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資料庫
⑴ 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購買的資料庫哪些是與應用化學專業相關的
化學文摘,ACS(美國化學會),百鏈。
美國化學文摘社在SciFinder Client版的基礎上推出了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完善的SciFinder
Web版,我校現已開通web版請大家積極使用,前期會保留1個並發數在client版上作為過渡讓大家熟悉SciFinder
web版,自2012年9月1日起,將停止SciFinder Client版服務,全面啟用SciFinder
Web版。請大家積極嘗試體驗Web版本的特色功能。
SciFinder Web版是美國化學文摘社在桌面客戶端版(client)基礎上開發的一種使用瀏覽器來訪問SciFinder的網路檢索平台,無需下載軟體。client版與Web版訪問內容是一樣的,Web版本比Client版本檢索功能更加強大。
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為普通高校圖書館,始建於1946年,其前身是私立川北農工學院圖書館。1949年
12月,由四川省三台縣遷至南充市,先後更名為私立川北大學圖書館(1949年12月);公立川北大學圖書館(1950年7月);川北大學圖書館
(1950年9月);四川師范學院圖書館(1952年10月,其間,還合並了原川東教育學院圖書館,並接收原華西大學、四川大學圖書館部分圖書);南充師
范專科學校圖書館(1956年8月);南充師范學院圖書館(1958年11月);四川師范學院圖書館(1989年1月);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2003年
4月)。
本館現有館舍面積34000
平方米(新區圖書館24500平方米,老區圖書館9500平方米),閱覽座位3500個。圖書館下設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期刊部、科技情報室、自動化
部、文獻信息檢索課教研室、辦公室,現有工作人員82名(正式職工69名,聘請臨時工13名),正高5名(碩士生導師2名)、副高9名、中職34名、初職
及其他人員21名。本館開設了2個圖書借閱處和10多個閱覽室,開展了流通、閱覽、參考咨詢、情報調研、用戶教育、立題查新、定題跟蹤、信息檢索和文獻復
制等服務工作,每年接待讀者及用戶200餘萬人次。
經過60多年的發展,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已成為一所藏書豐富的綜合型館,是川北地區的文獻信息中心。我館不僅藏書豐
富,具有特色,而且質量較高,對學校重點學科文獻的收藏尤為系統,經過長期努力,形成了以收藏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中國考古、動物學、植物學為重點並兼
顧其他學科的館藏特色。館藏大型叢書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宛委別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四庫禁毀書叢刊》、
《四庫未收書輯刊》、《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萬有文庫》、《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民國叢書》、《宋元明史料萃編》、《明實
錄》、《石刻史料新編》、《宋集珍本叢刊》、《偽滿洲國政府公報》、《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中華民國史紀要》、《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古今圖
書集成》、《古本小說集成》、《筆記小說大觀》、《甲骨文合集》、《金文總集》、《中華大藏經》、《正統道藏》等。
從1997年起,本館開始了自動化、網路化建設,並陸續購置了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
據庫、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化學文摘(CA)、晚清、民國期刊全文資料庫、EBSCOhost資料庫、CALIS西文
期刊目次資料庫、方正APABI電子資源(教學參考系統);自建了中國珍稀哺乳動物資料庫、研究生學位論文資料庫、學科導航資料庫、南充名人資料庫等,各
項工作也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
在大型叢書、類書、工具書方面,我館也加大了建設力度。中外文大型工具書有:《Chemical
Abstracts》、《Physics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Psychological
Abstracts》、《Mathemat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s》、《Zoological
Record》、《Ecation
Digest》、《中國國家標准匯編》和中國、美國、英國、前蘇聯的大型網路全書等。截止2010年底,我校圖書館共有各種印刷型圖書、期刊327萬冊
(其中圖書289萬冊,期刊、報紙共7000餘種、38萬冊(合訂本),線裝書4540餘冊,善本書300餘冊)。同時,還擁有電子圖書136萬余冊、電
子期刊2萬余種,涵蓋了理、工、文、史、哲、政、經、法等學科,豐富的館藏資源不僅能夠滿足師生不同層次的文獻信息需求,而且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重視基礎工作和圖書館現代化建設,並在履行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信息服務職能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
三等獎1次,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及三等獎2次;曾被評為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先進集體」、
「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圖書館」;在四川省高等學校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建設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⑵ 請問方姓氏的起源,發展,歷史名人。
一. 方氏朔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歷史, 出自方雷氏。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曰雷,黃帝伐蚩尤時,雷因功被封於方山(今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於方山後,稱方雷氏,子孫以地為氏,分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時,方雷的子孫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將軍,智勇過人。奉命南征,平定過荊蠻的叛亂,為周室的中興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世不少方姓宗譜採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後」之說。 方氏在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時就承詔定譜,《方氏血脈譜》早在東晉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為「名家盛典」,並敕諭方氏子孫,「世代藏傳,永久勿失」。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鄺姓. 廣東及海外許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鄺" 溯源堂組織. 方、雷、鄺三姓「源同一脈,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西漢末,丹陽縣令方紘因王莽篡權,為避亂,從河南遷居安徽歙縣東鄉(今為浙江淳安),成為徽嚴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紘二傳為儲, 其後代繁衍於嚴、婺、越、九江、滁陽、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儲有三子,其長子儀之後,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覿、季子洪之後流布亦廣。漢唐間居住於歙東鄉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覿與洪的後代。方氏為名門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縣為第3大姓, 淳安為第1大姓. 漢唐間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 直至近代, 幾千年間都是名人輩出. 主要有東漢名宦方儲,唐代農民起義領袖方清,唐才子詩人方干,宋代農民起義領袖方臘、狀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學家方回,詩人方岳, 明代醫學家方有執、制墨名家方於魯,清代文學家方士庶、戲劇家方成培等。
最早遷福建莆田的方姓為唐時方叔達官泉州, 後居莆田方山,後裔稱"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遷莆田方姓為古歙人方廷范官長樂,被封金紫光祿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范為"六桂之父", 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不少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為堂號, 如福清方氏,東莞方氏等等.在莆田現在仍有方姓約6萬人, 第12大姓, 在原莆田縣地區為第7大姓. 宋明時期, 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 多人. 兩宋代時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 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 劉克庄曾雲:"合天下諸方,無有如興化方氏之盛也". 莆田歷史上6大私人藏書的典範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萬卷樓"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 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由於科舉盛況, 很多族人在外為官,後裔遂定居他鄉異地,以廣東最多. 莆田因而也成為繼古歙縣後,方氏遷徙的又一個重要中轉地和發源地.
桐城方氏有三支, 為桐城第3大姓.宋末,方德益由池口遷居桐城。傳六世至方懋,方懋在縣城擇基建房,襲其先祖方法官職名,稱「斷事坊」,宏麗壯觀,甲於全縣。都諫王瑞題其門額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桂林方」的由來。方氏另一旺族稱「魯谷共方」,其先祖約於宋末由徽州游獵來桐城定居,故又名「獵戶方」。桐城還有一支方姓為會宮方. 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風衍長,幾百年不衰。直到當代桐城方氏都可謂是名人輩出. 如方學漸, 方孔炤、方維儀、方以智、方中通、方文,方孝標, 方亨咸,方苞, 方觀承, 方維甸, 方竹圃、方宗誠、方東樹、方守敦, 方孝岳,方東美, 方令孺,方圭德(舒蕪),方鴻壽, 方子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學派", 而且還開創了主導清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 對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桐城方氏, 梁實秋曾不無誇張地說:「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朱彝尊雲:"方氏門才之盛,甲於皖口,明善先生實浚其源。東南學者,推為幟志焉。". 桐城方氏把方氏書香文化傳統發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為方氏揚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貢獻.
