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資料庫
❶ vscode的c++如何使用資料庫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編輯器,C++是一種程序設計語言。「vscode的c++」的含義,我不是很能理解。此外您的問題並未解釋您使用的是什麼樣資料庫。您的問題過於寬泛,我難以解答。鑒於此,我只能給您分享一下我使用Mysql的經驗,希望對您有幫助。
如果您需要在Visual Studio Code中編寫SQL語言,可以試試安裝SQL Server這個插件,它提供了SQL相關的語法高亮等功能。
如果您需要在C++中連接MySQL資料庫,這里給出幾種方法:
使用MySQL Connector。您可以在MySQL Connector C++上獲取連接相關的庫。這個方法我沒試過,似乎需要依賴Boost庫的支持。您有興趣的話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
使用MySQL C API。您可以查閱MySQL C API的官方文檔獲得更多信息。您可以在網路上查閱相關的資料,例如Windows下C/C++連接mysql資料庫的方法、linux下使用mysql資料庫的C++ API 連接。
可以考慮換用對MySQL支持更方便的編程語言。
我之前在樹莓派上使用第二種方法可以成功通過SQL語句操縱MySQL資料庫。
❷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硬體方面,計算機的外存只有磁帶、卡片、紙帶,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存儲量非常小;軟體方面,沒有操作系統,沒有高級語言,數據處理的方式是批處理,也即機器一次處理一批數據,直到運算完成為止,然後才能進行另外一批數據的處理,中間不能被打斷,原因是此時的外存如磁帶、卡片等只能順序輸入。
人工管理階段的數據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1)數據不保存。由於當時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數據保存上並不做特別要求,只是在計算某一個課題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就退出,對數據不作保存,有時對系統軟體也是這樣。
(2)數據不具有獨立。數據是作為輸入程序的組成部分,即程序和數據是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數據和程序同時提供給計算機運算使用。對數據進行管理,就像現在的操作系統可以以目錄、文件的形式管理數據。程序員不僅要知道數據的邏輯結構,也要規定數據的物理結構,程序員對存儲結構,存取方法及輸入輸出的格式有絕對的控制權,要修改數據必須修改程序。要對100組數據進行同樣的運算,就要給計算機輸入100個獨立的程序,因為數據無法獨立存在。
(3)數據不共享。數據是面向應用的,一組數據對應一個程序。不同應用的數據之間是相互獨立、彼此無關的,即使兩個不同應用涉及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無法相互利用,互相參照。數據不但高度冗餘,而且不能共享。
(4)由應用程序管理數據:數據沒有專門的軟體進行管理,需要應用程序自己進行管理,應用程序中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和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員負擔很重。
綜上所說,所以有人也稱這一數據管理階段為無管理階段。
2. 文件系統階段:
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數據管理發展到文件系統階段。此時的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還大量用於管理。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中已有了專門的管理數據軟體,稱為文件系統。從處理方式上講,不僅有了文件批處理,而且能夠聯機實時處理,聯機實時處理是指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從存儲設備中查詢、修改或更新,因為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功能提供了這種可能。這一時期的特點是:
(1)數據長期保留。數據可以長期保留在外存上反復處理,即可以經常有查詢、修改和刪除等操作。所以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
(2)數據的獨立性。由於有了操作系統,利用文件系統進行專門的數據管理,使得程序員可以集中精力在演算法設計上,而不必過多地考慮細節。比如要保存數據時,只需給出保存指令,而不必所有的程序員都還要精心設計一套程序,控制計算機物理地實現保存數據。在讀取數據時,只要給出文件名,而不必知道文件的具體的存放地址。文件的邏輯結構和物理存儲結構由系統進行轉換,程序與數據有了一定的獨立性。數據的改變不一定要引起程序的改變。保存的文件中有100條記錄,使用某一個查詢程序。當文件中有1000條記錄時,仍然使用保留的這一個查詢程序。
