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redis資料庫使用

redis資料庫使用

發布時間: 2023-05-22 23:03:35

A. 怎樣連接Redis資料庫

Redis是一個不錯的緩存資料庫,讀取數據速度效率都很不錯。今天大家共同研究下redis的用法。結合網上的資料和自己的摸索,先來看下安裝與配置把。

咱們主要看在WINDOWS上怎樣使用REDIS資料庫。

1. 選擇一個版本進行下載,壓縮包中包括32位和64位的安裝工具。我們這里使用32位的。

下載解壓後的文件如下圖:

3.打開伺服器端

通過CMD命令行打開伺服器端,首先通過命令行轉到d:redis文件夾

然後輸入如下命令 redis-server.exe redis.conf

然後輸入 set pwd 123456

get pwd

獲取返回值成功,說明伺服器端配置成功,

以上是redis的安裝與配置,歡迎大家交流

註:更多精彩教程請關注三聯網頁設計教程 欄目,

B. Redis-Redis可以作為一個資料庫使用嗎

redis 能不能做資料庫,要看你具體的需求了。
1. 像樓上各位大牛提到的,redis的持久化有問題,如果 使用aof模式,並且fsync always,則性能比mysql 還低,如果你喜歡redis 方便的數據結構而對性能要求不高,或者性能要求很高,但允許一定程度的丟失數據,則可以用redis做為資料庫。
2. redis 是內存資料庫, 內存寫滿後,數據不會存儲到硬碟上(VM 不穩定,diskstore未啟用),如果你內存足夠大,則可以用redis作為資料庫。

C. web應用如何配置連接容器上的redis和資料庫

要配置連接容器上的Redis和資料庫,可搭遲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1. 確認容器內的Redis和資料庫已經啟動並運罩渣行正常。
2. 在web應用的配置文件中添加Redis和資料庫的連接信息,包括主機名、埠號、用戶名、密碼等。
3. 如果Redis和資料庫運行在同一容器中,可以使用容器內部的IP地址進行連接。如果Redis和資料庫運行在不同的容器中,可以使用Docker網路進行連接。
4. 在web應用中使用相應的Redis和資料庫客戶端庫進行連接物枝悄和操作。
例如,在Java應用中,可以使用Jedis客戶端庫連接Redis,使用JDBC客戶端庫連接資料庫。以下是一個Java應用連接Redis和MySQL資料庫的示例代碼:
```
//連接Redis
Jedis jedis = new Jedis("redis_host", 6379);
jedis.auth("redis_password");
//連接MySQL資料庫
String url = "jdbc:mysql://mysql_host:3306/db_name";
String user = "db_user";
String password = "db_password";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 password);
```
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主機名、埠號、用戶名、密碼等連接信息。

D. 如何連接redis資料庫

1、在配置文件redis.conf中把綁定的Ip注釋掉

到此就連接成功了。

E. 深入了解Redis操作五大數據類型常用命令

我們知道Redis默認有16個資料庫,默認是第0個資料庫,那麼如果在需要對資料庫進行切換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下面這個命令:


使用如下命令進行切換

如果想要清除指定某一個資料庫的數據


清除所有資料庫的數據

接下來這個命令應該是最常用的了

平常在開發中,我們還需要經常對key進行判斷,判斷其是否存在

因為我們設置的緩存數據一般都不能是永久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在存儲數據的時候,就為其設置過期時間。

string類型是Redis中五大基本數據類型之一,這也是最常使用到的一個數據類型,所有很多小夥伴們對Redis的認識和操作就僅僅的停留在了對Redis的操作層面,但是你是否知道string類型中的相關命令,還是有非常多實用的

接下來先看一下對string類型進行基本存儲和獲取的命令。

如果我們存儲的string中的內容是數字的話,我們也可以對其進行增或減操作,Redis可以自動的對字元串進行相關的操作。實現的命令如下:

使用msetnx時,同時設置一個或多個 key-value 對,當且僅當所有給定 key都不存在時才成立。

getset命令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他的作用是先get再set。


總結string類似的使用場景:

在使用list類型進行存取的時候,有兩個命令需要進行區分:

注意:只有pop和push才分左右,其他的l都是list的意思

總結:

總結set集合一般用於元素的不重復的場景,比如抽獎系統,輪播等場景下

在使用hash集合的時候,要注意,hash其實就是一個Map集合,key-map的時候,值是一個map集合的形式進行存儲的,也和Java中的hashmap有一個類似。


HVALS獲取所有的value,HKEYS獲取所有的key,HGETALL獲取所有的鍵值


總結:

hash可以用於存儲變更的數據,比如user,name,age等,尤其是用戶信息之類的,hash更加適合用於對象的存儲,string更加適合用於字元串的存儲。

在set集合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序列號,來進行排序


ZRANGEBYSCORE使用語法


總結


以上是在對五種數據類型進行存取時的一些常用命令操作。關於其他的命令使用,小夥伴們在用到的時候可以直接入官網查看就可以了。

F. Redis是什麼有什麼用_redis是什麼東西

1.什麼是Redis

Redis是由義大利人SalvatoreSanfilippo(網名:antirez)開發的一款內存高速緩存資料庫。Redis全稱為:RemoteDictionaryServer(遠程數據服務),該軟體使用C語言編寫,Redis是一個key-value存儲系統,它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如:string、list、set、zset(sortedset)、hash。

2.Redis特點

Redis以內存作為數據存儲介質,所以讀寫數據的效率極高,遠遠超過資料庫。以設置和獲取一個256位元組字元串為例,它的讀取速度可高達110000次/s,寫速差基度高達81000次/s。

Redis跟memcache不同的是,儲存在Redis中的數據是持久化的,斷電或重啟後,數據也不會丟失。因為Redis的存儲分為內存存儲、磁碟存儲和log文件三部分,重啟後,Redis可以從磁碟重新將數據載入到內存中,這些可以通過配置文件對其進行配置,正因為這樣,Redis才能實現持久化。

Redis支持主從模式,可以配置集群,這樣更利於支撐起大型的項目,這也是Redis的一大亮點。

3.Redis應用場景,它能做什麼

眾多語言都支持Redis,因為Redis交換數據快,所以在伺服器中常用來存儲一些需要頻繁調取的數據,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系統直接讀取磁碟來獲得數據的I/O開銷,更重要的是可以極大提升速度。

拿大型網站來舉個例子,比如a網站首頁一天有100萬人訪問,其中有一個板塊為推薦新聞。要是直接從資料庫查詢,那麼一天就要多消耗100萬次資料庫請求。上面已經說過,Redis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歷燃,所以這完全可以用Redis來完成,將這種熱點數據存到Redis(內存)中,要用的時候,直接從內存取,極大的提高了速度和節約了伺服器的開銷。

總之,Redis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而且極有價值,真是伺服器中的一件利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來一步虛爛謹步學好它。

G. Redis可以用來做資料庫嗎

Redis本來就是內存資料庫,用來當做計數器,隊列等的確很不錯,性能高效。但是,但是,但是架構不靠譜下可能使你慶前仿提心吊膽。

只用Redis作為資料庫時,使用時確實很爽,突然來個新需求、數據突然暴增、數據架構遷移的時候就給跪了。

Redis是key-value資料庫,面對key的內存搜索,優勢明顯。

大部分還是要和其他持久化資料庫合作使用悔陪,就只來說幾個注意的場景:

1、Redis-RDB半持久化模式下,非實時,如果一旦斷電,丟失一些數據,程序能不能接受、兼容?

2、Redis主要是Key的查詢,對於復雜的數據結構,需要其他sql是不是更爽?需要其他關聯查詢?

3、Redis吃的是純內存,跟磁碟相比,成本也要計算在內?

