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考試瀑布演算法

考試瀑布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8-17 04:26:42

1. 國家計算機職業技能鑒定4級考試考的都是什麼內容啊

計算機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⒈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⒉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

⒊具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及應用知識。

⒋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⒌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⒍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和保密性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⒈計算機系統組成:⑴計算機的發展。⑵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⑶計算機硬體結構。⑷主要部件功能。⑸計算機軟體的功能與分類。⑹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

⒉計算機工作原理:⑴計算機中數的表示。⑵運算器。⑶控制器。⑷存儲器。⑸輸入與輸出系統。

⒊計算機的主要性能:⑴計算機系統性能指標。⑵處理機指標。⑶存儲容量能力。⑷I/O匯流排能力。⑸系統通信能力。⑹聯機事務處理能力。⑺軟體支持。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⒈基本概念:⑴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⑵演算法的描述與分析。

⒉線性表:⑴線性表的邏輯結構。⑵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⑶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

⒊數組:⑴數組的定義與運算。⑵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⑶矩陣的壓縮存儲。

⒋棧與隊列:⑴棧的定義和運算。⑵棧的存儲結構。⑶隊列的定義和運算。⑷鏈隊列與循環隊列。

⒌串:⑴串及其操作。⑵串的存儲結構。

⒍樹和二叉樹:⑴樹的定義。⑵二叉樹的定義及性質。⑶二叉樹與樹的轉換。⑷二叉樹的存儲。⑸遍歷二叉樹與線索二叉樹。

⒎圖:⑴圖及其存儲結構。⑵圖的遍歷。⑶圖的連通性。⑷有向無環圖。⑸最短路徑。⑹拓撲排序。

⒏查找:⑴線性表查找。⑵樹形結構與查找。⑶散列查找。

⒐排序:⑴插入排序。⑵交換排序。⑶選擇排序。⑷歸並排序。⑸基數排序。

⒑文件組織:⑴順序文件。⑵索引文件。⑶散列文件。

三、離散數學

⒈數理邏輯:⑴命題及其符號化。⑵命題公式及其分類。⑶命題邏輯等值演算。⑷範式。⑸命題邏輯推理理論。⑹謂詞與量詞。⑺謂詞公式與解釋。⑻謂詞公式的分類。⑼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⑽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⒉集合論:⑴集合及其表示。⑵集合的運算。⑶有序對與笛卡爾積。⑷關系及其表示法。⑸關系的運算。⑹關系的性質。⑺關系的閉包。⑻復合關系與逆關系。⑼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⑽函數及其性質。⑾反函數與復合函數。

⒊代數系統:⑴代數運算及其性質。⑵同態與同構。⑶半群與群。⑷子群與陪集。⑸正規子群與商群。⑹循環群與置換群。⑺環與域。⑻格與布爾代數。

⒋圖論:⑴無向圖與有向圖。⑵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⑶圖的矩陣表示。⑷最短路徑與關鍵路徑。⑸二部圖。⑹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⑺平面圖。⑻樹與生成樹。⑼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⒈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⑴操作系統的功能。⑵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⑶操作系統的組成。⑷操作系統的介面。

⒉進程管理:⑴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⑵進程式控制制。⑶進程調度。⑷進程通信。⑸死鎖。

⒊作業管理:⑴作業與作業管理。⑵作業狀態及其轉換。⑶作業調度。⑷作業控制。

⒋存儲管理:⑴存儲與存儲管理。⑵虛擬存儲原理。⑶頁式存儲。⑷段式存儲。⑸段頁式存儲。⑹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⒌文件管理:⑴文件與文件管理。⑵文件的分類。⑶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⑷文件目錄結構。⑸文件存儲管理。⑹文件存取控制。⑺文件的使用。

⒍設備管理:⑴設備與設備分類。⑵輸入輸出控制方式。⑶中斷技術。⑷通道技術。⑸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⑹磁碟調度。⑺設備管理。

⒎一種典型操作系統(DOS/Unix/Windows)的使用:⑴DOS的特點與使用。⑵UNIX的特點與使用。⑶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⑴軟體與軟體危機。⑵軟體生命周期與軟體工程。⑶軟體開發技術與軟體工程管理。⑷軟體開發方法與工具、環境。

2.結構化生命周期方法:⑴瀑布模型。⑵可行性研究與可行性研究報告。⑶軟體計劃與進度安排。⑷軟體需求分析。⑸數據流程圖(DFD)、數據字典(DD)。⑹軟體需求說明書。⑺系統設計。⑻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⑼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⑽介面設計與安全性設計。⑾系統設計說明書。⑿程序設計。⒀程序設計語言。⒁結構化程序設計。

3.原型化方法:⑴原型化的基本原理。⑵原型化的生命周期。⑶原型化的人員與工具。⑷原型化的實施。⑸原型化的項目管理。⑹原型化方法與結構化方法的關系。

⒋軟體測試:⑴軟體測試基本概念。⑵軟體測試方法。⑶軟體測試計劃。⑷單元測試、集成測試與系統測試。⑸測試用例設計。⑹測試分析報告。

⒌軟體維護:⑴軟體可維護性。⑵校正性維護。⑶適應性維護。⑷完善性維護。

⒍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⑴軟體開發工具。⑵軟體開發環境。⑶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

