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演算法
『壹』 地理坐標的計算方法
子午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子午線或經線。所有通過地軸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為(橢)圓,這就是經線圈。一條經線是一個半(橢)圓弧。所有垂直於地軸的平面與地球橢球面的交線,稱為緯線。緯線是半徑不同的圓,其中半徑最大的緯線稱為赤道。在地球儀上,通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稱為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儀上,同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緯線長度不相等,緯線標注的度數就是緯度;赤道緯度為零,赤道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在地球儀上,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用經度、緯度表示地面上點的位置叫地理坐標。例如:我國首都北京位於北緯40度和東經116度的交點附近,昆明位於北緯25度和東經103度的交點附近。緯度是地理坐標中的橫坐標,經度是縱坐標。
由地球橢球體上任一點M,引一垂直於點M地平線的直線,其與赤道面相交所構成的夾角稱地理緯度。以赤道為0°,向北、南兩極各以90°計算,向北稱北緯,向南稱南緯。M點經線面與起始經線面間的夾角稱為地理經度。以起始經線為0°,國際上統一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為起始經線,向東、西各以180°計算,向東稱東經,向西稱西經。地球上或地圖上的點位表示為M(,λ)。在地圖上以內圖廓和經緯線網(或分度帶)形式表示。在>1∶10萬地形圖上,地理坐標網以圖廓形式表現,圖廓四角注記經緯度數值,內外圖廓間繪有分度帶。在小比例尺地圖上和<1∶2O萬地形圖上,一般都直接繪有地理坐標網,並注有相應的經緯度數值。以此確定地區或地面點的地理位置。
『貳』 經緯度是怎麼劃分的
緯度劃分:自赤道開始向南、向北各劃分為90°,向南為南緯,向北為北緯。
經度劃分: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向東、向西各劃分180°,向東為東經度,向西為西經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
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又稱為地理坐標系統。
(2)兩極演算法擴展閱讀:
經緯度以度數表示,一般可直接以小數點表示,但亦可把度數的小數點分為角分(1角分等於六十分之一度),和秒(一秒等於六十分之一分)。表示經緯度有多樣模式,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 度分秒錶示(度:分:秒)-49°30'00"-49d30m00s
2 度分表示(度:分)-49°30.0'-49d30.0m
3 度數表示-49.5000°-49.5000d(一般會有四位小數)。
不少軟體可把不同的經緯度表示方式轉換。
在地球上任何地點,只要有隻表,有根竹竿,一根捲尺,就可知道當地經緯度。但表必須與該國標准時校對。
方法如下: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陽直射點在南緯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時得到的緯度是(arctgα+8.5)°
tgα= 桿長/影長
判定經線和緯線
根據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得知: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這樣就可以判斷出哪是經線、哪是緯線以及經度和緯度。
緯度、經度判定方法:
經度 若數值向東越來越大,則是東經;若數值向西越來越大,則是西經;
緯度 若數值向北越來越大,則是北緯 ;若數值向南越來越大,則是南緯。
『叄』 電機幾級多少轉演算法
電動機轉速=60*電動機頻率/電動機極對數。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極數」是指定子磁場磁極的個數。定子繞組的連接方式不同,可形成定子磁場的不同極數。
選擇電動機的極數是由負荷需要的轉速來確定的,電動機的極數直接影響電動機的轉速。電動機的電流只跟電動機的電壓、功率有關系。
常見的電動機的磁極數通常有2、4、6、8極,磁極再多就少見了。用得最多的是2極和4極電動機,因為通用機械的設計轉速大多在這個范圍。
(3)兩極演算法擴展閱讀
電機級數識別方法
1、看轉速:比如1430r/min實際同步轉速是1500轉,由轉速公式:轉速=時間(60秒)*頻率(50HZ)除以磁極對數 一個磁極對為2個極,由此就可以算出 3000÷1500=2個磁極對,也就是4極電動機。
