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迭代降噪演算法

迭代降噪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4-08-28 21:09:17

1. 藍牙耳機哪款比較好

藍牙耳機哪款比較好,2020年最受歡迎的幾款耳機我列舉出來可以參考一下。

推薦1、Nank南卡lite Pro

三星Galaxy Buds Live是三星首款支持開放式主動降噪功能(ANC)的無線耳機,最多可降低97%的低頻段背景噪音,可以說效果非常理想了,由於是開放式的佩戴方式在高頻降噪優點欠佳。除此以外他的音質是非常出色的,低音深沉豐富,細節表現飽滿,高音渾厚有力;而且人聲清澈優秀。

2. 索尼WF-1000XM4真無線耳機評測:奪回降噪體驗的王座 | 鈦度實驗室

索尼WF-1000XM4

索尼的WF-1000X系列產品,可以說是開啟了TWS耳機主動降噪技術的「潘多拉魔盒」。第一代產品發布於2017年底,彼時的大眾消費者甚至對真無線耳機產品還沒有概念,當時對於TWS產品是否應該加入主動降噪功能,也有很多的質疑聲,但當你以現在的眼光回看技術的發展,不得不感嘆索尼對技術的超前 探索 。

如今,很多300~500元的中低端產品都開始普及主動降噪技術,這種整體的技術氛圍,會讓大眾消費者覺得似乎「主動降噪」神判裂已經變得稀鬆平常。但是如果你真正體驗過不同價位的產品,還是能夠感受到目前市場中低端定位與高端旗艦之間的體驗差異。

而索尼剛剛發布的WF-1000XM4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無疑將「降噪」與「音質」兩個方面的體驗再次進行了提升,同時也拉升了該領域旗艦級產品的基線水準。

索尼WF-1000XM4主機

由於索尼跳過了第二代的產品命名,因沖啟此最新的WF-1000XM4實際上是該系列的第3代產品,不過細數整個TWS領域,能完成對於自家旗艦級產品完成3次大版本迭代的產品也並不多見。如果站在當下的角度來看,第一代試水、第二代完善核心體驗、第三代全面發力,這就是索尼WF-1000X系列所經歷的演進過程。

左側為4代,右側為3代

上代產品的設計中,可以看到很多索尼黑 科技 的應用,比如全新的降噪演算法、晶元、增強天線設計以及APP交互等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也其他細節上有所犧牲,比較為人所詬病的就是較大的機身體積和腔體設計帶來的佩戴舒適度問題,而這些在最新一代的產品當中,已經不再是問題。

體積縮小了很多

從外觀上就不難看出,此次索尼為新品設計的結構更加緊湊,體積更加小巧,雖然它還不是目前最小體積的真無線主動降噪產品,但其尺寸已經控制在比主流水平稍小的范疇。而且在一些細節上,也能看出索尼在迎合消費者日常體驗的喜好,比如底部變為平底設計,可以直接擺放在桌面上,而不是躺倒或者倒立在桌面上。

開合角度非常大

另外在使用中筆者還注意到,索尼為其頂部的電池倉蓋設計了一個開合角度的鎖止結構,在接近90 時,你會發現蓋子會呈現固定的狀態,不會在你拿取耳機的時候因為微小力量的觸碰導致倉蓋被關閉,這個細節的處理也能看到索尼對這代產品打磨的精細程度。

支持無線充電

此次在電池倉外側同樣設計了指示燈,位置和上代也比較接近,只不過更加醒目,並且終於引入了無線充電功能,在使用上確實方便很多。另外,此次外殼表面所採用的全新材料,也增加了手握持時的細膩觸感,從顏色上來看也更具有磨砂質感,長時間使用後也不會出現那種「油亮」的塑料反光。

重量測試

重量方面,實測整機重量為54.85g,單只耳機為7.22g,從腔體外觀上也可以看到相比上代進行了很大幅度的體積優化,一方面是腔體結構縮小帶來的減重為長時間佩戴提供了更低的負擔,另外則是造型更加符合耳蝸、耳道的形狀。

佩戴體驗

從實際的佩戴體驗來說,相比上代也確實改進了很多,索尼WF-1000XM4不再像上代一樣佩戴時需要稍微旋轉一下,而是可以直接放入耳道當中。不過整體的豆式結構加上導管的長度還是會對外耳廓和耳道有一定的壓力,如果是耳道比較小的用戶,戴久了依然可能會出現輕微脹痛。