方姓以河南為發源地, 以古徽洲為中心向四周擴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東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蘇,河南最多, 次為福建, 兩湖, 兩廣, 雲南, 四川,台灣,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陝西, 東北, 山東等等. 韓國溫陽方氏為唐代從中原河南遷過去的.始遷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絕為篡位的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毫無人性的暴君誅殺10族,被害人數達八百多人.被株連流放的也達萬人.這是方氏歷史上最大的災難.許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逃離魔掌的族人改為他姓, 如六,何, 施, 汪等等. 這次大災難使我方姓元氣大傷, 人口銳減. 方姓在宋代列為第35位大姓,人口約45萬;佔全國0.59, 元朝列為第28位大姓; 明代為49位,人口約44萬。佔全國0.47 .最新統計當代方姓人口排全國第63位, 佔全國0.36.
歷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輩出, 宋狀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譜中贊曰: "方氏之顯於周, 漢以達我朝,聲光顯赫,流澤及後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為代表的方氏詩禮世家更是使方氏的聲譽達到了鼎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方姓歷代名人242名,占名人總數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醫學家佔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達147.22.(依次:錢顧陸崔汪沈史蕭杜孔方孟鄭范姚),方氏歷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漢名宦方儲, 唐詩人方干, 宋農民起義領袖方臘, 元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學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學家方東樹, 近代革命領袖方誌敏, 現代新儒家大師方東美, 國務院副總理方毅, 還有"方氏三聖": "墨聖"方於魯, "聯聖"方地山, "骨聖"方先之.
三、郡望堂號
【堂號】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倫敘堂、榴耕堂 聚樂堂、敦義堂、永思堂、大訓堂、友慶堂 永錫堂、白雲堂、發祥堂、世恩堂、壯猷堂 觀禮堂、陽牧亭、光遠堂、光啟堂, 正學堂, 朔源堂.
【郡望】 河南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後移治安徽歙縣
四、方姓歷史悠久,名人精英層出不窮, 歷代名人總數排38位,相對率(名人數/總人口)排第11名.
古代名人:
方 回: 堯時的仙人. 漢<<列仙傳>>中介紹: 方回者,堯時隱人也。堯聘以為閭士。 煉食雲母粉。亦與民人有病者隱於五柞山中。 夏啟末為宦士,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戶。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
方弼、方相: 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 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貢獻, 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為顯道神, 開路神. 門神.
方 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名望如日中天. 恭賀用語"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與聲譽。
方 儲:浙江淳安人。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 生前未仕, 死後卻名揚天下. 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里。」遺詩三百七十餘篇,有《玄英先生詩集》。成語" 身後識方干", 是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後才被重視。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 太: 山東青州千乘人五代後晉名將. . 武定節度使, "鄭王". 方太能征善戰. 曾率兵數百人逆擊敵兵萬餘人, 大獲全勝.方太一生百戰百勝, 可惜卻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書家. 白杜"萬卷樓", 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為宋代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方 誾:浙江淳安人。與兄方閎、弟方聞,同為北宋名士,時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方 瓊: 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書. 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瓊宗廟於雞鳴嶺下建修方瓊忠廟(廟現存)廟聯雲:"抗強敵保家邦勛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廟正氣滿人間"。清代,祀入縣忠孝祠,立有方瓊殉難碑。
方 臘:古徽州人. 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後戰敗被俘,英勇就義。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學家, 藏書家. 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曾校正《韓昌黎文集》,作《韓詩編年》、《韓文舉正》.《韓集舉正》是宋代韓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後代韓集文本整理的基礎。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優秀外交家.為人豪爽,視金帛如糞土,好交遊.開禧北伐時出使金國,大義凜然,不辱使命.面對威脅,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譽為"以口舌折強敵"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題刻.著《方信孺詞選》《南海百詠》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在廣五年,百廢俱興,以兼司俸祿贈學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為官直言敢諫。著《宋寶章閣直學士忠惠鐵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狀元,理宗賜名「逢辰」。著有《孝經解》、《尚書釋傳》、《格物入門》等書。
方山京: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狀元。方山京為官正直清廉。時人稱其為謙謙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門人. 南宋後期著名愛國詩人。字巨山,號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學家,教育家。被譽為"卓然屹立於眾醉獨醒之中","東南學者表正之師",宋乾道年間,方斫興資創辦了被稱為東南道學正淵--桐江書院。歷代從書院中走出來的進士就有十多位,舉人、貢生、秀才更是不勝枚舉
方 回: 安徽徽州人. 宋末元初著名詩人,文學家. 詩文通俗、朴實,不少詩歌反映宋末元初民眾疾苦。著有《虛谷集》、《桐江集》、《桐江續集》,《碧流集》、《續古今志》、《顏鮑謝詩評》、《瀛奎律髓》等.
方 鳳: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愛國詩人,南宋遺民詩人的領袖人物,有中國第一詩社之稱的「月泉吟社」的創立者之一. 詩文多抒寫亡國之痛。有《存雅堂遺稿》。
方從義:貴溪(今屬江西省)人,元代畫家,以擅寫雲山著稱,筆墨蒼潤。
方 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醫.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葯鼻中,使吐痰數升而愈,活人甚眾。且醫德高尚,不追求財帛,常以財濟貧。他的座右銘「但願人常健,何愁我獨貧」。所著有《杏村肘後方》、《傷寒書》、《脈理精微》等.
方國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個發動農民起義的英雄. 方國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賢納士,在各地興建儒學、水利,嚴肅法紀,使浙東一帶老百姓在元末戰亂時期避開戰禍,安居樂業。後順應潮流歸順明朝。
方克勤:浙江寧海人。明山東濟寧知府,又稱方濟寧。正直清廉萬民稱頌。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縣,杯湯不肯受。而於人最恩,南冠過郡者必米醪遺之,不能步者僦舟車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寧海人,明思想家,文學家. 為帝師,推行新政。人稱「正學先生」。「靖難之役」時,為正義拒為篡位的朱棣草詔,剛直不屈, 視死如歸,被暴君株殺10族,死難者達八百多人.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慘案. 著有《緱城集》《遜志齋集》.
方有執: 安徽歙縣人.明代名醫. 傷寒學上「錯簡派」之創始人. 方有執竭20餘年之精力,撰成《傷寒論條辨》, 由是形成明清時代重新整理研究《傷寒論》的熱潮。其影響深遠,清代名家均擁護其說,形成傷寒學上的「錯簡派」。
方獻夫: 廣東南海人。明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辭官後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國、少保,乃贈太保,謚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約說>>.