⒎軟體質量評價:⑴軟體質量的度量與評價模型。⑵軟體復雜性的度量。⑶軟體可靠性的評價。⑷軟體性能的評價。⑸軟體運行評價。

⒏軟體管理:⑴軟體管理職能。⑵軟體開發組織。⑶軟體計劃管理。⑷標准化管理。⑸軟體工程國家標准。⑹軟體配置管理。⑺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⒈資料庫基本概念:⑴數據與數據模型。⑵資料庫體系結構。⑶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資料庫系統。⑷資料庫工程與應用。

⒉關系資料庫:⑴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⑵關系數據模型。⑶關系定義、關系模型、關系模式與關系子模式。⑷數據操縱語言。⑸關系代數。⑹集合運算(並,差,交,笛卡爾積)與關系運算(投影,選擇,連接)。⑺關系演算。⑻元組關系演算與域關系演算。⑼資料庫查詢語言。⑽SQL語言。

⒊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⑴關系數據理論。⑵函數依賴。⑶關系模式分解。⑷關系模式的範式。

⒋資料庫設計:⑴資料庫設計目標。⑵資料庫設計方法。⑶資料庫的設計步驟。⑷資料庫規劃。⑸需求分析。⑹概念設計。⑺邏輯設計。⑻物理設計。⑼資料庫的實現與維護。

⒌資料庫的保護:⑴資料庫恢復。⑵資料庫的完整性。⑶資料庫的並發控制。⑷資料庫的安全性。

⒍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FoxPro/Oracle)應用:⑴FoxPro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⑵Oracle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七、計算機體系統結構

⒈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⑴體系結構的定義。⑵系統的功能層次。⑶系統的分類。⑷體系結構的繼承與發展。⑸系統的安全性。

⒉指令系統:⑴指令格式及其優化。⑵指令系統的復雜化。⑶RISC技術。⑷MIPS與MFLOPS。

⒊存儲體系:⑴存儲層次。⑵虛存工作原理。⑶Cache工作原理。

⒋通道及新型部線:⑴I/O方式的發展。⑵通道工作原理。⑶EISA與MCA。⑷局部匯流排:VFSA與PCI。

⒌並行處理技術:⑴流水線技術。⑵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⑶向量處理機。⑷多機系統。

⒍系統性能評價:⑴性能評價的概念。⑵測試程序的分類。⑶Benchmark的舉例。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⒈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⑴網路的定義。⑵網路的分類。⑶網路的功能。⑷網路拓撲。⑸典型計算機網路組成。

⒉數據通信技術:⑴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⑵數據通信系統的組成。⑶傳輸介質的類型與特點。⑷數據傳輸方式。⑸數據編碼方式。⑹同步方式。⑺線路復用技術。⑻數據交換方式。⑼差錯控制方法。

⒊網路體系結構:⑴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⑵ISO/OSIRM。⑶物理層協議。⑷數據鏈路層協議。⑸網路層協議與X.25網層次。⑹傳輸層協議。⑺高層協議。

⒋區域網技術:⑴區域網拓撲。⑵區域網傳輸介質。⑶IEEE802模型與標准。⑷CSMA/CD工作原理。⑸TokenBus工作原理。⑹TokenRing工作原理。⑺FDDI工作原理。⑻局部網互連與TCP/IP協議。⑼區域網操作系統。⑽避域網組網技術。⑾區域網應用系統的安全性設計。

⒌網路技術的發展:⑴高速區域網。⑵ISDN與B-ISDN。⑶城域網。⑷幀中繼。⑸ATM技術。⑹智能大廈與網路綜合布線技術。⑺Client/Server的應用技術。⑻ISO網路管理概念與標准。

上機測試內容

⒈計算機操作能力。

⒉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⒊項目開發能力。

⒋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上機測試說明

⒈考試形式包括課堂筆試(180分鍾)和上機測試(60分鍾)。

⒉試題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兩種類型。

⒊筆試中的選擇題用中、英兩種文字命題,其中英文題約佔三分之一,論述題用中文命題。
參考資料:http://www.hlbrc.cn/dep/jsjbenke/oblog3/user1/34/archives/2005/46.html

2. 瀑布模型與原型法在軟體開發中有何區別和特點

瀑布模型
優點:方法規范,每個階段質量可保證,每個階段歸定的文檔使錯誤得到及早發現和處理,容易維護
缺點:靠文檔驅動,用戶不能全面地認識動態的軟體產品。且過於理想化,可能出現設計上的錯誤。
適用范圍:完全定義好了需求,而且沒有時間壓力的系統。
原型模型
優點:開發後期不會因為發現了規格說明文檔的錯誤而進行較大的返工。在設計和編碼段發生錯誤可能性比較小。
缺點:開發者常常需要實現上的折衷,以使原型能夠盡快工作。用戶看到的並不是軟體的工作版本
適用范圍:用戶定義了一組一般性目標,但不能標識出詳細的輸入、處理及輸出需求;開發者可能不能確定演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統的適應性或人機交互的形式

