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尖形柱演算法

尖形柱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3-05-22 10:39:54

『壹』 圓柱體積的演算法是什麼

圓柱體積的演算法是:高唯森度×3.14×(直徑的1/2)^2。

圓柱體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柱體的側面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斜著切)。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x高,即:S側面積=Ch=2πrh;底面周長C=2πr=πd。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x2=Ch+2πr^2=2πr(r+h)。



圓柱體性質:

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底面,周圍的面叫側面,一個圓柱體是由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的。

圓柱體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雹胡圓柱體的高。

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分成兩個同樣的部分,每一個部分叫半圓柱。這時與原來的圓柱比較,表源山攔面積、體積是原來的一半。

『貳』 土建模板工程量怎麼計算柱,梁,板,都怎麼算求詳細點的演算法,公式…

土建模板工程量為柱,梁,板等構件量的總和。計算公式:墊層模板:S=1*4*0.1*2=0.8m2(周長 X 高 X 個數),基礎模板:S=0.8*4*0.45*2=2.89m2(周長 X 高 X 個數)。

基礎柱模板:S=(0.4*4*0.6-0.4*0.3*2)*2=1.44m2((周長 X 高 - 梁頭接觸部位面積)X 個數),梁模板:S=(0.3+0.4*2)*(4-0.2*2)=3.96m2((底面 + 側面 X 2) X 梁凈長)。

在計算板底肋梁的時候,板底肋梁的模板計算高度為:梁截面高度--現澆板高度,故而出現樓主所說的同學在計算梁的模板的時候,扣除120(這個扣除的高度要看現澆板的厚度)。

著重一點:在現澆板外圍的梁模板要計算全高,比如上面的,外圍梁模板高度為0.4m,靠梁內側高度為0.4-0.12=0.28m。


(2)尖形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建築模板是一種臨時性支護結構,按設計要求製作,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按規定的位置、幾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確位置,並承受建築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載,進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築模板

『叄』 柱的箍筋計算怎麼算 下圖中這個計算公式 每個數字都表示什麼 請詳細說明 謝謝

首先你的這根箍筋是4*4或4*2這種大箍套小箍類型的箍筋中的小箍,柱仔襪500*500。做預算時,計算的是箍筋外皮長度。

1、這根小箍寬大概是大箍長度宏凳1/3,具體演算法:柱截面寬500減去2倍保護層20,減去2倍箍筋直徑d(也就是8),減去主筋直徑22,得到外側主筋圓心間距離,因為小箍是套在內側兩根主筋上的,所以除以3,得到內側主筋圓心間距離,由於我們要算的是箍筋外皮長度,所以要再加2個主筋半徑,也就是1個主筋直徑22。

2、這根小箍長度和大箍一樣是:柱截面長500減去2倍保護層20。

3、以上長、寬相加乘以2,再加上2倍箍筋彎折長度11.9*d,d是箍筋直徑8,就得到最終箍筋長度。這里箍筋彎折135度,所以彎折長度11.9d,不用再推算了念絕激吧,這個只要知道就行。

徒手畫了個草圖,樓主湊合看吧。

『肆』 構造柱的計算方法

構造柱的模板面積計算公式:

(D指馬牙槎的外伸長度;K指牆體寬度;H為柱高度為):

當構造柱位於單片牆最前端時, S=(K×3+D×2)×H

當構造柱位於L或一形牆體相交處時,S=(K×2+D×4)×H

當構造柱位於T形牆體相交處時,S=(K×1+D×6)×H

當構造柱位於十形牆體相交處時,S=D×8×H。

構造柱的計算規則:

1、構造柱只適用先砌築牆後澆注的情況,如構造柱為先澆注後砌牆者,不論斷面大小,均按周長1.2米以內搗制矩形柱定額執行。牆心柱按構造柱定額及相應說明執行。

2、構造柱按全高計算,與磚牆嵌接部分的體積並入柱身內體積計算。

(4)尖形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例:構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為240mm*240mm,與長牆咬槎為60.

