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線程linux
① linux C下如何創建一個線程
pthread_create(&id,NULL,move,stack);//若stack為字元數組而非字元指針時,傳入時不需要強轉
調用時:
void* move(void* str)
{
char *p = (char*)str;//由void*強轉為char*
......
}
② linux的C語言開線程後如何歸還使用的內存
線程自身用的內存,是在棧上系統自動分配,或自己配置(操作系統提供了可編程配置參數,但也是操作系統在管理)。線程運行完成後返回棧內存操作系統會自動回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線程運行中中,使用malloc或操作系統的內存分配函數分配的內存,需要在線程返回前或返回後顯示釋放。自己編寫代碼,顯示調用free或操作系統提供的內存釋放函數。
③ linux C線程崩潰的原因!!!
gcc xxx.c -lpthread 其中的-l是指包含的lib庫,具體寫法可以man gcc看下
多線程函數除了要包含頭文件pthread.h外還必須要包含lib庫pthread
pthread_create是創建線程,但具體的線程裡面做什麼事是在void *create(void *arg)里,這個函數名是自己任意區的,但返回值和參數一般都是void*類型,因為pthread_create函數的定義就是這樣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restrict tidp,const pthread_attr_t *restrict_attr,void*(*start_rtn)(void*),void *restrict arg);
④ linux下 c 語言線程池怎麼調用
1 使用線程池的原因
通常使用多線程都是在需要的時候創建一個新的線程,然後執行任務,完成後退出。一般情況下是完全夠滿足我們的程序的。
但是當我們需要創建大量的線程,並且執行一個簡單的任務之後銷毀,比如:在web,email,db裡面的一些應用,如彩鈴,或者網路通信編程,或者雲計算裡面後台鏡像處理的時候,我們的應用在任何時候都要准備面對數目巨大的連接請求,同時,這些請求執行的任務卻又比較簡單,佔用的時間很少,這樣我們可能就會處於不停的創建線程並銷毀線程的狀態。雖說比起進程的創建,線程的創建時間已經大大縮短,但是如果需要頻繁的創建線程,並且每個線程所佔用的處理時間又非常簡短,則線程創建和銷毀帶給處理器的額外負擔也是很可觀的。
線程池的作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降低頻繁創建銷毀線程所帶來的額外開銷。一般來說,線程池都是採用預創建的技術,在應用啟動之初便預先創建一定數目的線程。應用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時可以從這些線程所組成的線程池裡申請分配一個空閑的線程,來執行一定的任務,任務完成後,並不是將線程銷毀,而是將它返還給線程池,由線程池自行管理。如果線程池中預先分配的線程已經全部分配完畢,但此時又有新的任務請求,則線程池會動態的創建新的線程去適應這個請求。當然,有可能,某些時段應用並不需要執行很多的任務,導致了線程池中的線程大多處於空閑的狀態,為了節省系統資源,線程池就需要動態的銷毀其中的一部分空閑線程。因此,線程池都需要一個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動態的維護其中線程的數目。
當然,如果線程創建和銷毀時間相比任務執行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則沒有必要使用線程池了。
⑤ linux下C語言編程線程有什麼好處呢
進程和線程都是由操作系統所體會的程序運行的基本單元,系統利用該基本單元實現系統對應用的並發性。進程和線程的區別在於:
線程的劃分尺度小於進程,使得多線程程序的並發性搞。
另外,進程在執行過程中擁有獨立的內存單元,而多個線程共享內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程序的運行效率。
線程在執行過程中與進程還是有區別的。每個獨立的線程有一個程序運行的入口、順序執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線程不能夠獨立執行,必須依存在應用程序中,由應用程序提供多個線程執行控制。
從邏輯角度來看,多線程的意義在於一個應用程序中,有多個執行部分可以同時執行。但操作系統並沒有將多個線程看做多個獨立的應用,來實現進程的調度和管理以及資源分配。這就是進程和線程的重要區別。
進程(Process)是最初定義在Unix等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環境下用於表示應用程序在內存環境中基本執行單元的概念。以Unix操作系統為例,進程是Unix操作系統環境中的基本成分、是系統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Unix操作系統中完成的幾乎所有用戶管理和資源分配等工作都是通過操作系統對應用程序進程的控制來實現的。
一般你運行一個應用程序,就生成了一個進程, 這個進程擁有自己的內存空間,
這個進程還可以內部生成多個線程, 這些線程之間共用一個進程的內存空存空間,所以線程之間共享內存是很容易做到的,多線程協作比多進程協作快一些,而且安全.
在windows跟unix上面,進程,線程的實現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⑥ Linux c如何創建線程池
linux c 並沒有自帶的線程池,純C的線程池很少
1:使用glib的線程池,gthreadpool,這個是linux C 下面的一個線程池實現,可以用於生產環境。
2:自己設計線程池,但是設計一個工業強度的線程池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尤其用C來實現。一般思路就是建立一個線程池管理函數,一個線程函數並創建一組線程,一個全局的線程狀態數組,線程管理函數通過全局線程狀態數組來分派任務,線程函數更改自己的線程狀態來上報自己的運行情況,實現起來還是相當復雜的。
建議不要重復造輪子,直接使用現有的線程池實現,glib是很好的選擇。
⑦ 有關linux下C的線程問題
pthread_create函數是由Pthread線程庫提供的,由POSIX提出的,編譯的時候要將相應的庫載入進去的.
