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環境的資料庫
❶ 生態環境風險
生態環境惡化的風險
生態環境是構成人類和其它生物生存發展的光、熱、氣、水、土、營養等生境條件的總稱。自然的、人為的因素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生態系統保持相對平衡,人類和其它生物才能生存和發展。生態環境遭破壞,生態系統失去相對平衡,就會給人類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帶來難以逆轉的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在自然和人為不
利條件的作用下變為現實災難的機率越來越大。生態環境遭破壞的程度越高,風險後果越嚴重,有些甚至是毀滅性的。作者就生態環境惡化的風險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生態系統良性逆轉的風險。熱帶雨林、森林稱之為地球之肺,濕地稱之為地球之腎,其面積減少和系統破壞,災害性氣候的風險會增加,同時依賴濕地、森林生存繁衍的動植物會增加減少或滅絕的風險;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污染、系統遭到破壞,會增加魚類和依賴水體生存發展的其它生物減少和滅絕的風險;草原面積減少,草場退化,會增加土地半荒漠、荒漠化和載畜量減少的風險;沙地植被減少、系統遭破壞,會增加沙漠化面積擴大和沙塵暴侵襲風險;農田作物生長環境遭破壞,會增加農產品質量、產量降低的風險;有毒有害固體、氣體物質排放會增加人與其它生物的安全風險;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土地石漠化、土地貧瘠、泥沙淤積庫壩、河流、湖泊導致洪災的風險。總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生態環境隨之惡化,使其良性循環所付出的代價越高昂。
二、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經濟社會難以持續穩定發展的風險。當今世界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三大難題。我國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均土地、淡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人口、資源和環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製約因素。黨中央和國務院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而努力實施。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程度相當嚴重,1998年以來,長江、松花江、淮河、黃河發生洪澇災害,直接及間接的經濟損失上萬億,受災地區人口近億,抗洪救災、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修建防洪設施、治理嚴重水土流失等投入的財力、物力、人力非常巨大。雲南滇池、淮河污染,南海赤潮,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四省區的沙塵暴頻發,南方、北方乾旱災害的加重,永定河乾涸,黑河、塔里木河、黃河斷流,都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三、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人類和其它生物的安全風險。空氣、土壤、水的污染,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遭破壞,均直接威脅人類、動物、植物的生存發展。因生態環境惡化,一些珍貴動植物瀕臨滅絕,一些已經滅絕。因有毒、有害物質過量排放,不僅對食品的安全生產構成威脅,而且對人類和其它生物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構成危害。
四、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政治危機風險。生態環境惡化的後果會導致資源枯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資源不能保障,就會引起資源爭端。縱觀世界歷史,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而發動戰爭的顯而易見,民族性、地域性為資源而戰的也非鳳毛麟角。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就必須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生態環境風險評價與生態安全
摘 要:本文根據我國西部大開發的現狀,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觀點,闡述了生態風險評價的概念,方法,以及生態風險評價應用於西部大開發過程當中,對確保生態安全具有切實可行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態風險評價;生態安全;西部開發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我國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當前,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在進行,目前仍存在如何在開發的過程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加速發展等許多問題.由於我國環保工作起步較晚,還沒有系統的開展生態風險評價工作,目前進行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還存在不足.針對我國西部生態環境現狀,以及如何調節開發與環境保護中的矛盾,在研究國外成果的基礎上,本文認為開展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及應用是確保西部開發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
1 我國西部生態環境現狀
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經濟活動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區域開發,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將不斷增加,而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城市和工業集中地區環境污染嚴重
由於西部地區經濟落後,工礦企業污染控制設施少,水平低,造成工業集中的城市環境狀況惡化.4川,重慶,貴陽等城市為兩控區,酸雨污染嚴重.西北地區自然降塵量高.在1999年的環保重點城市調查中,西部有5個城市排名位居前十名.
(2)水資源匱乏,水的生態平衡失調
西部的水環境在不斷惡化,許多永久性河流變為季節性河流.甘肅,陝西等地屬於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青海境內的黃河入水量已減少了23.2%,黃河在1985年後年年出現斷流,斷流時間越來越長.有數據表明,陝西水資源按人口和耕地平均面積,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和46%,人均水資源量僅800多平立方米,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最低需求.塔里木河道已縮短300公里,青藏高原的湖泊有30%以上干化成鹽湖或干鹽湖.