耳機套採用新的材質

同時,索尼也對耳機套進行了重新設計,新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說游閉是兼顧了硅膠耳套的耐用性和海綿套的密閉性,從物理雜訊隔絕的層面進一步提升了降噪能力。

佩戴檢測

在更小的腔體體積內,索尼還增加了新的感測器,之前產品已經支持了各種佩戴、摘下狀態的檢測,可以在摘下耳機後自動暫停多媒體播放,此次索尼WF-1000XM4則更進一步,不僅加入了骨傳導感測器,同時實現了對佩戴貼合度的檢測能力。

降噪調節以及各種智能化選項

可能有些用戶看到這里會產生迷惑:不就是個耳機嗎,戴上不就行了?其實不然,此前筆者在測試各類主動降噪產品的時候都在反復強調,即便通過反饋麥克風進行反向雜訊抑制,主動降噪技術的作用頻段仍然是低頻部分,也就是各類振動雜訊、風噪等等,而對於中高頻雜訊的抑制則要更多地依靠「物理隔音」。

車載測試

說到這里,大家就明白為何索尼要為其開發佩戴檢測功能了,除了能夠帶來更好的佩戴體驗,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提供極致的降噪體驗。物理隔音層面之外,索尼也研發了新的集成處理器V1,它將數字信號處理、降噪等功能進行了整合,從實際的感受來看,在敞篷車上開啟降噪後(時速50Km/h左右),大致可以手機將音量從80降至50,隔絕雜訊之外,也能有效的保護聽力。

麥克風設計

在主動降噪產品的日常體驗當中,還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雜音」,最常見的就是由於拾取音頻的麥克風過載而導致的爆音和其他雜音的出現,通常表現就是耳機使用中會聽到「砰砰」的聲音。會讓麥克風過載的情況有很多種,比如周圍環境風力過大或者像飛機的落地過程中突然產生的過量雜訊。

佩戴感測器

針對抗風燥的場景,索尼也在新品中採用了很多特殊設計,比如在拾音麥克風位置進行了優化,而不是像多數產品那樣讓麥克風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另外則是加強了演算法的調節能力,避免過載。

海面環境

實際的測試場景筆者選擇了海面,此時外部的風力大約在4~6級,船上需要倚靠或抓住欄桿才能保證不會風吹倒。在這種比較極端的環境下,索尼WF-1000XM4的降噪體驗依然非常穩定,很好地隔絕了風噪的同時,也沒有出現任何的聽感中的雜音,這方面的表現絕對是目前市場中的第一梯隊。

小巧的造型放在桌子上也很和諧

此外,筆者還分別測試了乘坐飛機、公共交通通勤、辦公室等幾個場景,從最終的降噪效果體驗來說,得益於全新降噪晶元更加有力的演算法支持配合新的耳機套+結構設計,它的降噪能力絕對是目前這條賽道內的頂級水平,也可以說索尼帶來了一款新的標桿級產品。

觸控區域設置

從2~3小時的長時間體驗來說,索尼WF-1000XM4雖然穩固度和隔音效果拉滿,但是結合身邊的幾個小夥伴的反饋,依然會出現輕微的腫脹感,尤其是對於那些平常以半入耳式產品為主的用戶來說,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

LDAC傳輸技術

除了降噪以外,索尼此次在音質上的提升也能夠非常明顯的感知到,產品支持藍牙5.2以及LDAC傳輸技術,通過對聲音信息量的提升,帶來了明顯的聲場寬度、聲音細節豐富度升級。與此同時,新設計的6mm振膜也讓聲音聽感變得更加通透,以低頻為例,它的質感不再是過去那種嗡嗡一片的感覺,而是非常具有力量感和回彈力道的聲音。

觸控板操作

耳機整體的聽感表現依然是以流行樂作為主要適配風格,非常符合大眾消費者的胃口,通過LDAC技術帶來的更多信息量,則是在不斷創造更加豐富、細膩的聲音表現力,如果說WH-1000X系列是頭戴式降噪產品的音質扛把子,那麼索尼現在就是要在WF-1000XM4上復制它的輝煌。

在最後這一部分,還是要來聊一聊索尼WF-1000XM4的交互和其他細節體驗,如今在TWS耳機上增設觸控操作區域已經屬於行業共識了,索尼在這方面則具備更加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其同時在操刀的WH、WI、WF三個系列的降噪耳機,完全可以把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使用習慣完全摸清楚。

