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演算法
A. 百家姓里有姓戰的嗎
一.姓氏淵源:
戰[戰,讀音作zhàn(ㄓㄢˋ)]
第一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古代排兵布陣之戰爭、戰役指揮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以官職為姓,古時朝廷有戰陣之官,主管行軍布陣,其子孫遂以其社會行為為姓氏,稱戰氏。
其姓源分雜繁復,不可一舉。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滕國大夫畢戰,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西周時期,周文王之後被封於畢城,後以畢為氏。
到戰國時期,滕國有畢氏族人名畢戰,是為滕文公屬下掌管井田的大夫,即主管國內農耕井田事宜。
在畢戰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戰氏。史稱戰氏正宗。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武王屬臣單公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該支戰氏,原為宋朝年間山東登州府永成縣人氏,原為單氏。時族中有人為官,後遭奸人所害,宋朝皇帝下令滿門抄斬。幸得朝廷內友人之報訊,一部分家人得以及時逃脫。
為避奸人追殺,同時痛記家族人等被殺戮,該單氏族人遂在本姓「單」旁加一「戈」,從此改為戰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成王少子姬臻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該支戰氏,原為單氏,清朝時期家中有人在朝中為武將,後遭奸人所害,全家遭難,唯家中有哥仨逃出。
為避奸人追殺,亦痛記家族人等被怨殺,哥仨將其姓「單」字後加上「戈」字,合而為「戰」。繼而哥仨分別改名為戰龍,戰虎,戰青。
戰龍,戰虎,戰青後逃難至山東省登州府永成縣,遷逃期間戰青失蹤,戰龍,戰虎的後裔子孫生息繁衍至今,有在清朝末期遷播至山東、遼寧等地區者。
第五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源於金國時期女真阿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阿克占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阿典部,以部為氏,滿語為Akjan Hala,漢義「雷」,世居哈達、葉赫,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戰氏、雷氏等。
編輯本段二.各支始祖:
戰永福:字明環,年壽及生卒年月無所考,世居山東黃縣九里戰村,以鋦匠為業,約在清康熙中葉(公元1690~1700年間)出居文登石嶺村,元配「李」氏,生卒年無考,生子「國華」。是為山東威海戰氏始祖。
戰 完:原為萊陽縣庠生,未做官。故後葬萊陽縣房野村,因戰完之妻姜氏攜五子遷莒,故清乾隆年間修《戰氏族譜》以戰完為莒州戰氏一世始祖。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戰姓後裔分布於蘇、魯、豫、皖、鄂等地。
編輯本段三.遷徙分布:
明朝初期,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戰氏後裔,分布於蘇、魯、豫、皖、鄂等地。
今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黑龍江省,河北省,吉林省,陝西省,遼寧省的營口市、朝陽市、大連市、沈陽市、本溪市,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的臨沂市、日照市、濟寧市、棗庄市、煙台市、萊陽市、龍口市東江鎮九南村、濰坊市、威海市,江蘇省的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雲南省等地,均有戰氏族人分布。
編輯本段四.郡望:
登 州:唐武則天時置,治牟平(今山東),神龍年間遷蓬萊。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萊。民國廢府。
元朝時期為登州屬般陽路。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屬萊州府,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升為直隸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升為登州府。登州即是今蓬萊。登州下轄八縣:蓬萊縣在明洪武元年省入登州,明洪武九年復置蓬萊縣仍為倚郭,西北沙門島有巡司,南朱高山下為高山巡司,東南有楊家店巡司;黃縣在西偏南有馬停鎮巡司;福山縣在西北有孫夼鎮巡司;棲霞縣;招遠縣在元朝時期屬般陽路萊州,到明洪武九年改屬登州府,西北有東良海口巡司;萊陽縣在元朝時期屬般陽路萊州,明洪武九年改屬登州府,東南有行村寨巡司;寧海州在元朝時期為直隸州,明洪武元年降為散州,改屬萊州府,並省倚郭寧海縣入州,明洪武九年改屬登州府,西南有乳山寨巡司;文登縣在北有辛汪寨巡司,東北有溫泉鎮巡司,東南有赤山鎮巡司。