(3)土地荒漠化鹽鹼化,水土流失嚴重
西部大部分地區森林覆蓋率十分低下,青海為0.35%,新疆為0.79%,甘肅為4.3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0多平方公里,西部地區約佔80%.雖然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但荒漠化的治理還很艱巨.
(4)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惡性循環.
2 生態風險評價的概念,目的
美國於70年代開始生態風險評價工作的研究.EPA在1992年對生態風險評價作了定義,即生態風險評價是評估由於1種或多種外界因素導致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不利生態影響的過程.其目的是幫助環境管理部門了解和預測外界生態影響因素和生態後果中的關系,有利於環境決策的制定.生態風險評價被認為能用來預測未來的生態不利影響或評估因過去某種因素導致生態變化的可能性.
生態風險評價基於兩種因素:後果特徵以及暴露特徵.主要進行3個階段的風險評價:問題的提出,問題分析和風險表徵.美國在1992年就形成了生態風險評價框架,1998年進行了修改.
生態風險評價與環境管理存在之下聯系,能有效地用於環境決策的制定:
(1)生態風險評價的計劃和執行是給環保部門提供關於不同的管理決策所產生的潛在不利後果.風險評價首先考慮環境管理的目標,因此生態風險評價的計劃有助於評價的結果用於風險的管理.
(2)生態風險評價有利於環境保護決策的制定.在EPA,生態風險評價被用於支持多類型的環境管理行為,包括危險廢物,工業化學物質,農葯的控制以及流域或其他生態系統由於多種非化學或化學因素產生影響的管理.
(3)生態風險評價過程中,需要不斷利用新的資料信息,能促進環境決策的制定.
(4)生態風險評價的結果可表達成生態影響後果的變化作為暴露因素變化的函數,對於決策制定者——環境保護部門非常有用,通過評估選擇不同的計劃方案以及生態影響的程度,確定控制生態影響因素,並採取必要的措施.
(5)生態風險評價提供對風險的比較,排序,其結果能用於費用—效益分析,從而對改變環境管理提供解釋和說明.
生態風險評價在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得到廣泛的應用,並有明顯的優點,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惟1的管理決策的決定因素,環境保護部門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制定法律法規,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因素也可引導環境保護部門採取措施.
事實上,將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或者從技術上是不可行的,但是在環境決策制定的過程中,必須加以考慮.
3 生態風險評價過程
美國EPA對生態風險評價工作有較成熟的方法和資料庫,並且做了大量的生態風險評價工作.1般分為之下過程:(1)制訂計劃,根據評價內容的性質,生態現狀和環境要求提出評價的目標和評價重點;(2)風險的識別,判斷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圍;(3)暴露評價和生態影響表徵,分析影響因素的特徵以及對生態環境中個要素的影響程度和范圍;(4)風險評價結果表徵,對評價過程得出結論,作為環保部門或規劃部門的參考,作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的依據.生態風險評價框架見圖1.
4 我國生態風險評價的調查研究
我國的風險評價工作起步較晚,在化工項目,易燃,易爆,有毒化學品等方面作過大量的工作,但是還沒有導則參照執行.生態風險評價我國已經作過1些研究工作,但是還難於系統的應用與環境影響評價當中,原因是生態風險評價不同於化學物質和物理變化能直觀的評價對環境的破壞.生態風險評價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和生態調查,以及評價方法的研究,美國於1998年才頒布了生態風險評價的導則.根據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生態項目是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拓展領域.由於生態項目所在地的差別,使項目類型千差萬別,每個項目的環境影響有所不同.對我國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區域開發建設,重大項目建設所造成的生態影響,生態風險評價的研究成果給環境保護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生態風險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的大量的生態系統環境調查,還需要大量的試驗研究,評價模型的論證等.如毒性物質生態風險評價(整體模型見圖2),需要之下研究工作:
圖1 生態風險評價框架
(1)不同生物種類,生長階段,棲息地的調查;
(2)毒性物質在環境中遷移轉化的調查研究;
(3)暴露的毒性物質對不同生物種類的不同生長階段的影響.