因此,索尼WF-1000XM4沿用了之前收到好評的WH-1000XM4的多數操作邏輯,包括免摘智能免摘通話、自適應聲音控制等等,這些完成度極高的功能,也會提升產品的日常體驗。

索尼此前推出的骨傳導產品,也證明了其對這一技術領域的研究實力,如今索尼則將一部分技術成果轉移至索尼WF-1000XM4的產品設計當中。腔體中增加的骨傳導感測器能夠更加好的捕捉聲源,比如區分究竟是佩戴者在說話還是旁邊的人在說話,這就使得通話質量進一步提升,同時在智能免摘通話場景的判斷准確度也進一步升級。

經過近2年時間的等待,索尼依然是通過自己的黑 科技 探索 ,拿出了目前真無線主動降噪產品序列中的標桿級新品,LDAC傳輸技術、骨傳導感測器、集成處理器V1,再次讓產品坐在 了音質、降噪能力表現的頭把交椅。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3. 從百元到千元,TWS耳機究竟應該怎麼選

你們知道平時我們的後台除了手機之外,咨詢最多的產品是什麼嗎?沒錯,就是TWS耳機。從AirPods一代發布開始,TWS從無到有,從有到火,如今已成為大家平時最常用的數碼產品之一。這么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自然也免不了一些魚龍混雜的亂象。


除了手機廠商、音頻廠商之外,TWS市場還有大量的上下游小廠,代工品牌,甚至連LV這樣的奢侈品也要來趟一趟渾水,好不熱鬧。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市面上的TWS產品種類繁多,消費者往往拿不準究竟該怎麼買。


其實這正是本文的目的,我們想跟大家聊聊TWS的選購問題,順便推薦幾款我們覺得還不錯的產品。



當前市面上的TWS耳機雖然形態各異,但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按入耳方式可分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按照功能體驗,可分為降噪式和非降噪式。

入耳式和半入耳式的選擇問題,全憑個人習慣。現實中有相當比例的用戶並不習慣入耳式耳機對耳道帶來的壓迫感,尤其是一些具備降噪能力的入耳式產品,在開啟降噪之後耳道內外會有一個明顯的氣壓差,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比較在意。


更有一部分用戶因為材質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問題,還存在對入耳式產品過敏的問題。之前我們也多次報道過部分消費者因為使用了一些型號的TWS產品造成耳朵發炎的新聞。如果你剛好是這部分用戶,那麼半入耳式產品肯定是你最佳的選擇。


尤其是到了夏季,天氣炎熱,汗水更多。佩戴入耳式產品,耳道內部會長期處於濕熱狀態,不適感和過敏的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而對於降噪式和非降噪式的選擇問題,我建議還是選擇具備降噪能力的TWS產品。


的確,整體來看降噪式TWS的價格一般都要比非降噪式耳機的價格貴上一些。但降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尤其是如果你平時差旅、公共交通通勤的情況比較多,一款降噪耳機能夠帶給你相對安靜的體驗,在我看來是物超所值的。你會因此減少很多由於身邊人的高聲喧嘩,手機外放等不文明行為帶來的懊惱。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好處就是:降噪耳機是有利於聽力保護的。嘈雜環境下使用普通耳機,很多人都會下意識提高音量來掩蓋或者遮蔽雜訊。


研究表明,人耳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下,會對耳朵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而降噪耳機因為能夠屏蔽一部分的背景雜訊,就能夠讓你以亂搜更正常的音量來使用耳機,這就起到了保護聽力的效果。


對於價格的問題,實際上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平價降噪耳機產品。尤其是今年,各家手機廠商都有入門級的降噪TWS產品發布,其使用門檻已經低了很多。



很多人其實有一個疑問:同樣都是TWS產品,幾十塊錢的和幾千塊錢的產品差異在哪裡?


AirPods系列發布後不久,市面上就出現了很多「高仿」產品。比如著名的華強北某達的方案,目前已經過幾年的迭代,完全能夠做到以假亂真。日常的交互、彈窗、自動連接都跟正品看不出差別。那麼,真的能夠做到花一份的錢,辦十分的事兒嗎?


