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dh演算法簽名

dh演算法簽名

發布時間: 2024-04-16 14:54:32

1. 密碼學相關知識梳理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

密碼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古今中外都有密碼學運用的記載,從歷史看,戰爭很大程度給密碼學提供了應用環境,推動了密碼學的發展,密碼學按照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手工加密、機械加密和計算機加密階段,下面是近代密碼學的一些重要進展。
1949年,資訊理論始祖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發表了《保密系統的通信理論》一文,把密碼學建立在嚴格的數學基礎之上,奠定理論基礎,從此成為真正的科學。
1976年,密碼學專家惠特菲爾德·迪菲(Bailey Whitfield Diffie)和馬丁·赫爾曼(Martin Edward Hellman)兩人發表了《密碼學的新方向》一文,解決了密鑰管理的難題,把密鑰分為加密的公鑰和解密的私鑰,提出了密鑰交換演算法Diffie-Hellman。
1977年,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所制定數據加密標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將其頒布為國家標准。
197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羅納德·李維斯特(Ron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一起提出RSA加密演算法,RSA就是他們三人姓氏開頭字母拼在一起組成的爛謹羨。
1997年4月,美國ANSI發起徵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的活動,並為此成立了AES工作小組,經過幾年的時間篩選,最終採用了由比利時晌胡的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設計的Rijndael演算法,並在2002年5月26日成為有效的加密標准。

按密碼體制劃分:對稱密碼體制密碼學和非對稱密碼體制密碼學對應的有對稱密碼演算法和非對稱密碼演算法。

消息摘要演算法又稱散列演算法,其核心在於散飢拍列函數的單向性,即通過散列函數可獲得對應的散列值,但不可通過該散列值反推其原始信息,這是消息摘要演算法的安全性的根本所在,我們通常使用該演算法判斷數據的完整性。

消息摘要演算法我們常見比如MD(Message Digest)、SHA(Secure Hash Algorithm)、HMAC(Hash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等,常用於驗證數據的完整性,是數字簽名演算法的核心演算法。

我們以微信支付的介面調用分析一下摘要演算法怎麼應用的,首先可以打開微信支付如下相關文檔:
微信支付統一下單介面文檔
微信支付簽名過程

對稱加密簡單的說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解密演算法是加密演算法的逆運算。

對稱加密演算法主要有DES、DES演算法的變種DESede、DES替代者AES演算法、IDEA、PBE等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稱為雙鑰或公鑰加密演算法,跟對稱加密演算法不同的是,對稱加密演算法只一個密鑰,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一個用於加密,另外一個用於解密。
簡單的說:一對密鑰公鑰A和私鑰B,A加密只能B解密,B加密只能A解密。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源於DH演算法(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演算法)由W.Diffie和 M.Hellman共同提出,該演算法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下密鑰交換演算法DH和ECDH演算法。
為什麼需要密鑰交換演算法?前面我們提到對稱加密演算法加解密都是用同一個密鑰,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怎樣能安全的把一個密鑰給到對方呢?比如我們經常用到HTTPS,大家都說HTTPS加密了是安全的,那它加密的密鑰怎麼來的呢?很顯然我們在訪問一個https地址的時候,事先並沒有密鑰,訪問過程中客戶端跟服務端通過握手協議協商出來的密鑰,如果服務端直接把密鑰在網路上傳輸那肯定不安全的,所以這過程到底發生了什麼?後面專門分析https的時候會詳細寫,這里先了解下該演算法。
DH密鑰交換演算法的安全性基於有限域上的離散對數難題
ECDH密鑰交換演算法是基於橢圓曲線加密

從上面圖中可以看出,DH&ECDH密鑰交換演算法交互雙方都會向對方公開一部分信息,即所謂的公鑰,這部分即使被別人拿到了也不會威脅到最終的密鑰,這里很關鍵的一點是甲乙兩方公布的公鑰是不相同的,但是最終生成的密鑰兩邊是一致的,這里是利用的演算法原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詳細的演算法公式,因為最終的密鑰不需要傳輸給對方,所以很大程度保證安全性。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比較典型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有RSA、ECC、ElGamal,RSA演算法基於大數因子分解難題,而ElGamal和ECC演算法則是基於離散對數難題。

