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水演算法
Ⅰ 生活水箱容積計算
生活水箱容積計算,用V>=(Q1-Q2)T+V1+Vs更為規范。具體如下:
一、生活水池有效容積可按下式計算:
1、V>=(Q1-Q2)T+V1+Vs
2、各個字母含義
Q1 :水泵出水量;Q2:水泵進水量;T:水泵最長連續運行時間;Vs:生產事故備用水量。
二、屋頂水箱有效容積按下式計算:
1、V=Cq/4K
2、各個字母含義
C:安全系數,可在1.5-2.0內採用;q:水泵出水量;K:水泵1小時內最大啟動次數,一般選用4~8次/h。
給水箱設計要點
1、符合設計容積(有效容積)要求,能承受箱內靜水壓力,耐腐蝕;設置符合使用功能要求的配管和附件,便於施工安裝、維護管理和檢修。
2、當供應生活和直接飲用水時給水箱應滿足衛生要求。
3、應根據貯水水質要求選用不同材料和防腐蝕處理的給水箱。生活和直接飲用水箱必須出具符合衛生要求的檢驗證據(衛生檢疫部門的衛生批件和證明文件)。一般情況下,生活飲用水箱宜選用不銹鋼板水箱;消防、中水系統宜選用熱鍍鋅鋼板水箱和玻璃鋼板水箱。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給水箱
Ⅱ 清水池的計算方法
清水池的調節容積計算,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24小時供水量和用水量變化曲線推算,一種是憑經驗估算。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小時用水量變化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擬定泵站的供水線。缺乏用水量變化規律資料時,城市清水池調節容積,可憑經驗,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供水量大的城市,因24小時用水量變化較小,可取較低的百分數,以免清水池過大。
清水池具有高峰供水低峰儲水的功能。
Ⅲ 地下水資源模型計算
數值模型模擬計算方法適用於非均質性、各向異性的復雜地下水系統,包括存在越流和具有不規則形狀各類邊界條件等情況。但是該方法對資料的要求比較嚴格,要求研究程度較高和資料較豐富。應用數值模型方法的一般程式為:①氣象、水文、水文地質資料分析→②水文地質概念模型概化→數學模型建立(水動力方程和定解條件)→③選擇計算程序→④模型設計→⑤模型識別和檢驗→⑥計算模擬。
一、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建立
在對黑河流域地下水系統做了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對地下水系統的組成要素和相互關系作出合理的簡化和假設,並且用文字、框圖、平面圖、剖面圖等形式把系統再現出來,即為地下水系統概念模型。
(一)地下水系統空間結構概化與邊界確定
1.圖式表示地下水系統空間結構
根據黑河流域水文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剖面圖,梳理和劃分主要含水層、隔水層與弱透水層,闡明它們的產狀、分布范圍和厚度等,確定透水、阻水等斷層屬性。分析地下水系統的各類等值線圖,包括第四系基底埋深等值線圖、地下水水頭等值線圖、含水層頂底板高程等值線圖、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厚度等值線圖等。
2.確定地下水系統邊界
地下水系統的邊界,包括自然邊界(固定邊界)和水力邊界(可移動邊界)。自然邊界包括不透水岩層、不透水斷層或斷裂帶、較大的地表水體等;水力邊界包括地下水分水嶺和地下水流線等。
數值模型模擬研究,其對象的底界一般為不透水岩層。側向邊界可以是自然邊界,也可以是水力邊界或無窮遠邊界(邊界水頭或流量不受輸入條件的影響)。模擬頂界,對於承壓水系統而言,一般為不透水邊界或越流邊界,對於潛水系統一般採用大氣邊界(蒸發和入滲)。地下水系統內部邊界包括零流量邊界(不透水岩體)和流量邊界(河流、湖泊或水庫的滲流帶)等。
3.水文地質參數
水文地質參數是數值模型模擬研究的靈魂,一般包括含水層組的滲透系數、導水系數、給水度、儲水率、儲水系數、孔隙度、垂向滲透系數和越流系數,以及包氣帶的降水入滲系數、河道滲漏系數、井灌回歸系數、田間與渠道滲漏系數、潛水蒸發系數和陸面蒸發系數等。