4、是否需要支持像銀行存取款級別的事務?

5、數據總有「冷」、「熱」之分,10億的冷數據都放Redis顯然浪費資源。

性能、成本、可靠性,最終是一個權衡的問題。

Redis 已經發展了 2 年多,很多團隊已經驗證了它是一個靠譜的資料庫。 但是它並不通用,使用場景是有限的。

知乎日報的基礎數據和統計信息是用 Redis 存儲的,這使得請求的平均響應時間能在 10ms 以下。 其他數據仍然需要存放在另外的地方,其實完譽纖全用 Redis 也是可行的,主要的考量是內存佔用。 就使用經驗而言,Redis 的數據結構很豐富,精心設計地話,能滿足很多應用場景。至少很多時候比 MySQL 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它很 cool,開發時有新鮮感。

H. Redis資料庫適合使用於哪些應用場景

redis開創了一種新的數據存儲思路,使用redis,我們不用在面對功能單調的資料庫時,把精力放在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這樣的問題上,而是利用redis靈活多變的數據結構和數據操作,為不同的大象構建不同的冰箱。
redis常用數據類型

redis最為常用的數據類型主要有以下五種:

string

hash

list

set

sorted set

在具體描述這幾種數據類型之前,我們先通過一張圖了解下redis內部內存管理中是如何描述這些不同數據類型的:

首先redis內部使陪配蠢用一個redisobject對象來表示所有的key和value,redisobject最主要的信息如上圖所示:type代表一
個value對象具體是何種數據類型,encoding是不同數據類型在redis內部的存儲方式,比如:type=string代表value存儲的是
一個普通字元串,那麼對應的encoding可以是raw或者是int,如果是int則代表實際redis內部是按數值型類存儲和表示這個字元串的,當然
前提是這個字元串本身可以用數值表示,比如:"123"
"456"這樣的字元串。

這里需要特殊說明一下vm欄位,只有打開了redis的虛擬內存功能,此欄位才會真正的分配內存,該功能默認是關閉狀態的,該功能會在後面具體描述。通過
上圖我們可以發現redis使用redisobject來表示所有的key/value數據是比較浪費內存的,當然這些內存管理成本的付出主要也是為了給
redis不同數據類型提供一個統一的管理介面,實際作者也提供了多種方法幫助我們盡量節省內存使用,我們隨後會具體討論。

下面我們先來逐一的分析下這賣悔五種數據類型的使用和內部實現方式:

string

常用命令:

set,get,decr,incr,mget 等。

應用場景:

string是最常用的一種數據類型,普通的key/value存儲都可以歸為此類,這里就不所做解釋了。

實現方式:

string在redis內部存儲默認就是一個字元串,被redisobject所引用,當遇到incr,decr等操作時會轉成數值型進行計算,此時redisobject的encoding欄位為int。

hash

常用命令:

hget,hset,hgetall 等。

應用場景:

我們簡單舉個實例來描述下hash的應用場景,比如我們要存儲一個用戶信息對象數據,包含以下信息:

用戶id為查找的key,存儲的value用戶對象包含姓名,年齡,生日等信息,如果用普通的key/value結構來存儲,主要有以下2種存儲方式:

第一種方式將用戶id作為查找key,把其他信息封裝成一個對象以序列化的方式存儲,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增加了序列化/反序列化的開銷,並且在需要修改其中一項信息時,需要把整個對象取回,並且修改操作需要對並發進行保護,引入cas等復雜問題。

第二種方法是這個用戶信息對象有多少成員就存成多少個key-value對兒,用用戶id+對應屬性的名稱作為唯一標識來取得對應屬性的值,雖然省去了序列化開銷和並發問題,但是用戶id為重復存儲,如果存在大量這樣的數據,內存浪費還是非常可觀的。

那麼redis提供的hash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redis的hash實際是內部存儲的value為一個hashmap,並提供了直接存取這個map成員的介面,如下圖:

也就是說,key仍然是用戶id,
value是一個map,這個map的key是成員的屬性名,value是屬性值蘆陪,這樣對數據的修改和存取都可以直接通過其內部map的key(redis里稱內部map的key為field),
也就是通過 key(用戶id) + field(屬性標簽)
就可以操作對應屬性數據了,既不需要重復存儲數據,也不會帶來序列化和並發修改控制的問題。很好的解決了問題。

這里同時需要注意,redis提供了介面(hgetall)可以直接取到全部的屬性數據,但是如果內部map的成員很多,那麼涉及到遍歷整個內部map的
操作,由於redis單線程模型的緣故,這個遍歷操作可能會比較耗時,而另其它客戶端的請求完全不響應,這點需要格外注意。

實現方式:

上面已經說到redis
hash對應value內部實際就是一個hashmap,實際這里會有2種不同實現,這個hash的成員比較少時redis為了節省內存會採用類似一維數組的方式來緊湊存儲,而不會採用真正的hashmap結構,對應的value
redisobject的encoding為zipmap,當成員數量增大時會自動轉成真正的hashmap,此時encoding為ht。

list

常用命令:

lpush,rpush,lpop,rpop,lrange等。

應用場景:

redis
list的應用場景非常多,也是redis最重要的數據結構之一,比如twitter的關注列表,粉絲列表等都可以用redis的list結構來實現,比較好理解,這里不再重復。

實現方式:

redis
list的實現為一個雙向鏈表,即可以支持反向查找和遍歷,更方便操作,不過帶來了部分額外的內存開銷,redis內部的很多實現,包括發送緩沖隊列等也都是用的這個數據結構。

set

常用命令:

sadd,spop,smembers,sunion 等。

應用場景:

redis
set對外提供的功能與list類似是一個列表的功能,特殊之處在於set是可以自動排重的,當你需要存儲一個列表數據,又不希望出現重復數據時,set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並且set提供了判斷某個成員是否在一個set集合內的重要介面,這個也是list所不能提供的。

實現方式:

set 的內部實現是一個
value永遠為null的hashmap,實際就是通過計算hash的方式來快速排重的,這也是set能提供判斷一個成員是否在集合內的原因。

sorted set

常用命令:

zadd,zrange,zrem,zcard等

使用場景:

redis sorted set的使用場景與set類似,區別是set不是自動有序的,而sorted
set可以通過用戶額外提供一個優先順序(score)的參數來為成員排序,並且是插入有序的,即自動排序。當你需要一個有序的並且不重復的集合列表,那麼可以選擇sorted
set數據結構,比如twitter 的public

I. redis多個資料庫內存怎麼分配的(redis一個庫能存多少數據)

1、redis中的每一個資料庫,都由一個redisDb的結構存儲。其中,redisDb.id存儲著redis資料庫以整數表示的號碼。redisDb.dict存儲著該庫所有的鍵值對數據。redisDb.expires保存著每一個鍵的過期時間。

2、當redis伺服器初始化時,會預先分配16個資料庫(該數量可以通過配置文件配置),所有資料庫保存到結構redisServer的一個成員redisServer.db數組中。當我碰耐們選擇資料庫selectnumber時,程序直接通過redisServer.db[number]來切換資料庫。有時候當程序需要知道自己是在哪個資料庫時,直接讀取redisDb.id即可。

3、既然我們知道一個資料庫的所有鍵值都存儲在redisDb.dict中,那麼我們要知道如果找到key的位置,就有必要了解一下dict的結構了笑帆春:

typedefstructdict{

//特定於類型的處理函數

dictType*type;

//類型處理函數的私有數據

void*privdata;

//哈希表(2個)

dicththt[2];

//記錄rehash進度的標志,值為-1表示rehash未進行

intrehashidx;

//當前正在運作的安全迭代器數量

intiterators;

}dict;

