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超時設置

linux超時設置

發布時間: 2023-06-12 23:57:24

『壹』 如何解決SSH連接linux超時自動斷開

查了資料,這個可能和SSH超時自動斷開是一樣的,可以修改以下2個配置參數來解決。
1、$TMOUT 系統環境變數
# 用以下命令判斷是否是否設置了該參數
echo $TMOUT
# 如果輸出空或0表示不超時,大於0的數字n表示n秒沒有收入則超時
# 修改方法
vi /etc/profile
# ----------------------------
export TMOUT=900
# ----------------------------
# 將以上900修改為0就是設置不超時
source /etc/profile
# 讓配置立即生效

2、sshd 服務配置
cd /etc/ssh
# 查看sshd_config中關於客戶端活動狀態的配置
grep ClientAlive sshd_config
# 默認配置如下
# ----------------------------
#ClientAliveInterval 0
#ClientAliveCountMax 3
# ----------------------------
# ClientAliveInterval指定了伺服器端向客戶端請求消息的時間間隔, 默認是0, 不發送。設置60表示每分鍾發送一次, 然後客戶端響應, 這樣就保持長連接了。
# ClientAliveCountMax表示伺服器發出請求後客戶端沒有響應的次數達到一定值, 就自動斷開。正常情況下, 客戶端不會不響應,使用默認值3即可。
# 備份原配置文件
cp sshd_config sshd_config.bak
# 啟用客戶端活動檢查,每60秒檢查一次,3次不活動斷開連接
sed -i "s/#ClientAliveInterval 0/ClientAliveInterval 60/g" sshd_config
sed -i "s/#ClientAliveCountMax 3/ClientAliveCountMax 3/g" sshd_config
# 確認修改
grep ClientAlive sshd_config
# 比較配置文件差異
diff sshd_config sshd_config.bak
# 重新載入ssd配置,讓配置生效
service sshd reload

『貳』 linux socket 連接超時 怎麼解決

今天發現自己的系統存在很嚴重缺陷,當前台關閉的時候後台就無法正常工作,原因很好定位,後台的socket連接超時時間過長,系統默認時間好像是75秒,於是找資料,根據下邊文章中的內容解決了,把超時時間設為5秒後,感覺好多了。看來還有好多東西需要慢慢挖掘阿!

如何設置socket的Connect超時(linux)
[From]http://dev.cbw.com/c/c/200510195601_4292587.shtml
1.首先將標志位設為Non-blocking模式,准備在非阻塞模式下調用connect函數
2.調用connect,正常情況下,因為TCP三次握手需要一些時間;而非阻塞調用只要不能立即完成就會返回錯誤,所以這里會返回EINPROGRESS,表示在建立連接但還沒有完成。
3.在讀套介面描述符集(fd_set rset)和寫套介面描述符集(fd_set wset)中將當前套介面置位(用FD_ZERO()、FD_SET()宏),並設置好超時時間(struct timeval *timeout)
4.調用select( socket, &rset, &wset, NULL, timeout )
返回0表示connect超時
如果你設置的超時時間大於75秒就沒有必要這樣做了,因為內核中對connect有超時限制就是75秒。

