型的方法。 每一個類型的演算法都被廣泛地應用著,例如:劃分方法中的k-means聚類演算法、層次方法中的凝聚型層次聚類演算法、基於模型方法中的神經網路聚類演算法等。 聚類問題的研究早已不再局限於上述的硬聚類,即每一個數據只能被歸為一類,模糊聚類也是聚類分析中研究較為廣泛的一個「流派」。模糊聚類通過隸屬函數來確定每個數據隸屬於各個簇的程度,而不是將一個數據對象硬性地歸類到某一簇中。目前已有很多關於模糊聚類的演算法被提出,如FCM演算法。 本文主要分析和比較k-means聚類演算法、凝聚型層次聚類演算法、神經網路聚類演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類的FCM演算法。通過通用測試數據集進行聚類效果的比較和分析。 2 四種常用聚類演算法研究 2.1 k-means聚類演算法 k-means是劃分方法中較經典的聚類演算法之一。該演算法的效率高,使得在對大規模數據進行聚類時廣泛應用。目前,許多演算法均圍繞著該演算法進行擴展和改進。 k-means演算法以k為參數,把n個對象分成k個簇,使簇內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而簇間的相似度較低。k-means演算法的處理過程如下:首先,隨機地選擇k個對象,每個對象初始地代表了一個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對剩餘的每個對象,根據其與各簇中心的距離,將它賦給最近的簇;然後重新計算每個簇的平均值。這個過程不斷重復,直到准則函數收斂。通常,採用平方誤差准則,其定義如下: 這里E是資料庫中所有對象的平方誤差的總和,p是空間中的點,mi是簇Ci的平均值。該目標函數使生成的簇盡可能緊湊獨立,使用的距離度量是歐幾里得距離,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距離度量。k-means聚類演算法的演算法流程如下: 輸入:包含n個對象的資料庫和簇的數目k; 輸出:k個簇,使平方誤差准則最小。 步驟: (1) 任意選擇k個對象作為初始的簇中心; (2) repeat; (3) 根據簇中對象的平均值,將每個對象(重新)賦予最類似的簇; (4) 更新簇的平均值,即計算每個簇中對象的平均值; (5) until不再發生變化。 2.2 層次聚類演算法 根據層次分解的順序,層次聚類演算法分為凝聚的層次聚類演算法和分裂的層次聚類演算法。 凝聚型層次聚類的策略是先將每個對象作為一個簇,然後合並這些原子簇為越來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對象都在一個簇中,或者某個終結條件被滿足。絕大多數層次聚類屬於凝聚型層次聚類,它們只是在簇間相似度的定義上有所不同。四種廣泛採用的簇間距離度量方法如下: 這里給出採用最小距離的凝聚層次聚類演算法流程: (1) 將每個對象看作一類,計算兩兩之間的最小距離; (2) 將距離最小的兩個類合並成一個新類; (3) 重新計算新類與所有類之間的距離; (4) 重復(2)、(3),直到所有類最後合並成一類。 2.3 SOM聚類演算法 SOM神經網路是由芬蘭神經網路專家Kohonen教授提出的,該演算法假設在輸入對象中存在一些拓撲結構或順序,可以實現從輸入空間(n維)到輸出平面(2維)的降維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撲特徵保持性質,與實際的大腦處理有很強的理論聯系。 SOM網路包含輸入層和輸出層。輸入層對應一個高維的輸入向量,輸出層由一系列組織在2維網格上的有序節點構成,輸入節點與輸出節點通過權重向量連接。學習過程中,找到與之距離最短的輸出層單元,即獲勝單元,對其更新。同時,將鄰近區域的權值更新,使輸出節點保持輸入向量的拓撲特徵。 演算法流程: (1) 網路初始化,對輸出層每個節點權重賦初值; (2) 將輸入樣本中隨機選取輸入向量,找到與輸入向量距離最小的權重向量; (3) 定義獲勝單元,在獲勝單元的鄰近區域調整權重使其向輸入向量靠攏; (4) 提供新樣本、進行訓練; (5) 收縮鄰域半徑、減小學習率、重復,直到小於允許值,輸出聚類結果。 2.4 FCM聚類演算法 1965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扎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集合』的概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模糊集合理論漸漸被應用到各個實際應用方面。為克服非此即彼的分類缺點,出現了以模糊集合論為數學基礎的聚類分析。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就是模糊聚類分析。 FCM演算法是一種以隸屬度來確定每個數據點屬於某個聚類程度的演算法。該聚類演算法是傳統硬聚類演算法的一種改進。 演算法流程: (1) 標准化數據矩陣; (2) 建立模糊相似矩陣,初始化隸屬矩陣; (3) 演算法開始迭代,直到目標函數收斂到極小值; (4) 根據迭代結果,由最後的隸屬矩陣確定數據所屬的類,顯示最後的聚類結果。 3 試驗 3.1 試驗數據 實驗中,選取專門用於測試分類、聚類演算法的國際通用的UCI資料庫中的IRIS數據集,IRIS數據集包含150個樣本數據,分別取自三種不同的鶯尾屬植物setosa、versicolor和virginica的花朵樣本,每個數據含有4個屬性,即萼片長度、萼片寬度、花瓣長度,單位為cm。在數據集上執行不同的聚類演算法,可以得到不同精度的聚類結果。 3.2 試驗結果說明 文中基於前面所述各演算法原理及演算法流程,用matlab進行編程運算,得到表1所示聚類結果。 如表1所示,對於四種聚類演算法,按三方面進行比較: (1)聚錯樣本數:總的聚錯的樣本數,即各類中聚錯的樣本數的和; (2)運行時間:即聚類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單位為s; (3)平均准確度:設原數據集有k個類,用ci表示第i類,ni為ci中樣本的個數,mi為聚類正確的個數,則mi/ni為第i類中的精度,則平均精度為: 3.3 試驗結果分析 四種聚類演算法中,在運行時間及准確度方面綜合考慮,k-means和FCM相對優於其他。但是,各個演算法還是存在固定缺點:k-means聚類演算法的初始點選擇不穩定,是隨機選取的,這就引起聚類結果的不穩定,本實驗中雖是經過多次實驗取的平均值,但是具體初始點的選擇方法還需進一步研究;層次聚類雖然不需要確定分類數,但是一旦一個分裂或者合並被執行,就不能修正,聚類質量受限制;FCM對初始聚類中心敏感,需要人為確定聚類數,容易陷入局部最優解;SOM與實際大腦處理有很強的理論聯系。但是處理時間較長,需要進一步研究使其適應大型資料庫。 4 結語 聚類分析因其在許多領域的成功應用而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除經典聚類演算法外,各種新的聚類方法正被不斷被提出。
該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使用,版權歸作者所有。

