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考古資料庫

考古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3-05-28 23:39:22

Ⅰ 關於中國考古的書籍

一,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
古墓、珠寶、古屍、陪葬 ,神秘的面紗背後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本書真實地再現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個兵馬俑發現,發
掘的詳細經過。。。。。。

2、《尋找北京人:「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掘出來的「中國北京猿人」轟動了當時的世界,被譽為「整個地球人類的震撼!」然而。。。。。。

3、《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本書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敘述了南越王墓發現、發掘那曲折而動人的經過,也充分展現了南越王國風起雲涌、大喜大悲的歷史畫面。

4、《日暮東陵: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之謎》
1928年7月,流氓軍閥孫殿英率部,以剿匪及軍事演習為名,荷槍實彈進入東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打開乾隆、慈禧兩座地宮,劈棺拋屍,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驚天動地的大案。 。。。。。。

5、《風雪定陵:地下玄宮洞開之謎》
這是一部全景式、多側面反映新中國以科學考古手段發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長篇紀實文學。

6、《萬世法門:法門寺地宮佛骨再世之謎(修訂本)》
位於陝西扶風縣的千年古剎法門寺寶塔,在一個風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員無意間在塔下發現了秘密玄宮,這便是埋葬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國無數珍寶並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本書從不同側面,披露這座迷宮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佛祖真身舍利東來中國的秘密過程,為中國歷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空間。

二,《天國的靈光:佛像》

本書是走進珍寶世界系列圖中的一冊,全書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紹了漢、十六國時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間的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對讀者的欣賞。全書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識性及鑒欣賞性,是文物愛好者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三,《唐李憲墓發掘報告(精)》
本書是關於李憲夫婦葬墓的發掘報告。本書記錄了該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內裝飾壁畫以及種類繁多的隨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銅、銀、玉、玻璃料器等媽媽,這些都為唐代的社會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四,《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序 我們的心願引子壹 漢兵馬俑坑的發現貳 發掘清理兵馬俑叄 尋找兵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試掘到正式批准發掘伍 內外墓道發掘告捷陸 會戰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貴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兩個問題後記

五,《中國(世界)歷史未解之謎》&《中國(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六,《帝國的輝煌》
本書是關於秦始皇兵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圖書。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大眾介紹了秦國歷史以及秦所創造的

七,《定格歷史(隱藏於古墓中的奧秘)》

八,《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滿城漢墓的發現,揭示了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結構和埋葬制度,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劉勝墓全長約52米,最寬處約38米,最高處約7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組成,竇綰墓和劉勝墓的形制大體相同。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余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

九,《走進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記》
繼發現震驚世界的三星堆遺址之後本書紀之初,在成都平原又傳來了令人再次震驚的考古大發現:一個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國邑遺址,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駭然現世……考古工作者將此遺址命名為「金沙村遺址」。
本書作者親自參與了金沙村遺址的發掘工作,他們以如花的妙筆,將田野考古和豐富的知識以及科學求實的態度融為一體,撰寫了這本書。 作者將帶你一起穿越數千年時光隧道,走進古蜀都金沙村,去體會古蜀人的社會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本書集中展示了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問世30餘年來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與藝術》
找尋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時期重要考古遺跡調查報告(1992-2002)札達盆地岩畫的發現及對西藏岩畫的幾點認識丁冬:西藏西部一處前佛教時期居住遺址的發?? 西藏西部陶器製作工藝的觀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會盟寺的比定圖像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松贊干布塑像的再觀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稱「北京人」)遺址發掘與研究,是世界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紀中國考古學重大事件之一。此遺址被列入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中國境內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眼前的這本小冊子,作者盡力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現與研究這一段牽涉眾多學科和專業性很強的歷史,融會了國內外相關的重要考古發現,寫成一本雅俗共賞的書

十三,《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這是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的隨筆集,收錄其80及90年代所寫書序、講演稿、報刊文字及訪談記錄。內容涉及考古人類學研究理論與發展,學者介紹,學界軼聞掌故、考古時事及對學術的前瞻。以隨筆的形式,讀者不僅可了解張光直學術上的直知灼見,於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位詼諧、寬容、樂觀、熱富有社會使命感的尊長。這是「張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書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專著。作者通過實地考察,獲取了充足、完備、翔實的一手資料,詳細介紹了秦陵四大陵區即西垂陵區、雍城陵區、櫟陽陵區和咸陽陵區的陵墓、陵園、陵寢建築、陪葬墓、陪葬坑等情況。特別是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陵,其規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屬罕見。秦始皇皇陵的考古發現,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佔有特殊重要地位,成為世界認識中國古代燦爛輝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書包括趣探事源,趣談考古,趣覓古跡,趣話文物幾個篇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考古文化的歷史演變與發展,探究了考古中的來龍去脈之謎。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國卷·彩圖版》

