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脊瓜柱演算法

脊瓜柱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3-08 18:25:04

⑴ 柱的四種內力組合是怎樣的,組合的根據是什麼

梁、柱內力通過節點傳遞,節點工作的安全可靠,是保證結構正常工作的前提。

在高層建築中,型鋼混凝土框架中可以設置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在剪力牆中也可以設置型鋼支撐或者型鋼桁架,或在剪力牆中設置薄鋼板,這樣就組成了各種型式的型鋼混凝土剪力牆。

型鋼混凝土剪力牆的抗剪能力和延性比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好,可以在超高層建築中發揮作用。


(1)脊瓜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柱陣列負責承托梁架結構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與地基間,常建有柱礎。另外,亦有其他較小的柱,不置於地基之上,而是置於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過梁架結構,把重量傳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梁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柱的軸線難免有一些初彎曲,難以保證壓力和軸線完全重合,況且材料也不是絕對均勻而可能存在某種缺陷。因此,在載荷達到歐拉力以前,柱已經出現彎曲變形。

⑵ 中國古建築尺寸從哪開始算

從建築高度算起。

建築高度,一般中國古建築均為坡屋頂,建築高度要按照最高的屋脊的結構外皮計算。在測量復雜屋頂時需要確定一個最方便定位的屋脊再將其他屋脊於此標准進行比對測量鬥口是清代的叫法。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築中,很善於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2)脊瓜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中國古建築中外交流

在中國的古代,特別是自兩晉、南北朝以後,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與東西鄰國都有廣泛交流,給中國古代建築注入了新的血液,出現了不少新的建築類型,如石窟寺、佛教塔等。

同時,中國建築也對鄰國的建築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早在西元三世紀,源於印度的石窟造像,就由克什米爾、阿富汗一帶的大月氏國傳入中國西部天山南麓的庫車、拜城一帶,而後繼續東傳。

十六國時期,在甘肅敦煌初鑿莫高窟。北魏時又東傳進入黃河流域,陸續開鑿了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⑶ (三)柱架構件細部方面有什麼差異

1.屋架斜材與斗拱的使用

從《營造法式》圖樣中可以看到屋架仍然是立帖式屋架,但每根檁下卻多了一根斜材,這根斜材若放在脊檁下叫做叉手,若放在金檁下叫做托腳,斜材的使用增加了梁架的剛性。

依照近年來建築考古研究,認為唐代及唐以前的建築屋架是只用叉手不用脊瓜柱的,山西五台山兩座唐代木構建築物——佛光寺東大殿和南禪寺大殿,就是兩個例證。宋代開始,脊瓜柱和叉手同時使用,從宋到明,叉手越來越小,瓜柱越來越大,到了清代,叉手終於消滅。

從同圖還可以看到,不僅是檐部方斷面的檁條下有斗栱,圓形斷面的金檁脊檁下面也用斗栱,只是層次比外檐簡單一些,到了清代,金、脊檁下的斗栱變成了墊板。還需指出,斜柱使用可能很早,也不限在屋架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已有斜柱稱呼,到北宋又有叉手術語的出現。在古代高層建築中,多在柱框之間使用斜柱以防止變形,如應縣木塔、薊縣獨樂寺觀音閣等遺物所見。

2.屋架的舉折

屋架的舉折和舉架一樣,都是將屋頂架梁架逐層加高,目的在於屋頂上部坡度較陡,屋頂下部坡度較緩以利排水,但其方法和清代舉架不同。依《營造法式》所記,舉折分為兩步:

第一步是舉屋之法,根據建築物前後最外一根檁條(檐檁或挑檐檁)的水平距離,視建築物的重要程度確定從檐檁到脊檁的垂直距離。

(1)較大的建築物如殿閣樓台等,舉高為水平距離的三分之一。

(2)一般建築物如廳堂廊房等,舉高為水平距離的四分之一再加百分之八,或加百分之五,或加百分之三不等。

(3)附屬建築部分如副階纏腰等,舉高為水平距離的二分之一。

第二步是折屋之法,從脊檁上皮到檐檁上皮聯一直線與上第一縫檁的分位線相交一點,依舉高總尺寸從此點折下十分之一,定出上第一縫檁的高度為第一折。從上第一縫檁上皮到檐檁上皮再聯一直線與上第二縫檁的分位線相交於另一點,依第一摺尺寸折下二分之一,定出上第二縫檁條高度,為第二折,以下類推。

