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閾值分割演算法
㈠ 圖像分割最好方法
1.基於閾值的分割方法
閾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基於圖像的灰度特徵來計算一個或多個灰度閾值,並將圖像中每個像素的灰度值與閾值作比較,最後將像素根據比較結果分到合適的類別中。因此,該方法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按照某個准則函數來求解最佳灰度閾值。
閾值法特別適用於目標和背景占據不同灰度級范圍的圖。圖像若只有目標和背景兩大類,那麼只需要選取一個閾值進行分割,此方法成為單閾值分割;但是如果圖像中有多個目標需要提取,單一閾值的分割就會出現作物,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選取多個閾值將每個目標分隔開,這種分割方法相應的成為多閾值分割。
2.基於區域的圖像分割方法
基於區域的分割方法是以直接尋找區域為基礎的分割技術,基於區域提取方法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區域生長,從單個像素出發,逐步合並以形成所需要的分割區域;另一種是從全局出發,逐步切割至所需的分割區域。
分水嶺演算法
分水嶺演算法是一個非常好理解的演算法,它根據分水嶺的構成來考慮圖像的分割,現實中我們可以想像成有山和湖的景象,那麼一定是水繞山山圍水的景象。
分水嶺分割方法,是一種基於拓撲理論的數學形態學的分割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圖像看作是測地學上的拓撲地貌,圖像中每一點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該點的海拔高度,每一個局部極小值及其影響區域稱為集水盆,而集水盆的邊界則形成分水嶺。分水嶺的概念和形成可以通過模擬浸入過程來說明。在每一個局部極小值表面,刺穿一個小孔,然後把整個模型慢慢浸入水中,隨著浸入的加深,每一個局部極小值的影響域慢慢向外擴展,在兩個集水盆匯合處構築大壩,即形成分水嶺。
㈡ 目前應用最廣的圖像分割演算法是什麼
小波變換是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應用的數學工具,它在時域和頻域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質,而且小波變換具有多尺度特性,能夠在不同尺度上對信號進行分析,因此在圖像處理和分析等許多方面得到應用。
基於小波變換的閾值圖像分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由二進小波變換將圖像的直方圖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小波系數,然後依據給定的分割准則和小波系數選擇閾值門限,最後利用閾值標出圖像分割的區域。整個分割過程是從粗到細,有尺度變化來控制,即起始分割由粗略的L2(R)子空間上投影的直方圖來實現,如果分割不理想,則利用直方圖在精細的子空間上的小波系數逐步細化圖像分割。分割演算法的計算饋與圖像尺寸大小呈線性變化。
㈢ otsu閾值分割演算法是什麼
Otsu演算法:最大類間方差法(大津演算法),是一種確定閾值的演算法。
之所以稱為最大類間方差法是因為,用該閾值進行的圖像固定閾值二值化,類間方差最大,它是按圖像的灰度特性,將圖像分成背景和前景兩部分,使類間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著錯分概率最小。
演算法評價:
優點:演算法簡單,當目標與背景的面積相差不大時,能夠有效地對圖像進行分割。
缺點:當圖像中的目標與背景的面積相差很大時,表現為直方圖沒有明顯的雙峰,或者兩個峰的大小相差很大,分割效果不佳,或者目標與背景的灰度有較大的重疊時也不能准確的將目標與背景分開。
㈣ 圖像分割的分割方法
灰度閾值分割 法是一種最常用的並行區域技術,它是圖像分割中應用數量最多的一類。閾值分割方法實際上是輸入圖像f到輸出圖像g的如下變換:
其中,T為閾值,對於物體的圖像元素g(i,j)=1,對於背景的圖像元素g(i,j)=0。
由此可見,閾值分割演算法的關鍵是確定閾值,如果能確定一個合適的閾值就可准確地將圖像分割開來。閾值確定後,將閾值與像素點的灰度值逐個進行比較,而且像素分割可對各像素並行地進行,分割的結果直接給出圖像區域。
閾值分割的優點是計算簡單、運算效率較高、速度快。在重視運算效率的應用場合(如用於硬體實現),它得到了廣泛應用。
人們發展了各種各樣的閾值處理技術,包括全局閾值、自適應閾值、最佳閾值等等。
全局閾值是指整幅圖像使用同一個閾值做分割處理,適用於背景和前景有明顯對比的圖像。它是根據整幅圖像確定的:T=T(f)。但是這種方法只考慮像素本身的灰度值,一般不考慮空間特徵,因而對雜訊很敏感。常用的全局閾值選取方法有利用圖像灰度直方圖的峰谷法、最小誤差法、最大類間方差法、最大熵自動閾值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
