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沙盤格子演算法

沙盤格子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5-13 04:39:14

㈠ 十進制的來歷

至遲在商代時,中國已採用了十進位值制。從現已發現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當時已能夠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十三個數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

這些記數文字的形狀,在後世雖有所變化而成為現在的寫法,但記數方法卻從沒有中斷,一直被沿襲,並日趨完善。

十進位值制的記數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進、科學的記數法,對世界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約瑟所說的:「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在計算數學方面,中國大約在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到春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

其中,出現於春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進的十進位記數法與簡明的中國語言文字相結合之結晶,這是任何其它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

從此,「九九歌」成為數學的普及和發展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一直延續至今。其變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現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1)沙盤格子演算法擴展閱讀:

一、十進制簡介:

600,3/5,-7.99……看著這些耳熟能詳的數字,你有沒有想太多呢?其實這都是全世界通用的十進制,即1.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以此類推……2.按權展開,第一位權為10^0,第二位10^1……以此類推,第N位10^(N-1),該數的數值等於每位位的數值*該位對應的權值之和。

二、轉換:

十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數

十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數時,由於整數和小數的轉換方法不同,所以先將十進制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轉換後,再加以合並。

1、十進制整數轉換為二進制整數 十進制整數轉換為二進制整數採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體做法是:用2去除十進制整數,可以得到一個商和余數。

再用2去除商,又會得到一個商和余數,如此進行,直到商為零時為止,然後把先得到的余數作為二進制數的低位有效位,後得到的余數作為二進制數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來。

2、十進制小數轉換為二進制小數

十進制小數轉換成二進制小數採用"乘2取整,順序排列"法。具體做法是:用2乘十進制小數,可以得到積,將積的整數部分取出,再用2乘餘下的小數部分,又得到一個積,再將積的整數部分取出,如此進行,直到積中的小數部分為零,或者達到所要求的精度為止。

然後把取出的整數部分按順序排列起來,先取的整數作為二進制小數的高位有效位,後取的整數作為低位有效位。

㈡ 沙盤模型的比例要怎麼計算

根據沙盤製作的大小縮放

㈢ 各個時期的計算工具發展的標志性工具有哪些拜託各位大神

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已開始用算籌作為計算工具,並在公元前3世紀得到普遍的採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後來,人們發明了算盤,並在15世紀得到普遍採用,取代了算籌。它是在算籌基礎上發明的,比算籌更加方便實用,同時還把演算法口訣化,從而加快了計算速度。後來更發現算盤對人類有較強的數學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並流傳到海外,成為一種國際性的計算工具。 除中國外,其它中古的國家亦有各式各樣的計算工具發明,例如羅馬人的「算盤」,古希臘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盤」,及英國人的「刻齒本片」等。這些計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樣是透過某種具體的物體來代表數,並利用對物件的機械操作來進行運算。 近代的科學發展促進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比例規:伽利略發明了「比例規」,它的外形像圓規,兩腳上各有刻度,可任意開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進行乘除比例等計算的工具。 納皮爾籌:15世紀後,「格子演算法」通行於中亞細亞及歐洲,納皮爾籌便是根據了「格子演算法」的原理,但與格子演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數字刻在「籌」[長條竹片或木片]上,這便可根據需要拼湊起來計算。 計算尺:在1614年,對數被發明以後,乘除運算可以化為加減運算,對數計算尺便是依據這一特點來設計。1620年,E岡特最先利用對數計算尺來計算乘除。1632年,奧特雷德發明了有滑尺的計算尺,並製成了圓形計算尺。1652年,R比薩克製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計算尺。1850年,V曼南在計算尺上裝上游標,因此而受到當時科學工作者,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所廣泛採用。 機械計算機:機械式計算機是與計算尺同時出現的,是計算工具上的一大發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構思出機械式計算機 1941年,德國的楚澤採用了繼電器,製成了第一部通用程序控制計算機,實現了100多年前巴貝奇的理想。1944年,美國的艾肯亦以同一方法製成了一台程序控制自動數字計算機。 20世紀初,電子管的出現,使計算機的改革有了新的發展,並由於二次大戰的迫切的軍事需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有關單位在1946年製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儀與計算機」[ENIAC],由JW莫利和JP埃克特等主要設計,而J馮諾伊曼亦曾參與改進工作。ENIAC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功率150千瓦。 在ENIAC產生之前,英國的AM圖靈已提出了「理想計算機」的理論,並探討了製造通用數字計算機的可能性。1943年實際上製造出破譯密碼的計算機,但由於軍事保密,外人未知其詳。 電子計算機[又稱電腦]在40多年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使用的元件亦已經歷了四代的變化。包括第一代的電子管、第二代的晶體管、第三代的集成電路、及第四代的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3年底,中國製造了億次「銀河」計算機,這標志著中國已進入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現在,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種計算工具,它已滲入了人類的活動領域,並改變著整個社會的面貌,使人類社會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㈣ 我家半條命2物理沙盤是2010版的,槍械看不見全是紫色格子.

