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中國語言有聲資料庫

中國語言有聲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03-08 18:47:35

⑴ 綜合性學習(共8分)為搶救、保護北京的語言文化遺產,北京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日前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料有


小題1: 答案示例:出生時間和地點、學歷,生活經歷、親人,保證攝錄質量
評分:共3分。其中,「出生時間、地點、學歷」1分,「生活經歷、親人」1分,「保證攝錄質量」1分。
小題2: 答案示例:抓緊尋找能說地道「北京話」的人,保護瀕臨消失的地道北京話。(或:加強宣傳,多方尋找地道北京話。)
評分:共2分。建議要針對兩個材料提出。只針對一個材料提建議給1分。
小題3: 答案示例:地道北京話可以申請「非遺」。它沒有脫離北京人的實際生活,與普通話有著較大區別,以聲音為表現手段。隨著能說地道北京話的人越來越少,有必要進行保護,現在政府已開始了拯救行動。
評分:共3分。有明確看法1分;結合北京話相關資料,分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和基本條件闡述理由,各1分。看法贊成、反對皆可,但需言之成理。

⑵ 南京白局的代表人物

徐春華,1942年出生,1960年進入南京白局劇團學習,從事白局事業半個多世紀。五十多年來,由於堅持不懈地創作表演白局、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傳統曲目,為白局的延續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008年被國家評為「南京白局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同時被南京市檔案局評為「南京市百位名人」、也是「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 南京白局發音人」。
2010年11月,徐春華擔任電影《金陵十三釵》南京方言指導,歷時十個多月全程教授片中演員的南京方言,工作教學認真負責,並且得到了導演張藝謀的高度認可,最終將南京方言推向全國。白局代表曲目:《莫愁四弄》、《鴉片煙自嘆》、《古人名》、《二姑娘害相思》、《采仙桃》、《告別小平房》、《老來伴》、《雲錦美》、《英台思兄》、《四季相思》、《哭妻房》、《虞美人》等。

⑶ 你認為當下的小學生,有必須要本地方言嗎

中國是方言大國,方言種類繁多。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全面推行普通話,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顯著增強。全國70%以上的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95%以上的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中華民族幾千年「書同字、語同音」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

當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通過艱苦的努力,克服了語言隔閡,為社會交往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構建了統一的語言基礎之後,方言,不免有些冷清與失落。

三年級小學生劉欣是在南京出生並長大的孩子。媽媽是常州人,爸爸是徐州人。和記者聊起方言的話題,劉欣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竟然不會說方言,「孩子大概能聽懂外公外婆的常州話和爺爺奶奶的徐州話,卻無法流利地使用常州話和徐州話,而南京話更是基本不會說。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說方言的環境。」

這樣的情況,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記者對南京城東一所小學的三年級1班進行的小調查顯示,全班48個同學,其中38人在家中習慣用普通話與家人交流,會說南京話的人數還不到一半。

方言漸趨式微,甚至慢慢走向衰亡,這也是全球性問題。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瀕危語言地圖(2018)》,明確指出全世界共有約6700種語言,其中超過2500種處境堪憂,有8種被列為「極度瀕危語言」。另外據推測,每兩周就有一門語言消失,超過了很多動物的滅絕速度。

方言的式微早已存在,近幾十年來,這個現象尤其突出。新晉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適應時代發展、早日融入社會的各種能力,但很多人認為方言技能並非孩子們需要掌握的必需素質。講一口漂亮的普通話會被贊賞,相形之下,年輕一代覺得方言是「土氣」的。

泰州一位年輕初中教師說他的學生基本都不願講方言,而且很抗拒家長在公開場合講方言:「在我們學校,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還是說方言的,但如果在家長會這種場合,被別的同學聽到自己的家長講『土話』,也許孩子就會被笑話『土氣』。」

55歲的陳秀英是地道的「老泰州」。不過,她和小孫女交流,總要捲起舌頭講「泰州普通話」:「帶孫女,兒子媳婦非要我說普通話,我也怕孫女到了學校說土話被同學笑。沒得辦法,小孩面前湊合著講講。」