解:構造柱模板面積=(0.24+0.06*2)*3*2

構造柱砼體積=(0.24*0.24+0.03*0.24*2)*3

其他計算方法

如是240*240的構造柱,(240*240+240*30*邊數)*柱高;

如是370*370的構造柱,(370*370+370*30*邊數)*柱高;

如是240*370的構造柱,(240*370+有馬牙槎的邊長*30*邊數)*柱高

『伍』 中外古典建築柱式的造型與結構

從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與構造入手 ,系統論述了各種柱式的美學特徵和形態規則,並著重就其形式與結構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對應分析。中國的古建築一般採用木柱 ,基本造型與裝飾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築柱式的造型與結構態為主 ,並具鮮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築中則以石柱為主 ,古埃及石柱粗壯 ,其柱頭、柱身充分體現了巨石柱子的藝術。古希臘建築中的3種柱式(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及科林斯式 )構成了希臘建築的精髓 ,並將其造型藝術擬人化。古羅馬柱則是用石頭說話的世界藝術珍品 ,並將古希臘柱式發展為5種 :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組合現圓襪沖在的一些建築設計中,人們常常為用何種材料作柱的飾面而絞盡腦汁,並搬出各種古典柱式作對比,卻忽略了現代建築的基本特性。幾千年的建築發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時,作為建築藝術的基本特徵形式,它的發展變遷在引導和伴隨著整個建築藝術的發展。
本文從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與結構入手,系統論述各種柱式的美學特徵和形態規則,並著重就其形式與結構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對應分析。
1、柱式造型
1.1中國柱式
中國古典建築一直以宋式為依據,明清雖有發展好轎,但未逾越宋式的軌范。在宋式建築的結構、力學中,柱子擔負著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總是立於正門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內也是空間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築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設計;造型,裝飾這個頂天立地的柱式。把整個建築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為建築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規范。
中國古典柱式結構見表1,它是從自然形態發展起來的,柱身像樹干,斗拱像樹枝,因之中國自然形態的裝飾風格最為突出,如菊花頭、麻葉頭、三伏雲、螞蚱頭,柱礎也同樣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為幾何形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鬥口為基數,如鬥口為3寸,則六份18寸為柱圓。
直徑,柱高則為六十份(柱圓直徑10倍),即1.80寸為柱高。卷殺從2/3柱高(1.20寸)開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緊殺,使柱斗與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礎的盤托顯得安定有力。從中國柱式的線腳形態看:「斗」看是以直線為主,「拱」是由直線轉到曲線,「昂」是斜線與弧線的組合,「菊花頭」是圓線與S線相結合,「麻順頭」旋卷渦狀的規律類似貝螺形。木與覆盆是由直線、弧線、S線構成。