確定降水入滲補給系數、灌溉滲漏系數、蒸發系數等方法,有水文分析法(降水量、河流徑流量曲線、地下水水頭動態曲線等)、直接試驗法(地滲儀、張力計、同位素示蹤等)、計演算法(氯質量平衡法、非飽和模型法等)、經驗公式法和ZFP零通量面實測法等。
(二)地下水流系統概化
對地下水流系統進行概化,包括確定地下水的基本流向、地下水補給要素組成、排泄模式、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轉化關系、不同層位含水層之間水力關系等。主要依據有,地下水水頭等值線圖、水化學信息、同位素信息、地下水溫度信息和水位動態曲線等。
根據地下水流狀態及其特徵,確定所研究的地下水流系統具體屬性,例如穩定流或非穩定流,一維流、二維流、准三維流或三維流等。
(三)模型輸入量計算
降水入滲、地表水入滲(河渠)、地下水側向流入、灌溉入滲、蒸發蒸騰、泉水排泄、基流排泄、地下水側向流出、開采等。
二、建立數學模型
根據建立的水文地質概念模型,選擇適宜數學模型。一般由描述地下水運動規律的偏微分方程和反映地下水系統邊界條件及初始條件的定解條件組成。
非均質承壓水三維非穩定流偏微分方程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非均質無壓水三維非穩定流偏微分方程有下列幾種情況:第一類邊界條件(狄利克雷邊界)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第二類邊界條件(紐曼邊界)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初始條件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三、計算程序、模型設計與識別
(一)計算程序與模型設計
計算程序分為一維流、二維流、准三維流或三維流模型,以及對均質、非均質、各向同性或各向異性和對不同輸入項的處理能力。目前,可供軟體有MODFLOW、FEWFLOW、PM、GMS、GWVISTA、MODME、PM等,它們多為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模型設計,包括網格剖分(規則剖分或不規則剖分、三角剖分或矩形剖分)、選擇時間步長(試演算法)、設置模型邊界、設置初始條件、數據輸入(降水入滲速率、田間灌溉入滲速率、蒸發速率、水井位置及開采或回灌強度、地下水與地表水相互作用的時空分布、泉的時空分布、邊界水位或邊界流量、觀測井位置及觀測水位等)。
(二)模型識別與檢驗
1.模型識別
模型識別亦稱反演問題,即利用實測地下水動態資料和抽水試驗資料,反求水文地質參數或源匯項和定解條件的過程。模型識別是為了解決選用的偏微分方程是否合適問題,確定模型中的水文地質參數和源匯項及定解條件,從而建立一個能再現地下水系統實際功能(水頭或濃度)的模擬模型。模型識別一般採用試估-校正法。就是選擇一合適的時段,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和經驗數據估算一組水文地質參數輸入模型,利用所選時段的輸入輸出數據,求解模型。然後以模型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比較,如果擬和結果不符合精度要求,適當調整參數,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符合精度要求為止。也可以採用試估-校正法與最優化方法相結合的方法。首先用試估-校正法粗調,然後用最優化方法細調,即用最優化方法求得一組最佳的參數值,使得計算水頭值與觀測值之間的差值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達到極小。
模型識別的結果具有多解性。要識別的參數數目應少於總數據數目。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已知量。已知量愈多,反求的參數愈精確,由此建立的模型的適用性就愈好。正因為模型識別結果的多解性,所以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所求得的參數組合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所求得的參數也不同。顯然,模型識別的參數不一定是含水層所固有的參數。因此,有人稱模型識別的參數為「模型參數」,以示區別。盡管模型參數不能完全反映實際系統的參數,但是模型參數有其特殊作用,它能夠使得數學模型在行為和功能上代替實際的地下水系統,成為地下水系統的「復製品」。