3. 高級程序員考試難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我去年過了。高級程序員現在叫軟體設計師 整體來所,十分好過 說實話,你要看提綱,要看的書多的一筆 不過不要擔心,考的內容卻是比較固定的 我感覺最難搞的是上午題。要真看 建議買本關於這方面的書籍 把歷年真題好好要就,要是計算題一定要掌握,這是做好那份的 下午題 你一定要把歷年真題做做 你會發現每年下午題基本考的一摸一樣 最後給你幾個網站 官網 http://www.rkb.gov.cn/ 很不錯的資料網站 http://www.topsage.com/computer/rk/index.html 追問: 能跟我說說具體考些什麼東西嗎? 我學過C語言,匯編,還要考些什麼,我下學期還要學軟體工程、多媒體等等。。。 回答: 重點掌握 數據結構,資料庫,軟體工程, 下面是大綱 軟體設計師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考試要求: (1) 掌握數據表示、算術和邏輯運算; (2) 掌握相關的應用數學、離散數學的基礎知識; (3) 掌握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了解編譯程序的基本知識; (5) 熟練掌握常用數據結構和常用演算法; (6) 熟悉資料庫、網路和多媒體的基礎知識; (7) 掌握C程序設計語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的一種程序設計語言; (8) 熟悉軟體工程、軟體過程改進和軟體開發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 (9) 熟悉掌握軟體設計的方法和技術; (10) 掌握常用信息技術標准、安全性,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 (11) 了解信息化、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 (12) 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2.通過本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根據軟體開發項目管理和軟體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統總體設計規格說明書進行軟體設計,編寫程序設計規格說明書等相應的文檔,組織和指導程序員編寫、調試程序,並對軟體進行優化和集成測試,開發出符合系統總體設計要求的高質量軟體;具有工程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3.本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 計算機與軟體工程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2) 軟體設計,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軟體工程知識 1. 計算機科學基礎 1.1 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制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1.2 數據的表示 數的表示(原碼、反碼、補碼、移碼表示,整數和實數的機內表示,精度和溢出) 非數值表示(字元和漢字表示、聲音表示、圖像表示) 校驗方法和校驗碼(奇偶校驗碼、海明校驗碼、循環冗餘校驗碼) 1.3 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運算方法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和邏輯表達式的化簡 1.4 數學基礎知識 命題邏輯、謂詞邏輯、形式邏輯的基礎知識 常用數值計算(誤差、矩陣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數值積分) 排列組合、概率論應用、應用統計(數據的統計分析) 運算基本方法(預測與決策、線性規劃、網路圖、模擬) 1.5 常用數據結構 數組(靜態數組、動態數組)、線性表、鏈表(單向鏈表、雙向鏈表、循環鏈表)、隊列、棧、樹(二叉樹、查找樹、平衡樹、線索樹、線索樹、堆)、圖等的定義、存儲和操作 Hash(存儲地址計算,沖突處理) 1.6 常用演算法 排序演算法、查找演算法、數值計算方法、字元串處理方法、數據壓縮演算法、遞歸演算法、圖的相關演算法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的關系、演算法效率、演算法設計、演算法描述(流程圖、偽代碼、決策表)、演算法的復雜性 2. 計算機系統知識 2.1 硬體知識 2.1.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體系結構分類及特性 CPU和存儲器的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設備、通信設備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介面的功能、類型和特性 I/O控制方式(中斷系統、DMA、I/O處理機方式) CISC/RISC,流水線操作,多處理機,並行處理 2.1.2 存儲系統 主存-Cache存儲系統的工作原理 虛擬存儲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級存儲體系的性能價格 RAID類型和特性 2.1.3 安全性、可靠性與系統性能評測基礎知識 診斷與容錯 系統可靠性分析評價 計算機系統性能評測方式 2.2 軟體知識 2.2.1 操作系統知識 操作系統的內核(中斷控制)、進程、線程概念 處理機管理(狀態轉換、共享與互斥、分時輪轉、搶占、死鎖) 存儲管理(主存保護、動態連接分配、分段、分頁、虛存) 設備管理(I/O控制、假離線) 文件管理(文件目錄、文件組織、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復處理) 作業管理(作業調度、作業控制語言(JCL)、多道程序設計) 漢字處理,多媒體處理,人機界面 網路操作系統和嵌入式操作系統基礎知識 操作系統的配置 2.2.2 程序設計語言和語言處理程序的知識 匯編、編譯、解釋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成分:數據、運算、控制和傳輸,過程(函數)調用 各類程序設計語言主要特點和適用情況 2.3 計算機網路知識 網路體系結構(網路拓撲、OSI/RM、基本的網路協議) 傳輸介質、傳輸技術、傳輸方法、傳輸控制 常用網路設備和各類通信設備 Client/Server結構、Browser/Server結構 LAN拓撲,存取控制,LAN的組網,LAN間連接,LAN-WAN連接 網際網路基礎知識以及應用 網路軟體 網路管理 網路性能分析 2.4 資料庫知識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和特徵 資料庫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內模式) 數據模型,ER圖,第一範式、第二範式、第三範式 數據操作(集合運算和關系運算) 資料庫語言(SQL) 資料庫的控制功能(並發控制、恢復、安全性、完整性) 數據倉庫和分布式資料庫基礎知識 2.5 多媒體知識 多媒體系統基礎知識,多媒體設備的性能特性,常用多媒體文件格式 簡單圖形的繪制,圖像文件的處理方法 音頻和視頻信息的應用 多媒體應用開發過程 2.6 系統性能知識 性能指標(響應時間、吞吐量、周轉時間)和性能設計 性能測試和性能評估 可靠性指標及計算、可靠性設計 可靠性測試和可靠性評估 2.7 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 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輔助設計、自動控制、科學計算、人工智慧等基礎知識 遠程通信服務基礎知識 常用應用系統 3. 