針對方言日益衰微的狀況,我國早在2008年就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工程,採集包括各地方言在內的有聲資料,進行科學整理、加工和長期保存。蘇州市區、崑山市、常熟市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選用最具代表性的當地人采錄字、詞、句和文章的發音。2015年,我國又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為核心的各項工作。江蘇省於2013年完成江蘇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工作,將調查採集的與江蘇各地方言相關的大量文本文件、音頻文件、視頻文件等保存入庫。

在不同的方言區,江蘇各地保存傳承方言的方式各具特色。南京白局是用南京話演繹的原汁原味的本土說唱藝術。2018年,「南京白局校際聯盟」成立,南京市中小學教師「南京白局」師資培訓班同年舉辦。「我們邀請南京白局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春華、省級傳承人黃玲玲走入校園,利用『南京市名師公益大講堂』的平台,邀請薛冰、吳曉平等南京文化名人進學校開設《守護家鄉話的生命力》專題講座,讓孩子們通過精彩的白局演出和生動的講座了解古老的南京話。」 南京市教育局語言文字工作處處長俞峻說。

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白局已列入校本課程。每周三的下午,音樂老師樂康、白局愛好者夏天會帶著學生們一起學南京話,唱白局。「三山門,聚寶門,走過去是通濟門」,孩子們學的是白局傳承人徐春華創作的《明城牆》。「這段原創白局用原汁原味的南京話把明城牆的歷史娓娓道來,不僅是想讓南京話從故紙堆里活過來,重新在南京人的口中傳唱起來,而且想讓我們的下一代感悟、領會南京底蘊深厚的悠久歷史,對城市文化產生認同。」

