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emacslinux安裝

emacslinux安裝

發布時間: 2023-05-27 22:47:00

❶ 在linux系統下如何通過rpm命令安裝emacs軟體

YLMF OS4.0ext4區
路徑LostTitan@LostTitan-laptop:~/載春衫$ pwd -P
/home/LostTitan/載
輸入rpm提示bash: rpm: 未找命令
已經禪掘安裝rpm2targz現想安裝PPStream.rpm該何解扒襲腔壓安裝初接觸linux

❷ 關於Linux【著急要】

Linux學習基礎

1、什麼是Linux?

准確的說,是指Linux的kernel(系統的核心程序),其內核版權屬於Linus Torvalds,在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版權協議下發行,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復制(), 修改(change), 套裝分發(distribute),銷售,但是不可以在分發時加入任何限制, 而且所有原碼必須是公開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無償取得所有執行文件和原代碼。

對於Linux用戶和系統管理員來說,Linux是指包含Linux kernel、utilities (系統工輪塌具程序)以及application (應用軟體)的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Linux的應用軟體是由自由軟體基金會(FSF)開發的,全世界許多熱心的程序員為Linux開發或移植了很多應用程序,包括X-Windows、Emacs、TCP/IP網路(包括SLIP/PPP/ISDN)等等,現在Linux(包括內核和大量的應用程序)光是執行程序就已經達到200M,完全安裝後的規模將更大(大約500M左右)。

從本質上講,Linux是Unix的」克隆」或Unix風格的操作系統,在原代碼級上兼容絕大部分的Unix標准(如IEEE POSIX,System V,BSD),它遵從 POSIX規爛握范,例如對於System V來說,把其上程序源代碼拿到 Linux下重新編譯後就可以運行,而對於BSD Unix來說,它的可執行文件可以直接在Linux環境下運行。

Linux的標志是可愛的企鵝,至於為什麼選用企鵝,Linus是這樣說的:別的都被他人用了,企鵝,不是也非常可愛嗎?!由Linux作者發布的僅僅是一個內核而己,有一些公司或組織把內核、原代碼及相關的應用程序組織在一起發行, 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Linux發行(distributor)版本, 比較著名的發行版本有RedHat、SlackWare 、S.u.S.e、Debian 等。

2、Linux的發展歷史?

Linux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Linus Torvalds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名學生,最初用匯編語言寫了一個在80386保護模式下處理多任務切換的程序,後來從Minix(用於操作系統教學、很小的Unix)中得到靈感,發誓要寫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於是開始寫了一些硬體的設備驅動程序、一個小的文件系統......,這樣0.0.1版本的Linux就出來了,但是它必須在有Minix的機器上編譯以後才能玩,這時候的Linus已經完全「走火入魔」了,決定踢開Minix「鬧革命」,於是在1991年10月5號發布了Linux 0.0.2版本,這個版本已經可以運行bash(一種用戶與操作系統內核通訊的軟體)和gcc(GNU C編譯器)了。

Linus從一開始,就決定自由擴散Linux、包括源代碼,他把源代碼發布在網上,隨即就引起愛好者的注意,他們通過互連網也加入了Linux的內核開發工作,一大批高水平程序員的加入,使得Linux達到迅猛發展,到1993年底,Linux 1.0終於誕生。Linux 1.0已經是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了,其內核寫得緊湊高效,可以充分發揮硬體的性能,在4M內存的80386機器上也表現得非常好。

很多人對Linux的認識有個誤區,即總把Linux與低檔硬體平台聯繫到一起,其實從2.1.xx系列內核開始,Linux就開始走高端的路子了,大約在1.3版本之後,開始向其他硬體平台上移植,包括弧稱最快的CPU---Digital Alpha(目前主頻是最高的),目前Linux能將硬臘歷圓件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囊括低端到高端的所有應用。

Linux加入GNU並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由於不排斥商家對自由軟體進一步開發,不排斥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體,故而使Linux又開始了一次飛躍,出現了很多的Linux發行版,如Slackware、Redhat、Suse、TurboLinux、OpenLinux等十多種,而且還在增加,還有一些公司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體或把其他Unix平台的軟體移植到Linux上來,如今很多IT界的大腕如IBM、Intel、Oracle、Infomix、Sysbase、Corel、Netscape、CA、Novell等都宣布支持Linux! 商家的加盟彌補了純自由軟體的不足和發展障礙,Linux得以迅速普及。

1、如何快速掌握Linux?

方法是多動手、動腦,學習時要經常與Windows進行對比。建議你先安裝RedHat Linux,然後練習如何配置它,如何使用Linux命令,如何在X—WINDOWS下操作,如何在Linux下安裝應用軟體,如何在Linux下上網、編輯文檔、播放多媒體文件、玩游戲等。

快速上手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多動手操作,看看你能否完成上面的工作。

2、Linux與Windows有哪些異同點?