在我看來,當前市面上的TWS產品主要的體驗差異其實往往是在一些眼睛看不到,甚至是第模蔽一耳朵都很難聽到的地方。比如說降噪,降噪演算法是需要進行軟硬體深度調優的,也是非常考究廠商功力的地方。


蘋果、華為、BOSE這樣的大廠,在自家旗艦產品上一般都採用了定製的元器件和演算法,而小廠旦陪州沒有能力在這方面做深度的開發和調校,只能去市面上買一些現成的軟硬體方案。兩者在體驗上的差異,自然可想而知。



再比如穩定性和延遲,這屬於TWS產品在體驗上至關重要,但又很難第一時間感受到的。我曾經使用過一些品牌的TWS產品,這些產品在平時使用的時候問題不大。但只要在機場、高鐵站這樣的環境下,耳機就出現了明顯的卡頓和斷聯的情況。


至於延遲問題,我的感受就是大多數的一線廠商產品的表現都要明顯好於一些小廠。另外,同品牌的產品搭配使用,延遲表現也要略好於跨品牌使用。


所以如果你的要求不高,使用TWS產品主要是用來搭配手機。自家手機品牌旗下的TWS產品,可能是一個比較省事兒選擇。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之外,音質、做工、智能交互這些方面,也是同理。



結合我的使用體驗,篩選出了幾款適合購買的TWS產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AirPods系列:AirPods 二代、AirPods Pro



AirPods系列還有啥好說的?作為標桿產品,無論是AirPods還是 AirPods Pro 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挑不出什麼毛病。非要挑的話,AirPods Pro的做工按照蘋果產品的標准來看稍顯拉跨,一些接縫上的處理不夠精緻。除此之外,兩款產品的綜合表現真的很優秀。


AirPods 二代的價格目前在800元上下,AirPods Pro價格在1400元左右。和同類型的產品相比AirPods系列的售價有一定的門檻。但考慮到這兩款產品的高口碑,它們依然值得推薦,對於iPhone,或者是蘋果全家桶用戶來說,AirPods系列就是最佳的選擇。


對了!別忘了AirPods系列還有一款AirPods Max,這款產品我覺得更像是一款配飾,不在TWS產品的討論范疇之內。


華為FreeBuds 4



這是華為最新的主動降噪耳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半入耳式的設計,同時還能夠提供相當不錯的主動降噪能力,它也是當前市面上為數不多的採用半入耳式設計的降噪耳機。雖然從降噪效果上看,其降噪能力相比入耳式弱了一些,但FreeBuds 4勝在佩戴的舒適性,能夠做到「幾乎無感」的體驗。


另外這款耳機在音質和延遲表現上都做得相當不錯,搭配華為自家的旗艦手機能夠支持自家的 游戲 低時延技術,適合平時喜歡打 游戲 的一些用戶。


999元的價格不算便宜,但相比普通的AirPods而言,它在降噪、音質等方面都有優勢,適合那些不喜歡入耳式耳機的用戶。


索尼WF-1000XM4



索尼降噪豆在TWS市場可謂是大名鼎鼎,而WF-1000XM4是索尼剛剛發布的新產品。和上一代相比,WF-1000XM4的體積更加小巧,佩戴更加舒適。在最核心的降噪和音質方面,WF-1000XM4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比如音質方面改進了動圈單元,加入了 LDAC連接。在降噪能力上,目前這款產品也是處於同類型產品的頂尖水平。


這款產品最大的問題還是價格,1999元,適合一些預算比較充足的用戶。還有一點,如果你使用的是iPhone或者是其他不支持LDAC的機型,那可能多少有點浪費了。所以要不再換台手機?


OPPO Enco Free 2和OPPO W31



我認為 OPPO Enco Free 2 是同級別最具性價比的一款產品。它最強的就是降噪能力,能夠提供42dB的降噪效果,即便是和當前市面上千元級的產品相比也毫不遜色。


同時這款產品還做了一些設計和體驗上的優化,佩戴的舒適度相比之前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音質方面,OPPO Enco Free 2依然是OPPO和丹拿合作的進行的聲學優化。雖然表現跟自家的旗艦產品相比有一點差距,但在同價位依然不俗。599元的價格,這款產品很值得選購。



W31同樣是來自OPPO的一款口碑不錯的平價TWS產品。這款產品目前在電商平台200元左右就能拿下。雖然是一款入門級的產品,但它的延遲表現很優秀,能夠做到100毫秒以內,適合一些手游用戶。音質表現方面, OPPO W31 的三頻偏向於均衡,同時它還具備通話降噪的能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款產品沒有主動降噪的功能。


