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forlinux
① linux生成awr報告放什麼地方
AWR報告是進行日常資料庫性能評定、問題sql發現的重要手段。熟練掌握AWR報告,是做好開發、運維DBA工作的重要基本功。
AWR報告的原理是基於Oracle資料庫的定時鏡像功能。默認情況下,Oracle資料庫後台進程會以一定間隔收集系統當前狀態鏡像,並且保存在資料庫中。生成AWR報告時,只需要指定進行分析的時間段,就可以生成該時間段的性能分析情況。AWR鏡像保存在資料庫中的時間為一個月左右。
目前Oracle10g之後,AWR報告取代了原先的Statspack報告成為一個主流性能分析報告。通常可以從OEM平台上生成查看AWR報告。在OEM中,使用圖形化方法更加容易。本篇中介紹使用手工腳本方式生成AWR的方法,脫離OEM的限制。
(1)reportforlinux擴展閱讀:
嵌入式Linux:
對Linux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刪減,並且能夠在嵌入式系統上使用的系統,就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具有如下的特點:
Linux系統是完全開放、免費的。正是開放性,它才能和其他系統互相兼容,進而實現信息的互聯。而且它可以任意修改源代碼,這是其他系統所不具備的。
Linux操作系統的顯著優勢是多用戶和多任務。保證了多個用戶使用互不影響;多任務獨立開後,互不幹擾,使得效率方面大大提高,可以充分把性能發揮出來。
設備是獨立的。只要安裝驅動程序,在驅動程序的支持和幫助下,任何用戶都可以像使用文件一樣,對任意設備進行使用和操作,這使得人們完全不用考慮設備存在的具體形式。
② 如何開啟linux telnet埠
windows客戶端如果通過cmd窗口連接到遠程linux伺服器,可以使用telnet;
centos系統默認telnet 23埠是關閉的。
伺服器本地使用nmap ip地址 -p 23 查看telnet狀態是關閉的;
[root@localhost ~]# nmap 192.168.20.3 -p 23
Starting Nmap 5.51 ( http://nmap.org ) at 2016-03-11 09:04 CST
Nmap scan report for 192.168.20.3
Host is up (0.00014s latency).
PORT STATE SERVICE
23/tcp closed telnet
打開telnet埠的步驟如下:
1、伺服器安裝telnet包(telnet-server包依賴xinetd包)
1
# yum install telnet telnet-server -y
2、修改telnet配置文件
1
# vi /etc/xinetd.d/telnet
修改disable=yes 改為no
service telnet
{
flags = REUSE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elnetd
log_on_failure += USERID
disable = no
}
保存退出,重啟xinted服務
[root@localhost ~]# /etc/init.d/xinetd restart
Stopping xinetd: [ OK ]
Starting xinetd:
③ Linux中使用grep命令搜索文件名及文件內容的方法
從文件中搜索並顯示文件名
當你從不止一個的文件中搜索時,默認它將顯示文件名:
代碼如下:
grep
word
文件名
grep
root
/etc/*
示例輸出:
代碼如下:
/etc/bash.bashrc:
See
man
sudo_root
for
details.
/etc/crontab:17
*
*
*
*
root
cd
/
run-parts
--report
/etc/cron.hourly
/etc/crontab:25
6
*
*
*
root
test
-x
/usr/sbin/anacron
||
(
cd
/
run-parts
--report
/etc/cron.daily
)
/etc/crontab:47
6
*
*
7
root
test
-x
/usr/sbin/anacron
||
(
cd
/
run-parts
--report
/etc/cron.weekly
)
/etc/group:root:x:0:
grep:
/etc/gshadow:
Permission
denied
/etc/logrotate.conf:
create
0664
root
utmp
/etc/logrotate.conf:
create
0660
root
utmp
每行開始的第一個部分是文件名(如:/etc/crontab、/etc/group)。使用
-l
選項可以只顯示文件名:
代碼如下:
grep
-l
string
filename
grep
-l
root
/etc/*
示例輸出:
代碼如下:
/etc/aliases
/etc/arpwatch.conf
grep:
/etc/at.deny:
Permission
denied
/etc/bash.bashrc
/etc/bash_completion
/etc/ca-certificates.conf
/etc/crontab
/etc/group
你也可以逆轉輸出;使用
-L
選項來輸出那些不匹配的文件的文件名:
代碼如下:
grep
-L
word
filename
grep
-L
root
/etc/*
示例輸出:
代碼如下:
/etc/apm
/etc/apparmor
/etc/apparmor.d
/etc/apport
/etc/apt
/etc/avahi
/etc/bash_completion.d
/etc/bindresvport.blacklist
/etc/blkid.conf
/etc/bluetooth
/etc/bogofilter.cf
/etc/bonobo-activation
/etc/brlapi.key
根據文件內容查找文件
輸入以下命令:
代碼如下:
grep
'string'
*.txt
grep
'main('
*.c
grep
'#include'
*.c
grep
'getChar*'
*.c
grep
-i
'ultra'
*.conf
grep
-iR
'ultra'
*.conf
其中
-i
:
忽略模式(匹配字元串
valid、
VALID、
ValID
)和輸入文件(匹配
file.c
FILE.c
FILE.C)的大小寫。
-R
:
遞歸讀取每個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高亮匹配到的模式
在搜索大量文件的時候你可以輕松地高亮模式:
代碼如下:
$
grep
--color=auto
-iR
'getChar();'
*.c
為查找到的模式顯示文件名和行號
你也許需要顯示文件名和行號:
代碼如下:
$
grep
--color=auto
-iRnH
'getChar();'
*.c
其中,
-n
:
在輸出的每行前面添加以
1
開始的行號。
-H
:
為每個匹配列印文件名。要搜索多個文件時這是默認選項。(LCTT
譯註:-h
選項強制隱藏文件名;另外
-l
和
-L
選項用於僅顯示匹配/不匹配的文件名,而
-H
和
-h用於控制在顯示匹配行前顯示/不顯示文件名,注意區分。)
代碼如下:
$grep
--color=auto
-nH
'DIR'
*
輸出樣例:
你也可以使用
find
命令:
代碼如下:
$
find
.
