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扦筋演算法
⑴ 柱筋下面小,上面大,插鋼筋怎麼算
1、一般會用直徑同上層柱的插筋處理,也就是插筋。
2、插筋是指在澆築基礎前,根據柱子縱向鋼筋的尺寸、數量將一段鋼筋事先埋入基礎內,插筋的根數、尺寸應與柱子縱向鋼筋保持一致,其長度應=基喚如礎內彎折長度(一般為max{10D,200mm})+(基礎板厚-保護層厚度)+伸出基礎長度。由於插筋需要臨悄春時成形與固定,一般還需要布置箍筋。箍筋布置一般在基礎上表面以下50mm處設置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如插筋長度太長,可根據需要設置多道)。除基礎上柱需要設置插筋外,啟鏈耐樑上柱也需要設置插筋,擋土牆有時也要用到插筋,原理同上。插筋與植筋的區別:插筋是在砼澆築之前將柱的縱筋綁扎在基礎內,植筋是砼已澆築,而鋼筋遺漏,然後鑽孔用結構膠將鋼筋植於孔內。
⑵ 柱子鋼筋怎麼算
不同的柱子鋼筋有不同的演算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柱縱筋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2)柱扦筋演算法擴展閱讀
柱子定義1
工程結構中主要承受壓力,有時也同時承受彎矩的豎向桿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樓板等。
分類:柱按截面形式分為方柱、圓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T形柱、 L形柱、十字形柱、雙肢柱、格構柱;按所用材料分為石柱、磚柱、砌塊柱、木柱、鋼柱、鋼筋混凝土柱、勁性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和各種組合柱;按柱的破壞特徵或長細比分為短柱、長柱及中長柱。
柱子定義2
柱——日本琵琶的弦馬稱為柱。用朴木作成。但築前琵琶的柱是與背板用同種木料製成,表面貼有竹片。保留中國唐風的雅樂琵琶,因為把弦按在柱上發音的緣故,柱比較低;借鑒了印度弦樂器風格的盲僧琵琶,通過把柱與柱之間的弦縱向按入,有時候會高純四度,為了小幅度作出微妙的高音,所以柱被做得很高。日本琵琶不象琉特琴、吉他或中國琵琶那樣,設每半音進行調整的眾多的柱,而是只設置四~五根的柱。現代合奏中用的琵琶大部分為五根柱。
柱子定義3
明清傢具部件名稱。主要承受軸向壓力的長條形木條,一般為豎立式,用以支承框面,如腿柱、矮柱等。
⑶ 柱子的箍筋怎麼計算
1、矩形箍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式中 :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比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那麼,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3)柱扦筋演算法擴展閱讀
製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⑷ 柱子的箍筋怎麼算
柱子內箍筋長度箍筋計算式:
箍筋長度=[(構件的寬-2*保護層-D)/3+d+(構件高-2*保護層)]+8d+11.9d(D為構件主筋直徑,d為箍筋直徑)
拓展資料: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團謹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分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晌改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網路——塌跡箍筋
⑸ 柱箍筋怎麼計算長度
答:鋼筋部位及其名稱\畝攔棗x09計算公式\x09附圖
箍筋組合形式\x09常見的迅拆箍筋組合型式有:非符合箍筋和符合箍筋03G101-1P46\x09圖10
圖11
3×3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箍筋長度=H-2*保護層+2*Lw+2d(橫向、縱向各設置一道)\x09
4×3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矩形箍長度=((B-2*保護層-d)/3*1+d+(H-2*保護層) )*2+8d+2*Lw
橫向一字型箍筋長度:H-2*保護層+2d+2*Lw\x09
4×4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箍筋長度=((B-2*保護層-d)/3*1+d+(H-2*保護層-d)/3*1+d))*2+8d+2*Lw(橫向、縱向各一道)\x09
5×4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橫向箍筋長度=((B-2*保護層-d)/3*1+d+(H-2*保護層))*2+8d+2*Lw
內縱向矩形箍筋長度=((B-2*保護層-d)/4*1+d+ (H-2*保護層))*2+8d+2*Lw
內縱向一字型箍筋長度=H-2*保護層+2d+2*Lw\x09
5×5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橫向矩形箍筋長度:((B-2*保護層) + (H-2*保護層-d)/4*1+d))*2+8d+2*Lw
內橫向一字型箍筋長度:B-2*保護層+2d+2*Lw
內縱向矩形箍筋長度:((B-2*保護層-d)/4*1+d+(H-2*bh))*2+8d+2*Lw
內縱向一字型箍筋長度:H-2*保護層+2d+2*Lw\x09
6×6箍筋長度\x09外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2+8d+2*Lw
內橫向箍筋長度:((B-2*保護層)+(H-2*保護層-d)/5*1+d))*2+8d+2*Lw(設置兩道)
內縱向箍筋長度:((B-2*保護層-d)/5*1+d+(H-2*保護層))*2+8d+2*Lw(設置兩道)\x09
箍筋彎鉤長度Lw\x0903G101-1P35,1.9d的來源GB50204-2002彎鉤計算5.3.1、5.3.2條
當箍筋、拉筋端部彎鉤為135度時:
抗震(I、II、III、IV級):Lw = max(11.9*d,75+1.9*d);普通箍筋:Lw = 6.9d;
當箍筋、拉筋端部彎衡攜鉤為180度時:抗震:Lw = 13.25d;普通箍筋:Lw = 8.25d;
當箍筋、拉筋端部彎鉤為90度時:抗震:Lw = 10.5d;普通箍筋:Lw = 5.5d.