登州古城,自有史料記載,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自那時起,古城人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人間仙境在這里曾留下齊威宣王、燕昭王遣人來此尋仙葯的傳說和秦始皇漢武帝御駕蓬萊覓神山的足跡;傳頌著美麗動人的八仙過海的故事;記載了歷代名將廉吏愛國愛民、創業守成的史詩。港口要塞登州古港曾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開放港口和聯通中國南北的交通樞紐,是外捍遼朝,內障中原的軍事要塞。自唐代便與明州、揚州、泉州並稱中國四大開放口岸。這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中華民族文明的形成做出重要貢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登州港就在溝通南北平原以及與朝鮮、日本的交往中,促進了地區間的交流。秦朝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攜帶五穀種子及百工的遠航船隊,就是從古登州港出發到日本的。隋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領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統一王朝派出的訪日使團,也是從古登州港出發,橫渡到日本。到了唐朝,從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鮮先後派到中國的「遣唐使」多達數千人次。他們相繼從登州港這個門戶進入中國前往唐都長安。日本著名高僧圓仁隨「遣唐使」從古登州港入唐,先後在唐朝游學九年,在登州居住了兩年。圓仁撰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並稱為「東方三大旅行記」。這本書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貴文獻。在書中對登州的地方行政、經濟以及唐時登州的物價情況都有詳細的記載。
編輯本段五.家乘譜牒:
登州府黃縣九里店後街戰氏宗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博物館。註:該譜修譜小引:文明日起記載以詳國有國史家有家乘閱世閱人譜亦重矣以似以續事非輕哉維我戰氏隸籍芝城九里店中卜居村東艮隅八世相傳爰處邑西夕陽幸衍詩書之澤祖若父殫其經營莫辭增修之勞子與孫勿謂細故勤勤懇懇詔茲來許生生世世尚其念。
山東威海戰氏宗譜,(民國)戰兆麟纂修,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威海市田村鎮東澇台村。註:該譜序引:蓋吾始祖乃山東黃縣九里戰家,清雍正時,因年歲飢饉,流落於威海,贅於田村鎮東澇台「於姓」之家。民國年間,同族舉人、同盟會會員戰兆麟先生聚合族修譜。
登州府永成戰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建平縣戰氏第十五代新字輩子孫戰智慧處。
山東莒州、萊陽戰氏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據莒州戰氏族譜記載:
莒州戰氏一世祖是戰完,原為萊陽縣庠生,未做官。故後葬萊陽縣房野村,因戰完之妻姜氏攜五子遷莒,故清乾隆年間修《戰氏族譜》以戰完為一世始祖。戰完生有五子:長子戰懋易、次子戰懋書、三子戰懋詩、四子戰懋麟、五子戰懋孔。
戰懋書生四子:長子戰國儒、次子戰國士、三子戰國彥、四子戰國策。
戰國儒生三子:長子戰維藩,次子戰維寧、三子戰維楊。
戰維寧生三子:長子戰和中、次子戰啟中、三子戰欽中。
戰和中生一子:戰凱。
戰凱生一子:戰錫侯。
戰欽中生五子:長子戰捷、次子戰奏、三子戰靖、四子戰烈、五子戰略。
戰捷生五子:長子戰錫卿、次子戰錫伯、三子戰錫鋌、四子戰錫黻、五子戰錫纓。
戰烈生一子:戰錫九。
戰錫侯生四子:長子戰旭、次子戰晟、三子戰普、四子戰暘。
戰錫伯生二子:長子戰睿、次子戰智。
戰錫廷生五子:長子戰霈、次子戰雲、三子戰霯、四子戰雷、五子戰淮。
戰錫九生五子:長子戰龍韜,次子戰龍池,三子戰龍標,四子戰龍章,五子戰龍光。
戰雲生二子:長子戰岱森,次子戰嵩森。
戰氏遷莒之前,有一定家學淵源。據《戰氏族譜》記載:戰氏一世祖戰完,其父戰文魁,曾「授涿州儒學正堂」。「學正」,是明、清一州之學官,掌文廟祭祀,教育和官束所屬生員。
按《戰氏族譜》譜序的記載:戰氏遷莒原因:「懋易祖以布衣而病於催科,勢不能支,合圖全逃。」也就是說,戰氏兄弟五人遷莒乃因科稅所逼。當然,戰氏並不是窮困潦倒之族,遷莒後應是較寬余的,只有這樣,才有錢請塾師,三世戰國儒才能考中歲貢。同時,並不是這一時期所有歲貢都能外出做官,這需錢財鋪路。因此可以肯定說,戰氏遷莒之初,即是一家境較寬裕,富紳之家。
北汶戰氏,自明代遷莒,歷三世至戰國儒,於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中歲貢,外出做官,授鄆城縣訓導,戰氏家族開始興起。其後,四、五、六、七、八世不斷有考中功名或外出做官者。