親,物理沙盤不能安裝模塊的,沒有模塊就是紫紅格子,請前往GMOD吧的精品貼下載GMOD2009,2007或者俄羅斯的Red GMOD13v2,按照教程安裝好模塊以及游戲,而且GMOD沒有2010版。
GMOD吧主大大貝殼整理的07,、09下載地址:http://tieba..com/p/2258094486
熱心吧友提供的Red GMOD13v2,下載地址:http://tieba..com/p/2495897675
【注意不要挖墳,謝謝】
最後祝您游戲愉快。

㈤ 財富流沙盤游戲有用嗎

步步為贏沙盤游戲和財富流沙盤游戲的區別這兩天買了兩款金融方面的沙盤游戲,步步為贏沙盤和財富流沙盤,主要是想提高自己對金融工具的了解和運用。

第一次玩的是財富流,這個沙盤主要是以模擬人生20-60歲的游戲。中間有一個精力值,裡面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精力,覺得這個很符合現實情況。但是裡面有個很大的問題一直無法理解,這個沙盤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讓自己的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第二個階段是賺一個億或者買下自己開局選的夢想。但是當我完成第一個目標的時候,沙盤教練告訴我,我的收入就直接翻了一百倍!一直沒能理解這個問題,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不應該是我有充分的時間去做投資或者其他的事情?按照正常游戲的順序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更多的投資在金融房產等地方,但是財富教練告訴我,我的收入直接翻一百倍!然後進入到外圈,游戲過程中,外圈有一大半都是選取的夢想。當我停留在這些夢想格子中,確沒有任何的作用,覺得這應該是很大的一個BUG。沒有一個符合邏輯的說法,然後到後面基本就是重復結算環節,一直到游戲結束。

之後玩了第二款沙盤步步為贏,這個沙盤主要是以模擬人生20-60歲的游戲。發現他們的設定目標更符合邏輯。第一個目標也是讓玩家的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這個應該是富爸爸中提出的邏輯。當完成第一個環節的時候,接下來就是還清自己的負債,個人覺得非常符合當下的社會情況。首先大部分人都會面臨房貸和車貸,其次是如果選擇創業,前期肯定是很大一部分的資金都是通過借貸得到。所謂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當你達到了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時,意味著你有很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因為你的被動收入足夠支付你的所有支出,所以這個時候需要一邊投資一邊償還你的負債是很合理的!因為所有的負債都有時間限制,當你成功過後,你更應該感激那些幫助過你的人,還清負債之後,你還有很多的時間和資產去實現財富自由,這是我玩過兩種游戲之後發現的一些問題!