4. 怎麼用Matlab計算聚類演算法的正確率問題

我把K-mediods的matlab代碼貼出來,你好好學習一下
function label = kmedoids( data,k,start_data )
% kmedoids k中心點演算法函數
% data 待聚類的數據集,每一行是一個樣本數據點
% k 聚類個數
% start_data 聚類初始中心值,每一行為一個中心點,有cluster_n行
% class_idx 聚類結果,每個樣本點標記的類別
% 初始化變數
n = length(data);
dist_temp1 = zeros(n,k);
dist_temp2 = zeros(n,k);
last = zeros(n,1);
a = 0;
b = 0;
if nargin==3
centroid = start_data;
else
centroid = data(randsample(n,k),:);
end
for a = 1:k
temp1 = ones(n,1)*centroid(a,:);
dist_temp1(:,a) = sum((data-temp1).^2,2);
end
[~,label] = min(dist_temp1,[],2);
while any(label~=last)
for a = 1:k
temp2 = ones(numel(data(label==a)),1);
temp3 = data(label==a);
for b = 1:n
temp4 = temp2*data(b,:);
temp5 = sum((temp3-temp4).^2,2);
dist_temp2(b,a) = sum(temp5,1);
end
end
[~,centry_indx] = min(dist_temp2,[],1);
last = label;
centroid = data(centry_indx,:);
for a = 1:k
temp1 = ones(n,1)*centroid(a,:);
dist_temp1(:,a) = sum((data-temp1).^2,2);
end
[~,label] = min(dist_temp1,[],2);
end
end