方從哲:浙江德清人。明萬曆年間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崇禎元年二月卒,贈太傅,謚文端。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學家,方以智父. 湖廣巡撫,在剿匪中八戰八捷,立下赫赫戰功。著有《周易時論》 .
方於魯: 安徽歙縣人.明朝一代"墨聖", 所制墨以"九玄三極"最佳,被譽為"前無古人" 著有《方氏墨譜》
方學漸: 安徽桐城人.人稱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為明代中葉桐城學術的領頭人,東林黨魁,"方氏易學學派" 的創始人.
方儀鳳:安徽池州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 武狀元。為廣州參將,奉命討平海上的「紅毛夷」和「矮寇」屢建戰功。在一次血戰中,壯烈捐軀。後由他兒子「九門提督總兵」方懋昌取血衣送歸故里,葬在紹埂村南鳳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倖存。
方維儀: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詩人,青年寡居,與其嫂共同教養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閣集》,又編歷代婦女作品為《宮閨詩史》。
方岳貢: 湖北省谷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兼東閣大學士(宰相), 被列為天下五個廉輪監司之一。明代閣臣中帶都御史者,自岳貢開始。任松江知府其間, 主持修建上海地區也是整個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國緯集》61卷、《經世文篇》等。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因得罪魏忠賢被削職。魏閹事敗,復起用。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際著名詩人, 詩與其侄方以智齊名, 他寫的<<都下竹枝詞>>是中國最早吟詠煙草的詩歌.
方以智:桐城人.明季四公子。第一個提出了對立統一的矛盾法則是宇宙的根本法則,第一個提出"向西方學習"口號的人. "方氏易學"集大成者. 以「博聞大雅,高風亮節」而名滿天下。著有《浮山全集》《物理小識》《通雅》等。
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與其兄象璜完成《遂安縣志》編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學鴻詞科」二等,授翰林編修,參與修《明史》。方象瑛自號「金門大隱」。著有《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等。
方大洪: 鄭成功部將.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始人之一. 為洪門「前五祖」之一.(又稱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國分設"天地會」"三合會」「袍哥"「哥老會」「小刀會」.方大洪為"三合會"創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後,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灣口幸有勇士吳天成,方惠成,張敬之,楊仗佑,林大江5人掩護得脫,此五人在洪門中被尊為「中五祖」。
方功惠:湖南嶽陽人。清代著名藏書家。自幼嗜書,家有碧琳琅館,藏書十萬卷,富甲粵東,也喜歡刻書。所刊《碧琳琅館業書》,收書四十四各種,中多海內罕見孤本;又刻有《古經解匯函》、《古小學匯函》、《全唐文紀事》等。
方殿元, 方還(子),方朝(子):廣東番禺人. 清初詩人, 父子三人同為文壇 嶺南七子, 同為嶺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蘭,程可則,陳恭尹,王邦. 因居吳,喜以詩結納四方,方還,方朝兄弟被稱為「吳下二方」。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時的數學家, 易學家. 中國第一個論對數的人.著有<<度數衍>>.
方拱乾 安徽桐城人,文學家.因受江南科場冤案株連於1659年被流放黑龍江寧古塔,方拱乾著《絕域紀略》(又名《寧古塔》)一書,很有史料價值, 是黑龍江省的第一部地方誌。
方孝標: 安徽桐城人。文學家. 文字獄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吳三桂,為翰林承旨。據在滇、黔時所聞所見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紀聞》。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後戴名世被禍,並及孝標.掘墓銼骨,親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標弟。文學家,畫家,尤工書、畫,精於小揩。山水仿黃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與程正揆、顧大申時稱鼎足。作品有:《雲橫翠嶺圖》。《山水花鳥冊》《梅雀圖》,《竹石圖》,《山水》,《深山垂綸圖》.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師. 清代桐城派的創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壇影響極大。時間上從康熙時一直綿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國.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補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學教科書.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偉大的戲劇家.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200年來家喻戶曉的優秀傳統戲曲劇目<<雷峰塔>>又名《白蛇傳》的創作者.
方觀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學家,水利和植棉專家. 歷任,浙江巡撫,直隸總督, 陝甘總督,太子太保, 被列為「乾隆五督臣」之一,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中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著有《方格敏公奏議》《述本堂詩集十八種》《述本堂詩續集>
方維甸:安徽桐城人。歷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長蘆鹽政,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陝西巡撫,閩浙總督,軍機大臣, 文學家。著有《心蘭室稿》。嘉慶二十年,卒於家。贈太子少保,謚勤襄。
方七娘: 福建霞浦縣人,後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師,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羅漢拳、達尊拳、行者拳、白鶴拳五種)之一的白鶴拳創始祖師. 白鶴拳也稱永春拳. 在閩粵海外影響巨大.
方微石: 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師. 福建縱鶴拳創始祖師..同治九年方慧石首次以縱鶴之縱勁,技挫福建省總督左宗堂府中有【御賜華北七省無敵拳王】之稱的郭其泰,由是聲名大噪, 威震八閩。
方世玉: 廣東肇慶人. 清代武林高手. 為人俠膽義骨疾惡如仇. 其英雄事跡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 被稱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與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稱為少林十虎.
方東樹: 安徽桐城人.字植之,為清代中期的文學家及思想家,師從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漢學商兌》、《昭昧詹言》、《書林揚觶》、《儀衛軒文集》等。
方 薰: 浙江石門(今崇德)人。清代書畫家.性高逸狷介,樸野如山僧。詩、書、畫並妙,寫生尤工,與奚岡齊名,稱「方奚」。一時能手,無出二人之上。著有<<蘭坻詩鈔>>、<<井研齋印存>>、<<山靜居稿>>、<<山靜居論畫>>。
方玉潤:雲南廣南人。晚清文學家。字友石,一字黝石。著有《詩經原始》、《風雨懷人集》等
方 耀: 廣東普寧人.水師提督, 曾以八千人大破太平軍的十萬大軍,譽為「謀勇將軍」「展勇巴圖魯」。中法戰爭中守虎門,被贊"粵有方耀, 可高抌也" . 在治潮間修橋鋪路,大辦鄉學. 時人贊"世上難尋此等好官" .死後民間建有方大人廟祀之
近代名人
方舉贊: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的創辦人. 1866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 是當時中國最早和規模最大的民族企業.該公司的創辦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產生的標志.廣東省香山人.
方聲洞:近代民主革命者,兩次留學日本,曾參加拒俄義勇隊。後在1911年3月2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建福州人.
方聲濤: 清光緒31年赴日士官學校留學,加入同盟會.歸國後,歷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1915年任討袁護國軍第二軍第二梯團長、駐粵滇軍第四師師長, 福建民軍總司令,北伐革命軍廣州大本營參謀長,大元帥府衛戌總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國革命先驅者。1906年,她與同在日本留學的弟聲濤、聲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鄭萌、王穎先後都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任同盟會暗殺實行部部長。福州方氏家族六人舉族起義, 被譽為「方家滿門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位中國女學生,第一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海外中國畫家。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 愛國名將。任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第十三軍軍長、四十六軍軍長、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西征軍第一路總指揮。 湖南新化縣人.