對一些宋以前的建築遺物屋架實測結果,多數與《營造法式》中第二條規定接近。

3.梁枋

依《營造法式》規定,梁枋加工手段有粗細之分,主要建築如殿堂等的梁枋採用「月梁」加工精緻;次要建築如常行散屋等的梁枋採用「直梁」,加工就較粗糙。另外,室內有天花板的建築,梁袱又有「明袱」和「草袱」的區別,天花以下露明的梁栿就要採取「明栿」的做法,工整精麗,砍割卷殺都有一定的做法;天花以上不外露的則採取「草栿」的做法,只對梁栿一般加工而已。至若採用「徹上明造」時,也就是不用天花時,當然梁栿等屋架構件都進行適當的加工。

這里,先做兩點一般性的解釋:《營造法式》多使用「栿」字的代表梁,如四椽栿、乳栿等,這可能是北宋當時口語習慣;同書對一些梁栿寬度規定為其本身高度的三分之二,這是比較符合科學道理的,也說明北宋時期木構造經驗已相當豐富成熟了。

(1)梁——《營造法式》對每根梁的具體稱呼和清代有所不同,清代依該梁承托檁數定,宋代則依該梁承托的椽數定,也就是依步架數定,四椽栿說明這根跨空樑上方需要承托四步架的長度,余類推。此外在有廊建築中,相當於清式的單步梁和雙步梁的,在《營造法式》叫做札牽和乳栿。相當於清式三架梁的,不叫二椽栿而叫平梁。

(2)枋——和清式一樣,枋木主要只起勾搭聯絡作用,在較尊貴的建築中,相當於清式的大小額枋的,《營造法式》規定為「闌額」和「由額」,平坐闌額之上並用承斗拱的扁枋叫做普拍方。此外,在金、脊瓜柱之間的聯絡材有襻間、順脊串等。

(3)其他構件——相當於清式的脊瓜柱的,《營造法式》規定叫「蜀柱」或「侏儒柱」;相當於清式的柁墩的,《營造法式》規定叫駝峰,並有幾種圖樣以適應徹上明造的各種情況。承椽枋、角梁和清式稱呼大體一致,只有「替木」這一構件,清代不多見。替木的斷面也是長方形但比斗栱枋子要小,它位於檁條和各攢斗栱之間,是輔助檁條把上部荷重傳遞到斗栱的構件,這在古代斗栱攢檔大、檁條凈跨長的情況下是有必要的;明清以後,檐下斗栱加密,替木就連成挑檐枋了。

4.柱子——由於柱子所在地位的不同,《營造法式》中提出了副階檐柱,檐柱、內柱、平柱、角柱、暗柱幾個稱呼。其中,副階是廊子的意思,平柱是指當心間兩根柱子,與其他加高的檐柱相對而言。

柱子的高度,依照《營造法式》規定的精神,不要超過當心間的面闊,取其開間方正,重心穩定。據若干實物所示,宋代柱高與柱徑的比例是8∶1到10∶1。

對於柱子的立面輪廓,《營造法式》規定有直柱和稜柱兩種。前者為上小下大的直線輪廓,後者則呈現曲線形。

試談側腳與生起問題。側腳是為了柱架穩定,把柱頭內收柱腳外放的處理辦法。從宋到清一直沿用下來,依《營造法式》的規定,正面側腳斜度是百分之一,側面側腳斜度是千分之八,與清代做法大致相仿,但生起的規定則是清代所無。《營造法式》有這樣的記載:「凡用柱之制……至角則隨間數生起角柱若十三間殿堂則角柱比平柱生高一尺二寸十一間生高八寸七間生高六寸五間生高四寸三間生高二寸。」由於柱子的生起,瓦檐也向兩角逐漸長高,使檐口線成為一個連續曲線,而不是像清代建築只是從捎間才開始翹起。在一些唐、遼遺物中,常可看到這些形象。再介紹一個永定柱。在《營造法式》的卷三壕寨制度和卷四大木作制度中兩處提到永定柱,綜合來看,對於從地面豎立的柱材而且砌在磚牆或土牆裡面,但又不是為了出檐的目的,才使用永定柱的稱呼。1953年在拆落正定隆興寺慈氏閣時,發現其正殿下層周圍的檐柱都是里外兩根並用,外一根稍短,柱頭承托斗拱以出下檐;里一根稍長,柱頭直托平坐斗栱,這里一根可稱之為永定柱。

⑷ 柱子的負荷面積如何計算

就是一根柱子承擔的豎向荷載的面積,在每個方向上,可取左右相鄰柱子間距的平均值。比如和左邊柱子間距8m,和右邊柱子間距6m,那這個方向的邊長就取7m;另一個方向也同樣計算。這樣就可以求出受荷面積了。

柱截面的確定,在高層的情況下,往往是由軸壓比控制,而多層不見得是。層數越少,越可能不是軸壓比控制。這是個概念問題,首先應當明確。對高層(或者層數較多的多層),在柱截面估算時,應當先明確幾點: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結構的抗震等級、軸壓比限值。