從上面消息傳遞模型我們可以看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遵循「私鑰加密,公鑰解密」和「公鑰加密,私鑰解密」的原則,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公鑰是公開的,所以用在什麼場景是需要根據該演算法的特徵來考慮的,比如既然公鑰是公開的,你用私鑰加密敏感數據傳遞給第三方合適么?顯然不合適,因為公鑰公開的,別人都可以拿到公鑰,也就意味著你加密的數據都可以解密,所以適合的場景比如私鑰加密,公鑰只是用來驗證加密的內容,每個人都可以來驗證,該場景是不在乎加密內容被其它攻擊者看到的,甚至說內容本來就是公開的,對於接收者用公鑰確保內容沒有被篡改即可,所以我們通常說非對稱演算法「私鑰簽名,公鑰驗證簽名」,另外一點,「公鑰加密,私鑰解密」,因為私鑰只有我們自己手上有,所以理論上也只有我們自己可以解密,這樣是安全的,https證書驗證以及握手協議過程中會體現這一點。

數字簽名演算法可以看做是一種帶有密鑰的消息摘要演算法,並且這種密鑰包含了公鑰和私鑰。也就是說數字簽名演算法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和消息摘要演算法的結合體,遵循「私鑰簽名,公鑰驗證」的簽名認證方式。
數字簽名演算法是公鑰基礎設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以及許多網路安全機制(SSL/TLS,VPN等)的基礎。
數字簽名演算法要求能夠驗證數據完整性、認證數據來源,並起到抗否認的作用。

數字簽名演算法主要包括RSA、DSA、ECDSA共3種演算法,其中RSA演算法源於整數因子分解問題,DSA和ECDSA演算法源於離散對數問題。

我們以螞蟻金服開放平台上介面簽名方案為例,詳細說明可以打開如下文檔:
螞蟻開放平台簽名專區

2.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RSA、DSA、ECC、DH)

非對稱加密需要兩個密鑰:公鑰(publickey) 和私鑰 (privatekey)。公鑰和私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鑰對數據加密,那麼只能用對應的私鑰解密。如果用私鑰對數據加密,只能用對應的公鑰進行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用的是不同的密鑰,所以稱為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但是加解密速度要遠遠慢於對稱加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能比對稱加密慢上1000倍。

演算法強度復雜、安全性依賴於演算法與密鑰但是由於其演算法復雜,而使得加密解密速度沒有對稱加密解密的速度快。對稱密碼體制中只有一種密鑰,並且是非公開的,如果要解密就得讓對方知道密鑰。所以保證其安全性就是保證密鑰的安全,而非對稱密鑰體制有兩種密鑰,其中一個是公開的,這樣就可以不需要像對稱密碼那樣傳輸對方的密鑰了。這樣安全性就大了很多。

RSA、Elgamal、背包演算法、Rabin、D-H、ECC (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使用最廣泛的是 RSA 演算法,Elgamal 是另一種常用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收信者是唯一能夠解開加密信息的人,因此收信者手裡的必須是私鑰。發信者手裡的是公鑰,其它人知道公鑰沒有關系,因為其它人發來的信息對收信者沒有意義。

客戶端需要將認證標識傳送給伺服器,此認證標識 (可能是一個隨機數) 其它客戶端可以知道,因此需要用私鑰加密,客戶端保存的是私鑰。伺服器端保存的是公鑰,其它伺服器知道公鑰沒有關系,因為客戶端不需要登錄其它伺服器。

數字簽名是為了表明信息沒有受到偽造,確實是信息擁有者發出來的,附在信息原文的後面。就像手寫的簽名一樣,具有不可抵賴性和簡潔性。

簡潔性:對信息原文做哈希運算,得到消息摘要,信息越短加密的耗時越少。

不可抵賴性:信息擁有者要保證簽名的唯一性,必須是唯一能夠加密消息摘要的人,因此必須用私鑰加密 (就像字跡他人無法學會一樣),得到簽名。如果用公鑰,那每個人都可以偽造簽名了。

問題起源:對1和3,發信者怎麼知道從網上獲取的公鑰就是真的?沒有遭受中間人攻擊?

