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不常用演算法

不常用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4-10-02 21:31:33

『壹』 程序員都應該精通的六種演算法,你會了嗎

對於一名優秀的程序員來說,面對一個項目的需求的時候,一定會在腦海里浮現出最適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什麼,選對了演算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可能會使程序運行效率低下,還容易出bug。因此,熟悉掌握常用的演算法,是對於一個優秀程序員最基本的要求。


那麼,常用的演算法都有哪些呢?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演算法,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類型:分治、貪心、迭代、枚舉、回溯、動態規劃。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這幾種演算法。


一、分治演算法


分治演算法,顧名思義,是將一個難以直接解決的大問題,分割成一些規模較小的相同問題,以便各個擊破,分而治之。


分治演算法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分解問題、解決問題、合並解。

分治演算法適用於那些問題的規模縮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解決、並且各子問題之間相互獨立,求出來的解可以合並為該問題的解的情況。


典型例子比如求解一個無序數組中的最大值,即可以採用分治演算法,示例如下:


def pidAndConquer(arr,leftIndex,rightIndex):

if(rightIndex==leftIndex+1 || rightIndex==leftIndex){

return Math.max(arr[leftIndex],arr[rightIndex]);

}

int mid=(leftIndex+rightIndex)/2;

int leftMax=pidAndConquer(arr,leftIndex,mid);

int rightMax=pidAndConquer(arr,mid,rightIndex);

return Math.max(leftMax,rightMax);


二、貪心演算法


貪心演算法是指在對問題求解時,總是做出在當前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不從整體最優上加以考慮,他所做出的僅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局部最優解。


貪心演算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問題分成若干個子問題,然後對每個子問題求解,得到子問題的局部最優解,最後再把子問題的最優解合並成原問題的一個解。這里要注意一點就是貪心演算法得到的不一定是全局最優解。這一缺陷導致了貪心演算法的適用范圍較少,更大的用途在於平衡演算法效率和最終結果應用,類似於:反正就走這么多步,肯定給你一個值,至於是不是最優的,那我就管不了了。就好像去菜市場買幾樣菜,可以經過反復比價之後再買,或者是看到有賣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買了,總之最終結果是菜能買回來,但搞不好多花了幾塊錢。


典型例子比如部分背包問題:有n個物體,第i個物體的重量為Wi,價值為Vi,在總重量不超過C的情況下讓總價值盡量高。每一個物體可以只取走一部分,價值和重量按比例計算。

貪心策略就是,每次都先拿性價比高的,判斷不超過C。


三、迭代演算法


迭代法也稱輾轉法,是一種不斷用變數的舊值遞推新值的過程。迭代演算法是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利用計算機運算速度快、適合做重復性操作的特點,讓計算機對一組指令(或一定步驟)進行重復執行,在每次執行這組指令(或這些步驟)時,都從變數的原值推出它的一個新值。最終得到問題的結果。


迭代演算法適用於那些每步輸入參數變數一定,前值可以作為下一步輸入參數的問題。


典型例子比如說,用迭代演算法計算斐波那契數列。


四、枚舉演算法


枚舉演算法是我們在日常中使用到的最多的一個演算法,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枚舉所有的可能。枚舉法的本質就是從所有候選答案中去搜索正確地解。

枚舉演算法適用於候選答案數量一定的情況。


典型例子包括雞錢問題,有公雞5,母雞3,三小雞1,求m錢n雞的所有可能解。可以採用一個三重循環將所有情況枚舉出來。代碼如下:



五、回溯演算法


回溯演算法是一個類似枚舉的搜索嘗試過程,主要是在搜索嘗試過程中尋找問題的解,當發現已不滿足求解條件時,就「回溯」返回,嘗試別的路徑。

許多復雜的,規模較大的問題都可以使用回溯法,有「通用解題方法」的美稱。


典型例子是8皇後演算法。在8 8格的國際象棋上擺放八個皇後,使其不能互相攻擊,即任意兩個皇後都不能處於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線上,問一共有多少種擺法。


回溯法是求解皇後問題最經典的方法。演算法的思想在於如果一個皇後選定了位置,那麼下一個皇後的位置便被限制住了,下一個皇後需要一直找直到找到安全位置,如果沒有找到,那麼便要回溯到上一個皇後,那麼上一個皇後的位置就要改變,這樣一直遞歸直到所有的情況都被舉出。


