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功率控制演算法

功率控制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4-21 08:35:52

① SON網路中自配置功率控制演算法是怎麼回事啊怎麼建立數學模型來比較兩個功率控制演算法的好壞啊

選擇電機是要根據你車子所設計的速度有直接關系的,如果你的傳動比做的夠大,電機的功率幾W就夠,當然速度會很慢!反之則需要更大的電機.整車重量達到了3KG已經算是比較重的了,可以選擇20-30W左右550有刷電機和有刷電調,這樣會比較劃算!

② 什麼是worst-case魯棒功率控制

什麼是worst-case魯棒功率控制?

因此可以說模型的不確定性在控制系統中廣泛存在、外部干擾以及建模誤差的緣故。然而。測量關心的變數,系統就要重新設計。一旦設計成功,做出正確的測量和比較後。常用的設計方法有,完整性控制器設計,魯棒PID控制以及魯棒極點配置,同時鎮定。

魯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但需要一些離線辨識,使具有不確定性的對象滿足控製品質。

現代魯棒控制是一個著重控制演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設計方法。一旦設計好這個控制器,特別是對那些比較關鍵且(1)不確定因素變化范圍大。

魯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

但是,魯棒觀測器等。飛機和空間飛行器的控制是這類系統的例子。以閉環系統的魯棒性作為目標設計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稱為魯棒控制器。如何設計一個固定的控制器,就不需太多的人工干預,與期望值相比較。另一方面,這種變化是有界攝動而不是無窮小攝動,它的參數不能改變而且控制性能能夠保證,成為國內外科研人員的研究課題,魯棒控制。

這個理論和應用自動控制的關鍵是。其設計目標是找到在實際環境中為保證安全要求控制系統最小必須滿足的要求:測量,魯棒控制一直是國際自控界的研究熱點。

魯棒控制方法適用於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首要目標的應用,實際工業過程中故障導致系統中參數的變化,具有代表性的是Zames提出的微分靈敏度分析。

一般魯棒控制系統的設計是以一些最差的情況為基礎。在過去的20年中,可分為穩定魯棒性和性能魯棒性,而系統的各種故障也將導致模型的不確定性,如何才能更好地糾正系統,一般要假設過程動態特性的信息和它的變化范圍、比較和執行,也就是魯棒控制,魯棒控制系統的設計要由高級專家完成。

魯棒控制方法。

由於工作狀況變動,是對時間域或頻率域來說,用這個誤差糾正調節控制系統的響應如果要升級或作重大調整,維持某些性能的特性,同時過程的動態特性已知且不確定因素的變化范圍可以預估,某些控制系統也可以用魯棒控制方法設計。因此產生了以討論參數在有界攝動下系統性能保持和控制為內容的現代魯棒控制。一些演算法不需要精確的過程模型,大小)的參數攝動下魯棒控制簡介

當今的自動控制技術都是基於反饋的概念:INA方法。所謂「魯棒性」,是指控制系統在一定(結構,因此一般系統並不工作在最優狀態;(2)穩定裕度小的對象,實際工業過程的精確模型很難得到,主要針對單變數系統(SISO)的在微小攝動下的不確定性。根據對性能的不同定義。反饋理論的要素包括三個部分
熱心網友 2015-4-2

相關內容
因此可以說模型的不確定性在控制系統中廣泛存在、外部干擾以及建模誤差的緣故。然而。測量關心的變數,系統就要重新設計。一旦設計成功,做出正確的測量和比較後。常用的設計方法有,完整性控制器設計,魯棒PID控制以及魯棒極點配置,同時鎮定。

魯棒控制的早期研究,但需要一些離線辨識,使具有不確定性的對象滿足控製品質。

現代魯棒控制是一個著重控制演算法可靠性研究的控制器設計方法。一旦設計好這個控制器,特別是對那些比較關鍵且(1)不確定因素變化范圍大。

魯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

但是,魯棒觀測器等。飛機和空間飛行器的控制是這類系統的例子。以閉環系統的魯棒性作為目標設計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稱為魯棒控制器。如何設計一個固定的控制器,就不需太多的人工干預,與期望值相比較。另一方面,這種變化是有界攝動而不是無窮小攝動,它的參數不能改變而且控制性能能夠保證,成為國內外科研人員的研究課題,魯棒控制。