戰氏四世戰維寧,字泰明,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歲貢,戰亂末仕。清初定鼎,大行人以經明行修列狀上薦,戰維寧隱居北汶,閉門著述,累征不就,居家養祭,一遵古禮。「初,文稿甚富,遭地震,水涌,埋沒遺失。」
入清後,五世戰欽中,於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考中歲貢,授冠縣訓導。
六世戰捷,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拔貢,授巨野縣教諭。
七世戰錫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歲貢;戰錫九,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歲貢,授臨朐縣訓導。
八世戰雲,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恩貢;戰旭,「英年樹幟『文壇童子』,問業者多所成就,不受館金。遠近聞之,以課文呈正,幾盈案,皆殫心批評。」
從該支戰氏第九世之後直至清末,從史籍和族譜中沒有發現考中功名和外出做官的人。
八世之後,北汶戰氏便不再出現較有影響的人物,戰氏家族在莒州境內的名聲逐漸淡出。
編輯本段六.字輩排行
:
山東登州永成戰氏字輩:「重治雲功文明祖德積善裕慶永世齊昌枝蘭正茂萬古流芳」。
山東登州黃縣戰氏字輩:「忠奉一景懷永單可單文大世紹鳳嘉經承衍慶祥宏偉盛兆民榮德基萬年」。
遼寧建平戰氏字輩:「父慈子孝誠唯一家之政兄寬第忍堪稱百代之宗」。
遼寧蓋州戰氏字輩:「……國守長鳳殿家慶永昇平天恩祖德厚賢孝百世榮」。
山東濟寧戰氏字輩:「玉興則允忠(中)厚傳家」。
山東威海戰氏字輩:「永國仁德兆守邦振源應萬吉天錫福立長人之初本善其正大同昌」。
編輯本段七.歷史名人:
戰 兢:(生卒年待考),東漢人, 為諫議大夫。
戰貽慶:(生卒年待考),五代時人, 進士。
戰德淳:(生卒年待考),本書院人。著名北宋畫家。
因試蝴蝶夢中家萬,蘇武牧羊假寐,以見萬里意,遂魁。能著色,人物甚小,青衫白褲,烏巾黃履,不遺毫發。又作紅花綠柳,清江碧由,一扇之間動有千里光景,真可愛也。
戰 慎:(生卒年待考),祁縣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洪武初年,戰慎官放揚州知府。
戰 睿:(生卒年待考),膠州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宣德年中期,戰睿出任太原府通判。
戰 符:(生卒年待考),江蘇蘇州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萬曆年中期,戰符出任南京戶部司務。
戰符作有著名的《羅公祠記》。閱其文,有官留都之句,是官南京者。大足縣寶頂山,有戰符靈湫泉詩碑,又有圓覺洞石壁詩,署銜雲:忠州刺史楚人戰符。是又官忠州知州也。
戰 正:(生卒年待考),字德義;山東高密人。著名明朝大孝子。
父恩沒太寧,正遍訪弗獲,忽有老人備告之,果得骨歸。後中鄉舉,不仕。
戰 翱:(生卒年待考),字滕霄,戰正之第二子;山東高密人。著名明朝官吏,教育家。
父復敬卒,戰翱廬墓三年,母卒亦如之。鄉人稱贊其孝。
時為邑癢生。明景泰四年中舉鄉薦,任冀州訓導,因上述陳言,論宦寺之禍,遂被罷官,以受徒終其生。
戰效曾:(生卒年待考),號魯村。著名清朝官吏。
清乾隆己卯年直隸寧津舉人,歷官歸安、嘉善、富陽知縣。後升海寧州知府。
戰錫侯:(生卒年待考),戰完第六世孫;莒州人(今山東莒縣)。著名清朝學者,年史學家,莒州戰氏七世祖。
戰錫侯是庠生身份,一生未做官,但卻乃清雍正年間《莒州志》的主要分纂者。
據清雍正《莒州志·藝文·序傳》「復大學文」記載,明朝時期的莒州儒學被稱「大學」,「入學十五名,廩缺三十」。到清朝初期,由於戰亂和地震,造成莒州「邑里蕭條,人才寥落,入學數減至十二名,廩缺仍舊,大學降為中學」。
為了恢復莒州的入學名額,在清雍正初年,北汶戰錫侯聯合莒州境內的許多生員,協助莒州學正劉隆錫、知州陳永年,寫出書面申請,努力爭取,終於在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農歷6月「詔旨頌到,准復莒州大學」,時人都說:「二、三人之力也。」戰錫侯雖然只是庠生身份,一生從未做官,但對於莒地的教育和文化事業曾做出過突出貢獻。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李方膺任莒州知州,第一件事就是捐俸倡修學宮,戰錫侯積極響應,學宮修成,與李方膺和詩紀念。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李方膺重修《莒州志》,以戰錫侯為主要分纂者。
戰錫侯不負重任,廣覽博採,收集了大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終於使一部地方文獻流傳於後世,這就是著名的雍正朝所撰之《莒州志》。
戰興羲:(公元1933~今),山東省登州府人。著名當代教育家。
吉林省松花江大學校長兼董事長、法人代表。
戰興羲於1950年抗美援朝負傷後,回國療養。1959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曾任著名教育家張德馨的秘書。