⑹ 柱箍筋的數量應該怎樣計算
鋼筋混凝土柱的箍筋應該按照柱子的全高計算,減掉柱子的混凝土保護層 後,除以柱子的箍筋間距,所得數值向上取整加一。 即:柱子的箍筋數量=(柱高-柱子保護層)散橋/箍筋間距+1 鋼 筋 混凝土梁的箍筋數量 應 該按碧燃照梁的沖慧猛凈長計算,也就是梁的凈長減掉 50mm*2,這里 50mm 是樑上的第一根箍筋距離柱子邊的距離,也被稱作起步距 離。即:梁的箍筋數量=(梁的凈長-50*2)/箍筋間距+1
⑺ 柱的箍筋計算怎麼算 下圖中這個計算公式 每個數字都表示什麼 請詳細說明 謝謝
首先你的這根箍筋是4*4或4*2這種大箍套小箍類型的箍筋中的小箍,柱仔襪500*500。做預算時,計算的是箍筋外皮長度。
1、這根小箍寬大概是大箍長度宏凳1/3,具體演算法:柱截面寬500減去2倍保護層20,減去2倍箍筋直徑d(也就是8),減去主筋直徑22,得到外側主筋圓心間距離,因為小箍是套在內側兩根主筋上的,所以除以3,得到內側主筋圓心間距離,由於我們要算的是箍筋外皮長度,所以要再加2個主筋半徑,也就是1個主筋直徑22。
2、這根小箍長度和大箍一樣是:柱截面長500減去2倍保護層20。
3、以上長、寬相加乘以2,再加上2倍箍筋彎折長度11.9*d,d是箍筋直徑8,就得到最終箍筋長度。這里箍筋彎折135度,所以彎折長度11.9d,不用再推算了念絕激吧,這個只要知道就行。
徒手畫了個草圖,樓主湊合看吧。
⑻ 柱子箍筋怎麼計算
問題一:柱子的箍筋怎麼計算? 當柱箍筋直徑小於10個的時候,用(柱寬+柱長)*2 , 當柱箍筋大於10個的時候,用(柱寬-保護層*2)+(柱長-保護層*2)+兩個彎鉤
問題二:柱子箍筋下料怎麼算 大箍筋長度=[(h-保護層*2)+(b-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
小箍筋長度=[(間距j*2+D)+(h-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4d
間距j= (b-保護層*2-D)/6
問題三:柱子的箍筋根數是如何計算的 施工圖柱子配筋大樣上都有單線條示出的箍筋復合返碧方式,或11G101-1第67頁矩形箍筋復合方式各種。
問題四:柱的箍筋計算怎麼算 下圖中這個計算公式 每個數字都表示什麼 請詳細說明 謝謝 15分山世和 4#--表示鋼筋計算編號;箍筋2--表示箍筋的編號為2;8 --表示箍筋的直徑;
--表示三級鋼 ;
195--表示箍筋根數為195;
--箍筋的截面尺寸
--單根箍筋長度計算公式
問題五:柱子的箍筋怎麼算 大箍筋長度=[(h-保護層*2)+(b-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 小箍筋長度=[(間距j*2+D)+(h-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4d 間距j= (b-保護層*2-D)/6
問題六:柱子內箍筋長度計算逗盯公式 單根箍筋長度=構件斷面外邊周長-8*保護層+4*箍筋直徑+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個數=(構件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箍筋間距+1
箍筋長度=單根箍筋長度*箍筋個數
問題七:柱子箍筋加密區怎麼計算 框架柱加密區長度應大於等於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500mm
⑼ 柱箍筋怎麼算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孫舉區塌凱氏/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團散=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上面的是按照03G101的總結,建議你把這個復制列印出來,多看看,能背出來最好,經常能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