⑷ 梧州話的粵語起源傳承發展

梧州古稱蒼梧郡,神仙有話,朝游北海晚歸蒼梧,可見蒼梧之重要地位。蒼梧郡地處今兩廣版圖的中心,轄地相當於今之梧州、肇慶、賀州、雲浮地區。北有桂江(灕水)經靈渠通湘江連接長江水系。橫貫兩廣的嶺南母親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過。統領這一大片南中國土地的首府廣信,其地位顯然就十分重要。經近年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蒼梧古郡和古廣信不僅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今天研究嶺南文化,就離不開蒼梧故郡和古廣信的。
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大家公認的,古今並無疑議梧州就是古廣信。
傳統的說法,包括權威的《辭海》、《辭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當代專家學者的說法,均指古廣信就是蒼梧郡治的今廣西梧州市。古廣信亦即是古代粵語和粵文化的發源地。郊區以及周邊蒼梧縣,封開縣(不包括縣城),藤縣所屬的勾漏白話區可以說是保全古白話最好的地方。
而梧州話在眾多講白話地方之中,以其平淡無奇,沒多小感情色彩,發音之中氣在腹,顯得沉穩硬朗。廣州話,港式廣州話,帶有十分濃厚的感情色彩。而梧州話以自然為宗,平淡似水,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梧州話與其無,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無為而無不為,平淡自然。白話之所以稱為白話,就是白到什麼都沒了。歸於平淡,歸於水。 關於梧州市城區話(老派),是老城區中心街區老一輩居民所說的白話。最遲大約晚清時期已經形成,改革開放以後被新派所取代。梧州城區人口由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埠時的4萬人,至1950年增為11萬人,1995年為24萬人。早年,遷入人口多是廣東人。民國22年(1933年)統計,梧州商行1393家,廣東人開辦的有1125家,占商行總數的80, 76%。城區交流最廣泛的要算商業活動,老一輩粵東鄉音在居民中佔主流地位,所以梧州市城區話與廣州話及珠江三角洲其他片點的白話同多異少。而河西富民坊是當時的城鄉結合處,近鄰的新民大隊的漢語屬郊區白話(當地居民也稱它為平話)。其古知、章、庄三組也是讀舌面音,只是精組演變為舌尖中音,並吸收了舌邊擦音[ɬ]。這事實似乎可以佐證梧州市城區話(老派)是由粵東粵語與本地白話融合而成的。梧州開埠前,城區與郊區先民的祖方言相當一致。梧州市城區話(老派)形成是漸變過程,而被新派所取代也是漸變過程。
梧州話傳承千年,因梧州與粵港澳相鄰,所以語言大受廣州、香港影響,連民俗民風也是如此。現今梧州城區話似乎是明代清代深受廣州話影響而脫胎於郊區白話形成。梧州城區話以及由梧州話所產生的梧州文化同樣是在廣州話,香港話的影響下傳承和發展的,直到現在,每個地道的梧州人與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的人們用粵語交流都是輕而易舉,收放自如,彼此間毫無違和感,而梧州人也十分喜歡粵語文化,每天都離不開粵語,離不開粵語歌和粵語電影電視。另外,大多數地道的梧州人也能夠同本市郊區鄉村那些人聊上幾句,相互溝通(那些特別城市優越感的除外),幾個人各說的各的話,並且相互能聽懂是正常的事。如今各地出現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放棄說本地話,家長放棄教孩子本地話的現象,梧州也開始出現這樣的苗頭。我們通用語要學,本地話也要會講,不管本地話屬於什麼語哪一片,因為各地文化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說的話。我們各地的方言應受保護的眞正理由,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偽命題,而僅僅是因為她是自然而無可取代的語言,我們的鄉談,我們的根,我們的文化。
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
2013年11月25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廣西庫梧州調查點的錄音錄像工作開始,四位方言發音人圍坐一桌,用白話自由交流,講述梧州的歷史文化發展、地方風俗習慣等,以文字、語音、影像「三合一」的方式收錄和保存梧州市區白話資源。
「排排坐,食果果,食完又問阿媽摞。」
「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糍,阿公叫我睇龍船,我冇睇,我要睇雞仔……」
11月25日,市民陳冠中在一間錄音室里念起了梧州方言童謠,這段錄音將被正式收錄進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廣西庫。當天,梧州市區方言發音人錄音錄像工作開始,四位通過遴選的市區白話發音人採用集體對話、講述故事、朗讀字、詞、句等形式,收錄原汁原味的梧州市區白話。
梧州白話要說准有門道
在錄音錄像現場,66歲的陳冠中、63歲的梁煥珍、38歲的譚志鴻、37歲的譚慶蓮,分別作為老年男性、老年女性、青年男性、青年女性的漢語方言發音人,組成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廣西庫梧州市區白話調查點的四人發音小組。現場錄音內容分為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兩類,其中集體項目是四位發音人根據梧州的地域文化、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等內容進行自由對話,時間約40分鍾;個人項目是用梧州白話自然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每人約20分鍾。此外,老年男性發音人的發音項目還包括用白話讀1000個字、1200個詞語、50個句子。
在准備錄制階段,每個人都精心整理了個人簡介、童謠、歇後語、民間故事等梧州白話發音材料,並一遍遍地進行練習。錄制工作剛開始時,四位發音人面對鏡頭神情談吐顯得過於嚴肅,經過現場專家的指導,才逐漸輕松平和地進行自由交流。
「以前梧州凈系得一座木橋連接河東同河西,遇到大船經過,木橋可以撐開一個活動墩,所以又叫做浮橋。1969年桂江一橋建成後,浮橋就成咗梧州嘅歷史。」在錄音室里,四位發音人用白話將梧州各個歷史時期的變化娓娓道來。在講述《牛郎織女》故事的環節,梧州白話讓民間故事越發生動起來:「小夥子」變成「後生仔」,「美麗女子」變成「靚女」,「喜歡」變成「中意」……口語化的講述體現出濃濃「梧州味」。幾位發音人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各自的發音原汁原味,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和咨詢長輩,逐字逐句地琢磨推敲,盡可能讓每一個發音都還原成地道的梧州白話。
現場指導發音人錄音的賀州學院教授鄧玉榮表示,梧州白話的聲調十分豐富,相比起古調平、上、去、入四類,梧州白話的聲調可以分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去聲、上陰入、中陰入、陽入等多個調類。鄧玉榮說,為了准確地收集各地區的純正方言,調查團隊提前做了紙本調查,用「五度記音法」和國際音標分別標注出方言的音系及聲母、韻母等,把方言發音與語言學知識結合起來,力求更科學、規范地記錄每一個方言發音。「像廣州話讀為[ou]的遇攝字,在梧州市區白話中讀為[u],如『路』、『肚』等音,根據這些細微變化可以判別發音人的發音是否標准。看似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生活用語,但要說得準是有門道的。」他說。
收錄方言發音傳承地方文化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歷史發展變遷和社會生活多元化,許多梧州白話的發音已由最初的一種演變為多種,經過不同年齡段的發音人來表達尤為明顯。如「硬幣」,在老年發音人讀作「銅仙」、「銅錢」,而青年發音人則念作「硬幣」;又如「水泥」,老年發音人習慣讀作「紅毛泥」,而青年發音人甚至不了解「紅毛泥」為何物。
作為青年男性發音人的譚志鴻坦言,現在在工作、社交場合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盡管在生活中還是主要使用白話,但對於梧州白話的文化和歷史卻知之甚少。「一些年代久遠的白話發音由於現在較少使用,面臨失傳的危險,能參與這次活動我覺得很有意義,方言和口語都是地方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護。」他說。
祖輩生活在梧州的老年男性發音人陳冠中表示,梧州的許多習俗和地域特色文化如今正慢慢淡去,梧州白話在發展變化過程中也難免會失去一些「老東西」。現在通過文字、語音、影像「三合一」的方式收錄和保存梧州市區白話,對於保護和傳承梧州方言文化,促進梧州歷史文化發展意義重大。