Windows是圖形界面的,Linux類似以前的DOS,是文本界面的,如果你運行了圖形界面程序X-WINDOWS後,Linux也能顯示圖形界面,也有開始菜單、桌面、圖標等。

Windows有MS-DOS方式,在該方式下通過輸入DOS命令來操作電腦;而Linux與Windows類似,也有命令方式,Linux啟動後如果不執行X-WINDOWS,就會處於命令方式下,必須發命令才能操作電腦。另外Linux上也有很多的應用軟體,安裝運行了這些軟體後,你就可以在Linux上編輯文檔、圖片,玩游戲、上網、播放多媒體文件等。

不過Linux的分區格式和目錄結構,與Windows迥然不同,應用軟體的安裝方式也不同。

3、安裝Linux時的注意事項

安裝前確定好Linux安裝在哪個分區,Linux也有系統分區和Swap分區(類似Windows的虛擬分區,即交換文件)兩個分區。由於Linux支持的分區格式與Windows分區格式不同,所以如果安裝了Linux後,Windows還能繼續使用,Linux就應該安裝在硬碟分區的最後一個擴展分區;其次Linux的Swap分區必須保證有60MB,系統分區最少要保證240MB;此外安裝前搜集好PC硬體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顯示器信息,這將直接決定你安裝Linux後,使用圖形界面程序的效果;在安裝、使用中輸入命令時,請注意大小寫。

4、掌握Linux的目錄結構

Linux的目錄結構與Windows不同,而且在Windows下看不到Linux的目錄,反過來,Linux也看不到Windows下的目錄。Linux下各目錄的含義如下:

目錄名稱 意 義
/vmlinuz 該目錄中存放的是系統內核
/bin 該目錄中存放Linux的常用命令,在有的版本中是一些和根目錄下相同的目錄。
/boot 該目錄下存放的都是系統啟動時要用到的程序,當用lilo引導Linux時,會用到這里的一些信息
/dev 該目錄包含了Linux系統中使用的所有外部設備,它實際上是訪問這些外部設備的埠,你可以訪問這些外部設備,與訪問一個文件或一個目錄沒有區別。例如在系統中鍵入「cd /dev/cdrom」,就可以看到光碟機中的文件;鍵入「cd /dev/mouse」即可看滑鼠的相關文件。
/cdrom 該目錄在剛安裝系統時是空的,你可以將光碟機文件系統掛在這個目錄下, 例如「mount /dev/cdrom /cdrom」
/etc
該目錄存放了系統管理時要用到的各種配置文件和子目錄,例如網路配置文件、文件系統、X系統配置文件、設備配置信息、設置用戶信息等。
/sbin 該目錄用來存放系統管理員的系統管理程序。
/home 如果建立一個名為「xx」的用戶,那麼在/home目錄下就有一個對應的「/home/xx」路徑,用來存放該用戶的主目錄。
/lib 該目錄用來存放系統動態連接共享庫,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會用到該目錄下的共享庫
/lost+found 該目錄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空的。但當突然停電、或者非正常關機後,有些文件就臨時存放在這里。
/mnt 該目錄在一般情況下也是空的,你可以臨時將別的文件系統掛在該目錄下。
/proc 可以在該目錄下獲取系統信息,這些信息是在內存中由系統自己產生的
/root 如果你是以超級用戶的身份登錄的,這個就是超級用戶的主目錄
/tmp 用來存放不同程序執行時產生的臨時文件
/usr 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該目錄下

5、Linux的常用命令

如果在Linux命令行模式下遇到不會用的命令,你可以打"man [command]"得到該命令的幫助,如果想知道一個命令有哪些參數,可以打command -help來得到。

注意:linux中的參數輸入形式和dos不一樣,在命令後面應該打一個空格,然後打"-",最後再跟一個或多個參數;另外linux下大小寫是有區別的!

下面介紹幾個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每個命令都與對應的dos命令作比較,並列出一些常用的參數。

命令參數 意 義
Ls
-a列出系統中的隱含文件,linux下的隱含文件是靠文件名的格式來表示的,不同於dos是靠文件屬性來表示,即只要該文件以「.」開頭,那麼它就是隱含文件。
-l以長式列出。就是把該文件或目錄的所有信息都列出來,一個文件佔一行
相當於dos下的dir命令,是列文件列表的命令。
cd 和dos下的cd一樣,轉換目錄的命令。 注意:linux下轉到上級目錄要打"cd .."而不是dos下的"cd..",即"cd"後面要有個空格
pwd 列出當前目錄命令,相當於dos下沒有參數的cd命令。例如:
[root@ttqq bin]# pwd /usr/bin [root@ttqq bin]# 這表示目前在"/usr/bin"目錄下。
Mkdir
-m mode表示建立目錄時默認的目錄模式。這個是dos和Windows所沒有的功能,主要是關於許可權的問題。
建立新目錄,相當於dos的md命令。一般就用 mkdir [dirname]
rmdir 刪除目錄,相當於dos的rd命令。
用法:rmdir [dirname]
cat 在文件後面追加文件,或在屏幕上列印文件內容,追加功能相當於dos的 file1+file2,而在屏幕上列印文件內容可以和dos的typeml來類比。如果文件太大,在一屏上無法完全顯示,則可用more命令
more 分屏顯示文件內容,和dos下的more命令大致相同,但它可以和別的命令搭配使用。如:cat /home/eec/myfile | more。
cp