本書作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叢書的一種,力圖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中國考古。編者在參考大量歷史文獻、考古資料並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考古者、考古過程、考古等多種角度來探索中國古代文明,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過程中難以言表的身心體驗。

紅山玉器圖鑒
·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
·走進漢畫
·宜德彝器圖譜
·清代地方私帖圖錄-甲種本之二十
·戴志強錢幣學文集-甲種本之十七
·中國傳統漆器/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書系
·廣西考古文集(第二輯)--紀念廣西考古七十周年專集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三卷)
·中國考古學(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古墓--雅俗中國叢書
·走進考古現場
·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宋元青白瓷鑒藏
·國寶
·中國尋寶地圖
·國寶沉浮錄
·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三編)上下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再現昔日的文明:東方大港寧波考古研究
·鑒識古印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明清床榻
·盈握珍玩
·木樣年華(中國古代傢具)
·皇室文玩珍藏
·讓你價值連城(收藏家發跡的秘密)
·洛陽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宋卷)
·洛陽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簠齋金文化
·音樂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簠齋金文題識
·河西漢塞調查與研究
·昭陵唐墓壁畫
·龍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胡漢之間:「絲周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文物鑒定與研究
·科技考古(第一輯)
·西漢孤魂:馬王堆漢墓發掘之謎
·古玩談舊聞--文玩鑒賞叢書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彩色版))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
·東方考古(第1集)
·中國古陶瓷鑒定基礎
·翡翠首飾價值考成(上、下冊)
·中國陶瓷史
·中國文物年鑒.2005
·巴東羅坪
·民族考古學家宋兆麟--中國民間人物
·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中國民間人物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論叢)
·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探究-原匈奴、匈奴
·古今神秘現象全紀錄--考古篇
·中國考古學通論(修訂本)
·最新田野報告:考古(《紐約時報》科學版)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圖版
·中國考古地圖
·世界考古大探索(世界懸疑與文明大探索)珍藏版(4)
·火壇與祭司鳥神--中國古代祆教美術考古手記(紫禁書系)
·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
·古代玉器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天文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沙漠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古代銅鼓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世界考古奇案(探索未知世界系列叢書)
·考古學、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網路系列)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考古學論文集(上,下)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雙色版]
·新石器時代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探索· 考古發現
·考古的歷史--彩色人文歷史
·世界著名考古發現探秘(少年的文化之旅)/少年博覽叢書
·青桐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世紀設計提案--設計的未來考古學
·考古學:追尋人類遺失的過去(插圖本)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系列
·考古的故事 (世界卷)
·沉艦--3000年海戰史的考古之旅
·吳城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吳城文化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古代漆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宋元明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屈家嶺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紅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窟(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服飾(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裴李崗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兵馬俑坑(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城市(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隋唐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璽印(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漢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曾侯乙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農業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夏商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第一輯(8本套裝)
·古代岩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滇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20世紀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舊石器時代考古(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楚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廣州南越王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中國重大考古發掘手記--秦兵馬俑
·(正背翻)中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語石 語石與同評-考古學專刊丙種第四號
·青藏鐵路西藏段田野考古報告(西藏高原田野考古系列叢書)
·揭陽考古(2003-2005)
·鄭州宋金壁畫墓(中國·鄭州考古)
·中國鄭州考古四鄭州大師姑2002--2003
·清江考古(長陽地區考古發掘報告)(精)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精)--中國文庫
·中國考古學----走進歷史真實之道(中國文庫)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2003年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原考古大發現3楚墓疑雲
·中原考古大發現1叩醒商城
·中原考古大發現2殷墟之謎
·中原考古大發現4龍門佛光
·中國考古探秘-風雪定陵(插圖版)
·中國考古(英文)
·美術考古學導論(劉鳳君)
·中國考古學史 (插圖珍藏本)
·考古學讀本
·考古學讀本
·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遺址發掘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讀本
·中國名硯攬勝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金沙:21世紀中國考古新發現
·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
·民國交通聯運圖印花稅票(附資料庫光碟)
·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理論導論/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理論考古學/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華南考古(1)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二卷)
·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名窯地圖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
·東方考古(第1集)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西拉姆講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高句麗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渤海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魏晉南北朝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敦煌吐魯番文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簡牘/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青銅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2002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張宏彥著)
·閩寧村西夏墓地(精)/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
·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八次發掘報告(精)/福建文物考古報告
·文字考古(1)(精)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張昌倬主編)專升本)
·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冊)--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13
·許昌漯河錢幣發現與研究
·臨海文物志
·上海文博論叢·第13輯
·漢長安城武庫
·羊城考古發現與研究(1)
·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叢書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
·白玉鑒賞
·石器研究(舊石器時代考古方法初探)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年卷)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卷)
·潛江龍灣:1987-2001年龍灣遺址發掘報告 上下
·文物學
·明清青花瓷畫鑒賞
·古玩指南:銅器