只有知道這幾點,估算軸力才可能確定截面。柱軸力的估算,首先確定每層柱受荷的面積。此部分的面積,可簡單的取柱左右(上下)兩個跨度之和的一半進行計算。再根據結構型式及活荷載的情況,確定每層的自重。

程量計算包括

(1)、柱子體積,磚柱,砼柱。

(2)、砼柱模板。

(3)、砼柱高度超過3.6m增價。

(4)、獨立柱裝修。

(5)、柱側裝修。

⑸ 榫卯中的脊瓜柱榫是指什麼

脊瓜柱下部放在三架樑上,上部承托脊檁,在按檁徑三分之一做桁椀,防止檁條滾動;在與三架梁交代處,依本身寬,每寬一尺,加下榫長三寸。

⑹ 在《營造法式》中對脊瓜柱的釋義是什麼

《營造法式》規定叫「蜀柱」或「侏儒柱」;相當於清式的柁墩的,《營造法式》規定叫駝峰,並有幾種圖樣以適應徹上明造的各種情況。承椽枋、角梁和清式稱呼大體一致,只有「替木」這一構件,清代不多見。替木的斷面也是長方形但比斗栱枋子要小,它位於檁條和各攢斗栱之間,是輔助檁條把上部荷重傳遞到斗栱的構件,這在古代斗栱攢檔大、檁條凈跨長的情況下是有必要的;明清以後,檐下斗栱加密,替木就連成挑檐枋了。

⑺ 哪裡能獲得中國古建築大木作中小到諸如脊瓜柱、角背這樣的構件尺寸和榫卯結構及其尺寸都很清楚的資料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第二版) (作者:馬炳堅 著 )

⑻ 什麼是九架梁\瓜柱和檁

瓜柱:兩層梁架中間支撐短柱高度,比本身之長度的稱瓜柱。
檁子,也叫檁條,就是搭在樑上的木頭。所謂「棟梁之材」,就是說建房時「棟梁」是主要的支撐,這里的「棟」就是檁子。
古建大木構架
大柁:上面說的最下一層,最長一根梁稱大柁。...三柁:第二層較短一根稱二柁,有第三層時最短一要根稱有利於柁。...有十字的卯口,以隨瓜拱和頭層的翹或...挑山檁:沿著采步金梁的外邊鑽一列洞,以承受兩山椽子