這樣就需要第三方機構來保證公鑰的合法性,這個第三方機構就是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證書中心。

CA 用自己的私鑰對信息原文所有者發布的公鑰和相關信息進行加密,得出的內容就是數字證書。

信息原文的所有者以後發布信息時,除了帶上自己的簽名,還帶上數字證書,就可以保證信息不被篡改了。信息的接收者先用 CA給的公鑰解出信息所有者的公鑰,這樣可以保證信息所有者的公鑰是真正的公鑰,然後就能通過該公鑰證明數字簽名是否真實了。

RSA 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公鑰加密演算法,該演算法基於一個十分簡單的數論事實:將兩個大素數相乘十分容易,但想要對其乘積進行因式分解卻極其困難,因此可以將乘積公開作為加密密鑰,即公鑰,而兩個大素數組合成私鑰。公鑰是可發布的供任何人使用,私鑰則為自己所有,供解密之用。

A 要把信息發給 B 為例,確定角色:A 為加密者,B 為解密者。首先由 B 隨機確定一個 KEY,稱之為私鑰,將這個 KEY 始終保存在機器 B 中而不發出來;然後,由這個 KEY 計算出另一個 KEY,稱之為公鑰。這個公鑰的特性是幾乎不可能通過它自身計算出生成它的私鑰。接下來通過網路把這個公鑰傳給 A,A 收到公鑰後,利用公鑰對信息加密,並把密文通過網路發送到 B,最後 B 利用已知的私鑰,就能對密文進行解碼了。以上就是 RSA 演算法的工作流程。

由於進行的都是大數計算,使得 RSA 最快的情況也比 DES 慢上好幾倍,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實現。速度一直是 RSA 的缺陷。一般來說只用於少量數據加密。RSA 的速度是對應同樣安全級別的對稱密碼演算法的1/1000左右。

比起 DES 和其它對稱演算法來說,RSA 要慢得多。實際上一般使用一種對稱演算法來加密信息,然後用 RSA 來加密比較短的公鑰,然後將用 RSA 加密的公鑰和用對稱演算法加密的消息發送給接收方。

這樣一來對隨機數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對產生對稱密碼的要求非常高,否則的話可以越過 RSA 來直接攻擊對稱密碼。

和其它加密過程一樣,對 RSA 來說分配公鑰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配公鑰的過程必須能夠抵擋中間人攻擊。假設 A 交給 B 一個公鑰,並使 B 相信這是A 的公鑰,並且 C 可以截下 A 和 B 之間的信息傳遞,那麼 C 可以將自己的公鑰傳給 B,B 以為這是 A 的公鑰。C 可以將所有 B 傳遞給 A 的消息截下來,將這個消息用自己的密鑰解密,讀這個消息,然後將這個消息再用 A 的公鑰加密後傳給 A。理論上 A 和 B 都不會發現 C 在偷聽它們的消息,今天人們一般用數字認證來防止這樣的攻擊。

(1) 針對 RSA 最流行的攻擊一般是基於大數因數分解。1999年,RSA-155 (512 bits) 被成功分解,花了五個月時間(約8000 MIPS 年)和224 CPU hours 在一台有3.2G 中央內存的 Cray C916計算機上完成。

RSA-158 表示如下:

2009年12月12日,編號為 RSA-768 (768 bits, 232 digits) 數也被成功分解。這一事件威脅了現通行的1024-bit 密鑰的安全性,普遍認為用戶應盡快升級到2048-bit 或以上。

RSA-768表示如下:

(2) 秀爾演算法
量子計算里的秀爾演算法能使窮舉的效率大大的提高。由於 RSA 演算法是基於大數分解 (無法抵抗窮舉攻擊),因此在未來量子計算能對 RSA 演算法構成較大的威脅。一個擁有 N 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每次可進行2^N 次運算,理論上講,密鑰為1024位長的 RSA 演算法,用一台512量子比特位的量子計算機在1秒內即可破解。

DSA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是 Schnorr 和 ElGamal 簽名演算法的變種,被美國 NIST 作為 DSS (DigitalSignature Standard)。 DSA 是基於整數有限域離散對數難題的。

簡單的說,這是一種更高級的驗證方式,用作數字簽名。不單單只有公鑰、私鑰,還有數字簽名。私鑰加密生成數字簽名,公鑰驗證數據及簽名,如果數據和簽名不匹配則認為驗證失敗。數字簽名的作用就是校驗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修改,數字簽名,是單向加密的升級。