·古玩指南:玉器·鑲嵌
·馬王堆漢墓探秘
·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窯址標本·河南卷
·隋代虞弘墓
·北齊徐顯秀墓
·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紀的中國考古學)
·敦煌考古漫記
·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
·大地灣考古研究文集
·廈門考古與文物(第二輯)--廈門文化叢書
·真如集:浙江考古學會學術論文集
·揭陽考古 (2003-2005)
·名家收藏趣談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
·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王仲殊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
·陶瓷器玩藏文圖--精緻生活叢書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提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神木新華
·清代御窯瓷器
·旅遊文物鑒賞
·銖積寸累:廣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選萃
·清三代青花蓋罐
·西湖名人墓葬(西湖全書)
·鈞台窯發現與探索
·中國考古學(英文版 全四冊)
·來自地下的聲音: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
·沙漠考古
·華夏神都:全方位揭迷三星堆文明
·守望硯田
·故宮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集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共二冊
·陶白捐贈文物選集
·原州古墓集成
·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八卷
·文博叢談
·捐獻銘記
·漢英文物考古詞彙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
·中國陶瓷簡史:英文
·Pediatric Anesthesia Handbook
·揭陽考古(2003-2005)
·河南舊石器考古與第四紀研究論文集
·文物精華
·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
·考古大懸疑
·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游記 全三冊)
·美洲考古大發現:被征服者扼殺的文明
·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來自地下的聲音
·西亞北非考古大發現:打開歷史之門
·古希臘羅馬考古大發現:歐洲文明之源
·中國史前考古大發現:文明的曙光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
·絲綢之路石窟壁畫彩塑保護
·安陽殷墟出土玉器
·考古大懸疑(發現·探索叢書(經典版))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社科文獻精品譯庫
·長清西漢濟北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宋元明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兩周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書(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燦爛佛宮(敦煌莫高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屈家嶺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大汶口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
·晚清民國瓷器
·西域考古圖記
·南通博物苑文物精華
·曇石山文化研究
·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夏商周歷史與考古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
·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
·中日兩國考古學·古代史論文集
·古錢幣
·太原隋虞弘墓
·龍泉東區窯址發掘報告
·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4輯
·邢台糧庫遺址
·襄陽王坡東周秦漢墓
·山東20世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硯談/把玩之旅叢書
·西亞考古史(1842--1939)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七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一)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圖文版
·昆蟲羊甫頭墓地
·觸摸塵封的歷史
·官窯內造款作品集/古玩與收藏叢書
·洛陽王灣--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
·甲骨文拓片精選:書體分類及臨摹指要
·收藏雜學
·考古中國4D
·考古中國3D
·考古中國2D
·考古中國1D
·齊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巴蜀考古論集
·大家小書·野人獻曝
·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
·古代青銅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四川歷史考古文集
·中國古玉鑒藏
·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上.下
·龍泉青瓷賞析
·中國考古學要論
·淘寶上海
·錦灰三堆
·舊都文物略
·古陶珍寶:唐三彩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十卷 考古論集
·2003成都考古發現
·東方考古(第1集)
·成都考古發現(2002)
·中國史前考古研究論集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八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二)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 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
·語石;語石異同評(考古學專刊)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上)
·人類的十大考古發現
·潛山薛家崗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就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探索·考古發現
·湖南考古2002(上下冊)
·夏商周文明研究·五 殷商文明暨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七十周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大彩文庫:古硯
·大彩文庫:漆器
·大彩文庫:清代玉器
·大彩文庫:古茶器
·耶穌最後的法老:提示西方文明的真實歷史
·天下第一劍:兗州鎮水劍縱橫談
·乾陵文化研究(一)
·唐惠庄太子李�墓發掘報告
·閩侯縣石山遺址第八次發掘報告
·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遣址調查與勘測報告
·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遺址發掘報告集
·考古學研究(五):慶祝鄒衡先生七十五壽辰暨從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論文集
·鄭州文物考古與研究一(上下)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二卷 卜辭通纂)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五卷 金文叢考)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 第三卷殷契粹編)
·秭歸苗評(含光碟)
·鄭州大河村(全兩冊)
·青海岩畫:史前藝術中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眾的研究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0卷
·中國西部考古記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銀器卷
·銀器
·新中國股票證圖錄
·中國糧票目錄 2003-2004年版
·中國債券目錄 2003-2004年版
·中國舊紙幣目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 2003-2004年版
·昨日盛宴: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支想衣裳:中國服飾的考古文物研究
·神秘瑰麗:中國古代青銅文化
·混沌初開:中國史前時代文化
·旅遊文物藝術/旅遊學新視野叢書
·文物鑒定與研究(2)
·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第二卷
·曾侯乙墓文物藝術
·安陽文物精華
·雕刻藝術.印鈕
·收藏與投資 毛澤東像章目錄
·大彩文庫:象牙雕刻
·珠寶
·郭店楚墓竹簡
·任式楠文集
·200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大彩文庫:青花瓷
·大彩文庫:古代銅鏡
·考古之謎
·明代磁州窯瓷器
·火壇與祭司鳥神(中國古代襖教美術考古手記)
·任家咀秦墓(精)
·古玩
·歷代印學論文選
·紅山古玉藏珍
·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兵器、刑具卷)
·觀賞石·盆景石·石硯及印章石鑒賞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叢
·簡牘帛書發現與研究
·慧眼識寶(二)
·慧眼識寶(一)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發現之謎)
·楚地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二)
·鑒藏如意(保值收藏)
·鑒藏銅墨盒
·斯坦因第四次中國考古日記考釋
·中國考古學通論
·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三聯學術文庫)
·西拉姆講述考古的故事
·探尋黃河文明
·古蜀王國的藝術星空
·秭歸柳林溪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上下
·中國音樂考古學
·二十世紀簡帛學研究
·戲劇與考古
·宋元明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中國考古大發現(上下)
·內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3輯配合國家基本建設專集)(精)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
·玉石之路(遺失在古墓中的歷史)
·走進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記
·蘇州考古
·考古學研究(五 上下)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商周古文字類纂
·洛陽皂角樹--1992~1993年洛陽皂角樹二里頭文化聚落遺址發掘報告
·隋唐考古
·膠東考古研究文集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7)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8)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6)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5)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10)
·屈家嶺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9)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3)
·中國考古文物之美(2)