(3)可以實時處理。由於有了直接存取設備,也有了索引文件、鏈接存取文件、直接存取文件等,所以既可以採用順序批處理,也可以採用實時處理方式。數據的存取以記錄為基本單位。
上述各點都比第一階段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這種方法仍有很多缺點,主要是:
(1)數據共享性差,冗餘度大。當不同的應用程序所需的數據有部分相同時,仍需建立各自的獨立數據文件,而不能共享相同的數據。因此,數據冗餘大,空間浪費嚴重。並且相同的數據重復存放,各自管理,當相同部分的數據需要修改時比較麻煩,稍有不慎,就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比如,學籍管理需要建立包括學生的姓名、班級、學號等數據的文件。這種邏輯結構和學生成績管理所需的數據結構是不同的。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中,進行學生成績排列和統計,程序需要建立自己的文件,除了特有的語文成績、數學成績、平均成績等數據外,還要有姓名、班級等與學籍管理系統的數據文件相同的數據。數據冗餘是顯而易見的,此外當有學生轉學走或轉來時,兩個文件都要修改。否則,就會出現有某個學生的成績,卻沒有該學生的學籍的情況,反之亦然。如果系統龐大,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微小的變動引起一連串的變動,利用計算機管理的規模越大,問題就越多。常常發生實際情況是這樣,而從計算機中得到的信息卻是另一回事的事件。
(2)數據和程序缺乏足夠的獨立性。文件中的數據是面向特定的應用的,文件之間是孤立的。不能反映現實世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上面的學籍文件與成績文件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系,計算機無法知道兩個文件中的哪兩條記錄是針對同一個人的。要對系統進行功能的改變是很困難的。如在上面的例於中,要將學籍管理和成績管理從兩個應用合並成一個應用中,則需要修改原來的某一個數據文件的結構,增加新的欄位,還需要修改程序,後果就是浪費時間和重復工作。此外,應用程序所用的高級語言的改變,也將影響到文件的數據結構。比如BASIC語言生成的文件,COBOL語言就無法如同是自己的語言生成的文件一樣順利地使用。總之數據和程序之間缺乏足夠的獨立性是文件系統的一個大問題。
文件管理系統在數據量相當龐大的情況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美國在60年代進行阿波羅計劃的研究。阿波羅飛船由約200萬個零部件組成。分散在世界各地製造。為了掌握計劃進度及協調工程進展,阿波羅計劃的主要合約者羅克威爾(Rockwell)公司曾研製了一個計算機零件管理系統。系統共用了18盤磁帶,雖然可以工作,但效率極低,維護困難。18盤磁帶中60%是冗餘數據。這個系統一度成為實現阿波羅計劃的嚴重障礙。應用的需要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文件管理系統面對大量數據時的困境促使人們去研究新的數據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應運而生了!例如,最早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之一IMS就是上述的羅克威爾公司在實現阿波羅計劃中與IBM公司合作開發的,從而保證了阿波羅飛船1969年順利登月。
3.資料庫系統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數據管理進入資料庫系統階段。這一時期用計算機管理的規模日益龐大,應用越來越廣泛,數據量急劇增長,數據要求共享的呼聲越來越強。這種共享的含義是多種應用、多種語言互相覆蓋地共享數據集合。此時的計算機有了大容量磁碟,計算能力也非常強。硬體價格下降,編制軟體和維護軟體的費用相對在增加。聯機實時處理的要求更多,並開始提出和考慮並行處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數據管理技術進入資料庫系統階段。
現實世界是復雜的,反映現實世界的各類數據之間必然存在錯綜復雜的聯系。為反映這種復雜的數據結構,讓數據資源能為多種應用需要服務,並為多個用戶所共享,同時為讓用戶能更方便地使用這些數據資源,在計算機科學中,逐漸形成了資料庫技術這一獨立分支。計算機中的數據及數據的管理統一由資料庫系統來完成。
資料庫系統的目標是解決數據冗餘問題,實現數據獨立性,實現數據共享並解決由於數據共享而帶來的數據完整性、安全性及並發控制等一系列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資料庫的運行必須有一個軟體系統來控制,這個系統軟體稱為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資料庫管理系統將程序員進一步解脫出來,就像當初操作系統將程序員從直接控制物理讀寫中解脫出來一樣。程序員此時不需要再考慮數據中的數據是不是因為改動而造成不一致,也不用擔心由於應用功能的擴充,而導致程序重寫,數據結構重新變動。在這一階段,數據管理具有下面的優點:
(1)數據結構化:數據結構化石資料庫系統與文件系統的根本區別。在文件系統中,相互獨立的文件的記錄內部是有結構的,傳統文件的最簡單形式是等長同格式的記錄集合。這樣就可以節省許多儲存空間.
