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面積簡易演算法
① 表面積等於什麼
表面積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的總和的大小。也就是說:所有立體圖形的外表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
常見的表面積演算法:
1、稜柱體表面積(n為稜柱的側棱條數,即側面數):S=n*S側+2*S底。
2、圓柱體表面積(「U底」為底面圓的周長,R為底面圓的半徑):S=U底*h+2πR^2,S=2πR*h+2πR^2。
3、棱錐體表面積(n為棱錐的斜棱條數,即側面數):S=n*S側(三角形)+S底。
② 表面積演算法人體
人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SA=cHα1Wα2,體表面積即人體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人體體表面積是體質評價中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葯物計算中一項重要的指標。
當物體占據的空間是二維空間時,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該物體的面積,面積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認的面積單位。(一)計算人體表面積的公式較多,但大多數可寫成(1)或(2)的形式.
SA=cHα1Wα2
(1) 這里SA為人體表面積(m2);H為身高(cm);W為體重(kg);c,α1,α2為常數項.等式兩邊取自然對數,可將(1)式線性化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為自然對數符號.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測得9名觀察者的身高,體重和體表面積,採用最小變異系數法,建立了第1個公認的人體表面積計算公式(1),目前仍被廣泛應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測量的401例身高,體重和體表面積,應用最小二乘法擬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給出了容易記憶的簡單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根據10例實測數據,提出了由身高與體重推算表面積的二元一次線性公式〔3〕,80年代趙松山等〔4,5〕分別報道了中國成年男女的計算公式.國內大多數教科書介紹的計算公式是:
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二)許文生氏公式:
體表面積(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體重55kg,試計算其體表面積。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分別為:S男=0.0057×身高+0.0121×體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體重-0.2106,若不區別男和女,為中國人適用的通式為S=0.0061×身高+0.0124×體重-0.0099。(S示體表面積,單位:m2;H示身高,單位:cm;W 示體重,單位:kg)
(三)或者還一個比較笨得方法,體表加上一層塑料性質的物體,貼到身體上,然後拿下來測量面積就ok了。
③ 體表面積怎麼算的
體表面積的演算法主要是通過特定的公式來計算。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了解個體的體表面積對於葯物劑量計算、熱量交換評估等多種應用至關重要。
一種廣泛使用的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Mosteller公式”,該公式適用於成年人。它基於個體的身高和體重來計算體表面積。公式如下:體表面積= × 體重 / 3600) ^ 0.5。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快速得到一個相對准確的體表面積值。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的身高是170厘米,體重是70千克。將這些數值代入Mosteller公式,計算過程為: ^ 0.5,得出的體表面積大約是1.75平方米。這個結果可以幫助醫生在開具葯物處方時,根據體表面積來調整葯物劑量,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了Mosteller公式外,還有其他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人群的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如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通常會採用不同於成年人的公式,因為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與成年人有顯著差異。在選擇合適的公式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總的來說,體表面積的計算是一個相對簡單但非常重要的過程,它在醫學和生物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