1989年3月,在長春市十三所高校三百零七位離退休教育家的倡儀支持下,戰興羲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創辦了東北三省第一所私立大學——私立楹花江大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省市等三十餘家新聞單位做了報導和廣播。
松花江大學創辦十年來,戰興羲兼董事長保持了勤儉建校,艱苦拼博的精神風貌,堅持將中國嚴謹治學的優秀傳統和為改革開放培養人才結合起來,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關懷和幫助,他兼董事長雖然身患多種疾病,動過大手術,只要身體能挺得住,他始終為學校的前途和發展在努力奮斗。他這種忘我的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和堅實的辦學業績,在1997年榮獲了全國「民辦高校先進單位」的稱號,1998年榮獲了「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業獎」的榮譽獎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親筆為本校題寫了校名。
松花江大學具有高級職稱,豐富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一百五十餘人,教學設施完備,擁有計算機和語音設備,特設深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程。
松花江大學始終堅持「綜合全面培養、中外結合教學、全程系列管理」,探索了一套科學嚴謹的辦學模式,形成了成熟的推薦就業網路,數千名大學生走向各行各業,數百名學生赴日、俄、韓、美、新加坡等國家留學深造。四十多個國外考察團來校參觀訪問,與國外十四所私立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戰興羲兼董事長代表私立大學在聯合國亞太地區私立大學校長研討會上作了交流報告。這些都為松花江大學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為民辦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條新路。
戰興羲在1990年出任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常委、1991年出任東北地區民辦高校協作會第一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94年出任中國《民辦教育天地》雜志編委,1994年出任吉林省長春市社會力量辦學研究會副會長,1995出任吉林省社會力量辦學協會理事。
戰同勝:(公元1934~今),山東長島人。著名當代教育家。
1960~1970年在大連工專任教;1971~1989年在大連理工大學任教;1990年至今年內在大連大學任教;教授。
戰同勝任教四十餘年,總站在教學第一線;撰寫計算數學方面的專著六部,已出版發行的五部,計一百三十餘萬字;撰寫並發表計算數學、教學法等方面學術論文約四十餘篇;主持幾項科研項目的研究等。
戰同勝多年來培養計算數學的研究生多名。目前主要研究計算數學、計算機演算法和有關這一方面的咨詢。
戰元齡:(公元1934~今),山東長島人。著名當代教育家。
教授。1954年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5年赴民主德國留學,1961年畢業於德國耶那Friedrich-Schiller大學物理系。同年到南開大學任教至今。
1986~1995年任物理系光學教研室主任。現任中國光學學會副秘書長。
戰同勝長期從事光學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涉及薄光學、集成光學、光纖感測技術和光學神經網路等領域。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如《物理學報》等及其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多篇。
戰同勝參加研製的「八倍錐軸深橢球冷反光鏡」和合作完成的「光神經網路的模型、學習演算法、實現技術與應用研究」分別獲1985年和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編寫的《光學》一書獲1988年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還譯著多部物理和光學教材。
戰培國:(公元1936~今),山東文登人。
戰培國1961年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文登市畜牧局高級畜牧師。中國農學會會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分會會員,中國草原學會會員,山東農業工程學會會員,《草與畜》、《草業科學》、《山東農業》、《山東科技報》通訊員。
戰培國發表論文有四十餘篇,其中《文登黑鴨的選育》獲省科協二等獎、省畜牧獸醫學會三等獎、威海市科協一等獎;《文登市發展奶山羊致富途徑》獲山東農業工程學會二等獎;《科學養兔致富》獲山東農業科學致富展覽文字三等獎。
戰培國主持的「文登黑鴨優良高產系的選育研究」課題獲山東科技進步三等獎,「文登市畜牧資源調查和區劃報告」獲山東省農業區劃委員會二等獎;參加的「山東省草地調查報告」獲省科技進步集體二等獎。
