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設計屬於

資料庫設計屬於

發布時間: 2022-04-05 00:21:55

① (20)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______。

A.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分析:

資料庫設計的設計內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資料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

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資料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

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1)資料庫設計屬於擴展閱讀:

數據結構設計形成過程:

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

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特點,獨立於各個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

邏輯設計階段:首先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建立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參考資料來源:資料庫設計-網路

② 資料庫設計是指設計資料庫管理系統嗎

不是;前者是設計應用,後者是設計軟體怎麼開發。

資料庫設計(Database Design)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

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在資料庫領域內,常常把使用資料庫的各類系統統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

它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戶通過DBMS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料庫管理員也通過dbms進行資料庫的維護工作。

它可使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時或不同時刻去建立,修改和詢問資料庫。

大部分DBMS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和數據操作語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供用戶定義資料庫的模式結構與許可權約束,實現對數據的追加、刪除等操作。

(2)資料庫設計屬於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是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中的核心技術。

由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復雜性,為了支持相關程序運行,資料庫設計就變得異常復雜,因此最佳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只能是一種「反復探尋,逐步求精」的過程,也就是規劃和結構化資料庫中的數據對象以及這些數據對象之間關系的過程。

需求分析:

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是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逐步明確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圍繞這些數據的業務處理需求。

在需求分析中,通過自頂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統,分析的結果採用數據流程圖(DFD)進行圖形化的描述。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

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資料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

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

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資料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 DBMS。它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個能夠提供數據錄入、修改、查詢的數據操作軟體,具有數據定義、數據操作、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維護、通信等功能,且能夠允許多用戶使用。

另外,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發展與計算機技術發展密切相關。而且近年來,計算機網路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若要進一步完善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技術人員就應當不斷創新、改革計算機技術,並不斷拓寬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從而真正促進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技術的革新。

技術特點:

(1)採用復雜的數據模型表示數據結構,數據冗餘小,易擴充,實現了數據共享。

(2)具有較高的數據和程序獨立性,資料庫的獨立性有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

(3)資料庫系統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用戶介面。

(4)資料庫系統提供4個方面的數據控制功能,分別是並發控制、恢復、完整性和安全性。

資料庫中各個應用程序所使用的數據由資料庫系統統一規定,按照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和建立,由系統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

(5)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料庫設計

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

③ 資料庫表的設計依據是什麼

根據業務拆分實體,然後創建屬性,還有表之間的關聯屬性,允許適當的冗餘,可以提高查詢效率

④ 關系模式的規范化設計屬於資料庫開發的( )階段

資料庫邏輯設計階段
設計資料庫的邏輯結構,與具體的DBMS無關,主要反映業務邏輯。資料庫邏輯設計是整個設計的前半段,包括所需的實體和關系,實體規范化等工作。

主要是考慮要滿足四個範式。通俗的說就是1NF:屬性不可分(原子性);2NF:記錄要有唯一標識(唯一性);3NF:欄位不能有冗餘(對欄位冗餘性的約束);第四範式:一張表中欄位之間不能有多對多的關系。

⑤ 設計資料庫中的視圖,屬於資料庫設計的什麼階段

前者是SQL的數據對象

再次並且寫法也很簡單。

最重要的是在伺服器的存儲和運行過程都幾乎是一樣的,二者都是以SQL語句集存儲的,而且在運行之前都是經過編譯的,也就是不用每次都重新編譯,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執行效率。

顧名思義,其區別一個重在「過程」、一個重在「圖」。
也就是存儲過程涉及很多的數據處理,整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可以接收參數,相當於一個函數。主要目的是用來處理數據。

而視圖是把現在有數據組合成新的形式展示出來,相當於一張虛擬的表,在運行時可以當作表Table來進行查詢(增刪改是不行的)。其目的是用來呈現數據。

事實上,兩者其內部實現是基本一樣的,提供者在開發這些對象時,是針對不同目的不同應用的。
我們在使用時,同一件事情,實現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不是說只有那者行,其他的就不行。到底使用什麼來實現呢?這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看怎樣實現方便,怎樣實現高效。

