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反碼演算法
A. 一個數的原碼,反碼,補碼怎麼算
計算機中的存儲系統都是用2進制儲存的,對我們輸入的每一個信息它都會自動轉變成二進制的形式,而二進制在存儲的時候就會用到原碼,反碼和補碼例如:輸入25原碼是:0000000000011001反碼: 1111111111100110 補碼: 1111111111100111
數值在計算機中表示形式為機器數,計算機只能識別0和1,使用的是二進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的是十進制,"正如亞里士多德早就指出的那樣,今天十進制的廣泛採用,只不過我們絕大多數人生來具有10個手指頭這個解剖學事實的結果.盡管在歷史上手指計數(5,10進制)的實踐要比二或三進制計數出現的晚. "(摘自<<數學發展史>>有空大家可以看看哦~,很有意思的).為了能方便的與二進制轉換,就使用了十六進制(2 4)和八進制(23).下面進入正題.
數值有正負之分,計算機就用一個數的最高位存放符號(0為正,1為負).這就是機器數的原碼了.假設機器能處理的位數為8.即字長為1byte,原碼能表示數值的范圍為
(-127~-0 +0~127)共256個.
有了數值的表示方法就可以對數進行算術運算.但是很快就發現用帶符號位的原碼進行乘除運算時結果正確,而在加減運算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如下: 假設字長為8bits
( 1 ) 10- ( 1 )10 = ( 1 )10 + ( -1 )10 = ( 0 )10
(00000001)原 + (10000001)原 = (10000010)原 = ( -2 ) 顯然不正確.
因為在兩個整數的加法運算中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就發現問題出現在帶符號位的負數身上,對除符號位外的其餘各位逐位取反就產生了反碼.反碼的取值空間和原碼相同且一一對應. 下面是反碼的減法運算:
( 1 )10 - ( 1 ) 10= ( 1 ) 10+ ( -1 ) 10= ( 0 )10
(00000001) 反+ (11111110)反 = (11111111)反 = ( -0 ) 有問題.
( 1 )10 - ( 2)10 = ( 1 )10 + ( -2 )10 = ( -1 )10
(00000001) 反+ (11111101)反 = (11111110)反 = ( -1 ) 正確
問題出現在(+0)和(-0)上,在人們的計算概念中零是沒有正負之分的.(印度人首先將零作為標記並放入運算之中,包含有零號的印度數學和十進制計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極大).
於是就引入了補碼概念. 負數的補碼就是對反碼加一,而正數不變,正數的原碼反碼補碼是一樣的.在補碼中用(-128)代替了(-0),所以補碼的表示範圍為:
(-128~0~127)共256個.
注意:(-128)沒有相對應的原碼和反碼, (-128) = (10000000) 補碼的加減運算如下:
( 1 ) 10- ( 1 ) 10= ( 1 )10 + ( -1 )10 = ( 0 )10
(00000001)補 + (11111111)補 = (00000000)補 = ( 0 ) 正確
( 1 ) 10- ( 2) 10= ( 1 )10 + ( -2 )10 = ( -1 )10
(00000001) 補+ (11111110) 補= (11111111)補 = ( -1 ) 正確
所以補碼的設計目的是:
⑴使符號位能與有效值部分一起參加運算,從而簡化運算規則.
⑵使減法運算轉換為加法運算,進一步簡化計算機中運算器的線路設計
所有這些轉換都是在計算機的最底層進行的,而在我們使用的匯編、C等其他高級語言中使用的都是原碼
B. 計算機的,反碼,原碼,補碼!求它們的計算方法
在計算機系統中,數值,一律用補碼來表示和存放。
原碼和反碼,在計算機中,都是不存在的。
使用補碼代表正負數值,可將負數,轉換成正數來計算。
這就可以節省硬體,只用加法器,便可實現加減法運算。
補碼,是是什麼意思?這得從【補數】談起。
計算機所計算的位數,是固定的,如八位機。。。
位數限定之後,其計數范圍,就有了周期性。
如兩位十進制 0~99,周期就是 100(一百)。
那麼,減一,就可以用 +99 代替:
25 - 1 = 24
25 + 99 = (一百) 24
舍棄進位,只取兩位,這兩種演算法,功能就是相同的。
這就用正數,代替了負數!用加法,就實現了減法運算!