方本仁:民國要員,愛國將領。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歷任東南五省聯防軍江西軍總司令,國民政府江西宣撫使,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右路軍總指揮,湖北省府主席。湖北黃岡人。
方地山:時人稱"大方". 近代 "聯聖". 名而謙,字大方,號地山. 方善做詩詞文制聯。他為人嵌名字聯,全為即興,從不起草,渾然天成,詞意極工,往往將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鑿之痕,堪稱一絕,被譽為"聯聖". 江蘇人.
方葯雨:時人稱"老方".近代古錢界最負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與杭州張叔訓,重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蜚聲海內外。著有《校碑隨筆》被海內外鑒賞家推崇為空前之作。浙江人.
方液仙: 中國最早的國產蚊香(「三星」蚊香)的創制人.中國首家化妝品企業「中國化學工業社"的創辦人.被譽為中國日用工業品之父. 祖籍寧波人.
方令孺: 新月派詩人. 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選集》,譯作有短篇小說集《鍾》等。桐城人.
方振武: 愛國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北伐軍左路軍總指揮。抗日救國軍總指揮。1933年,方振武為察哈爾省抗日同盟軍前敵總司令, 率軍北進,收復察東失地, 經過五晝夜苦戰,終於將日偽完全趕出察省。被譽為"收復察哈爾省的總司令". 安徽壽縣人.
方先覺: 愛國抗日名將, 1944年在衡陽保衛戰中,方先覺率領第10軍孤軍苦戰47天,最後以傷亡1·5萬人代價,殲滅敵人2·9萬人. 徹底粉碎了日軍戰無不勝的神話.該戰是抗戰中,作戰時間最長、程度最為慘烈的一場城寨爭奪戰.安徽人.
方叔洪: 名范,以字行,山東省濟南市人。1939年6月25日在魯南對日寇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1歲,時任國民黨51軍114師中將師長。國民政府追認為烈士,奉祀於各地忠烈祠。方叔洪中將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年輕的高級將領.
方振國: 抗日英雄."九--八"事變後,方振國成立"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6路軍,任司令。該軍在開原、鐵嶺、清原、西豐邊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帶打擊日偽軍,日偽驚慌不已,後遭偽滿軍隊的圍剿,方振國在突圍時壯烈犧牲。遼寧開原縣人.
方誌敏: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的創造者。遺著有《清貧》和《可愛的中國》等,成為教育後代的生動教材 。這兩部作品都已選入中小學課本。江西弋陽人.
方維夏: 革命烈士, 教育家, 毛澤東的老師. 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歷任閩西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總務廳廳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教 育部長兼司法部部長等職。1936年因叛徒告密被殺害.
方顯廷: 我國三、四十年代與馬寅初、劉大鈞、何廉齊名的四大經濟學家之一。他負責主持的南開經濟研究所在當時聞名遐邇,是我國三四十年代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為我國現代經濟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浙江寧波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師。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全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名譽顧問。與張大千的畫相配, 被稱為「張畫方印」. 浙江溫州人
方夢樵: 徽商, 太極拳師.中國第一個專業從事岩礦標本工作的採集家.徽州人.
現代名人
方 毅: 政治家, 書法家. 原中國科學院院長, 科委主任, 中央書記處書記, 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 全國政協副主席.福建廈門人.
方 方: 革命家。歷任中共閩粵贛邊省委書記、中共南方工委書記。中央香港分局書記,中央華南分局第三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僑聯副主席。廣東普寧人。
方 強: 開國中將. 歷任第四野戰軍47軍副軍長,44軍軍長,廣東軍區副司令員,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 六機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 開國中將. 歷任第四野戰軍58軍政委,第二十一兵團政治部主任,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南海艦隊政治委員,東海艦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湖南平江人.
方之中: 文武雙全的開國將軍. 30年代,曾為"左聯"的成員. 著有<<方之中文集>>.歷任第20兵團199師副師長、200師長,華北軍區參謀長 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天津警備區司令員. 兼任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
方誌純:江西人。革命家,社會政治活動家,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江西省省長。
方仲如:革命家。歷任中央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西北野戰軍後勤部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後勤部政委,西北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政協陝西省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常委。陝西咸陽人。
方 豪: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史學泰斗. 宗教人士,1974年,曾獲教皇保羅六世頒贈的名譽主教加「蒙席」銜。著有《宋史》《中西交通史》《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方豪六十自定稿》《馬相伯先生文集》《明淸之際中西血統之混合》等。浙江人.
方東美:新儒家大師.被海內外譽為民國以來我國在哲學上真正學貫中西之第一人。著有<<中國人生哲學概要>> 等等. 桐城人.
方國瑜: 雲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雲南學術史一代大師。著有《雲南史料目錄概況》、《納西象形文字譜》、《彝族史稿》、《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等十餘部著作。雲南人.
方創傑:美國華僑領袖, 保險業巨子,方氏保險行總裁。2004年任中華總會館總董,著名愛國華僑。廣東省開平人。是方美梅的父親.
方美梅: 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格萊美音樂獎的炎黃子孫. 居舊金山. 1994年,方美梅憑為著名英國歌星史汀製作的《十個召喚者的故事>>音樂錄影片,力壓群雄,一舉奪得第36屆格萊美音樂獎獎座. 7月16日為舊金山的"方美梅日"祖籍廣東省開平.
方宇文: 全美大城市中第一位亞裔女警長,舊金山155年歷史上第一位女警長.
方愛瓊: 航天科學家. 美國太空總署高級工程師,太空總署技術通訊的總主編. 1969年, 參加美國阿波羅X1登月計劃, 是最重要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之一:負責程序工程、資料庫研究。為阿波
⑶ 中國知網由哪些資料庫組成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共 33867156 篇,今日新增 19419 篇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世紀期刊)
1979年至1993年(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共 5520484 篇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999年至今, 共 124153 篇,今日新增 9 篇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新版
1999年至今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999年至今, 共 944840 篇,今日新增 665 篇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新版
1999年至今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0年至今(部分回溯至1999年會議論文), 共 1286146 篇,今日新增 1433 篇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2000年至今, 共 6975638 篇,今日新增 3610 篇
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
1912, 共 12240798 篇,今日新增 15510 篇
《中國統計年鑒資料庫》(挖掘版)
1912年至今, 共 1054164 篇
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
共 7790919 篇
中國大網路全書
以《中國大網路全書》和中國網路術語資料庫為基礎,共收條目約8萬條,圖片5萬余幅
國學寶典資料庫
先秦至晚清,共3904篇歷代典籍文獻
中國引文資料庫
共 9610580 篇,今日新增 3292 篇
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
1985年至今, 共 2685799 篇
國家科技成果資料庫
1978年至今, 共 304352 篇
中國標准資料庫
共 87139 篇
國外標准資料庫
共 166491 篇
中國高等教育期刊文獻總庫
1994年至今, 共 2088832 篇,今日新增 941 篇
中國精品科普期刊文獻庫
1994年至今, 共 982851 篇,今日新增 253 篇
中國精品文化期刊文獻庫
1994年至今, 共 1582363 篇,今日新增 589 篇
中國精品文藝作品期刊文獻庫
1994年至今, 共 1154435 篇,今日新增 557 篇
中國黨建期刊文獻總庫
1994年至今, 共 932424 篇,今日新增 230 篇
中國經濟信息期刊文獻總庫
1994年至今, 共 720392 篇,今日新增 267 篇
中國政報公報期刊文獻總庫
1994年至今, 共 242483 篇,今日新增 27 篇
中國圖書全文資料庫
1949年-至今, 共 7692 篇
哈佛商業評論資料庫
2002年至今,共800多篇
外文期刊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
1995年至今,共1300多萬篇
外文會議論文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
1985年至今,共400多萬篇
外文學位論文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
2001年至今,近20萬篇
國家標准全文資料庫
⑷ 求關於清朝秋審的論文,萬方資料庫里的,非常感謝!