⑸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的簡介

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除滿族和回族已使用通用漢語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些民族內部的不同支系還使用著不同的語言。因此,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文化,成為中國保護語言多樣性的關鍵工作。中國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官員沙瑪加甲介紹說,中國各語言區逐步開展的雙語教學,有效地保護了民族語言。
國家語委於2008年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按照科學、統一的規劃,調查收集當代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帶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的實態、有聲語料,並進行科學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為推進中國語言信息化、推廣普通話和社會文化建設服務。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國家重大語言文字工程。
該有聲資料庫將依照統一規范,採集當代中國的漢語方言和帶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的有聲資料,採集中國各少數民族語言及其方言的有聲資料,並進行科學的整理加工,長期保存,以便將來深入研究和有效地開發利用,保護民族語言文化遺產。

⑹ 中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那它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

中國語言文字有三個特質,一是獨體單音,二是單音四聲,三是一字多音。

獨體單音:一個字有且只有一個空間並佔一個音節,所以中國自古就有韻對、對偶,形成整體的句式和誦讀節奏的美感。因而便有了中國的古詩,即使是在古文中也離不開對仗工整。

單音四聲:在古代就是平上去入,在現代就是陰陽上去四個音調。在英語里,單詞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調,這些在漢語中也有,但漢語的音調是英語中所沒有的。

一字多音:即多音字,一個字可以表達完全不同的幾種事物或意思。因而漢字雖然比英語單詞少(對比下新華詞典和牛津高階╮(╯_╰)╭),但是漢字所表達的意境更開闊。一方面,一個字可以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同一個意思能用不同的字詞來表達。

比如形容一個人美麗:漂亮、端莊、優雅、嫵媚、柔美、婉麗、清新、天生麗質、如花似玉、嬌婉、氣質非凡、秀而不媚、明艷動人、天生尤物、美若天仙、風華絕代、秀色可餐、粉妝玉琢。

(6)中國語言有聲資料庫擴展閱讀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漢語是漢族的語言, 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 我國除占總人口91.51%的漢族使用漢語外,少數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漢語,有的民族還轉用漢語。 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 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經完全使用漢字,同時漢字是我國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漢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 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由古漢字逐漸演變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規范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

中共十八大以來,全國語言文字系統充分發揮語言文字事業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增進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在堅持城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普通話水平測試、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中華經典誦讀、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等工作載體,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語文素養,加強了對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科學保護,弘揚了中華美德,傳播了中華優秀文化。

⑺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的介紹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於2008年啟動,以市、縣(市)為單位,依照統一規范,採集當代中國語言的漢語方言、帶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俗稱「地方普通話」)以及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等有聲資料,並進行科學整理和加工,長期保存,以便將來深入研究和有效地開發利用。