數據的結構化是資料庫主要特徵之一。這是資料庫與文件系統的根本區別。至於這種結構化是如何實現的,則與資料庫系統採用的數據模型有關,後面會有較詳細的描述。
(2)數據共享性高,冗餘度小,易擴充。資料庫從整體的觀點來看待和描述數據,數據不再是面向某一應用,而是面向整個系統。這樣就減小了數據的冗餘,節約存儲空間,縮短存取時間,避免數據之間的不相容和不一致。對資料庫的應用可以很靈活,面向不同的應用,存取相應的資料庫的子集。當應用需求改變或增加時,只要重新選擇數據子集或者加上一部分數據,便可以滿足更多更新的要求,也就是保證了系統的易擴充性。
(3)數據獨立性高。資料庫提供數據的存儲結構與邏輯結構之間的映像或轉換功能,使得當數據的物理存儲結構改變時,數據的邏輯結構可以不變,從而程序也不用改變。這就是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也就是說,程序面向邏輯數據結構,不去考慮物理的數據存放形式。資料庫可以保證數據的物理改變不引起邏輯結構的改變。
資料庫還提供了數據的總體邏輯結構與某類應用所涉及的局部邏輯結構之間的映像或轉換功能。當總體的邏輯結構改變時,局部邏輯結構可以通過這種映像的轉換保持不變,從而程序也不用改變。這就是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舉例來講,在進行學生成績管理時,姓名等數據來自於數據的學籍部分,成績來自於數據的成績部分,經過映像組成局部的學生成績,由資料庫維持這種映像。當總體的邏輯結構改變時,比如學籍和成績數據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資料庫為這種改變建立一種新的映像,就可以保證局部數據——學生數據的邏輯結構不變,程序是面向這個局部數據的,所以程序就無需改變。
(4)統一的數據管理和控制功能,包括數據的安全性控制、數據的完整性控制及並發控制、資料庫恢復。
資料庫是多用戶共享的數據資源。對資料庫的使用經常是並發的。為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提供一定的功能來保證。
資料庫的安全性是指防治非法用戶的非法使用資料庫而提供的保護。比如,不是學校的成員不允許使用學生管理系統,學生允許讀取成績但不允許修改成績等。
數據的完整性是指數據的正確性和兼容性。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保證資料庫的數據滿足規定的約束條件,常見的有對數據值的約束條件。比如在建立上面的例子中的資料庫時,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保證輸入的成績值大於0,否則,系統發出警告。
數據的並發控制是多用戶共享資料庫必須解決的問題。要說明並發操作對數據的影響,必須首先明確,資料庫是保存在外存中的數據資源,而用戶對資料庫的操作是先讀入內存操作,修改數據時,是在內存在修改讀入的數據復本,然後再將這個復本寫回到儲存的資料庫中,實現物理的改變。
由於資料庫的這些特點,它的出現使信息系統的研製從圍繞加工數據的程序為中心轉變到圍繞共享的資料庫來進行。便於數據的集中管理,也提高了程序設計和維護的效率。提高了數據的利用率和可靠性。當今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統均是以資料庫為核心的。資料庫系統是計算機應用中的一個重要陣地。
產品數據管理(PDM)是以軟體為基礎,管理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包括電子文檔、數字化文件、資料庫記錄等)和所有與產品相關的過程(包括審批/發放過程、工程更改過程、一般工作流程等)的技術。它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市場需求調研、產品開發、產品設計、銷售、售後服務)的信息管理,並可在企業范圍內為產品設計和製造建立一個並行化的協作環境。
PDM技術最早出現於八十年代初期,目的是為了解決大量工程圖紙、技術文檔以及CAD文件的計算機化的管理問題,後來逐漸擴展到產品開發中的三個主要領域:設計圖紙和電子文檔的管理、材料報表(BOM)的管理以及與工程文檔的集成、工程變更請求/指令的跟蹤與管理。現在所指的PDM技術源於美國的叫法,是對工程數據管理(EDM)、文檔管理(DM)、產品信息管理(PIM )、技術數據管理(TDM)、技術信息管理(TIM)、圖像管理(IM)及其它產品信息管理技術的一種概括與總稱。