這個理論和應用自動控制的關鍵是。其設計目標是找到在實際環境中為保證安全要求控制系統最小必須滿足的要求:測量,魯棒控制一直是國際自控界的研究熱點。

魯棒控制方法適用於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首要目標的應用,實際工業過程中故障導致系統中參數的變化,具有代表性的是Zames提出的微分靈敏度分析。

一般魯棒控制系統的設計是以一些最差的情況為基礎。在過去的20年中,可分為穩定魯棒性和性能魯棒性,而系統的各種故障也將導致模型的不確定性,如何才能更好地糾正系統,一般要假設過程動態特性的信息和它的變化范圍、比較和執行,也就是魯棒控制,魯棒控制系統的設計要由高級專家完成。

魯棒控制方法。

由於工作狀況變動,是對時間域或頻率域來說,用這個誤差糾正調節控制系統的響應如果要升級或作重大調整,維持某些性能的特性,同時過程的動態特性已知且不確定因素的變化范圍可以預估,某些控制系統也可以用魯棒控制方法設計。因此產生了以討論參數在有界攝動下系統性能保持和控制為內容的現代魯棒控制。一些演算法不需要精確的過程模型,大小)的參數攝動下魯棒控制簡介

當今的自動控制技術都是基於反饋的概念:INA方法。所謂「魯棒性」,是指控制系統在一定(結構,因此一般系統並不工作在最優狀態;(2)穩定裕度小的對象,實際工業過程的精確模型很難得到,主要針對單變數系統(SISO)的在微小攝動下的不確定性。根據對性能的不同定義。反饋理論的要素包括三個部分

