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張源碼
① JDK成長記7:3張圖搞懂HashMap底層原理!
一句話講, HashMap底層數據結構,JDK1.7數組+單向鏈表、JDK1.8數組+單向鏈表+紅黑樹。
在看過了ArrayList、LinkedList的底層源碼後,相信你對閱讀JDK源碼已經輕車熟路了。除了List很多時候你使用最多的還有Map和Set。接下來我將用三張圖和你一起來探索下HashMap的底層核心原理到底有哪些?
首先你應該知道HashMap的核心方法之一就是put。我們帶著如下幾個問題來看下圖:
如上圖所示,put方法調用了putVal方法,之後主要脈絡是:
如何計算hash值?
計算hash值的演算法就在第一步,對key值進行hashCode()後,對hashCode的值進行無符號右移16位和hashCode值進行了異或操作。為什麼這么做呢?其實涉及了很多數學知識,簡單的說就是盡可能讓高16和低16位參與運算,可以減少hash值的沖突。
默認容量和擴容閾值是多少?
如上圖所示,很明顯第二步回調用resize方法,獲取到默認容量為16,這個16在源碼里是1<<4得到的,1左移4位得到的。之後由於默認擴容因子是0.75,所以兩者相乘就是擴容大小閾值16*0.75=12。之後就分配了一個大小為16的Node[]數組,作為Key-Value對存放的數據結構。
最後一問題是,如何進行hash定址的?
hash定址其實就在數組中找一個位置的意思。用的演算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數組大小和hash值進行n-1&hash運算,這個操作和對hash取模很類似,只不過這樣效率更高而已。hash定址後,就得到了一個位置,可以把key-value的Node元素放入到之前創建好的Node[]數組中了。
當你了解了上面的三個原理後,你還需要掌握如下幾個問題:
還是老規矩,看如下圖:
當hash值計算一致,比如當hash值都是1100時,Key-Value對的Node節點還有一個next指針,會以單鏈表的形式,將沖突的節點掛在數組同樣位置。這就是數據結構中所提到解決hash 的沖突方法之一:單鏈法。當然還有探測法+rehash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回顧《數據結構和演算法》相關書籍。
但是當hash沖突嚴重的時候,單鏈法會造成原理鏈接過長,導致HashMap性能下降,因為鏈表需要逐個遍歷性能很差。所以JDK1.8對hash沖突的演算法進行了優化。當鏈表節點數達到8個的時候,會自動轉換為紅黑樹,自平衡的一種二叉樹,有很多特點,比如區分紅和黑節點等,具體大家可以看小灰演算法圖解。紅黑樹的遍歷效率是O(logn)肯定比單鏈表的O(n)要好很多。
總結一句話就是,hash沖突使用單鏈表法+紅黑樹來解決的。
上面的圖,核心脈絡是四步,源碼具體的就不粘出來了。當put一個之後,map的size達到擴容閾值12,就會觸發rehash。你可以看到如下具體思路:
情況1:如果數組位置只有一個值:使用新的容量進行rehash,即e.hash & (newCap - 1)
情況2:如果數組位置有鏈表,根據 e.hash & oldCap == 0進行判斷,結果為0的使用原位置,否則使用index + oldCap位置,放入元素形成新鏈表,這里不會和情況1新的容量進行rehash與運算了,index + oldCap這樣更省性能。
情況3:如果數組位置有紅黑樹,根據split方法,同樣根據 e.hash & oldCap == 0進行樹節點個數統計,如果個數小於6,將樹的結果恢復為普通Node,否則使用index + oldCap,調整紅黑樹位置,這里不會和新的容量進行rehash與運算了,index + oldCap這樣更省性能。
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分別畫一下這三種情況的圖。這里給大家一個圖,假設都出發了以上三種情況結果如下所示:
上面源碼核心脈絡,3個if主要是校驗了一堆,沒做什麼事情,之後賦值了擴容因子,不傳遞使用默認值0.75,擴容閾值threshold通過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進行計算。注意這里只是計算了擴容閾值,沒有初始化數組。代碼如下:
竟然不是大小*擴容因子?