由上述的結構可以看出,redis的字典使用哈希表作為其底層實現。dict類型使用的兩個指向哈希表的指針,其中0號哈希表(ht[0])主要用於存儲資料庫的所有鍵值,而1號哈希表主要用於程序對0號哈希表進行rehash時使用,rehash一般是在添加新值時會觸發,這里不做過多的贅述。所以redis中查找一個key,其實就是對進行該dict結構中的ht[0]進行查找操作。

4、既然是哈希,那麼我們知道就會有哈希碰撞,那麼當多個鍵哈希之後為同一個值怎麼辦呢?redis採取鏈表的方式來存儲多個哈希碰撞的鍵。也就是說,當根據key的哈希值找到該列表後,如果列表的長度大於1,那麼我們需要遍歷該鏈表來找到我們所查找的key。當然,一般情況下鏈表長度都為是1,所以時間復雜度可看作o(1)。

二、當redis拿到一個key時,如果找到該key的位置。

了解了上述知識之後,我們就可以來分析redis如果在內存找到一個key了。

1、當拿到一個key後,redis先判斷當前庫的0號哈希表是否為空,即:if(dict-

2、判斷該0號哈希表是否需要rehash,因為如果在進行rehash,那麼兩個表中者有可能存儲該key。如果正在進行rehash,將調用一次_方法,_用於對資料庫字典、以及哈希鍵的字典進行被動rehash,這里不作贅述。

3、計算哈希表,根據當前字典與key進行哈希值轎蠢的計算。

4、根據哈希值與當前字典計算哈希表的索引值。

5、根據索引值在哈希表中取出鏈表,遍歷該鏈表找到key的位置。一般情況,該鏈表長度為1。

6、當ht[0]查找完了之後,再進行了次rehash判斷,如果未在rehashing,則直接結束,否則對ht[1]重復345步驟。

到此我們就找到了key在內存中的位置了。

J. 數據多的時候為什麼要使用redis而不用mysql

通常來說,當數據多、並發量大的時候,架構中可以引入Redis,幫助提升架構的整體性能,減少Mysql(或其他資料庫)的壓力,但不是使用Redis,就不用MySQL。

因為Redis的性能十分優越,可以支持每秒十幾萬此的讀/寫操作,並且它還支持持久化、集群部署、分布式、主從同步等,Redis在高並發的場景下數據的安全和一致性,所以它經常用於兩個場景:

緩存

判斷數據是否適合緩存到Redis中,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會經常查詢么?命中率如何?寫操作多麼?數據大小?

我們經常採用這樣的方式將數據刷到Redis中:查詢的請求過來,現在Redis中查詢,如果查詢不到,就查詢資料庫拿到數據,再放到緩存中,這樣第二次相同的查詢請求過來,就可以直接在Redis中拿到數據;不過要注意【緩存穿透】的問題。

緩存的刷新會比較復雜,通常是修改完資料庫之後,還需要對Redis中的數據進行操作;代碼很簡單,但是需要保證這兩步為同一事務,或最終的事務一致性。

高速讀寫

常見的就是計數器,比如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不可能每一次閱讀就在資料庫裡面update一次。

高並發的場景很適合使用Redis,比如雙11秒殺,庫存一共就一千件,到了秒殺的時間,通常會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有數萬級的請求達到伺服器,如果使用資料庫的話,很可能在這一瞬間造成資料庫的崩潰,所以通常會使用Redis(秒殺的場景會比較復雜,Redis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如果請求超過某個數量的時候,多餘的請求就會被限流)。

這種高並發的場景,是當請求達到伺服器的時候,直接在Redis上讀寫,請求不會訪問到資料庫;程序會在合適的時間,比如一千件庫存都被秒殺,再將數據批量寫到資料庫中。


所以通常來說,在必要的時候引入Redis,可以減少MySQL(或其他)資料庫的壓力,兩者不是替代的關系 。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Redis和MySQL的應用場景是不同的。