真我Buds Air 2 Neo



這應該是當前市面上最便宜的主動降噪耳機,目前官方售價179元。它支持25dB的主動降噪,同時還支持通透模式,從功能體驗上也算是很齊全了。


另外這款耳機的續航表現也相當不錯,搭配充電盒能夠支持28小時的超長續航。它還支持快充,號稱「閃充10分鍾,聽歌三小時」。不到兩百元的價格,能夠買到一款這樣的產品,要啥自行車。

4. 想要買一個降噪耳機,該如何挑選

在特定的環境下,噪音的消除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我們是在辦公室工作,或是旅帶為了逃避都市的嘈雜,特別是上下班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戴上一副好的降噪藍牙耳機,來隔絕周圍的嘈雜。那麼,如何挑選是個問題,下面推薦了四款降噪耳機,可以參考~

一、南卡A2藍牙耳機

Jabra捷波朗Elite 75t藍牙耳機採用的是槍灰色的設計,體積小巧,在光線的照射下非常有質感。在佩戴方面十分舒適,採用的是入耳式的設計,耳機重量5.5g,輕如一張紙。耳機單元的體積非常的小巧,並且無論是運動還是日常生活,都不會輕易掉落。同時支持IP55級別的防水防塵。降噪方面,還具備一鍵通透功能和降噪功能,在不同場景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對音樂均衡器進行調整。對用戶的佩戴非常友好,降噪模式下佩戴十分舒適,戴久了也不會痛。耳機獨立的續航時間大約是7.5小時,電池倉的續航時間大約為28小時,足夠用於我們日常的使用。

5. 哪些藍牙耳機降噪能力比較強

現在藍牙技術越來越成熟,很多降噪耳機的降噪效果都不錯,接下來給你推薦幾款降噪耳機。要買就買頂級配置的無線藍牙耳機,這是我選擇耳機一貫的標准。一款耳機的配置好,那麼耳機的音質效果、舒適度、降噪功能、防水效果等都是分不開的。

第一款:南卡A2降噪藍牙耳機(399)

推薦理由:降噪深度最高可達40dB,佩戴舒適

編輯點評:

Nank南卡是目前國潮耳機品牌的Top3,前段時間被各大數碼扒則媒體評價為2021年藍牙耳機「最具性價比首選」的稱號,其國潮氣質和火爆銷量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和肯定。

可能在過去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Nank南卡這個牌子,但是南卡的研發實力絕對不輸任何國際大牌!在過去10多年時間,南卡作為音頻技術解決方案商,為全球主流藍牙耳機品牌提供藍牙方案調校、降噪晶元處理方案、降噪演算法升級迭代和耳機整體數據解決方案等,在音頻領域研究上有非常多的成果和經驗!

南卡A2降噪燃此念深度可達40dB、並且可以實時識別環境聲類型,動態匹配降噪模式。音質上,藍牙5.2晶元帶來的穩定傳輸,以及13mm動圈單元,搭配高分子復合振膜,配合多倫多大師調音,對於細節的處理更加到位,在試聽環繞音樂的時候就感覺到身臨其境般,中頻失真度小,各種曲風的歌曲都能有很好的呈現。

另外入耳式藍牙耳機很多人怕舒適度不好,南卡A2採用的是嬰用品級別的硅膠耳套,而且有自己的緩震黑科技,所以佩戴舒適,我測試過連續佩戴5個小時都沒問題。

熱點內容
解壓香皂視頻合集完整版全集 發布:2025-01-12 10:03:33 瀏覽:572
hill密碼的加密 發布:2025-01-12 09:56:33 瀏覽:614
組卷源碼 發布:2025-01-12 09:51:12 瀏覽:997
java文件夾改名 發布:2025-01-12 09:49:01 瀏覽:117
腳本函數未定義 發布:2025-01-12 09:39:44 瀏覽:636
頁面PHP 發布:2025-01-12 09:38:07 瀏覽:201
郵政銀行打電話登錄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1-12 09:37:27 瀏覽:564
linuxroot遠程登錄 發布:2025-01-12 09:37:26 瀏覽:303
怎麼算伺服器ip 發布:2025-01-12 08:59:19 瀏覽:855
安卓與ios哪個適合做主力機 發布:2025-01-12 08:54:11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