橢圓加密演算法(ECC)是一種公鑰加密演算法,最初由 Koblitz 和 Miller 兩人於1985年提出,其數學基礎是利用橢圓曲線上的有理點構成 Abel 加法群上橢圓離散對數的計算困難性。公鑰密碼體制根據其所依據的難題一般分為三類:大整數分解問題類、離散對數問題類、橢圓曲線類。有時也把橢圓曲線類歸為離散對數類。

ECC 的主要優勢是在某些情況下它比其他的方法使用更小的密鑰 (比如 RSA),提供相當的或更高等級的安全。ECC 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定義群之間的雙線性映射,基於 Weil 對或是 Tate 對;雙線性映射已經在密碼學中發現了大量的應用,例如基於身份的加密。不過一個缺點是加密和解密操作的實現比其他機制花費的時間長。

ECC 被廣泛認為是在給定密鑰長度的情況下,最強大的非對稱演算法,因此在對帶寬要求十分緊的連接中會十分有用。

比特幣錢包公鑰的生成使用了橢圓曲線演算法,通過橢圓曲線乘法可以從私鑰計算得到公鑰, 這是不可逆轉的過程。

https://github.com/esxgx/easy-ecc

Java 中 Chipher、Signature、KeyPairGenerator、KeyAgreement、SecretKey 均不支持 ECC 演算法。

https://www.jianshu.com/p/58c1750c6f22

DH,全稱為"Diffie-Hellman",它是一種確保共享 KEY 安全穿越不安全網路的方法,也就是常說的密鑰一致協議。由公開密鑰密碼體制的奠基人 Diffie 和 Hellman 所提出的一種思想。簡單的說就是允許兩名用戶在公開媒體上交換信息以生成"一致"的、可以共享的密鑰。也就是由甲方產出一對密鑰 (公鑰、私鑰),乙方依照甲方公鑰產生乙方密鑰對 (公鑰、私鑰)。

以此為基線,作為數據傳輸保密基礎,同時雙方使用同一種對稱加密演算法構建本地密鑰 (SecretKey) 對數據加密。這樣,在互通了本地密鑰 (SecretKey) 演算法後,甲乙雙方公開自己的公鑰,使用對方的公鑰和剛才產生的私鑰加密數據,同時可以使用對方的公鑰和自己的私鑰對數據解密。不單單是甲乙雙方兩方,可以擴展為多方共享數據通訊,這樣就完成了網路交互數據的安全通訊。

具體例子可以移步到這篇文章: 非對稱密碼之DH密鑰交換演算法

參考:
https://blog.csdn.net/u014294681/article/details/86705999

https://www.cnblogs.com/wangzxblog/p/13667634.html

https://www.cnblogs.com/taoxw/p/15837729.html

https://www.cnblogs.com/fangfan/p/4086662.html

https://www.cnblogs.com/utank/p/7877761.html

https://blog.csdn.net/m0_59133441/article/details/122686815

https://www.cnblogs.com/muliu/p/10875633.html

https://www.cnblogs.com/wf-zhang/p/14923279.html

https://www.jianshu.com/p/7a927db713e4

https://blog.csdn.net/ljx1400052550/article/details/79587133

https://blog.csdn.net/yuanjian0814/article/details/109815473

3. 什麼是dh演算法

DH組的本質是使用非對稱密鑰來加密對稱密鑰。
DH演算法過程:
1、相互產生密鑰對
2、交換公鑰
3、用對方的公鑰和自己的私鑰運行DH演算法——得到另外一個密鑰X(這里的奇妙之處是這個值兩端都是一樣的)
4、A產生對稱加密密鑰,用密鑰X加密這個對稱的加密密鑰——發送到B
5、B用密鑰X解密——得到對稱的加密密鑰
6、B用這個對稱的加密密鑰來解密A的數據

4. 簡要介紹DH密鑰交換演算法

姓名:朱睿琦

學號:15180288015

參考:https://ke..com/item/Diffie-Hellman/9827194?fr=aladdin

http://blog.csdn.net/fw0124/article/details/8462373

【嵌牛導讀】:隨著互聯網路的高速發展,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升,對信息的保密也有了更近一步的要求——不僅信息要保密,密鑰也要保密。DH(Diffie-Hellman)演算法就提供了使密鑰安全通過不安全網路的方法。