-r相當於dos的x/s。用於拷貝一個目錄下的所有子目錄和文件 拷貝文件,相當於dos下的,使用方法與dos下的一樣。

=======================================

系統安裝: Linux快速入門

不少初學者都覺得Linux操作系統難用,現特將Linux中的基本操作與DOS操作系統中相似的操作對照比較如下,以讓大家盡快入門

[一、基礎知識]
1、[系統安裝]
Linux的安裝時,使用Tab、箭頭、空格、回車等鍵做出選擇。Linux一般須安裝在單獨的分區下,為避免Windows系統中的注冊表、快捷方式路徑出錯,最好安裝在硬碟的最後一個分區。即將最後的一個分區刪除後,用分區軟體(建議用Pqmagic)分為Linux Native(根分區)和Linux Swap(數據交換區),如果您的硬碟大於8G,您的Linux root分區應安裝在前8G之內(linux 根分區終止扇區 <1023 柱面)。Native分區一般要大於240MB,具體大小視安裝的Linux組件決定,建議不要大於2G。Swap分區必須有60MB以上。安裝前要搜集好您的硬體信息如:CPU、內存、顯示器、顯卡、滑鼠、鍵盤等。Linux的版本有很多,而且不斷更新,根據提示安裝一般都可順利完成。

2、[登陸進入]
默認安裝,啟動後在出現的Lilo boot:之後輸入Linux(或回車),Linux便開始啟動,當出現登陸提示符Login:時,輸入用戶名,然後出現口令提示符password:輸入口令。可進入相應的用戶環境。如輸入:root,及其密碼,可進入超級用戶環境#,輸入其他用戶名及口令,可進入該用戶環境$(當然由於版本的不同還可能是%等)。

3、[關閉系統]
在超級用戶提示符#下輸入halt(立即關機)或shutdown [time](延遲time分後關機,給各用戶每隔一段時間發出還有多長時間將關機的警告)後,計算機將進行一系列的關機工作,最後出現System halt時,表示可以關閉電源了。非超級用戶則需用exit命令退出操作環境,再用超級用戶:root登陸,才能執行關閉操作。

4、[注意事項]
與DOS不完全相同的地方:

DOS Linux 備注
命令行字母 不區分大小寫 區分大小寫 在Linux中,超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是#,一般普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是$,普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也同DOS一樣可以更改。通配符中*、?與DOS中的含義相同,[]是僅包括括弧內的符號,連續的符號可用「-」連接首尾的符號代替,如[12345678]可以用[1-8]代替,[abcdefijk]可用[a-fi-k ]表示。
路徑分隔符 /
提示符 > #、$
通配符 *、? *、?、[]

5、[文件類型]
與DOS、Windows不同,在Linux系統中,目錄和設備都被視為文件,共有四種文件類型,它們是:⑴普通文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件,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符號「-」表示。⑵目錄文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目錄,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用首前用一字母「d」表示。⑶字元設備文件,如顯示器、列印機、終端等,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字母 「c」表示。⑷塊設備文件,如硬碟、軟盤、光碟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字母「b」表示。在Linux中用長格式列目錄命令ls -l時,例如:

-rwxrw-r-- 5 user group 1089 Nov 18 1998 filename
存取許可權 用戶 組名 位元組數 最後修改時間 文件名

DOS下的文件名是8.3格式的,Windows95以後開始支持長文件名,Linux支持長文件名。在DOS下擴展名是com、exe或bat的文件為可執行文件,但在Linux中文件類型只能通過文件屬性得知,用命令ls –F可區分目錄和文件,後有「/」符號的為目錄,後有「*」符號的為可執行文件,用ls –aF可列出所有的文件和目錄,包括隱藏的文件和目錄,文件名以點號「.」開頭的為隱藏文件。

6、[讀取許可權]
在Linux中,文件的主人稱所有者,其他使用者分別稱為同組者、其他人,為保證各用戶文件的安全,Linux繼承了UNIX的作法,通過設定存取許可權,限制某些用戶對文件的隨意存取。共有三個級別的存取權:讀權r、寫權w、執行權x。在存取權中共有九個字元的位置其順序是:所有者、同組人、其他人。在上例中分別表示:主人對文件擁有讀寫權和執行權,同組人對文件擁有讀寫權、其他人對文件只擁有讀權。

7、[使用幫助]
在Linux中,您只要在命令行中打上man command(您要看幫助的命令),就可以得到該命令的在線幫助。man有一套它自己的命令,通常由單個鍵組成,按空格鍵和F鍵將翻到下一頁,按B鍵翻到上一頁,按Q鍵退出man,回到命令行。

[二、文件管理和目錄操作]
1、[文件管理]

功能 DOS Linux 備注
顯示文件內容 type、more cat、more type、cat是全部顯示,more是分頁顯示
拷貝文件 cp
移動文件及改名 move mv
刪除文件 del、erase rm
列印文件 print lpr

2、[目錄操作]

功能 DOS Linux 備注
列目錄及文件 dir/選項 ls –選項 在Linux中cd/是直接返回登錄時的目錄而不是根目錄
顯示當前目錄 cd pwd
變更工作目錄 cd目錄 cd/目錄
建立目錄 md、mkdir mkdir
刪除目錄 rd、rmdir rmdir
目錄更名 move mv
拷貝目錄 x

據說很多DOS命令都是借鑒UNIX的,而Linux又是從UNIX發展起來,故DOS和Linux命令的格式很相似,只是Linux的命令的功能更加強大,各選項、參數有較大區別,具體運用時可使用幫助命令。