-name
*.c
-print
|
xargs
grep
main(
④ 兩台linux伺服器埠不通怎麼解決
准備環境
啟動一個web伺服器,提供埠.
?
1
2
[wyq@localhost ~]$ 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8080
Serving HTTP on 0.0.0.0 port 8080 ...
用其它web伺服器提供埠也一樣,由於python比較方便,這里就用它
1、使用telnet判斷
telnet是windows標准服務,可以直接用;如果是linux機器,需要安裝telnet.
用法: telnet ip port
1)先用telnet連接不存在的埠
?
1
2
3
[root@localhost ~]# telnet 10.0.250.3 80
Trying 10.0.250.3...
telnet: connect to address 10.0.250.3: Connection refused #直接提示連接被拒絕
2)再連接存在的埠
?
1
2
3
4
5
6
7
8
[root@localhost ~]# telnet localhost 22
Trying ::1...
Connected to localhost. #看到Connected就連接成功了
Escape character is '^]'.
SSH-2.0-OpenSSH_5.3
a
Protocol mismatch.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2、使用ssh判斷
ssh是linux的標准配置並且最常用,可以用來判斷埠嗎?
用法: ssh -v -p port username@ip
-v 調試模式(會列印日誌).
-p 指定埠
username可以隨意
1)連接不存在埠
?
1
2
3
4
5
6
7
8
9
[root@localhost ~]# ssh 10.0.250.3 -p 80
ssh: connect to host 10.0.250.3 port 80: Connection refused
[root@localhost ~]# ssh 10.0.250.3 -p 80 -v
OpenSSH_5.3p1, OpenSSL 1.0.1e-fips 11 Feb 2013
debug1: Reading configuration data /etc/ssh/ssh_config
debug1: Applying options for *
debug1: Connecting to 10.0.250.3 [10.0.250.3] port 80.
debug1: connect to address 10.0.250.3 port 80: Connection refused
ssh: connect to host 10.0.250.3 port 80: Connection refused
2)連接存在的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root@localhost ~]# ssh ... -p
a
^]
^C
[root@localhost ~]# ssh ... -p -v
OpenSSH_.p, OpenSSL ..e-fips Feb
debug: Reading configuration data /etc/ssh/ssh_config
debug: Applying options for *
debug: Connecting to ... [...] port .
debug: Connection established.
debug: permanently_set_uid: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entity type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entity-cert type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_rsa type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_rsa-cert type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_dsa type -
debug: identity file /root/.ssh/id_dsa-cert type -
a
^C
不用-v選項也可以咯
3、使用wget判斷
wget是linux下的下載工具,需要先安裝.
用法: wget ip:port
1)連接不存在的埠
?
1
2
3
[root@localhost ~]# wget ...:
---- ::-- http://.../
Connecting to ...:... failed: Connection refused.
2)連接存在的埠
?
1
2
3
4
[root@localhost ~]# wget ...:
---- ::-- http://...:/
Connecting to ...:... connected.
HTTP request sent, awaiting response...
4、使用埠掃描工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root@localhost ~]# nmap ... -p
Starting Nmap . ( http://nmap.org ) at -- : CST
Nmap scan report for ...
Host is up (.s latency).
PORT STATE SERVICE
/tcp closed http
MAC Address: B:A::CF:FD:D (Unknown)
Nmap done: IP address ( host up) scanned in . seconds
[root@localhost ~]# nmap ... -p
Starting Nmap . ( http://nmap.org ) at -- : CST
Nmap scan report for ...
Host is up (.s latency).
PORT STATE SERVICE
/tcp open http-proxy
MAC Address: B:A::CF:FD:D (Unknown)
Nmap done: IP address ( host up) scanned in . seconds
[root@localhost ~]# nmap ...
Starting Nmap . ( http://nmap.org ) at -- : CST
Nmap scan report for ...
Host is up (.s latency).
Not shown: closed ports
PORT STATE SERVICE
/tcp open ssh
/tcp open rpcbind
/tcp open http-proxy
/tcp open unknown
MAC Address: B:A::CF:FD:D (Unknown)
Nmap done: IP address ( host up) scanned in . seconds
總結
提供埠服務,則使用了tcp協議,上面是以web伺服器為例。如果伺服器是更簡單的tcp伺服器,三個工具同樣適用.
三個工具的共同點是:1.以tcp協議為基礎;2.能訪問指定埠. 遵循這兩點可以找到很多工具.
一般在windows下使用telnet比較方便,linux下個人就比較喜歡用wget.
