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時辰演算法

時辰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4-19 02:39:46

Ⅰ 古時的時辰是怎麼算的

1.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
中醫養生時辰
中醫養生時辰
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古代計時裝置日晷
古代計時裝置日晷
19:00-21:00為一更,
21:00-23:00為二更,
23:00-01:00為三更,
01:00-03:00為四更,
03:00-05:00為五更。
註:此處「更」在古漢語中讀「gēng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鍾,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鍾,即0時36分。
十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Ⅱ 推算時辰的正確方法

首先晚23一第二天1時為子時,如癸亥日23時起至甲子日(第二天)1時為甲子日的子時辰。再依命學「五鼠遁日起時訣」推出時辰的天干是什麼。口訣:「甲己還從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尋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法,壬子是真途。」即如果是甲日或己日出生的人,生時從甲(天干)子時開始推算,如甲子日辰時(7一9時),則為戊辰時。如果是戊日或癸日生人,從壬子時開始推算,此日辰時為丙辰龍時。其餘皆依此類推。順頌祺瑞!

Ⅲ 一天中的十二時辰是哪幾個,怎麼算的

十二時辰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換算方法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晡、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3)時辰演算法擴展閱讀:

十二時辰屬性

十二時辰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個小時為一時辰。

古時候各地計算方法不同,有的地方則把一日定位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二時辰制



Ⅳ 12個時辰是怎麼計算的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占兩個鍾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人將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

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一更指七時至九時,二更指九時至十一時,三更指十一時至次日凌晨一時,四更指一時至三時,五更指三時至五時。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古時與現時對照:子時從夜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丑時從一點到三點,寅時從三點到五點,依此類推,每隔兩小時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更天」前最大的數字是五,是指三時至五時。

Ⅳ 時辰是怎麼計算的對應幾點

古時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個小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Ⅵ 古代的時辰是怎麼算的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Ⅶ 時辰怎麼計算

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即120分鍾,7200秒。

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分別為: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7)時辰演算法擴展閱讀:

1、子時

今時:

0:00

古時:

唐前:0:00-2:00

唐後:23:00-1:00

2、丑時

今時:

2:00

古時:

唐前:2:00-4:00

唐後1:00-3:00

3、寅時

今時:

4:00

古時:

唐前:4:00-6:00

唐後:3:00-5:00

4、卯時

今時:

6:00

古時:

唐前:6:00-8:00

唐後:5:00-7:00

5、辰時

今時:

8:00

古時:

唐前8:00-10:00

唐後7:00-9:00

6、巳時

今時;

10:00

古時:

唐前10:00-12:00

唐後9:00-11:00

7、午時

今時:

12:00

古時:

唐前12:00-14:00

唐後11:00-13:00

8、未時

今時:

14:00

古時:

唐前14:00-16:00

唐後13:00-15:00

9、申時

今時:

16:00

古時:

唐前16:00-18:00

唐後15:00-17:00

10、酉時

今時:

18:00

古時:

唐前18:00-20:00

唐後17:00-19:00

11、戌時

今時:

20:00

古時:

唐前20:00-22:00

唐後19:00-21:00

12、亥時

今時:

22:00

古時:

唐前22:00-24:00

唐後21:00-23:00



Ⅷ 十二時辰是怎麼算的

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宋蘇軾《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古今時辰與時間對比表:

Ⅸ 時辰怎麼算

時辰=12時=我們現在的24小時
1時辰=2小時
子時23:00~1:00(鼠),五行為「水」。丑時1:00~3:00(牛),五行為「土、金、水」。寅時3:00~5:00(虎),五行為「木、火」。卯時5:00~7:00(兔),五行為「木」。辰時7:00~9:00(龍),五行為「土、水、木」。巳時9:00~11:00(蛇),五行為「火、金」。午時11:00~13:00(馬),五行為「火、土」。未時13:00~15:00(羊),五行為「土、火、木」。申時15:00~17:00(猴),五行為「金、水」。酉時17:00~19:00(雞),五行為「金」。戌時19:00~21:00(狗),五行為「土、金、火」。亥時21:00~23:00(豬),五行為「水、木」。

Ⅹ 古代的12時辰是如今的多長時間是怎樣計算的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時間都是特別重要,現代知道時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手錶、手機、電腦等等,上面都可以看到時間,正如現在我們知道一天有24小時,古代卻不是按小時計算的時間,而是以時辰來計算,然後古代是以十二時辰為一天,然後換算一下,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

每個時辰都有它們的專屬名字,子時—夜半,丑時—雞鳴,寅時—平旦,卯時—日出,辰時—食時,巳時—隅中,午時—日中,未時—日昳,申時—晡時,酉時—日入,戌時—黃昏亥時—人定,中醫學的角度說,人要睡子時覺,也就是23點到凌晨1點必須睡覺,這個時候身體開始排毒,必須好好休息,盡量在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了深度睡眠,卯時又名日出,這個時候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辰時又名早食,古人在這個時間也就是吃早飯的時候(七點到九點),亥時又名人定,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准備洗洗睡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點到23點)。

我們看古人電視劇就知道半夜會有人打更的,三更天就是晚上23點到第二天凌晨一點,所以三更的時間剛好是半夜的時間,所以叫三更半夜。

熱點內容
電腦主機伺服器多少錢 發布:2025-01-16 13:00:28 瀏覽:663
linuxoracle操作 發布:2025-01-16 12:40:50 瀏覽:45
河北存儲服務價格 發布:2025-01-16 12:39:21 瀏覽:343
掛機伺服器的搭建 發布:2025-01-16 12:34:07 瀏覽:415
安卓怎麼刪除信任憑證 發布:2025-01-16 12:22:06 瀏覽:336
代理編譯 發布:2025-01-16 12:07:59 瀏覽:794
伺服器為什麼老是無響應 發布:2025-01-16 12:07:59 瀏覽:892
安卓怎麼傳軟體到蘋果 發布:2025-01-16 12:01:28 瀏覽:953
pythonforzip 發布:2025-01-16 11:59:46 瀏覽:910
磁感密碼鎖有多少鑰匙 發布:2025-01-16 11:41:12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