一、大木結構:
1、大木形制:大木是指建築物一切骨幹木架的總稱。
大式:有斗拱的。小式:沒有斗拱的。
2、大木結構:豎的支重的部分k k柱。橫的被支的部分k k梁桁椽。兩者過渡部分k k斗拱。
3、大木造型:單檐與重檐、起脊與卷棚的區別,但無論如何造型都離不開檁數,檁數越多房間越大,一根檁為一架,它們有加架、五架、六架、七架、八架、九架。
二、柱和梁的功能:
1、柱:有五種位置
檐柱:凡是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叫檐柱。
金柱:在檐柱以內的柱子,除在建築物縱中線上的都是。
里外金柱:金柱有里外之列,離檐柱近的叫外金柱,遠的叫里金柱。
重檐金柱:重檐大殿里,在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著上檐的柱子叫重檐金柱。
童柱:放在橫樑上,下端不著地,而上端的功能和位置與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叫童柱。
2、柁梁:面寬進深是根據柱了的地位而定。柱子的位置是按柁梁之長短及重量而定。
(1)額枋:
柁梁:柱子的下端立在地上,上端頂著柁梁或墊著斗拱頂著柁梁。
額枋:在每個柱頭與另一個柱頭之間,有連貫兩柱間的橫木叫額枋或檐枋,其長度掃面寬。
大額枋:在較大的建築物上,有上下兩層額枋的,上叫大額枋,下叫小額枋。
墊板:大小額枋之間有立著的板叫做由額墊板。
平板枋:大額枋的上層與柱頭平,其上再加上一層平板枋。
桁檁:枋上排列斗拱,斗拱上放梁,樑上放桁,大式稱桁,小式稱檁。
檐墊板:較小的建築物叫小式大木,不用斗拱,梁頭直接放在柱上。梁頭上放檐檁,柱頭間則用檐枋連貫,檐檁與枋。
上額枋:若建築物是重檐的,金柱須加高以支上檐。其柱頭之間也有兩層的額枋和墊板,不過大額枋改叫上額枋。
承椽枋:小額術上又加許多的洞以隨下檐的檐椽,叫做承椽枋。
(2)梁的功能:
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檁轉下的屋頂的重量,再向下轉到柱上,然後下到地上去。
挑尖梁:這短梁並不承受上面的重量,功能是將金柱與檐柱前後勾搭住。
雙步梁:在有廊子太寬時,桃尖樑上還可以再加一根瓜柱、一條梁和一條桁。在這種情況下,下層的叫雙步梁,上層的叫單步梁。雙步梁除勾搭之外,也有載重的機能了。
桃尖梁頭:柱頭上有桃尖梁頭,而沒有耍頭和撐頭,桃尖梁頭高於耍頭和撐頭兩部合並的全高,所以桃尖梁的下皮是與平身斗拱耍頭的下皮平行的。
梁頭寬:抱頭梁寬按檐柱徑加二寸,梁頭與梁身同寬,不像桃尖梁頭小於梁身。梁頭做碗以承檐檁。
桃尖隨梁:桃尖梁和抱頭梁的下邊,又有一條較小的梁,與桃尖梁和抱頭梁平行,功能是增加檐柱和金柱間勾搭之力,以補大梁的不足,在桃尖下的叫桃尖隨梁。
斜插金枋:在抱頭梁下的叫穿插枋,在角檐柱和角金柱叫做斜插金枋。
(3)脊瓜柁梁:
梁架:主要梁的兩端放在前後兩根金柱上,如沒有廊就放在兩根檐柱上,梁的長短隨進深而定。樑上用兩根短墩支一根較短的梁,再上面再支就成為梁架。
大柁:上面說的最下一層,最長一根梁稱大柁。
三柁:第二層較短一根稱二柁,有第三層時最短一要根稱有利於柁。
幾架梁:各柁也可按本身所負桁或檁子的總數目稱為「幾架梁」。
七架梁:如所負共有七檁則稱七架梁,其上一層則稱五呆梁。
一步架:由大柁均分若干步架,一步架普通多用五六尺。二柁三柁每層梁的縮短,均以每次兩端縮短一步架為准。
桁碗:每層梁的兩端均挖出桁碗來支撐桁或檁。
瓜柱:兩層梁架中間支撐短柱高度,比本身之長度的稱瓜柱。
柁墩:高度少於其本身的長度的稱柁墩。
脊瓜柱:瓜柱又按地位分為金瓜柱與脊瓜柱兩種。
(4)卷棚柁梁:
步架:柁梁按步架的多少分為九層架梁、七架梁、五架梁和三架梁。
鄭棚式:間還有四架或六架梁的,這種雙數架的梁沒有屋脊,脊做成圓形叫卷棚式,也叫元寶脊。
角背:凡是瓜柱都有角背支撐以免傾斜。如獲至寶縱中線上有中柱,在梁之內端都安在中柱上。
桁徑:大式桁徑按頭口定,小式則與檐柱徑相同。
正心桁:大式拱的建築,正心枋上的桁叫正心桁,正心桁徑四鬥口半。
挑檐桁:挑檐枋上的是脊桁,挑檐桁徑三鬥口。
老檐桁:屋脊桁和正心桁之間的都是金桁,如金桁較多則分上中下。屋頂的特殊輪廓是中國古建築外形上顯著的特徵。
三、斗拱的種類和功能:
1、斗拱的用途:
用途:是中國古建築所特有的形制,是較大建築柱與屋頂間的過渡部分。
功能:是隨上部支出的屋檐,將屋檐的重量直接集中到柱上。
范圍:凡是重要的、帶有紀念性的建築物,大多數都用斗拱。
2、斗拱的種類:
平身科:在屋角柱頭上。
柱頭科:在柱子之上。
角科:在柱間額枋上。
3、斗的分類:
斗:凡是像斗形的立方塊均稱為斗,包括斗與升,在大約有4種。
坐斗:在斗拱最下一層,斗拱支撐集中點,即拱與翹昂相交點的叫十八斗。
三才升:在里外拽拱之兩端,托著上一層拱或枋子的叫三才升。
槽升子:在正心拱之兩端,托著上一層的拱或枋子的叫槽升子。
鬥口:坐鬥上,有十字的卯口,以隨瓜拱和頭層的翹或昂。這隨翹或昂的口叫做鬥口;坐斗高二鬥口,稱順身口。斗則承受相交的拱與翹昂,上面開十字口。
4、拱的分類:
拱:凡上略似弓形,位置與建築物平生或成直角統稱拱,包括翹昂,大約有10種。
(1)拱有正心拱和單材拱之分,按位置而定:
正心拱:凡在檐柱中心線上,與建築物表面平生拱。單格拱:正心拱一面向外,一面向里,在拱的縱中線上,要加上一道槽,以安拱墊板,所以正心拱的厚度要比單材拱的厚度多,這加墊板的厚度。其餘不在正心線上的都叫單材拱。
外拽拱:在檐柱中心線以外者叫外拽拱,在里者叫里拽拱。
(2)拱有長短之分,為三等:瓜拱最短,廂拱次之,萬拱最長。
瓜拱:瓜拱和除非沒胡翹昂不往外出踩的斗拱,每多相疊並用。
萬拱:瓜拱在下,托著萬拱在正心上或里外拽上。在正心上的叫正心瓜拱,正心萬拱。在里拽的叫單材瓜拱、單材萬拱;更求准確的便叫里拽瓜拱、外拽瓜拱和里拽萬拱,外拽萬拱。
廂拱:廂拱總是安在最上層翹昂之最外或最里端上,絕沒有放在正心上的時候,所以只分里外,而沒有正心單拱的說法。
(3)拱的部位:
拱眼:拱的中間有與昂或翹相交的卯口,拱兩端上面有承托升子的位子。在與卯口之間,彎下去 部分叫拱眼。
拱彎:拱的兩端下面曲卷處叫拱彎。失彎的曲度,在清工程做法里有所謂「瓜四」「萬三」「廂五」的規矩,使拱彎成為幾小段直線的小瓣,以便製造。
耍頭:在翹或昂之上,有與翹昂平行而大小亦與之相同的分個別叫耍頭。耍頭前後兩端露在外面,都有雕飾。耍頭的外端往往做成螞蚱頭,里端做成麻葉頭。
撐頭:在耍頭上面的叫撐頭。撐頭外端不露在面,只擺在裡面,交外面的挑檐枋和裡面的井口枋撐住。在耍頭後尾卻露出刻作麻葉頭。
桁碗:撐頭之上更有桁碗,其上斫作半圓形槽,大小同桁徑,以承受桁或檁。
5、斗拱的分配:
平身科:兩柱頭科之間為平身科,其功能遠不及柱頭尖科之重要,差不我是一種純粹的裝飾品。結構與柱頭科微有不同;柱頭科的桃尖梁頭位置,在平身科則為耍頭,上面再加撐頭木。平身科的耍壯舉、翹與昂都是一鬥口厚。
柱頭科:是尖梁頭與柱頭間的墊托部分。柱頭科的頭翹或頭昂比平身科的頭昂厚加一倍為二鬥口,並且越往上層越加厚;到最上層就直接承受由內部伸出來的桃尖梁頭;而梁頭之厚,則為四鬥口。
角科:在角柱之上,地位特殊。普通的斗拱只有一個外面一個裡面,角科卻同時有兩個外面;而且同時左方的正面就是右方的側面,右方的正面也是左方的側面;於是在正面做拱的轉了角就是昂或翹。不唯正心線上如此,就是外拽各拱也如此;例如正面的外拽瓜拱萬拱,在側面伸出為兩層翹或昂,而按地位之不同,叫做搭角鬧頭翹或搭角鬧二翹,但在側面則名把臂瓜拱,把臂萬拱,或把臂廂拱。除正側兩面外,在斜角線上,又有斜昂或斜翹,與各層翹昂平;與耍頭平處則有昂,上安寶瓶,以承受上部支出的角梁。
最簡:斗拱層數或拽架的增減,由設計人員而定,可以簡單也可以復雜。簡單坐鬥上安正心瓜拱一道,拱上安三個三才升,稱為一斗三升。
出踩:以正心拱為中,每往裡外支出一拽架就多一踩,稱為出踩。正心一踩,里外各出一踩叫三踩,里外各出兩踩叫五踩,以此遞加可以加到九踩到十一踩。
翹昂:翹昂的分配有單翹單昂、單翹重昂、重翹重昂、重翹三昂等等的變換。翹昂的多少是隨出踩的多少而定的。
溜金斗:是一種特殊的斗拱。自中線以外,與普通斗拱完全相同。中線以里,自耍頭以上,連撐頭和桁碗,都在後面特別加長,順著舉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稱桿,以承受上一架的桁或檁。各怪秤桿之間,橫著安拱或三福雲,直著用伏蓮銷,銷成一起。
踩:與拱成正角形的橫木叫做翹或昂。翹昂的長短以支出之遠近而定,在下層的支出最少,越往上支出越遠。每支出一層,在里外兩面各加一排拱,主就叫做踩。各踩都只有兩怪拱,瓜拱在下,萬拱在上。
攢:斗共之全部統稱曰攢,兩攢間的距離通常是十一鬥口。在城樓等,大建築物上也有十二鬥口的。一攢斗拱之中,里外拽各加一踩時,上下就加了一翹或一昂。無論一攢共有幾踩,在最里最外兩極端上只有一層廂拱。
一拽架:踩與踩中心線間的平距離叫做一拽架。翹昂的長短就以拽架多少而定。
6、枋子:
正心枋:萬拱之上就是枋子,在正心的枋子就是挑檐枋。
拽枋:在里外拽的叫拽枋。
四、古建的種類:
1、廡殿
五脊殿:廡殿屋頂面闊較長於進深,所以,前後兩坡相交而成正脊,而左右兩坡同前後坡相交而成四垂脊。
前後兩坡:梁架和桁枋都是前後兩坡下骨乾的構架。