戰培國合著的《畜牧獸醫適用技術網路全書》、《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中國現代科教文選》、《專業戶顧問》、《煙台市農業志》、《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中國卷)》。
戰培國獲煙台市政府農業先進工作者、文登市政府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及農業部草地工作榮譽證書。事跡被收入《中國科技人才大辭典》、《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當代中國科學家傳略》、《科技專家名人咨詢通訊錄》、《齊魯科教興農群英譜》。
戰學卿 1947年4月生,黑龍江密山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農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1970年11月參加工作。197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1970年11月~1974年4月在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專業學習。1974年5月~1979年3月在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79年4月~1984年6月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1984年7月~1985年11月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從事人事工作。主要科研成果:《縣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出版),《科技興省的經濟學思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縣域經濟如何市場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人生知識大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出版),《全國百村勞動力情況調查》(中國統計出版社1989年出版)。發表的主要論文:《論農業發展後勁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學術交流》1988年第6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原則和政策》(《黑龍江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發展壯大黑龍江省村級集體經濟之我見》(《黑龍江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黑龍江省發展畜牧業經濟問題》(《學術交流》1995年第5期),《試論發展庭院經濟的作用與對策》(《黑龍江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黑龍江省農業勞動力利用與轉移問題調查研究報告》(1996年提交中國社會科學院)。
B. 掌中珠的問題(一種特殊的計算方法)
番漢合時掌中珠
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匯辭書。黨項人骨勒茂才編,刊於西夏仁宗乾佑二十一年(1190)。1909年在中國黑水城遺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出土。木刻本,蝴蝶裝,共三十七頁。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謂「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表明編纂目的是為了便於番(黨項)、漢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書中每一詞語都並列四項,中間兩項分別是西夏文和漢譯文,右邊靠西夏文的漢字為西夏文注音,左邊靠漢譯文的西夏文為漢字注音。詞語編排以事門分為九類:①天體上(天空),②天相中(日月星辰),③天變下(天體自然變化),④地體上(大地),⑤地相中(山川河海),⑥地用下(礦產、植物和動物),⑦人體上(君子、小人)⑻⑧人相中(人體各部),⑨人事下(人事活動及有關事物)。最後一類約佔全書一半,包括親屬稱謂、佛事活動、房屋建築、日用器皿、衣物首飾、農事耕具、政府機構、訴訟程序、彈奏樂器、食饌、馬具、婚姻等。該書是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對解讀西夏語起了重要作用。原書刊本現在蘇聯,目前流行的是羅福成1924年的手抄石印本。