Ⅱ 學校圖書館購買的資料庫是什麼

圖書館購買的資料庫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 國外資料庫,也就是一半的外文資料庫,一般是按照文獻下載量或者包年使用等幾種計價方式。

早在公元前3000年時,巴比倫的神廟中就收藏有刻在膠泥板上的各類記載。最早的藏書地點是希臘神廟的藏書之所和附屬於希臘哲學書院(公元前4世紀)的藏書之所。

最早的圖書館——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成果,我們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尼尼微圖書館(亞述帝國的國王亞述巴尼拔建立,所以又稱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這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在時間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古代最大圖書館)早400多年,而且由於泥版圖書的特殊性,沒有像亞歷山大圖書館一樣毀於戰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

Ⅲ 未來考古鳥的一個寶貴的資料庫

按計劃,KEO衛星由阿麗亞娜火箭發射升空後,攜帶的所有信息將在匿名形式下公布於網上,供全球人免費閱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KEO網站看到其他人的書信。
如果這一切能按計劃實行,這將是一個寶貴、龐大的資料庫。它使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每個人都能分享全人類的思想,每個人都能看到今日人類從未表現出的另一面。
KEO計劃組還打算通過文字處理和信息分析工具來分析這些信息,然後將它們按洲、者爛語言、性別、年齡、文化及國籍分類整理。這些分析結果將免費通過媒體、學校、官方及非官方機構向全世界發送。
這樣,送給未來子孫的KEO實際上也是給當今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領域都可以藉助這個龐大的資料庫進行最大范圍的取樣研究。
KEO計劃接受全球信息的截止日期已經兩次推遲:第一次從2001年推遲到2004年,原因是接受到的信息太少;第二次推遲到2005年年底,按照菲利浦的說法,主要原因是2002年阿麗亞娜火箭發生事故;但還有一個原因,依然是信息數量遠不夠多。
根據KEO網站的宣傳,至今KEO計劃組已收到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首橡漏區的信息,但他們認為信息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描如含繪今日的人類社會。
此外,「KEO計劃」是一項公益性的活動,沒有任何商業和政治、宗教色彩,它的開展和實施,完全要得益於各個國家、各個領域人士的幫助。

Ⅳ 英文文獻檢索網站有哪些

英文文獻檢索網站有Forgotten Books、古騰堡計劃、World Public Library世界公共圖書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Open Access Library、Blackwell電子期刊、科研出版社OA資源、HighWire出版社電子期刊、Free ebooks、JustFreeBooks。

WitGuides、Many Books好多書、Free-eBooks、Bioline International、Internet Archive互聯網檔案館、ebook-free、Digital Book Index、McMaster大學經濟思想史書庫、加利福尼亞大學國際和區域數字館藏。


ProQuest

ProQuest是博士論文全文檢索系統,PQDD的全稱是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而ProQuest的母公司是UMI,The answser Company (UMI有問必答公司),UMI成立於1938年,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存儲和發行商之一。

也是美國學術界著名的出版商,它向全球160多個國家提供信息服務,內容涉及商業管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新聞、科學與技術、醫葯、金融與稅務等。

Ⅳ 魔獸世界考古,發現了資料庫里沒有的東西。

這個我也很早考到了。

考古這東西很多考出來都是各種玩具,比如什麼把自己封琥珀裡面,戰鼓之類的。這槐李個風鈴你在野外用有時候會造成身邊天氣環境發生變化,鉛族遲沒有其他作用。
考古藍蟲子也看人品,從大災變考穗宏到現在都沒考到。。。