2、看型號:例如 電動機型號是Y 132 M- 4 Y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其中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產品名稱代號還有:YR為繞線式非同步電動機;YB為防爆型非同步電動機;YQ為高起動轉距非同步電動機。
132→機座中心高(mm) M →機座長度代號 4 →磁極數。
3、非同步電機是以YB開頭,鼠籠型為YR,增安型為YA,然後是中心高和極數,例如YR400-4 560 6KV,是非同步鼠籠型電機中心高為400mm,極數為4極,額定功率560KW,額定電壓6KV。
『肆』 南北天極與地球的兩極方向一致嗎,天球赤道位於哪裡
我們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都離我們一樣遠。星星就好像鑲嵌在一個圓形天幕上的寶石。
實際星星和我們的距離有遠有近,我們看到的是它們在這個巨大的圓球球面上的投影,這個假想的圓球就稱為天球,它的半徑是無限大。而地球就懸掛在這個天球中央。
星星在天空中移動的方向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且星座的形狀並不會改變。星星從東方的地平線爬上來,爬到最高點(中天),然後往西方沉下去。看起來就像整個天球圍繞著地球旋轉一樣。相信大家都明白,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星體並不會繞著地球轉。星體在天空中繞著我們旋轉,是因為地球自轉而產生的錯覺,天球本身是不會移動的。我們身在地球中,並不會感覺自己在轉動的,就好像我們乘坐火車時看見窗外的景物向後移動,而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移動中。
周日運動
星星在天上每日旋轉一圈,這運動稱為周日運動。把地球自轉軸延伸到天球上的位置,就是天球的北極和南極。把地球的赤道伸延到天球上的位置,就是天球赤道了。
有一顆2等星非常接近天球北極,所以看來似乎永遠靜止不動,其它的星就好像繞著他旋轉。我們稱這顆星為北極星。因為北極星看來永遠靜止不動停留在正北方及不會下山,所以我們像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便可以利用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可惜的是,天球南極附近沒有光星,所以沒有「南」極星為南半球居民引路。
北極星相對於地面的高度取決於觀測者所在地的緯度,例如在北京,北極星會在正北,離地面40 度;在北極,北極星會在頭頂(天頂);在赤道的地方,北極星剛好躺在水平線上;而在南半球,北極星是永遠不會升出地平在線,所以在南半球是永遠看不到北極星。
同樣道理,有些星永遠不會東升。居住在北半球的人永遠看不到接近南天極的星,而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同樣也看不到接近北天極的星。
以上三幅模擬圖例顯示在北半球可以見到的恆星運動,第一幅指向天球北極方向(你會發現其實北極星並不是完全固定不動的) ,第二及第三幅分別指向南方及東方。
天球上的坐標系統
為了准確形容天上星體的位置,天文學家制訂了一套坐標系統來標示星體在天球上的位置。 這套坐標系統和地球上慣用的經緯度坐標十分相似。
這套坐標系統把天球分為赤緯及赤經。赤緯的演算法是從天球赤道開始至兩極止,天球赤道是0度,向北至天球北極是+90 度, 向南至天球南極是 -90 度。赤經的演算法較特別,和地球經度(由-180度至+180度)的演算法不同, 赤經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東由0小時至24 小時。和時間一樣,赤經的每小時可分為60分,每分可再細分為60秒(註:赤經的分秒並不等如角度用的角分角秒) 。赤經計算的起點為春分點,春分點是天球赤道和黃道的兩個相交點其中一個(另一個是秋分點)。
像轉動中的陀螺一樣,地球的自轉軸在太空中其實並不固定,而是以26000年的周期在轉動,這個運動稱為歲差,所以,春分點和天球北極的位置亦會非常緩慢地移動。所以,當我們使用天球坐標來標示天體的位置時,應該同時指出是哪一年的坐標,例如公元2000.0年。
『伍』 怎樣把us與ms換算
單位:
ms:毫秒;μs:微秒
換算:
1ms = 1000μs
0.001 毫秒 = 1微秒。
(5)兩極演算法擴展閱讀:
算秒單位:
0.000 001 微秒 = 1皮秒
0.001微秒= 1納秒
1,000 微秒 = 1毫秒
1,000,000 微秒 = 1秒
1s = 1000ms
1ms = 1000μs
1μs = 1000ns
1ns = 1000ps
1秒(s) 100分秒(ds)= 1000 毫秒(ms) = 1,000,000 微秒(μs) = 1,000,000,000 納秒(ns) = 1,000,000,000,000 皮秒(ps)
=1,000,000,000,000,000飛秒(fs)=1,000,000,000,000,000,000仄秒(zs)=1,000,000,000,000,,000,000,000幺秒(ys)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渺秒(as)
單位換算:
0.000 000 001 毫秒 = 1皮秒
0.000 001 毫秒 = 1納秒
0.001 毫秒 = 1微秒
1000 毫秒 = 1秒
一秒等於1000毫秒,等於10的12次方皮秒.