俄國柯茲洛夫從黑水取走的《掌中珠》,原件現藏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一九一二年,羅振玉在日本會見當時的彼得堡大學教授伊鳳閣,得見《掌中珠》一頁,深知該書的重大學術價值,次年即向伊鳳閣借得《掌中珠》九頁,付諸影印,始在學術界流傳,但尚不過全書的四分之一。一九二二年,伊鳳閣到天津,羅氏又借得全書照片,即命其子羅福成校理抄寫,一九二四年由貽安堂經籍鋪作為《絕域方言集》第一種刊行於世,這便是後來流通較廣的羅抄本。數十年來,由於蘇聯方面一直未將《掌中珠》全部原件發表,後人的研究就不得不以羅抄本為據,學者每以不見全豹為憾。七十年代末,美國學者陸寬田訪蘇,在列寧格勒東方學研究所攝得《掌中珠》全部,歸國後進行了初步整理研究,一九八二年以《合時掌中珠》為書名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刊布,書後附有《掌中珠》全部原件影照,陸寬田將其分為A本和B本。至此,湮沒約八百年的《掌中珠》原件終於重見天日。
不敢掠美。。。
http://..com/question/21611015.html
C. 亡人落道的具體演算法
人死後可以依據《印光法師文鈔》所言推算六道投胎:人氣已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
次年,復得師文,再印續編,繼又合初續二編為一。1920、1921兩年,復有增益,先後鉛印於商務書館及木刻於揚州藏經院。
1922至1926年間,多次增廣,復於中華書局印行,始題《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此為大師文鈔之正編本。1939年,大師應妙真法師之請,同意將掩關報國寺時該寺當家明道法師令人偷抄之文稿付梓,由德森法師主其事,此為文鈔之續編本。
惟其三編之大陸版,首於1989年在靈岩山寺明學法師倡導下,由廣化寺圓拙法師主持編印,次年出版。其版系依上世紀中頁羅鴻濤居士編集、妙真和尚定稿之稿本發排;台灣版則為在台由廣定法師重編,故所收內容有異。
早於1912年大師52歲之時,高鶴年居士取師文數篇,刊於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引發了讀者的善根。1917年,徐蔚如居士得到師致其友之三書印行,題為《印光法師信稿》。1918年更搜得師文20餘篇於北京,題名《印光法師文鈔》。
D. 嘗木刻一舞鍾馗是哪篇文言文里的
木刻鍾馗
【原文】
宋慶歷中,有一術士,姓李,多巧思。嘗木刻一舞鍾馗,高三尺許,右手持鐵簡。以香餌置鍾馗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以簡斃之。
【譯文】
宋朝慶歷年間,有一個道士,姓李,經常有奇思妙想,曾經用木頭刻過一個鍾馗,高三尺左右,右手拿著鐵簡。把誘餌放在鍾馗的左手裡,老鼠沿著手爬上去吃,鍾馗像左手把老鼠抓住,右手用鐵簡把老鼠打死。
出自《夢溪筆談》「捕鼠木鍾馗」條:
慶歷①中,有一術士②姓李,多巧思。嘗木刻一「舞鍾馗③」,高二三尺,右手持鐵簡④,以香餌置鍾馗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運簡斃之。以獻荊王⑤,王館於門下。會太史言月當蝕於昏時,李自雲:「有術可禳⑥。」荊王試使為之,是夜月果不蝕。王大神之,即日表聞,詔付內侍省問狀。李雲:「本善歷術,知《崇天歷》⑦蝕限⑧太弱,此月所蝕,當在濁中。以微賤不能自通,始以機巧幹荊邸⑨,今又假禳以動朝廷耳。」詔送司天監考驗。李與判監楚衍⑩推步日月蝕,遂加蝕限二刻;李補司天學生。至熙寧元年七月,日辰蝕東方,不效。卻是蝕限太強,歷官皆坐謫。令監官周琮重修,復減去慶歷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寧日蝕,而慶歷之蝕復失之,議久紛紛,卒無巧算,遂廢《明天》,復行《崇天》。至熙寧五年,衛朴造《奉元歷》,始知舊蝕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過之,在遲者不及。《崇》《明》二歷加減,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注釋編輯
①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年)。
②術士:古代有時指儒生,有時指道術之士,文中指懂得天文、歷法、卜算與某方面技藝的人。
③鍾馗:傳說中的一個專門打鬼的判官。
④鐵簡:文中指狹長的鐵板子。
⑤荊王:宋神宗的弟弟趙頵。
⑥禳(ránɡ):迷信的人用祈禱的辦法消除災難。
⑦《崇天歷》:宋代所用歷法之一,分別用於1024—1064年和1068—1074年。
⑧蝕限:即食限,指日食限和月食限。《辭海》:「在朔日,月球中心離白道和黃道的交點使日食成為可能的極限角距離叫『日食限』。距離在15°21′(下限)以內必發生日食,在18°31′(上限)以外無日食。在望日,地影中心離白道和黃道的交點使月食成為可能的極限角距離叫做『月食限』。月食的上限為12°15′,下限為9°30′。在上下限之間可能發生日偏食或月偏食。」
⑨荊邸:文中指荊王府邸。
⑩楚衍:宋代開封阼城人,精於天文歷法,曾補司天監學生,進司天監丞,是《崇天歷》的參與編制者。
司天學生:司天監的下級官員。
辰:辰時,指上午7時至9時。
不效:沒有應驗,與推算的時間不符。
坐:因某事受牽連而受處罰或被定罪。
謫:貶官,文中指受降職處罰。
周琮:宋英宗時任殿中丞判司天監,曾主持編制《明天歷》。
《明天》:即《明天歷》,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由周琮等編制而成,應用於1065—1067年。