⑤ linux哪一個指令可以
1.split 命令
split命令可以將一個大文件分割多個小文件,有時需要將文件分割成更小的片段,比如為提高可讀性,生成日誌等
選項
-b:值為每一輸出檔案的大小,單位為 byte。
-C:每一輸出檔中,單行的最大 byte 數。
-d:使用數字作為後綴。
-l:值為每一輸出檔的列數大小。
實例
生成一個大小為100kb的測試文件:
[root@localhost split]# dd if=/dev/zero bs=100k count=1 of=date.file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102400 bytes (102 kB) copied, 0.00043 seconds, 238 MB/s
使用split命令將上面創建的date.file文件分割大小為10KB的小文件:
[root@localhost split]# split -b 10k date.file
[root@localhost split]# ls
date.file xaa xab xac xad xae xaf xag xah xai xaj
文件被分割多個帶有字母的後綴文件,如果想用數字後綴可使用 -d參數,同時使用-a length來指定後綴的長度:
[root@localhost split]# split -b 10k date.file -d -a 3
[root@localhost split]# ls
date.file x000 x001 x002 x003 x004 x005 x006 x007 x008 x009
為分割後的文件指定前綴:
[root@localhost split]# split -b 10k date.file -d -a 3 split_file
[root@localhost split]# ls
date.file split_file000 split_file001 split_file002 split_file003 split_file004 split_file005 split_file006 split_file007 split_file008 split_file009
使用-l選項根據文件的行數分割文件,例如把文件分割成每個包含10行的小文件:
split -l 10 date.file
2.chkconfig命令
chkconfig命令檢查、設置系統的各種服務。這是Red Hat公司遵循GPL規則所開發的程序,它可查詢操作系統在每一個執行等級中會執行哪些系統服務,其中包括各類常駐服務。謹記chkconfig不是立即自動禁止或激活一個服務,它只是簡單的改變了符號連接。
語法
chkconfig(選項)
選項
--add:增加所指定的系統服務,讓chkconfig指令得以管理它,並同時在系統啟動的敘述文件內增加相關數據;
--del:刪除所指定的系統服務,不再由chkconfig指令管理,並同時在系統啟動的敘述文件內刪除相關數據;
--level<等級代號>:指定讀系統服務要在哪一個執行等級中開啟或關畢
等級代號列表:
復制代碼
等級0表示:表示關機
等級1表示:單用戶模式
等級2表示:無網路連接的多用戶命令行模式
等級3表示:有網路連接的多用戶命令行模式
等級4表示:不可用
等級5表示:帶圖形界面的多用戶模式
等級6表示:重新啟動
復制代碼
實例
復制代碼
chkconfig --list #列出所有的系統服務。
chkconfig --add httpd #增加httpd服務。
chkconfig --del httpd #刪除httpd服務。
chkconfig --level httpd 2345 on #設置httpd在運行級別為2、3、4、5的情況下都是on(開啟)的狀態。
chkconfig --list #列出系統所有的服務啟動情況。
chkconfig --list mysqld #列出mysqld服務設置情況。
chkconfig --level 35 mysqld on #設定mysqld在等級3和5為開機運行服務,--level 35表示操作只在等級3和5執行,on表示啟動,off表示關閉。
chkconfig mysqld on #設定mysqld在各等級為on,「各等級」包括2、3、4、5等級。
復制代碼
需要說明的是,level選項可以指定要查看的運行級而不一定是當前運行級。對於每個運行級,只能有一個啟動腳本或者停止腳本。當切換運行級時,init不會重新啟動已經啟動的服務,也不會再次去停止已經停止的服務
如何增加一個服務:
1.服務腳本必須存放在/etc/ini.d/目錄下;
2.chkconfig --add servicename在chkconfig工具服務列表中增加此服務,此時服務會被在/etc/rc.d/rcN.d中賦予K/S入口了;
3.chkconfig --level 35 mysqld on修改服務的默認啟動等級
3.ip命令
ip命令用來顯示或操縱Linux主機的路由、網路設備、策略路由和隧道,是Linux下較新的功能強大的網路配置工具。
語法
ip(選項)(參數)
選項
復制代碼
-V:顯示指令版本信息;
-s:輸出更詳細的信息;
-f:強制使用指定的協議族;
-4:指定使用的網路層協議是IPv4協議;
-6:指定使用的網路層協議是IPv6協議;
-0:輸出信息每條記錄輸出一行,即使內容較多也不換行顯示;
-r:顯示主機時,不使用IP地址,而使用主機的域名。
復制代碼
參數
網路對象:指定要管理的網路對象;
具體操作:對指定的網路對象完成具體操作;
實例
用ip命令顯示網路設備的運行狀態: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ip link show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164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2: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7c:58:21 brd ff:ff:ff:ff:ff:ff
3: pan0: <BROADCAST,MULTICAST> mtu 1500 qdisc noop state DOWN
link/ether 52:a2:e3:d1:4e:77 brd ff:ff:ff:ff:ff:ff
復制代碼
顯示更加詳細的設備信息: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ip -s link show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164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R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overrun mcast
960 16 0 0 0 0
T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carrier collsns
960 16 0 0 0 0
2: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7c:58:21 brd ff:ff:ff:ff:ff:ff
R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overrun mcast
6582303 16976 0 0 0 0
T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carrier collsns
2688612 12261 0 0 0 0
3: pan0: <BROADCAST,MULTICAST> mtu 1500 qdisc noop state DOWN
link/ether 52:a2:e3:d1:4e:77 brd ff:ff:ff:ff:ff:ff
R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overrun mcast
0 0 0 0 0 0
T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carrier collsns
0 0 0 0 0 0
復制代碼
顯示核心路由表:
[root@bogon ~]# ip route list
192.168.74.0/24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74.131 metric 1
default via 192.168.74.2 dev eth0 proto static
顯示鄰居表:
[root@bogon ~]# ip neigh list
192.168.74.1 dev eth0 lladdr 00:50:56:c0:00:08 REACHABLE
192.168.74.2 dev eth0 lladdr 00:50:56:f4:26:2a STALE
192.168.74.254 dev eth0 lladdr 00:50:56:f6:c5:df STALE
4.nmap命令
是一款開放源代碼的網路探測和安全審核工具,它的設計目標是快速地掃描大型網路。
語法
nmap(選項)(參數)
選項
復制代碼
-O:激活操作探測;
-P0:值進行掃描,不ping主機;
-PT:是同TCP的ping;
-sV:探測服務版本信息;
-sP:ping掃描,僅發現目標主機是否存活;
-ps:發送同步(SYN)報文;
-PU:發送udp ping;
-PE:強制執行直接的ICMPping;
-PB:默認模式,可以使用ICMPping和TCPping;
-6:使用IPv6地址;
-v:得到更多選項信息;
-d:增加調試信息地輸出;
-oN:以人們可閱讀的格式輸出;
-oX:以xml格式向指定文件輸出信息;
-oM:以機器可閱讀的格式輸出;
-A:使用所有高級掃描選項;
--resume:繼續上次執行完的掃描;
-P:指定要掃描的埠,可以是一個單獨的埠,用逗號隔開多個埠,使用“-”表示埠范圍;
-e:在多網路介面Linux系統中,指定掃描使用的網路介面;
-g:將指定的埠作為源埠進行掃描;
--ttl:指定發送的掃描報文的生存期;
--packet-trace:顯示掃描過程中收發報文統計;
--scanflags:設置在掃描報文中的TCP標志。
復制代碼
參數
ip地址:指定待掃描報文中的TCP地址。
實例
安裝nmap:
yum install nmap
使用nmap掃描www..com的開放埠: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nmap www..com
Starting Nmap 5.51 ( http://nmap.org ) at 2016-04-23 00:18 PDT
Nmap scan report for www..com (61.135.169.121)
Host is up (0.0081s latency).
