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資料庫
① 主題資料庫主要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主題資料庫是一種集約化的資料庫環境,構成組織獨立於具體應用的數據資源。 (名詞解釋) 特徵:根據業務主題建庫,而不是按業務報表原表建庫;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處地進入 系統;主題資料庫結構的穩定性是以基本表作技術保證的,這些基本表具有三個主要特徵(原子性、規范性、 演繹性)
② 我在wordpress中添加主題,但是主題本身有資料庫,請問如果要連接到之前的資料庫該怎麼操作。
一般情況下,wordpress主題文件是不需要我們添加鏈接資料庫的,wordpress程序會自動幫它鏈接上。但是,在我們開發wordpress主題時,可能會用到獨立的 php 文件,它們不是wordpress主題內嵌文件,比如:經常用到的「點贊」功能文件、AJAX載入更多……,這些功能都會用到獨立的php處理文件,如果這些php文件需要獲取資料庫數據,就必需鏈接到資料庫。
③ 如何設計開發主題資料庫
好像挺難
④ 主題資料庫
主題資料庫是建立在本機,專用於子系統運行的資料庫,其設計目的有兩個:一是能加速應用子系統的開發建設。程序人員可以在綜合資料庫建立前和整個系統運行前收集子系統開發建設過程中需要的數據,建立主題資料庫,這樣有利於各應用子系統的並行開發和運行。主題資料庫應設計得盡可能穩定,能在較長時間內為企業的信息資源提供穩定的服務。二是便於整個系統的靈活、高效運行。系統運行後,將一些較穩定、各應用子系統常用的數據存入本機子系統主題庫中,子系統對這些數據的請求訪問可從主題庫中讀取,減輕了綜合資料庫對各子系統的數據請求負擔,使子系統與綜合資料庫間的信息傳輸量最小化。
主題資料庫的內容全部來自於系統基礎資料庫,它從基礎資料庫中根據介面功能如許可權密碼等抽取部分數據,形成各應用子系統的主題資料庫。
⑤ 請從國家統計局網或其他網站上收集整理一份你關心的相關主題資料庫
統計系統有自己的內網,有專用IP地址,全國、省、市、縣的內網是聯網的,通過內部IP地址可以相互訪問,數據是報表單位通過外網(互聯網)上報的,報表單位上報後的數據存儲在統計系統內網的伺服器上,外網用戶只能上報自己的數據,但各級統計機構可以通過內網查看分析利用數據,統計系統的電腦是內外網都能上的。數據流量和數據存儲量是非常大的,在報表期間同一時刻一個省有幾十萬的用戶在同時訪問、讀取、存儲、修改數據,在全國范圍內當然更大了。信息化建設要看你做什麼了?是報表程序(單機、聯網的)、網站、OA公系統、網路硬體和軟體系統、機房?像大型的普查、調查,國家統計局說了算,面向地方統計局的小東西,也得到省統計局合作吧。
⑥ 主題資料庫的特點
主題資料庫的基本特徵有:
1.面向業務主題。主題資料庫是面向業務主題的數據組織存儲,例如,企業中需要建立的典型的主題資料庫有:產品、客戶、零部件、供應商、訂貨、員工、文件資料、工程規范等。其中產品、客戶、零部件等資料庫的結構,是對有關單證、報表的數據項進行分析整理而設計的,不是按單證、報表的原樣建立的。這些主題資料庫與企業管理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相關聯,而不是與通常的計算機應用項目相關聯。
2.信息共享。主題資料庫是對各個應用系統「自建自用」的資料庫的徹底否定,強調建立各個應用系統「共建共用」的共享資料庫。不同的應用系統的計算機程序調用這些主題資料庫,例如,庫存管理調用產品、零部件、訂貨資料庫;采購調用零部件、供應商、工程規范資料庫等。
3.一次一處輸入系統。主題資料庫要求調研分析企業各經營管理層次上的數據源,強調數據的就地採集,就地處理、使用和存儲,以及必要的傳輸、匯總和集中存儲。同一數據必須一次、一處進入系統,保證其准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經由網路-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可以多次、多處使用。
4.由基本表組成。一個主題資料庫的科學的數據結構,是由多個達到「基本表」 (Base Table)規范的數據實體構成的,這些基本表具有如下的特性:
·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數據項是數據元素(即最小的、不能再分解的信息單元);
· 演繹性——可由基本表中的數據生成全部輸出數據(即這些基本表是精練的,經過計算處理可以產生全部企業管理所需要的數據);
· 規范性——基本表中數據滿足三範式(3-NF)要求,這是科學的、能滿足演繹性要求、並能保證快捷存取的數據結構。
⑦ 請從國家統計局網或其他網站上收集整理一份你關心的相關主題資料庫,然後對裡面的內容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我的可以啊,我是win7系統32位,ie10我沒用過,我用的360和ie8,進去一點問題都沒有,我是直接這樣找到。國家統計局主頁——統計數據——資料庫查詢——輸入「GDP」——選擇最後一個「(指標/季度/國民經濟核算)國內生產總值」進入後再選擇下分組
⑧ 資料庫中的關鍵詞檢索和主題檢索的區別是什麼
一、主體不同
1、關鍵詞檢索:當用戶利用某一關鍵詞進行檢索,在檢索結果頁面會出現與該關鍵詞相關的廣告內容。
2、主體檢索:又稱全文檢索,是全文檢索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
二、特點不同
1、關鍵詞檢索:搜索引擎具有絕對領先的網路商業流量,搜索引擎關鍵字營銷是網路營銷中最重要部分之一。網站在搜索引擎網站中的排名直接影響企業網路知名度。
2、主體檢索:將一個完整的信息源的全部內容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識別、處理的信息單元而形成的數據集合。
三、優勢不同
1、關鍵詞檢索:是在特定關鍵詞的檢索時,才出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顯著位置,所以其針對性非常高,被稱為性價比較高的網路推廣方式。
2、主體檢索:僅存儲了信息,而且還有對全文數據進行詞、字、段落等更深層次的編輯、加工的功能,而且所有全文資料庫無一不是海量信息資料庫。