#步步為贏沙盤游戲和財富流沙盤游戲的區別#

註:以上內容來自玩家秋水。

㈥ 計算工具的發展過程

1、手動式計算工具

人類最初用手指進行計算。人有兩只手,十個手指頭,所以,自然而然地習慣用手指記數並採用十進制記數法。用手指進行計算雖然很方便,但計算范圍有限,計算結果也無法存儲

2、機械式計算工具

17世紀,歐洲出現了利用齒輪技術的計算工具。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發明了帕斯卡加法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機械式計算工具,其原理對後來的計算工具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3、機電式計算機

1886年,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借鑒了雅各織布機的穿孔卡原理,用穿孔卡片存儲數據,採用機電技術取代了純機械裝置,製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動進行加減四則運算、累計存檔、製作報表的製表機,

4、電子計算機

1939年,美國依阿華州大學數學物理學教授約翰·阿塔納索夫和他的研究生貝利一起研製了一台稱為ABC的電子計算機。由於經費的限制,他們只研製了一個能夠求解包含30個未知數的線性代數方程組的樣機。

(6)沙盤格子演算法擴展閱讀:

1、超級計算機。發展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用於處理龐大而復雜的問題,例如航天工程、石油勘探、人類遺傳基因等現代科學技術和國防尖端技術都需要具有最高速度和最大容量的超級計算機。

2、微型計算機。微型化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後發展最迅速的技術之一,計算機的微型化能更好地促進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因此,發展體積小、功能強、價格低、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的微型計算機是計算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3、智能計算機。到目前為止,計算機在處理過程化的計算工作方面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但在智能性工作方面,計算機還遠遠不如人腦。

4、普適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末,詞彙表中出現了個人計算機,人類開始進入「個人計算機時代」。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後個人計算機時代」,計算機技術將融入到各種工具中並完成其功能。

5、網路與網格。有關專家作了初步論證:互聯網實現了計算機硬體的連通,萬維網實現了網頁的連通,而網格試圖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連通。施樂PARC未來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保羅·薩福預測了下一代網路:今天的網路是工程師做的,2050年的網路是生長出來的。

6、新型計算機。CPU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正在接近理論極限,人們正在努力研究超越物理極限的新方法,新型計算機可能會打破計算機現有的體系結構。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型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運用生物工程技術,用蛋白分子做晶元;

㈦ 楊輝的故事

說起楊輝的這一成就,還得從偶然的一件小事說起。

一天,台州府的地方官楊輝出外巡遊,路上,前面銅鑼開道,後面衙役殿後;中間,大轎抬起,好不威風。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著芳香的氣息,帶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杜鵑隱藏在芒果樹的枝頭。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囀來喚醒人們的希望。

成群的畫眉鳥像迎親似的蹲在樹的枝丫上,發出婉麗的啼聲。楝樹、花梨樹和栗樹都彷彿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

楊輝撩起轎簾,看那雜花生樹,飛鳥穿林,真乃春色怡人淡復濃,喚侶黃鸝弄曉風。更是一年好景,旖旎風光。

走著、走著,只見開道的鏜鑼停了下來,前面傳來孩童的大聲喊叫聲,接著是衙役惡狠狠的訓斥聲。楊輝忙問怎麼回事,差人來報:「孩童不讓過,說等他把題目算完後才讓走,要不就繞道。」

楊輝一看來了興趣,連忙下轎抬步,來到前面。衙役急忙說:「是不是把這孩童哄走?」

楊輝摸著孩童頭說:「為何不讓本官從此處經過?」

孩童答道:「不是不讓經過,我是怕你們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來了。」

「什麼算式?」

「就是把1到9的數字分三行排列,不論直著加,橫著加,還是斜著加,結果都是等於15。我們先生讓下午一定要把這道題做好。我正算到關鍵之處。」

楊輝連忙蹲下身,仔細地看那孩童的算式,覺得這個數字,從哪見過,仔細一想,原來是西漢學者戴德編纂的《大戴禮》書中所寫的文章中提及的。

楊輝和孩童倆人連忙一起算了起來,直到天已過午,倆人才舒了一口氣,結果出來了,他們又驗算了一下,覺得結果全是15,這才站了起來。

孩童望著這位慈祥和善的地方官說:「耽擱你的時間了,到我家吃飯吧!」

楊輝一聽,說:「好,好,下午我也去見見你先生。」

孩童望著楊輝,淚眼汪汪,楊輝心想,這里肯定有什麼蹊蹺,溫和地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孩童這才一五一十把原因道出:原來這孩童並未上學,家中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而這孩童給地主家放牛,每到學生上學時,他就偷偷地躲在學生的窗下偷聽,今天上午先生出了這道題,這孩童用心自學,終於把它解決了。