5. 如何導出DBSCAN中的核心點 matlab

1 #include "DataPoint.h"
2
3 //默認構造函數
4 DataPoint::DataPoint()
5 {
6 }
7
8 //構造函數
9 DataPoint::DataPoint(unsigned long dpID,double* dimension , bool isKey):isKey(isKey),dpID(dpID)
10 {
11 //傳遞每維的維度數據
12 for(int i=0; i<DIME_NUM;i++)
13 {
14 this->dimension[i]=dimension[i];
15 }
16 }
17
18 //設置維度數據
19 void DataPoint::SetDimension(double* dimension)
20 {
21 for(int i=0; i<DIME_NUM;i++)
22 {
23 this->dimension[i]=dimension[i];
24 }
25 }
26
27 //獲取維度數據
28 double* DataPoint::GetDimension()
29 {
30 return this->dimension;
31 }
32
33 //獲取是否為核心對象
34 bool DataPoint::IsKey()
35 {
36 return this->isKey;
37 }
38
39 //設置核心對象標志
40 void DataPoint::SetKey(bool isKey)
41 {
42 this->isKey = isKey;
43 }
44
45 //獲取DpId方法
46 unsigned long DataPoint::GetDpId()
47 {
48 return this->dpID;
49 }
50
51 //設置DpId方法
52 void DataPoint::SetDpId(unsigned long dpID)
53 {
54 this->dpID = dpID;
55 }
56
57 //GetIsVisited方法
58 bool DataPoint::isVisited()
59 {
60 return this->visited;
61 }
62
63
64 //SetIsVisited方法
65 void DataPoint::SetVisited( bool visited )
66 {
67 this->visited = visited;
68 }
69
70 //GetClusterId方法
71 long DataPoint::GetClusterId()
72 {
73 return this->clusterId;
74 }
75
76 //GetClusterId方法
77 void DataPoint::SetClusterId( long clusterId )
78 {
79 this->clusterId = clusterId;
80 }
81
82 //GetArrivalPoints方法
83 vector<unsigned long>& DataPoint::GetArrivalPoints()
84 {
85 return arrivalPoints;
86 }