[三、外存儲器的使用]
在Linux中一般不能直接訪問軟盤、其他硬碟邏輯分區、光碟等,在Linux中它們都被視為文件,在使用前必須使用裝載命令mount將它們裝載到系統的/mnt目錄中,使用結束後還須卸載。命令格式如下:

mount –t 文件系統類型 設備名 裝載目錄

常用的文件類型有:
msdos dos分區文件
vfat 支持長文件名的dos分區
ext2 Linux的文件系統
swap Linux swap分區或swap文件
iso9660 安裝CD-ROM的文件系統
hpfs OS/2分區文件系統

設備名是指要裝載的設備的名稱,如軟盤、硬碟、光碟等,軟盤一般為/dev/fd0 fd1,硬碟一般為/dev/hda hdb ,硬碟邏輯分區一般為期hda1 hda2…等等,光碟一般為/dev/hdc。在裝載前一般要在/dev/mnt目錄下建立一個空的目錄(名字自擬),如軟盤可為floppy,硬碟分區可為其盤符如c、d等等,光碟可為cd-rom,個體使用例子:

裝載一個mddos格式的軟盤: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裝載一個Linux格式的軟盤: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裝載Windows98格式的硬碟分區(C盤):mount –t vfat /dev/hda1 /mnt/c
裝載一個光碟: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裝載完成後便可對該目錄進行操作,在使用新的軟盤及光碟前必須退出該目錄,使用卸載命令umount卸載,才可以使用新的軟盤及光碟,否則系統會不承認的,光碟在卸載前是不能用光碟機面板前的彈出鍵退出的。

以上只是Linux基本的知識,不過相信您掌握後便已快速步入Linux了之門,進一步深入學習其他Linux知識了應該不成問題了。

❸ Emacs怎麼安裝

看樣子是缺少圖形庫。你這是要make install啊,這么玩太麻煩了。
如果真想弄,你宴衫可以嘗試裝下GTK。ubuntu下我編譯過emacs24,還是挺復雜的,前前後後裝了好幾個包,一致提示說有依賴包未安裝。最後make 編譯了好半天才裝上而且感覺還沒手祥皮ubuntu的apt-get來的給力,卸載的時候很麻煩,自己make安裝的東西貌似包管理工具不能管理。

建議lz直接用包管理工具安裝,比如ubuntu下的apt-get,別的linux發行版我沒玩過。現在的發行版都是有包管理工具畢差的,而且一般還都會有個應用商店。自己搜搜你的發行版是什麼包管理工具,怎麼安裝,直接用命令安裝就行了,不用編譯,安全高效。

❹ Windows10上安裝使用Linux子系統(WSL)

Linux的Windows子系統讓開發人員可以直接在Windows上運行Linux環境(包括大多數命令行工具,實用程序和應用程序),而無需建立在虛擬機的開銷之上,整個系統共200多M,但包含了你能用到的所有功能,並且和windows完美互操作(省去Linux掛載本地windows分區或目錄的操作),目前Linux的windows子系統已經相當完善,可當作完整linux系統使用.

您可以:

從Windows應用商店中 選擇您最喜愛的Linux發行版。

運行常用的命令行實用程序,如grep,sed,awk等。

運行Bash shell腳本和Linux命令行應用程序,包括:

工具:vim,emacs,tmux

語言:Javascript / node.js,Ruby,Python,C / C ++,C#和F#,Rust,Go等

服務:sshd,MySQL,Apache,lighttpd

使用發行版的內置包管理器(apt-get)安裝其他Linux工具。

從Linux控制台調用Windows應用程序。

在Windows上調用Linux應用程序。

1、打開 [控制面板]

2、找到 [程序與功能] 處的 [啟用或關閉windows功能]

3、在 [適用於linux的windows子系統] 一欄處打上勾

4、點擊確定並重啟電腦

註:以上步驟在win10專業版上測試,win10家庭版可能不支持

使用快捷鍵: 微軟游標鍵+S 搜索 "功能"

進入功能

勾選適用於Linux的Windows子系統

或者直接PowerShell中運行以下命令

​然後出現提示重新啟動計算機

在應用商店搜索「Linux」,選擇您喜歡的Linux版本,推薦安裝Ubuntu

注意:應用商店的程序使用默認路徑,不要更換到其他盤符

安裝完畢後開始菜單出現Ubuntu圖標

現在可以在裡面進行任何和linux相關的命令

或者在Windows商店裡直接啟動

進入Ubuntu系統會自動初始化並安裝,稍等幾分鍾即可

Enjoy !

切記:小心執行 mkdir -rf mnt

❺ linux gnuplot 安裝 出現問題

試試尺雀 yum install libotf
不行的話,找找在文件,ln到/lib里
實在不陵態早行直接拷貝個包,提取出來用閉猜

❻ emacs編輯器的下載及使用安裝問題

win下使用emacs不會是個好選擇,但是也看個人喜好。

在xp和win7下使用過emacs,win8如此高大上的系統,沒用過。想來emacs在win8下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下載區gun的主頁就行了,這里有emacs for windows的gun下載主頁:

http://ftp.gnu.org/gnu/emacs/windows/

向下拖,最後的列表,建議下emacs24.3版本。emacs的更新是很實在的,不會說像一些國產商業軟體一樣,屁大點事都弄個更新,eamcs每次更新都會有很大的變化,而且新版本穩定後也更好用。

emacs在win中安裝有2中方式:直接下載二進制文件 和 下載源碼編譯。

一般來說,直接從上面的連接下載編譯好的emacs就行了,這個一般是用MGwin在windows下編譯的。自己弄的話,下個mgwin或cygwin,手動make編譯,但不推薦這么做,挺折騰,各種依賴包,時間也很長。如果真想體驗一把,請另行網路,有教程。

eamcs想在win下用的舒坦對新手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清楚是誰鼓動你在win下用emacs寫C的。如果你沒有特殊的需求,比如,主要開發工作針對linux,建議你直接使用VS來寫VC,方便直接,開箱即用。

emacs是個geek味道很濃的東西,具體體現就是:

  1. 沒插件啥也干不好

  2. 插件安裝千奇百怪沒有統一的方式,好在24.3的elpa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到處找插件的問題,但是治標不治本。

  3. 配置過程是在使用elisp編程,門檻相對較高,起碼比滑鼠點來點去高不少

  4. 插件之間存在一些沖突,因為都是愛好者開發的,單個插件可能經過測試,但是這些東西放一塊好不好使,只有天知道。當然,知名的插件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那些偏門的東東,就不好說了。

  5. emacs使用,包括插件自帶的說明文檔,都不可能有中文支持,純英文雖然很練水平,但是對一些人,起碼是我來說,很頭痛。

基本就是這些。不是說emacs有什麼不好,都說高手才會使用emacs,所以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對新手准備的,對新人相當的不友好。如果你用過vim,可能會覺著emacs初始的工作方式比vim好太多,起碼不會按個esc就啥也輸不進去。但是相信我,你被騙了,真的。想讓此等神器按你的方式工作,不折騰個欲仙欲死是不大可能了。geek么,就喜歡折騰,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恭喜你,你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它能從各方面滿足你折騰與探索之心,盡情享吧。

如果你還是想用eamcs,體驗下這個gnu的拳頭產品的魅力,下面可以給點建議:

  1. 下載emacs後,請完成最基本的配置,找到.emacs.d和.emacs文件所在位置,這個在windows下很多人一頭霧水。如果有疑惑,請網路 emacs中文網。推薦用注冊表方式指定home目錄。

  2. 做好心理准備,最少在一星期之內,你不可能用它開始工作。

  3. 花半個小時看emacs toturial。emacs剛啟動的歡迎界面上有連接,也可以在help菜單下找到

  4. 熟悉了基本,可以去網上點配置貼到.emacs文件中,順帶瞅瞅elisp的尊容,以後要經常和它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見識到emacs在幾行elisp代碼下翻天覆地的變化,起碼表面上看起來,完全就是2個東西。

  5. 推薦篇文章:「一年成為eamcs高手」http://blog.csdn.net/redguardtoo/article/details/7222501 想少走彎路,可以嚴格按照上面說的做。

  6. 如果你看了第5條,覺著有道理,請下載牛人的配置,去github逛逛吧,你需要一個gitextension,請自行安裝,這個可以幫你在後面方便地管理你的.eamcs.d文件夾。配置新手推薦 emacs-starter-kit或者prelude,它們都在github上,請自行搜索。我用的是第二個,配置比較基礎,感覺還不錯。

如果你已經會用牛人配置的基本功能了而且還對emacs有很大的熱情,可以著手配置C開發環境了。

下面說說emacs下C開發環境的搭建,基本的插件有這幾個:

ecb cedet tabbar tabbar-ruler yasnippet auto-complete

分別說說:

  1. ecb,emacs code browser,用於瀏覽代碼,大致看起來是這個樣子:


  2. 具體安裝一言難盡,請多網路谷歌。這個時候網路不一定好使,google相對可靠的多。這個是emacs插件的配置,還缺mgwin,這個要額外配置,添加exec-path。具體請網路,我沒配過,我emacs都是org寫文檔用的,偶爾騷包用eamcs寫,回頭VS編譯。

如果上面的你都折騰過了,你應該會發現新的問題:老子折騰了這么久,為什麼感覺還沒個VC6+VAX來的實在?問題出在cedet的組件semantic上。它負責進行語法分析,生成tags,顯示函數,進行跳轉和補全。但是這個東西是基於靜態分析的且是純elisp實現的,效率上可想而知。VS的補全是動態進行的且它本身可以利用編譯器的分析結果,所以速度快,補全能力很強。semantic則相反,它不能利用編譯器生成的語法分析樹,自己掃描靜態文件,這個效率可想而知。解決方法么,在linux下有個GCC的修改版本,可以將分析結果借用給semantic,貌似要額外進行一些配置,這樣配置過後,semantic就會快很多,起碼不會出現打開個C文件,分析半分鍾這么誇張。同樣的問題出在auto-complete和yasnippet上。它們同樣沒有編譯器分析結果做支持,所以補全基本是基於縮略詞的,相當的不智能。這些是emacs作為C開發環境的缺點。