⑻ 常熟話的語言發音

常熟話是吳方言中保留古音最完整的方言,普通話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音,蘇州話和上海話有7個聲調。而常熟話有8個聲調系統,接近中古發音,和唐朝語言較為接近。
「這兩天聽到的都是常熟話,覺得很好聽,很優美的。」 作為常熟方言發音人遴選專家組的成員,顧黔教授談到常熟話就連聲稱贊。不過在顧黔教授的感覺中,常熟人對於常熟話的態度不太統一,一部分人對方言感到驕傲。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覺得好,認為本地話很生硬、不好聽。「這和蘇州人就不一樣,他們都覺得自己說的話最好聽,這可能和經濟狀況有關,而且常熟在推介自己的城市形象時做的不如蘇州好,蘇州推介得更多,使得蘇州人都以蘇州話為榮。」顧教授對此進行了一些推測,但她一再表示作為一個外鄉人,並不覺得常熟話難聽,「很古老,很優雅的語言。」
當然讓顧教授喜歡常熟話的原因,除了因為聽著好,專業眼光也加深了她對常熟話的感情,「就聲調來說,常熟話保存得很好,比如普通話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音,可是常熟話有8個聲調系統,蘇州話、上海話有7個。而在中古時期,就是唐朝人說話就是8個聲調,在我國方言中保留8個聲調的是不多的。而且語言學中,吳語分為南部吳語和北部吳語。常熟正處於北部吳語和官話交界的最前沿,隔江到了南通就是官話了。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了方言界感興趣的一個熱點。」 為了證明這種說法, 顧教授讓自己專攻研究常熟話的學生莫媧現場演示了常熟話八聲。細聽莫媧的發音,聲音地道,一打聽才知道,她本人就是常熟人,因此說起常熟話感情更深,「沒有學聲韻學的時候,雖然為常熟話驕傲,但是心裡還是覺得它比較硬,發音有點靠後,而且一直覺得常熟話和蘇州話比較接近。不過學了之後發現,常熟話其實有著一些自成系統的東西,不僅僅是8個聲調而已,還有濁音體統等等比較特色的東西,和唐朝語言比較接近。知道了這些,覺得會說常熟話,比會一門外語還值得驕傲,我覺得常熟人應該自覺的感到驕傲。」
對此,顧教授也表示了認同,「這次『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工程選擇了江蘇作為首個試點省,江蘇省這次確定了三個點,常熟就是其中之一,這就充分說明了它的價值。而且這次活動確定了人選後,我們會進行錄音,然後根據錄音進行語音分析,做國際音標,讓外國人看到常熟話音標後,也能發音。這對於常熟人來說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在肯定常熟話保存工作較好的同時,顧教授也表示,它流變得厲害,體現在遴選中,老中青三代的常熟話水平有很大不同。不少書面上的字詞,老年人很自然得就轉化成了常熟話,而青年人會愣一下才反應過來,有時候甚至不能很好的轉換,「比如姓呂,常熟話和李同音,可是好幾個年輕人都發了近於普通話的音。吳,在常熟還有念洪的一種音,不少年輕人就反應不過來,沒有提到。在這次遴選中,可以感受到常熟話的變化,常熟方言正一步步向普通話集中、靠攏。」
對此, 顧教授表示語言文化發展不可避免,即使普通話不進入,方言本身也會改變,而且這個演變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普通話的推廣,會影響到方言保存,不過目前政府已經開始保護了,比如說這一次的錄音工作。使得即使語言急劇變化,有了錄音資料,留之後世,可以清晰得了解現在的態勢、讀音或特點。」
不過, 顧教授也呼籲本地市民要更加關注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使用普通話和常熟話並不矛盾,熱愛、使用方言是傳承本土文化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應該以開放積極的態度對待方言,特別是知道了它是一個這么古老、這么優雅的語言,常熟人應該為之驕傲,好好使用。」

