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緩沖區大小
⑴ linux下socket接收緩沖區有多大如何查看和修改,望高手賜教
int buflen = 65536*10;
設置讀緩存大小
if(0!=setsockopt(m_sendUdpSock,SOL_SOCKET,SO_RCVBUF,&buflen,4))
{
return OS_ERROR;
}
設置寫緩存大小
if(0!=setsockopt(m_sendUdpSock,SOL_SOCKET,SO_SNDBUF,&buflen,4))
{
return OS_ERROR;
}
socklen_t getnumlen=4;
讀取寫緩存大小
if(0!=getsockopt(g_sendUdpSock,SOL_SOCKET,SO_RCVBUF,&buflen,&getnumlen))
{
printf("\n%s\n",strerror(errno));
return OS_ERROR;
}
⑵ LINUX I/O緩沖區大小
用vmstat監視內存使用情況
vmstat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虛擬內存統計)的縮寫,可對操作系統的虛擬內存、進程、CPU活動進行監視。它是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統計,不足之處是無法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
⑶ linux 命令行 緩沖區太小怎麼辦
你好,根據《linux就該這么學》這本書里關於history命令的講解,給出下列解釋:
控制歷史命令記錄的個數:
export HISTSIZE=1000 設置內存中的history命令的個數
export HISTFILESIZE=1000 設置文件中的history命令的個數
修改這個兩個參數即可改變命令行緩沖區的大小 ,如果還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我上面提到的那本書籍,講的很詳細,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在linux中終端可以緩存多少行
你好,終端的緩存不是按行來計算的,是按大小。一般情況下是1K的大小,即1024。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⑸ linux中如何更改緩存大小
不清楚你用的哪個,AS/CentOS?DEBIAN?BSD?
AS:echo
>
/proc/sys/vm/drop_caches
n
==
1
:
釋放page
cache
2
:
釋放dentries和inodes佔用的
3
:
釋放page
cache和dentries、inodes
dirty的inodes和dentries是沒法釋放的,所以如果想釋放更多的內存,需要先sync一下。
⑹ 修改linux系統socket緩沖區大小
進行socket編程有時候可能需要修改下socket的接收緩沖區大小,這里可以使用 setsockopt 函數,但是如果需要修改的緩沖區很大(比如500MB),則還需要修改系統內核的TCP/IP參數,不然接收緩沖區大小會收到內核參數的限制,所以需要改兩個地方。下面以把socket接收緩沖區修改為500MB說明一下要作的修改。《Linux就該這么學》
修改內核TCP/IP參數
在終端用sysctl命令修改socket最大緩沖區限制:
sudo sysctl -w net.core.rmem_max=5242880001
在代碼中用setsockopt函數修改SO_RCVBUF選項
int recvbuff = 500*1024*1024;
if(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CVBUF, (const char*)&recvbuff, sizeof(int)) == -1)
printf("setsocket error
");
else
printf("setsocket success
");12345
以上兩點,只改第1點,一個socket只會預留63個報文的接收緩沖;只改第2點,緩沖區大小會受到rmem_max的限制,如果需要的緩沖區很大的話,必須兩點都改。
⑺ 請教Linux關於UDP最大緩沖區設置