參考資料:
網路--微秒
網路--毫秒
『陸』 經緯度的演算法
經緯度的定法
簡單說,經緯度就是圓周360度的角度。
緯度是以赤道為0度。地心到某地連線與地心到赤道連線的夾角就是某地緯度。兩極這個角度就是90度對嗎?所以兩極的緯度就是90度。
經度也差不多。就是以英國倫敦附近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為0度。向東西兩邊逐加分別為東經和西經。到背面就是180度。
『柒』 演算法與邏輯這2個重要概念究竟是哪一門學科領域專門學習的內容
1.問:做哲學為什麼需要學習邏輯?答:簡單地說,哲學是一門學科,它提供的是理論,它要通過說理、通過論證使人接受或者反駁某種觀點、理論,這就需要有正確的論證。邏輯研究有效推理,就是提供正確論證的基礎。實際上,凡是理論,用推理,講論證,都離不開邏輯。從這點看,哲學與其他「學」相同,所以邏輯是基礎學科。但是哲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兩個特點,這使得這哲學中論證更為重要,因而邏輯的作用也更為重要。第一個特點,哲學不是經驗科學。盡管經驗可以給我們提供某些啟示,來自於經驗的知識可以作為哲學思考的某種根據,但是哲學命題不能通過經驗來驗證,不能做實驗,所以,一個哲學理論的「正確性」(是否可接受),幾乎只能靠論證來顯示。歷史上,一些哲學理論後來不被接受了,以另外的形式出現了,是因為發現原來論證有問題,對原來的理論有修正,有新的論證;也有一些理論一開始人們不喜歡,如休謨的經驗論,後來卻不得不接受(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因為它的論證沒法反駁,有人甚至是樂於接受,因為認為它的論證好。第二個特點,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要思考「終極」問題,即各門具體學科都不研究或無法研究的問題,比如什麼是物質,什麼是實在,什麼是精神等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問題。對這類問題的思考,會使論證更加困難。學過亞里斯多德邏輯,我們知道,有屬加種差的定義。例如,人是某種動物,動物是某種生物,這就是屬加種差的定義對什麼是人和動物的回答。如果繼續追問,什麼是生物,大概還可以說,生物是某種物質,但是如果再問什麼是物質?至少按這種方式已不能回答,需要有上一層的概念體系。一般來說,探求這樣的終極問題,概念體系不容易建立,而且容易出現某種循環,比如康德二律背反那樣的東西。在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思考時,在對這些問題的觀點論證、提出相應理論時,我們應該遵從什麼法則?有什麼規律?這些都對論證,也是對邏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知道,現在我們所說的邏輯學產生於古希臘,始於亞里斯多德。為什麼邏輯學產生於古希臘,有幾個原因。一是民主政治,導致論辯風盛行。要辯論,要說理,就要講邏輯。二是歐幾里得幾何學,提供了一個理論應該如何應用邏輯的典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哲學研究。我認為是亞里斯多德主要是在其哲學研究中,也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哲學,建立了邏輯學。他對於(事物)本質問題的思考等,使他提出上面提到的定義理論,建立了三段論邏輯。從這段歷史來看,可以說,因為哲學和論證的關系,對邏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邏輯學才如此這般地產生了。所以,邏輯從一開始,就和哲學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以上所說的中心意思是,哲學的生命力在於論證,我們的哲學觀點和理論可以不同,但是論證方法必須是相同的,不論自己思考問題還是與人交流,都需要有公共的論證平台,而這個平台應該、也只能由邏輯來搭建。在今天,哲學已經大大發展,但是哲學和邏輯的基本關系沒有改變。只是今天的哲學需要什麼樣的邏輯?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亞里斯多德邏輯顯然完全不夠了,需要今天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共同關注。關於邏輯和哲學的關系,當年王浩來北大講學時還提出一種觀點。大意是,關於哲學問題的基本觀點,大家很難統一。對此我們可以採取公理化的方法,各自從自己的基本觀點出發,建立相應的理論系統,類似於古典數學和直覺主義數學。我認為這當然不是哲學研究的全部,但應該也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使自己的理論更嚴密,需要有公理化的思想和方法。歷史上斯賓諾莎曾經做過倫理學的公理化研究,大概不是很成功。今天邏輯學的發展是否對此提供了新的基礎?這就需要學習現代邏輯。2.問:中國哲學也需要邏輯嗎?