[From]http://www.ycgczj.com.cn/34733.html
網路編程中socket的分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socket也就是套介面,在套介面編程中,提到超時的概念,我們一下子就能想到3個:發送超時,接收超時,以及select超時(註: select函數並不是只用於套介面的,但是套介面編程中用的比較多),在connect到目標主機的時候,這個超時是不由我們來設置的。不過正常情況下這個超時都很長,並且connect又是一個阻塞方法,一個主機不能連接,等著connect返回還能忍受,你的程序要是要試圖連接多個主機,恐怕遇到多個不能連接的主機的時候,會塞得你受不了的。我也廢話少說,先說說我的方法,如果你覺得你已掌握這種方法,你就不用再看下去了,如果你還不了解,我願意與你分享。本文是已在Linux下的程序為例子,不過拿到Windows中方法也是一樣,無非是換幾個函數名字罷了。
Linux中要給connect設置超時,應該是有兩種方法的。一種是該系統的一些參數,這個方法我不講,因為我講不清楚:P,它也不是編程實現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變相的實現connect的超時,我要講的就是這個方法,原理上是這樣的:
1.建立socket
2.將該socket設置為非阻塞模式
3.調用connect()
4.使用select()檢查該socket描述符是否可寫(注意,是可寫)
5.根據select()返回的結果判斷connect()結果
6.將socket設置為阻塞模式(如果你的程序不需要用阻塞模式的,這步就省了,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是用阻塞模式的,這樣也容易管理)
如果你對網路編程很熟悉的話,其實我一說出這個過程你就知道怎麼寫你的程序了,下面給出我寫的一段程序,僅供參考。
/******************************
* Time out for connect()
* Write by Kerl W
******************************/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types.h>
#define TIME_OUT_TIME 20 //connect超時時間20秒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 exit(1);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以伺服器地址填充結構serv_addr
int error=-1, len;
len = sizeof(int);
timeval tm;
fd_set set;
unsigned long ul = 1;
ioctl(sockfd, FIONBIO, &ul); //設置為非阻塞模式
bool ret = false;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1)
{
tm.tv_set = TIME_OUT_TIME;
tm.tv_uset = 0;
FD_ZERO(&set);
FD_SET(sockfd, &set);
if( select(sockfd+1, NULL, &set, NULL, &tm) > 0)
{
g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ERROR, &error, (socklen_t *)&len);
if(error == 0) ret = true;
else ret = false;
} else ret = false;
}
else ret = true;
ul = 0;
ioctl(sockfd, FIONBIO, &ul); //設置為阻塞模式
if(!ret)
{
close( sockfd );
fprintf(stderr , "Cannot Connect the server!n");
return;
}
fprintf( stderr , "Connected!n");
//下面還可以進行發包收包操作
……………
}
以上代碼片段,僅供參考,也是為初學者提供一些提示,主要用到的幾個函數,select, ioctl, getsockopt都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具體用法我這里就不贅述了,你只需要在linux中輕輕的敲一個man <函數名>就能夠看到它的用法。
此外我需要說明的幾點是,雖然我們用ioctl把套介面設置為非阻塞模式,不過select本身是阻塞的,阻塞的時間就是其超時的時間由調用select 的時候的最後一個參數timeval類型的變數指針指向的timeval結構變數來決定的,timeval結構由一個表示秒數的和一個表示微秒數(long類型)的成員組成,一般我們設置了秒數就行了,把微妙數設為0(註:1秒等於100萬微秒)。而select函數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參數就是上面我們用到的fd_set類型的變數指針。調用之前,這個變數裡面存了要用select來檢查的描述符,調用之後,針對上面的程序這裡面是可寫的描述符,我們可以用宏FD_ISSET來檢查某個描述符是否在其中。由於我這里只有一個套介面描述符,我就沒有使用FD_ISSET宏來檢查調用select之後這個sockfd是否在set裡面,其實是需要加上這個判斷的。不過我用了getsockopt來檢查,這樣才可以判斷出這個套介面是否是真的連接上了,因為我們只是變相的用select來檢查它是否連接上了,實際上select檢查的是它是否可寫,而對於可寫,是針對以下三種條件任一條件滿足時都表示可寫的:
1)套介面發送緩沖區中的可用控制項位元組數大於等於套介面發送緩沖區低潮限度的當前值,且或者i)套介面已連接,或者ii)套介面不要求連接(UDP方式的)
2)連接的寫這一半關閉。
3)有一個套介面錯誤待處理。
這樣,我們就需要用getsockopt函數來獲取套介面目前的一些信息來判斷是否真的是連接上了,沒有連接上的時候還能給出發生了什麼錯誤,當然我程序中並沒有標出那麼多狀態,只是簡單的表示可連接/不可連接。
下面我來談談對這個程序測試的結果。我針對3種情形做了測試:
1. 目標機器網路正常的情況
可以連接到目標主機,並能成功以阻塞方式進行發包收包作業。
2. 目標機器網路斷開的情況
在等待設置的超時時間(上面的程序中為20秒)後,顯示目標主機不能連接。
3. 程序運行前斷開目標機器網路,超時時間內,恢復目標機器的網路
在恢復目標主機網路連接之前,程序一隻等待,恢復目標主機後,程序顯示連接目標主機成功,並能成功以阻塞方式進行發包收包作業。
以上各種情況的測試結果表明,這種設置connect超時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我自己是把這種設置了超時的connect封裝到了自己的類庫,用在一套監控系統中,到目前為止,運行還算正常。這種編程實現的connect超時比起修改系統參數的那種方法的有點就在於它只用於你的程序之中而不影響系統。

『叄』 linux下怎麼在等待線程結束中設置超時

多線程退出有三種方式:(1)執行完成後隱式退出;(2)由線程本身顯示調用pthread_exit函數退出;pthread_exit(void*retval);(3)被其他線程用pthread_cance函數終止:pthread_cance(pthread_tthread);用event來實現。在子線程中,在循環內檢測event。while(!e.is_active()){}當退出循環體的時候,自然return返回。這樣子線程會優雅的結束。注意:選用非等待的檢測函數。pthread線程有兩種狀態,joinable(非分離)狀態和detachable(分離)狀態,默認為joinable。joinable:當線程函數自己返回退出或pthread_exit時都不會釋放線程所用資源,包括棧,線程描述符等(有人說有8k多,未經驗證)。detachable:線程結束時會自動釋放資源。Linuxmanpagesaid:Whenajoinablethreadterminates,itsmemoryresources(threaddescriptorandstack)_joinonit.Therefore,pthread_.因此,joinable線程執行完後不使用pthread_join的話就會造成內存泄漏。解決法:1.//創建線程前設置PTHREAD_CREATE_DETACHED屬性pthread_attr_tattr;pthread_tthread;pthread_attr_init(&attr);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attr,PTHREAD_CREATE_DETACHED);pthread_create(&thread,&attr,&thread_function,NULL);pthread_attr_destroy(&attr);2.當線程為joinable時,使用pthread_join來獲取線程返回值,並釋放資源。3.當線程為joinable時,也可在線程中調用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來分離自己。