這些問題的出現,並不是emacs本身不夠強,實在是沒有大廠商的支持,靠一群愛好者進行義務開發和維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eamcs作為IDE上的能力。本身這個也不是大問題,emacs被愛好者稱為操作系統,IDE只是人們對它的一個期望罷了,這本來也不是它的強項,通用和擴展性才是它的靈魂。用emacs和VS比C開發效率,這本來就不公平,有本事你也去linux命令行跑跑看嘛。

lz加油吧,每個喜愛emacs並為之付出的人,都會得到回報。不要太過計較一時的得失,emacs絕對是值得信賴的工具,值得你為他付出。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除了emacs,你再也找不出一個程序,能夠完全按照你的意願工作。

emacs的神奇來源於它驚天地泣鬼神的設計理念:編寫lisp解釋器,解釋elisp語言,來製作一個編輯器,這本來就是天才的構想。在emacs的世界裡,絕大多數的功能都是lisp函數的求值帶來的。任何的按鍵,都會觸發解釋器對elisp函數或C函數的求值,運行,然後產生響應的行為。這點可以在eamcs中使用C-h k 來驗證,這個快捷鍵綁定到了describe-key,可以描述你的按鍵所觸發的函數,它的功能和所在的文件,你可以很方便地進入這個文件內部觀察elisp實現。emacs根本就是個解釋器+腳本語言的黃金搭檔。通過elisp編程,你能控制emacs的任何行為,自己編寫elisp函數實現一些自動化操作,比如通過一個按鍵自動格式化當前buffer中的所有代碼,編寫正則匹配函數並綁定到響應快捷鍵,這樣可以通過按下你綁定的按鍵序列,讓emacs自動隱藏指定的行,比如注釋,自動替換選中區域的指定字元序列等等。

總之,emacs無所不能,這個源於它奇思妙想的偉大設計。

以上。

❼ 怎樣在redhat上安裝emacs

yum install emacs
提前配置好yum源
免費提慎州森供最新Linux技術教程書籍,入門自學書籍寬畝《跡巧linux就該這么學》,為開源技術愛好者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❽ linux運行命令怎麼免輸入YES和回車

linux命令免輸入yes和回車,可以藉助於echo命令。

1、比如現在要安裝emacs

sudo戚悄apt-getinstallemacs
說明:sudo用於提升許可權,apt-get是debian系列的包管理程序,install
進行安裝操作,emacs要是安裝的軟體。

這時候在shell中就會有提示是否安裝,如下圖所示。

❾ Linux中的./configure

./configure是源代碼安裝的第一步,主要的作用是對即將安裝的軟體進行配置,檢查當前的環境是否滿足要安裝軟體的依賴關系,但並不是所有的tar包都是源代碼的包,樓主可以ls看看有沒有configure這個文件,也許你下的是二進制的包,如果是二進制的包,解壓後直接就能使用。

具體如下:

1、簡介

Linux操作系統是基於UNIX操作系統發展而來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網路,並通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2、基本信息

Linux[2]操作系統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linux系統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網路,並通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3、分區規定

設備管理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體設備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文件,對於硬碟、光碟機等,IDE 或 SCSI 設備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種 IDE 設備分配了一個由 hd 前綴組成的文件;而對於各種 SCSI 設備,則分配了一個由 sd 前綴組成的文件。

❿ kalilinux的安裝教程

你知道kali linux的安裝教程么?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kali linux的安裝教程,希望能幫到大家。
kali linux的安裝教程的 方法
rootoorotor昨天折騰了 Kali Linux 1.0,把大概的配置過程記錄下來,希望對想接觸或使用Kali Linux的同學有所幫助。

請注意:

1.本文為面向新手的教程,沒技術含量,沒事瞎折騰,感覺好玩…..如果您可以熟練使用Debian Linux或者使用過Arch Linux、Gentoo或者是自己LFS你完全可以無視本文。

2.如果您使用kali Linux只作為滲透測試之用,rootoorotor建議您在kali.org直接下載Kali Linux VMware版本在虛擬機里使用(當然雙系統也可以)。

3.如果您只是想試用或者感受Linux桌面環境,我建議您先使用Ubuntu 、LinuxMint、Deepin Linux 、 Fedora、Debian、OpenSUSE這幾個發行版。

4.如果您是一名信息安全 愛好 者,並且對GNU/Linux有過一點點使用 經驗 ,想使用Kali Linux作為日常學習和使用,那麼本文你適合你參考哦~

5.rootoorotor接觸GNU/Linux發行版的時間不長,也是個新手。如果發現本文有疏漏,歡迎提醒!在下感激不盡~

6.kali Linux中的各種hacking軟體本文不做討論

Kali Linux 介紹:

http://cn.docs.kali.org/category/introction-cn

(官方文檔)

Kali Linux 下載:

http://www.kali.org/downloads/

安裝Kali Linux:

請參考官方文檔,以及在線搜索「Deiban Linux安裝教程」或者 「Debian windows 雙系統」。

比如: http://wenku..com/view/2b5b3149767f5acfa1c7cd51.html

強烈建議參考官方在線文檔:

http://cn.docs.kali.org/category/installing-kali-linux-cn

沒有Linux安裝經驗的朋友建議先用虛擬機折騰

rootoorotor下載的是kali Linux 1.0 64位版本,在安裝好之後就會進入kali linux默認的桌面環境(gnome-fallback),如圖所示:

然後打開終端,輸入

cat /etc/apt/sources.list

看看裡面有沒有一下三行kali官方源的地址(如果是斷網安裝,kali的默認源可能不會寫入到這個文件里),如果沒有,請在/etc/apt/sources.list中入這三行。

deb http://http.kali.org/kali kali main non-free contrib

deb-src http://http.kali.org/kali kali main non-free contrib

deb http://security.kali.org/kali-security kali/updates main contrib non-free

加入之後就可以對系統進行更新了,終端中輸入:

apt-get update && apt-get dist-upgrade

安裝BCM43XX系列無線網卡驅動:

由於我的本本比較渣,kali 默認不識別我的無線網卡(博通 BCM 4312)

aptitude update && aptitude install wireless-toolsaptitude install firmware-b43-lpphy-installer

完成之後注銷或者重啟電腦,在終端中輸入即可看到無線網卡驅動安裝完成。

關於BCM43XX系列的無線網卡驅動請參考Debian官方文檔:

http://wiki.debian.org/bcm43xx

安裝完成之後重啟在終端中輸入:

iwconfig

看無線網卡是不是已經識別

安裝英偉達顯卡驅動請參考我上一篇博文:

Kali Linux 1.0安裝NVIDIA顯卡驅動

中 文化 :

Kali Linux的國際化做得真心不錯,安裝時如果你選擇了中文語言,進入系統之後已經發現漢化完成了。如果安裝時沒有選擇中文那麼請參考一下的方法吧系統語言設置成中文:

點擊右上角root —— System Settings —— Region and Language —— 點擊「+」按鍵 —— Chinese(china) —— Select —— Chinese(simplified),重啟電腦即可。

如果還不行也有可能是中文包沒有安裝,在終端中運行: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漢化瀏iceweasel瀏覽器(Firefox)

apt-get install iceweasel-l10n-zh-cn

在提示框中往下拉,開頭位zh_CN的全部選擇,然後確定,r然後在設置本地中文語言環境時選擇 zh_CN.GBK 或者 zh_CN.UTF-8 確定,如果提示已經安裝請,按照第一步的辦法進入System Settings設置為中文。

輸入法安裝:

ibus:

apt-get install ibus ibus-pinyin

或者

fcitx

apt-get install fcitx fcitx-pinyin fcitx-mole-cloudpinyin fcitx-googlepinyin

安裝完成之後,打開終端輸入:

im-config

確認手工配置,選擇你喜歡的輸入法,如圖:

然後重啟系統~

如果你使用的是ibus:

右鍵點擊右上角的輸入法圖標 —— 首選項 —— 輸入法+中文 —— 高級——勾上所有程序共享使用同一個輸入法

如果你使用的是fcitx(小企鵝):

小企鵝無需做過多配置,重啟過後即可用。當然你也可以點擊小企鵝輸入法的托盤圖標,做一些輸入法的配置,比如字體、皮膚和雲輸入提示等

我個人比較喜歡fcitx,因為帶雲輸入,感覺也比ibus流暢。

建立普通用戶(非必要):

Kali Linux 與 Backtrack Linux一樣,默認直接使用root用戶,如果你想和其他Linux發行版一樣使用普通用戶請按照下面的步驟操作:

1、建立一個普通用戶:

打開終端:

adser 用戶名

如圖所示:

為新建立的賬戶開啟sudo命令:

在終端下輸入:

visudo

按i之後進入編輯模式(插入),然後在文件的 root ALL=(ALL:ALL) ALL 的下方添加一個新的sudo用戶例如XXX用戶:XXX ALL=(ALL:ALL)

(ALL在文件visudo中被定義授予用戶所有的命令許可權)

如圖所示:

完成後按Esc鍵進入命令行模式,鍵入:w來保存

保存之後新建立就可以使用sudo命令了,重啟或者注銷來切換成新建立的用戶即可。

(注意:使用普通用戶時,默認的許可權是比較低的,以至於一些程序無法正常運行,這是需要使用sudo命令來執行,比如sudo apt-get update,或者使用su命令在終端中切換至root用戶之後執行)

然後把原有/root/目錄下的配置文件復制到新建立的用戶目錄下(/home/新建立的用戶名),並修改所有者為新建立的用戶

終端中輸入(root許可權):

cp -rf /root/.* /home/新用戶名

chown -R 新用戶名:新用戶名 /home/新用戶名

這樣普通用戶的配置就完成了。

開啟Gnome 3的標准模式:

Kali Linux的桌面環境已經升級為Gnome 3,但默認運行在fallback模式。想臨時切換成gnome3的標准模式請在終端輸入:

gnome-shell –replace

gnome 3的標准模式支持一些桌面特效開啟還有很多gnome-shell插件,如果您覺得比較好用請輸入下面的命令使系統在啟動時,自動進入gnome-shell的標准模式。

有時候更新驅動或者軟體包之後可能會無法進入gnome-shell的標准模式,這個時候只需要重新安裝顯卡驅動即可,用開源驅動的沒有這個問題。

gsettings set org.gnome.desktop.session session-name gnome

若想還原默認的桌面請輸入:

gsettings set org.gnome.desktop.session session-name gnome-fallback

注銷或者重啟之後進入桌面即可直接進入您要切換的模式。

關於如何定製gnome,請參考: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GNOME_%28%E7%AE%80%E4%BD%93%E4%B8%AD%E6%96%87%29

另外,如果您實在不喜歡gnome-shell桌面環境,可以參考這里或者自行上網搜索

http://cn.docs.kali.org/live-build-cn/%E5%AE%9A%E5%88%B6kali%E7%9A%84%E6%A1%8C%E9%9D%A2%E7%B3%BB%E7%BB%9F