【嵌牛鼻子】:DH演算法,密鑰,網路信息安全

【嵌牛提問】:DH演算法是用來保護什麼在網路中的通信安全?DH密鑰交換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嵌牛正文】:(1)、演算法描述

離散對數的概念:

原根 :如果 a 是素數 p 的一個原根,那麼數值:

a mod p , a^ 2 mod p ,…, a^( p-1) mod p

是各不相同的整數,且以某種排列方式組成了從 1 到 p-1 的所有整數。

離散對數 :如果對於一個整數 b 和素數 p 的一個原根 a ,可以找到一個唯一的指數 i ,使得:

b =( a的i次方) mod p 其中 0 ≦ i ≦ p-1

那麼指數 i 稱為 b 的以 a 為基數的模p的離散對數。

Diffie-Hellman演算法的有效性依賴於計算離散對數的難度,其含義是:當已知大素數 p 和它的一個原根 a 後,對給定的 b ,要計算 i ,被認為是很困難的,而給定 i 計算 b 卻相對容易。

Diffie-Hellman演算法:

假如用戶A和用戶B希望交換一個密鑰。

取素數 p 和整數 a , a 是 p 的一個原根,公開 a 和p。

A選擇隨機數XA< p ,並計算YA= a^ XA mod p。

B選擇隨機數XB< p ,並計算YB= a^ XB mod p。

每一方都將X保密而將Y公開讓另一方得到。

A計算密鑰的方式是:K=(YB) ^XA mod p

B計算密鑰的方式是:K=(YA) ^XB mod p

證明:

(YB)^ XA mod p = ( a^ XB mod p )^ XA mod p

= ( a^ XB)^ XA mod p = ( a^ XA) ^XB mod p (<-- 密鑰即為 a^(XA*XB) mod p )

=( a^ XA mod p )^ XB mod p = (YA) ^XB mod p

由於XA和XB是保密的,而第三方只有 p 、 a 、YB、YA可以利用,只有通過取離散對數來確定密鑰,但對於大的素數 p ,計算離散對數是十分困難的。

例子:

假如用戶Alice和用戶Bob希望交換一個密鑰。

取一個素數 p =97和97的一個原根 a =5。

Alice和Bob分別選擇秘密密鑰XA=36和XB=58,並計算各自的公開密鑰:

YA= a^ XA mod p =5^36 mod 97=50

YB= a^ XB mod p =5^58 mod 97=44

Alice和Bob交換了公開密鑰之後,計算共享密鑰如下:

Alice:K=(YB) ^XA mod p =44^36 mod 97=75

Bob:K=(YA) ^XB mod p =50^58 mod 97=75

(2)、安全性

當然,為了使這個例子變得安全,必須使用非常大的XA, XB 以及 p , 否則可以實驗所有的可能取值。(總共有最多97個這樣的值, 就算XA和XB很大也無濟於事)。

如果 p 是一個至少 300 位的質數,並且XA和XB至少有100位長, 那麼即使使用全人類所有的計算資源和當今最好的演算法也不可能從a, p 和a^(XA*XB) mod p 中計算出 XA*XB。

這個問題就是著名的離散對數問題。注意g則不需要很大, 並且在一般的實踐中通常是2或者5。

在最初的描述中,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本身並沒有提供通訊雙方的身份驗證服務,因此它很容易受到中間人攻擊。

一個中間人在信道的中央進行兩次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一次和Alice另一次和Bob,就能夠成功的向Alice假裝自己是Bob,反之亦然。

而攻擊者可以解密(讀取和存儲)任何一個人的信息並重新加密信息,然後傳遞給另一個人。因此通常都需要一個能夠驗證通訊雙方身份的機制來防止這類攻擊。

有很多種安全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使用到了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例如當Alice和Bob共有一個公鑰基礎設施時,他們可以將他們的返回密鑰進行簽名。

5. 常見的加密演算法、原理、優缺點、用途

在安全領域,利用密鑰加密演算法來對通信的過程進行加密是一種常見的安全手段。利用該手段能夠保障數據安全通信的三個目標:

而常見的密鑰加密演算法類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單向加密。下面我們來了解下相關的演算法原理及其常見的演算法。