⑼ 安徽省教育廳的計劃規劃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安徽省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以下簡稱《語言文字規劃綱要》),結合安徽實際,進一步謀劃和推進今後一個時期全省語言文字事業科學發展,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第一章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安徽省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尊重語言文字發展規律,主動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省內各民族語言文字,加強語言文字基礎建設和管理服務,增強語言軟實力,提高公民語言能力,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服務教育現代化,推進語言文字事業全面和科學發展,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進程中應起的作用。
第二章 目標任務
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省范圍內基本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范,漢語拼音更好地發揮作用。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得以推行並滿足社會需求,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語言文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全省語言實力顯著增強,公民語言能力明顯提高,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
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建立健全並完善語言文字法律制度規范的實施體系,增加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培訓測試及評估力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省范圍內基本普及。
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升公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增強全省文化軟實力。
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積極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不斷創新語言文字工作新理念、新體制和新機制,將語言文字工作融入全省改革發展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主動結合教育、文化、傳媒、信息、商務等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堅持監督檢查和服務社會並舉,及時反映和妥善處理語言生活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語言文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推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第三章 重點工作
一、大力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宣傳教育。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列入全省普法教育內容,增強教師、機關工作人員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法制意識,樹立全體公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意識。
(二)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一是繼續實施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項目。按照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項目標准,結合安徽省實際,完善省、市級示範校項目標准,將示範校創建作為教育質量監測、高校教學評估、各級示範性學校評審等工作的重要內容。二是繼續推進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堅持「重在建設,重在過程,重在實效」的原則,調整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對尚未達標的城市加強指導、檢查、督促。二類城市在2015年、三類城市在2020年完成達標驗收。建立城市評估復檢制度,促進已達標城市保持並不斷提高規范化水平。推動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各級政府及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范圍。三是開展區域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工作。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帶動農村地區,促進區域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整體提升。四是推進重點行業系統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推動學校、機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適時開展行業規范化示範單位創建評估工作。
(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一是教師、校長(園長)普通話培訓。新進教師普通話水平應符合教師資格所規定的普通話等級要求。對普通話水平未達標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和校長(園長)進行普通話培訓,使其達到規定標准。全體教師都要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開展國家級和省級中華經典誦讀教育骨幹教師培訓。二是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培訓。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列為學校、機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培訓內容,加大培訓力度。開展多層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滿足不同職業、不同崗位業務培訓要求。三是進城務工人員普通話培訓。推動用人單位、勞動就業服務部門和進城務工人員輸出、輸入地相關部門對務工人員進行普通話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
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4年,普通話在城市基本普及,在農村以教師、學生和青壯年勞動力為重點基本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范;到2018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安徽省基本普及。
二、基礎建設
(四)支持和參與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和體系建設,建立一支通曉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人才隊伍,加強我省對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培訓和推廣工作。
(五)參與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准資料庫和語料庫建設,承擔國家語言資料庫和語料庫建設中分配給我省的相應任務。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安徽庫的采錄、驗收工作,完善安徽省有聲資料庫建設。
(六)支持和參與國家語委在我省開展語言國情調查和語言普查;進一步加大我省對合肥方言、徽州方言、六安方言等方言種類、分布區域、使用人群和使用變化狀況的調研和普查力度,促進我省方言的保護和研究。
三、督查服務
(七)支持國家語委對社會語言生活檢測平台的完善和漢語漢字學習平台的和打造;參與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准督查平台和認證系統建設、國家語言文字咨詢服務平台和語言文字應用服務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我省語言文字社會應用監督檢查和服務。
(八)建立我省語言應急服務和援助機制。以我省語言專家和國家級、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為主體,建設全省語言能力人才資源庫和語言志願者人才庫,吸納雙語、多語人才,為社會提供語言援助和應急服務。
(九)加強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規范標準的培訓和學習,結合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改革,使用和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盲文。在特殊教育基礎較為雄厚的市、縣,加強手語、盲文規范標准在教學實踐中的相關研究,重視手語、盲文人才的培養,培育和發展手語、盲文社會服務機構,為聽力、視力殘疾人提供國家通用手語、盲文翻譯和語音閱讀、提示等服務。
四、能力提升
(十)開展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評工作。
繼續開展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按照《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加快普通話培訓測試的信息化建設和資源建設,推進全省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科學管理。加強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和測試站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完善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服務體系。以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學校和公共服務行業為重點,面向社會不同人群,廣泛開展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適時開展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結合全省方言調查,做好各地區語言有聲語料的整理保存,開展課題研究,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學習教材。加大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和漢語能力測試的推進力度,在中小學開展規范漢字書寫能力測評。
(十一)提升學校師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提高教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在教師資格標准中明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要求。將語言文字納入教師培養和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中、小學和高校教師職稱評定條件,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骨幹教師培訓,開展農村教師普通話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提升幼兒普通話水平。在幼兒園創設自由、寬松的普通話交流環境,引導幼兒學會傾聽並能清楚地用普通話表達,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加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中小學校要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組織教學,加強識字與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注重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全面提高中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科學設置語言文字相關課程,以提高語文鑒賞能力、文字書寫能力和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為重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及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開展「當前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調查及對策」的課題研究,將口語表達、漢字書寫納入語文教學和評價范圍。