2.模型檢驗
為了檢驗識別後的模型的可靠性,需要採用同一系統的另一時段的數據資料輸入模型進行檢驗。如果計算結果符合實際資料,則可以說明模型能真實反映實際系統。需要指出的是,在模型識別和模型檢驗階段所用的兩組數據資料,必須是相對獨立的不同時間段的資料。
模型靈敏度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參數變化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同時識別重要參數。靈敏度分析一般在模型識別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模型識別之後進行。
選取要分析的一個參數(θ),然後固定其餘參數,改變θ的數值分析計算結果。這時計算水頭(g)就是θ的函數,即g=f(θ)。則有如下定義:在θ=θ0附近,水頭變數g(θ)相對於原值g*(θ)的變化率和參數θ相對於θ0的變化率之比稱為水頭對參數θ的靈敏度,以下式表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四、黑河流域模擬區水文地質條件概化
地下水數量轉化研究的數值模型模擬區,選擇了張掖盆地和酒泉東盆地,包括張掖、臨澤、高台的所有灌區和民樂及山丹的個別灌區,還有肅南縣明花區,面積近9000 km2。
數值模擬區是只有側向流入而沒有側向流出的山間斷陷盆地,其間充填了巨厚的鬆散沉積物,構成賦存地下水的天然場所,為連續和統一的第四紀含水岩系綜合體,周邊山體為天然的地質邊界。在張掖盆地,地下水自南東向北西運動,泄於黑河幹流而流出區外。西部酒泉東盆地,地下水由南西向北東運動,榆木山至高台縣城一線為兩盆地天然匯水線。
數值模擬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是河水(含雨洪水)、渠系引水和田間灌溉水的垂直入滲,而泉水溢出、蒸發和人工開采是主要排泄方式。
據均衡計算結果,1999年區內補給量為11.94×108 m3,排泄量為14.09×108 m3,均衡差為-2.15×108 m3,數值模擬區處於負均衡狀態,地下水水位呈下降態勢。
數值模擬區周邊皆為二類流量邊界。山區邊界沿山前大斷裂分布,流入量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側向流入和溝谷潛流。東部民樂、山丹斷面和西部明花區斷面為區外側向流入量,利用斷面法求得。南部新壩-紅崖子隱伏斷層使地下水流不連續,作為該段邊界,概化的水文地質模型如圖5-1。
五、數學模型概化
數值模擬區南半部為潛水、北半部為承壓水,適宜採用潛水-承壓水數學模型。但是各灌區開采地下水的程度不同,一些地帶已將潛水與承壓水連通,承壓水頭與潛水水位動態變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將模型概化為非均質各向同性二維流潛水模型。鑒於區域面積大,地下水水位年變幅小,與含水層厚度相比可忽略,所以用導水系數(T)近似代替滲透系數(K)與含水層厚度(H)之積。
數學模型及定解條件如下:
圖5-1 黑河流域模擬區水文地質模型概化圖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T——含水層導水系數(m2/d);
μ——含水層給水度(無量綱);
Wb——各項補給項強度之和(m3/km2·d);
Wp——各項排泄項強度之和(m3/km2·d);
q——流量邊界單寬流量(m3/km2·d);
Γ2——流量邊界代號;
n——邊界上的內法線方向。
採用線性插值,伽遼金有限元法解上述方程組,見程序框圖(圖5-2)。
圖5-2 黑河流域數值模型模擬程序求解流程
六、定 解 條 件
(一)初始條件
以1999年水位統測結果為基礎,結合地下水動態長觀資料,繪制1月份等水位線圖為初始流場。採用三角剖分法將計算區剖分成1421個單元,799個結點。其中內結點624個,邊界點175個。水位觀測點33個,均分布於結點上(圖5-3)。同時盡量把結點布置在概化的灌區邊界上。
(二)計算時段
以1999年元月初至12月末每個自然月實際天數為時段長度,全年共分12個時段。