我國在環境化學領域做過1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如有毒物質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部分有毒物質的環境毒理學研究,但是有毒物質對生物生長,發育,繁殖等的影響還需要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基礎研究.
5 西部生態環境安全對策
(1)在西部地區開展生態系統調查,建立健全完善的西部生態環境資料庫.對不同的地區根據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分級劃分區域.對於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應避免區域開發建設,減少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規模較大的區域開發建設應選擇生態系統調節能力較好的地區.
(2)開展生態風險評價的應用研究,對新建建設項目開展生態風險評價研究.由於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平衡容易遭受破壞,單純的從污染物排放量,生態調查,及環評的預測上還缺乏足夠的證據能確保生態的安全.因為環境影響評價沒有對完整的生態系統中各生物種的最薄弱的環節是否受到外界的影響進行評估,如果受到影響將會破壞周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由於我國的生態風險評價工作起步較晚,而且缺乏系統的評價方法和環境背景資料的資料庫,進行生態風險評價需要大量的生物背景調查,生物學資料,毒理數據等.在美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風險評價資料庫,用以支持風險評價工作.
圖2 毒性物質生態風險評價整體模型
(3)根據我國西部生態環境現狀,加強生態安全,發展經濟必須綜合考慮,合理規劃.國?繁W芫忠丫�⑽奶蘊�?些污染嚴重的落後工藝,避免在西部地區重復建設類似項目.根據當地的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污染程度合理規劃區域開發.
如果我國目前的環保政策能真正落實到西部開發建設中,通過生態風險評價等手段進1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避免執法不嚴等不良現象,利用經濟發展推動生態環境的改善,那麼西部大開發將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生態威脅仍然是未開發前的生態環境惡化現象.
參考文獻:
Guideliens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ay 14,1998,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gister 63(93): 26846-26924
薛祥中,積極應對新形勢新問題,加強環評技術評估. 環境影響評價動態,2002.8
作者簡介:王永傑,男,31歲,博士,環境工程.通訊地址:北京1044信箱18號-環科,102205
工作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電話(傳真):010-66758492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風險評估者和管理者中的討論
風險表徵
風險評估 風險描述
暴露表徵 生態影響表徵
暴露度量—生態,受體特徵度量—後果度量—暴露分析生態效應分析—暴露概況—影響因素效應概況
分
析
問題說明:
整理收集信息—確定評價終點和概念模型
制定分析計劃
風險評估者和管理者中的討論
(計劃)
生態風險評價
數據的獲取,確認和監控
風險管理
毒性
慢性/急性
風險表徵
改變因素
歸趨
轉化
遷移
源
暴露
生物積累
劑量 效應
營養水平
棲息地
生命階段
生物種類
http://www.23office.com/2006-06-01/1149149288d81049.html
❷ 有關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信息資料
資料如下: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制度,防止污染,全球環境問題。
1、自然環境保護
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山脈,綠水,藍天,大海,叢林的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礦或濫伐樹木, 盡量減少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就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這個層面屬於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需要人人都做到。
2、地球生物保護
包括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維護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3、資源保護制度