清代秋審制度運行研究龍山
【摘要】: 秋審是清代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它規定被判處「斬監候」或「絞監候」的犯人,並不立即執行,而是緩決,緩到第二年秋天再對其進行自下而上的復核。其復核程序大體有州縣、臬司、督撫、刑部三法司及皇帝勾決等幾個環節。這種死刑復核的制度,在中外法制史上無疑是獨特的,它使待處決的犯人飽受肉體和心靈的折磨。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法律觀點來看,或許是不人道的;但是,中國傳統的法律觀點並不這樣認為,對某些死刑犯人的緩刑復核,是慎殺恤刑的德政。 全文由六部分組成,其大致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為緒論,為本文「開山之章」。它由秋審定義及歷史淵源、研究宗旨、學術回顧三節構成,目的是使讀者對秋審制度有一個大致了解。 第二部分為介紹秋審制度運行的指導思想。筆者把指導思想分為慎刑、儒家倫理綱常、皇權專制三部分,同時以秋審制度運行為中心,來展開論述。 第三部分為介紹秋審制度的運行程序,是本文的重點。具體而言,筆者把本部分分為州縣秋審程序、省級秋審程序、刑部三法司秋審程序、復奏和勾決、朝審等五個部分,來展開探討。 第四部分為秋審制度運行的特點。它的特點由兩個方面構成。第一個方面,秋審制度的運行機制特點,它分為秋審制度的固定性、秋審制度結合性、秋審制度的嚴格性三個小節。第二個方面,秋審制度的執行特點,它分為情理法相互交融、秋審實緩定擬、特殊案件的特殊處理三個小節。 第五部分為秋審制度運行的評價。它由秋審制度運行的得與失兩部分構成。本文首先從避免失誤、穩定社會秩序、維護封建政權等三個方面闡述秋審制度運行之得;接著從改動比例過大、警戒功能欠佳、秋審體制的局限等三個方面探討秋審運行的失誤之處。 第六部分為本文的余論,主要講述太平天國運動後,就地正法對秋審制度運行的沖擊。
⑸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館藏實力
截至2015年底,總、分館文獻資源累積量約1100餘萬冊(件)。其中紙質藏書800餘萬冊,以及近年來大量引進和自建的中國國內外數字資源,包括各類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資源約300餘萬冊(件)。館藏中有150萬冊中文古籍,其中20萬件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國國內圖書館前茅,為研究家所珍視。此外,還有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
1.書刊報紙
據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總館收藏中外文圖書263萬余種,其中外文圖書含有30多個語種;中外文報刊4萬余種,外文報刊以英文為主。收藏圖書年增長量在5萬種以上、報刊年增長量在5千種以上。
2.古籍文獻
古籍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最重要的館藏之一,據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古籍文獻總量達150萬冊,其中善本古籍約2萬余種、20餘萬冊。2008年以來,北大圖書館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別入選由文化部確定、國務院批準的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收藏具有規模宏大、種類齊全、特藏豐富、珍品眾多的特點。重要的館藏中,以年代劃分,有敦煌卷子288號,宋、元刻本300餘種,明刻本近萬種;以出版國別劃分,有日本本2000餘種、朝鮮本200餘種;以製作方式劃分,有抄、稿、寫本9000餘種,活字本3000餘種;以內容類型劃分,有方誌近5000種,家譜2200餘種,還有多個小說戲曲專藏,如車王府曲本1536種,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戲曲小說928種,程硯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餘種。館藏金石拓片4萬余種、8萬余件,包括了繆荃孫藝風堂、張仁蠡柳風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還收藏有2000餘種中國古代輿圖。
北大館在CALIS技術支持下建設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的網路平台。北大館牽頭建設的「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更是匯集了包括北大圖書館在內的中國國內24所高校圖書館藏古籍元數據60餘萬條、書影20餘萬幅,電子圖書8.35萬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籍書目資料庫之一。北大圖書館古籍閱覽室收藏有一百餘部大型古籍影印本叢書,約含古籍8萬種。不少分館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學院分館、中文系分館、信息管理系分館的部分古籍書目數據已經錄入古文獻資源庫中,其他分館所藏古籍的書目數據今後也將陸續進入該資源庫。
3.特藏文獻
據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文獻有:地方誌、晚清民國舊報刊、民國圖書、西文東方學文庫、中德學會舊藏、中法大學舊藏、侯仁之贈書、方誌彤贈書、侯思孟贈書、歐盟文獻、英美政府外交檔案的微縮膠卷和膠片、珍貴西文文獻、學位論文、北大文庫、季羨林贈書、張芝聯贈書、錢端生贈書、段寶林贈書、宿白贈書、台灣文獻。
4.學位論文
據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體系建有:北京大學學位論文、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北大名師學位論文等體系。其中:
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1981年以後自北京大學畢業的所有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部分優秀學士論文。閱覽地點為西區309學位論文閱覽室,可通過OPAC或北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
燕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有燕京大學的學士和碩士論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許多當代著名學者的論文手稿真跡,十分珍貴。燕大論文內容涉及的學科範圍較廣,對研究近代中國社會、歷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閱覽地點為西區318特藏室。具體可通過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
北大名師學位論文:存於西區313北京大學文庫,共收藏有12種: 北大名師學位論文姓名論文題目畢業院校學位論文形式陳岱孫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國哈佛大學 博士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陳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國芝加哥大學 碩士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陳振漢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哈佛大學 博士 論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國克萊蒙非朗大學 博士 論文原件 費孝通 親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學 學士 論文原件 馮友蘭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之復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國利物浦大學 博士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胡適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 李憲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國洪堡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國巴黎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 樂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國馬堡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 趙乃摶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國舊報刊
據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晚清至民國期間的報刊達一萬余種,舊報紙六百餘種,有不少孤本、珍本,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視。這一珍貴特藏主要源於老北大及燕京大學的舊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學和中德學會的舊藏。晚清至民國報刊對於了解研究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以及這一動盪巨變時期思想學術、軍事政治、教育文化、語言文學、社會風俗等方方面面的嬗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為保證各項業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圖書館陸續引進和開發了各類應用系統,如數字圖書館門戶系統、統一檢索平台、統一認證系統、學科導航系統、電子資源導航系統、虛擬咨詢系統、網路培訓系統、科技查新系統、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系統,以及數字資源加工系統群、數字化服務系統群、元數據著錄系統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信息服務和信息加工平台。為進一步發現、挖掘和揭示圖書館特色資源,還先後推出了學位論文提交、編目和發布系統、古文獻編目和發布系統(秘籍琳琅)、北大名師人物資料庫、北京歷史地理資料庫、民國報刊資料庫等寶貴的數字特藏。
2000年,圖書館與校內其他單位聯合成立的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字圖書館模式、標准規范(元數據、數字加工標准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准、數字圖書館門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並開始進行大規模應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在進行研究和應用實驗的同時,還開始進行部分項目的建設,並本著「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逐步實現在校園網上提供服務,如電子資源導航系統、學位論文提交與檢索系統、多媒體點播系統、古籍拓片示範資料庫檢索系統、北大名師檔案、教學參考書系統、網路課程服務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將統一檢索、統一認證、資源調度與整合等各種新技術融入到數字圖書館建設當中。
⑹ 哪些大學有大成故紙堆
大部分有圖書館的大學都有。比如:清華大學、中南大學等。
《大成故紙堆》是專門收錄古舊資源的資料庫,內容覆蓋晚清和民國期刊(老舊刊)、古籍文獻、民國圖書、古地方誌、申報、順天時報和中共黨史期刊,共7個方面的老舊資源。匯集老舊文獻於一體,史料珍貴,檢索方便,可直接閱讀及下載,是研究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可或缺的資料庫工具。
《大成故紙堆》的所有數據全部採用原件高清掃描,很多資料屬於國內不多見的珍本,史料珍貴,內容豐富,檢索方便:資料涉及文史教育、哲學經濟、政治軍事、工農交通、天文醫葯等等各大門類,在中國近代的歷史、文學、教育、哲學、政治、科技史等方面尤其有著很強的研究價值。
⑺ 碩士論文查重,資料庫中都包括哪些論文
沒有本科畢業論文 選擇資料庫 (單庫檢索 請點擊資料庫名稱)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共 39075451 篇,今日新增 10011 篇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世紀期刊) 1979年至1993年(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共 5520484 篇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999年至今, 共 160092 篇,今日新增 59 篇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新版 1999年至今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999年至今, 共 1203449 篇,今日新增 905 篇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新版 1999年至今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0年至今(部分回溯至1999年會議論文), 共 1557198 篇,今日新增 48 篇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2000年至今, 共 9521795 篇,今日新增 6946 篇 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 1912, 共 16273845 篇,今日新增 66425 篇 《中國統計年鑒資料庫》(挖掘版) 1912年至今, 共 1054164 篇 國學寶典資料庫 先秦至晚清,共3904篇歷代典籍文獻 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 1985年至今, 共 4948669 篇 中國標准資料庫 共 145054 篇 國外標准資料庫 共 325703 篇