③ 跳頻通信的原理 技術是什麼

跳頻是最常用的擴頻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發雙方傳輸信號的載波頻率按照預定規律進行離散變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說,通信中使用的載波頻率受偽隨機變化碼的控制而隨機跳變。從通信技術的實現方式來說,「跳頻」是一種用碼序列進行多頻頻移鍵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種碼控載頻跳變的通信系統。從時域上來看,跳頻信號是一個多頻率的頻移鍵控信號;從頻域上來看,跳頻信號的頻譜是一個在很寬頻帶上以不等間隔隨機跳變的。其中:跳頻控制器為核心部件,包括跳頻圖案產生、同步、自適應控制等功能;頻合器在跳頻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頻率;數據終端包含對數據進行差錯控制。
與定頻通信相比,跳頻通信比較隱蔽也難以被截獲。只要對方不清楚載頻跳變的規律,就很難截獲我方的通信內容。同時,跳頻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即使有部分頻點被干擾,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擾的頻點上進行正常的通信。由於跳頻通信系統是瞬時窄帶系統,它易於與其他的窄帶通信系統兼容,也就是說,跳頻電台可以與常規的窄帶電台互通,有利於設備的更新。
通信收發雙方的跳頻圖案是事先約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頻圖案進行跳變。這種跳頻方式稱為常規跳頻(Normal FH)。隨著現代戰爭中的電子對抗越演越烈,在常規跳頻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自適應跳頻。它增加了頻率自適應控制和功率自適應控制兩方面。在跳頻通信中,跳頻圖案反映了通信雙方的信號載波頻率的規律,保證了通信方發送頻率有規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對方所發現。常用的跳頻碼序列是基於m 序列、M序列、RS碼等設計的偽隨機序列。這些偽隨機碼序列通過移位寄存器加反饋結構來實現,結構簡單,性能穩定,能夠較快實現同步。它們可以實現較長的周期,漢明相關特性也比較好,但是當存在人為的故意干擾(如預測碼序列後進行的跟蹤干擾)時,這些序列的抗干擾能力較差。
在90 年代初,出現了基於模糊(Fuzzy)規則的跳頻圖案產生器。在這種系統中,由模糊規則、初始條件以及采樣模式共同來決定系統的輸出序列。只要竊聽者不知道模糊規則、初始條件、采樣模式三者的任何一個,就無法預測到系統的輸出頻率,由此就提高了系統的抗竊聽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模糊跳頻給出的跳頻碼序列與傳統的跳頻碼序列相比更加均勻,也更難預測。
90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混沌(chaotic)跳頻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混沌系統的符號序列來生成跳頻序列。在這個混沌系統中要確定一個非線性的映射關系、初始條件和混沌規則,三者唯一確定一個輸出序列。由此確定的混沌跳頻序列體現了良好的均勻性,低截獲概率,良好的漢明相關特性以及具有理想的線性范圍。
與一般的數字通信系統一樣,跳頻系統要求實現載波同步、位同步、幀同步。此外,由於跳頻系統的載頻按偽隨機序列變化,為了實現電台間的正常通信,收發信機必須在同一時間跳變到同一頻率,因此跳頻系統還要求實現跳頻圖案同步。跳頻系統對同步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同步速度快,二是同步能力強。目前跳頻電台的同步方法有精確時鍾法、同步字頭法、自同步法、FFT捕獲法、自回歸譜估計法等等。在實際應用中,同步方案常常綜合使用多種同步方法。例如戰術跳頻系統中常用掃描駐留同步法,綜合使用了精確時鍾法、同步字頭法、自同步法三種同步方法,分成掃描和駐留兩個階段進行。掃描階段完成同步頭頻率的捕獲,駐留階段從同步頭中提取同步信息,從而完成收發雙方的同步。
在自適應跳頻中,同步還包括收發雙方頻率集更新的同步,保證雙方同步地實現壞頻點替代,否則會使收發雙方頻率表不一致,導致通信失敗。頻合器是跳頻通信系統中的關鍵部分,目前大多數跳頻電台中使用的頻率合成器採用的是鎖相環(PLL)頻率合成技術,但是該技術的頻率轉換速度已經接近其極限,要進一步改善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而且解析度較低。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跳頻速率,提出了直接式數字頻合器(DDS)。它採用全數字技術,具有頻率解析度高,頻率轉換時間快,輸出頻率可以很高而且穩定性好,相位雜訊低等優點,可滿足快速跳頻電台對頻率合成器的要求。例如在美國的JTIDS 中,跳速達到每秒35800 跳,只有採用直接數字頻合器才能實現。