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搜索演算法
1. 關於廣度搜索演算法,和深度搜索演算法的C++簡單例子,要讓C++初學者都能盡量看懂
http://hi..com/probill/blog/item/c4db7e1bcabeaed2ac6e757c.html
這是我整理的「尋路演算法整理」,初學者應該可以看懂。
2. 常見的搜索演算法有哪幾種
廣度優先搜索(BFS)
深度優先搜索(DFS)
爬山法(Hill Climbing)
最佳優先演算法(Best-first search strategy)
回溯法 (Backtracking)
分支限界演算法(Branch-and-bound Search Algorithm)
3. 一道數據結構題,深度搜索法和寬度搜索法的
深度搜索就是只要前面沒走過,一條路走到黑。 D是深度優先,a-e-d--走到頭才訪問b
寬度是搜索完自己的孩子再搜孩子的孩子。 C是寬度優先,a-接下來是孩子b e c-接下來是三代孩子d f。
望採納
4. 深度優先搜索的系統演算法
所有的搜索演算法從其最終的演算法實現上來看,都可以劃分成兩個部分──控制結構和產生系統。正如前面所說的,搜索演算法簡而言之就是窮舉所有可能情況並找到合適的答案,所以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羅列出所有可能的情況,這其實就是一種產生式系統。
我們將所要解答的問題劃分成若干個階段或者步驟,當一個階段計算完畢,下面往往有多種可選選擇,所有的選擇共同組成了問題的解空間,對搜索演算法而言,將所有的階段或步驟畫出來就類似是樹的結構(如圖)。
從根開始計算,到找到位於某個節點的解,回溯法(深度優先搜索)作為最基本的搜索演算法,其採用了一種「一隻向下走,走不通就掉頭」的思想(體會「回溯」二字),相當於採用了先根遍歷的方法來構造搜索樹。
上面的話可能難於理解,沒關系,我們通過基本框架和例子來闡述這個演算法,你會發現其中的原理非常簡單自然。
5. 深度優先遍歷與廣度優先遍歷的區別
一、指代不同
1、深度優先遍歷:是對每一個可能的分支路徑深入到不能再深入為止,而且每個節點只能訪問一次。
2、廣度優先遍歷:系統地展開並檢查圖中的所有節點,以找尋結果。
二、特點不同
1、深度優先遍歷:所有的搜索演算法從其最終的演算法實現上來看,都可以劃分成兩個部分──控制結構和產生系統。正如前面所說的,搜索演算法簡而言之就是窮舉所有可能情況並找到合適的答案,所以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羅列出所有可能的情況,這其實就是一種產生式系統。
2、廣度優先遍歷:並不考慮結果的可能位置,徹底地搜索整張圖,直到找到結果為止。
三、演算法不同
1、深度優先遍歷:把根節點壓入棧中。每次從棧中彈出一個元素,搜索所有在它下一級的元素,把這些元素壓入棧中。並把這個元素記為它下一級元素的前驅。找到所要找的元素時結束程序。如果遍歷整個樹還沒有找到,結束程序。
2、廣度優先遍歷:把根節點放到隊列的末尾。每次從隊列的頭部取出一個元素,查看這個元素所有的下一級元素,把它們放到隊列的末尾。並把這個元素記為它下一級元素的前驅。找到所要找的元素時結束程序。如果遍歷整個樹還沒有找到,結束程序。
6. 搜索演算法:這個既不是深度優先,也不是廣度優先,這叫什麼搜索演算法
廣度優先
dijkstra(迪傑斯特拉)演算法是典型的單源最短路徑演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
7. 深度優先搜索和廣度優先搜索,A星演算法三種演算法的區別和聯系
在說它之前先提提狀態空間搜索.狀態空間搜索,如果按專業點的說法就是將問題求解過程表現為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尋找這個路徑的過程.通俗點說,就是 在解一個問題時,找到一條解題的過程可以從求解的開始到問題的結果(好象並不通俗哦).由於求解問題的過程中分枝有很多,定性,不完備性造成的,使得求解的路徑很多這就構成了一個圖,我們說這個圖就是狀態空間.問題的求解實際上就是在這個圖中找到一條路徑可以從開始到結果.這個尋找的過程就是狀態空間搜索.