答: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邏輯」這個概念作點說明。我們現在所說的邏輯,指的是上面提到的產生於古希臘的邏輯。就連「邏輯」一詞都是從古希臘語到英語、再到漢語譯音而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中國自己的文化中沒有產生出西方邏輯學意義上的邏輯學。中國古代有名辨學等一些在今天被人們作為中國邏輯史研究對象的理論或學說。從哲學和邏輯的關系看,如果說古希臘哲學有亞里斯多德邏輯與之對應,那麼中國哲學是否也可以說有名辨學這樣的學說與之對應?有這個背景,再看我們的問題,「中國哲學也需要邏輯嗎」,應該是,研究中國哲學或中國哲學研究需要西方的邏輯學嗎?這里有兩個問題。如果是研究中國哲學,即以中國哲學為研究的對象,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相應的理論和觀點,那麼,與其他研究類似,也要分析、推理、論證,當然也離不開西方的邏輯學。因為只有西方傳統的邏輯學才在今天成為各學科的基礎。但是,如果是做中國哲學研究,或中國哲學式的研究,即用中國哲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哲學的問題,比如類似於老子,孔子的研究,是否要用西方的邏輯學,我還看不出有這個必要。從西方邏輯學的觀點看,今天仍然難以完全說清中國的古代哲人究竟是用什麼邏輯思考問題的。這個說法需要作點解釋。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從各自關心的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式可以看出來。西方哲學開始關心的問題是世界的本源是什麼,這個關心的目的是要把面對的萬事萬物拆開,找基本的組成部分,或面對復雜紛呈的世界找出基本的性質,再將它們的組合起來,希望從這里說明一切現象,同時也獲得了改造自然的手段。從簡單的、基本的部分或性質開始,通過組合,到說明各種復雜現象,解決復雜問題,這就是西方哲學的精神,也是西方邏輯的精神,他們在這個探討過程中建立了邏輯學,而且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西方科學。西方的哲學、邏輯學、科學屬於同一個文化體系。中國哲學也有關心世界本源的部分,但地是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探討社會的秩序、和諧,講究天人合一,同時也是為個人的自我修養和人生指導提供依據。從世界和社會的宏觀出發到個人的修養,從個人的修養再到社會的和諧和秩序,這裡面有許多非組合的東西,與西方邏輯的精神從文化淵源上看有根本的區別。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倒是不覺得中國哲學式的研究要用到西方的邏輯學。說到這里,插一句,我想中國哲學的邏輯是什麼,這也許是個更有趣的問題。顯然這需要中國哲學和邏輯學兩方面的結合才有可能研究。當然,今天也很難有人還會按古人的方式去思考他們的哲學問題。不論從學習階段就受到的訓練,還是到後來的學術規范和科研體制,都決定了不會再出老子和孔子那樣的思想家。現在作為學術的最基本要求是要說理,要論證,要交流,還是上面說到的,要有公共的論證平台。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哲學大概也需要西方的邏輯學。3.問: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的區別是什麼?答:我注意到你們的幾個類似問法或問題,因為你們的采訪在我們中心(北京大學邏輯、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的網上登了出來,而且有了一段時間。這些問題是:(1)普通邏輯和現代邏輯的區別是什麼?(2)數理邏輯和普通邏輯有什麼區別?(3)邏輯學導論和一階邏輯的區別是什麼?還有現在的問題,(4)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的區別是什麼?我想先做一點說明,也是澄清。這里涉及到關於邏輯的一些名詞。首先,邏輯是一種客觀對象,邏輯學是關於這個對象的科學,就像力是一種客觀對象,力學是關於力這種對象的科學一樣。「邏輯」有時也指邏輯學。邏輯本身沒有現代和傳統之分,也沒有普通和不普通之分,只是邏輯學,作為人們對邏輯這個對象研究的成果,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才有傳統和現代之分,有不同的歷史形態。「現代邏輯」和「傳統邏輯」指的就是這種意義上的邏輯學。關於「普通邏輯」。首先,從對象的層次看,剛才說了,沒有普通和不普通之分,也就是說沒有普通邏輯這種邏輯,其次,從研究的角度看,也沒有對邏輯這種對象的「普通」的研究,所以,是既沒有普通邏輯(這種邏輯),也沒有普通邏輯學。「普通邏輯」只能是課程的名稱,類似於「普通物理」。這一點也是王憲鈞先生當年一再強調的。拿「普通邏輯」和「普通物理」相比,也是王先生舉的例子。