但是DDS的價格昂貴,復雜度大,直接用於戰術跳頻電台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採用DDS+PLL的方法,結合兩者的長處,可以獲得單一技術難以達到的效果。在跳頻系統中,即使在信道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仍有可能在少數跳中出現錯誤,因此有必要進行差錯控制。差錯控制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自動請求重發糾錯(ARQ)技術;二是採用前向糾錯(FEC)技術。ARQ技術可以很好的對付隨機錯誤和突發錯誤,它要求有反饋電路,當信道條件不好時,需要頻繁的重發,最終可能導致通信失敗。FEC技術不需要反饋電路,但是需要大量的信號冗餘度以實現優良的糾錯,從而會降低信道效率。由於糾錯碼對突發錯誤的糾錯能力較差,而通過交織技術可以使信道中的錯誤隨機化,因此,經常採用編碼與交織技術相結合的辦法來獲得良好的糾錯性能。在跳頻系統中常用的糾錯編碼技術有漢明碼、BCH碼、trellis 碼、RS碼、Golay碼、卷積碼和硬判決解碼、軟判決解碼等。1993年提出了TURBO碼,其信噪比接近於Shannon極限,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與RS碼等常用的跳頻編碼相比, TURBO 碼在跳頻系統中顯示了極大的應用潛能。此外,還可以把不同的編碼方法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進行聯合編碼。在快跳頻方式下,還可以運用重發大數判決來克服跳頻頻段內的快衰落。
跳頻電台在實際應用中通常要組成跳頻通信網,以實現網中的任何兩個通信終端均能夠做到點到點的正常通信。組網除了要避免近端對遠端的干擾、碼間干擾、電磁干擾等其它干擾以及由系統引起的熱雜訊等雜訊干擾以外,還要注意避免由組網引起的同道干擾、鄰道干擾、互調干擾、阻塞干擾等。採用跳頻的多址通信網具有很多優點:抗干擾能力強,低截獲概率,低檢測概率,對頻率選擇性衰落有很好的抑製作用等等。但是,與常用的DS/CDMA系統相比,跳頻網的最大用戶數相對較小。
跳頻通信網可以分為同步通信網和非同步通信網。跳頻通信網有多種組網方式,如分頻段跳頻組網方式、全頻段正交跳頻組網方式等。在分頻段跳頻組網方式中,系統把整個頻段分成若干個子頻段,不同的通信鏈路採用不同的子頻段進行通信,從而有效地防止同一通信網間的干擾。全頻段正交跳頻組網方式僅用於同步跳頻通信網中,也就是說整個通信網中只有一個基準時鍾,通過設計在某一相同時刻t 的N 個相互正交的跳頻頻率序列來進行組網,這樣盡管各個終端間的通信均使用相同頻段,但是由於瞬時的跳頻頻率點不相同,因此可保證它們之間不會出現同頻道干擾。自適應跳頻通信系統中,由於在通信過程中會去除那些通信條件惡劣的信道,因此頻率更新後可能會出現同頻道干擾現象,故必須設計一種良好的頻點更新演算法,保證更新後的跳頻序列之間依然是正交的,否則可能會使各通信節點之間頻繁出現頻率碰撞,導致無法正常通信。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把以上兩種組網方式結合進行。例如英國Recal-Tacticom 公司的Jaguar 系列電台在組網中就同時採用了這兩種組網方式,可組網數目達到200—300 個。
除了以上這些關鍵技術以外,調制解調方法在跳頻系統中也很重要,可以採用FSK、QAM、QPSK、QASK、DPSK、QPR、數字chirp 調制等多種調制方式。自適應跳頻系統是在常規跳頻系統的基礎上,實時地去除固定或半固定干擾,從而自適應地自動選擇優良信道集,進行跳頻通信,使通信系統保持良好的通信狀態。也就是說,它除了要實現常規跳頻系統的功能之外,還要實現實時的自適應頻率控制和自適應功率控制功能,因此就需要一個反向信道以傳輸頻率控制和功率控制信息。
通過可靠的信道質量評估演算法,發現了干擾頻點後,應當在收發雙方的頻率表中將其刪除,並以好的頻點對它們進行替換,以維持頻率表的固定大小。這種檢測和替換是實時進行的。為增加跳頻信號的隱蔽性和抗破譯能力,跳頻圖案除具有很好的偽隨機性、長周期外,各頻率出現次數在長時間內應具有很好的均勻性。在引入自適應頻率替換演算法對頻率表進行實時更新後,為保障系統性能,仍然要求跳頻圖案具有很好的均勻性,所以應當依次用不同的質量較好的頻點來分別替換被干擾的頻點。收端頻率表的更新會導致收發頻率表的不一致性。為了使收發頻率表同步更新,必須通過反饋信道將收端的頻率更新信息通知發方。這種信息的相互交換是一種閉環控制過程,需要制定相應的信息交換協議來保證頻表可靠的同步更新。衡量協議有效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便是頻點去除的速度。在檢測出干擾頻點後,干擾頻點去除的速度越快,對通信的影響越小。
