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民族資料庫

民族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3-05-20 03:44:58

㈠ 高志英的承擔項目

1.主持「中國節日誌·僳僳族刀桿節」,2009—2011,縱向,中國文化部,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項目,5萬元。
2.主持「中緬邊界北段跨界民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2009—2010,縱向,雲南大學特色項目,2萬元。
3.主持「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傳播」,2009—2010,橫向,雲南省科協合作項目,3萬元。
4.主持「國外民族志叢書·緬甸僳僳族」,2009—2010,縱向,雲南大學「211」工程子項目,4萬元。
5. 參與「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子項目「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宗教突出問題與國家安全研究」,2009—2010,縱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項目批准號:08&ZD052,4萬元。
6.主持「雲南省宗教專史叢書·雲南原始宗教史」,2007—2009,橫向,雲南省社科院項目,1萬元。
7.主持「雲南散居民族發展研究」,2008—2009,橫向,雲南省政策研究室、省民委合作項目,1萬元。
8.主持「中國節日誌·獨龍族卡雀哇節」, 2008—2010,縱向,中國文化部,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項目,4萬元。
9.主持「雲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互動研究——以僳僳族、怒族基督教發展為例」,2008—2009,縱向,雲南大學校級課題,1萬元。
10.參與「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徵與社會穩定——西南地區分課題」,2008—2010,橫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項目批准號:08JZD0023-3),1萬元。
11.參與 「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主持子項目「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宗教突出問題與國家安全研究」,2009—2010,縱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項目批准號:08&ZD052,4萬元。
12.參與「金沙江流域塔城庫區宗教文化資源調查」,2008.7—10,縱向,中國水利部,1萬元。
13.主持「西南少數民族資料庫調查·僳僳族社會調查」,2008—2009,縱向,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課題,3.5萬元。
14.參與「雲南邊境地區宗教滲透現狀及對策研究」,2007—2008,縱向,雲南省統戰部項目,1萬元。
15.主持「雲南跨境民族的族群意識、宗教認同與國家認同的互動關系研究」, 2007—2008,縱向, 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 3萬元。
16.參與「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2007—2008,縱向,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 4萬元。
17.參與「中國西部農村貧困問題產生機制及對策研究「,2006—2008,橫向,日本東京大學、青山學院大學、雲南社科院、甘肅社科院,中兼和謙次(日本寬皮)、喬亨瑞、范鵬,2萬元。
18.參與「基督教與雲南少數民族社區發敗巧判展」,2006—2008,橫向,北美基督教協會、雲南省社科院合作課題,1萬元。
19.主持「藏彝走廊多民族文化互動的民族學、人類學研究」,2005—2009,縱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5萬元。
20. 主持「20世紀獨龍族觀念演變研究」,2002—2004,縱向,雲南省教育廳,1萬元。
21.主持編纂「雲南鄉土文化叢書·怒江」,2000—2003,橫向,台灣中流基金會,2萬元。
專著與論文
(一)專著
1.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29萬字,獨立完成,民族出版社,2008年。
2. 《獨龍族社會變遷與觀念嬗變研究》,68萬字,獨立完成,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雲南鄉土文化系列叢書·怒江》,15萬字,獨立完成,雲南教育出版社,察改2003年。
(二)論文
1.《獨龍女文面的文化解釋》,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12 ,1萬字,獨立完成。
2.《唐代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分布格局與文化變遷研究》,載《學術探索》,2009.110,.9萬字,獨立完成。
3.《雲南民族宗教文化發展特點及對策研究》,載《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11,0.8萬字,獨立完成。
4.A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within the Folk Religion of Yunnan,Review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 (Volume 1) Edited By He Ming, Lin Zhinon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8,1.6萬字,第一作者。
