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鏈接靜態庫
① linux a 靜態庫 怎麼設置
Linux的靜態庫文件並不需要設置啊,編譯鏈接.a靜態庫文件時只需要加上.a文件的完整路徑就可以了,比如:
gcc
-o
hello
hello.c
/usr/lib/libm.a
只有編譯鏈接動態庫才需要用-L選項來設置動態庫的搜索路徑,比如這個命令:
gcc
-o
hello
hello.c
-L/usr/openssl/lib
-lcrypto
② linux怎樣實現c語言動態庫與靜態庫的鏈接
Linux系統中靜態庫是.a文件,編譯鏈接.a文件只需要加上.a文件的完整的文件路徑就可以了,比如:
gcc -o hello hello.c /usr/lib/libm.a
Linux系統的動態庫是系統中的.so文件,編譯鏈接動態庫需要用-L參數指定動態庫的搜索路徑,還要用-l(這個是小寫的L)指定動態庫的名字,比如:
gcc -o hello hello.c -L/usr/openssl/lib -lcrypto
③ linux 怎麼指定靜態鏈接靜態庫
創建靜態庫: ar -rcs test.a *.o 查看靜態庫: ar -tv test.a 解壓靜態庫: ar -x test.a 查看程序依賴的動態庫: readelf -a xxx|grep library 如:可以看到,下面的交叉程序hello執行依賴於如下兩個動態庫。 rebi@ubuntu:~/test$ arm-none-li...
④ Linux中鏈接庫去掉後綴名,gcc如何區分鏈接的是動態庫還是靜態庫
判定規則如下:
–
如果庫目錄中存在兩種版本,gcc優先使用
動態鏈接庫
;
–
如果目錄只有靜態版本,則採用靜態鏈接庫;
–
帶有-static
參數時,gcc
將使用靜態鏈接庫,例如:gcc
foo.c
-static
-lpthread
-o
foo
⑤ linux下的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區別和使用
一、引言
我們通常把一些公用函數製作成函數庫,供其它程序使用。
函數庫分為靜態庫和動態庫兩種。
通常情況下,對函數庫的鏈接是放在編譯時期(compile time)完成的。所有相關的對象文件(object file)與牽涉到的函數庫(library)被鏈接合成一個可執行文件(executable file)。程序在運行時,與函數庫再無瓜葛,因為所有需要的函數已拷貝到相應目錄下下。所以這些函數庫被成為靜態庫(static libaray),通常文件名為「libxxx.a」的形式。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對一些庫函數的鏈接載入推遲到程序運行的時期(runtime)。這就是動態鏈接庫(dynamic link library)技術。
二、兩者區別:
a,靜態庫的使用需要:
1 包含一個對應的頭文件告知編譯器lib文件裡面的具體內容
2 設置lib文件允許編譯器去查找已經編譯好的二進制代碼
b,動態庫的使用:
程序運行時需要載入動態庫,對動態庫有依賴性,需要手動加入動態庫
c,依賴性:
靜態鏈接表示靜態性,在編譯鏈接之後, lib庫中需要的資源已經在可執行程序中了, 也就是靜態存在,沒有依賴性了
動態,就是實時性,在運行的時候載入需要的資源,那麼必須在運行的時候提供 需要的 動態庫,有依賴性, 運行時候沒有找到庫就不能運行了
d,區別:
簡單講,靜態庫就是直接將需要的代碼連接進可執行程序;動態庫就是在需要調用其中的函數時,根據函數映射表找到該函數然後調入堆棧執行。
做成靜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大,但不必附帶動態庫
做成動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小,但需要附帶動態庫
鏈接靜態庫,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大,當然可以用strip命令精簡一下(如:strip libtest.a),但還是要比鏈接動態庫的可執行文件大。程序運行時間速度稍微快一點。
靜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已經調入內存,不管有沒有調用,都會在內存里頭。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其在編譯程序時若鏈接,程序運行時會在系統指定的路徑下搜索,然後導入內存,程序一般執行時間稍微長一點,但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小;動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調用的時候才裝入內存,不需要的時候是不會裝入內存的。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三、動態鏈接庫的特點與優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把庫函數推遲到程序運行時期載入的好處:
1. 可以實現進程之間的資源共享。
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某個程序的在運行中要調用某個動態鏈接庫函數的時候,操作系統首先會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看在內存里是否已有此庫函數的拷貝了。如果有,則讓其共享那一個拷貝;只有沒有才鏈接載入。這樣的模式雖然會帶來一些「動態鏈接」額外的開銷,卻大大的節省了系統的內存資源。C的標准庫就是動態鏈接庫,也就是說系統中所有運行的程序共享著同一個C標准庫的代碼段。
2. 將一些程序升級變得簡單。用戶只需要升級動態鏈接庫,而無需重新編譯鏈接其他原有的代碼就可以完成整個程序的升級。Window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甚至可以真正坐到鏈接載入完全由程序員在程序代碼中控制。
程序員在編寫程序的時候,可以明確的指明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鏈接載入哪個動態鏈接庫函數。你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軟體,但每次運行的時候,由於不同的操作需求,只有一小部分程序被載入內存。所有的函數本著「有需求才調入」的原則,於是大大節省了系統資源。比如現在的軟體通常都能打開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件,這些讀寫操作通常都用動態鏈接庫來實現。在一次運行當中,一般只有一種類型的文件將會被打開。所以直到程序知道文件的類型以後再載入相應的讀寫函數,而不是一開始就將所有的讀寫函數都載入,然後才發覺在整個程序中根本沒有用到它們。
靜態庫:在編譯的時候載入生成目標文件,在運行時不用載入庫,在運行時對庫沒有依賴性。
動態庫:在目標文件運行時載入,手動載入,且對庫有依賴性。
具體在開發中用到哪種庫,我覺得還是根據實際的內存大小,ROM大小,運行的速度等綜合考慮。
⑥ Linux動態鏈接和靜態鏈接簡析
linux動態鏈接和靜態鏈接簡析1.生成靜態鏈接庫gcc
-c
h.c
-o
h.oar
cqs
libh.a
h.o//ar是生成庫的命令,cqs是參數,libh.a是生成的靜態鏈接庫須以lib開頭,h是庫名,a表示是靜態鏈接庫,h.o是剛才生成目標文件2.生成動態鏈接庫
www.shiwu.com
gcc
-c
h.c
-o
h.o生成動態鏈接庫用gcc來完成gcc
-shared
-WI
-o
libh.so
h.o//-shared
-WI是參數,libh.so是生成的靜態鏈接庫須以lib開頭,h是庫名,so表示是動態鏈接庫,h.o是剛才生成目標文件3.將生成的libh.a,libh.so拷貝到/usr/lib或/lib下4.編譯帶靜態鏈接庫的程序gcc
-c
test.c
-o
test.ogcc
test.o
-o
test
-WI
-Bstatic
-lh//-WI
-Bstatic表示鏈接靜態庫,-lh中-l表示鏈接,h是庫名即/usr/lib下的libh.a5.編譯帶動態鏈接庫的程序gcc
-c
test.c
-o
test.ogcc
test.o
-o
test
-WI
-Bdynamic
-lh//-WI
-Bdynamic表示鏈接動態庫,-lh中-l表示鏈接,h是庫名即/usr/lib下的libh.so6.運行./test得到結果
www.shiwu.com
7.其他知識有些庫形如libh.so.1.0,1.0表示版本號.若要使用該庫,通常要建立一個軟連接,用ln
-s
libh.so.1.0
libh.so.系統不知道1.0為何意思。編譯連接時同時要用動態和靜態鏈接庫,則用如下命令gcc
test.o
-o
test
-WI
-Bstatic
-lh1
-WI
-Bdynamic
-lh28.動態庫和靜態庫的位置問題把動態庫或者靜態庫放在/usr/lib或者/lib下,在鏈接的時候系統會自動到這兩個目錄下尋找。如果沒有放在這兩個目錄下,則修改/etc/ld.so.conf文件,把目錄寫入該文件,然後ldconfig,就OK了。如果沒有放在usr/lib或者/lib目錄下,也不修改/etc/ld.so.conf文件,也可以在編譯的時候加上
-L/路徑
也可以。但是在執行的時候還是會提示找不到庫的所在。
作者
llg521208