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和考核指標,進一步完善省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園)評估方法與評估標准,創建各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園)和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推動高校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建設。
(十二)提升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全面提升黨政機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加強培訓,組織測評,使其工作人員普遍達到國家規定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職業標准。提倡全省公民發展多語能力。
五、文化傳承
(十三)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經典誦讀和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廣泛深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的教育教學活動、社團活動和校外活動。加強誦寫講師資隊伍建設,組建省級誦寫講專家庫,舉辦省級誦寫講骨幹教師培訓、組織省級誦寫講專家下基層活動等,對師生進行誦寫講輔導。加強誦寫講的研究,包括誦寫講與語文教育、養成教育、青少年成長、人文情感培養等方面關系和作用的研究。探索以中華經典誦讀、書寫教育為基礎的誦寫講教育教學方法。
建設全省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社會參與平台。繼續舉辦中華經典誦讀、規范漢字書寫賽事等系列活動。舉辦傳統節日誦讀活動。通過對傳統節日經典詩文、民間習俗的梳理、篩選,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運用多種形式予以呈現,增強傳統節日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建設全省中華經典誦寫講資源庫。遴選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經典詩文及反映傳統節日、各民族文化的優秀篇章,以誦讀、書寫、講解等形式予以記錄、保存和展示、傳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傳承體系建設。
(十四)加強與港澳台地區及海外合作交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服務港澳同胞普通話學習和培訓測試。遴選省內德高望重、業務精湛、普通話教學與測試經驗豐富的優秀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組建普通話培訓與測試項目專家庫,為港澳同胞普通話學習、培訓與測試提供支持和服務。引導、鼓勵、支持普通話學習、培訓與測試的科學研究工作,協助國家語委開展普通話培訓測試的相關科學研究。
推動海峽兩岸語言文字業務交流。舉辦安徽省與台灣地區語言文字交流研討活動,逐步拓展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增進兩岸交流。協助、支持國家兩岸合作項目的實施。
推進國際漢語教育。鼓勵、支持高等院校開展對外漢語教育教學和研究,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鼓勵海外僑胞和外國人來皖學習漢語並為其參加普通話學習、培訓和測試提供服務。舉辦海外華人華僑子弟「母語尋根」夏令營安徽行活動。
提升中文國際地位。堅持語言文字的主權地位,促成中文成為有關國際組織在皖工作和開會的正式語言。
第四章 工作措施
一、創新理念思路,拓展工作內容
更新工作理念,轉變工作思路。適應時代發展,積極培育和樹立語言文字的新理念。語言文字是國家的戰略性文化資源,推進語言文字事業科學發展,是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迫切要求。語言文字工作要拓寬視野看作用,融入發展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和全省發展大局,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主動與包括教育工作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努力探索新的事業發展增長點和工作著力點,在提供支撐和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推進自身的發展。
拓展工作內容,履行基本職責。以「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為基本職責,努力實現工作內容的拓展,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方式,做好全省語言文字社會咨詢服務工作,堅持監督檢查與社會服務並重;注重語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注重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質量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在農村、邊遠地區扎實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注重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工作機制
完善和發展全省語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語言文字工作的主導責任,切實加強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切實履行統籌職能,充分發揮語委成員單位的作用,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協調有效的工作機制,從體制和機制上確保語言文字工作的有序開展。
建立健全語委議事機制,積極開展語言文字方面活動。健全語委全體會議、語委成員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及各專業機構、專項工作組等制度或組織。充分依靠各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或組織,充分發揮專家群體的才智和作用。
三、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服務功能
依法加強監督檢查,建立綜合執法機制。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要求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行政執法督查范圍,完善和細化綜合執法程序和標准,切實依法加強監督檢查。充分尊重和依靠人大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健全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監督執行機制。
完善相關制度,建立長效協調督查機制。將語言文字工作要求納入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年度工作總結和相關幹部考核范圍。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將語言文字規范要求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普法宣傳教育、機關行文規范、教育督導、新聞出版編校質量、廣播影視製作播出質量、工商行政監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圍,並建立相應機制或制度。
創新監督檢查方式和服務方式。加強和改進行政督查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實效。探索運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自律等綜合手段,實施督查的新體系並實行科學有效的監督檢查。通過協作機制或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為經濟、民政等部門提供語言文字業務服務。加強與學校、學術團體、社會組織等單位的合作,為相關行業語言文字方面的專業培訓、職業培訓和評估測試提供服務。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語言文字咨詢服務和應急援助。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結合我省文化產業發展,注重開發語言資源,支持發展語言產業,為社會提供多樣化語言文字服務。
四、構建協作機制,擴大對外開放
擴大語言文字工作的對外開放程度。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語言文字的對外交流和傳播,積極推薦對外交流工作,拓展對外交流的領域和深度。
建立健全與相關涉外機構、對外傳播機構的協作關系和協作機制。通過孔子學院教學、海外文化中心活動、高校來皖留學生教育、對外漢語培訓、對外傳播媒體和新媒體的宣傳報道,以及節目交流、民間外交、青年交流活動等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主動地對外傳播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安徽文化,展示安徽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建設美好安徽發揮積極作用。
五、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人才保障
創新管理隊伍培訓方式。建立培訓制度,實施中青年骨幹海外研修計劃、語言文字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和專題研修、測試員提高培訓等項目,對語言文字專兼職管理隊伍開展上崗培訓和定期輪訓,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和測試員隊伍。以現有資源為基礎,建立省級培訓基地。
加大專家隊伍培養力度。定期通過科研資助、出國研修、重點培養等方式遴選培養一批優秀的語言文字專家,改善工作條件,完善用人機制,建設全省語言文字專家隊伍人才庫,進一步發揮專家學者在學術理論和政策研究、規范標准研製和咨詢服務中的作用。
健全獎勵制度。對在國家和全省語言文字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每三年按我省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六、整合研究資源,提高科研水平
發揮科學研究的支撐作用。圍繞我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語言文字方針政策、規范標准,以及社會語言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研究,為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智力支持。
加強科研管理和機構建設。積極整合相關研究力量,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學術團體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視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社會應用。
加強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注重培養、扶持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支持其開展學術、業務研究與創新。提升學科地位和學術影響力。促進語言學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現代化。鼓勵跨學科、跨領域開展研究,鼓勵協同創新。
七、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創新宣傳方式。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學習宣傳納入普法規劃和普法教育內容。繼續開展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創新活動內容、載體和方式,推動農村、邊遠、民族地區提高普通話普及程度。編寫有關語言省情、省級語言文字政策法規和規范標准等系列普及叢書。
構建宣傳體系。加強我省語言文字網站、報紙、期刊和出版物等宣傳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創新宣傳手段,加強輿論引導,注重對社會關注的語言文字熱點問題的宣傳解釋,營造有利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和規范使用的社會環境。
八、多方籌措資金,保障經費投入
建立健全語言文字事業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對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經費投入力度,將推動語言文字重點工作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增加農村、邊遠、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經費投入。執行相關政策,鼓勵全省各市(縣)間建立對口支援和互利合作關系。設立全省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基金,支持多渠道籌措經費,鼓勵企業、團體、個人捐贈。