PDM技術在全球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機械、電子、汽車、航空、航天以及非製造業等。目前,汽車工業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實施PDM技術(如福特、通用等),航空/航天工業用PDM技術對企業進行重組(如波音、麥道等),非製造業(如交通、商業、電子出版等)應用PDM技術的增長速度也十分迅速。 PDM系統在文檔管理、變更控制、配置管理與信息跟蹤等方面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並把它作為支持企業重組(如技術重組、產品重組、信息重組等)、並行工程、虛擬製造等的使能技術。
隨著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和O—O技術的發展,PDM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PDM技術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熱門、且飛速發展的技術,據美國一家公司預測,今後五年內,每年將以30%的年增長率發展,帶來的效益也相當可觀。通過減少用戶的信息查詢時間、設計變更的通告時間以及設計人員之間方便的協作環境,可使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30%以上。
一、PDM系統的主要功能
PDM系統為企業提供了一種宏觀管理和控制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的機制和構架,其主要功能包括:
1.電子倉庫
它是PDM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它保存了管理數據的數據(元數據)以及指向描述產品的相關信息的物理數據和文件的指針,它為用戶存取數據提供一種安全的控制機制,並允許用戶透明地訪問全企業的產品信息,而不用考慮用戶或數據的物理位置。
2.工作流或過程管理
用來定義和控制數據操作的基本過程,它主要管理當用戶對數據進行操作時會發生什麼,人與人之間的數據流向以及在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內跟蹤所有事務和數據的活動。它是支持工程更改必不可少的工具。
3.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
以電子倉庫為底層支持,以材料報表為其組織核心,把定義最終產品的所有工程數據和文檔聯系起來,實現產品數據的組織、控制和管理,並在一定目標或規則約束下向用戶或應用系統提供產品結構的不同視圖和描述。
4.查看和圈閱
為計算機化審批過程提供支持,用戶利用該功能可以察看電子倉庫中存儲的數據內容(特別是圖象或圖形數據),如果需要,用戶還可以利用圖形覆蓋技術對文件進行圈點和注釋。
5.掃描與成像
把圖紙或縮微膠片掃描轉換成數字化圖像,並把它置於PDM系統控制管理之下,為企業原有非數字化圖紙與文檔的計算機管理提供支持。
6.設計檢索和零件庫
對已有設計信息進行分類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地重新利用現有設計成果,為開發新產品服務。
7.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在PDM系統中考慮的較少,許多PDM系統只能提供工作流活動的信息。一個功能很強的項目管理器能夠為管理者提供每分鍾項目和活動的狀態信息。
8.電子協作
主要實現人與PDM系統中數據之間高速、實時地交互功能,包括設計審查時的在線操作、電子會議等。
9.工具與「集成件」
為了使不同應用系統之間能夠共享信息以及對應用系統所產生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要求把外部應用系統「封裝」和集成到PDM系統中,並提供應用系統與資料庫以及應用系統與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集成。
二、PDM技術的發展趨勢
1.網路技術在PDM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
基於網路平台和Java語言開發的結構靈活、用戶界面友好的PDM系統已成為一種趨勢。在PDM系統中通過Web實現全球化的信息查詢、瀏覽、創建與更新已逐漸成為現實,並以此來支持全球化的虛擬企業的信息管理。
2.面向對象技術的應用及信息模型的標准化
由於PDM系統所要管理的數據類型及數據模型的復雜性,要求系統有良好的開放性,採用O一O方法建立系統管理模型與信息模型,並提供面向對象的建模工具與開發工具,支持用戶的二次開發。另一方面,由於各系統功能不一樣,其信息模型也不一樣,即使是相同的功能,不同系統信息模型差別也很大,如何實現PDM系統信息模型的標准化,為不同系統之間提供信息交換帶來方便成為當務之急。