Ⅵ 全世界三大免費資料庫是什麼

一.三大檢索工具及相關資料庫介紹

1.三大檢索工具簡

科技部下屬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從 1987 年起,每年以國外四大檢索工具 SCI 、ISTP 、Ei、ISR 為數據源進行學術排行。由於 ISR(《科學評論索引》) 收錄的論文與 SCI 有較多重復,且收錄我國的論文偏少因此,1993年起不再把 ISR 作為論文的統計源。而其中的 SCI 、ISTP 、 Ei 資料庫就是圖書情報界常說的國外三大檢索工具。

SCI ,即《科學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它創建於1961 年,創始人為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所長 Eugene Garfield(1925.9.15).利用它,可以檢索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農業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方面自 1945 年以來重要的學術成果信息;SCI 還被國內外學術界當做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和進行學術排名的重要依據。

ISTP ,即《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創刊於 1978 年,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制,主要收錄國際上著名的科技會議文獻。它所收錄的數據包括農業、環境科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 、化學、物理學等學科。從 1990-2003 年間, ISTP 和 ISSHP( 後文將要講到 ISSHP) 共收錄了 60 , 000 個會議的近 300 萬篇論文的信息。

Ei,即《工程索引》,創刊於 1884 年,由 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 編輯出版。主要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論文(主要為科技期刊和會議錄論文 ) ,數據覆蓋了核技術、生物工程、交通運輸、化學和工藝工程、照明和光學技術、農業工程和食品技術、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應用物理、電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車工程等學科領域。

2.與三大檢索工具相關的其它資料庫介紹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創刊於 1969 年,收錄數據從 1956 年至今;是社會科學領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數據覆蓋了歷史學、政治學、法學、語言學、哲學、心理學、圖書情報學、公共衛生等社會科學領域。

A&HCI,即《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創刊於 1976 年,收錄數據從 1975 年至今;是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數據覆蓋了考古學、建築學、藝術、文學、哲學、宗教、歷史等社會科學領域。

ISSHP ,即《社會科學和人文會議錄索引》,創刊於 1979 年,數據涵蓋了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的會議文獻。這些學科包括: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文學、歷史學、公共衛生等領域。
xiaoxinsue 2006-06-03 10:35
二.如何利用三大檢索工具等資料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1.利用SCI、SSCI、A&HCI資料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1) 通過往TOPIC檢索入口輸入檢索主題詞獲得相關主題文獻

(2) 通過往TOPIC檢索入口輸入檢索主題詞,然後對檢索結果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主題文獻

(3) 通過往TOPIC和SOURCE TITLE檢索入口同時輸入檢索主題詞獲得相關主題文獻

例子:往TOPIC中輸入"nano*",同時往SOURCE TITLE 中輸入"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IMMOBILIZATION BIOTECHNOLOGY or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r BIOMATERIALS or CELLULAR POLYMERS or DENTAL MATERIALS or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 or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POLYMER EDITION or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or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or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or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利用上面的檢索式,可以檢索出SCI網路版2002年資料庫收錄"MATERIALS SCIENCE, BIOMATERIALS"類的文章102篇。

2.利用ISTP資料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可以通過TOPIC、SOURCE TITLE、CONFERENCE相結合的方式來檢索

3.利用Ei資料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例子:檢索醫學領域中含有 "pipe" 的文獻
如果僅僅用 "pipe" 檢索在所有欄位中檢索,會命中 4 萬多條記錄;即使同時限制在 TITLE 中檢索,結果也有 1 萬多條,數據冗餘太大。這時,可以考慮從學科的角度進行限制檢索:

先檢索到從 Ei Thesaurus 中檢索醫學類目:

Medicine : 461.6 , Medical care : 461.7 , Medical imaging : 461.1 , Medical problems ,

Medical supplies : 462.1 , Medical computing : 723.5 , Medical diagnosis , Medical ecation ,

Medical equipment , Medical monitoring : 462.2

利用 "Expert Search" : (461.1 wn CL OR 461.6 wn CL OR 461.7 wn CL OR 462.1 wn CL OR 723.5 wn CL) AND (pipe wn TI) 命中 500 多條記錄,因 723.5 類與計算機應用有關,命中記錄中有許多看不出是與醫學有關的,可以考慮將該類去掉檢索。結果就比較令人滿意。

4.利用 SCOPUS 資料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該資料庫提供了學科限制,因而相對容易。
三.如何利用三大檢索工具等資料庫檢索論文收錄情況
1.利用三大檢索工具等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以清華大學為例
(1)利用 SCI 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tsinghua univ or tsing hua univ or qinghua univ or qing hua univ or 100084) same (peoples r china or beijing or bei jing)