5.《藏彝走廊西端中緬北界僳僳族歷史文化變遷研究——兼論跨界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載冢田城之、何明主編:《中國邊境民族的遷徙流動與文化動態》,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6,1.3萬字,獨立完成。
6.《宗教認同與民族認同的互動——以雲南福貢僳僳族、怒族基督教發展為例》,載何明主編:《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6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5,1.2萬字,獨立完成。
7.《福貢臘烏僳僳族生活方式變遷調查研究》,載張躍、何明主編:《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2009.1,民族出版社,2.7萬字,獨立完成。
8.《元明清「藏彝走廊」西端滇、藏、緬交界地帶民族關系發展研究》,載木仕華主編:《藏彝走廊滇、緬、藏交角地帶民族關系研究會議綜述》,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10,1.4萬字,獨立完成。
9.《元明清「藏彝走廊」西端滇、藏、緬交界地帶民族關系發展研究》,載《甘肅社會科學》,2008.12,1.3萬字,第一作者。
10.《元以來麗江西部地區民族關系發展研究》,載張波主編:《麗江文化研究》第二輯,雲南民族出版社,2008.12,1.2萬字,獨立完成。
12.《20世紀獨龍族人地關系變遷研究》,載《思想戰線》,2008.8,0.9萬字。第一作者。
13.《獨龍江交通發展與獨龍族社會文化變遷》,載尹紹亭、秋道彌矢主編:《湄公河流域生態史研究》,中國社科出版社,2008.7,1.8萬字,獨立完成。
14.《從火塘到教堂——20世紀僳僳族、怒族、獨龍族宗教文化變遷》,載(美國)北美基督教學會主編:《基督教與中國》(年刊)第五輯,The Blessing Foundation, U.S.A,2008.10. 1.8萬字,獨立完成。
15.《雲南福貢縣上帕鎮僳僳族、怒族基督教狀況》,載(美國)北美基督教學會主編:《基督教與中國》(年刊)第五輯,The Blessing Foundation, U.S.A,2008.10. 2.4萬字,第一作者。
16.《多元宗教與社會和諧-—雲南少數民族宗教發展研究》,載《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3月,2008年第11期《新華文摘》索引,1.3萬字,獨立完成。
17.《納西族多元文化研究》,載張波主編:《麗江文化研究》第一輯,雲南民族出版社,2007.6
,1.1萬字,獨立完成。
18.《流動的文化與文化的流動-—唐以來僳僳族遷徙及其文化變遷研究》,載《學術探索》,2007.6,0.9萬字,獨龍族完成。
19.《雲南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和諧」思想研究》,載楊學政主編:《雲南省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藍皮書·雲南宗教情勢報告》,雲南大學出版社,2007.5,2009-6-01《中國民族報》宗教理論版全文轉載,1.2萬字,獨立完成。
20.《20世紀中國邊疆「直過」地區民族教育觀念變遷研究――以雲南獨龍族為例》,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3,1.9萬字,獨立完成。
21.《民族宗教與社會穩定——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安全問題調查研究》,《新華社內參》以《雲南宗教領域兩大現象突出》為題轉載,2006.8,2.3萬字,第一作者。
22.《雲南原始宗教文化》,載《雲南原始宗教文化》,載楊壽川主編:《雲南特色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5,4.5萬字,第二作者。
23.《雲南宗教文化元素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載熊勝祥、楊學政主編:《雲南省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藍皮書·雲南宗教情勢報告》,雲南大學出版社,2005.4,1.7萬字,獨立完成。
24.《抗英抗日中的瀘水段氏白族土司》,載《學術探索》,2005.2,0.8萬字,獨立完成。
25.《基督教與20世紀獨龍族社會》,載楊學政、邢增福主編:《雲南基督教傳播及現狀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出版社,2004.3,1.3萬字,獨立完成。
26.《唐以來僳僳族、怒族族源流變研究》,載《學術探索》,2004.9,0.9萬字,獨立完成。
27.《丙中洛地區多種宗教從沖突到並存與交融發展》,載《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1.2萬字,獨立完成。
28.《20世紀50年代以來獨龍族調查研究綜述與前瞻》,《思想戰線》,2004.3,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民族問題研究》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2004.3,1.2萬字,第一作者。
29.《獨龍族、怒族源流考略》,載雲南大學歷史系編:《史學論叢》第九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3.3,0.9萬字,獨龍族完成。
30.《1910年前獨龍族社會經濟略論》,載《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2.8,0.8萬字,第一作者。
31.《怒江地區各民族原始教育研究》,載雲南大學歷史系編:《史學論叢》第八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12,1.2萬字,獨立完成。
32.《二十世紀以前怒江地區的舊制學校教育》,載雲南大學歷史系編:《史學論叢》第七輯,1999.12,雲南大學出版社, 1.6萬字,獨立完成。

