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星上交換演算法

星上交換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4-08-20 15:26:55

❶ 數據鏈路層(二)

廣播信道可以進行一對多的通信,因此使用廣播信道的區域網被稱為共享式區域網。現在具有更高性能的使用點對點鏈路和鏈路交換機的交換式局迅培域網在有線領域已完全取代了共享式區域網。但無線區域網仍然使用的是共享畝喚唯媒體技術。

使用廣播信道連接多個站點,必須解決如果同時有兩個以上的站點在發送數據時共享信道上的信號沖突的問題。因此共享信道要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協調多個發送和接收站點對一個共享傳輸媒體的佔用,即媒體訪問/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或 多點接入、多址訪問 Multiple Access,媒體接入控制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

區域網最主要的特點是: 網路為一個單位所擁有,且地理范圍和站點數目均有限。
區域網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優點:
1、具有廣播功能,從一個站點可很方便地訪問全網。區域網上的主機可共享連接在區域網上的各種硬體和軟體資源。
2、便於系統的擴展和逐漸地演變,各設備的位置可靈活調整和改變。
3、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殘存性。

現在乙太網已經在區域網市場上占據了絕對優勢,雙絞線是區域網中的主流傳輸媒體,數據率很高時則使用光纖。
為了使數據鏈路層能更好地適應多種區域網標准,802 委員會就將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拆成兩個子層:
1、邏輯鏈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層
2、媒體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層。

與接入到傳輸媒體有關的內容都放在 MAC子層,而 LLC 子層則與傳輸媒體無關,不管採用何種協議的區域網對 LLC 子層來說都是透明的

由於 TCP/IP 體系經常使用的區域網是 DIX Ethernet V2 而不是 802.3 標准中的幾種區域網,因此現在 802 委員會制定的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LLC(即 802.2 標准)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很多廠商生產的適配器上就僅裝有 MAC 協議而沒有 LLC 協議。

網路介面板又稱為通信適配器(adapter)或網路介面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網卡」。
適配器的重要功能:
1、進行串列/並行轉換。
2、對數據進行緩存
3、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安裝設備驅動程序。
4、實現乙太網協議。

乙太網採用的協調方式即使用一種特殊協議CSMA/CD,即 載波監聽多點接入/碰撞檢測 ,全稱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重要特性:使用 CSMA/CD 協議的乙太網不能進行全雙工通信而只能進行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
每個站在發送數據之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存在著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這種發送的不確定性使整個乙太網的平鏈握均通信量遠小於乙太網的最高數據率。
最先發送數據幀的站,在發送數據幀後至多經過時間 2τ(兩倍的端到端往返時延)就可知道發送的數據幀是否遭受了碰撞。
乙太網的端到端往返時延 2τ 稱為 爭用期 ,或碰撞窗口。
經過爭用期這段時間還沒有檢測到碰撞,才能肯定這次發送不會發生碰撞。

最短有效幀長 : 如果發生沖突,就一定是在發送的前 64 位元組之內
由於一檢測到沖突就立即中止發送,這時已經發送出去的數據一定小於 64 位元組。
乙太網規定了最短有效幀長為 64 位元組,凡長度小於 64 位元組的幀都是由於沖突而異常中止的無效幀。
因此, 如果發送的幀太短,有可能檢測不到發生的碰撞

強化碰撞:當發送數據的站一旦發現發生了碰撞時,立即停止發送數據;
再繼續發送若干比特的人為干擾信號(jamming signal),以便讓所有用戶都知道現在已經發生了碰撞。

傳統乙太網採用星形拓撲,在星形的中心則增加了一種可靠性非常高的設備,叫做集線器(hub) ,每個站需要用兩對無屏蔽雙絞線,分別用於發送和接收。

1990年,IEEE制定出星形乙太網10BASE-T 的標准802.3i。10BASE-T 的通信距離稍短,每個站到集線器的距離不超過 100 m。
10BASE-T 雙絞線乙太網的出現,是區域網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為乙太網在區域網中的統治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它的一些特點如下:

在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中不需要使用地址,而當多個站點連接在同一個廣播信道上想要實現兩個站點的通信則每個站點就要有唯一的標識,即一個 數據鏈路層地址 ,在每個發送的幀中必須攜帶標識接受站點和發送站點的地址,由於該地址用於媒體接入控制,因此稱為MAC地址,在區域網中,稱為硬體地址或物理地址。

IEEE 的注冊管理機構 RA 負責向廠家分配地址欄位的前三個位元組(即高位 24 位)。
地址欄位中的後三個位元組(即低位 24 位)由廠家自行指派,稱為擴展標識符,必須保證生產出的適配器沒有重復地址。
一個地址塊可以生成2^24個不同的地址。這種 48 位地址稱為 MAC-48,它的通用名稱是EUI-48。「MAC地址」實際上就是適配器地址或適配器標識符EUI-48。

適配器從網路上每收到一個 MAC 幀就首先用硬體檢查 MAC 幀中的 MAC 地址.如果是發往本站的幀則收下,然後再進行其他的處理。否則就將此幀丟棄,不再進行其他的處理。
「發往本站的幀」包括以下三種幀:
1、單播(unicast)幀(一對一)
2、廣播(broadcast)幀(一對全體)
3、多播(multicast)幀(一對多)

常用的乙太網MAC幀格式有兩種標准 :
1、DIX Ethernet V2 標准 (最常用,下文介紹這種幀)
2、IEEE 的 802.3 標准

無效的 MAC 幀 :
1、幀的長度不是整數個位元組;
2、用收到的幀檢驗序列 FCS 查出有差錯;
3、數據欄位的長度不在 46 ~ 1500 位元組之間。
4、有效的 MAC 幀長度為 64 ~ 1518 位元組之間。
5、對於檢查出的無效 MAC 幀就簡單地丟棄。乙太網不負責重傳丟棄的幀。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區域網是使用 網橋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它根據 MAC 幀的目的地址對收到的幀進行轉發。
網橋具有 過濾幀 的功能。當網橋收到一個幀時,並不是向所有的介面轉發此幀,而是先檢查此幀的目的 MAC 地址,然後再確定將該幀轉發到哪一個介面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網橋是 透明網橋(transparent bridge)
「透明」是指區域網上的站點並不知道所發送的幀將經過哪幾個網橋,因為網橋對各站來說是看不見的。 透明網橋是一種即插即用設備,其標準是 IEEE 802.1D

透明網橋使用了 生成樹演算法 :這是為了避免產生轉發的幀在網路中不斷地兜圈子

1、源路由(source route)網橋在發送幀時將詳細的路由信息放在幀的首部中。
2、源站以廣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發送一個發現幀,每個發現幀都記錄所經過的路由。
3、發現幀到達目的站時就沿各自的路由返回源站。源站在得知這些路由後,從所有可能的路由中選擇出一個最佳路由。凡從該源站向該目的站發送的幀的首部,都必須攜帶源站所確定的這一路由信息。

1990 年問世的交換式集線器(switching hub),可明顯地提高區域網的性能。交換式集線器常稱為乙太網交換機(switch)或第二層交換機(表明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乙太網交換機通常都有十幾個介面。因此,乙太網交換機實質上就是一個多介面的網橋,可見交換機工作在 數據鏈路層

虛擬區域網 VLAN 是由一些區域網網段構成的與物理位置無關的邏輯組。這些網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每一個 VLAN 的幀都有一個明確的標識符,指明發送這個幀的工作站是屬於哪一個 VLAN。虛擬區域網其實只是區域網給用戶提供的一種服務,而並不是一種新型區域網。

1、當 B1 向 VLAN2 工作組內成員發送數據時,工作站 B2 和 B3 將會收到廣播的信息。
2、B1 發送數據時,工作站 A1, A2 和 C1都不會收到 B1 發出的廣播信息。
3、虛擬區域網限制了接收廣播信息的工作站數,使得網路不會因傳播過多的廣播信息(即「廣播風暴」)而引起性能惡化。

虛擬區域網協議允許在乙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一個 4 位元組的標識符,稱為 VLAN 標記(tag),用來指明發送該幀的工作站屬於哪一個虛擬區域網。