通常來說,沒有說用Redis就不用MySQL的這種情況。

因為Redis是一種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而MySQL是一種關系型資料庫。

和Redis同類的資料庫還有MongoDB和Memchache(其實並沒有持久化數據)

那關系型資料庫現在常用的一般有MySQL,SQL Server,Oracle。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系型資料庫和非關系型資料庫的區別吧。

1.存儲方式

關系型資料庫是表格式的,因此存儲在表的行和列中。他們之間很容易關聯協作存儲,提取數據很方便。而Nosql資料庫則與其相反,他是大塊的組合在一起。通常存儲在數據集中,就像文檔、鍵值對或者圖結構。

2.存儲結構

關系型資料庫對應的是結構化數據,數據表都預先定義了結構(列的定義),結構描述了數據的形式和內容。這一點對數據建模至關重要,雖然預定義結構帶來了可靠性和穩定性,但是修改這些數據比較困難。而Nosql資料庫基於動態結構,使用與非結構化數據。因為Nosql資料庫是動態結構,可以很容易適應數據類型和結構的變化。

3.存儲規范

關系型資料庫的數據存儲為了更高的規范性,把數據分割為最小的關系表以避免重復,獲得精簡的空間利用。雖然管理起來很清晰,但是單個操作設計到多張表的時候,數據管理就顯得有點麻煩。而Nosql數據存儲在平面數據集中,數據經常可能會重復。單個資料庫很少被分隔開,而是存儲成了一個整體,這樣整塊數據更加便於讀寫

4.存儲擴展

這可能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關系型資料庫是縱向擴展,也就是說想要提高處理能力,要使用速度更快的計算機。因為數據存儲在關系表中,操作的性能瓶頸可能涉及到多個表,需要通過提升計算機性能來克服。雖然有很大的擴展空間,但是最終會達到縱向擴展的上限。而Nosql資料庫是橫向擴展的,它的存儲天然就是分布式的,可以通過給資源池添加更多的普通資料庫伺服器來分擔負載。

5.查詢方式

關系型資料庫通過結構化查詢語言來操作資料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SQL)。SQL支持資料庫CURD操作的功能非常強大,是業界的標准用法。而Nosql查詢以塊為單元操作數據,使用的是非結構化查詢語言(UnQl),它是沒有標準的。關系型資料庫表中主鍵的概念對應Nosql中存儲文檔的ID。關系型資料庫使用預定義優化方式(比如索引)來加快查詢操作,而Nosql更簡單更精確的數據訪問模式。

6.事務

關系型資料庫遵循ACID規則(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而Nosql資料庫遵循BASE原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ble)、軟/柔性事務(Soft-state )、最終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由於關系型資料庫的數據強一致性,所以對事務的支持很好。關系型資料庫支持對事務原子性細粒度控制,並且易於回滾事務。而Nosql資料庫是在CAP(一致性、可用性、分區容忍度)中任選兩項,因為基於節點的分布式系統中,很難全部滿足,所以對事務的支持不是很好,雖然也可以使用事務,但是並不是Nosql的閃光點。

7.性能

關系型資料庫為了維護數據的一致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讀寫性能比較差。在面對高並發讀寫性能非常差,面對海量數據的時候效率非常低。而Nosql存儲的格式都是key-value類型的,並且存儲在內存中,非常容易存儲,而且對於數據的 一致性是 弱要求。Nosql無需sql的解析,提高了讀寫性能。

8.授權方式

大多數的關系型資料庫都是付費的並且價格昂貴,成本較大(MySQL是開源的,所以應用的場景最多),而Nosql資料庫通常都是開源的。

所以,在實際的應用環境中,我們一般會使用MySQL存儲我們的業務過程中的數據,因為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們常常會需要在查詢一個表的數據時候,將其他關系表的數據查詢出來,例如,查詢某個用戶的訂單,那至少是需要用戶表和訂單表的數據。

