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計演算法的公式
1. 差額計算
差額計算,是根據各項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的差額來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方法,是連環替換分析法的一種簡化的計算方法。
差額分析法的定義:
差額分析法亦稱「差額計演算法」。經濟活動分析中,確定引起某個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與「連續替代法」內容相同。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個經濟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計算各個因素對該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1)差額計演算法的公式擴展閱讀:分析數值
企業利潤總額是由三個因素影響的,其表達式為: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分析A年和B年的利潤變化時可以分別算出B年利潤總額的變化,以及三個影響因素與A年比較是不同的變化,這樣就可以了解B年利潤增加或減少是主要由三個因素中的哪個因素引起的。在財務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數值的大小:
1、凈值=賬面價值+ㄒ資本總資產-總負債;
2、營運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
3、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
4、發放股利=(本年收益+累積盈餘)-(保留盈利+已撥用的保留盈餘);
5、普通股股利=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
6、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7、營業純利=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
8、稅前盈利=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9、稅後盈利=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凈收益。
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便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初步認識。例如,營運資金又叫運轉資金,乃一個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的凈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金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繫到公司的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而且關繫到公司的短期償還能力。所得的數字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該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
2. 怎樣在EXCEL中求差額,EXCEL求差額的公式
具體步驟如下:
需要准備的材料分別是:電腦、Excel表格。
1、首先打開需要編輯的Excel表格,進入到編輯頁面中。
3. 差額分析法的公式原理
公式原理:差額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簡化方法。 對於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的理解。
連環替代法
設某一分析指標R是由相互聯系的A、B、C三個因素相乘得到,報告期(實際)指標和基期(計劃)指標為: 報告期(實際)指標R1=A1×B1×C1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在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R的影響程度時可按順序進行:
基期(計劃)指標R0=A0×B0×C0 (1)
第一次替代 A1×B0×C0 (2)
第二次替代 A1×B1×C0 (3)
第三次替代 R1=A1×B1×C1 (4)
(2)-(1)→A變動對R的影響。
(3)-(2)→B變動對R的影響。
(4)-(3)→C變動對R的影響。
把各因素變動綜合起來,總影響:△R=R1-R0
方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R的影響。
(A1-A0)×B0×C0 → A變動對R的影響。
A1×(B1-B0)×C0 →B變動對R的影響。
A1×B1×(C1-C0)→C變動對R的影響。
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
說明
(1)各因素的排列順序:數量指標在前,質量指標在後;基礎指標在前,派生指標在後;實物指標在前,貨幣指標在後。如凈利潤可分解為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關於替代順序的確定問題,一般來說在題目條件中會有說明。
(2)固定時期:按先後順序分析,分析過的固定在報告期或用實際數,未分析過的固定在基期或用計劃數。如分析銷售量、單價、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
分析銷售量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應把其他兩個未分析過的指標固定在基期或者計劃數;分析單價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分析過的銷售量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未分析過的銷售凈利率應固定在基期或計劃數;分析銷售凈利率對凈利潤的影響時,已分析過的銷售量和單價應固定在報告期或者實際數。
(3)差額計演算法的公式擴展閱讀:
在財務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數值的大小:
1.凈值=帳面價值=股東權益=資本總資產-總負債
2.營運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
3.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
4.發放股利=(本年收益+累積盈餘)-(保留盈利+已撥用的保留盈餘)
5.普通股股利=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
6.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7.營業純利=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
8.稅前盈利=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9.稅後盈利=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凈收益 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便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初步認識。
例如,營運資金又叫運轉資金,乃是一個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的凈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金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繫到公司的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而且關繫到公司的短期償還能力。
所得的數字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該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然而,差額分析法有很大的局發性,它無法解釋求出的數值大或小至什麼程度,也無法說明數值以多大或多小為宜。
而許多數值如營運資金和流動資產等,並不是越大越好,所以,不能僅僅滿足於差額分析法,要結合其他分析方法,才能達到財務分析的目的。
4. 國際收支差額的計算公式
國際收支差額的計算公式為:
國際收支差額 = 經常項目收支差額 + 資本往來項目收支差額
= (經常項目收入額 - 經常項目支出額) + (資本往來項目收入額 - 資本往來項目支出額)
=經常項目的順差(+)/逆差(-) + 資本往來項目凈流入(+)/凈流出(-)
上列公式未考慮「誤差和遺漏」。作為平衡項目的誤差與遺漏,可以用上列公式計算出來的國際收支差額與儲備資金增減額相比較計算。例如國際收支逆差為150萬美元,而同期資金儲備只減少了80萬元,則說明有70萬美元的誤差和遺漏。
國際收支差額,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季、年),國際收入總額與國際支出總額間差額的絕對值。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為順差,反之,為逆差。由於國際收支差額是按收、支總額計算的,又稱為國際收支綜合差額。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的收支和資本往來項目的收支。
(4)差額計演算法的公式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平衡表——記賬方法
1、凡引起本國外匯收入的項目,記入貸方,記為「+」(可省略)
2、凡引起本國外匯支出的項目,記入借方,記為「-」
(1)貿易往來,即各種物質商品的輸出入。出口列為貸方金額,進口列為借方金額。
(2)非貿易往來,主要包括勞務收支、投資所得等。收入列為貸方金額,支出列為借方金額。
(3)無償轉讓。從外國轉入本國列為貸方金額,從本國轉向外國列為借方金額。
(4)資本往來,分為長期和短期。從外國流入本國的資本列為貸方金額,從本國流向外國的資本列為借方金額。
(5)儲備。包括本國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分配得到的特別提款權以及作為國際儲備的黃金和外匯等。儲備本身是存量,其增減額是流量。本年度儲備增加額列為借方金額,其減少額列為貸方金額,二者相抵得出儲備凈增額或凈減額。
3、國際收支平衡總表雖然平衡,但各類項目卻經常是不平衡的。
(1)商品輸出大於輸入,則貸方金額大於借方金額,形成外貿順差;相反,則形成外貿逆差,或稱外貿赤字。
(2)貿易項目中資本項目中流入大於流出,則貸方金額大於借方金額,形成資本凈流入;相反,則形成資本凈流出。
(3)儲備項目中本年度增加額大於減少額,則借方金額大於貸方金額形成借方凈增金額,即本國的國際儲備增加;相反,則形成借方凈減金額,即本國的國際儲備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