(三)水文地質參數
根據黑河勘察報告研究成果,數值模擬區參數取值范圍T值為100~6500 m2/d,μ值為0.1~0.25之間。參數分區以灌區為基礎,按不同埋深劃分。
(四)源匯項
計算區地下水主要靠河水、渠系引水、灌溉水、降水凝結水入滲及邊界流入補給。消耗於蒸發蒸騰、泉水溢出和人工開采。有關參數的選取,主要依據黑河報告和各縣水利部門研究成果,補給量與排泄量通過水量均衡方法計算求得。
由於數值模擬區范圍較大,而且區內農業發達、干支渠密布,沿主要河流(黑河)引水口眾多,所能收集到的水文和水利資料有限,所以剖分不宜過細,可將河水(含雨洪)、渠系水、灌溉水和降凝水入滲及人工開采處理為面狀量,把各灌區不同埋深均衡計算結果以單位面狀量進入模型,補給項為正,排泄項為負。非灌溉期(1~3月,10~12月)的渠系水和灌溉水入滲及人工開采量強度為0,灌溉期(4~9月)攤分全年入滲量。
圖5-3 黑河流域數值計算區剖分圖
1999年河水入滲量占當年黑河(鶯落峽)徑流量的32%,每月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比例分配到12個時段。降水、蒸發強度按各月份所佔全年比值分配到12個時段。1~3月和10~12月的降水為0,4~6月降水佔30%,7~9月降水佔70%。按地下水水位不同埋深,計算蒸發量,其中1~3月佔13%,4~6月佔41%,7~9月佔35%,10~12月佔11%。
泉水溢出帶均分布於細土平原、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3.5m的地帶,各泉溝及黑河河床地下水水位高於河床標高,實際為線狀量。但是因剖分單元較大,無法准確描述,所以將線狀量處理成面狀量,假設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3.5m帶為泉水溢出帶,具體做法將所有結點地面高程減去3.5m,於是該區地下水水位埋深值為負。將1999年泉水溢出量除以該區面積,再除以平均水頭差1.5m,獲得單位水頭差條件下泉水溢出強度,引入模型。然後根據各時段水頭變化,獲得不同時段的泉水溢出量。
數值模擬區邊界為透水邊界或弱透邊界,均給出單寬流量,全年一致,不再按時段劃分。
七、數 模 結 果
按上述補給與排泄要素及其參數,採用觀測點的地下水水位擬合,對1999年實施模型進行識別。
區內共有觀測點33個,集中在張掖、臨澤、高台的細土平原帶。在調參過程中,不斷縮小擬合點誤差,兼顧初始流場與計算流場形態一致,並且每個節點水位偏差不宜過大。調參結果,數值模擬區共有60個參數分區,如圖5-4和表5-2所示。觀測點擬合結果如圖5-5和圖5-6所示,地下水流場擬合情況如圖5-7所示。
圖5-4 黑河流域數值模擬參數分區圖
表5-2 黑河流域模型採用的有關水文地質參數
Ⅳ 常用儲量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條件
(一)斷面法
將礦體用若干個剖面截成若干個塊段,分別計算每個塊段的儲量,然後將各塊段的儲量和起來即得到礦體的儲量。這種用斷面劃分塊段求儲量的方法叫斷面法。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劃分塊段而計算儲量者,叫做垂直斷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斷面劃分塊段計算儲量者,叫做水平斷面法。在垂直斷面法中,如果斷面與斷面之間平行,稱為平行斷面法(圖4-9-2、圖4-9-3);若不平行,則為不平行斷面法(圖4-9-4)。
圖4-9-2 梯形塊段平行斷面示意圖(相鄰兩剖面間作為一個塊段)
圖4-9-3 截錐體平行斷面示意圖
圖4-9-4 不平行斷面示意圖
平行斷面法的優點在於斷面圖保持了礦體斷面的真實形狀,直觀反映了地質構造特徵。儲量計算時,可根據出量級別、礦石類型、工業品級等的要求任意劃分塊段,因此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任意形狀的礦床都可用斷面法。其優點較多,因此稱為目前最常用的儲量計算方法。
(二)算術平均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將整個礦體的各種參數都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從而計算礦體的儲量。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圖或垂直縱投影圖來進行的,有時也在平行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上進行。