熙寧五年:1072年。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1068—1077年)。
衛朴:宋代人,平民出身,為沈括舉薦,編制了《奉元歷》。
《奉元歷》:宋代歷法之一,為平民衛朴編制,應用於1075—1093年。
譯文編輯
宋仁宗慶歷年間,有一個姓李的術士,多有奇思妙想。他曾經刻制了一個能動的木頭人叫「舞鍾馗」,(木頭人)有二三尺高,右手拿著一根鐵板條,左手裡放著噴香的誘餌。當老鼠順著木頭人的手爬上去吃誘餌的時候,它的左手就會緊緊抓住老鼠,右手會揮動鐵板條將老鼠打死。姓李的術士把這個木頭人送給了荊王,荊王就把他留下來做了門客。(後來有一次)恰巧碰到太史說黃昏時刻會發生月食,姓李的術士自己(出來)說:「我有辦法使月食消除。」荊王就試著讓他去消除月食,那天月食果然沒有發生。荊王感到非常神奇,當天就將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便下令由內侍省來詢問這件事的具體情況。姓李的術士說:「我本來就善於歷法,知道《崇天歷》對食限的角度定得過小了,這次月食的位置應該在地平線以下。因為自己出身寒微,不能自己將此事上報官府,所以才做了一個設置了機關的木頭人借機進了荊王府,現在又假借能夠消除月食來引起朝廷注意罷了。」皇帝於是下令將姓李的術士送到司天監,對他的說法進行檢驗。姓李的術士同司天監長官楚衍一道推算日食、月食,於是把食限增加了兩刻,姓李的術士也因此而得以補司天學生的職務。(但是)到了宋神宗熙寧元年七月的一天,按推算當天早上要發生日食,卻沒有應驗,恰恰是食限增大了的緣故。於是歷法官們都因此而被降職。皇帝下令司天監官周琮重新修正歷法,他又減去了慶歷年間所加的二刻食限。(這樣一來)如果算準了熙寧年間的這次日食,慶歷年間的那次月食就又算不準了。(如此這般)爭論了很久,始終沒有一個巧妙的演算法,於是廢掉了《明天歷》,又重新採用《崇天歷》。直到熙寧五年,衛朴編制了《奉天歷》後,才知道過去推算日月食時只用了太陽運行的平均速度,所以當太陽運行速度較快時就超過了,當太陽運行速度較慢時又會達不到。《崇天歷》和《明天歷》兩種歷法對食限的加減,都沒有探究尋找到產生偏差的真正原因,直到這次才弄清了產生偏差的原因所在。
E. 韋特塔羅牌多少錢啊 順便簡單說說塔羅牌的玩法。
《韋特塔羅》一般是35~50元,《經典塔羅》貴一些,要45~70元。 雲峰的書實在不怎麼樣,可以說很差勁,唯一一本可讀的,也就是了《韋特塔羅》,不過這本書還不錯,值得新手來入門。
國內塔羅市場比較適合新手的、最經典的兩部是《經典塔羅》和《韋特塔羅》,雖然有很多人認為《經典塔羅》適合新手,但是本人不敢完全苟同,我認為《韋特塔羅》內容精闢准確,是最適合初學者入門的,而《經典塔羅》信息量大,包括了少部分神話說明和牌陣,所以適合初學者在大致了解塔羅牌義以後進階使用。
由於《經典塔羅》和《韋特塔羅》我均有收藏和初淺研究,所以現在簡單說說他們的內容然後加以比較。
--------------------------------
初學者最好還是不要選用漫畫塔羅,因為漫畫塔羅圖像相對不標准,牌義相對不明確,而資料相對信息量少。塔羅牌上的圖案將直接影響到初學者對塔羅牌義的記憶和聯想,所以初學者最好選用正規塔羅牌。
在中國最經典的兩款塔羅書籍可以說是《經典塔羅》和《韋特塔羅》,而我個人均有收藏,現在簡單講講裡面的內容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認為《經典塔羅》比較好,而我卻不然。我第一次購買的塔羅牌是雲峰的《韋特塔羅》,認為非常不錯。後來我又購買了《經典塔羅》,兩者相互比較相互補充進行學習。
首先我說說關於牌義的解釋,首先,樓主是個新手,所以最好選擇一個牌義解釋的比較正規/准確的參考資料,其實《經典塔羅》和《韋特塔羅》都不錯,牌義相對別的塔羅資料都非常准確,但是有所區別的就是,《經典塔羅》裡麵包含了簡單的神話故事,而《韋特塔羅》牌義解釋的言簡意賅但是非常到位,摟住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其次我想說說塔羅牌的質量(印刷和畫面問題),《經典塔羅》使用的是標準的上過色的韋特牌,做工比較細膩,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我認為塔羅牌的印刷顏色不夠深,沒有視覺沖擊力。《韋特塔羅》的塔羅牌也是韋特牌,不過是最經典的木刻版,這並不是說沒有上色的意思,只是它相對《經典塔羅》附贈的塔羅牌,看起來略微粗糙。但是顏色非常有吸引力,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然後我想說說兩本資料關於牌陣的區別,《經典塔羅》裡面列舉了各種方面的牌陣(經典的/常用的/古老的等等),共一百多個(貌似是112個,我有些記不住了),當然這么多牌陣裡面是有一些部分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韋特塔羅》裡面只列舉了12個最常用最經典的牌陣,我認為這點,《韋特塔羅》的信息量遠遠不足《經典塔羅》
最後我說說兩本資料的解牌實例:兩本資料的解牌實例都非常少。
我來作個總結。
1.《韋特塔羅》言簡意賅,語言明了,牌義准確,實用性強
2.《經典塔羅》信息量大,生動有趣,附贈的塔羅牌比較精細
其實我覺得,新手還是選用《韋特塔羅》比較好,因為畢竟是新手,最開始的時候要記住最重要的部分,然後經過今後的學習再添枝加葉。所以,我認為《經典塔羅》比較適合塔羅初學者的進階,因為當初學者對塔羅牌義有一定掌握的時候,再對照神話就會有更深的體會。