在許多情況下,物體和背景的對比度在圖像中的各處不是一樣的,這時很難用一個統一的閾值將物體與背景分開。這時可以根據圖像的局部特徵分別採用不同的閾值進行分割。實際處理時,需要按照具體問題將圖像分成若乾子區域分別選擇閾值,或者動態地根據一定的鄰域范圍選擇每點處的閾值,進行圖像分割。這時的閾值為自適應閾值。
閾值的選擇需要根據具體問題來確定,一般通過實驗來確定。對於給定的圖像,可以通過分析直方圖的方法確定最佳的閾值,例如當直方圖明顯呈現雙峰情況時,可以選擇兩個峰值的中點作為最佳閾值。
圖1(a)和(b)分別為用全局閾值和自適應閾值對經典的Lena圖像進行分割的結果。
區域生長和分裂合並法是兩種典型的串列區域技術,其分割過程後續步驟的處理要根據前面步驟的結果進行判斷而確定。 區域生長 區域生長的基本思想是將具有相似性質的像素集合起來構成區域。具體先對每個需要分割的區域找一個種子像素作為生長的起點,然後將種子像素周圍鄰域中與種子像素有相同或相似性質的像素(根據某種事先確定的生長或相似准則來判定)合並到種子像素所在的區域中。將這些新像素當作新的種子像素繼續進行上面的過程,直到再沒有滿足條件的像素可被包括進來。這樣一個區域就長成了。
區域生長需要選擇一組能正確代表所需區域的種子像素,確定在生長過程中的相似性准則,制定讓生長停止的條件或准則。相似性准則可以是灰度級、彩色、紋理、梯度等特性。選取的種子像素可以是單個像素,也可以是包含若干個像素的小區域。大部分區域生長准則使用圖像的局部性質。生長准則可根據不同原則制定,而使用不同的生長准則會影響區域生長的過程。區域生長法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對於較均勻的連通目標有較好的分割效果。它的缺點是需要人為確定種子點,對雜訊敏感,可能導致區域內有空洞。另外,它是一種串列演算法,當目標較大時,分割速度較慢,因此在設計演算法時,要盡量提高效率。
區域分裂合並
區域生長是從某個或者某些像素點出發,最後得到整個區域,進而實現目標提取。分裂合並差不多是區域生長的逆過程:從整個圖像出發,不斷分裂得到各個子區域,然後再把前景區域合並,實現目標提取。分裂合並的假設是對於一幅圖像,前景區域由一些相互連通的像素組成的,因此,如果把一幅圖像分裂到像素級,那麼就可以判定該像素是否為前景像素。當所有像素點或者子區域完成判斷以後,把前景區域或者像素合並就可得到前景目標。
在這類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四叉樹分解法(如圖3所示)。設R代表整個正方形圖像區域,P代表邏輯謂詞。基本分裂合並演算法步驟如下:(1)對任一個區域,如果H(Ri)=FALSE就將其分裂成不重疊的四等份;
(2)對相鄰的兩個區域Ri和Rj,它們也可以大小不同(即不在同一層),如果條件H(Ri∪Rj)=TRUE滿足,就將它們合並起來。
(3)如果進一步的分裂或合並都不可能,則結束。
分裂合並法的關鍵是分裂合並准則的設計。這種方法對復雜圖像的分割效果較好,但演算法較復雜,計算量大,分裂還可能破壞區域的邊界。 圖像分割的一種重要途徑是通過邊緣檢測,即檢測灰度級或者結構具有突變的地方,表明一個區域的終結,也是另一個區域開始的地方。這種不連續性稱為邊緣。不同的圖像灰度不同,邊界處一般有明顯的邊緣,利用此特徵可以分割圖像。
圖像中邊緣處像素的灰度值不連續,這種不連續性可通過求導數來檢測到。對於階躍狀邊緣,其位置對應一階導數的極值點,對應二階導數的過零點(零交叉點)。因此常用微分運算元進行邊緣檢測。常用的一階微分運算元有Roberts運算元、Prewitt運算元和Sobel運算元,二階微分運算元有Laplace運算元和Kirsh運算元等。在實際中各種微分運算元常用小區域模板來表示,微分運算是利用模板和圖像卷積來實現。這些運算元對雜訊敏感,只適合於雜訊較小不太復雜的圖像。
由於邊緣和雜訊都是灰度不連續點,在頻域均為高頻分量,直接採用微分運算難以克服雜訊的影響。因此用微分運算元檢測邊緣前要對圖像進行平滑濾波。LoG運算元和Canny運算元是具有平滑功能的二階和一階微分運算元,邊緣檢測效果較好,如圖4所示。其中loG運算元是採用Laplacian運算元求高斯函數的二階導數,Canny運算元是高斯函數的一階導數,它在雜訊抑制和邊緣檢測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關於微分運算元的邊緣檢測的詳細內容可參考文獻 。 與其他圖像分割方法相比,基於直方圖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圖像分割方法,因為他們通常只需要一個通過像素。在這種方法中,直方圖是從圖像中的像素的計算,並在直方圖的波峰和波谷是用於定點陣圖像中的簇。顏色和強度可以作為衡量。
這種技術的一種改進是遞歸應用直方圖求法的集群中的形象以分成更小的簇。重復此操作,使用更小的簇直到沒有更多的集群的形成。
基於直方圖的方法也能很快適應於多個幀,同時保持他們的單通效率。直方圖可以在多個幀被考慮的時候採取多種方式。同樣的方法是採取一個框架可以應用到多個,和之後的結果合並,山峰和山谷在以前很難識別,但現在更容易區分。直方圖也可以應用於每一個像素的基礎上,將得到的信息被用來確定的像素點的位置最常見的顏色。這種方法部分基於主動對象和一個靜態的環境,導致在不同類型的視頻分割提供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