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概念

資料庫概念

發布時間: 2022-02-10 05:59:32

❶ 簡要說明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特性:冗餘度小,數據獨立性高,易擴展。
資料庫系統(DBS):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資料庫後的系統構成。
資料庫系統的構成: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數據模型就是現實世界的模擬。

數據模式要素:數據結構,
數據操作,
完整性約束條件。
定義屬性值間的相互關連(主要體現於值的相等與否),這就是數據依賴,它是資料庫模式設計的關鍵

函數依賴:設R(U)是一個屬性集U上的關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

若對於R(U)的任意一個可能的關系r,r中不可能存在兩個元組在X上的屬性值相等, 而在Y上的屬性值不等, 則稱 「X函數確定Y」 或
「Y函數依賴於X」,記作X→Y。
封鎖就是事務T在對某個數據對象(例如表、記錄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統發出請求,對其加鎖

兩段鎖協議:指所有事務必須分兩個階段對數據項加鎖和解鎖
在對任何數據進行讀、寫操作之前,事務首先要獲得對該數據的封鎖

❷ 簡述資料庫的概念和構成

概念結構是信息世界的結構,即概念模型,其主要特點是:(1)能真實、充分地反映現實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間的聯系,能滿足用戶對數據的處理要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個真實模型;(2)易於理解,從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計算機的用戶交換意見,用戶的積極參與是資料庫設計成功的關鍵;(3)易於更改,當應用環境和應用要求改變時,容易對概念模型修改和擴充;(4)易於向關系、網狀、層次等各種數據模型轉換。
概念結構的設計策略通常有四種:l)自頂向下,即首先定義全局概念結構的框架,然後逐步細化;2)自底向上,即首先定義各局部應用的概念結構,然後將它們集成起來,得到全局概念結構;3)逐步擴張,首先定義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結構,然後向外擴充,以滾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結構,直至總體概念結構;4)混合策略,即將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結合,用自頂向下策略設計一個全局概念結構的框架,以它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設計的各局部概念結構。

❸ 什麼是資料庫具體的概念是什麼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這種數據集合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和檢索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1)物理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2)概念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資料庫。

(3)邏輯數據層。它是用戶所看到和使用的資料庫,表示了一個或一些特定用戶使用的數據集合,即邏輯記錄的集合。

資料庫不同層次之間的聯系是通過映射進行轉換的。資料庫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2)減少數據的冗餘度。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3)數據的獨立性。數據的獨立性包括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也包括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4)數據實現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5)數據一致性和可維護性,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數據丟失、錯誤更新和越權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並發控制:使在同一時間周期內,允許對數據實現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戶之間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發現和恢復: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

❹ 資料庫的概念是什麼

資料庫:是存放和管理數據的工具,資料庫也是從寫文件的級別發展過來的,當時無資料庫這一概念,發現:1>.文件的讀寫每個人都要寫一套程序或方法,也即介面不一樣;2>.文件系統的管理成為問題,尤其當文件多的時候;3>.文件系統中文件之間的關系無法體現出來;4>.文件系統中文件內數據之間的關系無法體現出來;至少有以上4點,然後就慢慢提煉出一個資料庫的概念(比如開發介面ODBC等通用開發介面),先從非關系型資料庫開始的(也即現在的名稱:nosql)層->圖->關系型->關系面向對象混合型->面向對象資料庫.....理論和產品都是按這個路線發展的... 河南新華網路運營協會為您解答!!!

❺ 資料庫的概念及用途

資料庫(Database ):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有共享的、統一管理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的用處
使用資料庫可以高效且條理分明地存儲數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結構化存儲大量的數據信息,方便用戶進行有效的檢索和訪問
例如:google、圖書館書籍查詢等基於資料庫和資料庫分類技術。
2 可以有效地保持數據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降低數據冗餘。
例如:火車票售票系統。
3可以滿足應用的共享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例如:校園點播系統
4 能夠方便智能化地分析,產生新的有用信息。
例如:數據挖掘、聯機分析等。

❻ 資料庫基本概念

欄位

記錄中的一個數據項稱為欄位。

數據項

數據項也稱為分量,是資料庫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邏輯數據單位,指某個元組對應列的屬性值,用來描述屬性的數據。