⑨ 基礎資料庫、核心資料庫和主題資料庫的定義和內容 最好具體點或把資料來源告訴我
資料庫系統
database systems
由資料庫及其管理軟體組成的系統。資料庫系統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儲器提供了實現數據管理自動化的條件。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4個部分組成:①資料庫,即存儲在磁帶、磁碟、光碟或其他外存介質上、按一定結構組織在一起的相關數據的集合。②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它是一組能完成描述、管理、維護資料庫的程序系統。它按照一種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法完成插入新數據、修改和檢索原有數據的操作。③資料庫管理員(DBA)。④用戶和應用程序。對資料庫系統的基本要求是:①能夠保證數據的獨立性。數據和程序相互獨立有利於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節省開發費用。②冗餘數據少,數據共享程度高。③系統的用戶介面簡單,用戶容易掌握,使用方便。④能夠確保系統運行可靠,出現故障時能迅速排除;能夠保護數據不受非受權者訪問或破壞;能夠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一旦產生也能及時發現。⑤有重新組織數據的能力,能改變數據的存儲結構或數據存儲位置,以適應用戶操作特性的變化,改善由於頻繁插入、刪除操作造成的數據組織零亂和時空性能變壞的狀況。⑥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擴充性。⑦能夠充分描述數據間的內在聯系。
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是指資料庫系統中管理數據的軟體系統。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對資料庫的一切操作,包括定義、更新及各種控制,都是通過DBMS進行的。DBMS總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種數據模型在計算機系統上的具體實現。根據數據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層次型、網狀型、關系型、面向對象型等。MS SQL Server2000就是一種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
關系模型。關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維表格結構表達實體集,用外鍵表示實體間聯系。關系模型是由若干個關系模式組成的集合。關系模式相當於前面提到的記錄類型,它的實例稱為關系,每個關系實際上是一張二維表格。
關系模型和層次、網狀模型的最大判別是用關鍵碼而不是用指針導航數據,表格簡單用戶易懂,編程時並不涉及存儲結構,訪問技術等細節。關系模型是數學化模型。SQL語言是關系資料庫的標准化語言,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如圖1.1所示,DBMS的特點和功能可以分為三個子系統:設計工具子系統、運行子系統和DBMS引擎。
設計子系統有一個方便資料庫及其應用創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產生表、窗體、查詢和報表的工具。DBMS產品還提供編程語言和對編程語言的介面。
運行子系統處理用設計子系統開發的應用組件。它所包含的運行處理器用來處理窗體和資料庫的數據交互,以及回答查詢和列印報表等。
DBMS引擎從其他兩個組件接受請求,並把它們翻譯成對操作系統的命令,以便讀寫物理介質上的數據。DBMS引擎還涉及事務管理、鎖、備份和恢復。
數據的結構化,數據的共享性好,數據的獨立性好,數據存儲粒度小,數據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友好的介面。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是數據模型,現有的資料庫系統均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的。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是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和用戶構成。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和核心。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是數據模型,因為數據模型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⑩ 信息系統開發中如何根據數據的固有屬性來確定主題資料庫的兩種方式存儲
信息系統高級項目管理工程師:信息系統基礎知識
信息系統的概念
一般泛指收集、存儲、處理和傳播各種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體。當代的信息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為信息處理工具,以網路為信息傳輸手段的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4個發展階段
階段1:電子數據處理階段。該階段僅著眼於減輕人們在計算方面的勞動強度,是屬於電子數據處理(EDP)業務,只是對企業單項業務進行處理,較少涉及管理內容。
階段2:事務處理階段(TPS)。計算機應用開始對企業的局部事務的管理,形成了事務處理系統(TPS),但它並未形成對企業全局的、整體的管理。