信道質量評估的另一個作用是進行自適應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就是要把有限的發送功率最好地分配給各個跳頻信道,使得各個信道都能夠以最小發射機功率實現正常通信,從而提高跳頻信號的隱蔽性和抗截獲能力。在自適應跳頻系統中,系統檢測每個信道的通信狀況,並通過信道質量評估單元中的功率控制演算法對每個跳頻信道單獨進行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演算法可以基於兩種原則:一是比特誤碼率最小原則,演算法為各個跳頻信道選擇適當的功率,使得接收方收到的數據比特誤碼率達到預定的誤碼門限;二是等信干比原則,此演算法調整各個跳頻信道的平均功率,使得各個跳頻信道上的信干比相同,這里的信干比是指各個跳頻信道上的信號功率/(對應信道上的干擾功率 + 傳輸損耗功率)。這兩種演算法的性能差不多。
隨著跳頻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戰術電台中採用跳頻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的抗干擾能力。早在70 年代,就開始了對跳頻系統的研究,現已開發了跳頻在VHF 波段(30—300MHz)的低端30—88MHz、UHF波段(300MHz 以上)以及HF 波段(1.5—30MHz)的應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跳頻速率和數據數率也越來越高,現在美國Sanders 公司的CHESS 高速短波跳頻電台已經實現了5000跳/秒的跳頻速率,最高數據數率可達到19200bps。此外,CHESS跳頻電台與一般的跳頻電台還有所不同,它以DSP 為基礎,採用了差動跳頻(DFH)技術。通過現代數字處理技術,CHESS跳頻電台較好解決了短波系統帶寬有限(導致數據速率低的原因)、信號間相互干擾、存在多徑衰落等的問題。同時,它的瞬時信號帶寬很窄,對其它信號的影響很小。可以看到,實現更高跳速、更高數據速率的跳頻電台正是跳頻通信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軟體無線電的概念也已逐漸應用到新型的跳頻電台中。短波自適應跳頻電台已經在當前的軍事通信中佔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與VHF/UHF頻段不同,短波信道有許多固有特點,例如,受多徑時延、幅度衰落、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信道條件變化莫測。但是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得到了技術上的保證,而自適應跳頻技術就是這些新技術中的一種。它通過分析波段上的頻率佔用率,自動搜索無干擾或未被佔用的跳頻信道進行跳頻,不僅避免了自然干擾,也不會受到短波頻譜大量佔用的影響。它會根據需要自動地改變跳頻序列,有效的適應惡劣環境。它在海灣戰爭中體現出的優越性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現有的DS/CDMA 系統中,遠近效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大功率信號只在某個頻率上產生遠近效應,當載波頻率跳變到另一個頻率時則不受影響,因此跳頻系統沒有明顯的遠近效應,這使得它在移動通信中易於得到應用和發展。在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如果鏈路間採用相互正交的跳頻圖案同步跳頻,或者採用低互相關的跳頻圖案非同步跳頻,可以使得鏈路間的干擾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對提高系統的容量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跳頻是瞬時窄帶系統,其頻率分配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現有頻率資源十分擁擠的條件下,這一點具有重要意義。
跳頻的多址性能對於組網有很重要的意義。加拿大Laval 大學提出了在光纖網路中應用快跳頻技術。該系統利用Bragg 光柵替代傳統跳頻系統中的頻率合成器,跳速達到10G數量級。系統在30個用戶,比特誤碼率為10-9的條件下,數據速率為500Mb/s。與採用非相干DS/CDMA 技術的光纖網路相比,同時有相同數量的用戶使用時,FFH/CDMA系統的比特誤碼率明顯優於DS/CDMA 系統。
此外,跳頻技術在GSM、無線區域網、室內無線通信、衛星通信、水下通信、雷達、微波等多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由於跳頻系統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局限,如信號隱蔽性差,抗多頻干擾以及跟蹤式干擾能力有限等,而擴頻的另一種方式直接序列擴頻卻有較好的隱蔽性和抗多頻干擾的能力。把這兩種擴頻技術結合起來,就構成了直接序列/跳頻擴展頻譜技術。它在直接序列擴展頻譜系統的基礎上增載入波頻率跳變的功能,直擴系統所用的偽隨機序列和跳頻系統用的偽隨機跳頻圖案由同一個偽隨機碼發生器生成,所以它們在時間上是相互關聯的,使用同一個時鍾進行時序控制。義大利Telettra 公司的Hydra V 電台是採用了直接序列/跳頻混合擴頻技術的第一代戰術電台。由於採用了直接序列擴頻DBPSK 調制方式,比單獨採用跳頻技術多獲得9dB 的處理增益,從而提高了電台的抗干擾性能。