6. 四種聚類方法之比較

四種聚類方法之比較
介紹了較為常見的k-means、層次聚類、SOM、FCM等四種聚類演算法,闡述了各自的原理和使用步驟,利用國際通用測試數據集IRIS對這些演算法進行了驗證和比較。結果顯示對該測試類型數據,FCM和k-means都具有較高的准確度,層次聚類准確度最差,而SOM則耗時最長。
關鍵詞:聚類演算法;k-means;層次聚類;SOM;FCM
聚類分析是一種重要的人類行為,早在孩提時代,一個人就通過不斷改進下意識中的聚類模式來學會如何區分貓狗、動物植物。目前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成功的應用,如用於模式識別、數據分析、圖像處理、市場研究、客戶分割、Web文檔分類等[1]。
聚類就是按照某個特定標准(如距離准則)把一個數據集分割成不同的類或簇,使得同一個簇內的數據對象的相似性盡可能大,同時不在同一個簇中的數據對象的差異性也盡可能地大。即聚類後同一類的數據盡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數據盡量分離。
聚類技術[2]正在蓬勃發展,對此有貢獻的研究領域包括數據挖掘、統計學、機器學習、空間資料庫技術、生物學以及市場營銷等。各種聚類方法也被不斷提出和改進,而不同的方法適合於不同類型的數據,因此對各種聚類方法、聚類效果的比較成為值得研究的課題。
1 聚類演算法的分類
目前,有大量的聚類演算法[3]。而對於具體應用,聚類演算法的選擇取決於數據的類型、聚類的目的。如果聚類分析被用作描述或探查的工具,可以對同樣的數據嘗試多種演算法,以發現數據可能揭示的結果。
主要的聚類演算法可以劃分為如下幾類:劃分方法、層次方法、基於密度的方法、基於網格的方法以及基於模型的方法[4-6]。
每一類中都存在著得到廣泛應用的演算法,例如:劃分方法中的k-means[7]聚類演算法、層次方法中的凝聚型層次聚類演算法[8]、基於模型方法中的神經網路[9]聚類演算法等。
目前,聚類問題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上述的硬聚類,即每一個數據只能被歸為一類,模糊聚類[10]也是聚類分析中研究較為廣泛的一個分支。模糊聚類通過隸屬函數來確定每個數據隸屬於各個簇的程度,而不是將一個數據對象硬性地歸類到某一簇中。目前已有很多關於模糊聚類的演算法被提出,如著名的FCM演算法等。
本文主要對k-means聚類演算法、凝聚型層次聚類演算法、神經網路聚類演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類的FCM演算法通過通用測試數據集進行聚類效果的比較和分析。
2 四種常用聚類演算法研究
2.1 k-means聚類演算法
k-means是劃分方法中較經典的聚類演算法之一。由於該演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對大規模數據進行聚類時被廣泛應用。目前,許多演算法均圍繞著該演算法進行擴展和改進。
k-means演算法以k為參數,把n個對象分成k個簇,使簇內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而簇間的相似度較低。k-means演算法的處理過程如下:首先,隨機地選擇k個對象,每個對象初始地代表了一個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對剩餘的每個對象,根據其與各簇中心的距離,將它賦給最近的簇;然後重新計算每個簇的平均值。這個過程不斷重復,直到准則函數收斂。通常,採用平方誤差准則,其定義如下:

這里E是資料庫中所有對象的平方誤差的總和,p是空間中的點,mi是簇Ci的平均值[9]。該目標函數使生成的簇盡可能緊湊獨立,使用的距離度量是歐幾里得距離,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距離度量。k-means聚類演算法的演算法流程如下:
輸入:包含n個對象的資料庫和簇的數目k;
輸出:k個簇,使平方誤差准則最小。
步驟:
(1) 任意選擇k個對象作為初始的簇中心;
(2) repeat;
(3) 根據簇中對象的平均值,將每個對象(重新)賦予最類似的簇;
(4) 更新簇的平均值,即計算每個簇中對象的平均值;
(5) until不再發生變化。
2.2 層次聚類演算法
根據層次分解的順序是自底向上的還是自上向下的,層次聚類演算法分為凝聚的層次聚類演算法和分裂的層次聚類演算法。
凝聚型層次聚類的策略是先將每個對象作為一個簇,然後合並這些原子簇為越來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對象都在一個簇中,或者某個終結條件被滿足。絕大多數層次聚類屬於凝聚型層次聚類,它們只是在簇間相似度的定義上有所不同。四種廣泛採用的簇間距離度量方法如下:

這里給出採用最小距離的凝聚層次聚類演算法流程:
(1) 將每個對象看作一類,計算兩兩之間的最小距離;
(2) 將距離最小的兩個類合並成一個新類;
(3) 重新計算新類與所有類之間的距離;
(4) 重復(2)、(3),直到所有類最後合並成一類。
2.3 SOM聚類演算法
SOM神經網路[11]是由芬蘭神經網路專家Kohonen教授提出的,該演算法假設在輸入對象中存在一些拓撲結構或順序,可以實現從輸入空間(n維)到輸出平面(2維)的降維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撲特徵保持性質,與實際的大腦處理有很強的理論聯系。
SOM網路包含輸入層和輸出層。輸入層對應一個高維的輸入向量,輸出層由一系列組織在2維網格上的有序節點構成,輸入節點與輸出節點通過權重向量連接。學習過程中,找到與之距離最短的輸出層單元,即獲勝單元,對其更新。同時,將鄰近區域的權值更新,使輸出節點保持輸入向量的拓撲特徵。
演算法流程:
(1) 網路初始化,對輸出層每個節點權重賦初值;
(2) 將輸入樣本中隨機選取輸入向量,找到與輸入向量距離最小的權重向量;
(3) 定義獲勝單元,在獲勝單元的鄰近區域調整權重使其向輸入向量靠攏;
(4) 提供新樣本、進行訓練;
(5) 收縮鄰域半徑、減小學習率、重復,直到小於允許值,輸出聚類結果。
2.4 FCM聚類演算法
1965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扎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集合』的概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模糊集合理論漸漸被應用到各個實際應用方面。為克服非此即彼的分類缺點,出現了以模糊集合論為數學基礎的聚類分析。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就是模糊聚類分析[12]。
FCM演算法是一種以隸屬度來確定每個數據點屬於某個聚類程度的演算法。該聚類演算法是傳統硬聚類演算法的一種改進。

演算法流程:
(1) 標准化數據矩陣;
(2) 建立模糊相似矩陣,初始化隸屬矩陣;
(3) 演算法開始迭代,直到目標函數收斂到極小值;
(4) 根據迭代結果,由最後的隸屬矩陣確定數據所屬的類,顯示最後的聚類結果。
3 四種聚類演算法試驗
3.1 試驗數據
實驗中,選取專門用於測試分類、聚類演算法的國際通用的UCI資料庫中的IRIS[13]數據集,IRIS數據集包含150個樣本數據,分別取自三種不同的鶯尾屬植物setosa、versicolor和virginica的花朵樣本,每個數據含有4個屬性,即萼片長度、萼片寬度、花瓣長度,單位為cm。在數據集上執行不同的聚類演算法,可以得到不同精度的聚類結果。
3.2 試驗結果說明
文中基於前面所述各演算法原理及演算法流程,用matlab進行編程運算,得到表1所示聚類結果。

如表1所示,對於四種聚類演算法,按三方面進行比較:(1)聚錯樣本數:總的聚錯的樣本數,即各類中聚錯的樣本數的和;(2)運行時間:即聚類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單位為s;(3)平均准確度:設原數據集有k個類,用ci表示第i類,ni為ci中樣本的個數,mi為聚類正確的個數,則mi/ni為第i類中的精度,則平均精度為:

3.3 試驗結果分析
四種聚類演算法中,在運行時間及准確度方面綜合考慮,k-means和FCM相對優於其他。但是,各個演算法還是存在固定缺點:k-means聚類演算法的初始點選擇不穩定,是隨機選取的,這就引起聚類結果的不穩定,本實驗中雖是經過多次實驗取的平均值,但是具體初始點的選擇方法還需進一步研究;層次聚類雖然不需要確定分類數,但是一旦一個分裂或者合並被執行,就不能修正,聚類質量受限制;FCM對初始聚類中心敏感,需要人為確定聚類數,容易陷入局部最優解;SOM與實際大腦處理有很強的理論聯系。但是處理時間較長,需要進一步研究使其適應大型資料庫。
聚類分析因其在許多領域的成功應用而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除經典聚類演算法外,各種新的聚類方法正被不斷被提出。

7. 網上的一些matlab程序聚類演算法程序中為什麼沒有輸入、輸出圖像的步驟

聚類不一定是要對圖像進行操作的,一般如果用於圖像都是先提取目標的特徵或其他信息再使用聚類演算法。可能你下的matlab聚類演算法輸入和輸出是已經提取特徵完畢的矩陣,你可以check一下是否是用矩陣輸入的特徵來聚類的