我國資源環境保護法制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隨著一場與工業革命意義同樣重大的「環境革命」的誕生,環境資源保護法(以下簡稱「環保法」)正在受到人們的普遍的重視,從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的法律之一。
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律,環保法是多部門法發展的結果,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部門法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發展,不僅使其成為環境法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為環保法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
(2)破壞環境的資料庫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的紀念日
1、國際濕地日
每年的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2、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中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3、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4、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
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5、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❸ 資料庫有哪幾種
一、關系資料庫
關系型資料庫,存儲的格式可以直觀地反映實體間的關系。關系型資料庫和常見的表格比較相似,關系型資料庫中表與表之間是有很多復雜的關聯關系的。
常見的關系型資料庫有Mysql,SqlServer等。在輕量或者小型的應用中,使用不同的關系型資料庫對系統的性能影響不大,但是在構建大型應用時,則需要根據應用的業務需求和性能需求,選擇合適的關系型資料庫。
雖然關系型資料庫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遵循SQL(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標准。 常見的操作有查詢,新增,更新,刪除,求和,排序等。
查詢語句:SELECT param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 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從 table 中查詢出滿足 condition 條件的欄位 param。
新增語句:INSERT INTO table (param1,param2,param3) VALUES (value1,value2,value3) 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向table中的param1,param2,param3欄位中分別插入value1,value2,value3。
更新語句:UPDATE table SET param=new_value WHERE condition 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將滿足condition條件的欄位param更新為 new_value 值。
刪除語句:DELETE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 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將滿足condition條件的數據全部刪除。
去重查詢:SELECT DISTINCT param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 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從表table中查詢出滿足條件condition的欄位param,但是param中重復的值只能出現一次。
排序查詢:SELECT param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 ORDER BY param1該語句可以理解為從表table 中查詢出滿足condition條件的param,並且要按照param1升序的順序進行排序。
總體來說, 資料庫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對應了我們常用的增刪改查四種操作。
關系型資料庫對於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更合適,如學生成績、地址等,這樣的數據一般情況下需要使用結構化的查詢,例如join,這樣的情況下,關系型資料庫就會比NoSQL資料庫性能更優,而且精確度更高。