左右兩坡:在左右兩坡下,有兩山金桁在和前後金桁相同的地位,來支撐兩山的椽子。
順扒梁:這兩山每步的桁枋都是前後每步的桁,在四垂脊分位之下成直角相交。各層山桁上,前後每層金桁的中下線上,在它們下面與之平行的,有各層順扒梁。
柁墩:順扒梁分上(中)下層,每層都是一頭放在桁上,一頭放在柁上。兩山老檐桁上就安下金順扒梁,在下金順扒樑上退入一步架處安柁墩,來支托兩山下金桁,與前或後下金桁的相交點。
瓜柱:前後上金桁的中線上,在它們的下面,安上金順扒梁伏在兩山下金桁上,按照下金順扒樑上的辦法,退一步架處安瓜柱,支托兩山上金桁的相交點。
交金墩:順扒樑上,支托山金桁與前後金桁相交點的柁墩稱交金墩,瓜柱稱交金瓜柱。
由戧:兩山各桁與前後各桁相交處是放由戧的地位。由戧就是角梁的繼續者,是四垂脊的骨幹。由戧在各步架上並不一定是一條直線相銜接,因為有舉架和推山,,使它立面和平面的投影都是曲線。
舉架:舉架是產生中國房頂曲線的構架,將屋頂坡的斜度處下而上每椽坡度遞增,最下架坡度為5/10,次6/10,次7/10,次8/10,最上9/10加平水4鬥口,稱之為五舉、六舉、七舉、八舉、九舉。清式正脊高度並非預定的,是由下向上各檁的舉高累計相加而定的。
推山:推山只用於廡殿。如果兩山的坡度與前後的坡度完全相同,垂脊的平面投影和立面投影就都成直線。
太平梁:為了不呆板機械,將正脊兩端加長,山尖推出,脊桁也跟加長,懸空在梁架扣線以外。在脊桁懸空一端下應加道太平梁,長兩步架,放在前後上金桁上。
雷公柱:在太平樑上加一根雷公柱,來支撐脊桁這懸空的一端。這樣,使兩同的坡度大於前後坡度。不論從任何方向看去,垂脊都是曲線了。
2、硬山
山牆:只有前後兩坡,左右兩端是兩面立牆,叫做山牆。
檐柱:山牆內部也有木架的骨幹,立著的有前後檐柱和正中的山柱。
脊檁:山柱下端立在兩山台基之上,上端托著脊檁。
排山:在與大柁同高的位置,有由檐柱至中柱的梁。其上在各架梁的高度,按步架減短,有各根梁構成的梁架,稱為排山。
又步梁:排山各梁有單步、雙步、三步、四步之別,其結構的方法與上述挑尖梁的單步梁、雙步梁一樣。
山柱:兩端的山柱、檐柱、排山、各檁頭,向外一面的,一概都砌在山牆之內。向內一面的,則露在牆面,在室內可以望見的。
封護檐:前後兩坡,尤其是後坡,和往往有不出檐的,檐椽只架到檐檁上,而不伸出,外面用磚壘到檐平,將椽頭完全封起,不露在外面叫封護檐。這種封護檐有時還用磚做成假椽頭和假連檐的樣子。
3、懸山:
山牆:俗稱挑山,結構上與硬山大致相同。唯一不同之點在各桁或檁不在山牆內土住,而一直伸到山牆以外,使檐支出。支出的長度與前後檐出檐的尺寸一樣。
燕尾枋:沿著各檁頭外釘上博風板以保護桁頭。桁頭下加燕尾枋,以增加桁的支力。
五花山牆:山牆或按硬山做法,將構架全部封在牆內,或隨著各層排出樑柱和瓜柱砌成階級形,直率的將結構表現在外面,稱五花山牆。
4、歇山:從結構上說,歇山是廡殿和懸山聯合而成的。把一懸山頂,套在廡殿頂之上,懸山的三角形垂直的山與廡殿山坡的下半相交,即成為歇山。
桃尖順梁:在這種結構之中,如何使山坡與垂直部分相交。方法是將桃尖梁向後加長到梢間之中,里端安在金柱之上,成為桃尖順梁。
順隨梁枋:順梁下面與額枋在相同的地位的是順隨梁枋。
交金墩:桃尖順樑上面,在退入一步架處,上安交金墩,承著采上、步金梁,與順梁成正角。采步金上皮與下金桁上皮平,兩頭與桁交,做成桁的樣子,稱假桁頭。
挑山檁:沿著采步金梁的外邊鑽一列洞,以承受兩山椽子。采步金之上,各架梁的分配便與其餘梁架完全相同。各層桁在采步金中線以外,還繼續的伸出,稱挑山檁,成為懸山的結構。
踏腳木:但因懸山太遠,挑山檁不勝重負。所以在老檐桁上放扒梁一道,下皮同時也放在兩檐椽之上,謂之踏腳木。
草架柱子:跳腳木之上,在每根桁之下豎立小柱,支住桁頭,稱草架柱子。
穿梁:左右兩根草架柱子之間,在各層同高的桁間,用小梁橫穿支撐著,謂之穿梁。
山花板:桁頭之外有博風板如懸山之制。博風板之下有山花板,將三角形懸山的部分整個封護起來。山花板的外皮須在兩山正心桁中線以里一桁徑。
五、門窗格扇:
門窗格扇在清工營造中一概叫做裝修,與現代詞意不一樣,現代裝修為裝飾、修理、改造的意思。
1、裝修分類:
(1)兩大類:
外檐裝修:是建築物內部與外部之間隔物,用於避風雨防寒暑的。
內檐裝修:是建築物內部分為若幹部分之間隔物,二者之功用位置雖略有不同,不過在構造法上則完全一樣。
(2)兩部分:
框檻:是不動的部分,是安裝格扇的架子。
格扇:是可動的部分,也是一個架子。
2、裝修結構:
(1)框檻:
檻:在枉檻之中,橫的部分都是檻,分上檻、中檻、下檻。上檻放在地上。
抱框:框檻左右豎立的部分叫抱框,發靠著柱子立柱。
機警披:格扇兩旁豎立邊梃。
抹頭:邊梃之間橫安抹頭。