Other addresses for www..com (not scanned): 61.135.169.125
Not shown: 998 filtered ports
PORT STATE SERVICE
80/tcp open http
443/tcp open https
Nmap done: 1 IP address (1 host up) scanned in 4.77 seconds
復制代碼
5.lsof命令
lsof命令用於查看你進程開打的文件,打開文件的進程,進程打開的埠(TCP、UDP)。找回/恢復刪除的文件。是十分方便的系統監視工具,因為lsof命令需要訪問核心內存和各種文件,所以需要root用戶執行。 在linux環境下,任何事物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通過文件不僅僅可以訪問常規數據,還可以訪問網路連接和硬體。所以如傳輸控制協議 (TCP) 和用戶數據報協議 (UDP) 套接字等,系統在後台都為該應用程序分配了一個文件描述符,無論這個文件的本質如何,該文件描述符為應用程序與基礎操作系統之間的交互提供了通用介面。因為應用程序打開文件的描述符列表提供了大量關於這個應用程序本身的信息,因此通過lsof工具能夠查看這個列表對系統監測以及排錯將是很有幫助的。
語法
lsof(選項)
選項
復制代碼
-a:列出打開文件存在的進程;
-c<進程名>:列出指定進程所打開的文件;
-g:列出GID號進程詳情;
-d<文件號>:列出佔用該文件號的進程;
+d<目錄>:列出目錄下被打開的文件;
+D<目錄>:遞歸列出目錄下被打開的文件;
-n<目錄>:列出使用NFS的文件;
-i<條件>:列出符合條件的進程。(4、6、協議、:埠、 @ip )
-p<進程號>:列出指定進程號所打開的文件;
-u:列出UID號進程詳情;
-h:顯示幫助信息;
-v:顯示版本信息。
復制代碼
實例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lsof | head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init 1 root cwd DIR 8,2 4096 2 /
init 1 root rtd DIR 8,2 4096 2 /
init 1 root txt REG 8,2 150352 781872 /sbin/init
init 1 root mem REG 8,2 65928 912175 /lib64/libnss_files-2.12.so
init 1 root mem REG 8,2 1926800 921891 /lib64/libc-2.12.so
init 1 root mem REG 8,2 93320 921921 /lib64/libgcc_s-4.4.7-20120601.so.1
init 1 root mem REG 8,2 47064 921894 /lib64/librt-2.12.so
init 1 root mem REG 8,2 145896 921893 /lib64/libpthread-2.12.so
init 1 root mem REG 8,2 268232 921895 /lib64/libdbus-1.so.3.4.0
復制代碼
lsof輸出各列信息的意義如下:
復制代碼
COMMAND:進程的名稱
PID:進程標識符
USER:進程所有者
FD:文件描述符,應用程序通過文件描述符識別該文件。
DEVICE:指定磁碟的名稱
SIZE:文件的大小
NODE:索引節點(文件在磁碟上的標識)
NAME:打開文件的確切名稱
復制代碼
列出IPV4: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lsof -i 4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cupsd 1655 root 7u IPv4 10859 0t0 TCP localhost:ipp (LISTEN)
cupsd 1655 root 9u IPv4 10862 0t0 UDP *:ipp
sshd 1794 root 3u IPv4 11371 0t0 TCP *:ssh (LISTEN)
master 1922 root 12u IPv4 11741 0t0 TCP localhost:smtp (LISTEN)
clock-app 2407 root 21u IPv4 84677 0t0 TCP localhost:47822->a72-246-188-18.deploy.akamaitechnologies.com:http (CLOSE_WAIT)
dhclient 4407 root 6u IPv4 64541 0t0 UDP *:bootpc
sshd 5037 root 3u IPv4 79891 0t0 TCP localhost:ssh->localhost:58254 (ESTABLISHED)
復制代碼
6.route命令
route命令用來顯示並設置Linux內核中的網路路由表,route命令設置的路由主要是靜態路由。要實現兩個不同的子網之間的通信,需要一台連接兩個網路的路由器,或者同時位於兩個網路的網關來實現。 在Linux系統中設置路由通常是為了解決以下問題:該Linux系統在一個區域網中,區域網中有一個網關,能夠讓機器訪問Internet,那麼就需要將這台機器的ip地址設置為Linux機器的默認路由。要注意的是,直接在命令行下執行route命令來添加路由,不會永久保存,當網卡重啟或者機器重啟之後,該路由就失效了;可以在/etc/rc.local中添加route命令來保證該路由設置永久有效。
語法
route(選項)(參數)
選項
復制代碼
-A:設置地址類型;
-C:列印將Linux核心的路由緩存;
-v:詳細信息模式;
-n:不執行DNS反向查找,直接顯示數字形式的IP地址;
-e:netstat格式顯示路由表;
-net:到一個網路的路由表;
-host:到一個主機的路由表。
復制代碼
參數
復制代碼
Add:增加指定的路由記錄;
Del:刪除指定的路由記錄;
Target:目的網路或目的主機;
gw:設置默認網關;
mss:設置TCP的最大區塊長度(MSS),單位MB;
window:指定通過路由表的TCP連接的TCP窗口大小;
dev:路由記錄所表示的網路介面。
復制代碼
實例
顯示當前路由:
復制代碼
[root@bogon ~]# route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92.168.74.0 * 255.255.255.0 U 1 0 0 eth0
default localhost 0.0.0.0 UG 0 0 0 eth0
[root@bogon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92.168.74.0 0.0.0.0 255.255.255.0 U 1 0 0 eth0
0.0.0.0 192.168.74.2 0.0.0.0 UG 0 0 0 eth0
復制代碼
其中Flags為路由標志,標記當前網路節點的狀態,Flags標志說明:
復制代碼
U Up表示此路由當前為啟動狀態。
H Host,表示此網關為一主機。
G Gateway,表示此網關為一路由器。
R Reinstate Route,使用動態路由重新初始化的路由。
D Dynamically,此路由是動態性地寫入。
M Modified,此路由是由路由守護程序或導向器動態修改。
! 表示此路由當前為關閉狀態。
復制代碼
添加網關/設置網關:
[root@bogon ~]# route add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dev eth0 #增加一條到達244.0.0.0的路由。
屏蔽一條路由:
route add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reject #增加一條屏蔽的路由,目的地址為224.x.x.x將被拒絕。
刪除路由記錄:
route del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route del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reject
刪除和添加設置默認網關:
route del default gw 192.168.120.240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0.240
⑥ linux 自動備份和恢復的腳本
Linux是公認的運行穩定、安全性較高的操作系統,但是伺服器硬體故障和各種意外因素都會導致Linux伺服器硬碟上數據丟失。特別對於運用在商業領域中的Linux伺服器,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災難後的數據恢復能力是每一個Linux系統管理員最為關心的問題。Linux作為新一代網路操作系統,在伺服器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為專門的網路伺服器,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伺服器數據進行備份,以確保數據的安全。
常見的Linux數據備份方法
Linux操作系統中的數據備份工作是Linux系統管理員的重要工作和職責。傳統的Linux伺服器數據備份的方法很多,備份的手段也多種多樣。常見的Linux數據備份方式僅僅是把數據通過TAR命令壓縮拷貝到磁碟的其它區域中去。還有比較保險的做法是雙機自動備份,不把所有數據存放在一台計算機上,否則一旦這台計算機的硬碟物理性損壞,那麼一切數據將不復存在了。所以雙機備份是商業伺服器數據安全的基本要求。通常情況下使用的雙機備份是雙機定時備份文件,而不是實時的。要實現雙機備份,必須先在單機上備份所有的文件,然後再把備份文件傳輸到其它機器上。這樣可能比較麻煩,而且有不足之處。例如,這樣做對於不需要備份的文件也要在網路上傳輸,會造成帶寬的浪費。
實現備份與刻錄的整合
為了彌補Linux上常見備份方法的不足,本文將講述使用sitback軟體將Linux伺服器磁碟中的指定數據進行自動備份,並刻錄到CDR光碟的方法,以達到數據在光碟中安全存儲的目的。此方法將數據備份和光碟刻錄兩個步驟整合在一起,自動化程度和安全性較高,而且sitback還能實現Linux網路中不同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備份。
sitback簡介
sitback是一款基於開源協議開發的Unix平台下的自動備份軟體。與一些 Linux開放源碼軟體不同,sitback開發者僅提供源代碼壓縮包的形式給Linux用戶下載。盡管sitback沒有提供安裝方便的RPM格式,但是sitback的安裝採用了基於GNU協議的自動安裝和配置的automake/autoconf模式,使得一般的Linux系統管理員能順利地安裝調試好sitback。
sitback的獲取和安裝
目前sitback官方網站www.mrbean.dk提供的 sitback最高版本為0.3.1。為了能最大程度地體現sitback的最佳性能,sitback的開發者建議Linux用戶不要把sitback的開發版本和Beta測試版本使用到實際的數據備份中去,以防出現意外。
安裝sitback源代碼壓縮包可以根據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完成:
◆建立臨時解壓目錄 /temp;
◆把sitback壓縮包拷貝到/temp目錄,並使用「tar xvfz sitback-x.x.x.tar.gz」命令對sitback源代碼壓縮包進行解壓;
◆執行./configure;
◆執行make;
◆執行make install。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可以迅速地安裝好sitback。請注意使用超級用戶root身份對sitback進行安裝。
編譯完sitback源代碼壓縮包之後,接著要在用戶根目錄中的Home目錄下創建一個.sitback目錄。該目錄用來存放一些數據備份和刻錄時產生的臨時文件,以及一些腳本文件或磁碟驅動器參數文件。
同所有通過編寫腳本文件來運行的程序一樣,sitback也需要Linux用戶自行編寫備份和刻錄的腳本文件,並讓Linux系統把sitback當作一個備份進程(backup-daemon)來自動執行。使用高效安全的Webmin管理系統來自動執行sitback也很方便。總之,用最少的代碼編寫出適合Linux系統實際情況的腳本是最為安全、高效的。
將數據刻錄至光碟的條件
讓sitback自動備份指定的磁碟數據,並將備份的數據直接刻錄到光碟中去,必須考慮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sitback運行的時間,即備份數據時間;
◆要備份的源目錄;
◆要備份到的目的目錄;
◆選擇存儲介質,包括磁介質、光存儲介質等;
◆是否要對備份數據進行校驗比較,提高備份安全性;
◆備份模式,全備份或部分數據備份;
◆備份數據還原問題。
sitback提供了很多參數供用戶選擇,具體參數和用法可以參考sitback源代碼壓縮包里的開發文檔和詳細的使用手冊。
實例運用
實例1
假設某Linux伺服器中有以下這些目錄:
◆/usr/smbdata 包含大多數應用軟體和用戶數據文件;
◆/usr/grafik 包含有重要的圖形文件。
為了備份以上兩個目錄數據,可以編寫一個腳本文件,代碼及說明如下:
ARCHIVE=/dev/st0
#定義要備份的數據
(ARCHIVE表示要備份的磁碟驅動器、文件目錄,甚至主機,例如:
「backuphost:/dev/st0」、
「backup@backuphost:/dev/nrt0」、
「[email protected]:/tmp/temp_backup.tar.gz」等)
TARGET=/usr/smbdata
#要備份的目的目錄
TARGET=/usr/grafik
#要備份的目的目錄
COMPRESSION=YES
#備份模式為對數據進行壓縮後備份
VERIFY=YES
#對備份數據進行校驗
REPORTFILE=/usr/smbdata/latest_backup.txt
#產生備份報告文件
REPORTPRINTER=//penguin4/Canon
#列印機信息
SMBUSER=computer1
#SAMBA用戶端計算機名
SMBPASSWD=123abc
#訪問密碼
VOLUMENAME=Full backup - Taastrup
TIME=1;02;00
#備份時間,每天2:00進行備份
TIME=2;02;00
TIME=3;02;00
TIME=4;02;00
TIME=5;02;00
TIME=6;02;00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數據自動備份腳本的樣本文件。如果想使用SysV初始化,可以在/etc/rc.d/init.d/中創建一個小的腳本文件來運行 sitback。在上述腳本最後一行加入「/usr/local/bin/sitback -d data」才能使得sitback自動運行。查看每次備份的情況時,可以打開臨時文件/.sitback/sitback.log,裡面有sitback 運行的詳細記錄。