速率達到或超過 100 Mb/s 的乙太網稱為高速乙太網。
在雙絞線上傳送 100 Mb/s 基帶信號的星型拓撲乙太網,仍使用 IEEE 802.3 的CSMA/CD 協議。100BASE-T 乙太網又稱為快速乙太網(Fast Ethernet)。
1、可在全雙工方式下工作而無沖突發生。因此,不使用 CSMA/CD 協議。
2、MAC 幀格式仍然是 802.3 標准規定的。
3、保持最短幀長不變,但將一個網段的最大電纜長度減小到 100 m。
4、幀間時間間隔從原來的 9.6 μs 改為現在的 0.96 μs。

允許在 1 Gb/s 下全雙工和半雙工兩種方式工作。使用 802.3 協議規定的幀格式。
在半雙工方式下使用 CSMA/CD 協議(全雙工方式不需要使用 CSMA/CD 協議)。
與 10BASE-T 和 100BASE-T 技術向後兼容。

全雙工方式:當吉比特乙太網工作在全雙工方式時(即通信雙方可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數據),不使用載波延伸和分組突發。

10 吉比特乙太網與 10 Mb/s,100 Mb/s 和 1 Gb/s 乙太網的幀格式完全相同。
10 吉比特乙太網還保留了 802.3 標准規定的乙太網最小和最大幀長,便於升級。
10 吉比特乙太網不再使用銅線而只使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
10 吉比特乙太網只工作在全雙工方式,因此沒有爭用問題,也不使用 CSMA/CD 協議

區域網物理層 LAN PHY。區域網物理層的數據率是 10.000 Gb/s。
可選的廣域網物理層 WAN PHY。廣域網物理層具有另一種數據率,這是為了和所謂的「Gb/s」的 SONET/SDH(即OC-192/STM-64)相連接。
(為了使 10 吉比特乙太網的幀能夠插入到 OC-192/STM-64 幀的有效載荷中,就要使用可選的廣域網物理層,其數據率為 9.95328 Gb/s。)

乙太網已成功地把速率提高到 1 ~ 10 Gb/s ,所覆蓋的地理范圍也擴展到了城域網和廣域網,因此現在人們正在嘗試使用乙太網進行寬頻接入。
乙太網接入的重要特點是它可提供雙向的寬頻通信,並且可根據用戶對帶寬的需求靈活地進行帶寬升級。
採用乙太網接入可實現端到端的乙太網傳輸,中間不需要再進行幀格式的轉換。這就提高了數據的傳輸效率和降低了傳輸的成本。

❷ 通信網常用的拓撲結構有哪些

通信網常用的拓撲結構有星型、匯流排型、樹型、環型和網狀。

1、星型拓撲結構

在星型拓撲結構中,網路中的各節點通過點到點的方式連接到一個中央節點(又稱中央轉接站,一般是集線器或交換機)上,由該中央節點向目的節點傳送信息。

中央節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節點相當復雜,負擔比各節點重得多。在星型網中任何兩個節點要進行通信都必須經過中央節點控制。

星型拓撲結構相對簡單,便於管理,建網容易,區域網普遍採用的一種拓撲結構。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一般使用雙絞線或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符合綜合布線標准,能夠滿足多種寬頻需求。

2、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將所有的節點都連接到一條電纜上,把這條電纜成為匯流排。匯流排型網路是最為普及的網路拓撲結構之一。它的連接形式簡單、易於安裝、成本低,增加和撤銷網路設備都比較靈活。

但由於匯流排型的拓撲結構中,任意的節點發生故障,都會導致網路的阻塞。同時,這種拓撲結構還難以查找故障。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適用於計算機數目相對較少的區域網絡,通常這種區域網絡、的傳輸速率在100Mbps,網路連接選用同軸電纜。匯流排型拓撲結構曾流行了一段時間,典型的匯流排型區域網有乙太網。

3、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一種類似於匯流排拓撲的區域網拓撲。樹型網路可以包含分支,每個分支又可包含多個結點。

樹型拓撲具有較強的可折疊性,非常適用於構建網路主幹,還能夠有效地保護布線投資。這種拓撲結構的網路一般採用光纖作為網路主幹,用於軍事單位、政府單位等上下界限相當嚴格和層次分明的網路結構。