格扇:每扇格扇可用抹頭分作上、中、下三段:隔心、絛杯板和裙板。
隔心:上段的隔心俗稱花心,是格扇上透明通氣的部分,四周在邊梃抹頭之內有仔邊,中間有欞子,作裱糊或安玻璃的骨架。
欞子:欞子的花紋用菱花或用類似方格、六角、八角的幾何形。
檻窗:這種門扇可以做隔扇,也可以做門窗。做門窗時上下兩頭加轉軸,做窗則稱檻窗。
角葉:邊梃與抹頭相接處,在較華麗建築中,多用角葉或人字葉釘上。以防扇角松脫或歪斜。在邊梃的中段釘看葉,帶鉤花鈕圈子。
梭葉:在較樸素的建築中則用梭葉,梭葉的功能與看葉一樣,形式較簡單,也帶鈕頭圈子。
風檻:普通的窗子都做檻牆上。檻牆頂上先安榻板,次安檻框,只是下檻較小,改稱風檻。
支摘窗:窗扇有時不象門那左右轉動,而做內外兩層,上下兩段,外層上段可以向上開支,下段可以摘下的,稱支摘窗。支摘窗沒有風檻,下段直接安在榻板上。
(3)簾架:
簾架:是一種輔助的門框,安在格扇之外有門處。
花心:兩邊的邊梃與格房扇同高,下部是門洞,上部用抹頭二根,中間有仔邊欞子,稱簾架心亦稱花心。
荷葉墩:簾架上可掛簾子,有時可以安兩扇門。簾架邊梃的上下兩端,多用苛葉栓斗及荷葉墩安裝,可以隨時卸下。
(4)大門:
大門:是一種特殊的裝修。
門框:門扇的寬往往不如大門間面寬,所以包框以內有時加門框。
余塞板:門框與抱框間的橫木為腰枋,將框間分成上下兩段或三段,框與腰枋間的空檔用板遮住叫余塞板。
走馬板:中檻以上橫披所在的位置,不用格扇而用板遮蓋叫走馬板。
門枕:大門兩端處,在門扇轉軸之下有門枕,可用木或用石。
連楹:中檻上有門簪,將連楹銷在中檻上,外端成六角形是一種有趣的裝飾。
(5)門扇:
穿帶:大門門扇的結構,左右豎立大邊,上下端安抹頭,上下抹頭之間有較小的抹頭稱穿帶。
門心板:大邊與抹頭一周的中間是門心板。
插關:門外安門鈸,門里安插關。
獸面:在較大門上,門鈸的形式做成有環的獸面。
門釘:此外不家五路、七路、十一路、門釘,表現凜然不可侵犯的庄嚴樣子。
內檐裝修與外檐裝修構造原則完全相同,因不受風雨氣候的限制,樣式極多,可以施用種種的雕刻,形成一種自立的藝術。
六、龍井和開花:
1、龍井:
名稱:用在重要建築室內天花的中心部位。清代稱龍井,宋代稱藻井,古稱天井、方井、斗四、斗八。
形狀:一般具有上圓下方形,早期也有上部做成八角井、十六角井的。
圖案:龍井中心部位稱明鏡,明清多刻以雲氣蟠龍或蟠龍銜珠等。宋金朝代有將樓閣建築形制置於龍井斗拱之上,稱為天宮樓閣,象徵天庭世界。
2、天花:
用途:天花即平頂棚,現稱吊頂。清代用於室內屋頂下,以木條相交做成方格,上覆木板以隔絕塵。
形狀:支條按面寬進深排列成方格,每方格為一井,一般以斗拱攢距定井口寬窄,井內的板中天花板。
圖案:背版多繪以圓光四岔式的彩畫,也有以素色楠木雕刻的開花板。
海墁天花:全部天花以木板釘上,不露支條。
軟天花:頂部先吊制白樘篾子木骨架,將開花彩繪圖樣繪於紙上,裱糊在天棚骨架上。
3、天花彩畫:
天花一般分軟天花和硬天花兩種:
(1)軟天花用法:
以高麗紙用漿糊粘在牆上作畫,全部畫完後比好尺寸截整齊,再行裱糊天花及燕尾,糊好後,再刷支條,碼井口線(如金線者須包黃膠),然後貼金。
(2)硬天花作法:
先將天花板摘下,並號好碼,畫完後按號就坐,否則不易安裝。然後作畫,待全部彩畫繪制完成後進行安裝。天花彩畫的片金天花、金線天花、金琢墨天花、煙琢墨天花以及其他天花等多種彩畫形式。繪制天花彩畫時,應行丈量天花板及開口大小,支條寬窄的尺寸。再根據尺寸配紙起畫稿;畫稿先繪方圓箍子,後繪箍子內各種花紋圖樣,再繪岔角花紋;畫稿完後進行譜子工作。然後根據選定的彩畫形式作好開花板地仗,進行磨生油、過水布、後天譜子、瀝粉、刷色、包黃膠。貼金工作。
七、瓦石:
1、琉璃瓦
釉色:琉璃瓦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到明清時代已經有黃、綠、藍、黑、紫、白、翠等顏色,但以黃綠為主色。各色瓦可單色使用,也可雜色相配。
規格:清代琉璃瓦的尺寸分九種,稱為九樣。除一樣大瓦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使用過外,其餘分別使用在不同規格的建築物上。
2、台基
歷史:早在殷商時代即出現。台基經歷了土、磚石等不同階段,各歷史時期皆有不同的台基形式,成為建築造型的重要因素。
須彌座:由多層磚石構件疊加而成,吸取了佛像台座造型面形成的一種特殊台基形式,一般多用在宮殿、廟宇等重要建築物上。
圖案:早期須彌座為多層磚構成,至宋代其形制已定型化,束腰部分明顯增高,束腰以間柱分隔,柱間雕飾壺門及伎樂天女,菩薩等圖樣,成為台座的重點。至清代須彌座各層分割近似,裝飾平淡。