在加密傳輸中最初是採用對稱密鑰方式,也就是加密和解密都用相同的密鑰。

1.對稱加密演算法採用單密鑰加密,在通信過程中,數據發送方將原始數據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塊,經過密鑰和加密演算法逐個加密後,發送給接收方

2.接收方收到加密後的報文後,結合解密演算法使用相同密鑰解密組合後得出原始數據。

圖示: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採用公鑰和私鑰兩種不同的密碼來進行加解密。公鑰和私鑰是成對存在,公鑰是從私鑰中提取產生公開給所有人的,如果使用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對應的私鑰(不能公開)才能解密,反之亦然。N 個用戶通信,需要2N個密鑰。

非對稱密鑰加密適合對密鑰或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加密,從而在安全性上滿足用戶的需求。

1.甲使用乙的公鑰並結合相應的非對稱演算法將明文加密後發送給乙,並將密文發送給乙。
2.乙收到密文後,結合自己的私鑰和非對稱演算法解密得到明文,得到最初的明文。

圖示:

單向加密演算法只能用於對數據的加密,無法被解密,其特點為定長輸出、雪崩效應(少量消息位的變化會引起信息摘要的許多位變化)。

單向加密演算法常用於提取數據指紋,驗證數據的完整性、數字摘要、數字簽名等等。

1.發送者將明文通過單向加密演算法加密生成定長的密文串,然後傳遞給接收方。

2.接收方將用於比對驗證的明文使用相同的單向加密演算法進行加密,得出加密後的密文串。

3.將之與發送者發送過來的密文串進行對比,若發送前和發送後的密文串相一致,則說明傳輸過程中數據沒有損壞;若不一致,說明傳輸過程中數據丟失了。

圖示:

MD5、sha1、sha224等等

密鑰交換IKE(Internet Key Exchange)通常是指雙方通過交換密鑰來實現數據加密和解密

常見的密鑰交換方式有下面兩種:

將公鑰加密後通過網路傳輸到對方進行解密,這種方式缺點在於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攔截破解,因此不常用

DH演算法是一種密鑰交換演算法,其既不用於加密,也不產生數字簽名。

DH演算法通過雙方共有的參數、私有參數和演算法信息來進行加密,然後雙方將計算後的結果進行交換,交換完成後再和屬於自己私有的參數進行特殊演算法,經過雙方計算後的結果是相同的,此結果即為密鑰。

如:

安全性

在整個過程中,第三方人員只能獲取p、g兩個值,AB雙方交換的是計算後的結果,因此這種方式是很安全的。

答案:使用公鑰證書

公鑰基礎設施是一個包括硬體、軟體、人員、策略和規程的集合

用於實現基於公鑰密碼機制的密鑰和證書的生成、管理、存儲、分發和撤銷的功能

簽證機構CA、注冊機構RA、證書吊銷列表CRL和證書存取庫CB。

公鑰證書是以數字簽名的方式聲明,它將公鑰的值綁定到持有對應私鑰的個人、設備或服務身份。公鑰證書的生成遵循X.509協議的規定,其內容包括:證書名稱、證書版本、序列號、演算法標識、頒發者、有效期、有效起始日期、有效終止日期、公鑰 、證書簽名等等的內容。

1.客戶A准備好要傳送的數字信息(明文)。(准備明文)

2.客戶A對數字信息進行哈希(hash)運算,得到一個信息摘要。(准備摘要)

3.客戶A用CA的私鑰(SK)對信息摘要進行加密得到客戶A的數字簽名,並將其附在數字信息上。(用私鑰對數字信息進行數字簽名)

4.客戶A隨機產生一個加密密鑰(DES密鑰),並用此密鑰對要發送的信息進行加密,形成密文。 (生成密文)

5.客戶A用雙方共有的公鑰(PK)對剛才隨機產生的加密密鑰進行加密,將加密後的DES密鑰連同密文一起傳送給乙。(非對稱加密,用公鑰對DES密鑰進行加密)

6.銀行B收到客戶A傳送過來的密文和加過密的DES密鑰,先用自己的私鑰(SK)對加密的DES密鑰進行解密,得到DES密鑰。(用私鑰對DES密鑰解密)

7.銀行B然後用DES密鑰對收到的密文進行解密,得到明文的數字信息,然後將DES密鑰拋棄(即DES密鑰作廢)。(解密文)