實例2
使用sitback將Linux伺服器中數據自動備份、刻錄兩個步驟進行整合。
為了達到數據備份和光碟刻錄整合的目的,需要使用以下腳本來實現。它是來自sitback官方網站的樣板腳本。
# Full backup of /home/bean, excluding Images
#對/home/bean,目錄進行全備份
# [email protected] 2002
# Write the archive to my cd-writer at 0,0,0
#將備份數據在指定時間寫入CDR刻錄機中
# (Iomega ZIPCD 650, USB), use speed=2, so that i can 刻錄機硬體參數
# do other things while the backup is cooking. Also
# use on-the-fly to avoid too much temporary data.
# (my machine has no problem supporting this)
#
ARCHIVE=0,0,0
SPEED=2
#Iomega ZIPCD 650, USB刻錄機寫入速度,
CD ON THE FLY
#寫入方式
# It is a huge advantage to have the files directory available
# on the cd, not inside an archive, when restoring my
# setup, hence the type 'CDRW'
#
TYPE=CDRW
#光碟類型,CDRW可擦寫光碟
# Targets... Exclude Images
TARGET=/home/bean
#目標文件目錄
EXCLUDE=/home/bean/Images
#目標文件目錄中不用備份的目錄(即排除備份的目錄)
# Various stuff. Compression and verification will automagically
# be turned off by sitback, but i do not want the warnings either,
# so i just turn it off from the beginning...
#
VERIFY=NO
#對備份數據進行校驗
COMPRESSION=NO
#備份數據無需壓縮
# When done, put a backup report in /home/bean/backup.log
#
REPORTFILE=/home/bean/backup.log
#產生的備份報告文件及路徑
關於sitback備份數據的恢復及SSH等安全措施,此處不予舉例說明。總的來說,sitback是一款不可多得的Linux操作系統平台中優秀的數據備份和恢復工具,使用sitback可以使得企業實現安全而高效的備份。
⑦ 怎麼樣在終端上查看vnc在linux伺服器上的埠號
一個概念:在Linux只有隻讀文件、只讀目錄,沒有隻讀用戶。
要實現你這一點,得修改整個系統文件和目錄都為只讀,這樣很不好,危險:
chmod -R 0744 /
同時把登錄用戶(例如:user1)的目錄(目錄是:/home/user1)的許可權改成:
chmod -R 0444 /home/user1
這樣的話user1用戶就只有對這個系統的只讀許可權了,只是登錄這個用戶面臨著一大堆的警告/錯誤提示。
⑧ 如何刪除oracle的歸檔日誌
su - oracle //進入oracle賬戶
sqlplus / as sysdba //以操作系統許可權認證的oracle sys管理員登陸
archive log list //查看資料庫的歸檔模式
注意:輸入archive log list會顯示出USE_DB_RECOVERY_FILE_DEST
select * from V$RECOVERY_FILE_DEST; //查詢歸檔日誌空間大小及路徑
show parameter recover; //顯示歸檔文件路徑
退出到oracle賬戶根目錄然後進入rman輸入以下命令進入rman
rman target sys/password
RMAN> crosscheck archivelog all; //驗證的DB的歸檔日誌
RMAN> delete expired archivelog all; //刪除所有歸檔日誌
RMAN>DELETE ARCHIVELOG ALL COMPLETED BEFORE 『SYSDATE-7』; //保留7天的歸檔日誌
再查
SQL> select * from V$RECOVERY_FILE_DEST;
修改大小
SQL> alter system set db_recovery_file_dest_size=5G scope=both;
關閉歸檔
SQL>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start=false scope=spfile; #禁用自歸檔
SQL> shutdown immediate; //強制關閉資料庫
SQL> startup mount; //重啟資料庫到mount模式
SQL>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 //修改為非歸檔模式
SQL> alter database open; //打數據文件
SQL> archive log list; //再次查看前歸檔模式
⑨ Linux 常用命令(要求全而精)
1、linux分區
--在linux裡面所有的設備、任何東西,在linux看來都是文件。
--文件在它看來,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字元型(鍵盤輸入、列印機);
第二種是二進制型(硬碟、光碟機、U盤)
--linux中所有硬體
--手動分區
--A、至少有兩個分區
/ 根分區
SWAP 交換分區(物理內存大小的兩倍)
--B、個人桌面分區
/
/boot 128MB is enough
/usr
SWAP
/tmp(用於光碟刻錄)
2、linux目錄說明
--/dev/xxyN
--xx (分區所在設備類型:hd--IDE硬碟 sd--SCSI硬碟)
--y (標明分區所在設備
例如:/dev/hda 第一個IDE硬碟 或 /dev/hdb 第二個IDE硬碟 或 /dev/sdb 第二個SCSI硬碟)
--N (數字代表分區:1-4--主分區或擴展分區;邏輯分區從5開始!
例如:/dev/hda3 第一個IDE硬碟上的第三個主分區或擴展分區
/dev/sdb6 第二個SCSI硬碟上的第二個邏輯分區)
3、linux目錄結構
/ 根目錄,最高級別
/bin 系統基本命令存放目錄(/usr/bin)
/boot linux的內核及引導系統程序文件存放目錄(如:vmlinuz、initrd.img)
一般情況下,GRUB或LILO系統引導管理也位於這個目錄
/dev 設備文件存儲目錄,如音效卡、光碟機...