系統開發和運行知識 3.1 軟體工程、軟體過程改進和軟體開發項目管理知識 軟體工程知識 軟體開發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軟體開發項目管理基礎知識(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等)及其常用管理工具 主要的軟體開發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對象法、CASE) 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知識 軟體過程改進知識 軟體質量管理知識 軟體開發過程評估、軟體能力成熟評估基礎知識 3.2 系統分析基礎知識 系統分析的目的和任務 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圖(DFD)、數據字典(DD)、實體關系圖(ERD)、描述加工處理的結構化語言) 統一建模語言(UML) 系統規格說明書 3.3 系統設計知識 系統設計的目的和任務 結構化設計方法和工具(系統流程圖、HIPO圖、控制流程圖)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總體布局、設計原則、模塊結構設計、數據存儲設計、系統配置方案) 系統詳細設計(代碼設計、資料庫設計、用戶界面設計、處理過程設計) 系統設計說明書 3.4 系統實施知識 系統實施的主要任務 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可視化程序設計 程序設計風格 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系統測試的目的、類型,系統測試方法(黑盒測試、白盒測試、灰盒測試) 測試設計和管理(錯誤曲線、錯誤排除、收斂、注入故障、測試用例設計、系統測試報告) 系統轉換基礎知識 3.5 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系統運行管理基礎知識 系統維護基礎知識 系統評價基礎知識 3.6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 面向對象開發概念(類、對象、屬性、封裝性、繼承性、多態性、對象之間的引用)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優越性以及有效領域 面向對象設計方法(體系結構、類的設計、用戶介面設計) 面向對象實現方法(選擇程序設計語言、類的實現、方法的實現、用戶介面的實現、准備測試數據)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如C++、Java、Visual、Bsasic、Visual C++)的基本機制 面向對象資料庫、分布式對象的概念 4. 安全性知識 安全性基本概念 防治計算機病毒、防範計算機犯罪 存取控制、防闖入、安全管理措施 加密與解密機制 風險分析、風險類型、抗風險措施和內部控制 5. 標准化知識 標准化意識、標准化的發展、標准制訂過程 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基本知識 代碼標准、文件格式標准、安全標准、軟體開發規范和文檔標准知識 標准化機構 6. 信息化基礎知識 信息化意識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有關的法律、法規 遠程教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7. 計算機專業英語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軟體設計 1. 外部設計 1.1 理解系統需求說明 1.2 系統開發的准備 選擇開發方法、准備開發環境、制訂開發計劃 1.3 設計系統功能 選擇系統結構,設計各子系統的功能和介面,設計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實現方法,制訂詳細的工作流和數據流 1.4 設計數據模型 設計ER模型、數據模型 1.5 編寫外部設計文檔 系統配置圖、各子系統關系圖、系統流程圖、系統功能說明書、輸入輸出規格說明、數據規格說明、用戶手冊框架 設計系統測試要求 1.6 設計評審 2. 內部設計 2.1 設計軟體結構 按構件分解,確定構件功能規格以及構件之間的介面 採用中間件和工具 2.2 設計輸入輸出 屏幕界面設計、設計輸入輸出檢查方法和檢查信息 2.3 設計物理數據 分析數據特性,確定邏輯數據組織方式、存儲介質,設計記錄格式和處理方式 將邏輯數據結構換成物理數據結構,計算容量,進行優化 2.4 構件的創建和重用 創建、重用構件的概念 使用子程序庫或類庫 2.5 編寫內部設計文檔 構件劃分圖、構件間的介面、構件處理說明、屏幕設計文檔、報表設計文檔、文件設計文檔、資料庫設計文檔 2.6 設計評審 3.程序設計 3.1 模塊劃分(原則、方法、標准) 3.2 編寫程序設計文檔 模塊規格說明書(功能和介面說明、程序處理邏輯的描述、輸入輸出數據格式的描述) 測試要求說明書(測試類型和目標、測試用例、測試方法) 3.3 程序設計評審 4.系統實施 4.1 配置計算機系統及其環境 4.2 選擇合適的程序設計語言 4.3 掌握C程序設計語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任一種程序設計語言,以便能指導程序員進行編程和測試,並進行必要的優化 4.4 系統測試 指導程序員進行模塊測試,並進行驗收 准備系統集成測試環境和測試工具 准備測試數據 寫出測試報告 5.軟體工程 軟體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噴泉模型)和軟體成本模型 定義軟體需求(系統化的目標、配置、功能、性能和約束) 描述軟體需求的方法(功能層次模型、數據流模型、控制流模型、面向數據的模型、面向對象的模型等) 定義軟體需求的方法(結構化分析方法、面向對象分析方法) 軟體設計(分析與集成、逐步求精、抽象、信息隱蔽) 軟體設計方法(結構化設計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方法、面向對象設計方法) 程序設計(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軟體測試的原則與方法 軟體質量(軟體質量特性、軟體質量控制) 軟體過程評估基本方法、軟體能力成熟度評估基本方法 軟體開發環境和開發工具(分析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維護工具、CASE) 軟體工程發展趨勢(面向構件,統一建模語言(UML)) 軟體過程改進模型和方法