⑦ linux 動態鏈接和靜態鏈接的區別
兩者區別:a,靜態庫的使用需要:1包含一個對應的頭文件告知編譯器lib文件裡面的具體內容2設置lib文件允許編譯器去查找已經編譯好的二進制代碼b,動態庫的使用:程序運行時需要載入動態庫,對動態庫有依賴性,需要手動加入動態庫c,依賴性:靜態鏈接表示靜態性,在編譯鏈接之後,lib庫中需要的資源已經在可執行程序中了,也就是靜態存在,沒有依賴性了動態,就是實時性,在運行的時候載入需要的資源,那麼必須在運行的時候提供需要的動態庫,有依賴性,運行時候沒有找到庫就不能運行了d,區別:簡單講,靜態庫就是直接將需要的代碼連接進可執行程序;動態庫就是在需要調用其中的函數時,根據函數映射表找到該函數然後調入堆棧執行。做成靜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大,但不必附帶動態庫做成動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小,但需要附帶動態庫鏈接靜態庫,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大,當然可以用strip命令精簡一下(如:striplibtest.a),但還是要比鏈接動態庫的可執行文件大。程序運行時間速度稍微快一點。靜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已經調入內存,不管有沒有調用,都會在內存里頭。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其在編譯程序時若鏈接,程序運行時會在系統指定的路徑下搜索,然後導入內存,程序一般執行時間稍微長一點,但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小;動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調用的時候才裝入內存,不需要的時候是不會裝入內存的。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動態鏈接庫的特點與優勢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把庫函數推遲到程序運行時期載入的好處:1.可以實現進程之間的資源共享。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某個程序的在運行中要調用某個動態鏈接庫函數的時候,操作系統首先會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看在內存里是否已有此庫函數的拷貝了。如果有,則讓其共享那一個拷貝;只有沒有才鏈接載入。這樣的模式雖然會帶來一些「動態鏈接」額外的開銷,卻大大的節省了系統的內存資源。C的標准庫就是動態鏈接庫,也就是說系統中所有運行的程序共享著同一個C標准庫的代碼段。2.將一些程序升級變得簡單。用戶只需要升級動態鏈接庫,而無需重新編譯鏈接其他原有的代碼就可以完成整個程序的升級。Window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甚至可以真正坐到鏈接載入完全由程序員在程序代碼中控制。程序員在編寫程序的時候,可以明確的指明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鏈接載入哪個動態鏈接庫函數。你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軟體,但每次運行的時候,由於不同的操作需求,只有一小部分程序被載入內存。所有的函數本著「有需求才調入」的原則,於是大大節省了系統資源。比如現在的軟體通常都能打開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件,這些讀寫操作通常都用動態鏈接庫來實現。在一次運行當中,一般只有一種類型的文件將會被打開。所以直到程序知道文件的類型以後再載入相應的讀寫函數,而不是一開始就將所有的讀寫函數都載入,然後才發覺在整個程序中根本沒有用到它們。靜態庫:在編譯的時候載入生成目標文件,在運行時不用載入庫,在運行時對庫沒有依賴性。動態庫:在目標文件運行時載入,手動載入,且對庫有依賴性。具體在開發中用到哪種庫,我覺得還是根據實際的內存大小,ROM大小,運行的速度等綜合考慮。
⑧ linux下編譯怎麼鏈接靜態庫
靜態庫不能被打包到.o 文件 在C編譯中, 是.c編譯成.o,然後若干個.o打包成.a .a要比.o高一級的。 所以不能產生新的.o 你可以把.a文件解開 成為.o集合 加上你的.o文件, 共同打包成一個新的.a文件 這樣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