算術平均法是所有儲量計算方法中最簡單的方法,也無須做復雜的圖件。因此,在礦點檢查、礦區評價階段常用這種方法計算。當探礦工程數量較少,分布又不均勻,礦體各項指標值變化較大時,此法僅能得出粗略的計算結果。此法沒有按礦石類型、工業品級、儲量級別等劃分塊段分別計算,因此在勘探階段很少用這種方法。
(三)地質塊斷法
在計算方法上,地質塊斷法和算術平均法基本一樣,所不同者僅在於它不是將整個礦體一起計算,而是按需要將礦體劃分成若干塊斷(圖4-9-5),每個塊斷都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塊斷的儲量。有時根據指標值的變化特點,也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所有塊斷儲量之和即為全礦體的儲量。
圖4-9-5 由平行斷面控制的地質塊段
地質塊斷法具有算術平均法的所有優點,同時還彌補了算術平均法不能按需要劃分塊斷的缺點。它可以是用在任何大小、形狀和產狀的礦體上,特別是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體,而且勘查方法對它也沒有影響。因此,地質塊斷法成為目前勘探階段儲量計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開采塊斷法
當礦體被坑道切割成許多開采塊斷時,常用此法計算儲量。它是分別計算各開采塊斷的儲量,然後將所有塊斷的儲量相加即為總儲量。這種方法要求繪制礦體的垂直投影圖,有時還要繪制沿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在圖上將各塊斷及其所測得的厚度、品位等資料標出,以便計算各塊斷中各指標的平均值。
此方法適用於礦床用坑道勘探,勘探程度較高,一般塊斷都是由四面坑道圈定出來的(圖4-9-6),僅有少數塊斷為三面圈定和二面圈定。因此在開採的礦山中,用得很廣泛。
圖4-9-6 四面圈定的矩形塊段示意圖
(五)等高線法
計算方法首先利用勘探工程所獲得的礦體埋藏深度的資料,用繪制地形等高線的方法,作出礦體底板(或頂板)的等高線圖,然後以等高線密度大致相同的地段作為劃分塊斷的依據(即每一塊斷礦體的傾角大致相等),最後再計算礦體的體積(圖4-9-7)。
圖4-9-7 等高線法計算儲量示意圖
等高線法一般只適用於厚度穩定的層狀礦床的儲量計算。對於這州區內厚度穩定的層狀礦床,如大多數煤礦床特別適合。這是因為褶皺變形後,用其他計算方法不易得到較精確的儲量數字。但是,對於水平的或傾斜平緩的礦體以及近直立的礦體則不適用。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或垂直距離很小,作圖及測量誤差可能增大。應用條件受限制較大是其主要缺點。
Ⅳ 不銹鋼拼裝水箱價格是按照儲水量計算還是按照表面積計算
一般報價需要比較詳細的圖紙,價格才比較准確,你們只給個立方是沒法做的,價格跟鋼板的厚度還有關系,水箱要承受壓力,高度不同壓力大小不同,焊接強度要求不同,這都需要考慮
Ⅵ 請問一下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能儲多少升水,怎麼個演算法
太陽能真空管有兩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管和小管,雖然市面上也有其他型號的管子,我個人不是很推崇。那麼單單從這兩種管子來看,大管的單管容量大約是3L多水,大約是6斤半左右,小管的容量大約是1.6升左右,也就是三斤多水,這個數據不是很具體,我也沒有認真量過。那麼太陽能保溫水箱的容量一般和真空管的數量有一個大約的比例。大管太陽能的比例大約是。凈容量與管數的比例大約是9:1,總容量與管數的比例大約是11:1,這個數據僅供參考,也有一部分太陽能廠家的水箱容量會超過這個比例。
Ⅶ 怎樣使用儲水式電熱水器最省電
熱水器不管是什麼方式,其最少也是千瓦級的,以儲水為例,不管是如何做保溫,總有一定的時間電熱絲是在工作的,另外,待機部分是一直工作中,按照每四小時加熱十分鍾,加熱功耗一千瓦(實際功率應在3千瓦以上)計算,一天光是用於保溫就是1度電,一個月就是30度電,待機溫控部分按照3瓦算,一天72瓦,一月兩度,也就是說,就為了行你有熱水用的方便,按照非常保守的演算法,每月就要浪費32度電。