⑻ 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的電子文獻
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資料庫(1995至今)
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
ScienceDirect 資料庫--經濟、計量經濟學和金融
EconLit with Full Text
ProQuest系列電子期刊報紙資料庫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l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Westlaw International
Jstor電子期刊資料庫business系列、Mathematics&Statistics系列
Springer LINK電子期刊資料庫
EBSCO全文資料庫—ASC期刊全文資料庫(ASP升級版本)
EBSCO全文資料庫—BSC期刊全文資料庫(BSP升級版本)
中國財經報刊資料庫
HeinOnline法律資料庫
Wiley Online Library電子期刊全文庫(人文社會)
Emerald回溯期刊全文資料庫
全國報刊索引-晚清及民國期刊篇名資料庫(1833-1949)
Emerald管理學全集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
方正apabi電子報紙
SAGE回溯期刊資料庫
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試用)
SAGE Journals Online電子期刊全文庫(人文社科)
經濟日報、參考消息全文資料庫(暫停服務)
世界銀行出版物專題全文資料庫(暫停服務)
其他免費期刊
Socolar:OpenAccess電子期刊專業服務平台(試用)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試用) The World Bank e-Library
超星數字圖書館
Ebrary電子書(試用)
Springer電子圖書及叢書
方正Apabi電子書
牛津在線學術專著資料庫(試用)
Myilibrary電子書資料庫(試用)
中國社科院皮書資料庫(試用)
Apabi年鑒資料庫 ProQuest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ction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學位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國知網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上海財大學位論文摘要資料庫 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Monitor
The World Bank--WDI Online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
The World Bank--GDF Online全球發展金融資料庫
WRDS系列資料庫
北大法律信息網-中文法規
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GMID,全球市場信息資料庫)
中經網統計資料庫
中國經濟信息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
Wind中國金融資料庫(本庫由會計學院金融學院購買,圖書館進行資料庫維護及讀者培訓及咨詢)
中經網地區發展報告資料庫
全球新興市場商業資訊資料庫(EMIS)
BANKSCOPE - 全球銀行與金融機構分析庫(本庫由金融學院購買,圖書館進行資料庫維護及讀者培訓及咨詢)
天相證券市場資料庫(本庫由金融學院購買,圖書館進行資料庫維護及讀者培訓及咨詢)
萬律(Westlaw China)法律資料庫(試用)
國泰安CSMAR系列研究資料庫(本庫由金融學院、會計學院購買,圖書館進行資料庫維護及讀者培訓及咨詢)
湯森路透Datastream資料庫(試用)
中經網產業資料庫 愛迪克森網上報告廳(近萬部學術視頻)
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數百門英語視頻課程)
職業發展資料庫-愛迪克森就業輔導講座庫(僅限電子文獻檢索室使用)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
正保多媒體資料庫(試用)
⑼ 關於中國考古的書籍
一,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
古墓、珠寶、古屍、陪葬 ,神秘的面紗背後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本書真實地再現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個兵馬俑發現,發
掘的詳細經過。。。。。。
2、《尋找北京人:「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掘出來的「中國北京猿人」轟動了當時的世界,被譽為「整個地球人類的震撼!」然而。。。。。。
3、《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本書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敘述了南越王墓發現、發掘那曲折而動人的經過,也充分展現了南越王國風起雲涌、大喜大悲的歷史畫面。
4、《日暮東陵: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之謎》
1928年7月,流氓軍閥孫殿英率部,以剿匪及軍事演習為名,荷槍實彈進入東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打開乾隆、慈禧兩座地宮,劈棺拋屍,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驚天動地的大案。 。。。。。。
5、《風雪定陵:地下玄宮洞開之謎》
這是一部全景式、多側面反映新中國以科學考古手段發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長篇紀實文學。
6、《萬世法門:法門寺地宮佛骨再世之謎(修訂本)》
位於陝西扶風縣的千年古剎法門寺寶塔,在一個風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員無意間在塔下發現了秘密玄宮,這便是埋葬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國無數珍寶並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本書從不同側面,披露這座迷宮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佛祖真身舍利東來中國的秘密過程,為中國歷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空間。
二,《天國的靈光:佛像》
本書是走進珍寶世界系列圖中的一冊,全書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紹了漢、十六國時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間的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對讀者的欣賞。全書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識性及鑒欣賞性,是文物愛好者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三,《唐李憲墓發掘報告(精)》
本書是關於李憲夫婦葬墓的發掘報告。本書記錄了該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內裝飾壁畫以及種類繁多的隨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銅、銀、玉、玻璃料器等媽媽,這些都為唐代的社會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四,《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序 我們的心願引子壹 漢兵馬俑坑的發現貳 發掘清理兵馬俑叄 尋找兵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試掘到正式批准發掘伍 內外墓道發掘告捷陸 會戰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貴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兩個問題後記
五,《中國(世界)歷史未解之謎》&《中國(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六,《帝國的輝煌》
本書是關於秦始皇兵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圖書。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大眾介紹了秦國歷史以及秦所創造的
七,《定格歷史(隱藏於古墓中的奧秘)》
八,《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滿城漢墓的發現,揭示了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結構和埋葬制度,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劉勝墓全長約52米,最寬處約38米,最高處約7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組成,竇綰墓和劉勝墓的形制大體相同。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余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
九,《走進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記》
繼發現震驚世界的三星堆遺址之後本書紀之初,在成都平原又傳來了令人再次震驚的考古大發現:一個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國邑遺址,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駭然現世……考古工作者將此遺址命名為「金沙村遺址」。
本書作者親自參與了金沙村遺址的發掘工作,他們以如花的妙筆,將田野考古和豐富的知識以及科學求實的態度融為一體,撰寫了這本書。 作者將帶你一起穿越數千年時光隧道,走進古蜀都金沙村,去體會古蜀人的社會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本書集中展示了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問世30餘年來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與藝術》
找尋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時期重要考古遺跡調查報告(1992-2002)札達盆地岩畫的發現及對西藏岩畫的幾點認識丁冬:西藏西部一處前佛教時期居住遺址的發?? 西藏西部陶器製作工藝的觀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會盟寺的比定圖像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松贊干布塑像的再觀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稱「北京人」)遺址發掘與研究,是世界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紀中國考古學重大事件之一。此遺址被列入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中國境內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眼前的這本小冊子,作者盡力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現與研究這一段牽涉眾多學科和專業性很強的歷史,融會了國內外相關的重要考古發現,寫成一本雅俗共賞的書