4、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是使用公共電纜組成一個封閉的環,各節點直接連到環上,信息沿著環按一定方向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環介面一般由發送器、接收器、控制器、線控制器和線接收器組成。

在環型拓撲結構中,有一個控制發送數據權力的"令牌",它在後邊按一定的方向單向環繞傳送,每經過一個節點都要被接收,判斷一次,是發給該節點的則接收,否則的話就將數據送回到環中繼續往下傳。

5、網狀拓撲結構

網狀拓撲結構,這種拓撲結構主要指各節點通過傳輸線互聯連接起來,並且每一個節點至少與其他兩個節點相連,網狀拓撲結構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其結構復雜,實現起來費用較高,不易管理和維護,不常用於區域網。

在一個大的區域內,用無線電通信鏈路連接一個大型網路時,網狀網是最好的拓撲結構。通過路由器與路由器相連,可讓網路選擇一條最快的路徑傳送數據。

❸ 計算機網路選擇題 高手幫我

1 CSM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控制策略中有三種堅持退避演算法,其中一種是:「一旦介質空閑就發送數據,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後立即發送數據;如果有沖突就退避,然後再嘗試」這種退避演算法稱為 (1) 演算法。這種演算法的主要特點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礎上增加了沖突檢測功能。網路中的某個發送站點一旦檢測到沖突,它就立即停止發送,並發沖突碼,其他站點都會 (3) 。如果站點發……
1 CSM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控制策略中有三種堅持退避演算法,其中一種是:「一旦介質空閑就發送數據,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後立即發送數據;如果有沖突就退避,然後再嘗試」這種退避演算法稱為 (1) 演算法。這種演算法的主要特點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礎上增加了沖突檢測功能。網路中的某個發送站點一旦檢測到沖突,它就立即停止發送,並發沖突碼,其他站點都會 (3) 。如果站點發送時間為1,任意兩個站之間的傳播延遲為t,若能正常檢測到沖突,對於基帶匯流排網路,t的值應為 (4) ;對於寬頻匯流排網路,t的值應為 (5) 。 (2001年試題)

(1)A.1-堅持CSMA B.非堅持CSMA C.P-堅持CSMA D.O-堅持CSMA

(2)A.介質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B.介質利用率高,但無法避免沖突

C.介質利用率低,且無法避免沖突

D.介質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3)A.處於待發送狀態 B.相繼競爭發送權 C.接收到阻塞信號 D.有可能繼續發送數據

(4)A.t≤0.5 B.t>0.5 C.t≥1 D.0.5(5)A.t>0.25 B.t≥0.5 C.t≤0.25 D.0.25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CSMA/CD協議的相關知識點。

載波監聽(Carrier Sense)的思想是:站點在發送幀訪問傳輸信道之前,首先監聽信道有無載波,若有載波,說明已有用戶在使用信道,則不發送幀以避免沖突。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是指多個用戶共用一條線路。

CSMA技術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當偵聽信道已經被佔用時,如何確定再次發送的時間,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堅持型CSMA(1—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發送;若信道忙,則繼續監聽直至發現信道空閑,然後完成發送;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其優點是減少了信道空閑時間;缺點是增加了發生沖突的概率;廣播延遲對協議性能的影響:廣播延遲越大,發生沖突的可能性越大,協議性能越差。

非堅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發送;若信道忙,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它的優點是減少了沖突的概率;缺點是增加了信道空閑時間,數據發送延遲增大;信道效率比1-堅持CSMA高,傳輸延遲比1-堅持CSMA大。

p-堅持型CSMA(p-persistent CSMA):適用於分槽信道,它的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以概率p發送數據,以概率q=l-p延遲至下一個時槽發送。若下一個時槽仍空閑,重復此過程,直至數據發出或時槽被其他站點所佔用;若忙,則等待下一個時槽,重新開始發送;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

CSMA/CD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檢測的原理是站點使用CSMA協議進行數據發送,在發送期間如果檢測到沖突,立即終止發送,並發出一個瞬間干擾信號,使所有的站點都知道發生了沖突,在發出干擾信號後,等待一段隨機時間,再重復上述過程。

