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手指演算法
❶ 手指演算法減法怎麼算20-11怎樣算
一、具體形象思維先有主導地位,必須從擺小棒開始。
1、進位加法。9+2=?把2根中的1根,與9和在一起是10,捆成一捆,代表10。加上剩下的1根,是11。初步明白「滿十向前一位進一」的道理,是以後學習加法豎式的基礎。
2、退位減法。12-9=?小棒捆成10根一捆,兩根單獨放。從10根去掉9根,剩1根,再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3根。初步明白不夠減,退一當十的道理。
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學前到一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孩子對10以內的加減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個,掰手指很直接、簡單。
進位、退位就有些抽象了,不能脫了襪子算。這時應該還是加法湊10,例如7+8=?把7分解成2+5,2和8湊整再加5。減法也是從10的分解開始,例如15-8=?先用10-8=2再用2+5=7。進位退位的前提是10以內的加減孩子掌握。
(1)掰手指演算法擴展閱讀:
進位加法,數學運算的一種,加法的一種。例如十進制時,一位上的數相加過十,則在此位上寫相加得數的個位,向下一位進十位上的數。
數學運算的一種,加法的一種。當兩數相加時,某一位的結果每大於等於10,則需要向上一位計1,這就是進位。如:
48
+ 56
————
= 104
8+6=14>10 則向上一位(十位)進1
4+5再加上進位得來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進1
當運算中存在進位的加法稱為「進位加法」。
❷ 計數時為什麼要滿10進1
計數時滿10進1是因為這種進制方式符合人類手指的自然計數習慣,便於進行算術運算和記憶,同時也是計算機內部處理數據的基礎。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計數是一個基礎且重要的環節。為什麼我們選擇滿10進1的方式,這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首先,人類有10個手指,這是最直觀、最自然的計數工具。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通過掰手指來計數,一個手指代表一個單位,當數到10時,就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表示,這就形成了滿10進1的概念。
其次,10進制數制有其獨特的優勢。它使得算術運算變得相對簡單。例如,在10進制下,乘法口訣表非常簡潔,容易記憶和應用。此外,10進制數制也便於進行除法、加法、減法等基本算術運算。這些優勢使得10進制數制在數學、科學、工程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再者,10進制數制與人類的語言和記憶方式高度契合。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數字、時間、貨幣等單位,大多是基於10進制的。這使得我們在處理這些信息時更加得心應手。同時,10進制數制也便於我們進行大數的讀寫和記憶。例如,我們可以將一個大數分解為多個10的冪次的和,從而更容易地記住它。
最後,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來看,10進制數制也是計算機內部處理數據的基礎之一。雖然計算機在底層使用的是二進制數制,但在與用戶交互時,為了方便理解和操作,通常會使用10進制數制來展示數據。此外,在計算機科學中,很多演算法和數據結構都是基於10進制數制進行設計和優化的。
綜上所述,計數時滿10進1的方式不僅符合人類手指的自然計數習慣,還便於進行算術運算和記憶,同時也是計算機內部處理數據的基礎。這些優勢使得10進制數制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❸ 請問中間有括弧10以內的加減運算,有什麼方法才讓幼兒更容易懂些 如4十( )=7
首先要讓小孩對數字有興趣,然後才好教,小孩才學得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