楊輝聽到此,感動萬分,一個小小的孩童,竟有這番苦心,實在不易。便對孩童說:「這是10兩銀子,你拿回家去吧。下午你到學校去,我在那兒等你。」

下午,楊輝帶著孩童找到先生,把這孩童的情況向先生說了一遍,又掏出銀兩,給孩童補了名額,孩童一家感激不盡。自此,這孩童方才有了真正的先生。

教書先生對楊輝的清廉為人非常敬佩,於是倆人談論起數學。楊輝說道:「方才我和孩童做的那道題好像是《大戴禮》書中的?」

那先生笑著說:「是啊,《大戴禮》雖然是一部記載各種禮儀制度的文集,但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數學知識。方才你說的題目,就是我給孩子們出的數學游戲題。」

教書先生看到楊輝疑惑的神情,又說道:「南北朝的甄鸞在《數術記遺》一書中就寫過:「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楊輝默念一遍,發現他說的正與上午他和孩童擺的數字一樣,便問道:「你可知道這個九宮圖是如何造出來的?」

教書先生也不知出處。楊輝回到家中,反復琢磨,一有空閑就在桌上擺弄著這些數字,終於發現一條規律。

他把這條規律總結成四句話: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就是說:一開始將九個數字從大到小斜排三行,然後將9和1對換,左邊7和右邊3對換,最後將位於四角的4、2、6、8分別向外移動,排成縱橫三行,就構成了九宮圖。

按照類似的規律,楊輝又得到了「花16圖」,就是從1到16的數字排列在四行四列的方格中,使每一橫行、縱行、斜行四數之和均為34。讀者諸君,不妨一試。

後來,楊輝又將散見於前人著作和流傳於民間的有關這類問題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圖」、「六六圖」、「衍數圖」、「易數圖」、「九九圖」、「百子圖」等許多類似的圖。

楊輝把這些圖總稱為縱橫圖,並於1275年寫進自己的數學著作《續古摘奇演算法》一書中,並流傳後世。

縱橫圖,也叫幻方,它要求把從1到n2個連續的自然數安置在n2個格子 理。

但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它當作純粹的數學游戲,沒有給予應有重視。隨著近代組合數學的發展,縱橫圖顯示了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在圖論、組合分析、對策論、計算機科學等領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7)沙盤格子演算法擴展閱讀

楊輝,字謙光,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傑出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

生平履歷不詳。曾擔任過南宋地方行政官員,為政清廉,足跡遍及蘇杭一帶。他在總結民間乘除捷演算法、「垛積術」、縱橫圖以及數學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排出豐富的縱橫圖和討論其構成規律的數學家。還曾論證過弧矢公式,時人稱為「輝術」。與秦九韶、李冶、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

著有數學著作5種21卷,即《詳解九章演算法》12卷,《日用演算法》2卷,《乘除通變本末》3卷,《田畝比類乘除捷法》2卷和《續古摘奇演算法》2卷(其中《詳解》和《日用演算法》已非完書)。後三種合稱為《楊輝演算法》。朝鮮、日本等國均有譯本出版,流傳世界。

楊輝的數學研究與數學教育工作之重點在於改進籌算乘除計算技術,總結各種乘除捷演算法,這是由當時的社會狀況決定的。

唐代中期以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交易都具有相當的規模,因而,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需要數學計算的機會,較前大大增加,這種情況迫切要求數學家們為人們提供便於掌握、快捷准確的計算方法。

為適應社會對數學的這種需求,中晚唐時期出現了一些實用的算術書籍。但是,這些書籍除了《韓延算術》,被宋人誤認為《夏侯陽算經》而坎坷流傳到現在外,其餘都已失傳。《韓延算術》大約編寫於公元770年前後,書中介紹了很多乘除捷演算法的例子。