④ 功率控制的應用

CDMA技術構建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終端用戶都採用相同的頻譜進行上下行鏈路的數據傳輸,每一個頻譜信道都不是完全正交而是近似正交的,因而用戶與用戶之間存在干擾。每一個用戶都是本小區內及相鄰小區內同時進行通信的用戶的干擾源。以寬頻CDMA即WCDMA技術標准為例,基站覆蓋的小區存在「遠近效應」,這與通信用戶進行通信時的信道功率有關。」遠近效應」的具體描述是離基站遠的用戶到達基站的信號較弱,離基站近的用戶到達基站的信號強,假定終端用戶以相同的上行功率進行通信,則由於信號在信道中傳輸距離的遠近差異,基站處收到的信號強度的差別可以達到30-70db,信號弱的用戶的信號完全有可能被信號強的用戶信號淹沒,從而造成較遠距離的用戶完不成通信過程,嚴重時有可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對用戶終端的信號功率進行控制。另外,為了使基站發射的功率在到達每個用戶終端時有個合理的值,也有必要優化基站的發射功率,換言之,基站也要加入到功率控制的框架中來。
CDMA系統是以不同的碼字來區分不同的信道的。為不同用戶分配的地址碼是正交的或者是自相關性很大、互相關性很小的偽隨機序列。對正交碼來說,盡管在理論上各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為零,但實際上很難保證;而對於在上行鏈路中採用多個用戶合用一個全長度序列的偽隨機碼的CDMA系統來說,由於只用到了部分的相關性,各信道之間必然存在著相互干擾。所以CDMA系統是一種自干擾系統。為了盡量地降低各信道相互間的干擾,要求CDMA系統在保證接收信號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發射功率,不需要發射功率裕量。所以,CDMA系統必須有很好的功率控制措施。在CDMA系統中,既用到反向功率控制,還用到前向功率控制。
(1)CDMA系統中的反向功率控制
反向功率控制分為開環功率控制、閉環功率控制和外環功率控制。
①反向開環功率控制
移動台根據在下行鏈路上檢測到的導頻信號強度,判斷上行鏈路上的路徑損耗,以此控制本移動台的發射功率,使移動台發出的信號功率在到達基站接收機時與所有其他移動台發出的信號功率到達基站接收機時相同。移動台發射機的發射功率為:
平均輸出功率(dBm)=平均接收功率(dBm)+
偏置功率+參數 (21.6)
不同頻段,移動台的偏置功率是不同的。如800MHz頻段移動台的偏置功率是-73dB;1900MHz頻段移動台是-76dB。式(21.6)中的參數是指移動台在同步信道上接收到的小區尺寸、小區有效發射功率和接收機靈敏度等參數,這些參數用於調整開環功率控制。這種開環功率控制方式,其前提是上下鏈路路徑衰耗是相同的。如前所述,對採用FDD方式的系統,實際上下行鏈路路徑衰耗的相關性並不緊密。所以,開環功率控制只能是對移動台發射功率的粗略的控制,一般用於移動台剛開始呼叫,為避免在沒有收到閉環控制指令時,移動台發射功率過大對系統中其他信道造成較強的干擾。
開環功率控制可補償平均路徑衰耗的變化和陰影衰落的影響,要求有較大的動態范圍(IS-95標准規定,不小於±32dB)。
②反向閉環功率控制
反向閉環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使基站對移動台的開環功率控制估計迅速作出修正,以使移動台保持最佳的發射功率強度。其方法是基站每隔1.25ms對收到的各移動台的信干比測量一次,與標准進行比較,並發出一個1bit的功率調整指令,插入到對應移動台的下行業務信道內。移動台接收並檢測到功率調整指令後,疊加到開環控制參數上進行發射增益調整。基站發出的插在下行業務信道內的1bit功率控制指令,每次增加或減少移動台發射功率1dB,總控制量不超過±24dB。每1.25ms控制一次相當於800bit/s的控制碼率,基本能夠跟上大多數的瑞利衰落。
反向閉環功率控制和反向開環功率控制的結合,既保證了移動台開始呼叫時採用適當(粗略估計)的發射功率,又實現了對移動台功率控制精度高、速度快的要求。
③外環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減低誤幀率(FER)。IS-95系統通過檢查業務信道中的FER來參與調整移動台的發射功率,這就是外環功率控制。將閉環功率控制與外環功率控制結合起來,使對移動台的功率控制不僅體現在基站接收合適的信噪比上,還直接與話音和數據業務質量相聯系。
(2)CDMA系統中的前向功率控制
前向功率控制就是基站根據移動台提供的在下行鏈路上接收和解調信號的FER結果,調整其對各移動台的發射功率,使路徑衰落小的移動台分配到較小的前向鏈路功率,而對遠離基站的路徑衰落較大的移動台分配較大的前向鏈路功率。 功率控制是WCDMA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由於遠近效應和自干擾問題,功率控制是否有效直接決定了WCDMA系統是否可用,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WCDMA系統性能的優劣,對於系統容量、覆蓋、業務的QoS(系統服務質量)都有重要影響。
功率控制的作用首先是提高單用戶的發射功率以改善該用戶的服務質量,但由於遠近效應和自干擾的問題,提高單用戶發射功率會影響其他用戶的服務質量,所以功率控制在WCDMA系統中呈現出矛盾的兩個方面。
WCDMA系統採用寬頻擴頻技術,所有信號共享相同頻譜,每個移動台的信號能量被分配在整個頻帶范圍內,這樣移動台的信號能量對其他移動台來說就成為寬頻雜訊。由於在無線電環境中存在陰影、多徑衰落和遠距離損耗影響,移動台在小區內的位置是隨機的且經常變動,所以信號路徑損耗變化很大。如果小區中的所有用戶均以相同的功率發射,則靠近基站的移動台到達基站的信號強,遠離基站的移動台到達基站的信號弱,另由於在WCDMA系統中,所有小區均採用相同頻率,上行鏈路為不同用戶分配的地址碼是擾碼,且上行同步較難,很難保證完全正交。這將導致強信號掩蓋弱信號,即遠近效應。
因此,功率控制目的是在保證用戶要求的QoS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發射功率,減少系統干擾從而增加系統容量。 TD-SCDMA系統是一個干擾受限系統,由於「遠近效應」,系統的容量主要受限於系統內各移動台和基站間的干擾,因而,若每個移動台的信號到達基站時都能達到保證通信質量所需的最小信噪比並且保持系統同步,TD-SCDMA系統的容量將會達到最大。
功率控制就是為了克服「遠近效應」而採取的一項措施。它是在對接收機端的信號強度或信噪比等指標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適時改變發射功率來補償無線信道中的路徑損耗和衰落,從而既維持了信道的質量,又不會對同一無線資源中其他用戶產生額外的干擾。另外,功率控制使得發射機功率減小,從而延長電池是使用的時間。
功率控制演算法通常從兩個層次進行分析和研究。若從全局的層次上進行分析,則假定內環功率控制速率足夠快,能夠從理想地跟上信道變化,因此信道增益在一次功率控制達到穩定狀態前是恆定的。從這個角度看功率控制問題,著重考慮的問題包括容量、全局穩定性和系統負荷,以及全局控制問題是否有解,即是否能夠滿足所有用戶的性能要求(SIR)。若從局部的層次上進行分析鏈路通信的目標SIR值假定不變,並且滿足所有用戶要求。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則局部功率控制演算法收斂性質和收斂速度,即快速跟上信道變化能力,是功率控制演算法研究的重點。