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普通邏輯」叫得多了,有一種誤解,把普通邏輯也當成了一種邏輯或一種邏輯學,其實,這只是一門課。關於「一階邏輯」,從對象的層次看,有這樣一種邏輯。關於這種邏輯的理論等是一階邏輯學,通常也稱為「一階邏輯」。此外,還有專門的課程講授一階邏輯學,所以它還可以是課程的名稱。「數理邏輯」與此類似。在上面提到的這些名稱中,「傳統邏輯」,「現代邏輯」,指的是某種邏輯學,在一些情況下,「現代邏輯」也可以是某類課程的名稱;「普通邏輯」,「邏輯導論」或「邏輯學導論」只能是課程的名稱;「一階邏輯」,「數理邏輯」指的可以是一個或一種邏輯,也可以是這個或這種邏輯的學,還可以指講授這個或這種邏輯的課程。這里我們涉及到三種名稱:邏輯,邏輯學和邏輯課。有這個說明後再來看這些問題。在這些問題中,問題(4)是一個合理的問題,也沒有什麼歧義,因為在這個問題中,「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只能做邏輯學的理解,問的是兩種邏輯學之間的區別,現代的邏輯學究竟比過去的邏輯學有那些發展等。問題(3)的意思應該是比較兩門課程,因為「邏輯學導論」是課程的名稱,我們也有一階邏輯的課。如果這么看,這也合理。問題(2)的初衷大概類似於問題(3),但是問題(2)容易引起誤解。因為「數理邏輯」可以指一種邏輯,將它與普通邏輯相比,容易使人誤解,把普通邏輯也當成了一種邏輯。最不合理的是問題(1)。「普通邏輯」只能是某門課程的名稱,現代邏輯是一種邏輯學,這兩個「邏輯」不可比。如果把「現代邏輯」理解為課程的名稱,那麼,它指的不是一門課,凡講授現代邏輯學知識的課都可以稱為現代邏輯課,而普通邏輯只能是一門課。將一門課與一類課相比,這應該也不可比。所以怎麼都說不通。現在可以回答你們的問題,即問題(4)。一般認為,從亞里士多德到弗雷格以前的是傳統邏輯,從弗雷格開始,產生了現代邏輯。當然在弗雷格之前,也有萊布尼茨、布爾這些現代邏輯的先驅。現代邏輯與傳統邏輯的不同首先是產生的原因或動因不同。傳統邏輯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哲學上論證,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論辯。現代邏輯產生於數學研究,主要為了找出數學中的邏輯。其次是方法的不同,這是主要的不同。學過一點現代邏輯都知道,現代邏輯的基本方法是形式化方法。從根本上說,形式化方法就是數學的方法。因為是一些數學家研究數學中的推理,找數學中的邏輯,所以很自然地引用了數學的方法。從萊布尼茨開始就提出了把推理當作數學演算的想法。這個想法到弗雷格才在一定范圍里得以實現。可以實現的原因之一,是弗雷格研究的是數學中的推理,這是我們各種推理中最嚴格的推理,但同時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推理。可以實現的原因之二,就是他用到了數學的方法,把數學用到推理的研究中。現在數學(古典數學)中推理的規律已經都找出來了,這就是一階邏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的思想,建立了許多新的技術,邏輯學的內容大大豐富。如果說過去我們只能靠肉眼觀察,那麼,現在因為有了新的方法,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去造顯微鏡,而且是電子顯微鏡。與傳統邏輯相比,因為有了觀察邏輯關系的「電子顯微鏡」,現代邏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范圍大大拓寬。這個天地是傳統邏輯用「肉眼」所不可能看見的。因為方法和動因的不同,導致了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其他的一些不同。比如,同是研究日常推理,傳統邏輯總結一些方法,教我們這些方法,現代邏輯則要把其中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刻畫出來,其目的不是教我們人如何正確地進行日常思維,而是「教」計算機去做這樣的的推理。現代邏輯的這種發展,使得邏輯學真正成為其他一些學科的基礎,比如計算機科學,語言學等,包括哲學方面的分析哲學,語言哲學等。這里所謂的基礎,意思是,如果沒有現代邏輯的知識,要進行這方面的有關研究是不可能的。這個基礎的作用是傳統邏輯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人們一般認為學習邏輯會使人邏輯性強,提高思維能力,表現在頭腦清楚,說話有條理,能言善辯等。這被稱為邏輯的教導作用。應該說這是邏輯學產生的初衷之一。但在今天看來,如果說,傳統邏輯還有一定的教導作用,那麼現代邏輯則基本沒有這個作用。現代邏輯使得邏輯學越來越像數學,成為專門的基礎知識。如果說現代邏輯也有一些教導作用,那麼它並也不比數學強。換言之,要想從學習現代邏輯中得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更好的法是去學數學。