/ect 存放系統設置文件(如用戶賬號密碼、伺服器配置文件等)
/home 普通用戶家目錄,默認存放目錄
/lib 庫文件存放目錄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統中,當系統以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而產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這里。
當系統啟動的過程中,fsck工具會檢查這里,並修復已經損壞的文件系統。
有事喜用發生問題,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這個目錄中,可能會用手工的方式來修復,或者移文件到原來的位置上。
/media 即插即用型存儲設備的掛載點自動在這個目錄下創建。
如USB盤系統自動掛在後,會在這個目錄下產生一個目錄;
類似cdrom的目錄
/mnt 存放掛載存儲設備的掛載目錄,如cdrom等目錄
/opt 表示可選的意思,有些軟體包也會被安裝在此,也就是自定義軟體包,
比如OpenOffice,或者一些我們自己編譯的軟體包,也可安裝此處。
/proc 操作系統運行時,進程(正在運行的程序)信息及內核信息(比如CPU、硬碟分區、內存信息等)存放在此。
/proc目錄是偽裝的文件系統proc的掛載目錄,proc並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統
/root linux超級許可權用戶root的家目錄
/sbin 大多是涉及系統管理的命令的存放,只有超級許可權用戶root才可執行命令存放,普通用戶無許可權執行此目錄下的命令
與 /usr/sbin; /usr/X11R6/sbin; usr/local/sbin 目錄相似
(sbin,只有root許可權才能執行)
/tmp 臨時文件目錄,有時用戶運行程序的時候,會產生臨時文件。
/var/tmp目錄和此目錄相似
/usr 系統存放程序的目錄,如命令、幫助文件等。這個目錄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錄。
大部分Linux發行版提供的軟體包都安裝在此,涉及伺服器的配置文件就安裝在/ect中。
/usr/share/fonts 字體目錄
/usr/share/man 或 /usr/share/doc 幫助目錄
/usr/bin 或 /usr/local/bin 或 /usr/X11R6/bin 普通用戶可執行文件目錄
/usr/sbin 或 /usr/local/sbin 或 /usr/X11R6/sbin 超級許可權用戶root可執行命令存放目錄
/usr/include 程序頭文件存放目錄
/var (vary)此目錄經常變動
/var/log 用來存放系統日誌
/var/www 用來定義Apache伺服器站點存放
/var/lib 用來存放一些庫文件,如MySQL的,以及MySQL資料庫的存放地。
4、基本命令
--查看幫助 *** --help *** --?
--查看詳細幫助 man ***
--登錄 login
--退出窗口 exit
--關機 shutdown
--重啟 reboot
--初始化 init (run level -/etc/inittab),0-6看第六部分的g
--進入根目錄 cd /
--回上層目錄 cd ..
--相對路徑 cd dev
--絕對路徑 cd /dev
--查用戶名 whoami
--查當前目錄 pwd
--列出當前目錄內容 ls
-l(樹詳細顯示目錄內容)
-m(橫列顯示目錄內容,是屏幕長度顯示)
-a(列出全部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S(以文檔大小排序)
--創建目錄 mkdir dname
--刪除目錄 rmdir dname
rm -r *** -(遞歸刪除該目錄下所有內容,詢問每個准備刪除的文件)
rm -rf ***-(強制刪除該目錄下所有內容,不詢問)
--創建空白文件 touch ***
(ps:從技術的角度來講,linux的文件後綴名沒有任何意義)
--復制 cp
cp -r **1 **2 (復制1到2中)
--移動 mv
mv -t **1 **2 (把2移動到1中)
--編輯文本 vi [文件名]
--查看文本 cat 由第一行開始顯示文本內容
tac 從最後一行顯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著寫
more 一頁一頁的顯示文檔內容
less 與 more 類似,可以往前翻頁
head 只看頭幾行
-N(數字,可根據行數顯示)
tail 只看後幾行
-N(數字,可根據行數顯示)
nl 顯示的時候,順序輸出行號
od 以二進制位的方式讀取檔案內容
--查找文本 find [路徑][查找類型][搜索文件名]
如查找rc.local find /etc -name *.local
--查找命令信息及其位置 whereis 命令
如 whereis ls
--查看環境變數 echo $SHELL
如 echo $PATH (分大小寫:分隔符是:,windows是echo %path%;)
--鏈接 ln
如 ln joe.txt a (硬鏈接,如同復制一個新文件,joe.txt刪除後,a還存在)
a是鏈接的名稱,a和joe.txt同步,然後a的內容和joe.txt一樣
joe.txt改變,a也跟著變
如 ln -s joe.txt b (軟鏈接,如同創建一個快捷方式,joe.txt刪除後,b不存在)
--wc 統計指定文本文件的行數、字數、字元數
--grep(很常用) 在指定的文本文件中查找指定的字元串
grep 字元串 文件名
--col 見管道..
--------------------
----信息顯示命令----
--------------------
--date 顯示和設置日期
--stat 顯示指定文件的相關信息
--who、w 顯示在線登錄用戶
--whoami 顯示用戶自己的身份
--id 顯示當前用戶的id信息
--hostname 顯示主機名稱
--uname 顯示操作系統信息
--dmesg 顯示系統啟動信息
-- 顯示指定的文件(目錄)已使用的磁碟空間
--df 顯示文件系統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
--free 顯示當前內存和交換空間的使用情況
--fdisk -l 顯示磁碟信息
--locale 顯示當前語言環境
5、掛載點(mount 設備目錄 掛載目錄)
--訪問設備 (那設備當成一個文件,和另外一個文件夾進行綁定)
--例如掛載光碟機:步驟 [cd /mnt]---[mkdir cdr]---[mount /dev/cdrom /mnt/cdr]---[cd cdr]--OK!直接訪問光碟機內容
--卸載掛載設備(umount /dev/cdrom)--注意必須先退出掛載目錄,否則出現"device is busy"錯誤.
6、startup-shutdown(linux啟動流程)
--A、boot sequence(important) linux啟動過程
a. load bios(hardware information)
b. read MBR's config to find out the OS
(MBR--Master Boot Record,硬碟第一個物理扇區,柱面0、磁頭0、扇區1,包含主引導程序和硬碟分區表)
c. load the kernel of the OS
(載入為kernel核心的OS)
d. init process starts...