1. tcp 收發緩沖區默認值 [root@ ]# cat /proc/sys/net/ipv4/tcp_rmem 4096 87380 4161536 87380 :tcp接收緩沖區的默認值 [root@ ]# cat /proc/sys/net/ipv4/tcp_wmem 4096 16384 4161536 16384 : tcp 發送緩沖區的默認值 2. tcp 或udp收發緩沖區最大值 [root@ ]# cat /proc/sys/net/core/rmem_max 131071 131071:tcp 或 udp 接收緩沖區最大可設置值的一半。 也就是說調用 setsockopt(s, SOL_SOCKET, SO_RCVBUF, &rcv_size, &optlen); 時rcv_size 如果超過 131071,那麼 getsockopt(s, SOL_SOCKET, SO_RCVBUF, &rcv_size, &optlen); 去到的值就等於 131071 * 2 = 262142 [root@ ]# cat /proc/sys/net/core/wmem_max 131071 131071:tcp 或 udp 發送緩沖區最大可設置值得一半。 跟上面同一個道理 3. udp收發緩沖區默認值 [root@ ]# cat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111616:udp接收緩沖區的默認值 [root@ ]# cat /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111616 111616:udp發送緩沖區的默認值 4. tcp 或udp收發緩沖區最小值 tcp 或udp接收緩沖區的最小值為 256 bytes,由內核的宏決定; tcp 或udp發送緩沖區的最小值為 2048 bytes,由內核的宏決定
⑻ linux硬碟緩存大小應該怎麼查看
Linux中要查看硬碟緩存大小,可以使用hdparm命令。
1、在終端中執行如下命令。
sudohdparm-I/dev/sdb
2、執行效果如下圖所示,其中cache/buffer
size行即為緩存大小。
說明:-I:直接讀取硬碟所提供的硬體規格信息,/dev/sdb指的電腦中的第二塊硬碟。
3、hdparm常用參數及說明如下:
-a<快取分區>:設定讀取文件時,預先存入塊區的分區數,若不加上<快取分區>選項,則顯示目前的設定;
-A<0或1>:啟動或關閉讀取文件時的快取功能;
-c<I/O模式>:設定IDE32位I/O模式;
-C:檢測IDE硬碟的電源管理模式;
-d<0或1>:設定磁碟的DMA模式;
-f:將內存緩沖區的數據寫入硬碟,並清楚緩沖區;
-g:顯示硬碟的磁軌,磁頭,磁區等參數;
-h:顯示幫助;
-i:顯示硬碟的硬體規格信息,這些信息是在開機時由硬碟本身所提供;
-I:直接讀取硬碟所提供的硬體規格信息;
-k<0或1>:重設硬碟時,保留-dmu參數的設定;
-K<0或1>:重設硬碟時,保留-APSWXZ參數的設定;
-m<磁區數>:設定硬碟多重分區存取的分區數;
-n<0或1>:忽略硬碟寫入時所發生的錯誤;
-p<PIO模式>:設定硬碟的PIO模式;
-P<磁區數>:設定硬碟內部快取的分區數;
-q:在執行後續的參數時,不在屏幕上顯示任何信息;
-r<0或1>:設定硬碟的讀寫模式;
-S<時間>:設定硬碟進入省電模式前的等待時間;
-t;評估硬碟的讀取效率;
-T:平谷硬碟快取的讀取效率;
-u<0或1>:在硬碟存取時,允許其他中斷要求同時執行;
-v:顯示硬碟的相關設定;
-w<0或1>:設定硬碟的寫入快取;
-X<傳輸模式>:設定硬碟的傳輸模式;
-y:使IDE硬碟進入省電模式;
-Y:使IDE硬碟進入睡眠模式;
-Z:關閉某些Seagate硬碟的自動省電功能。
⑼ linux kfifo 為什麼 保證緩沖空間的大小為2的次冪
斷緩沖區是否滿了。偶然間看到分析Linux內核的循環緩沖隊列kfifo的實現,確實極其巧妙。kfifo主要有以下特點:
保證緩沖空間的大小為2的次冪,不是的向上取整為2的次冪。
使用無符號整數保存輸入(in)和輸出(out)的位置,在輸入輸出時不對in和out的值進行模運算,而讓其自然溢出,並能夠保證in-out的結果為緩沖區中已存放的數據長度,這也是最能體現kfifo實現技巧的地方;
⑽ linux下,如何查看socket接收緩沖區有多大後修改
read的返回值中可以獲得大小,read結束之前你是沒法知道對方到底發多少給你的。通常的做法,我們會在通訊的報文前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比如前4個byte存放數據大小(是否包含這4個byte自己定義)、數據是否分片、每片大小、MAC、控制字元(防止其他程序誤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