『肆』 LINUX C 進行TCP網路連接,怎樣設置連接超時時間

如果你確定,真的不需要等這么久,或者用戶希望可以隨時中上連接過程,那麼一般是用 非阻塞模式來做的. 看看我的這段連接代碼(節選),可以作為TCP連接的典範:

bool CRemoteLink::Connect()
{
OnDisconnected(); // 如果已經連接,則斷開

if(!m_bUseProxy)
{

m_iConnStatus = SS_CONNECTING; // 正在連接狀態
GNTRACE ("開始連接到遠程伺服器[%s][%ld]...\n", m_strip.c_str(), m_port);

// 建立套接字, 准備連接到伺服器
m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ocket < 0) {
if(m_pCallBack)
m_pCallBack->OnSocketError(SE_CREATE, MSG_SE_CREATE);
return false;
}

// 設為非同步操作方式
unsigned long on = 1;
if (::ioctlsocket(m_socket, FIONBIO, &on) < 0) {
::closesocket(m_socket);
if(m_pCallBack)
m_pCallBack->OnSocketError(SE_CREATE, MSG_SE_CREATE);
return false;
}

sockaddr_in addr;
memset(&addr, 0, sizeof(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m_strip.c_str());
addr.sin_port = htons(m_port);

int rt;
rt = ::connect(m_socket, (sockaddr *) &addr, sizeof(addr));
if (rt == 0) {
OnConnected();
return true;
}

// ==================================================================
timeval to;

// 首先建立連接
fd_set wfds;
fd_set efds;
FD_ZERO(&wfds);
FD_ZERO(&efds);

// test shutdown event each 100ms.
to.tv_sec = 0;
// CONNECT_TIMEOUT;
to.tv_usec = 100000;

int it = 0;
while(!m_meShutdown.Wait(0) && !m_meConnStop.Wait(0))
{
FD_SET(m_socket, &wfds);
FD_SET(m_socket, &efds);
int n = select(m_socket + 1, NULL, &wfds, &efds, &to);

if (n > 0) {
if(FD_ISSET(m_socket, &wfds))
{
OnConnected();
return true;
}
else
{
//int err = ::WSAGetLastError();
//const char* msg = GetLastErrorMessage(err);
GNTRACE ("CRemoteLink::Connect : connection attempt failed!\n");
if(m_pCallBack)
m_pCallBack->OnSocketError(SE_CONN, MSG_SE_CONN);
break;
}
} else if (n < 0) { // Select Error
int err = ::WSAGetLastError();
const char* msg = GetLastErrorMessage(err);
GNTRACE ("CRemoteLink::Connect : Select Error.[%d] - %s\n", err, msg);
if(m_pCallBack)
m_pCallBack->OnSocketError(err, msg);
break;
}
else
{
it += 100;
if(it > 30000) // 連接超時 -- (30S)
{
GNTRACE ("CRemoteLink::Connect : Time out.\n");
if(m_pCallBack)
m_pCallBack->OnSocketError(SE_TIMEOUT, MSG_SE_TIMEOUT);
break;
}
}
}
if(m_meConnStop.Wait(0))
{
GNTRACE("連接過程進行時被取消。\n");
}
}
else
{
// 通過代理伺服器連接

『伍』 我想請教LINUX 下socket 超時設置的問題

舉例:

s=socket();
設置s為non-blocking;
connect(s,..);
FD_SET...;
rc = select(..., 10s);
if (rc == 0) 表示10s超時了。

這個超時的意思是:10s之內,select中所有socket的事件均未產生(如果至少有一個產生,則rc大於0)

注意:這個10s跟connect本身的超時機制完全無關,前者的設置不影響後者。10s後select的返回,表明10s內connect還沒成功,connect可能還在按自己的超時機制(例如慢啟動)嘗試重連(當然它最終也有個超時)。

至於connect本身的超時是否可以設置,可能各系統不一樣。

順便提醒:connect的socket必須是non-blocking類型,否則,connect會阻塞,也就沒必要用select來檢測是否連接成功。另外,那個s要注冊到write類型的fd中,即select的第3個參數中。

其他listen,recv什麼的,完全類似(但listen,recv本身沒有什麼超時概念)。只不過listen的和recv的socket,要注冊到read的fd中。

熱點內容
喵喵試玩腳本 發布:2025-04-05 19:42:08 瀏覽:454
我的世界布吉島伺服器怎麼加材質包 發布:2025-04-05 19:32:27 瀏覽:593
ftp怎麼連接路由 發布:2025-04-05 19:20:52 瀏覽:231
手游腳本商城 發布:2025-04-05 19:08:23 瀏覽:799
摘星游戲腳本 發布:2025-04-05 18:49:51 瀏覽:589
c語言中k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05 18:49:40 瀏覽:86
php在線編程 發布:2025-04-05 18:47:30 瀏覽:541
sqlserver運行 發布:2025-04-05 18:41:32 瀏覽:44
如何安卓遷移蘋果 發布:2025-04-05 18:35:03 瀏覽:577
c語言輸入處理 發布:2025-04-05 18:34:58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