查詢某個商品的銷售數據,那可能就會需要用戶表,訂單表,訂單明細表,商品表等等。

而在這樣的使用場景中,我們使用Redis來存儲的話,也就是KeyValue形式存儲的話,其實並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即使Redis的讀取效率再高,我們也沒法用。

但,對於某些沒有關聯少,且需要高頻率讀寫,我們使用Redis就能夠很好的提高整個體統的並發能力。

例如商品的庫存信息,我們雖然在MySQL中會有這樣的欄位,但是我們並不想MySQL的資料庫被高頻的讀寫,因為使用這樣會導致我的商品表或者庫存表IO非常高,從而影響整個體統的效率。

所以,對於這樣的數據,且有沒有什麼復雜邏輯關系(就只是隸屬於SKU)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放在Redis裡面,下單直接在Redis中減掉庫存,這樣,我們的訂單的並發能力就能夠提高了。

個人覺得應該站出來更正一下,相反的數據量大,更不應該用redis。


為什麼?

因為redis是內存型資料庫啊,是放在內存里的。

設想一下,假如你的電腦100G的資料,都用redis來存儲,那麼你需要100G以上的內存!

使用場景

Redis最明顯的用例之一是將其用作緩存。只是保存熱數據,或者具有過期的cache。

例如facebook,使用Memcached來作為其會話緩存。



總之,沒有見過哪個大公司數據量大了,換掉mysql用redis的。


題主你錯了,不是用redis代替MySQL,而是引入redis來優化。

BAT里越來越多的項目組已經採用了redis+MySQL的架構來開發平台工具。

如題主所說,當數據多的時候,MySQL的查詢效率會大打折扣。我們通常默認如果查詢的欄位包含索引的話,返回是毫秒級別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曾經遇到過一張包含10個欄位的表,1800萬+條數據,當某種場景下,我們不得不根據一個未加索引的欄位進行精確查詢的時候,單條sql語句的執行時長有時能夠達到2min以上,就更別提如果用like這種模糊查詢的話,其效率將會多麼低下。

我們最開始是希望能夠通過增加索引的方式解決,但是面對千萬級別的數據量,我們也不敢貿然加索引,因為一旦資料庫hang住,期間的所有資料庫寫入請求都會被放到等待隊列中,如果請求是通過http請求發過來的,很有可能導致服務發生分鍾級別的超時不響應。

經過一番調研,最終敲定的解決方案是引入redis作為緩存。redis具有運行效率高,數據查詢速度快,支持多種存儲類型以及事務等優勢,我們把經常讀取,而不經常改動的數據放入redis中,伺服器讀取這類數據的時候時候,直接與redis通信,極大的緩解了MySQL的壓力。

然而,我在上面也說了,是redis+MySQL結合的方式,而不是替代。原因就是redis雖然讀寫很快,但是不適合做數據持久層,主要原因是使用redis做數據落盤是要以效率作為代價的,即每隔制定的時間,redis就要去進行數據備份/落盤,這對於單線程的它來說,勢必會因「分心」而影響效率,結果得不償失。

樓主你好,首先糾正下,數據多並不是一定就用Redis,Redis歸屬於NoSQL資料庫中,其特點擁有高性能讀寫數據速度,主要解決業務效率瓶頸。下面就詳細說下Redis的相比MySQL優點。( 關於Redis詳細了解參見我近期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543810796214813187/ )

讀寫異常快

Redis非常快,每秒可執行大約10萬次的讀寫速度。

豐富的數據類型

Redis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有二進制字元串、列表、集合、排序集和散列等等。這使得Redis很容易被用來解決各種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哪些問題可以更好使用地哪些數據類型來處理解決。

原子性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操作,這確保如果兩個客戶端並發訪問,Redis伺服器能接收更新的值。