F. 什麼是水印
水印的意思如下:
1、著光線時所見的標記。
2、指我國傳統的用木刻印刷繪畫作品的方法。調和顏料用水,不用油質,跟一般彩印法不同,所以特稱為「水印」。也叫「水印木刻」。
3、指在圖片上加的防止他人盜圖的半透明logo、圖標。
引證釋義:孫犁《秀露集·畫的夢》:「我在童年時,所見的畫,還都是木板水印。」
發展歷史
最早的水印是8世紀末或9世紀初,我國唐代造紙工匠開創的。當時是在竹簾上絲線編織花紋。花紋處比簾面突出一些,故成紙時相對應的部位纖維交織得薄一些,則透光程度高一些。於是便得到水印效果。
13世紀義大利工匠在抄紙網上也編織出字母、數字或圖案,使紙業上留有水印作為商標。造紙機上都用修飾裩(水印裩)壓制濕紙頁而形成水印。修飾裩可根據需要雕刻出各種花紋或圖案。
G. 攝影師的個人水印:photo by 是什麼意思
攝影師的個人水印:photo by 一般表示圖片的拍攝者。它是一種數字水印,數字水印過程就是向被保護的數字對象(如靜止圖像、視頻、音頻等)嵌入某些能證明版權歸屬或跟蹤侵權行為的信息,可以是作者的序列號、公司標志、有意義的文本等等。攝影師的水印就是用來證明圖片的歸屬,防止圖片被他人盜圖。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作者其團隊的知名度
(7)木刻演算法擴展閱讀
水印基本特徵
水印可證明性
水印應能為受到版權保護的信息產品的歸屬提供完全和可靠的證據。水印演算法識別被嵌入到保護對象中的所有者的有關信息(如注冊的用戶號碼、產品標志或有意義的文字等)並能在需要的時候將其提取出來。水印可以用來判別對象是否受到保護,並能夠監視被保護數據的傳播、真偽鑒別以及非法拷貝控制等。
這實際上是發展水印技術的基本動力,雖然從目前的文獻來看,對其研究相對少一些。就目前已經出現的很多演算法而言,攻擊者完全可以破壞掉圖像中的水印,或復制出一個理論上存在的「原始圖像」,這導致文件所有者不能令人信服地提供版權歸屬的有效證據。因此一個好的水印演算法應該能夠提供完全沒有爭議的版權證明,在這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水印不可感知性
不可感知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個指視覺上的不可見性,即因嵌入水印導致圖像的變化對觀察者的視覺系統來講應該是不可察覺的,最理想的情況是水印圖像與原始圖像在視覺上一模一樣,這是絕大多數水印演算法所應達到的要求;另一方面水印用統計方法也是不能恢復的,如對大量的用同樣方法和水印處理過的信息產品即使用統計方法也無法提取水印或確定水印的存在。
水印魯棒性
魯棒性問題對水印而言極為重要。魯棒性是一個技術術語,簡單而言,就是指一個數字水印應該能夠承受大量的、不同的物理和幾何失真,包括有意的(如惡意攻擊)或無意的(如圖像壓縮、掃描與復印、雜訊污染、尺寸變化等等)。在經過這些操作後,魯棒的水印演算法應仍能從水印圖像中提取出嵌入的水印或證明水印的存在。
如果不掌握水印的所有有關知識,數據產品的版權保護標志應該很難被偽造。若攻擊者試圖刪除水印則將導致多媒體產品的徹底破壞。假設一個讀者在網上下載了數字圖書館發布的作品,列印出來並非法大量散發以牟取利益,那麼包含水印的作品應能在有物理失真的情況下依然提供足夠的版權證據。
H. 我有一本,原本直指演算法統宗古書,看值多少釹
<原本直指演算法統宗>十二卷 八品. 品相描述:序言頁下面少字 卷四後少半頁 卷六最後兩頁補抄 出版年代:清代(1644-1911)紙 張:竹紙, 刻印方式:木刻;裝幀:線裝
尺 寸:長21.5寬13高4.3(cm)
______全套2600元, 不含快遞費
樓主:我可能讓你掃興了,但是實話.舊書攤有,絕對大開門. 現錢可買到的,只有此一本.
I. 「掌中珠」速演算法是一種什麼樣的計算方法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的計算方法。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算珠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里,即好像在腦子里有把「活算盤」,這種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里來完成珠算運算,即我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其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往往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自己看到計算題型,算者即能將答數脫口而出,或立即寫出。所以珠算式心算計算技術。
珠心算是通過思維作數的計算而得出結果的活動.是在大腦中以算珠表象作為載體,運用珠演算法則所進行的計算.自從人類開始有了數與數位概念,並能進行最簡單的數的計算時起,就有了心算.為了輔助心算,才有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算工具,石子、樹枝等也都是遠的最原始的計算工具.
接著發明了籌算、珠算、筆算、電算等計算工具及相應的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