8.銀行B用雙方共有的公鑰(PK)對客戶A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得到信息摘要。銀行B用相同的hash演算法對收到的明文再進行一次hash運算,得到一個新的信息摘要。(用公鑰解密數字簽名)

9.銀行B將收到的信息摘要和新產生的信息摘要進行比較,如果一致,說明收到的信息沒有被修改過。(對比信息摘要和信息)

答案是沒法保證CA的公鑰沒有被篡改。通常操作系統和瀏覽器會預制一些CA證書在本地。所以發送方應該去那些通過認證的CA處申請數字證書。這樣是有保障的。

但是如果系統中被插入了惡意的CA證書,依然可以通過假冒的數字證書發送假冒的發送方公鑰來驗證假冒的正文信息。所以安全的前提是系統中不能被人插入非法的CA證書。

END

6. 什麼是DH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DH(僅能用於密鑰分配,不能加解密數據)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特點:

發送方和接收方均有一個密鑰對(公鑰+私鑰),其中公鑰傳播,私鑰自己保存,不需要傳播
私鑰不需要傳播的特性解決了對稱加密演算法中密鑰傳播的困難(這個困難一般通過線下傳遞可以解決)
加密安全性極高,只用於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加解密速度遠低於對稱加密
一般情況下,為了解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加解密速度低的問題,採用非對稱加密(使用公鑰+私鑰對對稱加密的密鑰進行加解密)+對稱加密(加解密數據)相結合的方式。
常見演算法:

DH(非對稱加密的基石)
RSA(非對稱加密的經典,除了可用於非對稱加密,也可用於數字簽名,RSA--155(512位密鑰)已被破解)
ElGamal

7. 如何改進DH演算法,使其抵禦中間人攻擊

改進DH演算法使其抵禦中間人攻擊的方法是:在途中根據需要修改它們的密文,使得A和B都不知道他們在和C共享通信。

DH演算法的缺點是沒有提供雙方身份的任何信息.。它是計算密集性的,因此容易遭受阻塞性攻擊,即對手請求大量的密鑰。受攻擊者花費了相對多的計算資源來求解無用的冪系數而不是在做真正的工作.,沒辦法防止重演攻擊。

容易遭受中間人的攻擊,第三方C在和A通信時扮演B;和B通信時扮演A.A和B都與C協商了一個密鑰,然後C就可以監聽和傳遞通信量。



(7)dh演算法簽名擴展閱讀:

基於原根的定義及性質,可以定義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演算法.該演算法描述如下:

1、有兩個全局公開的參數,一個素數q和一個整數a,a是q的一個原根。

2、假設用戶A和B希望交換一個密鑰,用戶A選擇一個作為私有密鑰的隨機數XA(XA<q),並計算公開密鑰YA=a^XA mod q。A對XA的值保密存放而使YA能被B公開獲得。類似地用戶B選擇一個私有的隨機數XB<q,並計算公開密鑰YB=a^XB mod q。B對XB的值保密存放而使YB能被A公開獲得。

3、用戶A產生共享秘密密鑰的計算方式是K = (YB)^XA mod q.同樣,用戶B產生共享秘密密鑰的計算是K = (YA)^XB mod q.這兩個計算產生相同的結果:

K = (YB)^XA mod q = (a^XB mod q)^XA mod q = (a^XB)^XA mod q = a^(XBXA) mod q = (a^XA)^XB mod q = (a^XA mod q)^XB mod q = (YA)^XB mod q 因此相當於雙方已經交換了一個相同的秘密密鑰。

8. TLS過程(DH 非對稱加密)

TLS 的目的便是解決數據的
一、Record 記錄協議 (對稱加解密)

二、HandShake 握手,揮手
驗證通訊雙方身份
交換加解密的安全套件
協商加密解密參數

當一個TLS會話建立好之後,會使用對稱加密的密鑰去通信,那麼如何實現事先將對稱加密的密鑰傳遞給TLS會話的另一方呢。利用的就是非對稱加密。分對稱加密比對稱加密慢數千倍,所以只是使用對稱加密傳遞之後加密使用的對稱加密的密鑰。之後的加密安全性靠的是對稱加密來解決。