六、動態規劃演算法


動態規劃過程是:每次決策依賴於當前狀態,又隨即引起狀態的轉移。一個決策序列就是在變化的狀態中產生出來的,所以,這種多階段最優化決策解決問題的過程就稱為動態規劃。


動態規劃演算法適用於當某階段狀態給定以後,在這階段以後的過程的發展不受這段以前各段狀態的影響,即無後效性的問題。


典型例子比如說背包問題,給定背包容量及物品重量和價值,要求背包裝的物品價值最大。


『貳』 除了經典和常用的排序演算法外,還有哪些奇葩而有趣的排序演算法

排序演算法有: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O(n^2)
雞尾酒排序(Cocktail sort,雙向的冒泡排序) — O(n^2)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O(n^2)
桶排序(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額外空間
計數排序(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額外空間
合並排序(merge sort)— O(nlog n); 需要 O(n) 額外空間
原地合並排序— O(n^2)
二叉排序樹排序 (Binary tree sort) — O(nlog n)期望時間; O(n^2)最壞時間; 需要 O(n) 額外空間
鴿巢排序(Pigeonhole sort) — O(n+k); 需要 O(k) 額外空間
基數排序(radix sort)— O(n·k); 需要 O(n) 額外空間
Gnome 排序— O(n^2)
圖書館排序— O(nlog n) with high probability,需要 (1+ε)n額外空間
不穩定的
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 O(n^2)
希爾排序(shell sort)— O(nlog n) 如果使用最佳的現在版本
組合排序— O(nlog n)
堆排序(heapsort)— O(nlog n)
平滑排序— O(nlog n)
快速排序(quicksort)— O(nlog n) 期望時間,O(n^2) 最壞情況; 對於大的、亂數列表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Introsort— O(nlog n)
Patience sorting— O(nlog n+ k) 最壞情況時間,需要 額外的 O(n+ k) 空間,也需要找到最長的遞增子串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不實用的
Bogo排序— O(n× n!) 期望時間,無窮的最壞情況。
Stupid sort— O(n^3); 遞歸版本需要 O(n^2) 額外存儲
珠排序(Bead sort) — O(n) or O(√n),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Pancake sorting— O(n),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stooge sort——O(n^2.7)很漂亮但是很耗時

『叄』 演算法的種類有哪些

演算法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排序演算法
排序演算法是計算機科學中最為基礎和常用的演算法之一。這類演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將一組數據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列。常見的排序演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
2. 圖演算法
圖演算法是用於處理圖形數據的演算法,主要應用於圖論和計算機科學中的相關領域。常見的圖演算法包括最短路徑演算法、拓撲排序演算法等。這些演算法在解決諸如網路路由、地圖導航等問題時非常有用。
3. 搜索演算法
搜索演算法主要用於在數據結構中查找特定信息。這些演算法可以是線性的或非線性的。它們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如資料庫查詢、自然語言處理等。
4. 動態規劃演算法
動態規劃是一種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用於解決優化問題的技術。它通過分解問題為若干個子問題,並存儲子問題的解以重用它們來解決更大的問題。常見的動態規劃演算法包括背包問題、最短路徑問題等。這些演算法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准確性。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演算法類型外,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演算法,如機器學習演算法、加密演算法、數據結構操作演算法等。每種類型的演算法都有其特定的應用場景和優勢,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熱點內容
ie緩存刪不掉 發布:2024-10-03 00:24:22 瀏覽:707
一個伺服器搭建k8s 發布:2024-10-02 23:56:45 瀏覽:975
微信源碼net 發布:2024-10-02 23:56:44 瀏覽:131
安卓中通過什麼傳遞數據 發布:2024-10-02 23:48:26 瀏覽:14
在空間怎麼上傳視頻 發布:2024-10-02 23:44:19 瀏覽:967
方舟手游非官方伺服器有什麼用 發布:2024-10-02 23:32:10 瀏覽:442
壓縮海帶球 發布:2024-10-02 23:11:31 瀏覽:578
配置顯卡怎麼選 發布:2024-10-02 23:11:26 瀏覽:120
android的環境變數配置 發布:2024-10-02 22:54:23 瀏覽:924
whereisjava 發布:2024-10-02 22:42:21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