記錄

記錄也稱為元組,指的是關系中的一行數據,用它描述實體。它是數據項的有序集,即一個記錄是由若干個數據項組成。

❼ 資料庫的一些概念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數據:實際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
數據的特點:有一定的結構,有型與值之分,如整型、實型、字元型等。而數據的值給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具有統一的結構形式並存放於統一的存儲介質內,是多種應用數據的集成,並可被各個應用程序共享。
資料庫存放數據是按數據所提供的數據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與共享的特點。
資料庫管理系統:一種系統軟體,負責資料庫中的數據組織、數據操縱、數據維護、控制及保護和數據服務等,是資料庫的核心。
資料庫管理系統功能:
(1)數據模式定義:即為資料庫構建其數據框架;
(2)數據存取的物理構建:為數據模式的物理存取與構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與手段;
(3)數據操縱:為用戶使用資料庫的數據提供方便,如查詢、插入、修改、刪除等以及簡單的算術運算及統計;
(4)數據的完整性、安生性定義與檢查;
(5)資料庫的並發控制與故障恢復;
(6)數據的服務:如拷貝、轉存、重組、性能監測、分析等。
為完成以上六個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以下的數據語言:
(1)數據定義語言:負責數據的模式定義與數據的物理存取構建;
(2)數據操縱語言:負責數據的操縱,如查詢與增、刪、改等;
(3)數據控制語言:負責數據完整性、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以及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等。
數據語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兩種結構形式:互動式命令(又稱自含型或自主型語言)宿主型語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語言中)。
資料庫管理員:對資料庫進行規劃、設計、維護、監視等的專業管理人員。
資料庫系統:由資料庫(數據)、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員(人員)、硬體平台(硬體)、軟體平台(軟體)五個部分構成的運行實體。
資料庫應用系統:由資料庫系統、應用軟體及應用界面三者組成。
文件系統階段:提供了簡單的數據共享與數據管理能力,但是它無法提供完整的、統一的、管理和數據共享的能力。
層次資料庫與網狀資料庫系統階段 :為統一與共享數據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系資料庫系統階段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特點:數據的集成性 、數據的高共享性與低冗餘性 、數據獨立性(物理獨立性與邏輯獨立性)、數據統一管理與控制。
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
(1)概念模式:資料庫系統中全局數據邏輯結構的描述,全體用戶公共數據視圖;
(2)外模式:也稱子模式與用戶模式。是用戶的數據視圖,也就是用戶所見到的數據模式;
(3)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它給出了資料庫物理存儲結構與物理存取方法。
資料庫系統的兩級映射:
(1)概念模式到內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 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的概念:是數據特徵的抽象,從抽象層次上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特徵、動態行為和約束條件,為資料庫系統的信息表與操作提供一個抽象的框架。描述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及數據約束。
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實體:現實世界中的事物;
(2)屬性:事物的特性;
(3)聯系:現實世界中事物間的關系。實體集的關系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聯系。
E-R模型三個基本概念之間的聯接關系:實體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單位,屬性有屬性域,每個實體可取屬性域內的值。一個實體的所有屬性值叫元組。
E-R模型的圖示法:(1)實體集表示法; (2)屬性表法; (3)聯系表示法。
層次模型的基本結構是樹形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1)每棵樹有且僅有一個無雙親結點,稱為根;
(2)樹中除根外所有結點有且僅有一個雙親。
從圖論上看,網狀模型是一個不加任何條件限制的無向圖。
關系模型採用二維表來表示,簡稱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組組成。一個二維表就是一個關系。
在二維表中凡能唯一標識元組的最小屬性稱為鍵或碼。從所有侯選健中選取一個作為用戶使用的鍵稱主鍵。表A中的某屬性是某表B的鍵,則稱該屬性集為A的外鍵或外碼。
關系中的數據約束:
(1)實體完整性約束:約束關系的主鍵中屬性值不能為空值;
(2)參照完全性約束:是關系之間的基本約束;
(3)用戶定義的完整性約束:它反映了具體應用中數據的語義要求。

4.3關系代數

關系資料庫系統的特點之一是它建立在數據理論的基礎之上,有很多數據理論可以表示關系模型的數據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關系代數與關系演算。
關系模型的基本運算:
(1)插入 (2)刪除 (3)修改 (4)查詢(包括投影、選擇、笛卡爾積運算)

4.4 資料庫設計與管理

資料庫設計是數據應用的核心。
資料庫設計的兩種方法:
(1)面向數據:以信息需求為主,兼顧處理需求;
(2)面向過程:以處理需求為主,兼顧信息需求。
資料庫的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階段、概念設計階段、邏輯設計階段、物理設計階段、編碼階段、測試階段、運行階段、進一步修改階段。
需求分析常用結構析方法和面向對象的方法。結構化分析(簡稱SA)方法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用數據流圖表達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對資料庫設計來講,數據字典是進行詳細的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所獲得的主要結果。
數據字典是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包括5個部分: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可以是數據項,也可以是數據結構)、數據存儲、處理過程。
資料庫概念設計的目的是分析數據內在語義關系。設計的方法有兩種
(1)集中式模式設計法(適用於小型或並不復雜的單位或部門);
(2)視圖集成設計法。
設計方法:E-R模型與視圖集成。
視圖設計一般有三種設計次序:自頂向下、由底向上、由內向外。
視圖集成的幾種沖突:命名沖突、概念沖突、域沖突、約束沖突。
關系視圖設計:關系視圖的設計又稱外模式設計。
關系視圖的主要作用:
(1)提供數據邏輯獨立性;
(2)能適應用戶對數據的不同需求;
(3)有一定數據保密功能。
資料庫的物理設計主要目標是對數據內部物理結構作調整並選擇合理的存取路徑,以提高資料庫訪問速度有效利用存儲空間。一般RDBMS中留給用戶參與物理設計的內容大致有索引設計、集成簇設計和分區設計。
資料庫管理的內容:
(1)資料庫的建立;
(2)資料庫的調整;
(3)資料庫的重組;
(4)資料庫安全性與完整性控制;
(5)資料庫的故障恢復;
(6)資料庫監控。

❽ 資料庫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資料庫,電腦系統中存取資料的地方。這些資料通常以某種相關性及順序性存放在磁碟、光碟或磁帶等儲存媒體上。由於資料集中管理,電腦的資源便可由使用者共享,而且資料的保密及處理的一致性更容易達成。

熱點內容
長安unit卓越版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1-10 11:25:25 瀏覽:99
python安裝後怎麼打開 發布:2025-01-10 11:08:35 瀏覽:871
phpjava架構 發布:2025-01-10 10:56:06 瀏覽:383
python二維排序 發布:2025-01-10 10:56:00 瀏覽:607
南水北調怎麼配置 發布:2025-01-10 10:55:27 瀏覽:121
廣數980系統參數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1-10 10:55:25 瀏覽:577
androidhtml字體 發布:2025-01-10 10:55:01 瀏覽:787
資料庫連接工廠模式 發布:2025-01-10 10:51:00 瀏覽:488
mac文件夾路徑設置 發布:2025-01-10 10:48:12 瀏覽:803
shell腳本自動密碼 發布:2025-01-10 10:46:29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