3.PDM與MRP的功能滲透
一方面,PDM與MRP分別服務於工程設計與生產製造。PDM系統源於CAD/CAM應用與工程設計的需要,所以它管理的重點為工程信息。而MRP系統源於製造業的經營與生產活動的管理,包括經營、生產、物料需求的計劃與製造資源的需求計劃的管理。兩者的橋梁紐帶為BOM表。目前,二者之間通過相互集成,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的企業信息系統。另一方面,二者之間又互相滲。PDM廠商首先將工程BOM與製造BOM統一PDM系統中進行管理,同時將經營計劃、生產計劃集成於PDM系統中,而MRP系統也在設法PDM系統的功能歸人其中。
4.過程管理與配置管理功能的強化
為了適應產品設計與製造過程中復雜過程變的需要,各廠商競相開發出獨立的工作流程管理塊,且功能不斷變強,以滿足工程更改、並行化產設計所必需的過程管理的需要。以配置管理為核心,將數據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與變更控制集於一體,形成更為強大的PDM系統。
❸ 製造企業如何選擇TDM系統
隨著國內製造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發機構開始考慮使用TDM系統(TDM)輔助新產品研發的試驗測試過程,助其產品試驗測試環節大幅度節約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建設TDM系統的目標收益 建設TDM系統後收益如何?這是每個選用信息系統的領導和技術人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採用TDM系統,企業和科研院所會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TDM系統使產品研發單位試驗技術真正到達數字化、信息化的要求。一方面整合了各種試驗資源,實現試驗的數字化和綜合化,提升試驗檢測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實質性改變了試驗業務管理的低水平現狀,使得單位的試驗能力和設計能力能夠匹配,以便更好的支持產品研製。 總的來說,建設TDM系統,將實現試驗分析一體化、數據存取高速化、試驗設備使用合理化、數據分析理論化,具體收益包括: 將分散獨立的試驗數據完整化、標准化,避免數據的無序性,為查詢提供方便。 將分散獨立的儀器、設備數字化,為試驗節約大量成本。在改造目前各孤立試驗儀器設備基礎上,根據需要恰當地增加新設備,可以完成大規模試驗任務。即整合大量孤立的試驗通道,既可以分散測試,又可以集中配合使用,統籌規劃,無縫集成,發揮出大系統整體測試的靈活作戰能力。 完成TDM系統建設,可以對原來試驗的數據進行有序的合理的綜合使用,避免試驗數據的丟失和誤操作,減少試驗次數,節約成本。 採用試驗數據高速網路存取,基本能夠實現試驗結束,試驗數據及試驗流程信息當即有序存儲在資料庫內,幾分鍾內即可完成試驗報告編制。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TDM系統可以對歷年多批次、多型號的試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挖掘處理,大量的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找到一些規律性的趨勢,將對未來的型號試驗起到重大作用。 TDM系統的應用,可提供多種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處理方法,全面透徹地分析試驗數據,固化設計工程經驗、技術經驗,同時為可靠性評測提供最有效的依據。 TDM系統為單位提供統一試驗和檢驗業務平台,各部門間能夠迅速及時地傳遞信息,實現高效率的協同工作與交流,將大幅度提高產品試驗、檢驗水平。 TDM系統的選型要素 建設TDM系統不僅僅是技術項目,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覆蓋企業管理,也涉及試驗執行的全過程,總結多年的經驗和教訓,我們的經驗是:建設TDM系統,軟體功能是重點,選擇合作夥伴是關鍵,採用TDM商品化軟體是趨勢。 具體來說,用戶選擇TDM系統產品和廠商時一般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1.尋找真正的業務專家 這個難題的答案就是,匯集本企業的業務專家們來共同尋找最精通試驗業務的專業TDM供應商。 