總之,邏輯學的這種教導作用,至少從現代邏輯的內容上看,已經不是今天邏輯學的主要功能。4.問:您認為哲學系本科生應該學普通邏輯課還是現代邏輯的課程?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可能會說得多一些。因為即使在我們北大哲學系,這個問題也是從我的上一代老師、我的前輩們開始就一直在討論、爭論、甚至激烈爭論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學什麼課,普通邏輯課還是現代邏輯課,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課程的內容、性質;一個是學習的目的。這是從學生選課的角度說的。換一角度,可以問,哲學系應該對本科生開普通邏輯課還是現代邏輯課?也有兩個類似的因素,前一個因素沒變,後一個因素是,開什麼課取決於培養學生的目標。這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關心的同一個問題,但角度不同。我想我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現在本科生教育可以說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素質教育,一個是專門人才培養。說白了,前者就是畢業後找工作,後者是讀研究生,准備走學術的道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看,大部分人是要從事實際工作的,學者總是少數。因此現在比較強調素質教育,淡化專業,所以本科生階段取消了一些專業,比如我們系的本科生邏輯學專業就取消了。專門人才培養一般要到研究生階段才真正開始。盡管學生自己可以早早為自己定位,但是從教育者的角度說,並不一開始就把誰定在什麼方向。這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自己的責任,學生也要為自己的將來負責。這是社會的進步。與強調素質教育相對應,另一方面,對准備走學術路的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扎實的基礎,有出色的科研能力。這是一種兩極分化。一個本科生,剛進大學,很難說將來畢業後的去向,是做實際工作,還是讀研究生,最終走學術研究的路。從教育者的角度看,也只能是同時提供各種條件、環境,讓受教育者能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一個好的大學,就是能提供好的這樣的條件和環境,比如開出各種課程和提供好的指導等。現在可以談談普通邏輯課和現代邏輯課的問題。簡單地說,現代邏輯的課程是為專門人才培養開設的。一個學生如果畢業後從事實際工作,在這方面他所需要的主要是素質教育,我認為不用學現代邏輯,但同時也不用學普通邏輯,倒是可以學學批判性思維這樣的課。為什麼這么說,我們可以先看看普通邏輯的性質和內容。普通邏輯是我國大學的邏輯知識普及課,內容大體上是亞里斯多德邏輯,即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定義理論等,一些簡單的命題邏輯知識,再加一些歸納推理的內容,關於論證的常識等,從知識的組成看,基本上是傳統邏輯的東西。普通邏輯有一個基本考慮,就是圍繞思維來講。根據這個考慮,它把內容又分為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幾個部分。近二十多年來,隨著現代邏輯影響不斷增加,普通邏輯課中也逐漸增加了一些現代邏輯的內容,課程的名稱也改成邏輯導論,內容和重點有了很大甚至是重要的改變,但普及邏輯知識的課程性質沒有變。這樣的一門課程,我認為有一些缺點。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經過這樣的普及課學習,會有什麼收獲,有什麼效果。從課程設置的角度說,不外是希望學生有這幾個方面的收獲:(1)獲得一定的邏輯學知識;(2)掌握一些方法,受到一定的訓練,思維能力有某些提高;(3)有了一定的基礎,便於繼續學習邏輯;(4)以邏輯為基礎去進行其他的課程的學習或研究。其中(1)和(2)合起來可以在素質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3)和(4)看起來是可以起到專門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但實際情況究竟怎樣,是否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做一些分析。先看後兩條,即人才培養方面的(3)和(4)。首先,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是邏輯學發展的兩個階段。現代邏輯不是從傳統邏輯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上面也談到,完全是新的問題,新的起點,新的方法。現代邏輯對傳統邏輯有種跳躍性,而沒有什麼繼承性。從我們的教學實踐看,學習傳統邏輯對學現代邏輯沒有什麼幫助,反而可能會有某些誤導。