n |= n >>> 1這句話,是在干什麼?n |= n >>> 1等價於n = n | n >>>1; 而|表示位運算中的或,n>>>1表示無符號右移1位。遇到這種情況,之前你應該學到了,如果碰見復雜邏輯和演算法方法就是畫圖或者舉例子。這里你就可以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指定的容量大小是100,n=cap-1=99,那麼計算過程應該如下:
n是int類型,java中一般是4個位元組,32位。所以99的二進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10 0011。
最後n+1=128,方法返回,賦值給threshold=128。再次注意這里只是計算了擴容閾值,沒有初始化數組。
為什麼這么做呢?一句話,為了提高hash定址和擴容計算的的效率。
因為無論擴容計算還是定址計算,都是二進制的位運算,效率很快。另外之前你還記得取余(%)操作中如果除數是2的冪次方則等同於與其除數減一的與(&)操作。即 hash%size = hash & (size-1)。這個前提條件是除數是2的冪次方。
你可以再回顧下resize代碼,看看指定了map容量,第一次put會發生什麼。會將擴容閾值threshold,這樣在第一次put的時候就會調用newCap = oldThr;使得創建一個容量為threshold的數組,之後從而會計算新的擴容閾值newThr為newCap*0.75=128*0.75=96。也就是說map到了96個元素就會進行擴容。
除了今天知識,技能的成長,給大家帶來一個金句甜點,結束我今天的分享:堅持的三個秘訣之一目標化。
堅持的秘訣除了上一節提到的視覺化,第二個秘訣就是目標化。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給自己定立一個目標。這里要提到的是你的目標不要定的太高了。就比如你想要增加肌肉,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5組,每次10個俯卧撐,你看到自己胖的身形或者海報,很有刺激,結果開始前兩天非常厲害,干勁十足,特別奧利給。但是第三天,你想到要50個俯卧撐,你就不想起床,就算起來,可能也會把自己撅死過去......其實你的目標不要一下子定的太大,要從微習慣開始,比如我媳婦從來沒有做過俯卧撐,就讓她每天從1個開始,不能多,我就怕她收不住,做多了。一開始其實從習慣開始,先變成習慣,再開始慢慢加量。量太大養不成習慣,量小才能養成習慣。很容易做到才能養成,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堅持的第二個秘訣就是定一個目標,可以通過小量目標,養成微習慣。比如每天你可以讀五分鍾書或者5分鍾成長記,不要多,我想超過你也會睡著了的.....
最後,大家可以在閱讀完源碼後,在茶餘飯後的時候問問同事或同學,你也可以分享下,講給他聽聽。
② 高分求兩個簡單的JAVA設計源代碼
上面 wukun12同運譽學寫的不錯,但我想還不能運行,並且還不太完善。我給個能運行的:(注意:文件名為:Test.java)
//要實現對象間的比較,就必須實現Comparable介面,它裡面有個compareTo方法
//Comparable最好使用泛型,這樣,無論是速度還是代碼量都會鬧悄鄭減少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private String studentNo; //學號
private String studentName; //姓名
private double englishScore; //英語成績
private double computerScore; //計算機成績
private double mathScore; //數學成績
private double totalScore; //總成績
//空構造函數
public Student() {}
//構造函數
public Student(String studentNo,String studentName,double englishSocre,double computerScore,double mathScore) {
this.studentNo = studentNo;
thi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this.englishScore = englishSocre;
this.computerScore = computerScore;
this.mathScore = mathScore;
}
//計算總成績
public double sum() {
this.totalScore = englishScore+computerScore+mathScore;
return totalScore;
}
//計算評測成績
public double testScore() {
return sum()/3;
}
//實現compareTO方法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student) {
double studentTotal = student.getTotalScore();
return totalScore==studentTotal?0:(totalScore>studentTotal?1:-1);
}
//重寫toString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學號:"+this.getStudentNo()+" 姓名:"+this.getStudentName()+" 英語成績:"+this.getEnglishScore()+" 數學成績:"+this.getMathScore()+" 計算機成績:"+this.getComputerScore()+" 總成績:"+this.getTotalScore();
}
//重寫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obj == null){
return false;
}
if(!(obj instanceof Student)){
return false;
}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obj;
if(this.studentNo.equals(student.getStudentName())) { //照現實來說,比較是不是同一個學生,應該只是看他的學號是不是相同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以下為get和set方法,我個人認為,totalScore的set的方法沒必要要,因為它是由其它液頌成績計算出來的
在set方法中,沒設置一次值,調用一次sum方法,即重新計算總成績
*/
public String getStudentNo() {
return studentNo;
