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設計與實現
A. 資料庫課程設計 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我也遇到差不多的問題了 請問您現在有高招沒 指點一二 感激不盡
B. 如何實現該資料庫設計和實現
XP?sql2005, 64位2008,可以網上下載
C. 資料庫設計和操作
摘要:《資料庫原理》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主要講述資料庫的發展、結構以及應用的相關原理,課程的原理性很強。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差,所以,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知識點,就需要任課教師將枯燥的原理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對抽象、概括的原理,不僅有理性上的認識,更有感性上的認識,真正主動地掌握,吸收相關知識。作者本人根據一些實際經驗,談一談,如何生動、形象地講授《資料庫原理》這一課程。
關鍵詞:資料庫;模式;外模式;內模式
Abstract:"Database Principle"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tabas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program. "Database Principle" of the principles of this program are strongly focused on the instructors, students acquir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point. Students learn the principles of the curriculum has a strong initiative, therefore, giving students a better grasp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Instructors need to look dry with a lively way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so that students can abstract general principles, The understanding is not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motional, to truly grasp the initiative, the absorption correlation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ith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talk about how the vivid image of "Database Principle" to teach the course.
Key Words:data base;schema;external schema;internal schema;
0 引言
《資料庫原理》是一門進述關於資料庫的發展、結構、應用的純理論課程。其特點是,知識點純理論化,抽象、概括。任課教師在講授時,很容易將抽象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相關知識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使講課變成了讀課。學生在時,由於知識的抽象、概括,很難對相關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而只是對知識強行記性,從而失去了學習該門課程的主動性,使理解知識變成了背記知識。要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理解該課程的知識,需要任課教師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轉變為形象、具體的、對知識點產生過程的講述,並且將若干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面,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
1、用形象、生動的方式講述抽象、枯燥的原理知識
作為一門純理論的課程,《資料庫原理》中包括了很多專業名詞、概念,這些知識點對於初學者,顯得抽象、枯燥,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把對這些知識點的介紹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對知識點產生過程的講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地,帶領學生找尋知識點的產生過程,包括知識點的產生原因、產生條件、產生後的結果等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過程中,從感性和理性上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資料庫原理》中的知識點很多,要使學生對整個課程有一個宏觀、清晰的認識,就需要將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面,使學生不僅掌握各個知識點,更能夠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應用已學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真正掌握一門課程。
2、以「資料庫的三級體系結構」的講解為例
資料庫的三級結構是指整個資料庫體系的結構由內模式、模式、外模式以及內模式/模式之間的映射、模式/外模式之間的映射構成。我們可以用一個具體形象的「成績查詢」的例子,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解釋三級結構。每學期末,學生可以從學校的資料庫中查詢本學期各門功課的成績。回憶之前學的「資料庫」的概念,可知,「資料庫」是在計算機中,使用合理的、科學的結構,存儲數據,簡言之,就是把數據放在計算機中。根據在《計算機組成原理》中學到的知識可知,數據是存放在計算機的存儲器中。存儲器由若干個帶地址的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存儲單元內存放著二進制的數據。存儲在物理硬體上的數據稱為物理數據。所以,一般用戶是無法從存儲設備本身,即硬體中查詢出相關數據的。怎麼辦呢?任何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描述它,簡化它。對於數據,一般從物理和邏輯兩個方面來描述。物理描述包括數據的存儲位置,存儲大小等等一些信息,我們把物理描述的信息放在一個存儲文件中;邏輯描述就是用一種形象的、抽象的方式描述數據,便於人們理解,我們用二維表格來抽象物理數據。 有了對物理數據的物理描述和邏輯描述,我們就能從復雜的存儲器中查詢數據了。