企業的試驗團隊包括從事試驗管理、試驗操作、試驗分析、數據管理、質量管理等工作的部門,他們是保證試驗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TDM系統上線使用,這些部門都會成為系統的關鍵用戶,從他們的角度,則很容易找到選型負責人所沒有看到的供應商解決方案中的業務盲點,並識別TDM供應商專業水平上的高低。 可以組織企業內部業務專家與供應商咨詢顧問的需求討論會,或是TDM系統操作演示會等,充分呈現供應商的業務分析能力和行業專業度,以方便選擇那些最深入了解企業需求、軟體產品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和服務支持的能力、具有相應行業的成功案例、能夠提供適應企業當前業務和未來發展的解決方案、同時具備實現此方案能力的供應商。 同時,TDM選型不僅是選購一件商品,也是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夥伴,軟體公司雖然很多,但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TDM供應商的門檻並不低,市場上知名的全國品牌和行業品牌為數並不多。因此,企業應該選擇商業信譽卓著、開發實力雄厚、實施經驗豐富的TDM供應商。 2.注重軟體的試驗專業特性和關鍵性能 在長期的應用與研發中,總結以下四點TDM系統的關鍵要素,具體如下: 1)覆蓋試驗全過程:TDM系統應覆蓋「試驗准備」、「試驗執行」、「試驗分析處理」和「試驗評估」全部階段,而不是僅僅考慮如何把試驗數據簡單存儲管理起來。由於整個試驗過程涉及試驗設備、試驗流程、試驗數據、試驗人員等,因此TDM系統應為試驗全周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這樣才能讓試驗業務順暢運行。 僅僅建立一個試驗數據存儲系統,對一線業務人員(試驗操作、試驗分析人員)的日常工作沒有提高和幫助,反而增加無意義的重復性錄入工作。長此以往,用戶抵觸,系統將淪為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2)綜合能力:作為試驗執行層面,在TDM系統中的數據採取軟體,一定是開放的。採集軟體要有能力同時對各個廠家設備發布指令,實現不增加設備的前提下,擴大試驗通道能力,便於增加試驗規模。例如,某個用戶有128通道的LMS試驗採集卡,又有128通道的VXI振動採集卡,如果需要做256通道的模態,需要將兩個廠家的採集設備同步採集(否則有相位差)。 因此就需要一個開放的「試驗平台」把他們集成起來,可以節約大量設備經費。 3)圍繞試驗業務:數據採集與數據分析處理是試驗的關鍵,TDM與試驗流程管理要與採集與分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之達到「管理」圍繞著「採集與分析」。即哪步需要查找調用數據,哪步需要上傳數據,哪步需要儲存數據,都非常方便使用。但是傳統的試驗軟體幾乎都將「試驗業務」和「試驗管理」分成兩張皮。兩張皮的惡果是:應該管理的數據沒有管理起來;而在使用的時候又發現缺少管理能力,或者是使用時候數據調用的速度非常慢。 4)可靠的峰值能力:復雜產品試驗如爆炸試驗、發射試驗、風洞試驗等,試驗代價高費用昂貴,作為關鍵業務平台,TDM系統在容量和峰值壓力等性能指標上有很高要求。例如航空發動機試驗數字化業務平台,其底層試驗測試工程資料庫需要海量的數據檢索技術、採集數據高速入庫技術、多通道網路同步發布技術等等,這些技術並不是一般的IT 系統能夠滿足的。 3.兼顧軟體的通用特性和後續發展 首先是集成性,引入TDM系統,不能建立一個信息化孤島。在選型過程中,應考慮數字化試驗業務平台與企業已有信息化條件的關系,以及在整個企業信息化中的地位。因此,TDM系統應與現有的信息化系統(如:產品數據管理系統、模擬分析系統、項目管理系統)進行緊密集成,實現設計分析與試驗的協同。 其次是軟體的適應性,包括有沒有動態建模的能力,有沒有業務門戶定製能力,能否提供用戶一定的自主定製能力。 綜上所述,在企業進行TDM選型的過程中,既要考量當前的需求也要考量未來的發展。作為TDM選型的負責人,在這個過程中將整合單位內部和外部的資源並控制選型過程的節奏,在有效的時間內為企業尋找到最合適的TDM供應商。
❹ tdm-gcc-4.7.1-2.exe安 裝好,打開後如下圖,怎麼使用它來編譯C++程序
把C源文件(假設文件名是hello.c)放到E:GCC這個文件夾下,然後在你見到的這個黑窗口中輸入命令gcchello.c,按回車,這時,在E:GCC這個文件夾下會出現一個a.exe,在這個黑窗口中輸入a,按回車,程序就能運行了。
❺ 請問在TDBGrid中如何實現按自己的格式顯示資料庫表的內容
請問在TDBGrid中如何實現按自己的格式顯示資料庫表的內容?如:性別欄位中存儲的是1或2,而我想在TDBGrid中顯示男女.(1表示男,2表示女).