階段3:管理信息系統階段(MIS)。用系統思想建立起來的,以計算機為基本信息處理手段,以現代通信設備為基本傳輸工具,且能為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服務的人機系統。即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由人和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傳輸、存儲、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在這一階段,信息系統形成了對企業全局性的、整體性的計算機應用。強調以企業管理系統為背景,以基層業務系統為基礎,強調企業各業務系統間的信息聯系,以完成企業總體任務為目標。
階段4:決策支持系統階段(DSS)。
這四個發展階段,他們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取代關系,而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在一個企業里,以上四個階段的信息系統,可能同時都存在,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種,更高級的是幾種信息系統互相融合成一體,比如ERP、SRM等就是這種情況。
信息系統的類型
1.從計算機應用的角度可以分為,人工信息系統、基於計算機的信息系統
2.從獨立性的角度可以分為,獨立信息系統、綜合信息系統
3.從處理方式角度可以分為,批處理信息系統、聯機處理信息系統
4.從數據環境分類可以分為:數據文件、應用資料庫、主題資料庫、信息檢索系統
數據文件:簡單、容易實現;很高的維護費用。
應用資料庫:為分散的應用而設計。簡單事項、數據分散,缺少共享,且維護費用高
主體資料庫:經過嚴格的數據分析,建立應用模型,開發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是後期的維護費用很低。使用戶直接與這些資料庫交互使用數據。如果管理不善也會蛻變為第二類或者第一類數據環境。
信息檢索系統:比傳統的資料庫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動態可變性。一般應該與第三類數據環境共存,支持綜合信息服務和決策系統。
5.以應用層次分類。戰略級、戰術級、操作級、事務級。他是根據使用用戶層級的不同進行的劃分。
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1.信息系統規劃階段,經過概念產生過程、需求分析過程最終形成需求分析報告。
2.信息系統的開發階段,總體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和系統驗收。
總體規劃,必須服從和服務於企業的總體目標和企業的管理決策活動。一個比較完整的總體規劃應當包含開發目標、總體架構、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實施計劃和技術規范等。
系統分析階段,主要目標是為系統設計階段提供邏輯模型,是企業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匯點。主要包括組織結構和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數據和數據流程分析、系統初步方案等。
系統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設計實施方案。架構設計、資料庫設計、處理流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安全控制方案設計、系統組織和隊伍設計、管理流程設計
系統實施階段,將設計文本變成能在計算機上運行的軟體系統(開發),用戶在實施階段逐步變為系統的主導地位
系統驗收階段,試運行階段。
3.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階段,長時間的運行是檢驗系統質量的試金石。維護分為4種類型:排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和預防性維護。系統運行初期,排錯性維護和適應性維護比較多,而到後期完善性維護和預防性維護比較多。
4.信息系統更新階段,也稱信息系統消亡階段。
信息系統建設原則
1.高層管理人員介入原則,CIO介入
2.用戶參與開發原則,一是用戶有確定的范圍;二是用戶應當參與全過程的開發;三是用戶應當深度參與系統開發
3.自頂向下規劃原則
4.工程化原則
5.其他原則-(創新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經濟性原則)
信息系統規劃方法
1.企業規劃方法(BSP).UC矩陣是BSP方法將過程和數據類兩者作為定義企業信息系統總體結構的基礎,具體做法是利用過程/數據矩陣,即UC矩陣,來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矩陣中行表示過程,列表示數據類,並以字母U(Use)和C(Create)來表示過程對數據類的使用和產生。
2.戰略數據規劃方法。數據環境對於信息系統至關重要,建設主題資料庫是信息系統開發的中心任務,圍繞主題資料庫搞好應用軟體開發。
3.信息工程方法。
4.關鍵成功因素法(CSF),在每個企業中都存在著對企業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稱為CSF。C通過企業的CSF,確定企業業務的關鍵信息需求,通過對CSF的識別,找出實現目標所需要的關鍵信息集合,從而確定系統開發的優先次序
5.戰略集合轉化法(SST),SST方法就是把企業的戰略集合轉化為信息系統的戰略集合,而後者由信息系統的目標、環境約束和戰略規劃組成。
6.CSF、SST、BSP之間的關系。在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實踐中,往往把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統稱為CSB方法。CSB方法先用CSF方法確定企業目標,然後用SST方法補充完善企業目標,並將這些目標轉化為信息系統目標,用BSP方法校核兩個目標,並確定信息系統結構。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