CSMA/CD的代價是用於檢測沖突所花費的時間。對於基帶匯流排而言,最壞情況下用於檢測一個沖突的時間等於任意兩個站之間傳播時延的兩倍。因此2t≤1,即t≤0.5。對於寬頻匯流排而言,由於單向傳輸的原因,沖突檢測時間等於任意兩個站之間最大傳播時延的4倍。因此4t≤1,即t≤0.25。

答案 (1)A (2)B (3)C (4)A (5)C

2 IEEE802.5令牌環(Token Ring)網中,時延是由 (1) 決定。要保證環網的正常運行,環的時延必須有一個最低限度,即 (2)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可以採用的一種辦法是通過增加電纜長度,人為地增加時延來解決。設有某—個令牌環網長度為400m,環上有28個站點,其數據傳輸率為4Mbit/s,環上信號的傳播速度為200m/μs,每個站點具有1bit時延,則環上可能存在的最小和最大時延分別是 (3) bit和 (4) bit。當始終有一半站點打開工作時,要保證環網的正常運行,至少還要將電纜的長度增加 (5) 。(2002年試題)

(1)A.站點時廷和信號傳話時廷 B.令牌幀長短和數據幀長短

C.電纜長度和站點個數 D.數據傳輸單和信號傳播速度

(2)A.數據幀長 B.令牌幀長 C.信號傳播時延 D.站點個數

(3)A.1 B.8 C.20 D.24

(4)A.9 B.28 C.36 D.48

(5)A.50 B.100 C.200 D.400

解析

本題考查令牌環網的相關知識,應該牢固掌握。

首先要了解令牌環網的工作原理。當節點A想要發送數據時的步驟如下:

①A節點要等待令牌的到來,並檢測該令牌是否為空閑狀態。若是空閑狀態進行步驟2,否則繼續等待;

②將得到的令牌改為忙碌(busy)狀態;

③構成一個信息幀,即將數據(data)與忙碌的Token附在一起發送出去;

④當忙碌的token沿著環型網經過每一個節點時,每個節點首先會先檢查數據單元中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與本節點地址相符,則由本節點將數據接收下來,進行拷貝操作,並以應答報文的形式作出回答,然後再傳送給下一個節點。當忙碌的Token與數據單元回到原來發送節點時,該節點將會除去數據單元,並將忙碌的Token改為空閑狀態;

⑤接著檢查目的節點送來的應答信息,如果為ACK(確認),則表示目的節點接收正確,至此,完成了一次數據傳送。反之,需要等待再得到令牌時進行重發。

因此令牌環內需要保證三個位元組令牌幀的流動,即時延不能低於24bit。

當網路取得最小時延即在每個站點都不停留,得400/200=2μs,2×10-6×4×106=8bit,即最小時延8bit。

網路取得最大時延時即在每個站點都停留,這時增加1×28bit,共36bit

當網路中始終有一半站點工作時,使用類似的方法可得這時的最大時延是8+14=22bit,而為了保證令牌不網正常工作,還需要添加2bit,即增加2/(4*106)=0.5μs,可知需要增加0.5×200=100m的電纜。

答案 (1)A (2)B (3)B (4)C (5)B

3 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典型實例是( )。

CBX(計算機交換分機)

FDDI(光纖分布數據介面)

Ethernet(乙太網)

Token Ring(令牌環)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區域網的拓撲結構。

區域網採用的拓撲結構通常有星型、環型、匯流排型和樹型4種。在題中給出的4類區域網中,CBX(計算機交換分機)以數字交換網路為整個網路的中心,各部件與數字交換網路相連,構成了星型結構。FDDI(光纖分布數據介面)的拓撲結構物理上是反向循環的雙環,環上有各類工作的站和集中器,集中器可以與一些工作站相連,構成以集中器為中心的星型結構,即FDDI網路的拓撲結構為環型+星型。Ethernet(乙太網)採用的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網上的伺服器與工作站均與匯流排相連,通過匯流排傳輸數據,採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式。Token Ring(令牌環)採用環型拓撲結構,各結點依次互連,構成環型結構,所有數據及令牌均沿環依次傳遞,採用Token Ring協議。由以上分析可知,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典型實例應為CBX。