如果是為了要繼續學習邏輯,這個繼續被學的,只能是現代邏輯,所以不如一開始就學現代邏輯。(3)說的是普通邏輯課或邏輯導論課可以作為現代邏輯課的基礎,但從這個分析看,情況並非如此。不說有可能誤導,至少學習的效率不高。再看(4)。現代邏輯是像數學這樣的專門的基礎知識,需要按學數學那樣方式才能真正掌握,才可能成為用來學習和研究如計算機科學、語言學甚至哲學的知識基礎,不能只是停留在普及知識的層次上,淺顯地講講,象徵性地做些習題,而需要詳細地講解,嚴格地證明,嚴格地做習題,有些甚至是比較難的習題。這些即使在邏輯導論課上,也不可能做到。所以,希望達到(4)的效果,只能是一個願望,實際上根本達不到。這兩個方面說明,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在邏輯學研究或應用邏輯的專門人才培養方面起不到什麼作用。事實上,我們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上也證明了這一點。就我校來說,這二十多年來上過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課的學生應該達到數以萬計,但沒有一個學生由此而成為研究邏輯或者應用邏輯去研究其他領域問題的專門人才。這說明什麼問題?當然是我們作為教育者一方應該深刻反省的。說到底,主要是課程的性質,普及邏輯知識,這決定了這門課只能是作為文化素養提高的一個方面來教和學,而不是也不能作為其他知識和課程的基礎來教和學。說到這里,涉及到這門課的素質教育方面的意義。上面說了它在專門人才培養方面起不到什麼作用,現在我們可以就此再看它素質教育的作用方面。前面說到邏輯有教導作用,在這里對應到所希望達到的效果(2)。看起來普通邏輯所講的問題簡單、常見,與實際生活更接近,所以它更具有教導作用,但其實這里有些誤解。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都是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的某種結合。關於現代邏輯,前面已經說了,它完全遠離了邏輯的教導作用,不是為日常思維服務的,而是一種基礎知識。再看傳統邏輯部分。這部分中確實有些內容是講思維方法,講有關的一些道理。但是在這方面,它有兩個不足:一是先天不足,一是後天不足。一般都不否認亞里斯多德邏輯是傳統邏輯的核心部分。亞里斯多德邏輯中的核心部分又是三段論。我們可以看看三段論在講什麼。它在講我們幾乎天生就會的三段論推理,比如「所有的A是B,所有的B是C,所以,所有的A是C」,講這樣的的推理為什麼是正確的,這樣的推理多少種格與式,哪些格式是正確的推理形式,可以如何變形,道理何在等等。這些細致的甚至顯得繁瑣的分析和證明主要不是為了日常思維的需要,而是為了哲學研究。我想說的是,邏輯學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學院派式的理論,這是它的精神實質,而且這種精神一直在延續。應該說,這是真正的邏輯學的精神。所以,亞里斯多德是邏輯學之父,他不僅從問題、對象,而且從方式和精神,都奠定了這門學科的基礎。關於日常思維的思維方法等只是這種理論的一些延伸,不是本質的部分。有了理論,可以在思維方法的方面做很多推廣。只是方法方面談多了,談泛了,實際上就出了這種學的圈。這就是傳統邏輯對日常思維方面作用的「先天不足」。作為一門課程,當然可以按照需要設計它的內容,沒有必要一定按某種學理精神來講授。但是,在思維能力提高和訓練方面,普通邏輯並沒有給我們提供的內容和訓練的手段。這是它的「後天不足」。如果要講思維方法,注重日常思維能力提高,有比普通邏輯更合適的課程,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不是一門邏輯課,但是它的問題更集中,目的也更明確,所以更專業。總體上看,對普通邏輯課,包括邏輯導論,在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訓練方面,如果是講思維的嚴格性,精確性,那不如去學數學。如果是講思維的敏捷、機智,善抓問題實質的准確性、尖銳性等,不如去學批判性思維。最後,再看希望達到的效果(1),即這門課對邏輯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方面的作用。作為知識上的修養,這當然也是一種素質的提高。特別地,對什麼是邏輯的精神,通過普通邏輯課或邏輯導論課多少可以了解一些,這應該是一個人知識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知識普及性的課不能提供真正實用的技術和理論,這一點應該沒什麼疑問。我們只要看看邏輯學今天的發展和這些課程所講授的內容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當然,不論怎樣,最後總會對邏輯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邏輯的知識素養,這是大概是這門課最後的收獲。