豐富實用工具 支持異機主從復制

Redis支持主從復制的配置,它可以實現主伺服器的完全拷貝。

以上為開發者青睞Redis的主要幾個可取之處。但是,請注意實際生產環境中企業都是結合Redis和MySQL的特定進行不同應用場景的取捨。 如緩存——熱數據、計數器、消息隊列(與ActiveMQ,RocketMQ等工具類似)、位操作(大數據處理)、分布式鎖與單線程機制、最新列表(如新聞列表頁面最新的新聞列表)以及排行榜等等 可以看見Redis大顯身手的場景。可是對於嚴謹的數據准確度和復雜的關系型應用MySQL等關系型資料庫依然不可替。

web應用中一般採用MySQL+Redis的方式,web應用每次先訪問Redis,如果沒有找到數據,才去訪問MySQL。

本質區別

1、mysql:數據放在磁碟 redis:數據放在內存。

首先要知道mysql存儲在磁碟里,redis存儲在內存里,redis既可以用來做持久存儲,也可以做緩存,而目前大多數公司的存儲都是mysql + redis,mysql作為主存儲,redis作為輔助存儲被用作緩存,加快訪問讀取的速度,提高性能。

使用場景區別

1、mysql支持sql查詢,可以實現一些關聯的查詢以及統計;

2、redis對內存要求比較高,在有限的條件下不能把所有數據都放在redis;

3、mysql偏向於存數據,redis偏向於快速取數據,但redis查詢復雜的表關系時不如mysql,所以可以把熱門的數據放redis,mysql存基本數據。

mysql的運行機制

mysql作為持久化存儲的關系型資料庫,相對薄弱的地方在於每次請求訪問資料庫時,都存在著I/O操作,如果反復頻繁的訪問資料庫。第一:會在反復鏈接資料庫上花費大量時間,從而導致運行效率過慢;第二:反復地訪問資料庫也會導致資料庫的負載過高,那麼此時緩存的概念就衍生了出來。

Redis持久化

由於Redis的數據都存放在內存中,如果沒有配置持久化,redis重啟後數據就全丟失了,於是需要開啟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將數據保存到磁碟上,當redis重啟後,可以從磁碟中恢復數據。redis提供兩種方式進行持久化,一種是RDB持久化(原理是將Reids在內存中的資料庫記錄定時mp到磁碟上的RDB持久化),另外一種是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原理是將Reids的操作日誌以追加的方式寫入文件)。

redis是放在內存的~!

數據量多少絕對不是選擇redis和mysql的准則,因為無論是mysql和redis都可以集群擴展,約束它們的只是硬體(即你有沒有那麼多錢搭建上千個組成的集群),我個人覺得數據讀取的快慢可能是選擇的標准之一,另外工作中往往是兩者同是使用,因為mysql存儲在硬碟,做持久化存儲,而redis存儲在內存中做緩存提升效率。

關系型資料庫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關系型資料庫才能提供給你各種各樣的查詢方式。如果有一系列的數據會頻繁的查詢,那麼就用redis進行非持久化的存儲,以供查詢使用,是解決並發性能問題的其中一個手段

熱點內容
wow刷金腳本 發布:2025-05-02 05:39:31 瀏覽:685
體的資料庫 發布:2025-05-02 05:29:48 瀏覽:23
99x99簡便演算法 發布:2025-05-02 05:25:20 瀏覽:450
java基礎機構 發布:2025-05-02 05:12:27 瀏覽:590
狀態欄透明反編譯 發布:2025-05-02 05:07:30 瀏覽:835
去哪裡輸入寬頻賬號密碼 發布:2025-05-02 05:03:52 瀏覽:213
蘋果電腦文件夾怎麼加密 發布:2025-05-02 05:01:41 瀏覽:920
迷你炸mc伺服器是什麼時候的事 發布:2025-05-02 04:57:45 瀏覽:170
db2序列編譯 發布:2025-05-02 04:52:33 瀏覽:773
sd加密卡 發布:2025-05-02 04:33:25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