}
public void setStudentNo(String studentNo) {
this.studentNo = studentNo;
sum();
}
public String getStudentName() {
return studentName;
}
public void setStudentName(String studentName) {
thi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sum();
}
public double getEnglishScore() {
return englishScore;
}
public void setEnglishScore(double englishScore) {
this.englishScore = englishScore;
sum();
}
public double getComputerScore() {
return computerScore;
}
public void setComputerScore(double computerScore) {
this.computerScore = computerScore;
sum();
}
public double getMathScore() {
return mathScore;
}
public void setMathScore(double mathScore) {
this.mathScore = mathScore;
sum();
}
public double getTotalScore() {
return totalScore;
}
}
//Student子類學習委員類的實現
class StudentXW extends Student {
//重寫父類Student的testScore()方法
@Override
public double testScore() {
return sum()/3+3;
}
public StudentXW() {}
//StudentXW的構造函數
public StudentXW(String studentNo,String studentName,double englishSocre,double computerScore,double mathScore) {
super(studentNo,studentName,englishSocre,computerScore,mathScore);
}
}
//Student子類班長類的實現
class StudentBZ extends Student {
//重寫父類Student的testScore()方法
@Override
public double testScore() {
return sum()/3+5;
}
public StudentBZ() {}
//StudentXW的構造函數
public StudentBZ(String studentNo,String studentName,double englishSocre,double computerScore,double mathScore) {
super(studentNo,studentName,englishSocre,computerScore,mathScore);
}
}
//測試類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生成若干個student類、StudentXW類、StudentBZ類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s001","張三",70.5,50,88.5);
Student student2 = new Student("s002","李四",88,65,88.5);
Student student3 = new Student("s003","王五",67,77,90);
StudentXW student4 = new StudentXW("s004","李六",99,88,99.5);
StudentBZ student5 = new StudentBZ("s005","朱漆",56,65.6,43.5);
Student[] students = {student1,student2,student3,student4,student5};
for(int i = 0 ; i<students.length; i++){
double avgScore = students[i].testScore();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i].getStudentName()+"學生的評測成績為:"+ avgScore+"分");
}
}
}
運行結果為:
張三學生的評測成績為:69.66666666666667分
李四學生的評測成績為:80.5分
王五學生的評測成績為:78.0分
李六學生的評測成績為:98.5分
朱漆學生的評測成績為:60.03333333333333分
③ 余干六副牌怎麼玩棋牌源碼開發重要嗎
算牌在玩余干六副牌時確實是一個關鍵技巧,然而,計算的難易程度與使用的牌數多少並無直接關聯。多副牌的確增加了計算的復雜度,但時間的投入也相應增加。下面將詳細介紹算牌方法,以便玩家更有效地使用此技巧。
算牌法主要將十三張牌分為三組,分別為高點牌(A、K、Q、J、10)、中性牌(7、8、9)與低點牌(2、3、4、5、6)。每種牌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高點牌的參數為減1(-1),低點牌為加1(+1),中性牌則為0。由於一副或多副牌的高低點牌數量相同(每種各20張),算牌者從零開始計算,每看到低點牌加1,高點牌則減1。當算牌從零開始至結束,應回到零點。在過程中,算牌者可能經歷算到+10(表示小牌多,大牌少)或-18(表示大牌多,小牌少)的情況。
當算牌結果為正數,表示小牌相對較多,大牌較少,此時對算牌者有利,莊家面臨較大風險。算牌者可以在此時機加大投注,嘗試獲取更多收益。反之,若結果為負數,表示大牌相對較多,小牌較少,玩家應謹慎行事,避免冒險。
綜上所述,算牌在玩余干六副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能幫助玩家更好地判斷牌局走勢,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策略。然而,掌握算牌技巧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實踐,對於新手而言,可以從簡單的游戲開始,逐漸熟悉和應用這一技巧。
④ 求一個網頁特效代碼,就是三張圖片上下疊著在一起,點擊第二張的時候,第二張就向上顯示出來。以此類推。
試試這個圖片切換
有12345數字一起切換
滑鼠點一下數字會變換到另一張圖片,不點就會自動換
裡面有教程和源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