❻ 優秀的試驗數據管理系統軟體
目前國內專業從事試驗數據管理系統研發的企業並不多,北京高新技術企業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神州普惠AppTDM試驗數據管理系統。 AppTDM試驗數據管理系統針對試驗業務,對試驗過程及試驗數據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對試驗數據統一存放、集中管理,以保證數據的重用性及可操作性。能有效解決用戶在試驗數據管理中面臨的數據存儲零散,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顯示缺乏統一的管理平台,對異構性、專業性、海量性數據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問題。 AppTDM試驗數據管理系統,該產品實現了試驗數據的統一歸檔管理、分析處理和顯示, 確保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實現數據多維度、多視圖的訪問、查詢和重用。 AppTDM試驗數據管理系統應用領域:1)產品驗證部門;
2)各科研院校、研究院、研究所的試驗室建設;
3)基礎研發部門;
4)國家重點實驗室;
5)第三方檢測機構;
6)靶場、基地試驗場;
7)裝備設計部門。
❼ 怎麼在originpro 2021裡面沒出現名稱什麼的話怎麼辦
退出重新登錄。
originpro 2021是一款功能非常強大的數據分析軟體,它支持處理信號處理,數據處理,統計信息,圖形和報告等功能,各位可以將需要分析的數據導入至軟體中,它目前支持ASCII、Excel、NI TDM、DIADem、NetCDF、SPC等類型的數據文件,軟體內為各位用戶准備了查詢工具可以直接訪問資料庫數據,並且支持將存儲在資料庫的文件直接導入至工作表中,這樣可以保護數據的安全,保證數據完整等。
在最新推出的originpro 2021中為各位帶來了很多更加優秀的功能,比如全新的顏色管理器,用戶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來管理顏色列表和調色板,用戶可以選擇所需的顏色列表和調色板,則被選中的顏色列表和調色板,可在浮動工具欄和用戶界面中的其他位置中調用,或者是通過選取顏色色和顏色插值,創建自己的顏色列表或調色板以及支持從外部文件導入顏色列表或調色板的配色方案。
❽ 地質空間資料庫建設
一、內容概述
在地質制圖技術手段的變革中,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與數字式地質圖生產模式相關的技術進步,涉及從野外地質工作直至最終成果提交的全過程。建立國家數字式地質空間資料庫,是推行這種新工作模式的總體目標和必然結果。為此,各國都下大力氣狠抓資料庫設計、建設和不同類型資料庫的聯網,大力推進地質制圖的標准化,除了對符合現代要求的現有數據進行數字式信息提取之外,還積極創造條件把數字式工作方式延伸到最基礎的野外工作環節。GIS的產生、發展與機助制圖系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兩者的相同之處是基於空間資料庫的空間信息的表達、顯示和處理。GIS包含了機助制圖系統的所有組成和功能,並且GIS還有數據處理分析的功能。它用空間資料庫和屬性管理地質數據,包括了圖形數據及屬性數據,並可對二者的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和空間查詢。GlS技術是資料庫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和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的綜合,在地質制圖及多學科研究數據的處理、集成、模擬、顯現乃至成果圖件的編繪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數字式地質圖生產模式的推行,可以使反映新認識、新成果的新數據得以及時輸入資料庫並與原有的數據資源融為一體,既能以常規紙圖的形式輸出,也能以數字產品的形式輸出,必要時還能根據用戶的要求以非標準的專用產品形式輸出。GIS的出現及其在地學領域應用的深入,使地質圖作為地學研究的基礎圖件,正在告別紙質時代,進入數字化時代(姜作勤等,2001;王永生,2011)。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在國際上,美國、英國等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國家空間資料庫的建設。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地質填圖法案》,要求開發一個國家地質資料庫(NGMDB),該資料庫涵蓋了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地質年代學和古生物學等地質領域。從1997年起,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宇航局(NASA)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分類標准和數據標准,並開始進行地質圖的數字化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占國土面積一半以上區域的地質數據數字化工作,並建立了資料庫。