㈡ 有關於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禮節等介紹的網站嗎

http://www.56-china.com.cn/inox.htm
《中國-民族網》簡介

56-china.com.cn

一、 網站的主辦者

《中國-民族網》是由國家民委機關刊《民族團結》雜志社主辦的。《民族團結》雜志是中國唯一的專門報道少數民族的中央級新聞月刊,有漢、蒙古、朝鮮、段晌維吾爾、哈薩克、英文六種文版。

二、 網站的性質

1、《中國-民族網》是民族類專業網站。網站的主要內容都與民族地區或少數民族有關。

2、《中國-民族網》將發展為民握差鋒族類門戶網。網站除自己的內容外,還將匯集內容與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有關的各類網站,並按內容分類,提供索引。

三、 《中國-民族網》的目標

。1、《中國-民族網》將建設成為中國民族類信息資料庫

。2、《中國-民族網》是中國民族類信息走向世界之路,同時也是世界了解中國民

。。。族的窗口。

3、《中國-民族網》將努力探索民族地區的電子商務之路。

4、《中國-民族網》將力爭成為民族地區脫貧致富、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的科技杠桿。

5、《中國-民族網》願意成為中國56個民族溫馨的網上家園。

四、 域名、網址、開通時慶激間

1、域名 中文域名:中國-民族網

英文域名:56-CHINA·COM·CN

2、網址 http://www.56-china.com.cn

3、開通時間 2000年10月

聯系方式:

北京和平里北街14號《中國民族》雜志《中國-民族網》

電話:58130830、58130812

傳真:64255496

E-mail: [email protected]

網路資料室主管 :劉小洋

斑 竹 :烏蘭圖雅

㈢ 境內旅客登記系統中民族字典信息有多少個

境內旅客登記系統中民旅虛早族譽灶字典信息拆雀有多少個
56個
56個民族字典表,可按個人需求刪減列,直接導入資料庫。

㈣ 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邊陲,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生活著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和錫伯族等十三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4個少數民族為新疆特有的少數民族。該地區各少數民族群體之間相對隔離,民族起源眾說不一,有關民族特有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基因頻率研究資料缺乏,對研究中華民族起源、法醫學個體識別、民族特有疾病譜等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因此,研究該地區少數民族遺傳結構及變化規律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結果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緊密地聚為一簇。中華民配拍族31個民族人群以長江為界明顯的分為南、北兩大人群。中華民族31個人群和9個非中華民族人群聚類,結果並不支持東亞人群獨立起源假說,是目前又一支持中國人非洲起源假說的遺傳學證據。9個STR位點在新疆5個少數民族群體中存在遺傳結構的差異,有人種之間和人種內不同群體之間遺傳結構差異相互交叉和重疊現象。本研究獲得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少數民族群體9個STR基因位點的遺傳學參數,彌補了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相關咐運群體遺傳學資料的不足,研究結果豐富了中華民族STR基因資料庫,為開展我國基因組學及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同時提示,我國應建立不同民族群體遺培簡羨傳學資料庫,選擇最具有價值的遺傳標記,以不同群體自身遺傳結構特點及變化規律對各個群體的起源、進化、疾病相關基因定位及法醫學個體識別等進行分析研究。