對此我想指出一點,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也是一種多少有點養尊處優的知識素養,因為它主要不解決實用問題,基本上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過去我國大學教育屬於計劃經濟體系,畢業生是國家幹部。什麼是國家幹部,就是國家的管理人員,當然不是人人最後都走上了管理崗位,但首先他們都屬於幹部體系,有幹部級別。大學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國家提供幹部儲備。作為這樣的教育,當然要使受教育者除了專門的知識、技能外,還要有一定的知識素養。比如,要知道一點邏輯,講點邏輯。在這種情況下,邏輯知識普及課對我國幹部隊伍素質的總體提高,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門課也還是有功績的。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一個受教育者不再是計劃經濟下教育生產線出產的一個產品,不再是一個幹部或儲備幹部,國家的幹部體制現在也轉變成了公務員體制,這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在現在的情況下,一個大學生首先是一個將來要參與社會競爭的主體。我們的教育體制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育也地具有了人本精神,教育者要地從受教育者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面對這樣的教育形勢和被教育者,我們應該教什麼?他們所面對的將是嚴酷的競爭和挑戰,已經沒有時間和條件再去接受那種養尊處優式的知識素養教育。所以我認為,如果說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這種邏輯知識普及課在過去時代條件下還有一些積極作用,那麼現在這些作用早已淡出,所以這樣的課已經不合時代要求,應該淘汰。取而代之的也是兩極分化:徹底講實用性,學批判性思維;真正學邏輯,學現代邏輯。這也是一種「與時俱進」吧。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學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不知道什麼是邏輯,不懂一點邏輯怎麼行。我認為這種觀點沒有建立在將邏輯學、邏輯課以及它們的歷史和社會時代背景等因素加以綜合和仔細分析的基礎上,沒有充分的根據。如果有我們這里的分析,那就不僅是「怎麼不行」,而且是勢在必行。至於哲學系開什麼課,不同的哲學系當然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北大哲學系是按專門人才培養的方向來開課的,也有這個條件,所以當然應該開現代邏輯課,取消普通邏輯或邏輯導論課。我們實際上也是這么做的。目前只是對外系或校公共課還開邏輯導論,這是因為某種歷史的慣性吧,遲早也是要取消的。在我系,現代邏輯課是一系列課程。首先是一階邏輯。這是現代邏輯的入門課,也是哲學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基礎課。如果將來研究哲學,可以到此為止,也可以再學模態邏輯等。如果要學邏輯,則必須在有這門課的基礎後再去學其他的邏輯課程。至於批判性思維,我認為是一門很好的課,也主張應該開這門課,甚至應該是全校的公共課。這是一門素質教育課,誰都可以選。但是要清楚,這門課與學哲學和學邏輯都沒有什麼特別的關系。
『捌』 兩極的電機為什麼是3000轉有公式沒
中國電網不管是220V還是380V,工頻頻率都是50Hz(赫茲),變頻電壓另外,電機轉速是以分鍾計算單位,電機根據線槽布線繞組的格局,磁極都是整數的,沒有什麼3級,5級,7級等電機說法;2極同步轉速是3000r轉,4極同步轉速是1500r轉,6極同步轉速是1000r轉,8極同步轉速是750r轉 ,2級就是1對磁極,4級就是2對磁極,6級就是3對磁極,8級就是4對磁極,一般公式是(頻率乘以時間就是秒)來計算的。
例如:一個電機名牌標注為3000轉,是怎麼算的,50赫茲乘以60秒再除以電機磁極對數1對,等於3000轉,其實不管多大電機,都達不到額定轉速,電機有功率因數,小電機功率因數比較高,損耗小一般轉數是1分鍾2980轉,大電機功率因數低,轉數一般為1分鍾2945至2975左右,90年代以前老電機比較多,90年代初期出現了Y系列節能電機,並推廣使用,後來一些不法商家推出了鋁線電機(繞組用的是鋁線),過載能力比較差,發熱厲害,比銅線繞組電機壽命短好多。單相220V或380V電機公式一樣,例如一個電機1000轉,6級電機,
(50赫茲乘以60秒)除以電機磁極對數(6除以2),就是50乘60除3等於1000,如果再算功率因數的話(電機上名牌有)4%,那1000X4%等於40,用1000—40等於960,也就是實際1分鍾960轉,屬於低轉速電機。這是我原來從事電機維修的演算法,如果其他朋友有更好的,希望跟著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