4. 計算機四級考哪些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計算機系統組成:

(1)計算機的發展。

(2)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

(3)計算機硬體結構。

(4)主要部件功能。

(5)計算機軟體的功能與分類。

(6)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

2、計算機工作原理:

(1)計算機中數的表示。

(2)運算器。

(3)控制器。

(4)存儲器。

(5)輸入與輸出系統。

3.計算機的主要性能。

(1)計算機系統性能指標。

(2)處理機指標。

(3)存儲容量指標。

(4)I/O匯流排能力。

(5)系統通信能力。

(6)聯機事務處理能力。

(7)軟體支持。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2)演算法的描述與分析。

2.線性表:

(1)線性表的邏輯結構。

(2)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

3.數組:

(1)數組的定義與運算。

(2)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

(3)矩陣的壓縮存儲。

4.棧與隊列:

(1)棧的定義和運算。

(2)棧的存儲結構。

(3)隊列的定義和運算。

(4)的鏈隊列與循環隊列。

5.串:

(1)串及其操作。

(2)串的存儲結構。

6.樹和二叉樹:

(1)樹的定義。

(2)二叉樹的定義及性質。

(3)二叉樹與樹的轉換。

(4)二叉樹的存儲。

(5)遍歷二叉樹與線索二叉樹。

7.圖:

(1)圖及其存儲結構。

(2)圖的遍歷。

(3)圖的連通性。

(4)有向無環圖。

(5)最短路徑。

(6)拓撲排序。

8.查找。

(1)線性表查找。

(2)樹形結構與查找。

(3)散列查找。

9.排序:

(1)插入排序。

(2)交換排序。

(3)選擇排序。

(4)歸並排序。

(5)基數排序。

10.文件組織:

(1)順序文件。

(2)索引文件。

(3)散列文件;

三、離散數學

1.數理邏輯:

(1)命題及其符號化。

(2)命題公式及其分類。

(3)命題邏輯等值演算。

(4)範式。

(5)命題邏輯推理理論。

(6)謂詞與量詞。

(7)謂詞公式與解釋。

(8)謂詞公式的分類。

(9)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

(10)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2.集合論:

(1)集合及其表示。

(2)集合的運算。

(3)有序對與笛卡爾積。

(4)關系及其表示法。

(5)關系的運算。

(6)關系的性質。

(7)關系的閉包。

(8)復合關系與逆關系。

(9)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

(10)函數及其性質。

(11)反函數與復合函數。

3.代數系統:

(1)代數運算及其性質。

(2)同態與同構。

(3)半群與群。

(4)子群與陪集。

(5)正規子群與商群。

(6)循環群與置換群。

(7)環與域。

(8)格與布爾代數。

4.圖論:

(1)元向圖與有向圖。

(2)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

(3)圖的矩陣表示。

(4)最短路徑與關鍵路徑。

(5)二部圖。

(6)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7)平面圖。

(8)樹與生成樹。

(9)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1)操作系統的功能。

(2)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3)操作系統的組成。

(4)操作系統的介面。

2;進程管理:

(1)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

(2)進程式控制制。

(3)進程調度。

(4)進程通信。

(5)死鎖。

3.作業管理:

(1)作業與作業管理。

(2)作業狀態及其轉換。

(3)作業調度。

(4)作業控制。

4.存儲管理:

(1)存儲與存儲管理。

(2)虛擬存儲原理。

(3)頁式存儲。

(4)段式存儲。

(5)段頁式存儲。

(6)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1)文件與文件管理。

(2)文件的分類。

(3)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

(4)文件目錄結構。

(5)文件存儲管理。

(6)文件存取控制。

(7)文件的使用。

6.設備管理:

(1)設備與設備分類。

(2)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3)中斷技術。

(4)通道技術。

(5)緩沖技術。

{6)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

(7)磁碟調度。

(8)設備管理。

7.一種典型操作系統(DOS/Unix/Windows)的使用:

(1) DOS的特點與使用。

(2) UNIX的特點與使用。

(3) 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1)軟體與軟體危機。

(2)軟體生命周期與軟體工程。

(3)軟體開發技術與軟體工程管理。

(4)軟體開發方法與工具、環境。

2. 結構化生命周期方法:

(1)瀑布模型。

(2)可行性研究與可行性研究報告。

(3)軟體計劃與進度安排。

(4)軟體需求分析。

(5)數據流程圖(DFD)、數據字典(DD)。

(6)軟體需求說明書。

(7)系統設計。

(8)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9)模塊結構設討與數據結構設計。

(10)介面設計與安全性設計。

(11)系統設計說明書。

(12)程序設計。

(13)程序設計語言。

(14)結構化程序設計。

3.原型化方法:

(1)原型化的基本原理。

(2)原型化的生命周期。

(3)原型化的人員與工具。

(4)原型化的實施。

(5)原型化的項目管理。

(6)原型化方法與結構化方法的關系。

4.軟體測試:

(1)軟體測試基本概念。

(2)軟體測試方法。

(3)軟體測試計劃。

(4)單元測試、集成測試與系統測試。

(5)測試用例設計。

(6)測試分析報告。

5.軟體維護:

(1)軟體可維護性。

(2)校正性維護。

(3)適應性維護。

(4)完善性維護。

6.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1)軟體開發工具。

(2)軟體開發環境。

(3)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

7.軟體質量評價:

(1)軟體質量的度量與評價模型。

(2)軟體復雜性的度量。

(3)軟體可靠性的評價。

(4)軟體性能的評價。

(5)軟體運行評價。

8.軟體管理:

(1)軟體管理職能。

(2)軟體開發組織,

(3)軟體計劃管理。

(4)標准化管理。

(5)軟體工程國家標准。

(6)軟體配置管理。

(7)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1)數據與數據模型。

(2)資料庫體系結構。

(3)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資料庫系統。

(4)資料庫工程與應用。

2.關系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2)關系數據模型。

(3)關系定義、關系模型、關系模式與關系子模式。

(4)數據操縱語言。

(5)關系代數。

(6)集合運算(並,差,交,笛卡爾積)與關系運算(投影,選擇,連接)。

(7)關系演算。

(8)元組關系演算與域關系演算。

(9)資料庫查詢語言。

(10)SQL語言。

3、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

(1)關系數據理論。

(2)函數依賴。

(3)關系模式分解。

(4)關系模式的範式。

4.資料庫設計:

(1)資料庫設計目標。

(2)資料庫設計方法。

(3)資料庫的設計步驟。

(4)資料庫規劃。

(5)需求分析。

(6)概念設計。

(7)邏輯設計。

(8)物理設計。

(9)資料庫的實現與維護。

5.資料庫的保護:

(1)資料庫恢復。

(2)資料庫的完整性。

(3)資料庫的並發控制。

(4)資料庫的安全性。

6.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FoxPro/Oracle)應用:

(1)FOxPro 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2)Oracle 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七、計算機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體系結構的定義。

(2)系統的功能層次。

(3)系統的分類。

(4)體系結構的繼承與發展。

(5)系統的安全性。

2.指令系統:

(1)指令格式及其優化。

(2)指令系統的復雜化。

(3)RISC技術。

(4)MIPS與MFLOPS。

3. 存儲體系:

(1)存儲層次。

(2)虛存工作原理。

(3)Cache 工作原理。

4.通道及新型匯流排:

(1)I/O方式的發展。

(2)通道工作原理。

(3)ElSA與MCA。

(4)局部匯流排:VFSA與PCI 。

5.並行處理技術:

(1)流水線技術。

(2)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

(3)向量處理機。

(4)多機系統。

6.系統性能評價:

(1)性能評價的概念。

(2)測試程序的分類。

(3)Benchmark的舉例。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1.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網路的定義。

(2)網路的分類。

(3)網路的功能。

(4)網路拓撲。

(5)典型計算機網路組成。

2.數據通信技術:

(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數據通信系統的組成。

(3)傳輸介質的類型與特點。

(4)數據傳輸方式。

(5)數據編碼方式。

(6)同步方式。

(7)線路復用技術。

(8)數據交換方式。

(9)差錯控制方法。

3.網路體系結構:

(1)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2)ISO/OSI RM

(3)物理層協義。

(4)數據鏈路層協議。

(5)網路層協議與調。25網層次。

(6)傳輸層協議。

(7)高層協議。

4.區域網技術:

(1)區域網拓撲。

(2)區域網傳輸介質。

(3)IEEE802模型與標准。

(4)CSMA/CD工作原理。

(5)Token Bus工作原理。

(6)Token Ring 工作原理。

(7)FDDI 工作原理。

(8)局部網互連與TCP/IP協議。

(9)區域網操作系統。

(10)區域網組網技術。

(11)區域網應用系統的安全性設計。

5.網路技術的發展:

(1)高速區域網。

(2)ISDN與B-ISDN。

(3)城域網。

(4)幀中繼。

(5)ATM技術。

(6)智能大廈與網路綜合布線技術。

(7)Client/Server的應用技術。

(8)ISO網路管理概念與標准。

上機測試內容

1.計算機操作能力。

2.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3.項目開發能力。

4.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5. 瀑布線的具體演算法怎麼看不懂提問

PBX瀑布線指標—股市常用技術指標分析—瀑布線的原理和計算方法

瀑布線又稱為「PBX指標」,它是歐美國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廣泛應用於金融領域中的判斷股價運行趨勢的主要分析方法,因其經由匯聚向下發散時呈瀑布狀而得名。屬於傳統大勢價格趨勢線,它的真正名稱叫作「非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是由六條非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組合而成,每條平均線分別代表著不同時間周期的股價成本狀況,方便進行對比分析。

瀑布線是一種中線指標,一般用來研究股價的中期走勢,與普通均線系統相比較,它具有反應速度快、給出的買賣點明確的特點,並能過濾掉盤中主力震倉洗盤或下跌行情中的小幅反彈,可直觀有效地把握住大盤和個股的運動趨勢。是目前判斷大勢和個股股價運行趨勢頗為有效的工具。

瀑布線的優點在於其不會像其他指標那樣頻繁發出信號,瀑布線的買賣號出現並不多,如果瀑布線給出了買入或賣出信號,只要按照其應用原則去做,就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在明顯的上漲或下跌趨勢中,瀑布線能給出明確的買賣點和持倉信號,是把握波段行情的利器。它不僅用於平衡市的操作,更適合在明顯的上漲趨勢中應用。

瀑布線的六條分別代表著不同時間周期的股價成本狀況的非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它們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面公式中,M1、M2、M3、M4、M5、M6分別為瀑布線選取的六種時間周期,我們通常將其設為:4、6、9、13、18和24。

價格運行只是表象,市場的平均持倉成本的變化情況才是瀑布線的本質,瀑布線直觀形象地反映出了周期長短不同的市場平均持倉成本的變化情況,藉助它們,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場長期、中期和短期平均持倉成本的變化情況,進而來識別趨勢、把握趨勢。

6. 中級導游考試瀑布的成因和類型

中級導游考試瀑布的成因和類型,這肯定是有水源,然後有落差,這樣的一個環境才能形成

7. 」瀑布式排考「是什麼

說明考試排的很多而且難

8. 計算機四級考試有哪些內容

計算機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

3、具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及應用知識。

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和保密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計算機系統組成:

(1)計算機的發展。(2)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3)計算機硬體結構。(4)主要部件功能。(5)計算機軟體的功能與分類。(6)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

2、計算機工作原理:

(1)計算機機中數的表示。 (2)運算器。 (3)控制器。 (4)存儲器。 (5)輸入與輸出系統。

3、計算機的主要性能:

(1)計算機系統性能指標。 (2)處理機指標。 (3)存儲容量指標。 (4)I/O匯流排能力。 (5)系統通信能力。 (6)聯機事務處理能力。 (7)軟體支持。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2)演算法的描述與分析。

2、線性表:

(1)線性表的邏輯結構。 (2)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

3、數組:

(1)數組的定義與運算。(2)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 (3)矩陣的壓縮存儲。

4、棧與隊列:

(1)棧的定義和運算。 (2)棧的存儲結構。 (3)隊列的定義和運算。 (4)鏈隊列與循環隊列。

5、串:

(1)串及其操作。 (2)串的存儲結構。

6、樹和二叉樹:

(1)樹的定義。 (2)二叉樹的定義及性質。 (3)二叉樹與樹的轉換。(4)二叉樹的存儲。(5)遍歷二叉樹與線索二叉樹。

7、圖:

(1)圖及其存儲結構。 (2)圖的遍歷。 (3)圖的連通性。 (4)有向無環圖。 (5)最短路徑。 (6)拓撲排序。

8、查找:

(1)線性表查找。 (2)樹形結構與查找。 (3)散列查找。

9、排序:

(1)插入排序。 (2)交換排序。 (3)選擇排序。 (4)歸並排序。 (5)基數排序。

10、文件組織:

(1)順序文件。 (2)索引文件。 (3)散列文件。

三、離散數學

1、數理邏輯:

(1)命題及其符號化。 (2)命題公式及其分類。 (3)命題邏輯等值演算。 (4)範式。 (5)命題邏輯推理理論。 (6)謂詞與量詞。 (7)謂詞公式與解釋。 (8)謂詞公式的分類。 (9)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 (10)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2、集合論:

(1)集合及其表示。 (2)集合的運算。 (3)有序對與笛卡爾積。 (4)關系及其表示法。 (5)關系的運算。 (6)關系的性質。 (7)關系的閉包。 (8)復合關系與逆關系。 (9)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 (10)函數及其性質。 (11)反函數與復合函數。

3、代數系統:

(1)代數運算及其性質。 (2)同態與同構。 (3)半群與群。 (4)子集與陪集。 (5)正規子群與商群。 (6)循環群與置換群。 (7)環與域。 (8)格與布爾代數。

4、圖論:

(1)無向圖與有向圖。 (2)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 (3)圖的矩陣表示。 (4)最短路徑與關鍵路徑。 (5)二部圖。 (6)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7)平面圖。 (8)樹與生成樹。 (9)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1)操作系統的功能。 (2)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3)操作系統的組成。 (4)操作系統的介面。

2、進程管理:

(1)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 (2)進程式控制制。 (3)進程調度。 (4)進程通信。 (5)死鎖。

3、作業管理:

(1)作業與作業管理。 (2)作業狀態及其轉換。 (3)作業調度。 (4)作業控制。

4、存儲管理:

(1)存儲與存儲管理。 (2)虛擬存儲原理。 (3)頁式存儲。 (4)段式存儲。 (5)段頁式存儲。 (6)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1)文件與文件管理。 (2)文件的分類。 (3)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 (4)文件目錄結構。 (5)文件存儲管理。 (6)文件存取控制。 (7)文件的作用。

6、設備管理:

(1)設備與設備分類。 (2)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3)中斷技術。 (4)通道技術。 (5)緩沖技術。 (6)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 (7)磁碟調度。 (8)設備管理。

7、一種典型操作系統(DOS/Unix/Windows)的使用:

(1)DOS的特點與使用。 (2)UNIX的特點與使用。 (3)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1)軟體與軟體危機。 (2)軟體生命周期與軟體工程。 (3)軟體開發技術與軟體工程管理。 (4)軟體開發方法與工具、環境。

2、結構化生命周期方法:

(1)瀑布模型。 (2)可行性研究與可行性研究報告。 (3)軟體計劃與進度安排。 (4)軟體需求分析。 (5)數據流程圖(DFD)、數據字典(DD)。 (6)軟體需求說明書。 (7)系統設計。 (8)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9)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 (10)介面設計與安全性設計。 (11)系統設計說明書。 (12)程序設計。 (13)程序設計語言。 (14)結構化程序設計。

3、原型化方法:

(1)原型化的基本原理。 (2)原型化的生命周期。 (3)原型化的人員與工具。 (4)原型化的實施。 (5)原型化的項目管理。 (6)原型化方法與結構化方法的關系。

4、軟體測試:

(1)軟體測試基本概念。 (2)軟體測試方法。 (3)軟體測試計劃。 (4)單元測試、集成測試與系統測試。 (5)測試用例設計。 (6)測試分析報告。

5、軟體維護:

(1)軟體可維護性。 (2)校正性維護。 (3)適應性維護。 (4)完善性維護。

6、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1)軟體開發工具。 (2)軟體開發環境。 (3)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

7、軟體質量評價:

(1)軟體質量的度量與評價模型。 (2)軟體復雜性的度量。 (3)軟體可靠性的評價。 (4)軟體性能的評價。 (5)軟體運行評價。

8、軟體管理:

(1)軟體管理職能。 (2)軟體開發組織。 (3)軟體計劃管理。 (4)標准化管理。 (5)軟體工程國家標准。 (6)軟體配置管理。 (7)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1)數據與數據模型。 (2)資料庫體系結構。 (3)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資料庫系統。 (4)資料庫工程與應用。