十三,《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這是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的隨筆集,收錄其80及90年代所寫書序、講演稿、報刊文字及訪談記錄。內容涉及考古人類學研究理論與發展,學者介紹,學界軼聞掌故、考古時事及對學術的前瞻。以隨筆的形式,讀者不僅可了解張光直學術上的直知灼見,於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位詼諧、寬容、樂觀、熱富有社會使命感的尊長。這是「張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書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專著。作者通過實地考察,獲取了充足、完備、翔實的一手資料,詳細介紹了秦陵四大陵區即西垂陵區、雍城陵區、櫟陽陵區和咸陽陵區的陵墓、陵園、陵寢建築、陪葬墓、陪葬坑等情況。特別是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陵,其規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屬罕見。秦始皇皇陵的考古發現,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佔有特殊重要地位,成為世界認識中國古代燦爛輝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書包括趣探事源,趣談考古,趣覓古跡,趣話文物幾個篇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考古文化的歷史演變與發展,探究了考古中的來龍去脈之謎。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國卷·彩圖版》
本書作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叢書的一種,力圖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中國考古。編者在參考大量歷史文獻、考古資料並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考古者、考古過程、考古等多種角度來探索中國古代文明,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過程中難以言表的身心體驗。
紅山玉器圖鑒
·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
·走進漢畫
·宜德彝器圖譜
·清代地方私帖圖錄-甲種本之二十
·戴志強錢幣學文集-甲種本之十七
·中國傳統漆器/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書系
·廣西考古文集(第二輯)--紀念廣西考古七十周年專集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三卷)
·中國考古學(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古墓--雅俗中國叢書
·走進考古現場
·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宋元青白瓷鑒藏
·國寶
·中國尋寶地圖
·國寶沉浮錄
·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三編)上下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再現昔日的文明:東方大港寧波考古研究
·鑒識古印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明清床榻
·盈握珍玩
·木樣年華(中國古代傢具)
·皇室文玩珍藏
·讓你價值連城(收藏家發跡的秘密)
·洛陽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宋卷)
·洛陽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簠齋金文化
·音樂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簠齋金文題識
·河西漢塞調查與研究
·昭陵唐墓壁畫
·龍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胡漢之間:「絲周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文物鑒定與研究
·科技考古(第一輯)
·西漢孤魂:馬王堆漢墓發掘之謎
·古玩談舊聞--文玩鑒賞叢書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彩色版))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
·東方考古(第1集)
·中國古陶瓷鑒定基礎
·翡翠首飾價值考成(上、下冊)
·中國陶瓷史
·中國文物年鑒.2005
·巴東羅坪
·民族考古學家宋兆麟--中國民間人物
·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中國民間人物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論叢)
·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探究-原匈奴、匈奴
·古今神秘現象全紀錄--考古篇
·中國考古學通論(修訂本)
·最新田野報告:考古(《紐約時報》科學版)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圖版
·中國考古地圖
·世界考古大探索(世界懸疑與文明大探索)珍藏版(4)
·火壇與祭司鳥神--中國古代祆教美術考古手記(紫禁書系)
·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
·古代玉器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天文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沙漠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古代銅鼓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世界考古奇案(探索未知世界系列叢書)
·考古學、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網路系列)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考古學論文集(上,下)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雙色版]
·新石器時代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探索· 考古發現
·考古的歷史--彩色人文歷史
·世界著名考古發現探秘(少年的文化之旅)/少年博覽叢書
·青桐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世紀設計提案--設計的未來考古學
·考古學:追尋人類遺失的過去(插圖本)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系列
·考古的故事 (世界卷)
·沉艦--3000年海戰史的考古之旅
·吳城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吳城文化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古代漆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宋元明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屈家嶺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紅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窟(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服飾(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裴李崗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兵馬俑坑(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城市(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隋唐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璽印(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漢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曾侯乙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農業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夏商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第一輯(8本套裝)
·古代岩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滇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20世紀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舊石器時代考古(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楚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廣州南越王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中國重大考古發掘手記--秦兵馬俑
·(正背翻)中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語石 語石與同評-考古學專刊丙種第四號
·青藏鐵路西藏段田野考古報告(西藏高原田野考古系列叢書)
·揭陽考古(2003-2005)
·鄭州宋金壁畫墓(中國·鄭州考古)
·中國鄭州考古四鄭州大師姑2002--2003
·清江考古(長陽地區考古發掘報告)(精)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精)--中國文庫
·中國考古學----走進歷史真實之道(中國文庫)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2003年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原考古大發現3楚墓疑雲
·中原考古大發現1叩醒商城
·中原考古大發現2殷墟之謎
·中原考古大發現4龍門佛光
·中國考古探秘-風雪定陵(插圖版)
·中國考古(英文)
·美術考古學導論(劉鳳君)
·中國考古學史 (插圖珍藏本)
·考古學讀本
·考古學讀本
·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遺址發掘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讀本
·中國名硯攬勝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金沙:21世紀中國考古新發現
·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
·民國交通聯運圖印花稅票(附資料庫光碟)
·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理論導論/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理論考古學/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華南考古(1)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二卷)
·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名窯地圖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
·東方考古(第1集)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西拉姆講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高句麗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渤海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魏晉南北朝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敦煌吐魯番文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簡牘/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青銅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2002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張宏彥著)
·閩寧村西夏墓地(精)/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
·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八次發掘報告(精)/福建文物考古報告
·文字考古(1)(精)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張昌倬主編)專升本)
·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冊)--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13
·許昌漯河錢幣發現與研究
·臨海文物志
·上海文博論叢·第13輯
·漢長安城武庫
·羊城考古發現與研究(1)