對其壽命而言,待機部分是24小時工作的,發熱部分每天工作60分鍾,其整體壽命估計在800小時左右,也就是兩年左右就報廢了,當然這個是平均壽命,運氣好可能用三年,但不好時可能用一年就報廢。
安全性也是隨著工作時間呈指數下降的,一隻完好的漏電保護開關工作壽命通常為二年,發熱絲的壽命之前也提到了,不是講過了壽命就不能用了,只是它的性能大大下降了。另外即熱式的功率是相當大的,其平均功率為8千瓦左右,但其峰值功率可達15千瓦左右,非常嚇人的,其工作時間長非常容易導致線路老化引起漏電,火災等事故。
綜上所述,應在熱水器之前安裝漏電保護開關,並機殼嚴格接地,地線至少要能承受五安以上電流,在不用時除了關閉熱水器加熱外,還要斷開漏電開關,使其徹底斷電,保證用電安全,延長使用壽命,節約用電
Ⅷ 水資源總量的計算方法
計算淡水資源總量,是通過獲取該地區淡水儲備的總量來合計,江河湖泊、水庫、地下水等淡水資源的統計累加,再加上季節性波動。
Ⅸ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礦產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種方法、各種技術手段獲得大量有關礦床的數據,這些數據是計算儲量的原始材料。計算儲量通常的步驟如下:
(一)工業指標及其確定方法
1.工業指標
工業指標是圈定礦體時的標准。主要有下列個項:
(1)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當礦石質量符合工業要求時,在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下可以被開采利用的單層礦體的最小厚度。礦體厚度小於此項指標者,目前就不易開采,因經濟上不合算。
(2)工業品位(最低工業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業品位是工業上可利用的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礦段或礦體的平均品位達到工業品位時,才能計算工業儲量。最低工業品位的實質是在充分滿足國家需要充分利用資源並使礦石在開采和加工方面的技術經濟指標盡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尋找礦石重金屬含量的最低標准。所以確定工業品位應考慮的因素是:國家需要和該礦種的稀缺程度;資源利用程度;經濟因素,如產品成本及其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技術條件,如礦石開采和加工的難易程度等。
工業品位和可采厚度對於不同礦種和地區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礦床,在技術發展的不同時期也有變化。
(3)邊界品位。邊界品位是劃分礦與非礦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礦體的最低品位。礦體的單個樣品的品位不能低於邊界品位。
(4)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對於品位高、厚度小的礦體,其厚度雖然小於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開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與品位之乘積達到最低米百分比時,仍可計算工業儲量。計算公式為:K=M×C。(K為最低米百分比,m%;M為礦體可采厚度,m;C為礦石工業品位,%)。
(5)夾石剔除厚度(最大夾石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實質礦體中必須剔除的非工業部分,即駕駛的最大允許厚度。它主要決定於礦體的產狀、貧化率及開采條件等。小於此指標的夾石可混入礦體一並計算儲量。夾石剔除厚度定得過小,可以提高礦石品位,但導致礦體形狀復雜化,定得過大,會使礦體形狀簡化,但品位降低。