⑤ 哪個協議是講手機功率控制演算法的

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為防止鄰道干擾和遠近效應,要求從各移動台(基站)到達基站(移動台)接收機的信號功率電平(或信噪比)或解調後的誤碼率基本相同,這就需要對移動台(基站)的發射功率進行自動功率控制。特別是在CDMA系統中,在一個無線小區中的許多移動用戶同時使用相同的頻率和時隙,只是靠不同的碼序列來區分不同的用戶。所以,若用戶間所使用的碼序列的互相關不為零(理論上下行的各碼序列互相正交,互相關系數為零),小區內其他用戶的信號相對於某用戶的信號來說都是嚴重的多址干擾。嚴格進行發射功率控制是克服這種干擾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要求對移動台的發射功率的控製做到既精確又快速。

⑥ secondratepower是什麼意思

second rate power的中文翻譯

second rate power

二次率功率

雙語例句

1

The second power of growth rate of recrystal grains linear increase with
stored energy.

再結晶晶粒生長速率的平方與變形儲能呈線性關系。

2

The non-cooperative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in the second game supports the
transmission data rate obtained in the first game layer, through calculating
transmitted power, and hence the problem of utiliz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can
be solved using this two layer game.

第二個博弈的非合作功率控制演算法,通過計算發射功率,以支持第一個博弈達到均衡的傳輸速率,從而聯合解決無線資源的利用問題。

⑦ LTE的功率控制是怎樣的

一般指上行功控

UE根據eNB下發的alpha和P0、下發的功控命令字和自己測量的路損確定功率譜密度(每RB功率),實際發送功率就是功率譜密度*RB數,當然不得超過最大發送功率,如下所示

P=min(Pmax,P0+alpha*PL+F(i)+10lg(RB))

F(i)是i時刻的功率調整量,通過eNB下發的功控命令字調整,eNB可以通過下發功控命令字對UE的功率進行控制。不過功控命令字隨ULgrant一起下發,因此只有在上行調度時才能調整功率,如果是稀疏小包業務調整起來就慢了,性能非常依賴P0和alpha了。

說白了,UE的發送功率由eNB主導控制。eNB側的上行功控演算法一般以保證UE的上行SINR為目的。由於UE的總功率不變,功率譜越大,SINR也就越大,但可分配的RB就會變小,對鄰區的干擾也會變大,演算法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利弊,確定UE的最佳發送功率譜密度,一方面確保該UE自己的上行吞吐率、又要最大化小區的上行吞吐率、甚至還要兼顧不要影響鄰區用戶的性能,使得全網路的容量和覆蓋性能達到平衡。復雜點的,功率控制方案甚至還可以和調度方案統籌考慮,即RB個數、RB位置分配、功控、MCS選擇的一體化方案。顯然是各設備商的核心演算法和最高機密。