㈤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方式有哪幾種

網路知識產權侵權種類

1、網頁網站抄襲復制侵權
就一個網頁來說,一般都是由文字、圖畫、錄音、活動影像等多媒體的元素構成。網頁可以作為「匯編作品」,以及其內任何一部分作品,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只要該網頁內容的選擇或編排具有獨創性,具體內容構成作品。則對其抄襲、復制等行為就涉嫌侵權行為。

2、網路上傳和下載侵權
網路上傳,將現實世界的作品,包括文字、影視、音樂等數字化後上傳到虛擬的網路空間,就得尊重原著作權人的權利。如果未經權利人許可(包括默視同意),將其作品數字化後上傳到網上,就構成侵權。我國2001年修訂的《著作權法》明確將此種行為定性為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與網路上傳相對應,將網路上創作的作品下載,並以非電子化的方式出版、發行、傳播等行為,在未經權利人許可,又不屬於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時,就涉嫌構成侵權。因為網路創作受著作權保護,所以出版社、圖書音像公司如未經授權將該作品下載並出版發行,就構成侵權。

3、網路轉載侵權
報刊,出版社無權擅自在數字化媒體上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已發表的單個作品。在我國有個例外,即報刊轉載的「強制許可」:已在報刊上登載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社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轉載,但應按照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

4、網路鏈接侵權
網路鏈接價值和技術的優越性受到重視。一般認為普通鏈接提供的是鏈接通道服務,設鏈者如同引路人,其伺服器只存儲了包含鏈接對象網址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指令組成的文檔,既沒有復制也未傳播被鏈接的內容,因此並不侵權。即使侵權也屬於間接(幫助)侵權,即提供鏈接通道的服務者在知道鏈接指向的是侵權作品時,有義務及時停止鏈接通道服務以「抑制侵權」。否則構成幫助侵權。

5、P2P軟體侵權
P2P軟體 是早期個人對傳技術的新發展。P2P可以說是繼萬維網之後互聯網的最偉大的革命,今天幾乎每個網民都在用此種方式,自由從網上下載數字音樂和電影。使用P2P下載文件時,實際侵權人是用戶。如果用戶未經權利人允許,擅自上傳或下載作品的行為,就不屬於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他人已發表作品的合理使用,其行為侵犯了權利人的復制權和信肢掘息網路傳播權。

如果P2P服務者明知用戶侵權仍然提供服務,或者經權利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後,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則要承擔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或幫助)侵權責任。如此一來,P2P服務提供者往往成為成千上萬的侵權用戶的替罪羊,因為追究單個的網路用戶既不合算,也沒有治本。

不過,上述原則也確立了網路服務提歷行核供者的避風港製度。即自動提供上傳、存儲、鏈接或搜索服務,且對存儲或傳輸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編輯、修改或選擇的服務者,並沒有義務審查上傳、存儲、鏈接或搜索的內容是否侵犯他人版權,而僅承擔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後移出相關內容的義務。這就為Google、網路這樣的搜索引擎營造了生存之機,因為它們並無義務審查所提供的內容是否侵權。

6、域名搶注侵權
最典型的體現在馳名商標的搶註上。一般指行為人出於從他人商標中牟利的目的,惡意注冊並出賣域名。基本特徵表現為:將他人知名的商標、商號等商業標志搶先注冊為域名,自己並不使用,而是為了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以牟利。也有的是為了損害馳名商標持有人的聲譽,誤導公眾。這都是惡意搶注域名的不正當行帶兆為。 涉及圖標等著作權侵權問題。

7、網路游戲侵權
隨著網路游戲產業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亮點,網路游戲侵權事件越來越頻繁了。侵權者一般通過盜取網路游戲源代碼,破壞技術保護措施,以「私服」 、「外掛」 等方式從事互聯網游戲的侵權盜版活動。最典型的方式是私自架設伺服器,運營他人享有著作權的網路游戲。