(6)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是指礦段或礦體內對產品質量和加工生產過程有不良影響的成分的最大允許平均含量,是衡量礦石質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標。對於一些直接用來冶煉或加工利用的富礦及一些非金屬礦(如耐火材料、熔劑原料等)更是一項重要的要求。
(7)伴生有益組分。伴生有益組分是指與主要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開采過程中可以回收或對產品質量有益的組分。當前,綜合利用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伴生有益組分的價值越來越大。由於綜合利用礦體內部或鄰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礦床「一礦變多礦」、「死礦變活礦」。
2工業指標的確定方法
(1)類比法:把未確定工業指標的礦床與已確定工業指標的礦床進行對比。假如兩個礦床在地質和采、選、冶等方面的條件相似,則認為它們的工業指標也可類比,就可採用類似礦床的已定指標。類比法可作為評價礦床的初步指標,常用於一些勘查程度要求較低的小型礦床。
(2)分析法:根據礦床特點,尤其是礦石品位及可選性特點,與類似礦床比較研究,提出機組不同的指標方案,主要是比較工業品位與邊界品位,按這些指標選擇礦床的某部分進行試算儲量。將結果提交設計部門,選定其中一個方案作為正式指標,以供計算儲量。
(3)價格法:確定工業品位是一個重礦產的金屬或精礦的價格為准,是一個礦產從該種礦石中取得產品(金屬或精礦)的成本不超過此價格而確定金屬品位指標。此法的缺點是指考慮了經濟因素,沒有考慮國家需要和礦床特點等方面的因素。此法計算方便。
(二)儲量計算的基本參數
1.計算礦體的面積
面積的測定通常是在所繪出的礦體的各種綜合圖件上進行的,麗日剖面圖、水平投影圖、垂直縱投影圖、中段地質圖等。所測出的面積都是幾何平面面積。常用的面積測定法有求積儀法、方格紙法、幾何計演算法、曲線儀法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現在可在計算機上直接求的礦體面積。
2.計算礦體的平均厚度
現有的儲量計算方法,多數都要求計算礦體的平均厚度。平均厚度的計算,傳統的方法都是用算術平均法或加權平均法這兩種計算方法。
(1)算術平均法:是以所有測點的厚度之和除以測點數目得出。
(2)加權平均法:是將各測點的厚度與該測點影響的范圍相乘的積的總和,除以各厚度影響范圍之和。
3.計算礦體的體積
計算礦體體積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立體幾何中各種體積公式計算,例如礦體的某一部分像一個截頭的錐體,則用截錐體公式計算其體積;第二種是利用礦體的面積(或投影面積)×礦體的平均厚度(或投影面發現方向的平均厚度)而得出礦體的體積。
4.計算礦體礦石平均體重
一般採用算術平均法。由於礦石體重一般變化較小,因而體重樣品的採取數量也較少。因此如果所計算的塊斷儲量級別不是很高,一般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平均體重,是能夠保證要求的儲量精度的。
5.計算礦體的礦石量
通常是用礦體的體積乘以礦石的平均體重而得。
6.計算礦體礦石的平均品位
礦體(礦石)的平均品位,是衡量礦石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儲量計算的重要參數。平均厚度的計算,通常也是用算術平均法和加權平均法這兩種辦法來計算的。通常是先計算單個工程內礦體的平均品位,然後再計算由單個工程組成的塊斷的平均品位,最後在此基礎上計算礦體的平均品位。對於斷面法計算儲量來說,當計算單個工程平均品位後,還要計算由幾個工程組成的剖面的平均品位,再計算二斷面間塊斷的平均品位。
如果儲量計算方法是按塊斷計算的,則平均品位也要按塊斷分別計算(包括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級別、不同的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同時也需要計算整個礦體的平均品位。
7.計算礦體內有用組分(元素)的儲量
通常是用礦石的儲量乘以礦石中的平均品位(有用組分的平均含量)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