由於結構化數據的規模不算太大,數據規模的增長通常也是可預期的,所以針對結構化數據使用關系型資料庫更好。關系型資料庫十分注意數據操作的事務性、一致性,如果對這方面的要求關系型資料庫無疑可以很好的滿足。
二、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隨著近些年技術方向的不斷拓展,大量的NoSql資料庫如MongoDB、Redis、Memcache出於簡化資料庫結構、避免冗餘、影響性能的表連接、摒棄復雜分布式的目的被設計。
指的是分布式的、非關系型的、不保證遵循ACID原則的數據存儲系統。NoSQL資料庫技術與CAP理論、一致性哈希演算法有密切關系。所謂CAP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不可能滿足可用性、一致性與分區容錯性這三個要求,一次性滿足兩種要求是該系統的上限。
而一致性哈希演算法則指的是NoSQL資料庫在應用過程中,為滿足工作需求而在通常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數據演算法,該演算法能有效解決工作方面的諸多問題但也存在弊端,即工作完成質量會隨著節點的變化而產生波動,當節點過多時,相關工作結果就無法那麼准確。
這一問題使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受到影響,導致整個資料庫系統的數據亂碼與出錯率大大提高,甚至會出現數據節點的內容遷移,產生錯誤的代碼信息。
但盡管如此,NoSQL資料庫技術還是具有非常明顯的應用優勢,如資料庫結構相對簡單,在大數據量下的讀寫性能好;能滿足隨時存儲自定義數據格式需求,非常適用於大數據處理工作。
NoSQL資料庫適合追求速度和可擴展性、業務多變的應用場景。
對於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更合適,如文章、評論,這些數據如全文搜索、機器學習通常只用於模糊處理,並不需要像結構化數據一樣,進行精確查詢,而且這類數據的數據規模往往是海量的,數據規模的增長往往也是不可能預期的;
而NoSQL資料庫的擴展能力幾乎也是無限的,所以NoSQL資料庫可以很好的滿足這一類數據的存儲。
NoSQL資料庫利用key-value可以大量的獲取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並且數據的獲取效率很高,但用它查詢結構化數據效果就比較差。
目前NoSQL資料庫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它現在有四種大的分類:
1、鍵值對存儲(key-value):代表軟體Redis,它的優點能夠進行數據的快速查詢,而缺點是需要存儲數據之間的關系。
2、列存儲:代表軟體Hbase,它的優點是對數據能快速查詢,數據存儲的擴展性強。而缺點是資料庫的功能有局限性。
3、文檔資料庫存儲:代表軟體MongoDB,它的優點是對數據結構要求不特別的嚴格。而缺點是查詢性的性能不好,同時缺少一種統一查詢語言。
4、圖形資料庫存儲:代表軟體InfoGrid,它的優點可以方便的利用圖結構相關演算法進行計算。而缺點是要想得到結果必須進行整個圖的計算,而且遇到不適合的數據模型時,圖形資料庫很難使用。
安全
資料庫安全涉及保護資料庫內容、其所有者和用戶的所有各個方面。它的范圍從防止有意的未經授權的資料庫使用到未經授權的實體(例如,個人或計算機程序)無意的資料庫訪問。
資料庫訪問控制涉及控制誰(一個人或某個計算機程序)可以訪問資料庫中的哪些信息。該信息可以包括特定的資料庫對象(例如,記錄類型、特定記錄、數據結構);
對特定對象的特定計算(例如,查詢類型或特定查詢),或者使用到前者的特定訪問路徑(例如,使用特定索引)或其他數據結構來訪問信息)。
資料庫訪問控制由使用專用受保護安全 DBMS 介面的特別授權(由資料庫所有者)人員設置。
這可以在個人基礎上直接管理,或者通過將個人和特權分配給組,或者(在最復雜的模型中)通過將個人和組分配給角色,然後授予權利。數據安全可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查看或更新資料庫。使用密碼,用戶可以訪問整個資料庫或它的子集,稱為「子模式」。
例如,員工資料庫可以包含有關單個員工的所有數據,但一組用戶可能僅被授權查看工資數據,而其他用戶僅被允許訪問工作歷史和醫療數據。如果 DBMS 提供了一種互動式輸入和更新資料庫以及查詢資料庫的方法,則此功能允許管理個人資料庫。
數據安全通常涉及保護特定的數據塊,包括物理保護(即免受損壞、破壞或移除;例如,參見物理安全),或將它們或它們的一部分解釋為有意義的信息(例如,通過查看它們組成的位串,得出特定的有效信用卡號;例如,參見數據加密)。
更改和訪問日誌記錄誰訪問了哪些屬性、更改了什麼以及何時更改。日誌服務通過保留訪問發生和更改的記錄,允許以後進行取證資料庫審計。有時應用程序級代碼用於記錄更改而不是將其留給資料庫。可以設置監控以嘗試檢測安全漏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庫
❹ SpringBoot 防止SQL注入、XSS攻擊、CSRF/CROS惡意訪問
一、SQL 注入問題
SQL 注入即是指 web 應用程序對用戶輸入數據的合法性沒有判斷或過濾不嚴,攻擊者可以在 web 應用程序中事先定義好的查詢語句的結尾上添加額外的 SQL 語句,在管理員不知情的情況下實現非法操作,以此來實現欺騙資料庫伺服器執行非授權的任意查詢,從而進一步得到相應的數據信息。
簡單來說,就是將大部分 SQL 語句當參數傳入系統中,從而獲取系統中的數據。下面簡單舉例說明
系統中有這樣一條信息 SQL 語句執行,分頁查詢所有用戶,每頁查詢 20 條,並且根據指定欄位進行排序,也就是說排序欄位也是參數傳遞過來的