8. matlab中聚類演算法

聚類分析的概念主要是來自多元統計分析,例如,考慮二維坐標繫上有散落的許多點,這時,需要對散點進行合理的分類,就需要聚類方面的知識。模糊聚類分析方法主要針對的是這樣的問題:對於樣本空間P中的元素含有多個屬性,要求對其中的元素進行合理的分類。最終可以以聚類圖的形式加以呈現,而聚類圖可以以手式和自動生成兩種方式進行,這里採用自動生成方式,亦是本文的程序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這里所實現的基本的模糊聚類的主要過程是一些成文的方法,在此簡述如下: 對於待分類的一個樣本集U=,設其中的每個元素有m項指標,則可以用m維向量描述樣本,即:ui=(i=1,2,...,n)。則其相應的模糊聚類按下列步驟進行:1) 標准化處理,將數據壓縮至(0-1)區間上,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介紹略。(參[1])2) 建立模糊關系:這里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首先是根據「距離」或其它進行比較的觀點及方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陣,主要的「距離」有:Hamming 距離: d(i,j)=sum(abs(x(i,k)-x(j,k))) | k from 1 to m (| k from 1 to m表示求和式中的系數k由1增至m,下同)Euclid 距離: d(i,j)=sum((x(i,k)-x(j,k))^2) | k from 1 to m 非距離方法中,最經典的就是一個夾角餘弦法: 最終進行模糊聚類分析的是要求對一個模糊等價矩陣進行聚類分析,而由相似矩陣變換到等價矩陣,由於相似矩陣已滿足對稱性及自反性,並不一定滿足傳遞性,則變換過程主要進行對相似矩陣進行滿足傳遞性的操作。使關系滿足傳遞性的演算法中,最出名的,就是Washall演算法了,又稱傳遞閉包法(它的思想在最短路的Floyd演算法中亦被使用了)。 演算法相當簡潔明了,復雜度稍大:O(log2(n)*n^3),其實就是把一個方陣的自乘操作,只不過這里用集合操作的交和並取代了原先矩陣操作中的*和+操作,如下:(matlab代碼)%--washall enclosure algorithm--%unchanged=0;while unchanged==0 unchanged=1; %--sigma:i=1:n(combine(conj(cArr(i,k),cArr(k,j)))) for i=1:cArrSize for j=1:cArrSize mergeVal=0; for k=1:cArrSize if(cArr(i,k)<=cArr(k,j)&&cArr(i,k)>mergeVal) mergeVal=cArr(i,k); elseif(cArr(i,k)>cArr(k,j)&&cArr(k,j)>mergeVal) mergeVal=cArr(k,j); end end if(mergeVal>cArr(i,j)) CArr(i,j)=mergeVal; unchanged=0; else CArr(i,j)=cArr(i,j); end end end %-- back--% for i=1:cArrSize for j=1:cArrSize cArr(i,j)=CArr(i,j); end endend

9. 新手剛剛接觸,想用matlab做一個雙聚類演算法(cheng and church),如何著手

看工具箱啊,裡面常見演算法floc,cc之類的都有。

10. matlab 聚類演算法如何取用最後一次迭代的結果

(1)適當選擇c個類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對任意一個樣本,求其到c個中心的距離,將該樣本歸到距離最短的中心所在的類,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該類的中心值;
(4)對於所有的c個聚類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後,值保持不變,則迭代結束,否則繼續迭代。

熱點內容
選擇ftp伺服器 發布:2024-10-10 04:56:16 瀏覽:197
php函數fopen 發布:2024-10-10 04:50:20 瀏覽:238
編程飛鳥站 發布:2024-10-10 04:49:34 瀏覽:615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作業 發布:2024-10-10 04:35:31 瀏覽:847
淘寶上傳圖片找同款 發布:2024-10-10 04:31:23 瀏覽:435
玩具直播腳本 發布:2024-10-10 04:31:19 瀏覽:629
php後門檢測工具 發布:2024-10-10 04:18:46 瀏覽:275
我的世界怎麼把伺服器封面更改 發布:2024-10-10 04:18:35 瀏覽:930
linuxsvnserver 發布:2024-10-10 03:56:51 瀏覽:544
php數組最大長度 發布:2024-10-10 03:41:22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