在這里,學生對於物理描述和邏輯描述,理解可能不深,可舉一個淺顯的例子,比如對粉筆盒的描述。從物理特徵上,對粉筆盒的描述包括盒子的長、寬,位置等信息,對粉筆盒的邏輯描述可用一個立方體表示。這里,一定要使學生清楚,物理描述和邏輯描述僅僅是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資料庫中的物理數據進行描述和分析,為的是更好地利用資料庫查詢數據。
我們把對數據的物理描述,即存儲文件稱為內模式,把對數據的邏輯描述,即所有二組表格的整體稱為模式。這種循序漸進地方式能使學生對新概念的認識更形象、深刻。
假設現有A、B、C三位學生,分別使用應用程序1、2、3、查詢各自的成績。三個應用程序從模式中的三張二維表中查詢出三個學生的成績,每個查詢結果形成一個視圖。這里需要把視圖的概念和關系表的概念向學生解釋區分,視圖不是關系表,視圖本身沒有數據,視圖的數據來自關系表。就像人照鏡子,鏡子中沒有人,鏡子中「人」只是人的映象。我們把視圖稱為外模式。要注意講解的是,模式是所有關系表的整體,所以模式只有一個,而每個外模式對應不同的應用程序,所以外模式有多個。
那麼,三個模式之間是孤立的嗎?不是,否則能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需要在內模式和模式之間架一座橋梁,稱為內模式/模式映射;在模式和外模式之間架一座橋梁,稱為模式/外模式映射。
內模式/模式映射實現了內模式與模式之間的轉化,並且要實現一個重要功能,即當內模式發生變化時,模式不能隨之變化。這一概念比較抽象,需要分析解釋。回憶前面的粉筆盒的例子。當粉筆盒的長、寬、高或位置發生變化時,對粉筆盒的物理描述就會發生變化,即物理描述發生變化,但粉筆盒的邏輯描述仍然是一個立方體,並不隨之發生變化。同理,模式/外模式映射要實現的一個重要功能,即當模式發生變化時,外模式不隨之發生變化。有了這樣的兩個功能,就能保證,不論內模式、模式是否發生變化,外模式都不會變化,所以和外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序也不需要發生變化。這樣減少程序員開發和維護應用程序的工作量。
3、結束語
根據筆者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使學生很好的學習掌握資料庫原理,需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形象的實例,循序漸進的講解給學生。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理解知識的由來和必要性,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參考文獻
〔1〕 陳雁,周如意,滕剛,王文,李武韜,《資料庫系統原理與設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2
D. 具體的資料庫設計與實現過程
大致的講主要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然後設計資料庫的E-R模型,然後將E-R模型圖轉換為各種表,並對其進行資料庫設計範式(範式因不同書籍有不同)的審核,然後進行資料庫的實施,然後運行維護。
一句話來講就是將用戶的需求變成帶有各種關系的表,以及其它的資料庫結構,然後供編程使用
具體如下:
按照規范設計的方法,考慮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開發全過程,將資料庫設計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設計。
(3)邏輯設計。
(4)物理設計。
(5)資料庫實施。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
5.1.1 需求分析階段
進行資料庫設計首先必須准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需求。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作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與准確,決定了在其上構建「資料庫大廈」的速度與質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會導致整個資料庫重新設計,因此,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5.1.2 概念模型設計階段
在概念設計階段,設計人員僅從用戶角度看待數據及其處理要求和約束,產生一個反映用戶觀點的概念模式,也稱為「組織模式」。概念模式能充分反映現實世界中實體間的聯系,又是各種基本數據模型的共同基礎,易於向關系模型轉換。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1)資料庫設計各階段的任務相對單一化,設計復雜程度得到降低,便於組織管理。
(2)概念模式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也獨立於存儲安排,因而比邏輯設計得到的模式更為穩定。
(3)概念模式不含具體的DBMS所附加的技術細節,更容易為用戶所理解,因而能准確地反映用戶的信息需求。
概念模型設計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即將所設計的對象抽象出E-R模型;如採用用戶視圖法,則應設計出不同的用戶視圖。
5.1.3 邏輯模型設計階段
邏輯模型設計階段的任務是將概念模型設計階段得到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就是將所設計的E-R模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如採用用戶視圖法,則應進行表的規范化,列出所有的關鍵字以及用數據結構圖描述表集合中的約束與聯系,匯總各用戶視圖的設計結果,將所有的用戶視圖合成一個復雜的資料庫系統。
5.1.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主要指資料庫的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安排和存取方法。顯然,資料庫的物理設計完全依賴於給定的硬體環境和資料庫產品。在關系模型系統中,物理設計比較簡單一些,因為文件形式是單記錄類型文件,僅包含索引機制、空間大小、塊的大小等內容。
物理設計可分五步完成,前三步涉及到物理結構設計,後兩步涉及到約束和具體的程序設計:
(1)存儲記錄結構設計:包括記錄的組成、數據項的類型、長度,以及邏輯記錄到存儲記錄的映射。