(2)利用 ISTP 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tsinghua univ or tsing hua univ or qinghua univ or qing hua univ or 100084) same (peoples r china or beijing or bei jing)

(3)利用 Ei 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利用作者索引或用復雜檢索,但效果均不好。

(4)利用 SCOPUS 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AFFIL(100084 AND tsinghua)

(5)利用 CSSCI 、《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三個資料庫均提供機構檢索入口,可以查找單位 / 集體論文收錄情況。
2.利用三大檢索工具等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以周遠翔老師的論文為例子 ( 見附錄 ) :
(1)利用 SCI 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作者的文獻 ( 文章或報告 ) 共有 104 篇,在這些文章中,他的合作者包括以下八人: N. Yoshimura, 關志成, H. Katoh, 嚴萍,梁曦東,李光范, M. Nifuku, Atsushi Satake

構建檢索式: (zhou yx or yunxiang z) and (Yoshimura n or guan zc or cheng g or Katoh h or yan p or ping y or liang xd or xidong l or li gf or guangfan l or Nifuku m or Satake a or Atsushi S)

在 AUTHOR 欄位中輸入上述檢索式,命中 9 條記錄。與作者提供的論文核對後發現:這 9 條記錄全是作者本人的論文。

還有幾篇文獻是作者單獨完成的,對於這些文獻,需要單獨處理。

(2)利用 ISTP 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與檢索 SCI 資料庫類似,用同樣的檢索式和同樣的方法即可。

在 AUTHOR 欄位中輸入上述檢索式,命中 14 條記錄。與作者提供的論文核對後發現:這 14 條記錄全是作者本人的論文。比作者事先查好的 12 篇還多 2 篇。

(3)利用 Ei 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在高級檢索中輸入 (Ei 資料庫作者標引與 SCI 有很大不同: Ei 一般要將姓和名寫全,而 SCI 是要求姓寫全,名用第一個字母 ) :

(zhou, y.x. wn AU OR zhou, yuanxiang wn AU OR yuanxiang, z. OR yuanxiang, zhou OR zhou, y.-x. wn AU OR zhou, yx wn AU) AND (Yoshimura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cheng, g wn AU OR guan, cheng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Katoh wn AU OR yan, p wn AU OR yan, ping wn AU OR ping, y. wn AU OR ping, yan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xidong, liang wn AU OR liang, xidong wn AU OR xidong, l.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guangfan, l. wn AU OR guangfan, li wn AU OR li, guangfan wn AU OR Nifuku wn AU OR Satake wn AU OR Atsushi wn AU)

命中 19 條記錄,這與讀者自己檢索的 27 條記錄相差 8 條。

後經檢查,發現漏檢的 8 條記錄中,有 7 條作者是 "zhou, y" ,有一條是 "zhou, yuanxing" 。所以,用上述檢索式會漏掉一部分記錄;因而我們應再修改一下檢索式:

把上述檢索式修改為: (zhou, y* wn AU OR yuanxiang, z. OR yuanxiang, zhou) AND (Yoshimura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cheng, g wn AU OR guan, cheng wn AU OR guan, zc wn AU OR Katoh wn AU OR yan, p wn AU OR yan, ping wn AU OR ping, y. wn AU OR ping, yan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liang, xd wn AU OR xidong, liang wn AU OR liang, xidong wn AU OR xidong, l.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li, g.-f. wn AU OR guangfan, l. wn AU OR guangfan, li wn AU OR li, guangfan wn AU OR Nifuku wn AU OR Satake wn AU OR Atsushi wn AU) 命中 34 條記錄,從中找出了作者有 27 篇文獻被 Ei 資料庫收錄。

需要說明的是:利用第一個檢索式基本上可以比較准確地檢索到作者的文獻。只所以利用第二個檢索式,是考慮到 Ei 資料庫在數據標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小的差錯,可以基本上沒有遺漏地檢索出作者所有被 Ei 資料庫收錄的文獻。

(4)利用 SCOPUS 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5) 利用 CSSCI 、《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xiaoxinsue 2006-06-03 10:35
四.如何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1.檢索單位 / 集體論文被引用情況
(1)利用 SCI 、 SSCI 、 A&HCI 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從收錄的角度檢索,例子:

(tsinghua univ or tsing hua univ or qinghua univ or qing hua univ or 100084) same (peoples r china or beijing or bei jing)

(2)利用 SCOPUS 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3)利用《中國期刊網》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備註: CSSCI 、《中國科技論文引文統計分析資料庫》均沒有提供按單位 / 集體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的入口。
2.檢索個人論文被引用情況
(1) 利用SCI、SSCI、A&HCI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從收錄的角度檢索,例子:

(2) 利用SCOPUS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3) 利用CSSCI、《中國科技論文引文統計分析資料庫》、《中國期刊網》檢索論文被引用情況