2、關系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2)關系數據模型。 (3)關系定義、關系模型、關系模式與關系子模式。 (4)數據操縱語言。 (5)關系代數。 (6)集合運算(並,差,交,笛卡爾積)與關系運算(投影,選擇,連接)。 (7)關系演算。 (8)元組關系演算與域關系演算。 (9)資料庫查詢語言。 (10)SQL語言。

3、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

(1)關系數據理論。 (2)函數依賴。 (3)關系模式分解。 (4)關系模式的範式。

4、資料庫設計:

(1)資料庫設計目標。 (2)資料庫設計方法。 (3)資料庫的設計步驟。 (4)資料庫規劃。 (5)需求分析。 (6)概念設計。 (7)邏輯設計。 (8)物理設計。 (9)資料庫的實現與維護。

5、資料庫的保護:

(1)資料庫恢復。 (2)資料庫的完整性。 (3)資料庫的並發控制。 (4)資料庫的安全性。

6、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FoxPro/Oracle)應用:

(1)FoxPro 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2)Oracale DBMS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七、計算機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體系結構的定義。 (2)系統的功能層次。 (3)系統的分類。 (4)體系結構的繼承與發展。 (5)系統的安全性。

2、指令系統:

(1)指令格式及其優化。 (2)指令系統的復雜化。 (3)RISC技術。 (4)MIPS與MFLOPS。

3、存儲體系:

(1)存儲層次。 (2)虛存工作原理。 (3)Cache工作原理。

4、通道及新型匯流排:

(1)I/O方式的發展。 (2)通道工作原理。 (3)EISA與MCA。 (4)局部匯流排:VFSA與PCI。

5、並行處理技術:

(1)流水線技術。 (2)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 (3)向量處理機。 (4)多機系統。

6、系統性能評價:

(1)性能評價的概念。 (2)測試程序的分類。 (3)Benchmark的舉例。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1、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網路的定義。 (2)網路的分類。 (3)網路的功能。 (4)網路拓撲。 (5)典型計算機網路組成。

2、數據通信技術:

(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數據通信系統的組成。 (3)傳輸介質的類型與特點。 (4)數據傳輸方式。 (5)數據編碼方式。 (6)同步方式。 (7)線路復用技術。 (8)數據交換方式。 (9)差錯控制方法。

3、網路體系結構:

(1)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2)ISO/OSIRM。 (3)物理層協議。 (4)數據鏈路層協議。 (5)網路層協議與X.25網層次。 (6)傳輸層協議。 (7)高層協議。

4、區域網技術:

(1)區域網拓撲。 (2)區域網傳輸介質。 (3)IEEE802模型與標准。 (4)CSMA/CD工作原理。 (5)Token Bus工作原理。 (6)Token Ring工作原理。 (7)FDDI工作原理。 (8)局部網互連與TCP/IP協議。 (9)區域網操作系統。 (10)區域網組網技術。 (11)區域網應用系統的安全性設計。

5、網路技術的發展:

(1)高速區域網。 (2)ISDN與B-ISDN。 (3)城域網。 (4)幀中繼。 (5)ATM技術。 (6)智能大廈與網路綜合布線技術。 (7)Clinent/Server的應用技術。 (8)ISO網路管理概念與標准。

上機測試內容

1、計算機操作能力。

2、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3、項目開發能力。

4、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上機測試說明

1、考試形式包括課堂筆試(180分鍾)和上機測試(60分鍾)。

2、試題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兩種類型。

3、筆試中的選擇題用中、英兩種文字命題,其中英文題約佔三分之一,論述題用中文命題。

9. 瀑布用水量估算,請問瀑布用水量怎麼計算

假設瀑布的厚度為A米.那麼可以算一下瀑布停止不動是瀑布的體積:15x6xA=90A,那麼我們姑且算厚度A=1cm=0.01m,那麼此時的體積是0.9立方.
根據瀑布的高度,水從6m處留下來的時間大約是0.6秒,那麼此時的流量大概就是0.9x0.6=0.54立方/秒,即1944立方/小時.此時選泵就選流量2000噸/小時,揚程10m左右的泵,此時水泵的功率大概是110Kw左右.
當A=1mm=0.001m的時候,也根據這種演算法,那麼水泵的流量是194噸/小時.此時選泵就選流量200噸/小時,揚程10m左右的泵,此時水泵的功率大概是11-15Kw左右.
具體選什麼泵可根據實況選擇潛水泵,或者離心泵(選離心泵是應注意泵不能放在瀑布上方,因為離心泵沒有那麼高的吸程,放在上方時吸不上水的).

10. 請問 什麼是 瀑布演算法

是瀑布模型吧

你自己憑空猜的嘛?那我就不知道了

熱點內容
大型存儲櫃 發布:2025-01-17 06:08:27 瀏覽:644
發生腳本錯誤怎麼辦 發布:2025-01-17 06:03:02 瀏覽:793
刪除文件夾時顯示在另一程序打開 發布:2025-01-17 06:03:01 瀏覽:543
安卓手機怎麼裝驅動 發布:2025-01-17 06:02:17 瀏覽:622
安卓微信拍了拍怎麼改 發布:2025-01-17 05:57:31 瀏覽:46
BMF伺服器的系統服務怎麼關 發布:2025-01-17 05:50:29 瀏覽:876
免刷安卓系統怎麼進入usb調試 發布:2025-01-17 05:48:21 瀏覽:837
資料庫的三層架構 發布:2025-01-17 05:17:36 瀏覽:149
雲頂之弈有人開腳本怎麼舉報 發布:2025-01-17 05:16:59 瀏覽:682
sql包含數字 發布:2025-01-17 05:11:56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