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資料庫
『壹』 信息世界指的是什麼
信息世界:是現實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從事物的特性到計算機中的數據表示,經歷了三個領域:現實世界、信息世界、機器世界。 (1) 現實世界:存在於人們頭腦之外的客觀世界,稱為現實世界。 (2) 信息世界:是現實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3) 機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機器世界中以數據形式存儲。 信息世界中數據描述的術語有:實體、實體集、屬性、實體標識符 機器世界中數據描述的術語有:欄位、記錄、文件、關鍵碼 它們的對應關系是: 在資料庫中每個概念都有類型和值之區分,類型是概念的內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一)關於信息的知識 1、什麼是信息 信息的定義 對於信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論的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於觀察事物的多維視野造成的。多維視野是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不同學科有不同的信息定義,即棚塌使是同一學科也可能出現差異很大的命題。在信息的定義這一問題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數據、指令,後者多指消息、情報,但即便如此,同屬社會科學的消息、情報與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1948年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中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這一定義是從通信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語義因素的定義,不考慮信息的含義價值,特指一種形式信息和統計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於研究人類的信息傳播。但這一定義指出了信息的一個價值——減少不確定性,這是信息的認知知識功能,即當一個信息為人們所感知和確認後,這一信息就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知識,形成後的知識又可以作為信息來傳遞(冗餘信息);而尚未被認識的原始,則成為人們努力探討的對象,在尚未認識它們之前還不是知識(未知信息)。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是:「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所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一定義深入到了人與世界的交換關系,涉及交換內容,因此比前一個定義更適合用於研究探索人類的信息傳播。 這一定義的貢獻與缺陷都是明顯的。一方面,他確認了信息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的橋梁,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都必須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腦是個信息處理中心,在不斷地接受、處理、儲存來自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種種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造成客觀世界。但另一方面,這個定義將凡是我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都稱為信息,我們知道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三者密切相關,但各不相同,信息雖然具有物質屬性,但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同樣,信息可以轉化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發出的信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我國國家標准GB489885《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彙基本術語》中,關於「信息」的解釋是:「Information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狀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減少。」 這個定義首先明確了信息的本質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體本身和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物質,必然會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引起物質結構、數量等多方面的變化,事物的這些變化,便成為信息產生的物質基礎。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 這個定義中首先彌補了資訊理論中對信息定義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類、非語義層的信息概念,把信息這一概念放到人類社會以及人類交往中考察,也糾正了控制論信息定義中對信息概念的泛化傾向,繼而明確指出信息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是數據、消息中的意義。 同時,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的認知知識的功能,即能減少不確定性的能力,可以說,信息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對獲得信息進行處理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這一功能是信息伏芹的基本功能,是人類解釋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知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進步、經濟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信息的這一功能,經過大腦對信息的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和存儲,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逐步深入,人類逐步進化、進步、發展。 其次,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是指數據與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是數據與消息這樣的訊息中所包含的內容,區分了信息與訊息,從結構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確。 《辭海》: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說預先不知道的報道。 心理學:信息是存在於意識之外的東西,它存在於自然界、印刷品、硬碟以及空氣之中。 描述定義:信息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從測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轉換量和實際轉換量的綜合量度。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2、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信息有一定的載體,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後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人們把文字鐫刻在物質載體上,例如古巴比倫的泥板、古埃及的莎草紙,古代中國的青銅鼎、竹簡、布帛等,以及在任何古代民族可見的石碑、石刻等等,大凡物質的東西都可以用符號的方式記錄信息,因如,信息可以通過載體儲存和傳播。除此之外,信息還可以藉助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進行傳遞。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後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3、信息的傳輸 靜止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只有當信息藉助與載體進行傳播的時候,才具有了實際意義。通過信息交流,人們能夠了解別人,認識世界,並傳達自己的思想,正是信息的廣泛傳播,賦予了人類區別於任何其他動物具有了發達的智慧,改變著這個世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後才產生了語言。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裡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煙和旗鼓曾是古代
『貳』 RPA是什麼技術
RPA是自動化流程,低代碼開發工具。
RPA主要通過各種封裝好的控制項,讓用戶能利用拖拉拽控制項,簡單的操作生成自動化流程,在電腦上實現瀏覽器、應用程序自動滑鼠點擊、鍵盤輸入;excel操作;數據處理;資料庫增刪改查;定時執行;自動生成交互界面等等。
傳統的RPA技術已出現多年,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微軟發布Excel 5.0中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功能,早期這類編程工具如批處理腳本和觸發器等皆為RPA的雛形,微軟孕育了大部分底層自動化框架和技術。
隨著資料庫和編程技術的成熟,專業的RPA工具從21世紀初開始不斷建立發展,國內外誕生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弘璣Cyclone等RPA企業。
從底層技術看,目前市場上的RPA廠商大部分建立於微軟.net Framework框架,有的利用WorkflowFoundation(流程軟體)開發,可調用Windows系統中office的原生API;有的基於.net Framework的框架,利用開源或其他自研技術從底層自建體系;還有一部分則是在.net Framework上利用現代編程如C++、python技術,實現RPA的自動化功能。此外,國內還有少部分廠商脫離了微軟.net Framework框架,利用其他語言/框架自行研發,以實現與國產系統更好的兼容,比如弘璣Cyclone。
從業務層面,RPA的三個核心技術分別是屏幕抓取、業務流程自動化管理和人工智慧。屏幕抓取主要用於選取指定對象後,模擬人的行為進行滑鼠點擊、鍵盤輸入,而業務流程自動化管理可以將更多其他操作比如excel處理,邏輯判斷等結合起來,形成可以穩定按照指定規則運行的自動化流程。AI能力則進一步擴展了RPA的能力邊界,比如發票OCR識別、合同NLP語義分析,使得RPA變得更加智能,進一步處理一些漫長而復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