(2) 確定數據存放位置:可以把經常同時被訪問的數據組合在一起,「記錄聚簇(cluster)」技術能滿足這個要求。
(3)存取方法的設計:存取路徑分為主存取路徑及輔存取路徑,前者用於主鍵檢索,後者用於輔助鍵檢索。
(4)完整性和安全性考慮:設計者應在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率方面進行分析,作出權衡。
(5)程序設計:在邏輯資料庫結構確定後,應用程序設計就應當隨之開始。物理數據獨立性的目的是消除由於物理結構的改變而引起對應用程序的修改。當物理獨立性未得到保證時,可能會引發對程序的修改。
資料庫物理設計是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1.5 資料庫實施階段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在計算機系統上建立起實際資料庫結構、裝入數據、測試和試運行的過程稱為資料庫的實施階段。實施階段主要有三項工作。
(1)建立實際資料庫結構。對描述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結果的程序即「源模式」,經DBMS編譯成目標模式並執行後,便建立了實際的資料庫結構。
(2)裝入試驗數據對應用程序進行調試。試驗數據可以是實際數據,也可由手工生成或用隨機數發生器生成。應使測試數據盡可能覆蓋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
(3)裝入實際數據,進入試運行狀態。測量系統的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設計目標。如果不符,則返回到前面,修改資料庫的物理模型設計甚至邏輯模型設計。
5.1.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系統正式運行,標志著資料庫設計與應用開發工作的結束和維護階段的開始。運行維護階段的主要任務有四項:
(1)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檢查系統安全性是否受到侵犯,及時調整授權和密碼,實施系統轉儲與備份,發生故障後及時恢復。
(2)監測並改善資料庫運行性能:對資料庫的存儲空間狀況及響應時間進行分析評價,結合用戶反應確定改進措施。
(3)根據用戶要求對資料庫現有功能進行擴充。
(4)及時改正運行中發現的系統錯誤。
E. 簡述資料庫設計過程
資料庫設計過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階段
准確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和處理),它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也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通過對用戶需求的集成、歸納和抽象,形成了一個獨立於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對其進行優化。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擇最適合應用程序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資料庫實現階段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使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和主機語言,建立資料庫,編寫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倉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試運行後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評估、調整和修改。
註:在設計過程中,將資料庫的設計與資料庫中數據處理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在每個階段同時對這兩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分析、抽象、設計和實現,相互借鑒和補充,從而完善這兩個方面的設計。
(5)資料庫設計與實現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技術
1、清晰的用戶需求:作為計算機軟體開發的重要基礎,資料庫設計直接反映了用戶的需求。資料庫必須與用戶緊密溝通,緊密結合用戶需求。在定義了用戶開發需求之後,設計人員還需要反映具體的業務關系和流程。
2、注意數據維護:設計面積過大、數據過於復雜是資料庫設計中常見的問題,設計人員應注意數據維護。
3、增加命名規范化:命名資料庫程序和文件非常重要,不僅要避免重復的名稱,還要確保數據處於平衡狀態。為了降低檢索信息和資源的復雜度和難度,設計人員應了解資料庫程序與文件之間的關系,並靈活使用大小寫字母命名。
4、充分考慮資料庫的優化和效率:考慮到資料庫的優化和效率,設計人員需要對不同表的存儲數據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在設計中,還應該使用最少的表和最弱的關系來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
5、不斷調整數據之間的關系:不斷調整和簡化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減少設計與數據之間的聯系,進而為維護數據之間的平衡和提高數據讀取效率提供保障。
6、合理使用索引:資料庫索引通常分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這樣可以提高數據搜索的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料庫設計
F. 高校研究生管理系統資料庫設計與實現
摘要 系統需求分析,用戶需求分析,資料庫建立與實現,最後進行總結。
G. access 資料庫 設計與實現
那要看你需要什麼樣的功能,依據什麼樣的條件進行建表的,比如只需要實現查詢你所說的數據,那就一張表,建立你所需要的欄位就可以了
H. 資料庫設計與實現作業,幫幫忙,急用,謝謝了!!!
o
I. 在線考試系統資料庫設計與實現
你這個問題太籠統了,不好回答你。
如果是關於設計板塊的話,一般在線考試系統需要包含:題庫、考生、考試、數據、以及考生端這幾個重點板塊。
J. 資料庫設計代碼實現怎麼寫
用什麼語言?這個問的很奇怪
啊.。
你學的什麼語言嘛,自然就是那種語言了.!!!
一般的流程是這樣的;
我只說下大概的流程.。
首先,需求分析,分析一些業務.。
然後,根據一些業務,去設計資料庫.建資料庫表.。
,然後在根據資料庫中的欄位畫界面,。
寫代碼.。
最後測試階段。.
寫的不是很詳細。..。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