·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叢書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
·白玉鑒賞
·石器研究(舊石器時代考古方法初探)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年卷)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卷)
·潛江龍灣:1987-2001年龍灣遺址發掘報告 上下
·文物學
·明清青花瓷畫鑒賞
·古玩指南:銅器
·古玩指南:玉器·鑲嵌
·馬王堆漢墓探秘
·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窯址標本·河南卷
·隋代虞弘墓
·北齊徐顯秀墓
·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紀的中國考古學)
·敦煌考古漫記
·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
·大地灣考古研究文集
·廈門考古與文物(第二輯)--廈門文化叢書
·真如集:浙江考古學會學術論文集
·揭陽考古 (2003-2005)
·名家收藏趣談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
·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王仲殊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
·陶瓷器玩藏文圖--精緻生活叢書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提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神木新華
·清代御窯瓷器
·旅遊文物鑒賞
·銖積寸累:廣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選萃
·清三代青花蓋罐
·西湖名人墓葬(西湖全書)
·鈞台窯發現與探索
·中國考古學(英文版 全四冊)
·來自地下的聲音: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
·沙漠考古
·華夏神都:全方位揭迷三星堆文明
·守望硯田
·故宮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集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共二冊
·陶白捐贈文物選集
·原州古墓集成
·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八卷
·文博叢談
·捐獻銘記
·漢英文物考古詞彙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
·中國陶瓷簡史:英文
·Pediatric Anesthesia Handbook
·揭陽考古(2003-2005)
·河南舊石器考古與第四紀研究論文集
·文物精華
·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
·考古大懸疑
·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游記 全三冊)
·美洲考古大發現:被征服者扼殺的文明
·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來自地下的聲音
·西亞北非考古大發現:打開歷史之門
·古希臘羅馬考古大發現:歐洲文明之源
·中國史前考古大發現:文明的曙光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
·絲綢之路石窟壁畫彩塑保護
·安陽殷墟出土玉器
·考古大懸疑(發現·探索叢書(經典版))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社科文獻精品譯庫
·長清西漢濟北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宋元明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兩周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書(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燦爛佛宮(敦煌莫高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屈家嶺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大汶口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
·晚清民國瓷器
·西域考古圖記
·南通博物苑文物精華
·曇石山文化研究
·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夏商周歷史與考古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
·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
·中日兩國考古學·古代史論文集
·古錢幣
·太原隋虞弘墓
·龍泉東區窯址發掘報告
·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4輯
·邢台糧庫遺址
·襄陽王坡東周秦漢墓
·山東20世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硯談/把玩之旅叢書
·西亞考古史(1842--1939)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七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一)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圖文版
·昆蟲羊甫頭墓地
·觸摸塵封的歷史
·官窯內造款作品集/古玩與收藏叢書
·洛陽王灣--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
·甲骨文拓片精選:書體分類及臨摹指要
·收藏雜學
·考古中國4D
·考古中國3D
·考古中國2D
·考古中國1D
·齊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巴蜀考古論集
·大家小書·野人獻曝
·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
·古代青銅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四川歷史考古文集
·中國古玉鑒藏
·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上.下
·龍泉青瓷賞析
·中國考古學要論
·淘寶上海
·錦灰三堆
·舊都文物略
·古陶珍寶:唐三彩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十卷 考古論集
·2003成都考古發現
·東方考古(第1集)
·成都考古發現(2002)
·中國史前考古研究論集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八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二)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 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
·語石;語石異同評(考古學專刊)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上)
·人類的十大考古發現
·潛山薛家崗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就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探索·考古發現
·湖南考古2002(上下冊)
·夏商周文明研究·五 殷商文明暨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七十周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大彩文庫:古硯
·大彩文庫:漆器
·大彩文庫:清代玉器
·大彩文庫:古茶器
·耶穌最後的法老:提示西方文明的真實歷史
·天下第一劍:兗州鎮水劍縱橫談
·乾陵文化研究(一)
·唐惠庄太子李�墓發掘報告
·閩侯縣石山遺址第八次發掘報告
·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遣址調查與勘測報告
·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遺址發掘報告集
·考古學研究(五):慶祝鄒衡先生七十五壽辰暨從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論文集
·鄭州文物考古與研究一(上下)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二卷 卜辭通纂)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五卷 金文叢考)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三卷殷契粹編)
·秭歸苗評(含光碟)
·鄭州大河村(全兩冊)
·青海岩畫:史前藝術中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眾的研究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0卷
·中國西部考古記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銀器卷
·銀器
·新中國股票證圖錄
·中國糧票目錄 2003-2004年版
·中國債券目錄 2003-2004年版
·中國舊紙幣目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 2003-2004年版
·昨日盛宴: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支想衣裳:中國服飾的考古文物研究
·神秘瑰麗:中國古代青銅文化
·混沌初開:中國史前時代文化
·旅遊文物藝術/旅遊學新視野叢書
·文物鑒定與研究(2)
·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第二卷
·曾侯乙墓文物藝術
·安陽文物精華
·雕刻藝術.印鈕
·收藏與投資 毛澤東像章目錄
·大彩文庫:象牙雕刻
·珠寶
·郭店楚墓竹簡
·任式楠文集
·200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大彩文庫:青花瓷
·大彩文庫:古代銅鏡
·考古之謎
·明代磁州窯瓷器
·火壇與祭司鳥神(中國古代襖教美術考古手記)
·任家咀秦墓(精)
·古玩
·歷代印學論文選
·紅山古玉藏珍
·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兵器、刑具卷)
·觀賞石·盆景石·石硯及印章石鑒賞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叢
·簡牘帛書發現與研究
·慧眼識寶(二)
·慧眼識寶(一)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發現之謎)
·楚地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二)
·鑒藏如意(保值收藏)
·鑒藏銅墨盒
·斯坦因第四次中國考古日記考釋
·中國考古學通論
·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三聯學術文庫)
·西拉姆講述考古的故事
·探尋黃河文明
·古蜀王國的藝術星空
·秭歸柳林溪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上下
·中國音樂考古學
·二十世紀簡帛學研究
·戲劇與考古
·宋元明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中國考古大發現(上下)
·內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3輯配合國家基本建設專集)(精)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
·玉石之路(遺失在古墓中的歷史)
·走進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記
·蘇州考古
·考古學研究(五 上下)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商周古文字類纂
·洛陽皂角樹--1992~1993年洛陽皂角樹二里頭文化聚落遺址發掘報告
·隋唐考古
·膠東考古研究文集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7)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8)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6)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5)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10)
·屈家嶺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9)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3)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