五.核心期刊投稿導引
1.期刊評價及評價工具
關於期刊評價,目前國內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是核心期刊評價法,二是期刊綜合評價梯度法。前者簡稱「 0/1 法則」,後者簡稱「綜合法則」。兩種法則都是以傳統的情報學文獻離散定律、引文分析定律等為理論依據的。只是「綜合法則」涵蓋了「 0/1 法則」,更加強調梯度的概念。 期刊評價的工具,國外以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為代表,國內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為代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是「0/1 法則」評價的結果,《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是「綜合法則」評價的結果。
2. 核心期刊的內涵及國內、國際核心期刊外延的界定
核心期刊的概念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某一學科中高水平、高影響力的期刊。不難看出,核心期刊有兩個主要特性:一是學科性,二是學術性。

一般情況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個學科範圍內來界定的某一個學科的核心期刊,到另一個學科就不一定是核心期刊 ( 當然,綜合性學科的核心期刊,如 NATURE 、 SCIENCE 等例外 ) 。

核心期刊的學術性主要要是以期刊影響因子來測定的。關於影響因子,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三年統計法,一種是中期統計法。按三年統計法得出的結果就是目前我們常說的影響因子 (IF: Impact Factor :某一種期刊在第三年得到的引文數與該刊前兩年的總論文數之比。 ) ,按中期統計法得出的結果叫 「 中期影響因子」(MIF: Median Impact Factor 某一種期刊的引文累計達到 1/2 時,引文數與此時的總論文數之比 ) 。
3.如何向國內、國際核心期刊投稿

投國際刊物,請參考 JCR( 包括科技版和社科版 ) ,選擇自己想要找的學科類目,按照影響因子排序,挑選適合的刊物。然後在《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網站查找刊物的地址或網站信息,登陸刊物的網站,查找在線投稿信息。

投國內刊物,請參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從中選擇自己想要找的學科類別,然後按照影響力,挑選適合的刊物。投稿地址信息可以參考工具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也可以登錄「中國期刊網」,查找刊物的投稿信息。

在向核心期刊投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盡量不要投增刊。

(2) 單位署名要規范。寫清華大學要同時寫上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這在 SCI 中尤其要注意。

六.SCI 收錄期刊
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ISI所謂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報道這些成果的文獻大量地被其它文獻引用。為此,作為一部檢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檢索工具通過主題或分類途徑檢索文獻的常規做法,而設置了獨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過先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的引用,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及先前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

SCI 以上做法上的特點,使得 SCI 不僅作為一部文獻檢索工具使用,而且成為科研評價和的一種依據。科研機構被 SCI 收錄的論文總量,反映整個機構的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的水平;個人的論文被 SCI 收錄的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反映他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

SCI 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碟版及聯機資料庫,現在還發行了互聯網上 Web 版資料庫。個人通過網路就可以對 sci 期刊目錄進行搜索和查找,相關鏈接如下:

SCI 收錄期刊 ( 按字母 ) :

http://www.isinet.com/cgi-bin/jrnlst/jlresults.cgi?PC=K

SCI 收錄期刊 ( 按分類 ) :

http://www.isinet.com/cgi-bin/jrnlst/jlsubcatg.cgi?PC=K

七.EI 投稿指南
為了適應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科技工作者向 EI 收錄期刊投稿提供方便,本指南收集了 EI 收錄的科技期刊中近 1900 余種刊物的最新投稿信息,其中包括通信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和網站的網址等。

使用說明
(1) 本目錄按中國科學院圖書分類法排列。

(2)各來源期刊款目的著錄格式如下:

375C0005 ① ISSN 0306-4573 ②

I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 ③

1963. 6/yr ④ Editor-in-chief:Tefko Saracevic,School of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tudies Rutgers University 4

Huntington Street New Brunswick,NJ 08903 USA. ⑤

E-mail:j.rigg@elsvier.co.uk

http://www.elsevier.nl/inca/publications/store/2/4/4/ ⑥

《信息處理與管理》刊載信息處理、傳播、儲存、利用、檢索和管理,包括: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在圖書館信息工作中的應用以及信息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論文、評論和簡訊。 ⑦

註: ① 中圖公司報刊刊號 ② 國際標准刊號 ③ 刊名 ④ 創刊年及出版周期(或全年期數) ⑤ 編委或編輯部或出版機構名稱、地址、電話、傳真 ⑥ 電子郵件地址和網址 ⑦ 譯名和內容簡介(中文或英文)

(3)指南中部分縮寫解釋

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國際標准刊號 Pub:Publisher 出版者

Ⅶ 敦煌遺書資料庫怎麼用

8月19日,「敦煌遺書資料庫」(dhyssjk.dha.ac.cn)正式宣布上線。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敦煌研究院發布的是一項全球敦煌文獻資源共享平台,內容包括敦煌文獻的基本信息、數字圖像、全文錄文和相關研究文獻目錄四個部分,資料庫同時提供漢、藏文文獻的全文檢索和圖文對照瀏覽。
敦煌遺書指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紀的古寫本及印本,包括宗教典籍、官私文書、中國四簡擾部書、非漢文文獻等,是研究中古中國、中亞、東亞、南亞相關的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人類學、語言學、文學史、藝術史、科技史、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研究資料。