中國的古建築中一般採用木柱,為了預防柱腳潮腐,要修築台基,多用石或磚制。寬大的檯子的邊緣稱台明,每根柱下鋪放石柱礎,用以立柱。柱子的頂端由枋子來相串聯,縱橫兩個方向都有拉接、聯系作用。再向上則是斗拱,斗拱這種特殊構件起到支撐、懸挑平衡屋檐及屋面部分構件重量的作用。在中國的木構架體系中,柱的底部柱礎和頂部斗拱是賦予其民族文化特色的兩大重點。到了明清時代,斗拱的截面尺寸相對減少,數量增多,使裝飾的作用多於結構的作用,成為一種權勢、等級、財富的象徵。失去結構的美,也就走到了建築體系發展的盡頭。
對於木構架結構的中國古建築,柱礎的作用除了一般柱式中的穩定結構等外,防潮功能更為突出,同時,它也是柱式藝術中的重點部位。中國的柱礎藝術與技術在與西方古建築的柱式相比毫不遜色。在結構設計上,為了使柱礎與台基面有一個合口平面,柱礎多採用八角形式。柱礎一般劃分為兩段或三段處理,上段多作石鼓形,下段為抹角方基。一般柱礎高度都在30~40cm之間,但也有為更有效地提高防潮面而加高基尺度,使柱礎增至80~120cm,變成了短石柱。在解決隔潮措施方面,也有在柱子底面,即與柱礎接觸處開出十字交叉的通風槽線,外面刻一如意紋的小缺口作柱內散潮的通道。
另外在中國柱式中還強調柱礎的「側腳」,它的作用在於使柱頭微向建築內側傾斜。從整個建築物的幾何穩定性分析,如果垂直於地面的柱是相互平行關系,則柱與水平梁聯接後組成的結構體系,在發生微小移動時,這種運動可以一直繼續下去,是幾何可變體系。柱的側腳使得各柱之間不再相互平橘殲行而形成虛鉸,使整個建築物達到幾何穩定,產生沉穩的美感。
1.2古埃及石柱
大約在公元前2650年的古王國時期,建築師伊姆霍太普在孟菲斯河對岸開始為第三王朝國王昭賽爾修造瑪斯塔巴式陵墓,由於埃及人信奉個人崇拜,所以伊姆霍太普的名字得以流傳下來。這是一個頗富創造力和發明才能的「綜合性人才」,伊姆霍太普的最大貢獻是將當地建築物中支撐泥牆的蘆葦束轉化為石頭建築中的基本要素;圓柱。撒卡拉陵墓建築群中有一座行政建築物叫「北房」,在其殘留的一處遺址上有3根秀麗挺拔半附牆壁的圓柱,它們形狀酷似埃及低窪沼澤地中的紙莎草和蘆葦,柱子頂端用來擺放支撐橫梁的柱頭則像傘狀的紙莎草蓬頭。埃及建築師在盧克索的阿蒙神廟的柱子上反復使用了這種傘狀紙莎草蓓蕾式風格。在古埃及柱頭藝術中另兩種形式為獸頭式、人頭像式。當然也有混合式柱頭。古埃及石柱很粗,這可能與它由蘆葦束轉化而來有關,然而正因為粗壯,更恰當地表現了神廟森嚴、威武,阿蒙神廟柱廳巨大空間由許多石頭過梁來覆蓋,故廳內巨石如林,排列密集,野性粗獷,光線透過主側窗射向柱子,光影斑駁,給人神秘、壓抑感。因此文人們感嘆:中國人用柱子說話的能力不如古埃及人。但是古埃及石柱的價值決不在於此,而是在於強調了石頭建築的要害是關於巨石柱子的藝術。它對建築柱式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啟迪,開創了以石料作為建築樑柱等基本構件的建築形式。
1.3古希臘柱式
在古埃及,柱式已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在某種意義上,古埃及柱式是古希臘柱式的前奏曲,古希臘則使柱式這種技術與藝術的統一之作達到了最高峰。古希臘建築的3種柱式(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構成了希臘建築的精髓。多立克式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這種柱式無柱礎,柱頭平直,柱身除通長的凹槽外,無其它任何裝飾,整根柱石粗壯有力,富於男子體型和性格的剛勁,其柱身比例一般為1∶5.5~1∶5.75,並隨建造年份的推遲柱身越長;愛奧尼式比陶立克稍晚,柱頭的裝飾比多立克豐富得多,兩端有一個號角形的渦卷式旋渦,柱子比例修長,一般為1∶9~1∶10;科林斯式出現的年代較晚,它的柱頭不再採用渦卷狀曲線,而是四周飾以鋸齒狀葉片,它可以被認為是愛奧尼的主題變奏。雅典宙斯神廟中央大廳外圍就被科林斯列柱所包圍,柱高16.89m,共104根,這些柱子與多立克式相比,更多地表現為秀麗、柔美,柱式的長細比,模仿了真人的身體比例。