99,就是-1 的補數。計算公式:補數 = 周期 + 負數。
學過三角函數的同學,都知道,函數周期是:2π(360°)。
那麼-90°,也可以+270° 來計算。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負角度,怎麼計算出「等效的正角度」,大家都會。
-------------------------
計算機用二進制,補數,就改稱為:補碼。
八位二進制:0000 0000 ~ 1111 1111。
對應十進制:0 ~ 255。
計數周期是:2^8 = 256。
那麼,
-1 的補碼是 256 + (-1) = 255 = 1111 1111(二進制)。
-2 的補碼是:254 = 1111 1110。
。。。
-128 的補碼是:128 = 1000 0000。
用不存在的「原碼反碼取反加一」來求,也是這個結果。
求負數補碼的計算公式,也是: 周期 + 該負數。
正數,也可以使用這個公式。但是,計算後,這個周期的數值,
超出了計數范圍,就略去了。最後,還是這個正數。
-------------------------
例如: 7-3 = 4。
用補碼的計算過程如下:
7 的補碼=0000 0111
-3的補碼=1111 1101
--相加-------------
得(1)0000 0100= 4 的補碼
舍棄進位,只保留八位作為結果,就求出了 7-3。
-------------------------
原碼和反碼,在計算機中,都是不存在的,無用的。
它們不過是,計算機老師捧在手中的飯碗而已。
C. 計算機原碼 反碼 補碼是什麼這跟編程有什麼用
在計算機系統中,數值,一律採用補碼表示和存儲。
計算機中,根本就不使用原碼和反碼。
補碼的功能,類似於:
時針,倒撥 3 小時,可以用正撥 9 小時代替。
按照這種思路,計算機中的負數,當然也可以用正數(即補碼)代替。
如果這樣,計算機中,就沒有負數了。
同時,減法運算,也都不存在了。
那麼,藉助於補碼,就能去掉計算機中的減法運算,從而就能簡化計算機的硬體。
這就是使用補碼的原因。
------------------------
在鍾表中扒碼知,時針轉一圈,周期是 12。
正撥 9 代替倒撥 3,其演算法是:9 = -3 + 周期 12。
分針,倒撥 X 分,也可用正撥(-X + 周期 60)代替。
在三角函數中,周期是 2π。
一個負角度,也能用周期,算出等效的正角度。
如:-π/2,就可以轉換成成:+3π/2。
上述這些正數,就是「負數的補數」。
求補數的公式:
補數= 負數 + 周期。
------------------------
在計算機中,8 位 2 進制,稱為一個位元組。
其計數周期是:2^8 = 256。
那麼,求負數補碼的公式:
補碼 = 負數 + 周期 2^n。
-1 的補碼是:-1 + 256 = 255 = 1111 1111(二進制)。
-2 的補碼是:-2 + 256 = 254 = 1111 1110(二進制)。
。。。
正數,則必須直接參加運算,不許作任何轉換。
即:正數,根本就不存在補碼。
------------------------
例如,7-2 = 5,用八位補碼計算如下:
7 = 0000 0111
[-2] 補 = 1111 1110
--相加------------
得:(1) 0000 0101 = 5
舍棄進位,結果就完全正確。
由此可知,藉助於補碼,確實就消除了減法運算。
------------------------
補碼,是從計數系統的周期性,推導出來的。
補碼與「原碼反碼符號位」,並模螞無半點關系。
由「取反加一」學習補碼,就不會理解補碼的作用和產生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要定義原碼、反碼、符號位?
老外數學不好,也就只能用這春消些騷操作,來求補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