⑼ 脊瓜柱高怎麼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30

⑽ 都是不落地的短柱,那麼童柱與瓜柱有什麼區別呢

童柱:清式建築柱類之一。指建築構造中的一種小矮柱,其下腳常落在梁背之上,上端承載梁枋等木構件。童柱的柱腳多與墩斗連接。
瓜柱:兩層梁架中間支撐短柱高度,比本身之長度的稱瓜柱。
短柱的概念對短柱進行設計之前,首先要判別哪些柱是短柱或哪種受力狀態易形成短柱。目前,在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框架、框剪設計中,普遍採用PKPM等設計軟體進行設計,但目前的軟體設計還不完善,在進行電算時,對短柱不能進行自動判別,因此短柱需要設計人員利用電算結果另行設計。

熱點內容
安裝mysqlpython 發布:2025-01-05 11:17:02 瀏覽:742
tar備份linux 發布:2025-01-05 11:13:37 瀏覽:727
大型pppoe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1-05 11:12:59 瀏覽:843
怎麼修改360wifi密碼 發布:2025-01-05 11:12:51 瀏覽:61
php文件資料庫 發布:2025-01-05 11:06:18 瀏覽:768
usb串口編程 發布:2025-01-05 11:05:42 瀏覽:334
公積金新密碼如何設置 發布:2025-01-05 11:03:16 瀏覽:15
火影腳本不越獄 發布:2025-01-05 11:01:10 瀏覽:242
如何用電腦原機主ID密碼 發布:2025-01-05 10:58:09 瀏覽:471
伺服器與環境搭建 發布:2025-01-05 10:50:10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