與象徵女性柔美的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柱的細長比非常接近。而且柱身上的直線裝飾也似衣裙褶紋的遺痕,而且柱身的收分是從下1/3向上開始的(中國是2/3開始「卷殺」),這就更像人的身材,加上柱頭和檐部,很像一個戴著帽子的人亭亭玉立站在台階(基座)上,形象優美。這樣一來,不但用女性形象作柱可以使人從美學上有更高的享受,而且通過力學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受力的合理性。由此推知,古希臘人對於石材柱的塑造藝術與力學性能已有了相當深入的認識,正是這種結合,才創造了不朽的藝術柱式成就。
1.4古羅馬柱式
羅馬人與希臘人有所不同,希臘人以抽象的思維尋求人與宇宙的和諧,並在最能體現意念的藝術中來表現他們的宇宙觀念;而羅馬人似乎沒有時間來抒發這種理想主義,他們是意志堅強而實際的人,且有敏捷的邏輯頭腦,擅長制定法律,精於工程技術和管理,他們所尋求的不是精神上和天國中的理想,而是存在於居民環境中活生生的現實。羅馬人祭祖勝於祭神,他們所贊美的高美德是對雙親和祖先的忠誠和義務。因此,古羅馬展示的完全是一幅世俗化,權力化的城市文明畫面。羅馬人把古希臘柱式發展為5種古典柱式: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組合柱式和塔司干柱式。
羅馬人最偏愛科林斯柱式,取自這種柱式的華麗豐富,並在之基礎上與愛奧尼式結合增加為一種組合柱式,這種混合柱式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歐洲建築,教堂、宮殿、官邸和一些公共建築的柱式常常是這種古羅馬人的語言。塔司干柱式是羅馬最早的建築形式,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種更粗短的變體,也有人認為,它是希臘柱式基礎。但是,羅馬建築最典型的特徵是使用非結構柱式,經常是將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牆中,稱為附牆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狀,這時人們就稱其為壁柱。這種手法清楚地體現在了塞弗拉斯凱旋門和梯度凱旋門上。四層高的羅馬大斗獸場中,底層為多立克式、二層為愛奧尼式、三層為科林斯式,環繞在頂層的則是壁柱式。這些柱式在這里已不起結構作用,建築物的主體另外設計有獨立的結構支撐體系,柱子不過是立面的裝飾構件而已。
2、柱式的結構
2.1長細比
柱是一種壓桿,主要承受沿柱長度方向的軸向力。西方古典柱式均為石材,對於岩石強度,其抗壓強度值達到要求。因此,石柱壓桿設計,主要考慮穩定問題。從西方古典柱式的柱身長細比觀察,塔司干柱式為6,多立克為7,愛奧尼為8,科林斯和組合柱式均為8.3,由材料力學可知,當石材的長細比λ≤8時,φ值接近於1。這說明當時的希臘和羅馬人已經認識到了正確使用石材做柱的力學道理。而且,在力求使整個柱型纖巧秀美中,有意識加高了柱頭的比例,確保了柱身長度在合乎力學規律的限度之內。
相比之下,中國古代柱式為木質材料,其長細比在唐宋時期一般在9∶1或8∶1,明清時期為10∶1。這種長細比對於木柱來說,幾乎可以不考慮「失穩」因素,從而達到較合理地利用材料特性的目的。顯然對中國古代來說,並無事先根據穩定理論來校核木柱,人們完全是根據材料的實際狀態和審美需求來建造房屋,達到了力學與美學的統一。
那麼,幾乎從同樣力學的限制使長細比控制在λ≤10,何以使西方柱式比中國古代柱式顯得粗壯呢?一方面是材質的選用,石材的風格本身就賦予了柱式以剛勁;另一方面在於柱身表面的處理,西方古石柱均在柱身表面刻有20多道尖齒或平齒凹圓槽,不同的槽形使柱式剛柔有別,但在力度上都有充分的表現。
2.2柱身的收分
柱子的收分是視覺的需要,它可以使柱子更顯挺拔穩健,加上柱礎的盤托顯得安定有力。中國柱式的收分(卷殺)從柱子的2/3開始,而西方柱式一般從1/3開始,其中的力學依據就在於石柱的容重遠遠大於木柱,而收分由下往上,對於柱身的壓應力而言是一致的,從而使應力分布與柱形達到協同。帕提農神廟共有50根陶立克式柱,高約104m,底徑19m,柱頂直徑14m,柱身分五段,石料加工成5個圓鼓型,每個圓鼓的底平面中央鑿一個凸,頂平面中央鑿一個凹,即由5個圓柱體疊成柱身。這種處理方法一方面有利於安裝,另一方面可以使柱身在石鼓的結合平面內增加抵抗一定的水平剪力,比如地震力。從收分的功能看,它有效地降低了每段石鼓的壓應力。
