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過程

資料庫過程

發布時間: 2022-02-26 01:08:15

資料庫的發展過程

一、搖籃和萌芽階段:首先使用"DataBase"一詞的是美國系統發展公司在為美國海軍基地在60年代研製數據中引用。

1963年,C·W·Bachman設計開發的IDS(Integrate Data Store)系統開始投入運行,它可以為多個COBOL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8年,網狀資料庫系統TOTAL等開始出現;
1969年,IBM公司Mc Gee等人開發的層次式資料庫系統的IMS系統發表,它可以讓多個程序共享資料庫。
1969年10月,CODASYL資料庫研製者提出了網路模型資料庫系統規范報告DBTG,使資料庫系統開始走向規范化和標准化。正因為如此,許多專家認為資料庫技術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資料庫技術的產生來源於社會的實際需要,而數據技術的實現必須有理論作為指導,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又不斷地促進資料庫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二、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關系資料庫系統問世並被廣泛的推廣使用,既有適應大型計算機系統的,也有適用與中、小型和微型計算機系統的。這一時期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也走向使用。
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的E ·F ·Code發表了題為"大型共享資料庫的數據關系模型"論文,開創了資料庫的關系方法和關系規范化的理論研究。關系方法由於其理論上的完美和結構上的簡單,對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關系數據理論的基石。
1971年,美國數據系統語言協會在正式發表的DBTG報告中,提出了三級抽象模式,即對應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數據結構描述的外模式,對整個客體系統數據結構描述的概念模式,對數據存儲結構描述的內模式,解決了數據獨立性的問題。
1974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研製成功了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 R,並且投放到軟體市場。
1976年,美籍華人陳平山提出了資料庫邏輯設計的實際(體)聯系方法。
1978年,新奧爾良發表了DBDWD報告,他把資料庫系統的設計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需求分析、信息分析與定義、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
1980年,J·D·Ulman所著的《資料庫系統原理》一書正式出版。
1981年 E· F· Code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ACM圖林獎。
1984年,David Marer所著的《關系資料庫理論》一書,標志著資料庫在理論上的成熟。
三、成熟階段:80年代至今,資料庫理論和應用進入成熟發展時期 易觀國際發布《IT產品和服務-2007年中國資料庫軟體市場數據監測》,考察了中國資料庫管理軟體市場。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2007年度整體規模達到21.72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5%。從廠商競爭格局來看,國際軟體巨頭占據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牢牢占據國內資料庫軟體市場前四位,擁有93.8%的市場份額。國產資料庫的市場份額在本季度繼續提升,正在抓住國家提倡自主創新的機遇,以「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契機,滿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整合平台需求。 2008年,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整體規模達到了28.25億元,比上個年度增長了30%,一方面,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大幅增加,以及中國政府對版權的高度重視。其中,Oracle占據了其中44%的市場份額,IBM占據了其中20%的份額、微軟占據了18%的份額,Sybase占據了10%,而國產資料庫因為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較2007年同比提升了25%。其中,達夢資料庫年銷售額為6600萬元,為國產資料庫中市場份額最大的。預計中國商業資料庫市場在2009年達到31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時,國產資料庫在中國政府鼓勵自主創新的基礎下,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另外,包括Mysql等開源資料庫也占據了大量的政府及中小企事業用戶,同時,盜版資料庫更是占據了中國資料庫市場的較大份額,其數值不亞於整個商業資料庫的市場份額。

② 資料庫里什麼是過程

procere就是過程
像這樣的語句執行成功後,就會創建一個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a_test
(
......
)
as
.......
begin
select
*
from
al;
end;

③ 什麼是資料庫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Stored Procere)是在大型資料庫系統中,一組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語句集,它存儲在資料庫中,一次編譯後永久有效,用戶通過指定存儲過程的名字並給出參數(如果該存儲過程帶有參數)來執行它。存儲過程是資料庫中的一個重要對象。在數據量特別龐大的情況下利用存儲過程能達到倍速的效率提升。

這類語言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讓用戶可以設計出符合應用需求的程序:

1、變數說明

2、ANSI(美國國家標准化組織)兼容的SQL命令(如Select,Update….)

3、一般流程式控制制命令(if…else…、while….)

4、內部函數

(3)資料庫過程擴展閱讀:

種類

1、系統存儲過程

2、本地存儲過程

3、臨時存儲過程

4、遠程存儲過程

5、擴展存儲過程

④ 資料庫查詢過程是怎麼實現的

資料庫查詢過程是怎麼實現的
首先我解釋一下,查詢資料庫本身就沒有間斷,資料庫介面語言在相應資料庫查詢介面的時候本身獲取的就是一個數據集合,數據集合是一個靜態的東西,用他去做查詢就沒間斷過。當數據表不間斷變化數據量的時候,你需要定時響應查詢這種不間斷,就需要刷新數據集合,連接對象不要關閉。在編程應用中像我們的ACCESS鏈接表,你看就是這樣的,對於表視圖,每次刷新或者重新打開數據表就是最新獲取的數據。在編程過程中我們並不提倡這樣去查詢資料庫,一般是用消息推送方式。