一些常用軟體:

1.官方源中的軟體(可以通過apt-get install直接安裝):

apt-get install gnome-tweak-tool

(gnome-shell管理軟體可以修改字體、管理插件、管理桌面主題。必備!)

apt-get install gdebi

(有了這個安裝軟體就不用在終端中dpkg -i 安裝了,提供圖形化軟體安裝方式)

apt-get install nautilus-open-terminal

(滑鼠右鍵在當前目錄打開終端)

apt-get install flashplugin-nonfree

(瀏覽器flash插件)

apt-get install synaptic

(新立得軟體包管理器)

apt-get install file-roller

(壓縮文件管理工具)

apt-get install amule

(電騾)

apt-get install remmina*

(遠程桌面+擴展)

apt-get install geany

(一個輕巧的IDE,如果您喜歡折騰emacs或者VIM就不用安裝這個了)

apt-get install bluefish

(一個強大的Web編輯器)

apt-get install meld

(一款可視化的文件及目錄對比、合並工具)

apt-get install audacious

(一個輕量級音樂播放器)

3.安裝QQ2012:

Kali Linux 1.0 (64位)安裝 QQ2012

4.安裝WPS office for Linux:

Kali Linux 1.0 (64位)安裝WPS office for Linux

5.Virtualbox虛擬機:

使用前要先

apt-get install libqt4-opengl

https://www.virtualbox.org/wiki/Linux_Downloads

Gnome3有擴展系統,可以在線安裝擴展,

Gnome Extensions網站

一些美化工作:

進入標准模式之後,滑鼠往屏幕左上角一戳即可打開程序窗口,點擊全部程序會看到很多滿屏幕的黑龍圖標,感覺略丑

如圖:

如果想隱藏圖標,可以打開系統工具——主菜單 來選擇隱藏,如果您再使用這個工具時沒有看見Kali Linux菜單,請下載我修改好的文件放入 /home/你的用戶名/.config/menus 文件夾,然後使用組合鍵alt+F2輸入r ——回車,既可重啟gome-shell

然後在重新打開系統工具——主菜單即可,去掉構√即可隱藏圖標:

下載地址:http://dl.vmall.com/c09noj4d81

(注意:「.」開頭的目錄或文件是隱藏的,按ctrl+H才可查看,或者在終端中輸入 ls -a)

安裝Faenza圖標:

wget http://faenza-icon-theme.googlecode.com/files/faenza-icon-theme_1.3.zip

unzip faenza-icon-theme_1.3.zip

chmod u+x INSTALL

./INSTALL

然後根據提示安裝即可,安裝完成之後使用gnome-tweak-tool工具更換圖標:

優化字體顯示:

Kali Linux的默認中文字體顯示已經比較不錯了,但我個人還是喜歡文泉驛的字體。

apt-get install ttf-wqy-microhei ttf-wqy-zenhei xfonts-wqy

安裝完成之後打開這個網頁

http://wenq.org/cloud/fcdesigner.html

把你喜歡的字體優先順序調到最高,然後點擊」生成「保存成.fonts.conf文件放入home/你的用戶名目錄下,最好root目錄下也拷貝一份,因為有些程序是以root賬戶來運行的。

最後在gnome-tweak-tool工具中更改字體

關於Deiban字體顯示優化,可以看看這里:

http://edyfox.codecarver.org/html/debian_testing_chinese.html

如果通過以上設置的字體顯示效果還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你可以折騰Debian的字體渲染Infinality補丁(在Fedora下很出名的字體渲染補丁,渲染效果極好)

使用這個補丁之前,請先apt-get install devscripts 安裝包構建腳本 ,然後根據dpkg-checkbuilddeps中顯示缺少什麼依賴就用apt-get 安裝什麼,步驟比較簡單本文就不做詳細描述了

http://forums.debian.net/viewtopic.php?f=16&t=88545

渲染之後的顯示效果截圖:

關於雙系統的朋友遇到windows無法啟動的問題(no argument specified),可以使用下面辦法解決:

vim /boot/grub/grub.cfg

grub.cfg中windows那一段中的–set改成–set=root就OK了

修改啟動解析度:

感覺啟動引導菜單和tty的解析度比較蛋疼?按照如下方法修改即可:

(root許可權運行)

1.使用編輯器編輯/etc/default/grub 這個文件

比如我使用vim

vim /etc/default/grub

找到 #GRUB_GFXMODE=640×480 取消這一行前面的注釋符「#」並將後面的數字修改為一個合適的值,不需要太高,比如1024×768。這個值同時會影響grub啟動菜單和控制台里文字的解析度。

2.修改 /etc/grub.d/00_header 這個文件

vim /etc/grub.d/00_header

查找關鍵字」set gfxmode=${GRUB_GFXMODE}」(去掉雙引號),然後在這行下面添加新行, 內容是:」set gfxpayload=keep」 (去掉雙引號)

3.更新Grub配置

update-grub

看了「kali linux的安裝教程」還想看:

1. Kali Linux安裝後該怎麼設置

2. Kali Linux系統是什麼

3. Kali 2.0怎麼替換APT更新源為國內源

4. Kali Linux網路配置方法

5. 如何使用u盤安裝linux系統

6. linux9.0系統安裝教程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41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68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88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310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94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46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13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817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67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