SQL 注入問題分析:
這樣很簡單的一句話 SQL,就可以把系統搞炸掉,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刪庫跑路
以上語句會把整個 test 資料庫所有內容都刪掉
盡量用預編譯機制,少用字元串拼接的方式傳參,它是 sql 注入問題的根源。
有些特殊字元,比如:%作為 like 語句中的參數時,要對其進行轉義處理。
需要對所有的異常情況進行捕獲,切記介面直接返回異常信息,因為有些異常信息中包含了 sql 信息,包括:庫名,表名,欄位名等。攻擊者拿著這些信息,就能通過 sql 注入隨心所欲地攻擊你的資料庫了。目前比較主流的做法是,有個專門的網關服務,它統一暴露對外介面。用戶請求介面時先經過它,再由它將請求轉發給業務服務。這樣做的好處是:能統一封裝返回數據的返回體,並且如果出現異常,能返回統一的異常信息,隱藏敏感信息。此外還能做限流和許可權控制。
使用 sqlMap 等待代碼檢測工具,它能檢測 sql 注入漏洞。
需要對資料庫 sql 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控,有異常情況,及時郵件或簡訊提醒。
對生產環境的資料庫建立單獨的賬號,只分配 DML 相關許可權,且不能訪問系統表。切勿在程序中直接使用管理員賬號。
建立代碼 review 機制,能找出部分隱藏的問題,提升代碼質量。
對於不能使用預編譯傳參時,要麼開啟 druid 的 filter 防火牆,要麼自己寫代碼邏輯過濾掉所有可能的注入關鍵字。
XSS 攻擊通常指的是通過利用網頁開發時留下的漏洞,通過巧妙的方法注入惡意指令代碼到網頁,使用戶載入並執行攻擊者惡意製造的網頁程序。這些惡意網頁程序通常是 JavaScript,但實際上也可以包括 Java、 VBScript、ActiveX、 Flash 或者甚至是普通的 HTML。攻擊成功後,攻擊者可能得到包括但不限於更高的許可權(如執行一些操作)、私密網頁內容、會話和 cookie 等各種內容。
通常情況下,被用來盜用 Cookie、破壞頁面結構、重定向到其他網站等
對用戶輸入的表單信息進行檢測過濾
CSRF -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 跨站請求偽造:
攻擊可以在受害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受害者名義偽造請求發送給受攻擊站點,從而在未授權的情況下執行在許可權保護之下的操作,CORS - Cross Origin Resourse-Sharing - 跨站資源共享,惡意訪問內網敏感資源。
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多種條件屏蔽掉非法的請求,例如 HTTP 頭、參數等:
防止大規模的惡意請求,niginx 反向代理可以配置請求頻率,對 ip 做限制。nginx 可以很方便地做訪問控制,特別是一些偶發性的大量惡意請求,需要屏蔽處理。
屏蔽 ip 地址
屏蔽 user-agent
屏蔽代理 ip
有兩種情形會需要屏蔽代理 ip:一是代理 ip 訪問,二是負載均衡(real-ip 請求負載均衡伺服器,再代理給後端 server)
創建 包裝器,這是實現 XSS 過濾的關鍵,在其內重寫了 getParameter,getParameterValues,getHeader 等方法,對 http 請求內的參數進行了過濾
❺ 黑客專業名詞「提權」,「WEBSHELL」「肉雞」「暴庫」「掛馬」這幾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啊
你上黑客查一下!
❻ 資料庫文件丟失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 自然原因主要指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數據被破壞,如水災、火災、雷擊、地震等造成計算機系統的破壞,導致存儲數據被破壞或完全丟失,或 由於操作時斷電、意外電磁干擾造成數據丟失或破壞。自然原因造成的數據丟失現象一般表現為硬碟損壞、硬碟無法識別、磁碟讀寫錯誤、找不到所需要的文件、文件打不開、文件打開後亂碼等。
人為原因 ---- 人為原因主要是指由於使用人員的誤操作造成的數據被破壞。如誤格式化或誤分區、誤克隆、誤刪除或覆蓋、環境的潮濕、經常不正常退出、 人為地摔壞或磕碰硬碟等。人為原因造成的數據丟失現象一般表現為操作系統丟失、無法正常啟動系統、磁碟讀寫錯誤、找不到所需要的文件、文件打不開、文件打開後亂碼、硬碟沒有分區、提示某個硬碟分區沒有格式化、硬碟被強制格式化、硬碟無法識別或發出異響等。
硬體原因 ---- 硬體原因主要是指由於計算機設備的硬體故障(包括存儲介質的老化、失效)、磁碟劃改缺傷、磁頭變形、磁臂斷裂、磁頭放大器損壞、晶元組或 其他元器件損壞等造成數據丟失或破壞。硬體原因造成的數據丟失現象一般表現為系統不認硬碟,常有一種"咔嚓咔嚓"或"哐當、哐當"的磁阻撞擊聲,或電機不轉、通電灶此後無任何聲音、磁頭定位不準造成讀寫錯誤等現象。
軟體原因 ---- 軟體原因主要是指由於受病毒感染、零磁軌損壞、硬碟邏輯鎖、系統錯誤或癱瘓造成文件丟失或破壞,對數據的破壞等造成數據丟失或破壞。 軟體原因隱殲迅造成的數據丟失現象一般表現為操作系統丟失、無法正常啟動系統、磁碟讀寫錯誤、找不到所需要的文件、文件打不開、文件打開後 亂碼、硬碟沒有分區、提示某個硬碟分區沒有格式化、硬碟被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