非對稱加密是有一把公鑰和一把私鑰,公鑰可以公開,而私鑰不能。
用公鑰加密成密文,再將密文用私鑰解密就能實現加解密過程。
而用私鑰加密,公鑰解密就是簽名認證過程。
常見的非對稱加密方式分為兩大類

RSA 沒有向前安全性,也就是需要每次的對稱加密密鑰的傳遞都是基於 公鑰加密,服務端私鑰解密。如果服務端的私鑰丟失了,那幾年前的通信數據都有可能被解密。所以這是極度不安全的,私鑰的地位太重了,如果每次的加解密都是臨時生成的密碼來解決安全性,才不會對私鑰的安全性有如此強的依賴。在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中,某個CA機構迫於美國政府壓力向其提交了CA的私鑰,這就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向前不安全,那麼之前利用該CA私鑰都會全部遭殃。所以這里說的是更安全的 DH類非對稱加密。

下圖就是DH密鑰交換的TLS握手過程

DH 密鑰交換協議,Diffile-Hellman key Exchange,簡稱 DH 或 DHE 。它可以讓雙方在完全沒有對方任何預先信息的條件下通過一個不安全的信道創建一個密鑰。

1、客戶端瀏覽器隨機生成一個值Ra,計算Pa(x,y) = Ra*Q(x,y), Q(x,y)為全世界公認的某個橢圓曲線演算法的基點。將Pa(x,y)發送至伺服器。

2、伺服器隨機生成一個值Rb,計算 Pb(x,y) = Rb * Q(x,y)。將Pb(x,y)發送到客戶端瀏覽器。

3、客戶端計算Sa(x,y) = Ra * Pb(x,y),伺服器計算Sb(x,y)=Rb*Pa(x,y)

4、演算法保證了Sa=Sb=S, 提取其中的S的x向量作為密鑰。

為了解決上述DH的問題,引入了ECC橢圓曲線,進而進化為 ECDHE 演算法,稱為 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ECC和RSA 在288位元組的長度下,破解RSA需要煮沸一勺水的能量,而破解相同位數的ECC 就需要煮沸整個地球水的能量。RSA 為了提高安全性,只能靠增大密鑰位數。尷尬的是現在的超算越來越厲害。量子計算下秀爾演算法可8h內輕松破解2048位的RSA。RSA只能再增大密鑰位數,但是再增大位數,移動端設備就慘了,你增大的密鑰是運營商要收取流量費用的,而且加解密太費電。
ECC 的數學原理是橢圓曲線和離散對數。橢圓曲線很復雜。為了提升性能,還需要選擇一個橢圓曲線,但是它不是真正的橢圓形,下面有圖可以看到,只是運算上用到了橢圓演算法。
但是ECC也有很多問題,1、ECC 可能有後門,如NSA(美國國家安全局發布的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就是被懷疑被植入後門了。2、而且ECC很多的演算法都被注冊專利了,一不小心就要吃官司,其專利大部分都被黑莓注冊。

ECC 橢圓曲線的定義

ECC 的演算法原理過於復雜,這里表示我也看不懂。點到為止吧。(以後看懂了再來補充)

這里的抓包結果就是用的EC DH E 演算法來進行密鑰交換的。這里選擇的曲線是 secp256r1, 在這個曲線中,基點和參數已經給出了,PubKey 也給出了。
在 TLS1.3 中,一般使用的 X25519 曲線 (蒙哥馬利曲線)

熱點內容
iptables限制ip訪問 發布:2025-01-17 21:38:01 瀏覽:174
易拉罐壓縮機 發布:2025-01-17 21:25:35 瀏覽:924
在c語言是什麼意思啊 發布:2025-01-17 21:21:02 瀏覽:516
re0腳本 發布:2025-01-17 21:13:34 瀏覽:305
甜蜜家園密碼箱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7 21:07:28 瀏覽:48
有教少兒編程 發布:2025-01-17 20:55:37 瀏覽:37
直播背腳本 發布:2025-01-17 20:50:18 瀏覽:410
ftp移動文件的mv命令 發布:2025-01-17 20:45:53 瀏覽:405
電腦上啥是伺服器 發布:2025-01-17 20:40:48 瀏覽:353
安卓手機怎麼連大眾車載 發布:2025-01-17 20:20:53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