在國際上,對1∶100萬國際分幅地質圖編制與更新工作非常重視。俄羅斯從1999 年正式開始第三版(第三代)1∶100 萬國家地質圖系列編制和出版工作,並且專門制定了《俄羅斯聯邦1∶100 萬國家地質圖系列編制和出版規范》,英國、法國、南非、印度、蒙古、朝鮮等也編制出版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件或專業圖件,美國和加拿大編制出版了部分地區1∶100萬地質圖件或專業圖件,義大利在2003年新出版了第五版1∶100萬義大利地質圖。
巴西1∶100萬地質圖由46幅按國際標准分幅的地質圖幅拼接而成。這些圖幅組成了數字地質信息庫,通過地質信息系統來操作管理。這些地質圖數據是在野外工作、衛星圖像解譯、采樣、同位素測年等工作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編輯、分析、綜合以及說明獲得的。資料截止於2003年年底,由巴西地質調查局完成。他們出版了41張包含46幅地質圖幅的電子光碟。
在巴西1∶100萬國際分幅地質圖的基礎上,南美地質編圖委員進行了南美洲1∶100萬地質及礦產資源圖的編制工作。南美洲1∶100萬地質及礦產資源圖由92幅標准圖幅組成,其中包括了巴西的46幅。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地質調查局在修正更新了1∶100萬地質底圖並結合了航天TDM雷達圖像,共同完成了該項工作。
印度地質調查局在20世紀70~80年代編制了一套1∶100萬地質圖集,包括了28個圖幅。近年來又陸續編制了AraValli地區1∶100萬岩石層點陣圖,Kolar Schist Belt 1∶100萬綜合地球物理及地質圖,Madhya Pradest 1∶100萬地質礦產圖(2幅),Chhattisgarh1∶100萬地質礦產圖,喜馬拉雅1∶100 萬地質圖(45 幅),印度及周邊地區1∶100 萬地震構造圖(42幅)。
目前,「planet earth」在2007~2009年的International Year計劃中提出了「透明地球」方案,並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目的在於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動態的、可以交互操作的覆蓋世界范圍的數字地質圖。該計劃擬採用雙重結構來操作。第一層由UNESCO、IYPE、IUGS、CGMW、ISCGM、ICOGS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來負責。第二層由各參與國家、調查機構和組織來運作。
該計劃已經確定了由3個部分組成,這3個部分的圖層都可以通過像Google Earth那樣的動態地圖瀏覽器被廣大用戶應用。前兩個部分是為更大比例尺圖層服務的介紹性圖層,由CGMW提供:第一層(「25 G」)建立在GCMW世界1∶2500萬地質圖基礎上;第二層(「5 G」)建立在大陸和大洋1∶500萬地質圖基礎上。這兩個圖層將根據簡單的圖例在地質內容上進行相互協調。第三層「1 M」由英國地質調查局(BGS)開始進行,又被稱為「One Geology」計劃,這個圖層是由各參與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1∶100 萬地質圖組成的。不同地質數據間的重疊和不連續問題將由GeosciML(計算機圖形介面數據模型及編碼)軟體來解決。同時,這些地質數據是動態的,可以隨時進行更新。由英國地質調查局(BGS)發起並於2007年3 月12 日~16 日在Brighton召開了會議討論並正式啟動該計劃。
三、資料來源
姜作勤,張明華.2001.野外地質數據採集信息化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及其進展.中國地質,28(2):36~42
王永生.2011.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政策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論文