比如,某數乘以42可以化為某數乘以6,再乘以7;某數除以12可以化為某數除以2,再除以6。對於更復雜的問題可同樣處理。通過將乘數、除數分解為一位數,可以使運算在一行內實現,簡化了運算,提高了速度。

韓延還介紹了其他一些簡捷演算法。比如「身外添加四」、「隔位加二」。北宋科學家沈括也總結了增成、重因等捷演算法。

楊輝生活在南宋商業發達的蘇杭一帶,進一步發展了乘除捷演算法。他說:「乘除者本鉤深致遠之法。《指南演算法》以『加減』、『九歸』、『求一』旁求捷徑,學者豈容不曉,宜兼而用之。」

在前人的基礎上,他提出了「相乘六法」:一曰「單因」,即乘數為一位數的乘法;二曰「重因「,即乘數可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的乘積的乘法;三曰「身前因」,即乘數末位為一的兩位數乘法,比如257×21=257×20十257.

實際上,身前因就是通過乘法分配律將多位數乘法化為一位數乘法和加法來完成。四曰相乘,即通常的乘法;五曰「重乘」,就是乘數可分解為兩因數的積,作兩次相乘;六曰「損乘」,是一種以減代乘法,比如,當乘數為9、8、7時

可以10倍被乘數中,減去被乘數的—、二、三倍。楊輝還進一步發展了唐宋相傳的求一演算法,總結出了「乘算加法五術」、「除算減法四術」。求一實際上就是通過倍、折、因將乘除數首位化為一,從而用加減代乘除。

楊輝的「乘算加算加法五術」,即「加一位」、「加二位」、「重加」、「加隔位」、「連身加」。乘數為11至19的,用加一位;乘數為l0l至199的,用加二位法;乘數可分為兩因數的積,且可用加一或加二時,稱為重加.

北宋初年出現的一種除法——增成法,在楊輝那裡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增成法的優點在於用加倍補 數的辦法避免了試商,但對於位數較多的被除數,運算比較繁復.

後人改進了它,總結出了「九歸古括」,包含44句口訣。楊輝在其《乘除通變算寶》中引《九歸新括》口訣32句,分為「歸數求成十」、「歸數自上加」,「半而為五計」三類。

客觀上講,楊輝不遺餘力改進計算技術,大大加快了運算工具改革的步伐。隨著籌算歌訣的盛行,運算速度大大加快,以至人們感覺到擺弄算籌跟不上口訣。在這樣的背景下,算盤便應運而生了,及至元末,已經廣為流行。

㈧ 沙盤比例怎麼計算

用1cm表示5m。這樣100cm(1米)可以表示500m。比例是1:500

㈨ 計算工具的來歷

計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計算時所用的器具或輔助計算的實物。

人們從數學產生之日,便不斷尋求能方便進行和加速計算的工具。因此,計算和計算工具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古代的數學是一種計算數學,當時的人創造了許多獨特的計算工具及與工具有關的計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已開始用算籌作為計算工具,並在公元前3世紀得到普遍的採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後來,人們發明了算盤,並在15世紀得到普遍採用,取代了算籌。它是在算籌基礎上發明的,比算籌更加方便實用,同時還把演算法口訣化,從而加快了計算速度。後來更發現算盤對人類有較強的數學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並流傳到海外,成為一種國際性的計算工具。

除中國外,其它中古的國家亦有各式各樣的計算工具發明,例如羅馬人的「算盤」,古希臘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盤」,及英國人的「刻齒本片」等。這些計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樣是透過某種具體的物體來代表數,並利用對物件的機械操作來進行運算。

近代的科學發展促進了計算工具的發展:

比例規:伽利略發明了「比例規」,它的外形像圓規,兩腳上各有刻度,可任意開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進行乘除比例等計算的工具。
納皮爾籌:15世紀後,「格子演算法」通行於中亞細亞及歐洲,納皮爾籌便是根據了「格子演算法」的原理,但與格子演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數字刻在「籌」[長條竹片或木片]上,這便可根據需要拼湊起來計算。
計算尺:在1614年,對數被發明以後,乘除運算可以化為加減運算,對數計算尺便是依據這一特點來設計。1620年,E‧岡特最先利用對數計算尺來計算乘除。1632年,奧特雷德發明了有滑尺的計算尺,並製成了圓形計算尺。1652年,R‧比薩克製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計算尺。1850年,V‧曼南在計算尺上裝上游標,因此而受到當時科學工作者,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所廣泛採用。
機械計算機:機械式計算機是與計算尺同時出現的,是計算工具上的一大發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構思出機械式計算機,他在給天文學家J‧開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發明的四則計算機,但並沒有成功製成。而能成功創制第一部能計算加減法的計算機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萊布尼茨發明了一種能作四則運算的手搖計算機,是長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後,經過人們在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別是經過L‧H‧托馬斯,W‧奧德內爾等人的改良後,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手搖計算機,並風行全世界。於17世紀末,這種計算機傳入了中國,並由中國人製造了12位數的手搖計算機,獨創出一種算籌式手搖計算機。
電子計算機:一種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動控制的計算機。19世紀初,法國的J‧M‧雅卡爾發明了用穿孔卡片來控制的紡織機,1822年,英國的C‧巴貝奇便根據同一原理製成了一部能執行計算程序的差分機,並於1834年,設計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機,可惜礙於當時的機械技術所限制而沒有製成,但已包含了現代計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組成部分了。
此後,由於電力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電動式計算機便慢慢取代以人工為動力的計算機。在1880年,美國的H‧霍勒里斯與J‧S‧比林斯發明了電動穿孔卡片式計算機,能機械化地處理數據。後來他們更開創了第一家製造電子計算機的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
20世紀以來,電子技術與數學得到充分的發展,電子技術的改進,為計算機提供了物質上的基礎,而數學的發展對設計及研製新型的計算機有很大的幫助。

1941年,德國的楚澤採用了繼電器,製成了第一部通用程序控制計算機,實現了100多年前巴貝奇的理想。1944年,美國的艾肯亦以同一方法製成了一台程序控制自動數字計算機。

20世紀初,電子管的出現,使計算機的改革有了新的發展,並由於二次大戰的迫切的軍事需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有關單位在1946年製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儀與計算機」[ENIAC],由J‧W莫利和J‧P‧埃克特等主要設計,而J‧馮‧諾伊曼亦曾參與改進工作。ENIAC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功率150千瓦。

在ENIAC產生之前,英國的A‧M圖靈已提出了「理想計算機」的理論,並探討了製造通用數字計算機的可能性。1943年實際上製造出破譯密碼的計算機,但由於軍事保密,外人未知其詳。

電子計算機[又稱電腦]在40多年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使用的元件亦已經歷了四代的變化。包括第一代的電子管、第二代的晶體管、第三代的集成電路、及第四代的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3年底,中國製造了億次「銀河」計算機,這標志著中國已進入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現在,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種計算工具,它已滲入了人類的活動領域,並改變著整個社會的面貌,使人類社會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㈩ 計算工具 發展歷史

在電子式計算器誕生之前,人們就已經使用了機械式的設備來幫助人們計算,牽強一點的說,算盤和對數計算尺就是其中的一員。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同類型的計算尺就被帶到了月球軌道上去。

而之後,由復雜的齒輪和機械結構組成的機械式計算器成為了計算大量運算的首選,雖然有些更加復雜的機械計算機能夠計算積分、平方和開平方根等運算。

但簡單的,能夠計算加減乘除的機械式計算器獲得了大量的應用,它們很笨重、發出大量雜訊、而且運算速度也極慢。除了辦公室場景以外很少被家庭和個人所使用。

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用於通用數值計算的電子計算機要追溯到1946年,ENIAC(電子數字積分和計算機)的誕生。它的誕生與戰爭密不可分。