詳細你可看這里:http://www.nelawyer.net/anli/zscq/53.html

㈥ 什麼是四大國家基礎資料庫

「四大基礎資料庫」在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無論在政務領域,還在企業領域,「四大基礎資料庫」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不僅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在建設的過程本身也推進著各業務流程的整合及優化。

四大基礎庫分別是:人口基礎資料庫、法人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資料庫,也有的專家稱「四大基礎資料庫」是國家層面四大主資料庫。

1、人口信息資料庫

人口信息庫的主體包括公民身份號碼、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部門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資料庫主要來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衛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綜治辦、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也有部分數據。

2、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

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市場監督局的企業注冊登記庫和組織機構代碼庫,編辦的事業單位注冊登記、民政局的社會團體登記庫、國稅地稅的稅務資料庫,以及統計局的基本單位普查庫等。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

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是以電子地圖為基礎,整合道路、行政區劃、建築、植被、地下管線等基礎數據,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專題數據。

4、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料庫

宏觀經濟基礎信息數據包括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完成情況、金融機構信貸情況、各鎮(區)主要經濟指標等信息,以統計經濟信息為基礎。

(6)民族資料庫擴展閱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已開始積極建設「四大基礎資料庫」,並在「四大基礎資料庫」基礎上建設「數字城市」,有些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已開始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進入「大數據」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互聯網+」概念,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礎資料庫」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對電子政務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既能加強政務資源的整合、共享與交換,打破信息孤島,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推進政府職能部門業務協同,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數據加工和挖掘還能為政府決策提供知識依據和大數據的支持。

㈦ 中國男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67.1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
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與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體重均有所增長,尤其是6-17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增幅更為顯著敏嫌。
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畢拿槐為6.4%。
(7)民族資料庫擴展閱讀:
在任何一個年齡段,中國南方漢族人的身高都低於日本人和韓國人。20歲組的中國南方漢族男性平均身高為168.2厘米,同年齡段韓國男性為172厘米,日本為171.7厘米。20歲組中國南方漢族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56.5厘米,韓國為159厘米,日本為159.1厘米。
人類體質受遺傳與環境雙重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貌、飲食及經濟發展水平等。30多年來,我國經歷了巨大變化,人的體質也隨之發生較大變化。獲取當代漢族體質數據,對於國防科技、交通運輸、建築設計、刑事偵查、醫療、教育、體育、征手友兵、招生乃至服裝和傢具的製作,都具有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中國男性平均身高公布
男性平均身高為167.1cm
人民網-中華民族體質資料庫初建
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漢族人身高低

㈧ 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守住這份民族遺產

1.正確認識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今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2.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

3.利用現代技術,建立少數民族民嫌畢族資料庫。

4.重視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注重文化的傳承。

請采鬧胡納芹彎芹,謝謝
祝你學習進步!~

㈨ 如何架構一個民族風俗多媒體資料庫應包含什麼內容

蒙古包--蒙古族橋配畢的
酥油--茶藏族
小花帽--維吾賣梁爾族
白色或黑色小圓帽--回族
竹樓--傣族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賽龍舟--雲南敏芹傣族
傣族--潑水節
彝族--火把節(其他的民族也有,比如僳僳族,納西族.彝族)

熱點內容
liststringjava 發布:2025-04-23 02:56:18 瀏覽:407
asi源碼 發布:2025-04-23 02:46:45 瀏覽:577
小候編程 發布:2025-04-23 02:46:41 瀏覽:559
網路工程師使用哪些軟體寫腳本 發布:2025-04-23 02:28:43 瀏覽:458
c語言短路現象 發布:2025-04-23 02:23:54 瀏覽:303
可運行腳本怎麼寫 發布:2025-04-23 02:23:09 瀏覽:324
安卓死亡空間怎麼飛行 發布:2025-04-23 02:17:21 瀏覽:545
安卓機怎麼設置語音開機 發布:2025-04-23 02:08:01 瀏覽:485
mysql存儲過程事務控制 發布:2025-04-23 02:02:04 瀏覽:652
伺服器ip承載量 發布:2025-04-23 01:53:37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