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演算法
⑴ 截斷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截斷二進制指數類型退避演算法(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type):先確定基本的退避時間,例如 2t。在定義 k=min[重傳次數,10],然後從離散的整數集合中[0,1,...,2^k-1]中隨機選出一個數,記為r。重傳所需要的時延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時間,當重傳達到16次,仍不能成功的時候,則丟棄該幀,並向高層匯報。這樣的退避演算法,由於時延次數增大(也稱動態退避)。所以即使採用1 堅持,系統也是穩定的。
⑵ 簡述乙太網解決碰撞問題的二進制退避演算法
站點檢測到沖突並發完阻塞信號後,為了降低再次沖突的概率,需要等待一個隨機時間,然後再傳輸信號。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保證了這種退避操作的穩定。
⑶ 網路裡面退避演算法是什麼東西
你好,退避演算法:主稱為補償演算法,它可以為再次嘗試傳輸而創建一個隨機的等待時間,這樣不會出現第2次沖突。
⑷ 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應用
在CSMA/CD協議中,一旦檢測到沖突,為降低再沖突的概率,需要等待一個隨機時間,然後再使用CSMA方法試圖傳輸。為了保證這種退避維持穩定,採用了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技術,其演算法過程如下:
1. 將沖突發生後的時間劃分為長度為2t的時隙
2. 發生第一次沖突後,各個站點等待0或1個時隙再開始重傳
3. 發生第二次沖突後,各個站點隨機地選擇等待0,1,2或3個時隙再開始重傳
4. 第i次沖突後,在0至2的i次方減一間隨機地選擇一個等待的時隙數,再開始重傳
5. 10次沖突後,選擇等待的時隙數固定在0至1023(2的10次方減一)間
6. 16次沖突後,發送失敗,報告上層。
舉例
如果第二次發生碰撞:
n = 2
k = MIN(2,10) = 2
R = {0, 1, 2, 3)
延遲時間 = R * 512 * Bit-time
其中:Bit-time = 1 / Debit
例如:
對於傳輸速率Debit = 10 Mbit/s,
那麼Bit-time = 0.1 us
延遲時間={0, 51.2 us, 102.4 us, 153.6 us} 其中任取一
⑸ 7在乙太網中採用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來降低沖突的概率,如果某站點發送數據時發生了12次沖突,則它應該
答案為D,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核心是隨機進行監聽,這個退避時間片的大小范圍和沖突的次數有關,比如沖突次數n=2,避讓的時間片的取值范圍是r={0,1,2,3}。該問題的沖突是12次,因此最大的值是 2^12-1。你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演算法中要預先設定一個可以選擇的最大時間片數k,也就是說當你採用避讓演算法時最終取值是min(k,r)。(超出了預設的時間片數時隨機避讓的時間片大小就只能是k)
⑹ 乙太網上只有兩個站,它們同時發送數據,產生了碰撞。於是按截斷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進行重傳。
根據題意,重傳次數最多考慮3次。因此可得:
概率分布表先寫好,分別考慮1/2/3/4次傳輸成功的概率
傳輸成功所用次數-------概率
1------------1/2
2-------------1/2*3/4
3-------------1/8*7/8
4-------------1/64*15/16
然後求期望=
1*1/2+2*1/2*3/4+3*1/8*7/8+4*1/64*15/16約等於1.637
如果概率分布表,沒看懂的,只有自己補習一下概率了。
⑺ 乙太網上只有兩個站,它們同時發送數據,產生了碰撞。於是按截斷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進行重傳。重傳次數記
答:將第i次重傳成功的概率記為pi。顯然
第一次重傳失敗的概率為0.5,第二次重傳失敗的概率為0.25,第三次重傳失敗的概率
為0.125.平均重傳次數I=1.637
⑻ 在乙太網中採用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來降低沖突的概率,如果某站點發送數據時發生了3次沖突,則它應該( )。
什麼叫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搞清楚這個概念,你就知道為什麼選B了……
按照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沖突次數越多則隨機范圍越大。題目中發生3次沖突,則時間片數的隨機選擇范圍是0~2³-1,也就是0~7。例如有可能隨機產生了4,那麼就要在4個時間片內等待,之後才繼續嘗試CSMA傳輸。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⑼ csma/cd協議中使用的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優點和缺點
科大的吧,你是。
當沖突少時,結點可以以較少的時間延遲發送數據;
當沖突嚴重時,r可以獲得更大的取值范圍,有助於避免再次沖突;
當沖突次數大於10時,為了避免過長的延遲時間,所以限制K=10
有可能使無碰撞或者碰撞次數較少的站點
長時間地佔有信道發送權,這種現象稱之為
「捕獲效應」,捕獲效應不能保證發送機
會的公平性。
⑽ 怎樣用代碼實現二進制指數類型退避演算法
你是這個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