(啟動linux第一個進程init)
e. execute /etc/rc.d/sysinit
(執行系統最重要的配置文件,後台啟用進程)
(rc.d--run command)
f. start other moles(stc/moles.conf)
(開啟各種模塊,如內存管理模塊、硬碟管理模塊)
g. execute the run level scripts
(系統啟動是分層次的,根據情況執行,每個層次之間沒關系)
0 - 系統停機狀態
1 - 單用戶工作狀態 root
2 - 多用戶狀態(沒有NFS)
3 - 多用戶狀態(有NFS)
NFS - Network File System 網路文件系統,聯網系統
4 - 系統未使用,留給用戶
5 - 圖形界面
6 - 系統正常關閉並重新啟動
如:cd /etc -- 有rc0.d、rc1.d、rc2.d、rc3.d、rc4.d、rc5.d等多個文件夾,保存著各個層次執行的進程文件
h. execute /etc/rc.d/rc.local (重要)
(保存其它進程腳本,如tomcat自動啟動,要修改此配置文件)
i. execute /bin/login
(登錄界面)
j. shell started...
7、vi 文本編輯器
--兩種模式:命令模式 編輯模式
--vi [文件名]
(切換到編輯模式)
a append-游標後添加
i insert-游標前插入
o open-另起一行編輯
esc (切換回命令模式)
:w 存檔
:wq 存檔退出
:q 退出
:q! 不存檔退出
dd 刪除其中一行
dw 刪除一個單詞
(sudo gedit 文本 常用linux下的文本編輯器,比vi好用)
8、用戶設置
--切換用戶(switch user) su username
小技巧:直接exit切換
--添加用戶 useradd username [-g] [組名](分配到某個用戶組)
(創建後會自動在/home目錄下創建該新用戶的文件夾,如/home/username)
--設置密碼 passwd username
--cd /etc
--查看用戶信息 more password
如新增的用戶信息:username:x:500:500::/home/username:/bin/bash
第一個數字,代表用戶組,當添加用戶沒有指定用戶組時,系統會創建一個和用戶ID一樣的組ID;
第二個數字:用戶ID號;
用戶的目錄是/home/username;
用戶的SHELL是/bin/bash
(命令--->SHELL[解釋命令]--->kenrel內核)
SHELL有多種類型,如csh、bash(常用)、bsh、ksh、sh(最原始)
--添加用戶組 groupadd groupname
--查看用戶組信息 more group
--刪除用戶組 groupdel groupname
--修改用戶 usermod [-g] [組名] [用戶名]
--刪除用戶 userdel username
然後把/home的文件夾刪除了 rm -rf 文件夾
9、許可權file privilege
--linux把文件的許可權分成四種:r:read w:write x:execute -:none
如:-rw-r--r--
lrwxrwxrwx
drwxr-xr-x
drwxr-xr-x
第一個數字'-'代表文件,其餘是文件夾,後9位分為3組,每組有四種許可權設置rwx-
第一位表示文件所有者
第二位表示和所有者在同一用戶組的用戶
第三位表示不在同一用戶組的用戶許可權
--設置許可權 (隨意應用,靈活組合!)
1、普通用法
--添加許可權 [chmod +x 文件]
如:-rw-r--r-- ---> -rwxr-xr-x
--刪除許可權 [chmod -x 文件]
如:-rwxr-xr-x ---> -rw-r--r--
--給自己添加許可權 [chmod ?+x 文件]
如此類推,組--g,其他人--o
如:chmod u+x -rw-r--r-- ---> -rwxr--r--
chmod g+x -rw-r--r-- ---> -rw-r-xr--
chmod o+x -rw-r--r-- ---> -rw-r--r-x
2、專業用法 chmod 755/777
--原理,八進制轉二進制
如755,111 101 101, rwx r-x r-x
777,111 111 111, rwx rwx rwx
--修改所有者許可權 chown (change owner)
如:chown 原來文件 file1 的所有者是 root,改成joe的
chown joe file1
10、管道(把上一個命令執行的結果交給下一個命令)
--使用方法:
命令1|命令2|命令3......|命令n
--使用舉例
--$ls -Rl /etc | more
(如 ls -Rl /etc (在控制台模式下,無法返回前面過去的信息),因此需要管道執行該查詢,實現分頁的工作, ls -Rl /etc | more)
--$cat /etc/passwd | wc
(顯示文件結果,再數數有多少行)
--$cat /etc/passwd | grep lrj
(顯示文件結果,再查找包含lrj的行)
--#dmesg | grep eth0
(顯示系統啟動的信息,再查找包含eth0的行--真正含義,檢查網卡執行信息是否正常)
--$man bash | col -b > bash.txt
語法:col [-bfx][-l<緩沖區列數>]
補充說明:在許多UNIX說明文件里,都有RLF控制字元。當我們運用shell特殊字元">"和">>",把說明文件的內容輸出成純文本文件時,控制字元會變成亂碼,col指令則能有效濾除這些控制字元。
參數:
-b 過濾掉所有的控制字元,包括RLF和HRLF。
-f 濾除RLF字元,但允許將HRLF字元呈現出來。
-x 以多個空格字元來表示跳格字元。
-l<緩沖區列數> 預設的內存緩沖區有128列,您可以自行指定緩沖區的大小。
--$ls -l | grep "^d"
(用正則表達式篩選出目錄列表中 頭字母為'd' 的內容--目錄)(^是正則表達式開頭部分)
--$ls -l * | grep "^-" | wc -l
(列出目錄列表中 頭字元為'-'的內容--文件,並統計顯示的行數wc -l)
11、其他命令
--wall(warning all) 通知所有人
a.命令替換
如 wall `date`、 cd 'pwd'、mkbootdisk $(uname -r)
b.重定向
重定向輸出:
如 ls > cmd.txt ,把文件寫到cmd.txt,不輸出在控制台
ls >> cmd.txt ,把文件追加寫到cmd.txt
重定向輸入:
如 wall > cmd.txt,把文本內容發給所有人
12、修改系統的默認系統級別
常用3和5
3 - 多用戶狀態(有NFS)
NFS - Network File System 網路文件系統,聯網系統
5 - 圖形界面
PS.設置用戶許可權: sudo chmod 777 目錄
4表示讀,2表示寫,1表示執行.
第一位表示文件所有者,第二位表示和所有者在同一用戶組的用戶,第三位表示不在同一用戶組的用戶許可權.
755表示文件所有者可讀寫,執行.
第二位5表示與所有者在同一用戶組的可讀,可執行,不可寫.
第三位5表示其它組可讀,可執行,不可寫. 轉載於Joewalker在本人空間也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