⑥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

(20)[答案]A
[考點]資料庫設計基礎
[評析]
需求分析--(需求說明)-->概念設計--(概念結構)-->邏輯結構設計--(邏輯結構)-->物理設計--(物理結構)-->

⑦ 二級Access中,資料庫設計是指(概念)

資料庫設計

(Database Design)是指根據用戶的需求,在某一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上,設計資料庫的結構和建立資料庫的過程。
資料庫設計是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議中的核心技術。由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復雜性,為了支持相關程序運行,資料庫設計就變得異常復雜,因此最佳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種「反復探尋,逐步求精」的過程,也就是規劃和結構化資料庫中的數據對象以及這些數據對象之間關系的過程。

二級考試里資料庫設計就是讓你設計資料庫- - 上面是詳細的定義

⑧ 請高手指點,資料庫表結構設計是資料庫設計中的哪一步

這個問題本來問得就有語病。
實際軟體項目當中,沒有機械化的步驟。
通常習慣是跟據需求,
先數據建模,
首先建的是抽象對象模型。就是把需求當中的數據對象化。
然後,細化對象屬性,這個是根據需求的需要來的。
接下來是建立關系。設定屬性數據類型,形成物理數據模型,也就是資料庫當中的表和關系了。
最後再跟據開發當中的實際需要,建立索引,約束,存儲過程等等東西。

其實你工作後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一邊分析需求一邊表就建好了,然後最多需求調整的時候增減下欄位什麼樣的。
設計得好的表,基本不會改什麼欄位關系,只會增加一些個欄位。

⑨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內容: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2、概念設計

內容: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設計

內容: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4、物理設計

內容:根據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於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5、驗證設計

內容:收集數據並具體建立一個資料庫,運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資料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循環反復。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

6、運行與維護設計

內容:在資料庫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除了關系型資料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數據範式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資料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資料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資料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互動式的半自動化設計。

(9)資料庫設計屬於擴展閱讀:

重要性

1、有利於資源節約

對計算機軟體資料庫設計加以重視不僅可減少軟體後期的維修,達到節約人力與物力的目的,同時還有利於軟體功能的高效發揮。

2、有利於軟體運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資料庫設計可滿足不同計算機軟體系統對於運行速度的需求,而且還可充分發揮並實現系統功能。計算機軟體性能提高後,系統發出的運行指令在為用戶提供信息時也將更加快速有效,軟體運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於軟體故障的減少

加強資料庫設計可有效減少軟體故障的發生幾率,推動計算機軟體功能的實現。

⑩ 資料庫設計分哪幾個階段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10)資料庫設計屬於擴展閱讀:

設計原則

1、一對一設計原則

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對一關系設計原則進而開展數據維護工作,通過利用此原則能夠盡量減少維護問題的出現,保證數據維護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降低維護工作難度。

2、獨特命名原則

獨特命名原則的應用是為了減少在資料庫設計過程中出現重復命名和規范命名現象出現。

3、雙向使用原則

雙向使用原則包括:事務使用原則和索引功能原則,軟體市場常見的索引模式有:多行檢索聚簇索引和單行檢索非聚簇索引。

熱點內容
昆特牌外服安卓怎麼登錄 發布:2024-09-28 07:19:17 瀏覽:882
在linux下安裝win7 發布:2024-09-28 07:14:55 瀏覽:390
伺服器170台電腦配置 發布:2024-09-28 07:09:09 瀏覽:776
iis設置ftp 發布:2024-09-28 06:39:18 瀏覽:410
阿里雲伺服器購買價格 發布:2024-09-28 06:38:37 瀏覽:621
緩存平台 發布:2024-09-28 06:38:34 瀏覽:956
分類器python 發布:2024-09-28 06:38:32 瀏覽:268
編譯原理技術與工具 發布:2024-09-28 06:38:32 瀏覽:393
java抽簽 發布:2024-09-28 06:29:27 瀏覽:911
安卓系統怎麼限制軟體使用時間 發布:2024-09-28 06:28:31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