2.3柱礎
柱礎的作用決不僅僅是使視覺安定。在現代鋼筋混凝土時代,各式高大建築的柱子均沒有考慮這種視覺效果上的柱礎,人們仍不懷疑這建築的安定性,但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更為嚴格的基礎,並要求基礎底面積滿足要求。無論中西方,古代人們對底面積的大小都是不斷總結積累的。最早式的陶立克沒有柱礎,柱根直接坐入地面。木柱結構顯然不能這樣,必須使用柱礎承擔隔潮的功能。
中國柱式則對柱礎的尺寸作了精確規定:「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蓮花,高加覆盆一倍」。此外,對柱礎下的台基也作了具體的要求。在古代穿斗式列柱作法中,柱腳下用連續的長石條承托叫做連磉,連磉高約一尺寬或六七寸不等,它是這種穿斗式列柱所特有的東西。在連磉的上面柱腳下,貫穿枋一條稱地腳枋,地腳枋高約四五寸,厚可三寸。這些規定,都反映了人們對基礎面積A的領悟和體驗,盡管他們並沒有清晰地把它表達出來。古代在對柱礎的處理上一方面為嚴格、慎重,另一方面又將人們的審美要求融入製作工藝,有效地提高了結構的穩定性。為此,即使木構架建築的經歷年限遠不及磚石結構的長,但製作精良,用料考究的房子仍可保持二三百年。
2.4柱頭
在中國的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中,柱子的頂部是由枋檁聯系,其力學性能相當於梁,檁直接承受屋面傳來的垂直荷載,枋使柱之間縱橫向連接形成穩定的結構體。這種結構的基本出發點是滿足受力的要求,同時精密的造型又起著裝飾效果。對於石柱結構,柱頭的處理有更多的講究,它是區別不同風格柱式的主要標志。柱頭直接與梁相接,其功能要求在於有效傳遞梁端荷載。柱頭的形狀,從古埃及早期的石柱可知,以正梯形到傘狀的紙莎草蓬頭的倒梯形有一個過程,最後形成古希臘、古羅馬的通行柱式。這種演變實際上也伴隨著屋架由木向石構的變化,至科林斯柱式,其柱頭像覆鍾。就樑柱的受力關系分析,簡支結構的樑柱,適當增大支撐截面,對於均勻地將梁部荷載傳遞到柱子,提高柱身的穩定性更為有利,同時符合柱對梁體的支撐力的擴散作用力場的分布,並有利於減緩梁底面的拉應力分布。但是受石材性能的影響,石柱子的擴張尺寸不宜過大,否則自身平衡會受影響,且對支撐作用改善不大。
2.5側腳與生起
19世紀,人們對帕提農神廟進行詳細測繪時發現,整個結構幾乎沒有一根直線,每個局部都是凸曲的,這使人們在觀察它的外形時,不會因直線產生錯覺而影響對它和諧與完善的感受。角柱的柱頭均稍稍內傾,並非筆直狀態。而這種立柱方法在中國古典柱式中同樣有明確要求。它們所要起的作用在於使各柱之間達到幾何不變體系的穩定關系。此外,按李誡的《營造法式》規定,有「角柱生起之制,十一間生高一尺,九間生高八寸,七間生高六寸,五間生高四寸,三間生高二寸。」[2]中間為平柱,角柱比平柱高,為生起角柱。生起的作用,一方面從外觀上看使梁呈凹曲形,兩端翅起向外沿伸,擴大了空間感;而另一方面就結構而言,增強了整體的結構穩定性,與側腳相配合,使樑柱體系更穩固。
2.6材料選擇
中國古建築中一般為木構架,發揮木料輕質、高強多功能的優良特性,而西方古典建築則以石制梁結構為基本構件,或者說古希臘建築就已完成了木構體系向石構體系的過渡,這其中包括了自然資源因素及人文社會因素的影響。石材抗壓強度較好,但抗拉強度較差,而木材正好與之相反。作為房屋的構件,柱是一種受壓為主的構件,所以用花崗石作柱是非常合理的選擇,相比之下,木材作為立柱其受壓性能就要差很多。正因為此,才有人稱「巨石柱子是世界各民族共同使用的建築語言」。
3、結束語
縱觀中西方古典建築中柱式的形成和發展,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建築是一種藝術,古典柱式創造的美是結構美、技術美與雕塑美的共同體現,失去結構意義的形式美對於建築來說是沒有生命力的。充分展現建築材料的特性,探索現代建築材料的藝術表現力與結構邏輯,這應該是人們從古典柱式研究中得到的基本啟示。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陸』 框架柱鋼筋搭接長度是多少,如何計算