⑧ 在linux下的C語言線程
第一步,確保你的linux系統安裝了GCC或G++,在linux的終端下輸入gcc,如果有提示參數配置,表示安裝了,如果提示無法直達的指令,表示沒有安裝,可以網路一下GCC安裝。
centOS下面是,rpm -install gcc;
第二步,利用vi寫一個test.c 文件,主要C語言後綴要是.c.
第三步,利用gcc編譯新建的文件。
⑨ C++在linux下怎麼多線程
#ifndefTHREAD_H_
#defineTHREAD_H_
#include<unistd.h>
#include<pthread.h>
classRunnable
{
public:
//運行實體
virtualvoidrun()=0;
};
//線程類
classThread:publicRunnable
{
private:
//線程初始化號
staticintthread_init_number;
//當前線程初始化序號
int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
//線程體
Runnable*target;
//當前線程的線程ID
pthread_ttid;
//線程的狀態
intthread_status;
//線程屬性
pthread_attr_tattr;
//線程優先順序
sched_paramparam;
//獲取執行方法的指針
staticvoid*run0(void*pVoid);
//內部執行方法
void*run1();
//獲取線程序號
staticintget_next_thread_num();
public:
//線程的狀態-新建
staticconstintTHREAD_STATUS_NEW=0;
//線程的狀態-正在運行
staticconstintTHREAD_STATUS_RUNNING=1;
//線程的狀態-運行結束
staticconstintTHREAD_STATUS_EXIT=-1;
//構造函數
Thread();
//構造函數
Thread(Runnable*target);
//析構
~Thread();
//線程的運行體
voidrun();
//開始執行線程
boolstart();
//獲取線程狀態
intget_state();
//等待線程直至退出
voidjoin();
//等待線程退出或者超時
voidjoin(unsignedlongmillis_time);
//比較兩個線程時候相同,通過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判斷
booloperator==(constThread*other_pthread);
//獲取this線程ID
pthread_tget_thread_id();
//獲取當前線程ID
staticpthread_tget_current_thread_id();
//當前線程是否和某個線程相等,通過tid判斷
staticboolis_equals(Thread*iTarget);
//設置線程的類型:綁定/非綁定
voidset_thread_scope(boolisSystem);
//獲取線程的類型:綁定/非綁定
boolget_thread_scope();
//設置線程的優先順序,1-99,其中99為實時,意外的為普通
voidset_thread_priority(intpriority);
//獲取線程的優先順序
intget_thread_priority();
};
intThread::thread_init_number=1;
inlineintThread::get_next_thread_num()
{
returnthread_init_number++;
}
void*Thread::run0(void*pVoid)
{
Thread*p=(Thread*)pVoid;
p->run1();
returnp;
}
void*Thread::run1()
{
thread_status=THREAD_STATUS_RUNNING;
tid=pthread_self();
run();
thread_status=THREAD_STATUS_EXIT;
tid=0;
pthread_exit(NULL);
}
voidThread::run()
{
if(target!=NULL)
{
(*target).run();
}
}
Thread::Thread()
{
tid=0;
thread_status=THREAD_STATUS_NEW;
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get_next_thread_num();
pthread_attr_init(&attr);
}
Thread::Thread(Runnable*iTarget)
{
target=iTarget;
tid=0;
thread_status=THREAD_STATUS_NEW;
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get_next_thread_num();
pthread_attr_init(&attr);
}
Thread::~Thread()
{
pthread_attr_destroy(&attr);
}
boolThread::start()
{
returnpthread_create(&tid,&attr,run0,this);
}
inlinepthread_tThread::get_current_thread_id()
{
returnpthread_self();
}
inlinepthread_tThread::get_thread_id()
{
returntid;
}
inlineintThread::get_state()
{
returnthread_status;
}
voidThread::join()
{
if(tid>0)
{
pthread_join(tid,NULL);
}
}
voidThread::join(unsignedlongmillis_time)
{
if(tid==0)
{
return;
}
if(millis_time==0)
{
join();
}
else
{
unsignedlongk=0;
while(thread_status!=THREAD_STATUS_EXIT&&k<=millis_time)
{
usleep(100);
k++;
}
}
}
boolThread::operator==(constThread*other_pthread)
{
if(other_pthread==NULL)
{
returnfalse;
}if(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other_pthread).current_thread_init_number)
{
returntrue;
}
returnfalse;
}
boolThread::is_equals(Thread*iTarget)
{
if(iTarget==NULL)
{
returnfalse;
}
returnpthread_self()==iTarget->tid;
}
voidThread::set_thread_scope(boolisSystem)
{
if(isSystem)
{
pthread_attr_setscope(&attr,PTHREAD_SCOPE_SYSTEM);
}
else
{
pthread_attr_setscope(&attr,PTHREAD_SCOPE_PROCESS);
}
}
voidThread::set_thread_priority(intpriority)
{
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attr,¶m);
param.__sched_priority=priority;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attr,¶m);
}
intThread::get_thread_priority(){
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attr,¶m);
returnparam.__sched_priority;
}
#endif/*THREAD_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