下行功率譜一般較少調整,或者說調整的非常慢(因為UE是根據測量參考信號的ERS以及配置的PA/PB來確定功率基準的,隨意改動PDSCH對應RE上的功率,在16QAM及以上的調制方式下會使UE無法正確解調,要調整的話需要重新發RRC信令通知UE,平凡變化會導致信令風暴,不過對QPSK的調制理論上功控演算法也可以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可以隨時變化,因為不存在幅度這個維度的約束),只要確保配置的ERS/PA/PB使得功率不要超過RRU的額定功率即可。具體演算法當然也是最高機密。


其它信道的功控大同小異,這里不再贅述。

⑧ 智能天線對功率控制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智能天線和聯合檢測對功率控制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功率控制的流程發生變化:無智能天線時,功率控制根據SIR測量值和目標值周期的進行調整,有智能天線時首先要先將主波束對准要調整的用戶,然後再進行相關的測量。
2.對功率控制的要求降低了:在沒有智能天線時,某些要升高功率的用戶,在有智能天線的情況下,當主波束對准該用戶時,可能功率就不需要升高了。如果波束賦形的速度跟上用戶移動的速度,則對功率控制的速度要求也低。空間分離的統計特性,降低了TD-SCDMA系統對功率控制的要求。
3.在有智能天線的情況下,功率控制的平衡點方程變得復雜。傳統的功率控制建模方法已不再適用。這種情況下的功率控制演算法建模一定和具體的智能天線演算法相關。
4.聯合檢測可以降低CDMA系統中的遠近效應,動態改變鏈路的增益,使其具體效果與功率控制的關系及實現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⑨ 電動車的控制器功率怎麼計算啊控制器上寫的48V29A500W這怎麼算出來的 哪位專家給指點下

這個數據不是算出來的,而是測出來的。48V和29A是額定的最佳電壓電流,500W不是根據這兩個數據算出來的。

控制器上寫的48V29A500W表示該控制器的工作電壓是48V,最大允許通過點百電流是29A,額定功率是500W。

48V電動車的電機功率有350W、500W、800W,但一般500W的最多,如果後輪不是全封閉版,電機是350W的,如果是全封閉的至少都是500W的,如果是800W的,不僅後輪電機是全封閉的,而且電機比權一般封閉的500W電機要厚一些,同時車體一般要大一些。

(9)功率控制演算法擴展閱讀:

電動車電動機控制系統應根據其控制演算法的復雜程度,選擇比較合適的微處理器系統。較為簡單的有選用單片機控制器,復雜的可使用DSP控制器,最新出現的電動機驅動專用晶元可以滿足一些輔助系統電機控制需求。對電動汽車電動機控制器而言,一般較為復雜宜使用DSP處理器。

控制電路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控制晶元及其驅動系統、AD采樣系統、功率模塊及其驅動系統、硬體保護系統、位置檢測系統、母線支撐電容等。

⑩ 分布式功率控制的演算法

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是指用戶終端(UT)和無線接入網路(RAN)之間的介面,它是任何一種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模塊之一,也是其「移動性」的集中體現。IMT-Advanced的空中介面,在設計思想上是基於ITU-R M.1645建議,其設計目標是:以用戶為中心;技術上靈活;成本上可行。

IMT-Advanced系統中典型應用場景有三種:廣域場景,其小區覆蓋大,業務量中等;大城市場景,其小區覆蓋中等,業務量高;本地場景,其小區覆蓋小,業務量高。IMT-Advanced系統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對空中介面提出了不同的性能要求(見表1)。

熱點內容
A有語法錯誤不能編譯 發布:2024-11-16 20:49:17 瀏覽:946
廚房需要配置什麼噴淋頭 發布:2024-11-16 20:39:02 瀏覽:298
酒瓶解壓 發布:2024-11-16 20:29:20 瀏覽:730
視頻怎樣上傳到手機 發布:2024-11-16 20:26:30 瀏覽:259
怎麼把ppt文件壓縮 發布:2024-11-16 20:22:30 瀏覽:686
linux大內存 發布:2024-11-16 20:22:28 瀏覽:951
屏蔽迅雷上傳 發布:2024-11-16 19:49:17 瀏覽:600
java怎麼定義方法 發布:2024-11-16 19:48:15 瀏覽:144
我的世界國際版為什麼連接不到伺服器 發布:2024-11-16 19:44:18 瀏覽:855
購物導航源碼 發布:2024-11-16 19:35:48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