正值二次世界大戰,不管是計算大炮的炮彈飛行軌跡還是預判從飛機上拋射的炸彈、魚雷落點都需要大量的數學計算。使用人工和機械計算所需要的人力、時間太過龐大以至於接近於不可能。為此,一種能夠替代人工和機械計算器的電子設備被發明了出來,它就是ENIAC。

在ENIAC誕生的同時,計算機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BUG一詞也應運而生ENIAC作為計算機的始祖,其每秒鍾5000次加法運算的速度遠超機械式計算器的速度1000倍以上,但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近1.8萬個電子管,總重27噸,佔地170平方米左右。

很顯然這並不適合每一個辦公室和公司購買使用。面對這樣的情況,面向實現通用功能的計算機和專門的計算功能的計算器開始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第一台全電子化的桌面計算器是1961年,來自英國的ANITA(A New Inspiration To Arithmetic/Accounting)。

它看起來和現在的台式計算器已經相差不多了。上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按鍵可以同時設定一個數字的不同位,得出結果的時候也不需要按等號鍵,如果操作員十分熟練,使用這種鍵盤的速度將會非常快——當然,最終這種操作方式輸給了更加直白的9個數字、四種運算和一個等號鍵的鍵盤。

ANITA雖好,但它內部仍然帶有多個電子管。而首款全晶體管的計算器則是由日本索尼所製造。除了顯示部分仍然採用了輝光管外,剩餘的部分全部採用晶體管電路,這使得計算器的體積能夠進一步減小。

真正能夠揣進兜里的計算器歷史,從惠普的HP-35開始。這款計算器的來歷要回溯到HP的創始人Bill Hewlett與同事們的一次賭約「能否創造出一款能夠放進襯衫口袋裡的計算器」而結果便是這款強大的HP-35。

除了四則運算以外,該機還可運算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這些功能也使得HP-35成為了第一款進入太空的攜帶型計算器,它在美國的太空實驗室項目中成為了替代計算尺的太空計算工具。

在這個時候,雖然和現代的計算器區別已經不大了,但仍存在著一個決定性的差別即該機所採用的晶元並非為計算器所獨特設計的。而第一台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器,要等到1969年的夏普QT-8了。

而在那之後,計算器的進化便沒有那麼明顯了——LCD液晶屏幕、太陽能電池板、可充電的電池和鋰紐扣電池,隨著科技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進步,計算器才能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10)沙盤格子演算法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器又有四類:

1、算術型計算器

可進行加、減、乘、除等簡單的四則運算,又稱簡單計算器。一般都是實物計算器。

2、科學型計算器

可進行乘方、開方、指數、對數、三角函數、統計等方面的運算,又稱函數計算器。 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實物。

3、程序員計算器

專門為程序員設計的計算器, 主要特點是支持And, Or, Not, Xor: 最基本的與或非和異或操作, 移位操作 Lsh, Rsh:全稱是Left Shift和Right Shift,也就是左移和右移操作。

4、統計計算器

為有統計要求的人員設計的設計的計算器, 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實物。

熱點內容
fmp腳本 發布:2025-01-16 08:12:23 瀏覽:230
nagios自定義腳本 發布:2025-01-16 08:09:52 瀏覽:364
安卓為什麼下不了方舟生存進化 發布:2025-01-16 08:02:32 瀏覽:194
如何登錄男朋友的微信密碼 發布:2025-01-16 07:41:14 瀏覽:194
寶駿解壓流程 發布:2025-01-16 07:35:35 瀏覽:2
兩匹壓縮機多少錢 發布:2025-01-16 07:29:19 瀏覽:635
個人pc搭建游戲伺服器 發布:2025-01-16 07:27:09 瀏覽:970
存儲剩餘照片 發布:2025-01-16 07:25:01 瀏覽:50
ftp解除限制上傳文件個數 發布:2025-01-16 07:16:26 瀏覽:348
梯度下降法python 發布:2025-01-16 07:10:43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