答案 A

4 通常認為,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有3個,它們是( ) 。

傳輸媒體、差錯檢測方法和網路操作系統

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拓撲結構

傳輸媒體、拓撲結構和媒體訪問控制方式

數據編碼技術、媒體訪問控制方法和數據交換技術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區域網的基本知識。

區域網是一種地理范圍有限的計算機網路,其典型特性如下:

(1)高數據速率(0.1~1000Mbit/s)

(2)短距離(0.1~25km)

(3)低誤碼率(10-8~10-11)

通常,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有傳輸媒體、拓撲結構和媒體訪問控制方式(MAC)。因此本題選C

答案 C

5 令牌匯流排網中,當所有站都有報文要發送時,最壞情況下等待獲得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應等於( )。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的時間總和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的總和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時間和的一半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和發送報文時間的總和的一半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令牌匯流排的工作原理。

IEEE 802.4標准描述令牌匯流排的媒體訪問控制方法。令牌匯流排媒體訪問控制是將物理匯流排上的站點構成一個邏輯環,每一個站都在一個有序的序列中被指定一個邏輯位置,而序列中最後一個成員又跟著第一個成員,每個站都知道在它之前和之後的站的標識。在物理結構上它是一個匯流排結構區域網,但是,在邏輯結構上,又成了一種環型結構的區域網。和令牌環一樣,站點只有取得令牌,才能發送幀,而令牌在邏輯環上依次傳遞。在正常運行時,當站點做完該做的工作或者時間終了時,它將令牌傳遞給邏輯序列中的下一個站。從邏輯上看,令牌是按地址的遞減順序傳送至下一個站點,但從物理上看,帶有目的地址的令牌幀廣播到匯流排上所有的站點,當目的站識別出符合它的地址,即把該令牌幀接收。匯流排上站的實際順序與邏輯順序並無關系。只有收到令牌幀的站點才能將信息幀送到匯流排上,取得令牌的站點有報文要發送則可發送,隨後,將令牌傳遞給下一個站點。如果取得令牌的站點沒有報文要發送,則立刻把令牌傳遞到下一站點。由於站點接收到令牌的過程是順序依次進行的,因此對所有站點都有機會傳遞數據。令牌匯流排的每個站傳輸之前必須等待的時間總量總是確定的,這是因為對每個站發送幀的最大長度可以加以限制。此外,當所有站都有報文要發送,則最壞的情況下等待取得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應該等於全部令牌傳送時間和報文發送時間的總和。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個站點有報文要發送,則最壞情況下等待時間只是全部令牌傳遞時間之總和,實際等待時間在這一區間范圍內。對於應用於控制過程的區域網,這個等待訪問時間是一個很關鍵的參數,可以根據需求,選定網中的站點數及最大的報文長度,從而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任一站點可以取得令牌權。由以上對令牌匯流排協議的敘述可知,B選項是正確答案。

答案 B

6 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來對區域網進行分類,它們是( )。

A.快速乙太網和慢速乙太網 B.光纖區域網和銅線區域網

C.環型區域網和星型區域網 D.共享式區域網和交換式區域網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區域網進行分類的方法。

區域網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為兩類:共享介質區域網與交換型區域網。匯流排型區域網通常採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共享介質方式。

A是根據傳送速度來分;B是根據使用介質來分;C是拓撲結構來分。還可以根據操作系統來分等。

答案 D

熱點內容
手機手勢密碼忘了怎麼辦 發布:2025-01-12 17:14:51 瀏覽:486
這手機配置有什麼顏色的電視機 發布:2025-01-12 17:02:19 瀏覽:933
閣源碼 發布:2025-01-12 16:48:08 瀏覽:131
組裝機箱搭建伺服器 發布:2025-01-12 16:46:58 瀏覽:512
風險資產配置理論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6:46:13 瀏覽:982
小程序分銷源碼 發布:2025-01-12 16:42:41 瀏覽:48
linux查看系統硬體 發布:2025-01-12 16:34:26 瀏覽:969
安卓手機怎麼設置獨享標志 發布:2025-01-12 16:27:56 瀏覽:933
我的世界如何把材質包放進伺服器 發布:2025-01-12 16:11:14 瀏覽:57
使用hmailserver搭建郵件伺服器 發布:2025-01-12 16:05:43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