柱子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計算要根據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根據級別。

柱子的搭接要在非加密區范圍內,及避開加密區樓板面以上(500mm;1/6凈高;柱的最長邊)Max,搭接長度為LL。

框架柱鋼筋一般不採用綁扎搭接,因為鋼筋的直徑大於16mm,超過16mm設計要求採用機械連接(或者焊接)。

(6)尖形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應用舉例:

1、【例d2.1】某構件二級抗震等級,混型沒改凝土強度等級C35,縱向受拉鋼筋採用RRB400(III)級Φ28環氧樹脂塗層鋼筋,綁扎接頭面積百分卜判率介於4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0d×1.4×1.1×1.25×1.15=88.55d=2479.4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2150mm長度備料。

2、【例d2.2】某構件無抗震設防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縱向受壓鋼筋採用HRB335(II)級Φ18帶肋鋼筋,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介於6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5d×1.6×0.7=50.4d=907.2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800mm長度備料。

3、【例d2.3】某無墊層基礎梁構件,最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70mm,按3級抗震等級要求設防,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受拉鋼筋採用HRB400(III)級Φ22帶肋鋼筋,綁扎接察橘頭面積百分率4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0d×1.4×0.8×1.05=47.04d=1034.88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900mm長度備料。

『柒』 基礎柱怎樣算方數

以立方米為單位計算工程量。
建築工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量為用實物數量指標計算建築物各部位承重和非承重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件工程的數量。按照預算定額工程項目的劃分,混凝並轎雹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包括:搗制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基礎、設備基礎、柱、梁、帆拿牆、板等。
演算法: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稜台體積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矩形基礎:V=長×寬×高。階梯形基礎:V=∑各階(長×寬×高)截頭方錐形基絕帆礎:V=V1+V2=1/6h1×[A×B+(A+a)(B+b+a×b]+A×B×h2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捌』 異形柱調整角度怎麼算

異形柱調整角度的演算法如下:
1、柱與板連接的柱高,應臘桐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
2、帶柱帽的柱和板連接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
3、構造柱的高度按含碰全高計算。
混凝土異形柱框架一剪力牆結構體系屬多道抗震防線的結構體系,剪力牆作為第一道防線,異形柱框架作為第二道防線,增強了結構的抗震能力,是實際工程中常用的一種結構體系。
當根據建築功能需要設置底部大空間時,可通過框架底部抽柱並設置轉換梁(轉換構件宜採用梁),形成底部抽柱帶轉換層的異形柱結構。
底部大空間異形柱結構可用於非抗震設計和6度、7度(0.109)抗震設計的房屋建築,設計時應滿足如下基本要求:
①在地面以上大空間的層數:非抗震設計不超過3層,抗震設計不超過2層。
②適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應按表1-3規定的限值降低不少於10%,且異形柱框架結構不應超過6層,異形柱框架一剪力牆結構非抗震設計時不應超過12層,抗震設計時不應超過10層。
③異形柱框架結構的底部托柱框架不應採用單跨框架。
④落地的框架柱應連續貫通房屋全高,轉換層下部結構的框架柱不應採用異形柱;不落地的框架柱應連續貫通轉換談局談層以上的所有樓層。

『玖』 柱子體積演算法

柱子(斷面任意形狀)體積演算法:(如果粗細均勻)
體積=底面積×高。

『拾』 柱子鋼筋怎麼算

不同的柱子鋼筋有不同的演算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 柱虛舉縱筋: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3. 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4. 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5.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柱頂部第一層_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_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6. 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d

  7.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8. 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差宴碧

(10)尖形柱演算法擴展閱讀

柱子定義1

工程結構中主要承受壓力,有時也同時承受彎矩的豎向桿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樓板等。

分類:柱按截面形式分為方柱、圓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T形柱、L形柱、十字形柱、雙肢柱、格構柱;按所用材料分為石柱、磚柱、砌塊柱、木柱、鋼柱、鋼筋混凝土柱、勁性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和各種組合柱;按柱的破壞特徵或長細比分為短柱、長柱及中長柱。

柱子定義2

柱——日本琵琶的弦馬稱為祥返柱。用朴木作成。但築前琵琶的柱是與背板用同種木料製成,表面貼有竹片。保留中國唐風的雅樂琵琶,因為把弦按在柱上發音的緣故,柱比較低;借鑒了印度弦樂器風格的盲僧琵琶,通過把柱與柱之間的弦縱向按入,有時候會高純四度,為了小幅度作出微妙的高音,所以柱被做得很高。日本琵琶不象琉特琴、吉他或中國琵琶那樣,設每半音進行調整的眾多的柱,而是只設置四~五根的柱。現代合奏中用的琵琶大部分為五根柱。

柱子定義3

明清傢具部件名稱。主要承受軸向壓力的長條形木條,一般為豎立式,用以支承框面,如腿柱、矮柱等。

熱點內容
java枚舉使用 發布:2025-04-22 22:06:56 瀏覽:256
分解壓與K 發布:2025-04-22 22:06:40 瀏覽:833
md5加密是對稱加密嗎 發布:2025-04-22 21:51:31 瀏覽:655
高德地圖車機版要安卓什麼版 發布:2025-04-22 21:41:20 瀏覽:196
一鍵ftp伺服器搭建腳本 發布:2025-04-22 21:36:28 瀏覽:87
g代碼編譯器 發布:2025-04-22 20:25:20 瀏覽:275
段式編譯器 發布:2025-04-22 20:15:45 瀏覽:205
android原版 發布:2025-04-22 20:15:04 瀏覽:78
特種兵一個組怎麼配置 發布:2025-04-22 20:01:15 瀏覽:734
oracle資料庫命令 發布:2025-04-22 19:47:55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