⑽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漢語方言有些萎縮和衰亡。 為了搶救和保護各地的方言,2008.10.中國

三、答案:
(1)是否要保護方言,同學們看法不一。
(2)示例一:應該保護方言。因為方言不僅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應該保護方言。因為保護方言就是保護語言的多樣性。
示例三:應該摒棄方言。因為方言的使用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
實例四:應該摒棄方言。因為摒棄方言可以消除寓言隔閡,更好促進各地區的交流。(看法意思對即可)

熱點內容
php翻轉字元串 發布:2025-01-05 11:30:20 瀏覽:334
公開密鑰加密系統 發布:2025-01-05 11:25:35 瀏覽:56
安裝mysqlpython 發布:2025-01-05 11:17:02 瀏覽:742
tar備份linux 發布:2025-01-05 11:13:37 瀏覽:727
大型pppoe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1-05 11:12:59 瀏覽:843
怎麼修改360wifi密碼 發布:2025-01-05 11:12:51 瀏覽:61
php文件資料庫 發布:2025-01-05 11:06:18 瀏覽:768
usb串口編程 發布:2025-01-05 11:05:42 瀏覽:334
公積金新密碼如何設置 發布:2025-01-05 11:03:16 瀏覽:15
火影腳本不越獄 發布:2025-01-05 11:01:10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