⑤ 什麼叫作資料庫的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就是將常用的或很復雜的工作,預先用SQL語句寫好並用一個指定的名稱存儲起來,並且這樣的語句是放在資料庫中的,還可以根據條件執行不同SQL語句, 那麼以後要叫資料庫提供與已定義好的存儲過程的功能相同的服務時,只需調用execute,即可自動完成命令。 存儲過程的優點 1.存儲過程只在創造時進行編譯即可,以後每次執行存儲過程都不需再重新編譯,而我們通常使用的SQL語句每執行一次就編譯一次,所以使用存儲過程可提高資料庫執行速度。 2.經常會遇到復雜的業務邏輯和對資料庫的操作,這個時候就會用SP來封裝資料庫操作。當對資料庫進行復雜操作時(如對多個表進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時),可將此復雜操作用存儲過程封裝起來與資料庫提供的事務處理結合一起使用。可以極大的提高資料庫的使用效率,減少程序的執行時間,這一點在較大數據量的資料庫的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代碼上看,SQL語句和程序代碼語句的分離,可以提高程序代碼的可讀性。 3.存儲過程可以設置參數,可以根據傳入參數的不同重復使用同一個存儲過程,從而高效的提高代碼的優化率和可讀性。 4.安全性高,可設定只有某此用戶才具有對指定存儲過程的使用權存儲過程的種類: (1)系統存儲過程:以sp_開頭,用來進行系統的各項設定.取得信息.相關管理工作,如 sp_help就是取得指定對象的相關信息。 (2)擴展存儲過程 以XP_開頭,用來調用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exec master..xp_cmdshell 'ping 10.8.16.1' (3)用戶自定義的存儲過程,這是我們所指的存儲過程常用格式 模版:Create procere procee_name [@parameter data_type][output][with]{recompile|encryption} as sql_statement 解釋:output:表示此參數是可傳回的 with {recompile|encryption} recompile:表示每次執行此存儲過程時都重新編譯一次;encryption:所創建的存儲過程的內容會被加密

⑥ 資料庫存儲過程

exec(@sql)內生成的表,只在exec函數內部有效,在exec函數是不可見的

局部臨時表只局限於創建進程以及創建進程的子進程
那麼將存儲過程看作是一個進程1,而exec(@sql)則是另一個進程2
根據我上面說的,#temp只會作用於創建它的進程2中
那麼要想使#temp貫穿整個存儲過程,則需要在存儲過程中先用create table #temp來創建這個臨時表,這樣這個臨時表的創建者就升級成了進程1,其他的無論進程2、進程3都是進程1的子進程,這樣就都能引用到#temp,此時進程2中的語句就要改寫成insert into而不是select into了
不過這個前提是你已知曉表結構,可以固定的創建臨時表
否則你只能用exec(@sql)的形式將整個存儲過程體都以拼接的方式執行
也就是不通過臨時表,直接用exec(@sql)將查詢結果輸出

⑦ 什麼是資料庫存儲過程

SQL的調用可以分為函數和存儲過程。

個人理解,其實函數和存儲過程是相似的,至少在引用的時候跟函數很是一樣。或者乾脆把存儲過程理解為另一種函數,另一種經過優化的函數。它的優點在於,存儲過程在被編譯後會被直接保存在資料庫中,成為資料庫的一部分,以後就可以反復調用,運行速度快,效率高,這些是函數做不到的。

⑧ 試述資料庫完整的設計過程

資料庫設計的過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階段
准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
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是最困難、最耗費時間的一步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
對其進行優化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及宿主語言,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
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
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設計特點:
在設計過程中把資料庫的設計和對資料庫中數據處理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將這兩個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設計、實現在各個階段同時進行,相互參照,相互補充,以完善兩方面的設計

⑨ 簡述一個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建立過程

資料庫建立過程包括六個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和完整性需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的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部模式,特別是關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訪問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現:組織數據存儲,編寫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維:系統投入運行,進行長期維護。

(9)資料庫過程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技巧:

1.原始文檔與實體之間的關系

它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一般來說,它們是一對一的關系:也就是說,原始文檔只對應於一個實體,而且只對應於一個實體。在特殊情況下,它們可能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其中一個原始文檔對應多個實體,或者多個原始文檔對應一個實體。

這里的實體可以理解為基本表。在明確了這些對應關系之後,這對於輸入介面的設計是非常有益的。

2.主鍵和外鍵

通常,實體不能同時沒有主鍵和外鍵。在e-r關系圖中,葉中的實體可以定義主鍵,也可以不定義主鍵(因為它沒有後代),但是它必須有外鍵(因為它有父鍵)。

主鍵和外鍵的設計在全局資料庫的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全球資料庫的設計完成後,一位美國的資料庫設計專家說:「鑰匙,鑰匙無處不在,只有鑰匙」,這是他的資料庫設計經驗,也是他高度抽象的信息系統核心思想(數據模型)的體現。

因為:主鍵是實體的高度抽象,主鍵和外鍵對,表示實體之間的連接。

3.基本表的屬性

基表不同於中間表和臨時表,因為它有以下四個特點:

原子性。基表中的欄位沒有分解。

原始性。基表中的記錄是原始數據(底層數據)的記錄。

先驗性。所有輸出數據都可以從基表和代碼表中的數據派生出來。

穩定。表的基本結構比較穩定,表中的記錄保存時間較長。

一旦理解了基本表的性質,就可以在設計資料庫時將它們與中間表和臨時表區分開。

熱點內容
androidstringchar 發布:2024-11-15 13:45:00 瀏覽:964
obs配置怎麼弄 發布:2024-11-15 13:43:30 瀏覽:867
特斯拉買哪個配置的 發布:2024-11-15 13:42:36 瀏覽:556
兒童編程教材 發布:2024-11-15 13:37:34 瀏覽:42
查詢伺服器連接地址 發布:2024-11-15 13:27:20 瀏覽:504
win8用戶文件夾轉移 發布:2024-11-15 13:21:24 瀏覽:73
批量緩存淘寶教育上的視頻 發布:2024-11-15 13:20:44 瀏覽:723
如何確定手機是不是安卓 發布:2024-11-15 13:19:33 瀏覽:734
loadingbuffer怎麼配置 發布:2024-11-15 13:16:57 瀏覽:797
安卓婉兒最低市戰力在哪裡 發布:2024-11-15 13:04:02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