8. 廣度搜索演算法與深度搜索演算法有什麼區別
廣度的話是先搜橫向
深度是縱向的
9. 圖的深度優先搜索和廣度優先搜索演算法的實現
//圖的遍歷演算法程序
//圖的遍歷是指按某條搜索路徑訪問圖中每個結點,使得每個結點均被訪問一次,而且僅被訪問一次。圖的遍歷有深度遍歷演算法和廣度遍歷演算法,程序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alloc.h>
#define INFINITY 32767
#define MAX_VEX 20 //最大頂點個數
#define QUEUE_SIZE (MAX_VEX+1) //隊列長度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visited; //訪問標志數組
//圖的鄰接矩陣存儲結構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 //頂點向量
int arcs[MAX_VEX][MAX_VEX]; //鄰接矩陣
int vexnum,arcnum; //圖的當前頂點數和弧數
}Graph;
//隊列類
class Queue{
public:
void InitQueue(){
base=(int *)malloc(QUEUE_SIZE*sizeof(int));
front=rear=0;
}
void EnQueue(int e){
base[rear]=e;
rear=(rear+1)%QUEUE_SIZE;
}
void DeQueue(int &e){
e=base[front];
front=(front+1)%QUEUE_SIZE;
}
public:
int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
//圖G中查找元素c的位置
int Locate(Graph G,char c){
for(int i=0;i<G.vexnum;i++)
if(G.vexs[i]==c) return i;
return -1;
}
//創建無向網
void CreateUDN(Graph &G){
int i,j,w,s1,s2;
char a,b,temp;
printf("輸入頂點數和弧數:");
scanf("%d%d",&G.vexnum,&G.arcnum);
temp=getchar(); //接收回車
G.vexs=(char *)malloc(G.vexnum*sizeof(char)); //分配頂點數目
printf("輸入%d個頂點.\n",G.vexnum);
for(i=0;i<G.vexnum;i++){ //初始化頂點
printf("輸入頂點%d:",i);
scanf("%c",&G.vexs[i]);
temp=getchar(); //接收回車
}
for(i=0;i<G.vexnum;i++) //初始化鄰接矩陣
for(j=0;j<G.vexnum;j++)
G.arcs[i][j]=INFINITY;
printf("輸入%d條弧.\n",G.arcnum);
for(i=0;i<G.arcnum;i++){ //初始化弧
printf("輸入弧%d:",i);
scanf("%c %c %d",&a,&b,&w); //輸入一條邊依附的頂點和權值
temp=getchar(); //接收回車
s1=Locate(G,a);
s2=Locate(G,b);
G.arcs[s1][s2]=G.arcs[s2][s1]=w;
}
}
//圖G中頂點k的第一個鄰接頂點
int FirstVex(Graph G,int k){
if(k>=0 && k<G.vexnum){ //k合理
for(int i=0;i<G.vexnum;i++)
if(G.arcs[k][i]!=INFINITY) return i;
}
return -1;
}
//圖G中頂點i的第j個鄰接頂點的下一個鄰接頂點
int NextVex(Graph G,int i,int j){
if(i>=0 && i<G.vexnum && j>=0 && j<G.vexnum){ //i,j合理
for(int k=j+1;k<G.vexnum;k++)
if(G.arcs[i][k]!=INFINITY) return k;
}
return -1;
}
//深度優先遍歷
void DFS(Graph G,int k){
int i;
if(k==-1){ //第一次執行DFS時,k為-1
for(i=0;i<G.vexnum;i++)
if(!visited[i]) DFS(G,i); //對尚未訪問的頂點調用DFS
}
else{
visited[k]=true;
printf("%c ",G.vexs[k]); //訪問第k個頂點
for(i=FirstVex(G,k);i>=0;i=NextVex(G,k,i))
if(!visited[i]) DFS(G,i); //對k的尚未訪問的鄰接頂點i遞歸調用DFS
}
}
//廣度優先遍歷
void BFS(Graph G){
int k;
Queue Q; //輔助隊列Q
Q.InitQueue();
for(int i=0;i<G.vexnum;i++)
if(!visited[i]){ //i尚未訪問
visited[i]=true;
printf("%c ",G.vexs[i]);
Q.EnQueue(i); //i入列
while(Q.front!=Q.rear){
Q.DeQueue(k); //隊頭元素出列並置為k
for(int w=FirstVex(G,k);w>=0;w=NextVex(G,k,w))
if(!visited[w]){ //w為k的尚未訪問的鄰接頂點
visited[w]=true;
printf("%c ",G.vexs[w]);
Q.EnQueue(w);
}
}
}
}
//主函數
void main(){
int i;
Graph G;
CreateUDN(G);
visited=(bool *)malloc(G.vexnum*sizeof(bool));
printf("\n廣度優先遍歷: ");
for(i=0;i<G.vexnum;i++)
visited[i]=false;
DFS(G,-1);
printf("\n深度優先遍歷: ");
for(i=0;i<G.vexnum;i++)
visited[i]=false;
BFS(G);
printf("\n程序結束.\n");
}
輸出結果為(紅色為鍵盤輸入的數據,權值都置為1):
輸入頂點數和弧數:8 9
輸入8個頂點.
輸入頂點0:a
輸入頂點1:b
輸入頂點2:c
輸入頂點3:d
輸入頂點4:e
輸入頂點5:f
輸入頂點6:g
輸入頂點7:h
輸入9條弧.
輸入弧0:a b 1
輸入弧1:b d 1
輸入弧2:b e 1
輸入弧3:d h 1
輸入弧4:e h 1
輸入弧5:a c 1
輸入弧6:c f 1
輸入弧7:c g 1
輸入弧8:f g 1
廣度優先遍歷: a b d h e c f g
深度優先遍歷: a b c d e f g h
程序結束.
已經在vc++內運行通過,這個程序已經達到要求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