敦煌遺書資料庫敦煌藏經洞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大發現之一,但由於晚清國力衰落,致使藏經洞出土文獻文物流散於全世界各地,總數在7萬件以上。目前敦煌遺書分藏於中、英、法、俄、日等國數十家收藏機構,一直缺乏一個完整的聯合目錄。
2012年,由敦煌研究院主導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敦煌遺書資料庫建設》立項,旨在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敦煌遺書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各地所藏戚氏敦煌遺書資源信息匯集在一起,建立完整的敦煌遺書信息資源總庫,以期進一步實現全球各地所藏敦煌文物的數字化回歸,為全球學界提供完整的敦煌遺書數據。

敦煌遺書資料庫搜索功能

敦煌遺書資料庫文獻搜索時任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的馬德研究館員擔任項目首席專家,聯合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許端清教授,共同組建研究團隊。從「敦煌遺書資料庫」官網了解到,《敦煌遺書資料庫建設》分敦煌遺書資料庫理論研究、敦煌遺書資料庫關鍵技術研究及軟體系統開發、敦煌漢文遺書庫、敦煌藏文遺書庫、敦煌遺書研究文獻庫和數字化成圖像攝影採集和數字圖像編輯工作等六個子課題。在對「敦煌遺書數據建設」的目的、意義、方法、手段及其前景分析等方面的探索的基礎上,經過近九年探索,研發完成了敦煌遺書資料庫軟體系統,支持敦煌遺書的錄入、檢索瀏攔仔旦覽、輸出等管理與使用功能,具體包括數據錄入功能、檢索瀏覽功能、輸出功能、資料庫維護功能等,為各子課題的研究成果數據入庫提供了技術支持;此外還開展了遺書綴殘技術研究,實現了遺書殘片關聯檢索功能。2021年5月,該項目順利通過結項評審。

Dy.001 歸義軍衙府酒破歷(局部)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強調敦煌研究院「要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等高技術手段,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等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

趙聲良、鄭炳林、馬德共同啟動敦煌遺書資料庫平台「敦煌遺書資料庫」正式宣布上線當天,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館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教授、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原所長馬德研究館員,共同啟動了敦煌遺書資料庫平台。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研究館員現場演示介紹了「敦煌遺書資料庫」的基本功能。

趙曉星現場演示「敦煌遺書資料庫」的基本功能據了解,2022年,敦煌研究院將「敦煌遺書資料庫」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集中敦煌文獻研究所專家學者繼續升級完善。已建成的「敦煌遺書資料庫」主要內容分為遺書基本信息、遺書數字圖像、遺書全文錄文和遺書研究文獻信息四大部分,廣大專業工作者和敦煌學愛好者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輕松、方便、快速的從中找到需要的

Ⅷ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是什麼級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擔著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等任務。
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為正處級事業法人單位。從1952年至今,先後擔任隊長或所長的有趙全友段手嘏、許順湛、丁伯泉、安金槐、郝本性、楊育彬、楊肇清、孫新民、賈連敏。事業編制8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8人,佔全院職工的比例為78%。全院設有13個科室:辦公室、基建考古辦公室、計財科、保衛科、第一(石器時代)研究室、第二(商周時期)研究室、第三(秦漢及以後歷史時期)研究室、科技考古室、技術室、文物科技保護中心、資料信息中心、公共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燃液華夏考古》編輯部。下屬有鄭州、新鄭、登封、許昌靈井、內黃三楊庄工作站和鄭州西山整理基地。2009年好嫌以來,初步建成全國唯一的「中國動物考古標本資料庫」科研平台,省級文物科技保護中心1個,省級科研基地3個。

熱點內容
天狗網密碼多少 發布:2025-05-03 00:10:38 瀏覽:641
簡訊伺服器怎麼查 發布:2025-05-03 00:08:05 瀏覽:201
綠豆腳本吃雞 發布:2025-05-02 23:44:50 瀏覽:718
車天窗是什麼配置 發布:2025-05-02 23:37:47 瀏覽:912
區域網視頻點播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5-02 23:18:28 瀏覽:713
電腦如何清理安卓手機 發布:2025-05-02 23:06:38 瀏覽:722
linuxrar解壓縮 發布:2025-05-02 23:04:59 瀏覽:392
暴力解壓文件怎麼辦 發布:2025-05-02 23:04:00 瀏覽:691
共享密碼怎麼掃描 發布:2025-05-02 22:58:56 瀏覽:537
安卓手機怎麼改變閃光燈顏色 發布:2025-05-02 22:57:45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